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海洋环境概述

合集下载

海洋环境与钻采工程 第九章 移动式钻井平台的锚泊定位系统

海洋环境与钻采工程 第九章  移动式钻井平台的锚泊定位系统

第九章移动式钻井平台的锚泊定位系统

第一节锚泊定位概述

1、锚泊定位系统

它是在海底设置固定的基底设备,用锚泊线将水面系留物(平台)与基底设备联系起来,从而限制系留物(平台)的漂移

2、锚系的组成

它是由锚(基底设备)、锚链(锚缆)、锚机、锚架、锚浮标等组成。

锚系的分类

移动性锚系

暂时性锚系

永久性锚系

3、平台对锚系的要求

(1)自升式平台

要满足升船前的锚泊定位要求

要满足锚泊定位后的移船就位要求

要满足拖航过程中对锚泊的要求

(2)半潜式平台

定位要求

最大漂移半径〈5~6%水深

常为漂移半径〈2~3%水深

拖航与就位的要求

控制平台的漂移

确保平台的生存

拖航时,与自升平台相同

移船就位的要求

(3)浮式平台的锚泊要求

最短出链长度要求:该长度应该大于锚链承受极限张力(1/2

锚链破断张力)时的悬链长度,以保证锚前面始终有一段锚链

水平躺在海床上,使锚总是承受水平拉力。

锚链张力(锚抓力)试验:即预计的最大锚链张力试验,一

般不超过锚链破断张力的1/3。如张力试验达不到要求,要调大

锚爪角,或增加串联锚等。

锚链预张力:根据当平台位移达到5%水深时,锚链张力达到

其1/3破断张力来确定

4、锚泊系统的布锚方式

临时锚泊 定位锚泊

第二节 锚泊系统的静力分析

一、

悬链线

它是一种具有均质、完全柔性而无延伸的链或索自由悬挂于两点上所形成的曲线 悬链线方程

0cos )cos()(=-++θθθT d dT T (1) 0sin )sin()(=--++wdl T d dT T θθθ (2) θd 很小时,1cos ≈θd ,θθd d =sin

忽略θdTd ,则

第九章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与分离提取ppt课件

第九章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与分离提取ppt课件

钵水母纲
珊瑚虫纲
➢药用软体动物
有数百种,分属多板纲、双壳纲、腹 足纲和头足纲。如成书于战国时代中国最 早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中,记载以乌( 即乌贼)骨作丸、饮以鲍鱼汁治疗血枯。
《神农本草经》记载近江牡蛎等6种海 洋药用软体动物。贻贝(俗名淡菜)能养 肾清补、 降低血压、抗心律失常。珍珠能 抑制老人脂褐素增多,促使细胞增强活力 ,延缓细胞老化,起到抗衰老的功效。
角鲨 海龙
海马
➢药用爬行动物
现知数十种,包括海蛇类和海龟类。如玳 瑁为名贵中药。海龟胶有滋阴、潜阳、柔 肝的功效。海蛇类均有药用价值,海蛇肉 能滋补强壮,海蛇胆有行气化痰、清肝明 目等效能,海蛇血能补气血、壮筋骨,海 蛇油用于治疗冻伤、烫伤、皮肤皲裂,海 蛇酒有驱风活血、止痛等作用。
海 龟
药用哺乳动物
竹节虾
红棘馒头蟹
基 围 虾
花 蟹
➢药用棘皮动物
现知数十种,主要分布在海参纲、海胆纲和海 星纲中。如刺参 有补肾壮阳益气补阴、通肠 润燥、止血消炎等功能。紫海胆有制酸止痛 、清热消炎的功效。由陶氏太阳海星和罗氏 海盘车 制成的海星胶代血浆,效用很好。
海参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石笔海胆
海 星 纲
➢药用鱼类
现知数百种圆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均有。 已知中国有 200种以上。如海洋鱼类普遍含有廿 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现已证实它 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用。鲨鱼中的角鲨烯有 抗癌的用途。 海马、海龙是早已闻名的中药,具 有补肾壮阳、散结消肿、舒筋活络、止血止咳等 功能,主治神经衰弱、妇女难产、乳腺癌、跌打 损伤、哮喘、气管炎、阳痿、疔疮肿毒、创伤流 血等。

