浙江省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导则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村级水利工作的意见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村级水利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水利厅•【公布日期】2012.12.11•【字号】浙水人[2012]51号•【施行日期】2012.12.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村级水利工作的意见(浙水人〔2012〕51号)各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为加强村级水利工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加快水利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12〕4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村级水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村级水利工作,攸关“三农”大事,事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和农村社会稳定。
村级涉水事务管理缺失、村民用水管水组织缺乏、小型水利设施管护缺位的现状,直接影响农村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农田灌排、村居环境等民生问题。
村级水利工作是当前水利发展的薄弱环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制定落实有效措施,指导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组织村集体和农民水利合作组织,自主有序地协调、处置村内涉水事务,管理和维护农村小型水利工程。
二、加强村级水利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一)基本原则。
坚持农民主体,充分调动农村群众的积极性;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充分激发各地实践创新的主动性。
(二)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总目标,加强村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以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为契机,明确村级水利工作事权、健全村级水利工作制度、规范村级水利工作程序、强化村级水利工作监督、组建村级水利(水务)员队伍、巩固发展农民水利合作组织、加强村级防汛防台工作、引入村级水利工作市场机制,推进村级水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浙江省农村供水保障办法

浙江省农村供水保障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2.13•【字号】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400号•【施行日期】2024.02.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400号《浙江省农村供水保障办法》已经2023年11月13日省人民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
省长王浩2023年12月13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农村供水管理,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浙江省水资源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农村供水、用水以及相关管理和保障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农村供水,是指利用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为农村居民和单位提供生活、生产用水以及其他用水的活动,包括城市供水管网延伸供水,以及乡镇、联村、单村集中式供水。
相关法规、规章对城市供水管网延伸供水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农村供水工作应当坚持城乡同质、县级统管的原则,实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护、公益化服务。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供水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农村供水相关政策措施,保障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做好农村供水相关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村供水工作的统筹协调、政策指导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管网延伸工程建设、管护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供水相关工作。
第六条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乡镇、联村、单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以下简称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依法明确实施农村供水工程统一建设、运营和管护的单位(以下简称农村供水管理单位)。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浙江省2009-2010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浙江省2009-2010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水利厅•【公布日期】2009.09.17•【字号】浙水农[2009]45号•【施行日期】2009.09.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浙江省2009-2010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意见》的通知(浙水农〔2009〕45号)各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现将《浙江省 2009~2010 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九月十七日浙江省2009-2010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意见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着力围绕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加强领导、加紧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加宽宣传,合力推进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本年度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发动全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筹集水利资金120亿元。
冬春修期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0亿元,完成土石方2.6亿立方米。
重点完成以下几方面建设任务:1、强塘工程。
2009年,完成病险水库加固200座;完成加固海塘65公里、沿塘水闸50座、堤防150公里。
2010年,完成病险水库加固200座;完成加固海塘100公里、沿塘水闸70座。
加快钱塘江等干堤和小流域堤防加固工程建设,完成堤防加固150公里。
启动山塘整治工程,完成300座重点病危“屋顶山塘”整治。
进一步加强山塘巡查管理,开展重要山塘应急预案编制。
2、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
继续实施大中型及重点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实施“百万亩喷微灌工程”,年度推广喷微灌面积10万亩;实施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抓好诸暨市浦阳江排涝站改造和德清排涝站改造一期工程的建设管理,完成大中型泵站改造1.1万千瓦。
浙江省水利厅转发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水利厅转发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水利厅•【公布日期】2013.10.22•【字号】浙水农[2013]48号•【施行日期】2013.10.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浙江省水利厅转发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浙水农〔2013〕48号)各有关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现将《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水农〔2013〕387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努力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全省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实事之一,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经过十年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近年来在国家、省组织的有关检查、稽察中仍发现不少问题,如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建设内容随意变更、地方资金不到位、资金使用不合规、质量管理不严格、工程进度严重滞后、工程验收不及时、长效机制不落实等,这些问题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
