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测量导学案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观察与测量活动》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观察与测量活动》一、教学目标1.认识观察和测量的意义和方法;2.能够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3.发展观察和测量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明确观察和测量的定义和原理;2.学习和练习测量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观察和测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2.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学生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向学生出示不同物品,例如用各种水果展示,然后询问学生,可以用那些方法进行辨认,如闻、触、品尝、看等,以此引入观察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日常生活中需要测量的事物以及理由,例如我们需要测量我们的身高、体重、温度、时间等,通过此段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测量的概念。
2. 探究(25分钟)1.教师介绍实验器材的集合箱,让学生们逐个学习各类器材的名称、含义和用途。
2.教师手持波尺等测量工具进行演示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件物品,通过观察和测量对物品进行描述,并让学生尝试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
3. 拓展(25分钟)1.学生分组展示各自的测量数据,并从中分析数据和结果。
2.根据学生展示的测量数据,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同一组的学生分工,选择合适的工具对教师提供的物品进行测量。
3.对于一些没有出现在工具箱中的测量工具,教师与学生们一起探讨其原理和用途,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可以使用这些工具的场合。
4. 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探究方式和策略进行评价。
2.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次课程评估主要观察学生的合作、积极参与和展示能力,并根据完成的测量数据和记录来评估学生的观察和测量能力。
同时对学生的策略、方法和思维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比较高,但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互相交流不够,容易出现互相独立的情况。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观察与测量活动》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观察与测量活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
2.掌握测量长度、体积和重量的方法。
3.学习观察并发现问题,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交流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测量长度、体积和重量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测量和比较不同的单位。
三、教学内容1. 课前引导通过问答,引导学生认识测量和观察的意义,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准备学习。
2. 导入新课(1) 呈现学情1.组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由 4-5 名学生组成。
2.每个小组需要测一下教室里的一张桌子的长度,体积和重量,并填写在作业本上。
(2) 发现问题1.每个小组成员向小组内部汇报自己的测量成果。
2.小组讨论并比较差异,找出哪个数值是最大的?哪个数值是最小的?3.小组分享哪些问题不同组员在测量时遇到了?(3) 解决问题1.安排全体学生一起讨论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安排同学重新测量桌子的长度、体积和重量。
3.组织学生讨论哪个数值是准确的,为什么?3. 讲解新知(1) 介绍测量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测量?2.什么是长度、体积和重量?(2) 掌握测量长度、体积、重量的方法1.如何测量长度?2.如何测量体积?3.如何测量重量?(3) 比较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1.cm 与 m 的比较。
2.克和千克之间的比较。
3.毫升和升之间的比较。
4. 拓展活动(1) 观察力培养1.安排学生在校园或家中进行自由观察,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一些事物,如:昆虫、草叶、植物等。
2.学生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讨论他们的特点和习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 合作能力培养1.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十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道数学题;每组完成后,把这一题分成两份,各自交换并检查对方的答案,并在全班面前公开结果。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
2.演示教学法:老师从具体事例入手,通过演示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
《科学测量导学案》
《科学测量》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科学测量的观点和重要性;
2. 掌握科学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能够运用科学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二、导学内容
1. 什么是科学测量?