现代自然地理学07-第九章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现代自然地理学07-第九章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参阅文献:
[1]王颖,朱大奎.海岸地貌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谢志仁.海面变化与环境变迁----地面/海面系统和海-气-冰系统初探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6 [3] 严钦尚,曾昭璇主编.地貌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4]康志成.中国泥石流灾害与防治.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5] Ollier C. Tectonic and landforms.New York :Longman Inc., 1981 [6] Satake K, Shimazaki K,Tsuji Y, Ueda K.Time and size of a giant
作用的定义及产生的地貌:冲出锥或洪积扇。
2. 河流作用与地貌 *河床动力-形态反馈机制
河床淤积
过水断面减小
水流携沙能力增大
水流携沙能力减小
过水断面增大
河床侵蚀
河流的自调节作用(河床动力-形态反馈机制) (王建,2000)
第九章 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 河流侵蚀基准面及溯源侵蚀 *均衡剖面 *河床类型:顺直微弯型河床、弯曲河床、分汊河床、游荡型河床 * 河漫滩发育与地貌 *河漫滩、二元相沉积结构、河岸沙堤(滨河床沙坝)、迂回扇等
第九章 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三、水均衡引起岩石圈的变形
水均衡是指,由于地球表面水分布的变化,导致各个地区受到的水 的重力负荷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岩石圈变形、地面升降的过程。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第九章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第九章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第九章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第九章篇1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潜行深海,追逐神秘

背景概述:《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一部杰出的科幻作品,出版于1870年。它讲述了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和两位好友乘坐热气球进行科学考察时,不慎陷入海中旋涡,被卷入深海的故事。

深入分析:在《海底两万里》的第九章中,主人公们被困在了一个神秘的海底洞穴中。这个洞穴不仅环境恶劣,而且充满了各种未知的危险。然而,阿罗纳克斯教授和他的朋友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凭借着智慧和勇气,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找到了出路。这个情节展示了主人公们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也展现了他们在困难面前的积极应对和团结协作。

个人观点:《海底两万里》的第九章让我印象深刻。我认为,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探险和冒险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勇气、智慧和团结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们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并战胜了它们。同时,他们也表现出了积极应对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他们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困难。这些品质都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学习和发扬的。

对比与参照:相比于其他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更注重科学性和真实性。在第九章中,作者通过描绘海底洞穴的环境和生物,以及主人公们的探险过程,让读者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和神秘感。这种真实感和神秘感是其他科幻小说所不能比拟的。

结论与评分:总的来说,《海底两万里》的第九章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第九章篇2

好的,以下是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第九章:

第九章 陆源碎屑沉积海洋环境及其相模式

第九章 陆源碎屑沉积海洋环境及其相模式
图7 滨岸带沿岸流与裂流
7
图5-a 粉砂淤泥质海滩
图5-b 粉砂淤泥低能海岸及剖面面示示意图(据任明达,1985)
(一一)现代砂砾质海岸沉积环境 典型的现代无无障壁海岸沉积环境可分为海岸砂丘、后滨、前 滨、临滨(或近滨)等次级环境(图6)。
图6 砂质海岸带沉积环境划分示示意图
源自文库
第二节 海岸相
沿岸流将砂粒沿岸搬运,而而裂流则将海岸砂粒带到离岸较远的 陆棚区形成舌舌状砂质沉积体。 2.滨岸水水动力力分带(依波浪特征划分) (1)涨浪带 在水水深大大于平均晴天浪底深度的浅海区生生成对称 的摆动波浪,称为涨浪带。 (2)升浪带(在近滨带) 向滨岸方方向,水水深小小于晴天浪底深 度,波浪发生生变形,称为升浪带。 (3)破浪带 随波浪向岸传播,波浪剧烈变形,发生生向岸倾 倒,卷起白白色色浪花的地带,称为破浪带。此带水水深1.3~2倍波高高。 (4)碎浪带 破浪带之后形成拍岸浪的地带,称为碎浪带或涌 浪带。这里里水水深相当于1个波高高。 (5)冲洗回流带 波浪再向海岸,进入入前滨带后,海水水借惯性 力力冲向海岸,形成“冲浪”,称为冲浪带或冲流带。 各波浪带特征参⻅见图8-图11。
第一一节 概述
★本 节 导 学 海洋环境与大大陆环境有 明 理化学条件、水水动力力状 有自自身身的特点。因此, 显的不同,诸如物 都 征
一一、海洋环境的一一般特点
(一一)海洋的物理化学条件 1.温度 现代海洋表面面温度变化范围为 - 18 ~ +28 ℃ ,比比大大陆温度变化范围 (- 60 ~ +80℃)小小,大大洋深处的温度不超过2~3℃。海水水的温度受纬度、深度、海流等因素 的影响,故不同的海域有所不同。 2.压力力 海水水的压力力变化范围较大大,海水水表面面为1大大气气压,深达10km的海底的压力力可增大大 到1000大大气气压。 3.盐度 海水水的平均含盐度为3.5%,其中溶解了80多种元素所组成的盐类,主要为氯化 物,其次为硫酸盐和少量碳酸盐及其它盐类。海水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生生 物群落的发育和沉积物的性质。 4.密度 海水水的密度大大于大大陆水水体。海水水的密度直接影响着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用,如三 角角洲的形成就与海水水的密度有直接的关系。海水水密度的变化也是引起海水水运动的重要 因素。