随着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不断深入,加强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要求显得越发迫切。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饮用水安全纳入各级人民政府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的目标要求,做好政府参谋,并强化部门协调,形成合力,努力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保每一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都能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二、加快2013年项目建设进度,做好2014年项目前期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3年项目计划5月份就已下达,但部分项目进展缓慢,投资完成率不到50%。
距离年底时间已不足3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以冬修水利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制定详细的攻坚计划,倒排工期,在保证质量和规范管理的前提下,确保年内计划年内完成。
浙江省农村水利局关于举办2015年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培训班的通知

浙江省农村水利局关于举办2015年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培训班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农村水利局•【公布日期】2015.07.21•【字号】浙农水函〔2015〕29号•【施行日期】2015.07.21•【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浙江省农村水利局关于举办2015年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培训班的通知浙农水函〔2015〕29号各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为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促进农村供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根据《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度岗位教育培训和岗位资格考试计划的通知》(浙水人〔2015〕9号),决定举办2015年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培训班。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培训对象各市、县(市、区)水利局农村供水工作负责人或技术骨干,1人。
二、培训内容1.农村供水工程技术与实务;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业务知识;3.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4.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经验交流。
三、培训时间及地点时间:2015年8月4日~5日,4日下午报到。
地点:金川宾馆(杭州市江干区凤起东路58号)。
四、其他有关事项1.请各地接到通知后及时组织人员报名参加,并登录浙江省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网上报名系统(网址:/bm)进行报名,也可登录浙江水利网“人事人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专栏,点击链接“省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网上报名系统”进行报名。
报名时间:7月27日上午8:30~7月31日下午17:30。
2.培训结束后,颁发《浙江省水利行业岗位管理手册》继续教育证或继续教育登记卡。
未持有岗位管理手册的人员,请在报到时随带近年本人免冠白底正面彩色证件照1张(1寸)。
3.本次培训不收取培训费和食宿费,培训期间食宿统一安排。
五、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浙江水电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王家仪,*************浙江省农村水利局:林锐,*************浙江省农村水利局2015年7月21日。
浙江省农村水利总站关于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相关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农村水利总站关于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相关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农村水利总站•【公布日期】2011.07.15•【字号】浙农水[2011]20号•【施行日期】2011.07.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农村水利总站关于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相关工作的通知(浙农水〔2011〕20号)各有关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为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我省农村饮水安全相关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继续做好项目建设信息旬报工作(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根据水利部要求,年度计划任务必须年内完成。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信息是及时、全面地反映项目建设进展,查找和分析问题的重要手段,各地要高度重视建设信息报送工作,落实熟悉业务、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同志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并将相关统计人员信息于7月23日前报送省农水总站。
“市(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统计人员名单”详见附件1。
(二)信息报送要求。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信息报送工作执行旬报制度,并根据进展情况作出适时调整。
各地市在每月3日、13日、23日前(节假日顺延)完成对各县(市、区)旬报表的审核汇总后,通过电子邮件报送至省农水总站,逾期未上报的视为进展无变化,2011年第一次旬报时间为7月23日。
“2011年中央投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旬报表”详见附件2。
二、做好2012年中央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申报工作根据水利部要求, 2012年前要全面解决2010~2013年规划内的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我省建设任务繁重。
尚未报送“2012年中央投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议计划”或人口申报不足的县(市、区)必须对照规划任务,于7月底前补报,否则剩余人口将不再上报中央,不再安排省级计划。
同时做好2012年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政策处理和资金筹措等各项前期工作,尽早将项目申报材料(包括由发改局和水利局联合发文的立项申请文件、由财政局和水利局联合发文的资金申请文件、由政府或财政局盖章的资金承诺书、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方案批复)一式两份报送省农水总站。
浙江省水利工程标准化运行管理平台建设导则和技术要求

浙江省水利工程标准化运行管理平台建设导则和技术要求(试行)浙江省水利厅二〇一六年七月目录一. 总则 (1)1.1 编制目的 (1)1.2 适用范围 (1)1.3 编制依据 (1)1.4 使用对象 (2)1.5 导则定位 (3)二. 建设任务 (4)2.1 资料整编 (4)2.1.1 组织管理 (4)2.1.2 工程信息 (5)2.1.3 管理设施 (5)2.1.4 划界限权 (5)2.1.5 注册登记(备案) (5)2.1.6 档案资料 (6)2.1.7 安全鉴定 (6)2.1.8 工程面貌 (6)2.2 信息采集 (6)2.2.1 台帐信息 (6)2.2.2 实时信息 (9)2.3 平台建设 (15)2.3.1 平台定位 (16)2.3.2 总体描述 (16)2.4 环境建设 (16)2.4.1 系统软件 (16)2.4.2 硬件环境 (17)2.4.3 系统安全 (17)三. 建设要求 (19)3.1 工作要求 (19)3.1.1 建设主体 (19)3.1.2 实施方式 (19)3.2 技术要求 (19)3.2.1 数据要求 (19)3.2.2 平台要求 (21)3.2.3 接口要求 (22)3.2.4 安全要求 (22)附录 (23)附表1-1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信息表 (23)附表1-2 水利工程岗位设置表 (24)附表1-3 水利工程人员信息表 (24)附表1-4 水利工程管护经费信息表 (25)附表1-5 水利工程管理手册信息表 (25)附表1-6 水利工程人员培训信息表 (25)附表2-1 大中型水库工程属性信息表集 (26)附表2-2 小型水库工程属性信息表集 (30)附表2-3 山塘工程属性信息表集 (34)附表2-4 海塘工程属性信息表 (36)附表2-5 堤防工程属性信息表集 (38)附表2-6 大中型水闸工程属性信息表集 (40)附表2-7 泵站工程属性信息表 (43)附表2-8 大中型灌区工程属性信息表集 (45)附表2-9 农村供水工程属性信息表 (47)附表2-10 农村水电站工程属性信息登记表 (48)附表3 水利工程管理设施信息表 (49)附表4 水利工程划界限权信息表 (49)附表5 水利工程注册登记(备案)信息表 (49)附表6 水利工程档案资料信息表 (50)附表7 水利工程安全鉴定信息表 (50)附表8 水利工程工程面貌信息表集 (50)附表9 大中型水库台账表 (51)附表10 小型水库台账表 (56)附表11 山塘台账表 (59)附表12 海塘台账表 (62)附表13 堤防台账表 (66)附表14 大中型水闸台账表 (69)附表15 泵站台账表 (73)附表16 大中型灌区台账表 (78)附表17 农村供水工程台账表 (82)附表18 农村水电站台账表 (85)一.总则1.1编制目的依据浙江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相关要求,结合《浙江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为明确水库、山塘、海塘、堤防、大中型水闸、泵站、大中型灌区、农村供水工程、农村水电站等水利工程标准化运行管理平台(以下简称“运管平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特编制本导则,规范和指导运管平台的建设工作。