2. 科学测量的重要性;
3. 科学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4. 科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导学过程
1. 导入: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引入科学测量的观点,让学生了解科学测量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进修:学生通过教室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科学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记录数据等。
3. 实践:学生进行实验实践,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重量等,掌握科学测量的具体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 应用: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科学测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建筑、医学、环境珍爱等,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 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反思自己在实践中的不足的地方,为下节课的进修做好准备。
四、导学案评判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科学测量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将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观察与测量》(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观察与测量》(教案)观察与测量:培养孩子的科学观察力和测量能力导语: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力,使他们能够准确观察和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
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让他们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
本文将分享小学科学第一单元《观察与测量》的教案设计,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力,提高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记录和解读观察到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让他们学会使用尺子、天平等简单测量工具进行准确测量。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观察?在课堂上,通过举一些感兴趣的现象或图片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不同事物以及它们的特点和规律。
2. 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授学生有关正确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观察时应集中注意力、保持安静、用眼仔细观察等。
还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室中的物体或特定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培养他们系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3. 什么是测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测量的概念,以及我们为什么需要测量。
通过举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测量的情景,让学生理解测量的重要性和作用。
4. 测量工具的使用介绍和展示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等,并示范它们的正确使用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测量。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测量实验,让学生锻炼测量的技能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一些趣味性高的现象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的观察欲望。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
2. 观察训练: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的实物或图片,设计一系列观察训练题目,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记录和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
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观察实验:设计一些简单的观察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断和总结。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教学设计鹤山乡大辛小学桑新华第一课观察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自己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全面过观察茶叶的形状、颜色、气味、口味,并进行交流。
2、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各种感觉器官参与的识别活动都是观察。
3、了解关于茶叶品种与品质的有关知识。
4、体验科学探究中的认真、仔细、负责任、尊重事实等。
5、乐于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1、认识两位中国科学家。
2、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各种感觉器官参与的识别活动都是观察。
3、了解关于茶叶品种与品质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自己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全面过观察茶叶的形状、颜色、气味、口味,并进行交流。
教学准备:1.一些水果、布袋、绒毛玩具、沙。
2.烧杯、水、小勺子、干净的筷子。
3.一些简单的小乐器或方便发出声音的物体。
4.绿茶、乌龙茶、红茶和花茶。
限时性作业:1 你知道有哪些观察工具?它们有什么作用?2 怎么辨别花茶和乌龙茶?教学反思:第二课测量教学目标:1、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作记录。
2、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3、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4、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教学重点:1、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2、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作记录。
教学准备:1.两个轻重相接近的物体,各种形状的透明容器。
2.秒表、尺子(或身高测量器)、拉力计或握力计。
3.收集一些有关珠峰的资料以及2005年测量珠峰的情况。
4.一些测量用的工具5.烧杯或其他杯子、量筒、水。
6.有关漏刻、沙漏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以及工作原理的介绍。
7.纸、笔、尺、玉米棒。
教学过程:限时性作业:1 你知道有哪些测量工具?2 漏刻是测量什么的工具?教学反思:。
新冀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第一单元 观察与测量 全章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一单元观察与测量全章教案(教学设计)1.了解体积的概念及体积的单位,了解体积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容积瓶。
2.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容积瓶,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惯,提高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容积瓶。
教学难点:使用容积瓶时做到放对、看对、读对、记对。
教学准备:容积瓶、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会使用容积瓶测量体积吗?二、研究使用容积瓶1.认识测量体积的工具。