渔业资源学与渔场学教学大纲

渔业资源学与渔场学教学大纲

《渔业资源学与渔场学》教学大纲

前言

本课程主要讲述了一下内容:

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如年龄、生长、繁殖、摄食、集群、洄游等以及渔业资源的调查与研究方法;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及世界渔业资源概况; 渔场的形成机制以及我国与世界渔场分布概况和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渔业资源与渔场学与其他学科关系

第四节我国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研究概况

第五节国外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研究概况

第六节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渔业资源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种群

一、种群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种群的形成和概念

三、种群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四、种群的鉴定方法

五、种群数量增长及其调节方式

六、大黄鱼地理种群划分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

第二节年龄和生长

一、鱼类年龄与生长研究在渔业上的意义

二、鳞片、耳石等构造和年龄鉴定

三、鱼类年龄的研究方法

四、鱼类的生长及其测定方法

第三节鱼类性成熟、繁殖习性与繁殖力

一、鱼类性别特征及其性成熟

二、繁殖习性

三、繁殖力及其测算方法

第四节鱼类饵料、食性与丰满度

一、研究鱼类摄食习性的意义

二、鱼类的食饵关系与食物链

三、鱼类摄食的类型

四、鱼类摄食的特征

五、鱼类的食物保障

六、鱼类摄食研究方法

七、肥满度和含脂量

第五节鱼类群落及其研究方法

一、群落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群落生态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鱼类的集群与洄游

第一节鱼类的集群与洄游的意义

一、鱼类的集群

二、鱼类集群的概念及其类型

三、鱼类集群的一般规律

四、鱼类集群的作用

五、鱼类集群的行为机制及其结构

第二节鱼类的洄游

一、研究鱼类洄游的意义

海岸带与浅海生态系统

海岸带与浅海生态系统

厦门大学精品课程之海洋生态学
(二)环境和生物组成特征
1.盐度:
变化剧烈,有梯度性、周期性和季节性。
2.温度:
水体体积小而表面积大,受陆地气候影响,变化较开阔海区和相邻的近岸区大。
3.底质:
基本上是柔软的泥质底 富含有机质,这些物质可作为河口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河口底质常有厚厚的一层还原带,常呈缺氧状态。
图 9.2 按粒径大小划分的底质类型和相关生物(引自 Kaiser et al. 2005)
厦门大学精品课程之海洋生态学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带状分布(zonation)
❖ 对干露的适应
弹涂鱼
海藻
❖ 对藤温壶 度、盐度变化的适应
❖ 对波浪冲刷的适应
❖ 生殖适应源自文库
厦门大学精品课程之海洋生态学
生物的带状分布(zonation)
厦门大学精品课程之海洋生态学
海岸带(coastal zone)
❖ 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交界的狭窄过渡带。生态学上所指 的海岸带包括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三部分 。
❖ 潮上带在特大潮或大风暴时才被海水淹没,潮间带每天 有海水淹没和干露的周期,潮差大的潮间带,再分为高 潮带、中潮带和低潮带。潮下带是低潮线下方完全被海 水淹没的海区,其下限位于约10~20 m水深处。
❖ 我国在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中将海岸带划分为河口岸、 淤泥质岸、基岩岸、红树林岸、砂砾质岸和珊瑚礁岸六 种类型。