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2002年10月31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第三条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前款所称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用水权益的前提下,按照尊重历史、维持现状的原则,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予以确认;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第四条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冶、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工作,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财政投入,加强水工程建设,促进水环境改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工作,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管理制度,强化节约用水宣传和教育,全面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第六条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第七条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义务;鼓励单位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在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等方面成绩显着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第二章水资源规划第八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按照流域、区域统一制定规划;流域、区域规划包括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综合规划以及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的专业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应当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及环境状况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制定规划,应当进行水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第九条流域、区域规划按下列规定进行编制:一钱塘江、瓯江、东西苕溪流域,杭嘉湖地区、萧绍宁地区的综合规划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有关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专业规划由省有关部门编制,征求省相关部门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二甬江、飞云江、灵江、鳌江流域、舟山本岛的综合规划由所在地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编制,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专业规划由所在地的市有关部门编制,征求同级相关部门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三其他江河流域或者区域的综合规划由所在地的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经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专业规划由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县市、区的流域综合规划或者专业规划,应当由共同的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第十条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计划、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建设等有关部门,根据流域、区域规划和上一级水资源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水资源规划,经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一条经批准的规划是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的修改,应当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第三章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水源源头保护,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自然植被和湿地,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水库库区应当封山育林,逐步减少水库库区居住人口;禁止在水库库区保护范围内采挖和筛选砂石、矿藏等活动;禁止向河道、湖泊、水库等水域抛撒垃圾、动物尸体和其他污染水体的物体;有饮用水供水功能的水库库区的保护,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执行;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业污水、城乡居民生活污水应当按排污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畜禽养殖场和农副产品加工单位产生的废污水,未经处理达标,不得直接排入河道、湖泊、水库等水域;第十四条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在江河、湖泊、水库、运河、渠道新建、改建或者扩建排污口,应当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第十五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自然净化能力,核定该水域的纳污能力,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该水域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做好江河湖库水量水质监测,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或者水功能区的水质未达到水域使用功能对水质的要求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水质监测数据、资料应当实行共享;水量水质监测结果应当按国家规定向社会公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文、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动态监测;第十六条开发利用地表水,应当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第十七条禁止围湖造地;已经围垦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有计划地退地还湖;禁止擅自填埋或者围垦河道、水塘、湿地;确需填埋或者围垦的,应当经过科学论证,依法报经批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建设活动占用水域行为的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十八条开采地下水应当遵循总量控制、优化利用、分层取水的原则,并符合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中确定的可采总量、井点总体布局、取水层位的要求,防止水体污染、水源枯竭和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环境灾害的发生;在沿海地带开采地下水,应当经过科学论证,并采取措施,防止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在地表水丰富的地区,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第十九条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下水分布状况及开采情况,划定地下水的超采地区和严重超采地区;在地下水超采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禁止开采地下水,已开采的应当限期停止;具体期限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征求有关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意见后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第二十条利用水域从事旅游开发的,应当符合水功能区划和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的要求,并不得污染水体和影响行洪安全;第二十一条水电资源的开发应当符合规划;水电资源的开发使用权可以通过招标等方式取得;第四章水资源配置和取水管理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的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行政区域的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经本级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执行;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流域规划和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编制江河径流调蓄计划和水量分配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跨行政区域的径流调蓄计划和水量分配方案,由共同的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求有关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后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编制径流调蓄计划和水量分配方案,应当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