1)认识测量体积的基本工具是容积瓶。
2)图文结合认识烧杯、量筒等常见的测量工具。
2.观察容积瓶的单位、刻度线、最小刻度值和最大容积(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
1)单位:毫升(ml)2)刻度线3)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1ml4)最大容积: 100ml3.测量体积的方法。
1)选对:选择合适的容积瓶。
2)放对:容积瓶要放平,液面要平稳,读数时要与液面平行。
3)看对: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刻度线。
4)读对:读数时,正确读出准确值,还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
5)记对:记录数值,也要写好单位。
三、测量不同物质的体积学生动手测量,将结果填写到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的表格里。
四、用比较法估测物体的体积1.比较法:将所测物体与已知体积相同的物体进行比较,从而估测所测物体的体积。
2.学生动手进行比较法测量,将结果填写到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的表格里。
五、拓展提高1.应用与拓展:了解现代测量体积的工具:电子天平、密度计等。
2.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小误差。
一般可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使用规则,或读、记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第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测量物体体积的仪器和常用单位,掌握正确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并体会科学的严谨。
教学重点:正确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
观察与测量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一年级下)
《观察与测量》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认识米和厘米,进行简单的估量和正确的测量。
能力: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得到提高,发展空间观念。
思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具:直尺、卷尺、玩具、软尺、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孩子们,你们喜欢玩具吗?说说你喜欢什么玩具?(遥控汽车、芭比娃娃、长江七号、机关枪…)二、巩固重点(一)观察1、观察玩具福娃。
(1)、说说你都看到了它的哪些部位?指名回答。
(坐在中间的:正脸,两只耳朵、四条腿;坐在两边的:一只耳朵,两条腿,侧脸)(2)、从上面看,后面看,拿起来看下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观察房子模型。
说说你看到了房子的哪一面?3、小组观察。
每组一个实物,从不同角度观察,说说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在小组内说一说。
4、小结。
孩子们,通过刚才的观察(板书: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观察同一个物体,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
5、练一练:(课件)出示校车图。
说说他们分别看到了车的哪一面?(二)测量1、米与厘米(1)小红说这辆车有4米长,小明说这辆车有4厘米长。
究竟谁说得对?学生观察,讨论,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说说身边大约1厘米长的事物。
(3)说说身边大约1米长的事物。
(用手比量,说一说,记一记。
)(4)巩固:(师问生答)铅笔长15(),桌子高75(),门高2(),黑板长4(),毛巾长60(),大树高9()。
(5)把米换成厘米,能换成多少厘米?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6)巩固:(师问生答)2米=()厘米,4米=()厘米,300厘米=( )米…(同桌这样说一说)2、估量与测量(1)引入,认识各类尺子。
(师板书:测量)(2)用直尺量一量桌子上的学具,和同桌说一说测量方法和结果。
(3)用卷尺量一量桌子的长,和同桌说说测量方法和结果。
(4)判断:师用软尺量黑板长,生判断,理解正确测量方法。
观察和测量的教学设计
观察和测量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⒈让同学详细观看树叶和单摆的摇摆特征,明确观看的重要性。
一些现代观看仪器可放录像,通过介绍我国的先进仪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⒉本节内容最好在试验室里上,采纳边讲边看边操作的方法,使同学能同时听到、看到和触摸到实物,多种感官同时感觉一个学问点的内容,印象深刻。
增加同学对常用自然科学用具的新奇感,提高学习自然的爱好。
二、课时支配本节共支配1课时。
教案实例一、教学目标㈠认知目标了解观看是熟悉和讨论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怎样观看,了解定性观看和定量观看,介绍学校常用的观看工具。
㈡技能目标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力量。
㈢情感目标通过介绍现代观看仪器,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⒈教学重点:观看的重要性和怎样学会观看。
⒉教学难点:怎样学会观看。
三、教学预备单摆、树叶〔每人一片〕、有关现代观看仪器的录像带。
显微镜、量筒、量杯、天平、刻度尺、温度计、秒表、镊子〔以上每桌各一件〕。
四、教学过程㈠复习引入〔老师提问〕⒈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⒉有一位同学只在街上转了一圈,能说是观看吗?同学回答后,老师进行简析导入课题。
㈡讲授新课⒈观看的重要性a、让同学观看树叶。
要求观看:⑴树叶的颜色⑵树叶的样子⑶叶脉的样子请几位同学报告观看结果。
b、演示单摆的等时性试验。
要求观看:⑴小球来回摇摆幅度如何改变?⑵来回摇摆一次的时间有否改变?然后让同学商量三个问题:⑴你知道气象台依据什么才能精确做出天气预报吗?⑵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是怎样才发觉摆的等时性的?⑶我国有名科学家竺可桢是怎样讨论气候改变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的?老师启发同学商量,归纳并小结:⑴观看是有目的、有打算的察看活动,通过观看可以发觉问题、解决问题。
为熟悉自然规律供应了根据,是学习和讨论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⑵观看要勤思索,要有一丝不苟的科学看法。
⒉使用工具观看a、让同学连续观看树叶的以下几项:(A)树叶的总长度 (B)树柄的长度(C)叶片的厚度 (D)叶片的.面积b、让同学观看单摆摇摆一周的时间。
观察与测量大班教案
观察与测量大班教案观察与测量大班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察与测量大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察与测量大班教案1实习是一种对用人单位和实习生都有益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
对接受实习生的单位而言,是发展储备人力资源的措施,可以让其低成本、大范围的选择人才,培养和发现真正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人才,亦可以作为用人单位的公关手段,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如实习生)了解用人单位的文化和理念,从而增强社会对该组织的认同感并赢得声誉。
对学生而言,实习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逐步完成职业化角色的转化,发现自己真实的潜力和兴趣,以奠定良好的事业基础,也为自我成长丰富了阅历,促进整个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作为一名学生,我想学习的目的不在于通过结业考试,而是为了获取知识,获取工作技能,换句话说,在学校学习是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保证能够完成将来的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
然而步出象牙塔步入社会是有很大落差的,能够以进入公司实习来作为缓冲,对我而言是一件幸事,通过实习工作了解到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得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得到的效果也相应的更好。
一、实习基本情况1、实习时间和地点2、实习目的实习是每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重要经历,通过实习,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增加了我的实际操作经验,对实际的财务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