环境资源法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资源法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资源法》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法学专业)

课程编码:1102413130

学时:48 学分:3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课程类型:学科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法理学、民法、刑法、行政法

教学手段:板演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法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规范,以便在实践中为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服务。通过教学,使学生们了解环境问题的性质、解决的方法及途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掌握我国环境立法状况,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单行立法,国际环境立法等内容,牢固掌握环境法基本制度、环境法律责任、环境纠纷解决等内容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及环境法制观念,能分析和解决实践当中遇到的环境法律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对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问题有所了解,为学习和研究环境法学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同学科意义上环境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

教学方法:讲授

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

(二)在法律上对环境进行定义的方式

二、环境问题

第二节环境保护

一、环境保护的提出

二、我国的环境保护

思考题:

1.自然科学上的环境与法学上的环境有哪些异同?

2.如何理解人类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环境法概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们了解环境法的概念、特征和体系,对环境法整体有个宏观的认识,掌握环境法的基本性质,正确理解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和范围等基本理论问题。通过了解国外环境法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研究如何结合我国的实际,完善我国的环境立法体系。

儿童海洋百科全书写主要内容

儿童海洋百科全书写主要内容

儿童海洋百科全书写主要内容

第一章:海洋的定义和特点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它由盐水组成,包括了海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海洋对地球的气候、天气、生态系统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二章:海洋的地理分布

海洋分布在地球的五大洲之间,被分为了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每个大洋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生物多样性。

第三章:海洋的地形特点

海洋地形包括了海底山脉、洋脊、海沟、海岸线等。海底山脉是在海洋中形成的山脉,洋脊是海底的脊状地形,海沟是海底的深谷,海岸线则是海洋与陆地交界处的线条。

第四章:海洋的生态系统

海洋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包括了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海洋哺乳动物等。海洋生态系统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章:海洋的生物多样性

海洋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环境之一,包括了各种各样的鱼类、海洋植物、珊瑚礁、海洋无脊椎动物等。这些生物在海洋中形成了

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

第六章:海洋的资源利用

海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包括鱼类、贝类、石油、天然气等。人类利用海洋资源进行渔业、能源开发和旅游等活动,但也需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

第七章:海洋的气候和天气

海洋对地球的气候和天气有着重要的影响。海洋的表面温度和盐度决定了气候带和海洋流的形成,海洋蒸发也会导致降水的分布。

第八章:海洋的保护

海洋面临着许多威胁,包括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和海洋酸化等。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人类需要采取行动减少污染、限制捕捞和加强保护措施。

第九章:海洋的科学研究

化学海洋学第九章

化学海洋学第九章

第九章 海水中二氧化碳-碳酸盐体系

海水中的二氧化碳-碳酸盐体系是海水中重要而复杂的体系。它对海洋中三个主要反应领域:大气海洋界面、海水液相反应和海洋沉积过程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9. 0 海水二氧化碳系统概述

9. 0.1 海水中碳的含量和存在形式

海水中C 的总量是大气C 总量的60倍。 海水中C 的存在形式及分布

碳总量: 3.87×1013吨,其中:有机碳占11.11%,无机碳占88.89%。

无机碳中:HCO 3-: 90% ;CO 32-:9%;CO 2:1%,而H 2CO 3仅为CO 2的0.2% 9.0.2 二氧化碳平衡系统

1915-1933年芬兰化学家Buch 的研究工作基本上解决了海水中二氧化碳的平衡问题。二氧化碳作为大气中的重要组分,不但溶于海水中,而且还与海水中其他碳化合物(主要是无机碳)构成化学平衡(见下页图)。该平衡受温度、压力和盐度的影响,平衡涉及的各个组分组成了二氧化碳系统( CO2 体系),一般认为它是维持海水有恒定酸度的首要原因。