遵循基本生活优先原则,并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和有关地区之间的利益;第二十四条水源和引供水工程建设、供水调度应当以径流调蓄计划和水量分配方案为依据;有调蓄任务的水工程,应当按照径流调蓄计划和水量分配方案蓄水、放水;第二十五条跨流域及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调配水资源,应当进行全面规划和科学论证,统筹兼顾利害关系各方的利益以及调出和调入地区的用水需要,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水量分配方案、本行政区域城乡用水状况、下一年度水源预测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取水控制总量,制定区域年度用水计划;第二十七条直接从江河、湖泊、地下和水工程拦蓄的水域内取水,应当办理取水许可,并按照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下列取水不需办理取水许可: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的;二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取用少量地表水的;三在城乡供水管网未覆盖的区域,因家庭生活需要取用地下水的;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前款各项取水,妨碍公共用水、环境安全或者损害他人用水合法权益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限制其取水,直至禁止取水;第二十八条需要申请取水许可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前,向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预申请;建设项目批准后,再提出取水许可申请;其他建设项目,可以直接申请取水许可;第二十九条取水许可可能涉及第三方利益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取水许可预申请或者申请之日起七日内向社会公告;第三方对取水申请有异议的,应当在公告后十日内向公告机关提出;第三十条取水许可程序及审批权限,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第三十一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直接从江河、湖泊、地下取水或者利用水资源发电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水资源费;但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取水除外;水资源费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收取,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水资源费应当用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水资源保护、管理和节约用水工作;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三十二条取水许可持证人应当安装符合国家计量标准的取水计量设施,并保证取水计量设施的正常运行,不得擅自拆除、更换;农业灌溉应当逐步安装取水计量设施;取水计量设施发生故障不能正常运行的,应当在三日内向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修复;第五章节约用水第三十三条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制订行业用水定额,报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检验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省人民政府公布;用水超过定额的单位,应当进行节水改造,在规定的期限内达到定额标准;第三十四条用水应当计量,并按照批准的用水计划用水;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用水单位应当在每年年底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报下一年度的用水计划,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其用水状况和下一年度水源预测综合平衡后核定;第三十五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渠系配套改造和建设,对农业蓄水、输水工程采取必要的防渗漏措施,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和节水灌溉方式,减少农业用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合理调整水库供水功能,增加对城市、工业供水;农业供水水源转向城市、工业供水的,水价中应当附加农业节水补偿资金,专项用于农业节水;第三十六条省经济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国家规定制定并公布本省限期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的名录;生产者、销售者或者生产经营中的使用者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列入淘汰名录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第三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广节水型生活器具的应用,支持节水技术的开发;加强城乡供水管网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失率,逐步推行分质供水,提高生活用水效率;鼓励使用再生水,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第三十八条水资源紧缺地区应当对耗水量高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加以限制;海岛等水资源短缺的地区,鼓励对雨水和微咸水的收集、开发、利用和对海水的利用、淡化;第三十九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应当制定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已建建设项目未配套建设节水设施的,应当逐步进行节水设施的配套建设;第四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保障城乡居民的饮用水水量和水质,并实行有利于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水价政策;供水价格应当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对城市供水价格逐步实行阶梯式水价和分类水价;第六章、监督检查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水政巡查制度,加强对用水单位取水工程建设情况、取排水情况的检查;其中,对地下水取水工程施工应当进行现场监督;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水政监督检查人员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用水单位未依法办理取水许可或者未按照批准的取水条件进行取水设施建设的,应当责令其停止建设;对拒不停止、继续施工的,经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查封、暂扣用于施工的取水工具、取水设备;查封、暂扣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因案情重大等原因难以及时处理的,经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第四十二条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水政监督检查人员履行本条例规定的监督检查职责时,依法行使调查取证权、现场检查权、制止权、行政处罚权等职权;第四十三条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对水政监督检查人员的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给予配合,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不得拒绝、拖延或者谎报,不得阻碍水政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第四十四条水政监督检查人员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依照法定程序执法;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部门、本系统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四十五条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以及水工程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部门按管理权限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核发许可证、签署审查同意意见的;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用水申请单位或者个人,未在规定期限内核发许可证、签署审查同意意见,故意拖延的;三违反规定收取水资源费的;四不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五拒不执行禁止开采期限规定,放任取用水单位和个人在禁止开采区开采地下水的;六拒不执行水量分配方案和水量调度预案的;七拒不服从水量统一调度的;八有调蓄任务的水工程,未按径流调蓄计划和水量分配方案蓄水、放水,造成损害的;九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一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二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建排污口的;三畜禽养殖场和农副产品加工单位超标排放废污水的;四围湖造地或者未经批准围垦河道的;五未经批准擅自取水的;六未按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的;七拒不缴纳、拖延缴纳或者拖欠水资源费的;八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使用的;九生产、销售或者在生产经营中使用明令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的;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