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让我更加看清自己的不足之处。
通过这次会计实习,我对今后的学习、发展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学习不仅仅学的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习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3、实习单位简介xx有限公司(xx有限公司)是一家全新理念的电子商务公司。
公司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共创辉煌的理想。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观察与测量活动》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观察与测量活动》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观察和测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测量能力。
2.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观察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学会观察并描述实物的形状、颜色、大小和数量等特征。
2.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和天平等,进行测量活动。
3.培养学生的观察精神和耐心,提高学生的观察仔细度和描述准确度。
三、教学准备1.实物:不同形状、颜色、大小和数量的物品。
2.测量工具:尺子、天平等。
3.板书工具:黑板、白板、彩色笔。
4.教学辅助工具: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物,如一张纸、一个笔,提问学生)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到我的手上拿着这些实物,你们能告诉我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和数量吗?学生:(回答)教师:很棒!我们今天的课程就是关于观察和测量的活动。
你们准备好了吗?学生:准备好了!2. 观察实物(20分钟)(教师使用手中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教师:同学们,我现在展示一个红色的立方体,请你们观察这个立方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和数量,并将你们的观察结果用文字记录下来。
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教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哪些不同的形状、颜色、大小和数量?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发现并总结不同形状、颜色、大小和数量的特点)3. 使用尺子进行测量(30分钟)(教师展示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示范,并让学生操作测量)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学习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请你们拿出你们的尺子,用尺子来测量你们手上的书的长度,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学生:(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教师:同学们,你们都测量出来了书的长度吗?请你们将测量结果说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发现并总结测量结果的不同)4. 小结与展示(15分钟)(教师总结观察和测量的重要性,并展示学生们观察和测量的记录)教师:同学们,观察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能够发现事物的特点,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精品导学案教案小学优秀公开课
第三单元《测量》导学案教案单元教材分析课时数6课时教学时间第周——第周教学要求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要点重点:1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实际长度,1吨实际质量2会用毫米、分米为单位量物体长度难点:1对1千米长度和1吨质量形成正确表象2估计时恰当选择长度和质量单位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备课人:审核人: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观察和测量的教学设计
观察和测量的教学设计导读:本文是关于观察和测量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观察和测量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⒈让学生具体观察树叶和单摆的摆动特征,明确观察的重要性。
一些现代观察仪器可放录像,通过介绍我国的先进仪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⒉本节内容最好在实验室里上,采用边讲边看边操作的方法,使学生能同时听到、看到和触摸到实物,多种感官同时感觉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印象深刻。
增加学生对常用自然科学用具的新鲜感,提高学习自然的兴趣。
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一、教学目标㈠认知目标了解观察是认识和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怎样观察,了解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介绍初中常用的观察工具。
㈡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㈢情感目标通过介绍现代观察仪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⒈教学重点:观察的重要性和怎样学会观察。
⒉教学难点:怎样学会观察。
三、教学准备单摆、树叶(每人一片)、有关现代观察仪器的录像带。
显微镜、量筒、量杯、天平、刻度尺、温度计、秒表、镊子(以上每桌各一件)。
四、教学过程㈠复习引入(教师提问)⒈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⒉有一位同学只在街上转了一圈,能说是观察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析导入课题。
㈡讲授新课⒈观察的重要性a、让学生观察树叶。
要求观察:⑴树叶的颜色⑵树叶的形状⑶叶脉的形状请几位学生报告观察结果。
b、演示单摆的等时性实验。
要求观察:⑴小球来回摆动幅度如何变化?⑵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有否变化?然后让学生讨论三个问题:⑴你知道气象台根据什么才能准确做出天气预报吗?⑵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是怎样才发现摆的等时性的?⑶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是怎样研究气候变化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的?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并小结:⑴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察看活动,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认识自然规律提供了依据,是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⑵观察要勤思考,要有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大班科学课教案《观察与测量活动》
大班科学课教案《观察与测量活动》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观察和测量的基本方法。
2.了解常见的物理量和单位。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观察活动–观察物体的特征(形状、颜色、材质等)。
–观察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2.测量活动–学习长度、重量和容量等常见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熟悉厘米尺、称重器、量杯等测量工具的使用。
3.实际应用–将观察和测量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比较不同物体的特征和大小。
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怎样才能了解一个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观察活动(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