9.0.3 研究二氧化碳系统的意义

1)CO2 体系参与海洋中均液、气液、固液相化学反应过程; 2)它控制着海水的pH 值,并直接影响海洋中的许多化学平衡; 3)在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演变史地位重要; 4)在控制大气―温室效应‖方面也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9.0.4 作为海水中溶解气体的CO2

⌦ 海水中CO2溶解度大。二氧化碳与大气中的其他组分不同,溶解于海水中的量不局

限于其大气分压,由于参与了化学反应与大气中的其他组分相比,含量更高:

9-海洋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9-海洋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信天翁: 是十几种大型海鸟的统称。广泛分布在南半球 的寒冷海域中。 信天翁是极端恋海的鸟,可以在海上漂泊几个 星期,甚至几个月。只有到繁殖季节才回到荒芜的 海岛上。它们在海洋表面栖息,捕食大量的海洋生 物,如乌贼,磷虾等。
白鹭: 该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 、中白鹭、白 鹭(小白鹭)和雪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通称白鹭。 2/7 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 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雪鹭体型小,羽冠 及胸饰羽全有。 小 白 鹭
2、重要种类 (1)海龟
海洋里生存着7种海龟:棱皮龟、蠵龟、玳瑁、
橄榄绿鳞龟、绿海龟、丽龟和平背海龟。所有的海龟 都被列为濒危动物。 海龟有鳞质的外壳,尽管可以在水下待上几个小 时,但还是要浮上海面调节体温和呼吸。海龟最独特
的地方就是龟壳,它可以保护海龟不受侵犯。除了棱
皮龟,所有的海龟都有壳。棱皮龟有一层很厚的油质
玳瑁: 一般长约0.6米,大者可达1.6米。
产于黄海、南海、东海及热带、亚热带沿海。
绿海龟: 因其身上的脂肪为绿色而得名。 体长80-100厘米,体重70-120千克。
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温水水域。
我国北起山东沿海、南至北美部湾均有发现。
太平洋丽龟: 不超过800 mm。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温水水域。我国沿海从 南海至黄海南部均有分布, 但数量不多。

第九章大洋沉积

第九章大洋沉积
1891年 最早对深海沉积作了分类 1891年,Murray&Renard 最早对深海沉积作了分类
青 红 泥 泥 泥 绿 火 山 泥 泥 珊 瑚 土 泥 粘 虫 软 泥 泥 泥 软 软 软 放 红 射 藻 虫 虫 硅 球 足 抱 翼
沉积物

沉积物
第一节 大洋沉积物的分类
1973年,Shepard提出了如下分类方案 年 提出了如下 提出了如下分类方案
五、火山成因沉积物
海 火山 火山 碎 屑海 海洋 沉 成火山 沉 积物 海 成 成 物 沉积
海洋火山碎屑沉积物 分 类 海洋 力碎屑沉积物 碎屑沉积物 海 沉积物
火山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降落的三大类型
火山灰降落 火山灰降落 三 降 的火山灰火山灰降落 的 火山 三大 的火山灰 1000 的 的大 1 10 的 的 的 的火山 的 火山灰降落 的的 1000 0.3 1 20 100 的 火山 3 5 大
的 分 类 的 的
海洋火山灰沉积物的分布
火山成因的沉积物通过许多过程搬运到海洋, 这些过程包括风、陆上和海底火山碎屑流和降雨、 火山喷发后陆上和海底侵蚀作用、河流、海流 (包括底层流和浊流)以及海冰和冰山的极地冰 作用。全球性风况是控制火山灰从火山喷发区向 外搬运方向和分布范围的关键因素。从而可以通 过研究火山灰的分布特征,来推测古大气环流的 变化特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知识结构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知识结构

第一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总论

第一章绪论(1-4)

1、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

1)环境的一般概念

2)人类环境的概念

3)人类环境的分类

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关于环境的定义和范围

5)自然资源

6)人类同环境的关系a)人类是环境的产物b)人类是环境改造物

2、生态学基本知识

1)生态学的概念

2)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3)生态系统的功能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4)生态平衡

3、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概念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3)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4、环境科学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1)环境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2)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3)环境科学的任务

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第二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1-4)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

1)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名称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和任务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综合性,技术性,社会性,共同性)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

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概念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特征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要素

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1-3)