在水库库区保护范围内采挖和筛选砂石、矿藏等活动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四款规定,向河道、湖泊、水库等水域抛撒垃圾、动物尸体和其他污染水体的物体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打捞、清除,有关单位和个人拒不打捞、清除的,对个人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利用水域从事旅游开发不符合水功能区划要求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四十九条取水许可持证人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未安装取水计量设施或者安装的取水计量设施不符合国家计量标准的,或者擅自拆除、更换取水计量设施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安装或者修复,并按工程设计取水能力或者设备铭牌功率满负荷连续运行的取水能力确定取水量征收水资源费,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拒不安装或者不修复的,吊销其取水许可证;第五十条取水许可持证人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拒绝提供有关资料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拒不改正的,可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第五十一条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未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作出行政处罚,并可提请有关部门对有关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违法审批、越权审批或者错误决定的,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纠正或者予以撤销;第八章附则第五十二条本条例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达标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达标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0.07.09•【字号】浙水农[2010]10号•【施行日期】2010.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达标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浙水农〔2010〕10号)各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财政局(宁波不发):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将之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自2003年以来,我省兴建了一大批农村饮用水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巩固饮用水工程建设成果,建立工程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特制订《浙江省农村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达标考核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省水利厅农村水利总站。
联系人:张清明;联系电话:0571-87826531;电子信箱:*********************。
附件:浙江省农村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达标考核办法二○一○年七月九日浙江省农村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达标考核办法(试行)第一条为加强农村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巩固饮用水工程建设成果,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根据《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水建管[2008]187号)等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的供水规模小于3000吨/日的乡镇及以下公益性农村饮用水工程,并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达标考核。
第三条考核工作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规范有序的原则。
发现在考核中有弄虚作假等舞弊行为的,取消达标考核资格。
第四条申请达标考核的县(市、区)必须具备“三个落实”(落实职责、落实经费、落实管理制度)条件,且前一年度未因管理问题发生饮用水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未出现违规、违纪情况。
浙江省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导则

浙江省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导则二○○七年七月目录前言 (1)1 总则 (2)1.1 规划总体目标 (2)1.2 规划原则 (2)1.3 主要内容 (2)2 规划范围和规划标准 (3)2.1 规划范围 (3)2.2 规划水平年 (3)2.3 规划标准 (3)3 饮用水现状调查与评价 (4)3.1 城乡饮用水安全现状调查 (4)3.2 饮用水安全状况评价 (4)4 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 (6)4.1 饮用水需水量预测 (6)4.2 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 (6)4.3 水源配置 (7)4.4 水源地安全保障 (7)5 饮用水供水工程规划 (9)5.1 供水工程布局 (9)5.2 工程建设内容 (9)6 饮用水安全监控规划 (12)6.1 饮用水安全监控组成 (12)6.2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监督 (12)6.3 饮用水水源地监控 (12)6.4 出厂水及管网水质监测 (12)6.5 其它管理措施 (13)7 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备用 (14)7.1 应急备用水源 (14)7.2 供水安全储备 (14)7.3 应急预案 (14)8 规划实施意见 (15)8.1 工程布局 (15)8.2 实施意见及计划 (15)9 规划编制目录 (16)10 规划编制工作安排 (18)10.1 组织形式和分工 (18)10.2 工作深度 (18)10.3 编制进度要求 (18)前言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生命健康的必然要求,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好的重要职能。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45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6〕11号),由水利部门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建设、环保、国土资源、卫生等部门,编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或实施方案,明确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关
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网络安全管理互联网
【发文字号】浙水农[2010]16号
【发布部门】浙江省水利厅
【发布日期】2010.05.13
【实施日期】2010.05.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
(浙水农〔2010〕16号)
各有关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
根据水利部《关于举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培训班的通知》(办农水函〔2010〕329号)、《关于填报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的通知》和我厅《关于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浙水农〔2008〕16号),为健全中央-省-市-县的四级系统,保证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于2010年7月1日正式开通使用,现就我省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及时完成系统基础数据填报
根据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求,基础数据以县为单位填报,包括表1-4(详
见附件1)。
请各县(市、区)务必安排专人按照填报要求填写,填报时注意表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认真校核,严格把关,确保准确无误。
县级数据由市汇总审核后于6月2日前报厅农水总站。
此次填报的基础数据将在培训时导入全国农村饮水。
浙江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

浙江省人民政府令〔2012〕304号《浙江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9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省长夏宝龙2012年11月17日浙江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农村供水管理,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村供水和使用农村供水及其相关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农村供水工程属于公益性基础设施。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供水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农村供水管理,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及饮用水安全纳入各级人民政府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运行资金的支持,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农村供水工程。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农村供水工作。