–学生分别口头或书面描述物体的特征。
3.测量活动(2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常见的测量工具,如厘米尺、称重器、量杯等。
–学生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4.实际应用(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实际问题,应用观察和测量的方法进行解决。
–学生分享结果,评估方法的合理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5.(5分钟)–教师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提出问题。
教学方式1.讲授与演示相结合。
2.教师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3.学生互动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和测量的基本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观察和测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拓展学习1.带学生到室外进行观察和测量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感知。
2.使用在线测量工具,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的物理量和单位。
教学评估1.学生的书面作业,检查学生对观察和测量的掌握情况。
2.学生展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3.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
人教版观察与测量说课稿
人教版观察与测量说课稿一、说课背景本次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主题为“观察与测量”。
该主题旨在通过直观的观察活动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课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预计用时40分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观察和测量的基本概念。
- 学生能够掌握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 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不同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获取信息的能力。
- 训练学生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准确测量的技能。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
- 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力和耐心,以及对精确性和准确性的重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属性。
- 学习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
- 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和测量结果的准确读取。
- 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尺子、卷尺、软尺等测量工具。
- 多媒体课件,展示观察与测量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 学生活动材料,包括观察记录表、测量练习题等。
2. 学生准备:- 学生需携带尺子等基本的测量工具。
- 学生需准备好笔记本,用于记录观察和测量的结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场景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测量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观察与测量的重要性。
2. 观察活动- 分发观察记录表,指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并记录其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 学生之间交流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细节。
3. 学习测量- 教师示范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测量与观察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测量与观察1. 引言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测量与观察作为基础实验技能的重要一环,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测量与观察实验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和观察技巧,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2. 实验1:长度测量2.1 目标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让学生掌握使用尺子或卷尺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2.2 所需材料•尺子或卷尺•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本等)2.3 实验步骤1.让学生选择一个物体,并用尺子或卷尺进行长度测量。
2.学生需要先将尺子或卷尺对准物体的起点,并读取末端所指示的刻度值。
3.学生应该记录下所测得的长度并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差异。
2.4 结果分析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到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并且理解尺子或卷尺的使用方法。
还应注意保持用力均匀,不要压弯尺子。
3. 实验2:质量测量3.1 目标通过称重不同物体,让学生熟悉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3.2 所需材料•天平•不同质量的物体3.3 实验步骤1.让学生选择一个物体,并将其放在天平上。
2.学生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直到天平达到平衡状态。
3.学生应读取天平显示的质量数值,并记录下来。
4.反复重复以上步骤,测量其他物体的质量。
3.4 结果分析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探究不同物体之间的质量差异,并了解如何使用天平进行准确的质量测量。
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天平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4. 实验3:观察植物发芽过程4.1 目标通过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成长形态和变化。
4.2 所需材料•透明容器或花盆•小麦种子或豆子•食用棉花或纸巾4.3 实验步骤1.在透明容器中放入一层食用棉花或纸巾,湿润。
2.将小麦种子或豆子均匀地放在湿棉花或纸巾上。
3.盖上容器的盖子,使其保持温暖和湿度。
4.学生每天观察容器中的种子是否发芽,并记录下相关观察结果。
4.4 结果分析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植物从种子发芽到成长的过程,并了解植物对于水分和光照的需求。
《观察和记录导学案》
《观察和记录》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观察和记录在科学钻研中的重要性。
2. 掌握观察和记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二、导学内容1. 什么是观察和记录?2. 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3. 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和技巧。
4. 观察和记录的实践。
三、导学过程1. 导入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幅图画,让学生观察图画并描述其中的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的重要性,并与记录联系起来。
2. 进修(1)什么是观察和记录?观察是指用感官器官对事物进行细致地审视和考察,记录是将观察到的信息用文字、图表等形式记录下来。
(2)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观察和记录是科学钻研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和记录,科学家才能发现事物的规律和特点,推动科学的发展。