1、外国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

1)环境法的产生阶段(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

2)环境法发展阶段(20世纪初至60年代)

3)环境法的完备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现在)

2、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

1)中国古代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

2)中华民国时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

3)中国成立后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

第九章 国际海洋法

第九章 国际海洋法
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大陆架的界限, 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大陆架的界限,应 在国际法院规约第三十八条所指国际法的 基础上以协议划定, 基础上以协议划定,以便得到公平解决
第八节 专属经济区
一、专属经济区概念
→ 200海里主权区 200海里主权区 承袭海 专属经济区 → 从领海基线起不超过200海里 从领海基线起不超过200海里 200
三、海湾
法律海湾 → 法律海湾 一国海湾
历史性海湾
→ 多国海湾
行使主权 国际承认
内水 内水包括领海基线以内的海湾、海峡、海港 内水包括领海基线以内的海湾、海峡、 以及其他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 以及其他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
海港 内海湾 内海峡
第四节 领海与毗连区
一、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内水以 外邻接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 外邻接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 各国有权确定领海的宽度,不得超过12海里 海里。 各国有权确定领海的宽度,不得超过 海里。
第五节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一、用于国际航行海峡的概念
国际海峡 二、用于国际航行海峡的法律地
位和通过制度
→ 不影响海峡本身的法律地位 通过制度 → 通过制度
过境通行
飞机? 飞机?不 同 公海自由 停止? 停止?
无害通过
大陆与岛屿间海峡 连接外国领海的海峡
公海或专属经济区航行 特殊条约制度

第九章 大陆边缘

第九章 大陆边缘
第九章 大陆边缘
一、概述 二、大陆架 三、大陆坡 四、大陆隆 (裾)
一、概述
• 概念:大陆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间存在着一 个广阔的过渡带,它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 斜坡带,称为大陆边缘。在地质上,它是 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地壳之间的过渡带, 属过渡型地壳。 • 组成:在大陆边缘内部,根据深度和坡度, 通常可分成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个 部分。
星野通平(1973)根据沉积环境不同,将现代沉积分 以下四类:
1、开阔陆架区:一般在水深20-30m以内浅水区为沙质沉积; 这个深度以下出现泥质沉积,54m水深以下全为泥质沉积。 54m又称泥线深度 2、河口区:河口区现代沉积一般组成三角洲,属于快速堆积 区,比降大的河流出口区出现砾石分布。海水、河水相混促 进泥质的凝聚作用和沉积下来。 3、海湾区:沉积物有砾石、砂和泥等,砾石分布在滨岸带和 部分河口区,砂质沉积广泛。 4、海峡区:由于海峡水动力强,现代沉积只有砂和砾,在海 峡两端,形成扇状堆积,砂堆积在砾石的外侧。
美国东北部,法国、以色列、波多黎各和澳大利亚等地 滨外浅海水区,出现风成沙丘的残留沉积; 美国东南滨外深水区,出现浅水的钙质鲕状碳酸盐的残 留沉积;
西欧滨外、墨西哥湾、日本和马六甲海峡出现盐沼泥炭 、 淡水泥炭等残留沉积。 尼日利亚滨外还出现淹没了的土壤。
残留沉积的特征
残留沉积中往往含有许多指示原来沉积环境的 生物化石。