发展和改革、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卫生、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的农村供水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做好本行政区域农村供水管理的有关工作,并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
第五条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使用国有建设用地的,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依法使用集体土地,不实行征收的,应当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协商一致,给予用地补偿。
第九条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编制初步设计或者实施方案,由县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审批。
农村供水工程的初步设计或者实施方案应当包括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以及安全防护设施。
其中,日供水1000吨以上或者供水人口1万人以上的农村供水工程,应当建立水质化验室,配备相应的水质化验设施。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人口调查核定工作的通知-浙农水[2010]26号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人口调查核定工作的通知-浙农水[2010]26号](https://img.taocdn.com/s3/m/6516577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d.png)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人口调查核定工作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人口调查核定工作的通知(浙农水[2010]26号)市、各有关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根据水利部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我省于去年底编制完成了“浙江省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并已按规划进行计划管理。
近日,水利部召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提出“十二五”规划编制相关要求,以及将于“十二五”期间全面解决包括新增人口在内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意见。
结合我省今年计划下达和明年计划申报实际,特开展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人口调查核定工作,对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人口再次调整核定和“十二五”后两年规划新增人口进行调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上述规划人口均拟上报国家规划(具体以国家核定我省规划人数为准),列入中央投资项目予以解决,并将作为目标责任进行考核,各地应按时上报计划组织实施。
二、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人口和2010年已下达计划人口数据见附表1,剩余规划人口如不再申报中央项目要求核减的,请本次进行调整并填写附表1核减人数栏和附表2。
核减人数应于2013年前由各地自行解决。
三、在2010-2013年规划外如有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并有意申报中央项目补助的,请按实际情况填写附表1拟新增人数栏和附表3、附表4,2010-2013年规划已核减的不允许再填新增。
新增饮水不安全人口需符合如下要求:1、未列入过2003年以来省级(含)以上计划,且为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人口应分解至行政村,落实到具体工程和实施年份。
浙江省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实施意见(暂行

浙江省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实施意见(暂行浙江省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实施意见(暂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简化程序,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特点,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条本实施意见所称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一般指小型水源工程、农村河塘、小型灌区、喷微灌等各类小型民生水利工程。
涉及防洪、饮水等公共安全要求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中央和省有单独管理办法的项目按相关办法执行。
第三条小型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资金筹措、使用和管理按省财政厅、水利厅有关办法执行。
第四条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分为前期工作、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竣工验收等阶段。
第二章前期工作第五条前期工作包括规划、建设方案和实施方案。
按照广大农户意愿,以县(市、区)为单元编制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整体规划。
整体规划应选择具有水利水电咨询丙级及以上资质的单位编制,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其中涉及跨行政区域的整体规划应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再审批。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整体规划可以单独编制,亦可在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中单独列章节阐述。
第六条根据批准的整体规划,按单项工程编制建设方案和实施方案。
对规模较小、较为分散的工程,可打捆编制。
建设方案、实施方案应由具有丙级及以上水利水电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应达到规定要求的深度。
建设方案谁立项谁审批,实施方案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审批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实施方案时,应明确项目法人、工程招标等相关内容。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应充分考虑农户需求,尊重农户意愿,让广大农户参与项目决策。
第七条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编制年度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议计划,落实资金筹措方案。
第三章施工准备第八条推行相对集中与农民自治相结合的建设管理模式。
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在中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试行代建制和总承包制。
浙江省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

浙江省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1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浙江省行政区域内日供水规模200吨及以上集中式农村供水工程。
日供水规模小于200吨的农村供水工程,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本规程所称农村供水工程,是指利用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为农村居民和单位提供生活、生产及其他用水活动的供水工程,包括城市供水管网延伸供水工程、乡镇或联村供水工程和单村供水工程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L 689《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SL 687《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CJJ 58《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HJ/T 33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43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SL 255《泵站技术管理规程》DL 408《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 409《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DL/T 572《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与浙江省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等的规定。
3 术语与定义3.0.1集中式供水由水厂统一取水净化后,集中用管道输配至用水点的供水方式。
3.0.2工程责任主体一般为工程的产权所有者。
3.0.3工程管护主体负责工程日常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的责任单位或个人。
3.0.4供水水源供水工程所取用的地表和地下原水的统称。
3.0.5饮用水安全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