(3)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和技巧。
- 观察时要注意细节,全面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
- 记录时要准确、清晰地记录所观察到的信息,可以应用文字、图片、表格等形式。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实践活动,可以观察校园中的植物、昆虫等,记录它们的特点和发展状态。
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并在教室上展示自己的观察效果。
四、课后作业1. 思考观察和记录对科学钻研的重要性。
2. 继续观察和记录身边的事物,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记录习惯。
五、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利用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开展更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比如观察天空中的星星、记录气温变化等。
六、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观察和记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为未来的科学钻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观察物体 冀教版 (5)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观察物体冀教版 (5)1. 教学目标•熟练运用手中的工具,如尺子、平衡桿等观察物体;•观察物体时,能够认真记录测量数据;•通过观察物体、记录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对物体的长、宽、高、体积等进行测量,并了解测量单位。
2.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及测量。
3. 教学重点•熟练使用尺子、平衡桿等工具;•精确地记录测量数据。
4.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一些高阶概念的理解;•如何成功测量所观察的物体。
5.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尺子、平衡桿等测量工具;•学生参考书。
6. 教学过程6.1 引入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课程的主题:观察物体并测量。
老师可以通过题目、视频等方式引入。
6.2 讲解、演示老师向学生介绍手中的测量工具,并讲解如何精确测量所观察到的物体。
老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测量的单位,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测量单位,如厘米、毫米等。
6.3 练习老师发放长方体模型,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
学生需要熟练使用手中的工具,并记录下来测量数据。
老师可以在场地上放置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让学生进行测量。
6.4 总结课程结束前,老师需要总结所学到的知识点,并对学生进行回顾。
老师可以问一些反思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7. 课后作业•家庭作业:学生需要在家里测量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记录数据;•课后扩展: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本课程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单位的转换。
8. 教学反思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观察物体及测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操作方法,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并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主动思考。
通过对学生的操作演示和课后练习、家庭作业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北师大版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单元察看与丈量中海康城小学龙笑波单元教课目的1、发展察看、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经过察看实物,初步领会到从不同角度察看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识。
3、在实质丈量活动中,认识丈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领会一致丈量单位的必需性。
4、领会厘米和米的实质意义,初步认识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丈量。
5、初步学会估测和丈量物体的长度。
教课要点:1、领会到从不同角度察看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识。
2、领会厘米和米的实质意义,初步认识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丈量。
教课难点:1、辨识从正面、侧面、上边察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会丈量物体,会适合地选择长度单位。
学生状况剖析:察看物体这部分知识,需要学生的察看、空间想象和推理的能力,并且学生以前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累积,学生学起来会感觉比较抽象,因此要特别注意让学生经历“察看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
单元教课课时安排: 4 课时第一课时:察看物体第二课时:桌子有多长第三课时:我又长高了第四课时:估一估量一量察看物体教课目的:1、经过察看实物,领会到从不同角度察看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识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察看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点。
教课重难点:从不同角度察看物体,能辨识物体从不同角度察看到的形状。
教课准备:投影仪等教课方法:研究法、解说法教课过程:一、引入教师出示一个削笔机,让四个学生在前、后、左、右四个角度来察看,而后把看到的告诉同学。
师:四个同学看的是同一个削笔机,但是为何看到的是不同的形状呢?经过议论得出:四个同学是在四个不同的角度察看,因此看到物体的形状就不同。
二、研究1、出示玩具汽车,分组分别从汽车的前、后、左、右四个角度察看,谈谈教师出示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小结:从中你有什么发现?2、出示布熊,让今日班上最主动学习的人当笑笑和调皮来察看,而后找寻哪一幅图是调皮看到的。
小结:谈谈察看一个实物时要注意什么?三、练习1、独立达成课本13 页第 2 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臣小学科学导学案
课题观察与测量班级三一班日期2016.6 课型自学+展示课时安排一课时执教张颖
学习主题1.我能用各种器官进行观察,体会到用工具测量更有效。
2.我认识常用的测量工具,知道常用的测量单位,能够精确测量和估算。
重难点能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观察与测量。
学习准备导学单·课件
学习过程
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评价
课前预习导
入
新
课
我知道人体有哪些器官,也知道这些器
官有什么用。
我认识这些工具,知道它们的用处(教
科书59页)
对子互查:
小对子互相说一说人体有
哪些器官,图片上都有什
么工具以及它们的用处
展示:
小对子来介绍人
体器官、工具及用
处
建议:提问等方式
互动。
课中研习§实验得真知
出示实验材料:
饮料、镜子、苹果、足球
★先观察,再判断,后总结
★比一比:大小、轻重等都接近的情况
下,我们又如何比较出结果呢?
§动手求真知
要求:
★用你的智慧测量树叶的面积
八人共同体:
冲刺:组内交流你如何判
断出来的。
(尝、闻、看、
摸等)
挑战:描述你观察的物体
的性质和特征。
抽签:确定本组展示方案
预展:针对展示方案,大
组长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
进行组内小展示。
方案一:
小小解说员
说一说你观察到
了什么,如何判断
出来的……
方案二:
小组如何测量出
树叶面积的。
建议:观察仔细,
测量有估算有精
确。
在
校课堂测试达
标
检
测
连一连:(把各种测量仪和它们的用处用直线连起来)温度表时间长短
秒表一桶水的多少
水表用电量的多少
天平物体的质量
电表用水量的多少
直尺人体温度
量筒物体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