3.0.6日常巡查保养检查供水设备设施的运行状况,使设备设施完好、环境清洁卫生,传动部件按规定润滑。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水电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水电管理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水利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浙水电[2016]5号【发布部门】浙江省水利厅【发布日期】2016.11.18【实施日期】2017.01.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水电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水电〔2016〕5号)各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为加强农村水电管理,保障运行安全和公共安全,实现水能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浙江省可再生能源促进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我厅制定了《浙江省农村水电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省水利厅2016年11月18日浙江省农村水电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农村水电管理,保障运行安全和公共安全,实现水能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浙江省可再生能源促进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村水电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单站装机容量5万千瓦及以下的水电工程。
农村水电的规划、开发、建设、运行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潮汐、抽水蓄能等电站的管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农村水电管理实行统筹规划、生态利用、安全高效、综合治理、属地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农村水电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农村水电的监督管理。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下属水电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农村水电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水电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村水电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农村水电管理机构和专门人员,加强监督管理队伍建设和人员业务培训,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责任。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加快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浙水农[2010]38号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加快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浙水农[2010]38号](https://img.taocdn.com/s3/m/db1378c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a.png)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加快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加快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浙水农〔2010〕38号)各市水利局,有关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0年要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2010年7月23日,我厅召开了全省农村水利工作视频会议,按水利部与我厅签订的责任书要求,与各有关市、县水利部门签订了2010年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责任书,但至9月上旬,我省的工程建设总体进度尚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进一步加快我省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现提出如下要求: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责任目标实现。
各地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做到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
要对进展缓慢的项目开展重点督促检查和指导。
二、及时查找原因,落实整改措施。
根据国家要求,2010年已下达的计划项目必须在9月底前开工、年底前完成,对不能按时开工或进度迟缓和地方配套资金尚未足额落实的项目,应及时进行整改落实,确保做到三个“百分之百”。
三、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
严格执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监督检查,严格资金拨付,确保专款专用,及时发现并督促有关单位对存在问题进行认真整改。
四、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近期,水利部再次要求对饮水安全项目实行旬报、周报制。
为做好全省统计工作,请各地在旬报、月报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周报。
各市在每周一上午10点前报送截止上周五的周报数据。
第一次周报在9月27日上报。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加快做好农村供水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浙水农〔2015〕33号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加快做好农村供水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加快做好农村供水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浙水农〔2015〕33号各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近年来,省财政农村供水工程补助比例进一步提高,各地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大量工程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农村饮水条件。
为及时做好农村供水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工作,促进工程建后长效管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验收工作开展项目竣工验收是全面考核工程建设成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工程建设质量是否符合有关要求的重要措施,是工程建设完成的重要标志,是工程产权移交和明晰建后管护责任的重要前提,对确保工程持续发挥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初步调查反映,自我省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部分地区项目由于各方面原因,至今尚未竣工验收,影响工程良性运行。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村供水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尽快将其摆上议事日程,精心策划验收方案,科学制定验收计划,落实专人负责各项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尽快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二、协调配合,认真落实工作职责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牵涉面较广,包括项目前期、项目实施、建设管理、资金管理、运行管理等多个部门,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根据国家、省有关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履行好验收部门职责,全面加快项目竣工验收进度。
其中主管单位要根据中央、省历年投资计划文件,梳理项目清单;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整理项目资料,向项目审批单位提出验收申请;项目审批单位负责主持验收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浙江省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导则(试行)浙江省水利厅2019年7月前言为规范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依据农村供水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现行标准规定,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9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有:导则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规划布局、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安装、工程验收、运行管理等9个方面内容,以及1个验收鉴定表附录。
本导则由浙江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导则起草单位:浙江省河湖与农村水利管理中心、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本导则解释单位:浙江省河湖与农村水利管理中心本导则主要起草人:曹鑫、张清明、陈晓东、贾怡、颜成贵、王培风、江锦红、李爱霞、邵红艳、林锐、麻勇进、王恺、万俊毅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2)4 基本规定 (3)5 规划布局 (3)6 工程设计 (4)6.1 一般规定 (4)6.2 供水规模与用水量 (5)6.3 供水水质和水压 (5)6.4 水源 (5)6.5 取水工程 (6)6.6 输配水管网 (7)6.7 调节构筑物 (8)6.8 水厂的总体设计 (8)6.9 净化与消毒 (9)6.10 水质检测与自动控制 (11)7 工程施工与安装 (12)7.1 一般规定 (12)7.2 土建工程 (13)7.3 材料设备准备 (13)7.4 管道设备安装 (14)8 工程验收 (14)8.1 一般规定 (14)8.2 试运行 (15)8.3 合同完工验收 (15)8.4 竣工验收 (15)8.5 工程移交 (16)9 运行管理 (17)附录 A (推荐性附录)验收鉴定表 (18)1 范围本导则规定了农村供水工程规划布局、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验收、运行管理等内容。
本导则适用于集中式农村供水工程、城市供水管网延伸供水工程的延伸管网部分,城市水厂按城市供水相关标准执行。
农村分散供水工程应根据农村村镇发展建设规划、下山安置规划等优化供水布局,逐步推进集中式供水;对零星分散的农户难以实施集中供水的应创造条件配置简易的水净化和消毒设施提高饮用水水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 500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141《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1《防洪标准》GB 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8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4053.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SL 223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 310《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 687《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 688《村镇供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L 689《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CJ 3020《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标准》CJJ 58《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T 182《城镇供水与污水处理化验室技术规范》《浙江省用(取)水定额》(2015)《浙江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3 术语与定义3.1 农村供水工程指利用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为农村居民和单位提供生活、生产及其他用水活动的供水工程,包括城市供水管网延伸供水工程、乡镇或联村供水工程和单村供水工程等。
3.2 规模化供水工程日供水规模1000m3或供水人口1万人及以上的供水工程,以及日供水规模小于1000m3或供水人口小于10000人的乡镇、联村(行政村)供水工程。
3.3 集中式供水由水源直接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消毒后、通过输配水管网送到20人以上的用水户的供水方式。
不能满足集中式供水要求的供水称为分散式供水。
3.4 净水构筑物用于水的净化的处理构筑物、设施的总称。
根据原水水质、供水规模以及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等条件和要求,常规处理工艺采用的主要有混合、絮凝、沉淀(澄清)、过滤等相关的净水构筑物。
3.5 农村饮用水安全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
即水质符合GB 5749的要求,水量不低于120L/人•d,水龙头入户,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
3.6 一体化净水设备将絮凝、沉淀(澄清)和过滤等常规净水工艺组合为一体的净水设备。
通常分为重力型一体化净水设备和压力型一体化净水处理设备。
3.7 输水管道从水源地到水厂(站)(原水输水)或当水厂(站)距供水区域较远时,从水厂(站)到配水管网(净水输水)的管道。
3.8 配水管网用以向用户配水的管道系统。
有环状管网和树枝状管网两种形式,农村供水工程以树枝状管网为主,有条件的可以环状、树枝状结合布置。
3.9 供水保证率预期供水量在多年供水中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年数出现的概率。
3.10 水质达标率分为水样水质达标率与水样覆盖人口达标率两种。
水样水质达标率是指水样的所有检测指标符合GB 5749要求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比例。
水样覆盖人口水质达标率是指水样的所有检测水质指标符合GB 5749要求的样本对应工程供水人口数占总样本数对应工程供水总人口数的比例。
3.11 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率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供水人口占全部城乡供水工程供水总人口的比例。
4 基本规定4.1 工程的设计、施工应满足SL 687、SL 688的要求。
4.2 水质、水量、水压等指标应分别符合GB 5749、SL 687的规定。
4.3 工程建设应将提升水质作为重点,配备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操作简单、农民易接受的水净化和消毒设施。
没有按规定配备水净化、消毒设施的供水工程,相关部门(单位)不得给予立项、不得批复设计、不得安排计划、不得组织验收。
4.4 工程按表4.4中划分为五种类型。
表4.4农村供水工程分类工程应划为Ⅲ型;2.供水规模低于200m3/d,但供水人口超过1000人的供水工程应划为Ⅳ型。
4.5 应建立县级统管长效管护机制,对县域内农村供水工程实行统一专业化管护。
5 规划布局5.1 工程建设规划应以县(市、区)为单元编制,实行市级统一供水的市辖区应编制市级工程建设规划,未实行市级统一供水的相关区应编制区级工程建设规划。
5.2 工程建设规划应与城市(含村镇)总体发展规划、水利发展综合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
5.3 工程建设规划应以县域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同质、同标、同服务为发展目标,以城乡一体化为发展方向;按照“能延则延、能并则并”,推进城镇水厂管网延伸和联村并网供水工程建设,最小限度保留单村水厂为指导思想;以县域供水网为主、乡镇局域供水网为辅、单村水厂为补充的三级供水网为规划原则。
5.4 全省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率应达到85%。
平原区应达到100%,丘陵区应达到90%,其他地区应达到85%;确实因条件所限无法达到的地区应按照设区市的控制指标统一控制;地势偏远、分散且联村供水困难的村庄可实行单村供水。
5.5 工程建设规划应包括供水现状分析和评价,水源条件分析,拟建供水工程的类型、数量、布局及受益范围,各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规模、投资估算,建设和管理的近期、远期目标,保障供水工程良性运营的管理措施,以及实现规划的保障措施等。
5.6 充分利用水库、山塘、小水电尾水等已建工程现有条件,加强区域水资源统筹调配,形成农村供水工程多源互济的保障格局。
5.7 城镇及规模化供水工程管网延伸供水规划布局时,应对水厂供水能力、原有管网可利用程度进行评估,合理提出村内管网更新和优化布局等方案。
5.8 工程布置和技术方案应因地制宜、安全可靠、便于建设与管理,有利于节水、节能和环境保护;避免干旱、洪涝、冰冻、地质等灾害以及污染的危害,或配置有效的抵御各种危害的措施。
5.9 水厂规划选址应考虑交通方便、人为干扰少、周边环境好、工程地质稳定、引配水管路易于布置、靠近主要供水区域等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 工程设计6.1 一般规定6.1.1 设计单位应有水利或市政公用等相应的设计资质,Ⅰ型、Ⅱ型供水工程的设计宜具有市政公用或给排水专业设计资质。
6.1.2 工程设计应符合批准的工程建设规划。
6.1.3 Ⅲ型及以上供水工程根据规划可直接开展初步设计(或达到初步设计深度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其它供水工程可按供水区块或行政区域打包编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
6.1.4 工程设计应做到有技术论证、有科学分析、有经济比较、有定性定量结论,设计文件应符合相关编制要求,文字应简明扼要、图表清晰完整、投资预算(概算)编制合理。
6.1.5 水厂建设应具备净化、消毒工艺,配备自动控制消毒设施。
6.1.6 城镇及规模化供水工程管网延伸供水的工程,应对设计接管点的压力和消毒剂余量进行实测,根据延伸距离、地形高差等论证是否需要设加压泵站和补加消毒剂。
6.1.7 Ⅲ型及以上供水工程应配备独立的水质化验室,以及在线检测设备;Ⅳ型供水工程宜配备独立水质化验室及在线检测设备,有条件的Ⅴ型供水工程宜配备在线水质检测设备。
6.1.8 工程防洪、防震、结构、电气等设计按照SL 687执行。
6.2 供水规模与用水量6.2.1 设计规模应统筹考虑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及人口自然增长等相关情况,确保满足农村地区用水最大需求。
供水规模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饲养畜禽用水量、企业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管网漏失和未预见用水量等,应根据当地实际用水需求列项,按最高日用水量进行计算。
6.2.2 确定供水规模时,应综合考虑用水现状、用水条件及其设计年限内的发展变化、水源条件、制水成本、已有供水能力、用水定额和类似工程的供水情况。
6.2.3 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按每人每天120~180L确定,企事业单位(含养殖户)的用水定额根据我省的有关用水定额确定。
6.2.4 用水量的计算应按照SL 687执行。
确定设计用水人口数时,应考虑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并对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合理确定。
6.3 供水水质和水压6.3.1 供水水质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
6.3.2 供水水压应满足配水管网中用户接管点的最小服务水头要求,设计时对地势很高或距离很远的个别用户所需的水压不宜作为配水管网供水水压的控制条件,可采取局部加压满足其用水要求。
供水水压的计算按照SL 687要求执行。
6.3.3 配水管网中,消火栓设置处的最小服务水头不应低于10m。
6.3.4 用户水龙头的最大静水头不宜超过40m,超过时宜采用减压措施。
6.4 水源6.4.1 水源应水质良好、水量充沛、便于卫生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