2009第9章 渔场学概述

2009第9章  渔场学概述
由于这些海底隆起处,可以导致海水沿斜坡上升,形 成上升流海域,使饵料生物丰富,是形成良好渔场的条 件。如北太平洋中部的天皇山渔场和日本海的大和堆渔 场。
4.海底的凹陷处等海域
在大陆架海区的海底凹陷处,由于海底深浅悬殊,经 过这里的海流和潮流的流速发生了变化,近底层水流较 稳静,而且水文条件也较稳定,可以容纳集群的鱼类栖 息、索饵或移动。有实践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在这些深 度突然发生变化的深水潭、沟底等处,常是鱼群密集的 良好场所。
2.涡流渔场
在流界水域(不同的温度、盐度的水系)或在不规则地形 处如岛、礁等均会产生涡流。各种规模的涡流引起上下 层水的混合,促进了饵料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形成鱼 虾类的良好索饵场所。如对马列岛东北近海的地形涡流 是鲐鱼渔场的良好环境。在浅水礁堆处,阳光透射到海 底,促进了藻类地大量繁殖,给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 场所。 按照涡流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力学涡流系、地形涡流 系和复合涡流系。
(1)经济鱼类和海产经济动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态习性,生 理特征主要包括生长、繁殖、摄食和种群等; (2)渔场环境(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及其变化情况, 生物条件是指饵料生物和共栖生物以及其它各种生物种 间关系。而非生物条件是指海流、水系、水温、盐度、 水深、底质、地貌和气象等; (3)渔场环境因素及其变动与鱼类行动状态的关系,掌握 影响鱼类分布、洄游和集群的主要环境指标; (4)渔况及其变动规律等,主要是渔情预报的基本原理、 主要指标及其变动规律等。也就是说通过对渔业生物资 源的行动状态(集群、分布和洄游运动等)及其与周围 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查明渔况变动的基本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世界大洋上层主要水平环流
1)赤道流系
南赤道流与北赤道流:西向,与两半球信风 带对应,亦称信风流,由于赤道无风带的平 均位置在 3°~10°N 之间,因此南北赤 道流与赤道不对称 ;
夏季(8 月),北赤道流约在10°N 与 20°~25°N 之 间,南赤道流约在 3°N 与 20°S 之间。冬季则稍偏南。
影 响 中 国 海 域 的 主 要 流 系
海水水平方向的流动远比铅直方向上的 流动强得多。习惯上常把海流的水平运动分 量狭义地称为海流,而其铅直分量单独命名 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海流形成原因
• 风生海流:流动随深度的增大而减弱,直至 小到可以忽略,其所涉及的深度通常只为几 百米 ; • 温盐变化:压力场的结构形成海流。
(一)海洋温度的平面分布
SST平面分布 等温线沿纬线大致呈带状分布,赤道附近海 域较高; 在两半球的副热带到温带海区,等温线偏离 带状分布, 与大洋环流有关。
在寒、暖流交汇区等温线特别密集;
冬季表层水温的分布特征与夏季相似,但水 温的经线方向梯度比夏季大。
表层以下水温的水平分布 大洋表层以下,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迅 速减弱,环流情况也与表层不同,所以水温 的分布与表层差异很大。
黄海中央水团:分布在黄海中央水下洼 地区域,其南端可进入东海。它是由进入大 陆架浅海的外海水与沿岸水混合后,在当地 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混合水团。 黄海冷水团是一个温差大、盐差小,而 以低温为其主要特征的水体。这一冷水实际 上是冬季时残留在海底洼地中的黄海中央水 团。它在增温季节,相对于变化剧烈的上层 水和周围的沿岸水,才显现为冷水。
2)上层西边界流 上层西边界流是指大洋西侧沿大陆坡从低 纬向高纬的海流。是北、南赤道流的延续。 太平洋:黑潮与东澳海流; 大西洋:湾流与巴西海流; 印度洋:莫桑比克流。
3)西风漂流 与南北半球盛行西风带相对应的是自西 向东的强盛的西风漂流,即北太平洋流、北 大西洋流和南半球的南极绕极流,它们也分 别是南北半球反气旋式大环流的组成部分。
第九章 海洋环境概述
第一节 海洋地理环境
一、海洋形态与面积
世界大洋面积、容积与深度
名称 面积
106km2
包括附属海 平均 最大 179.68 49.8 723.70 52.8 4028 11034 % 容积 106km3 % 深度/m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世界海 洋
93.36
74.92 13.10
黄海沿岸流
黄海沿岸流是黄海沿岸流系低盐(冬季 兼低温)水流,水色混浊,流速小于 25cm/s。它上接渤海沿岸流,沿山东半岛 北岸东流,在成山角附近转向南或西南流, 绕过成山角后大致沿40~50米等深线的走 向南下,在长江口北转向东南,越过长江浅 滩侵入东海,其前锋有时可达北纬30°N附 近。
5 中国黄海沿海水团
(二)盐度的垂直分布
南 大 西 洋 盐 度 垂 直 分 布
三、海流与水团
海流是指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是海 水重要的普遍运动形式之一。 “大规模”是指它的空间尺度大,具有 数百、数千千米甚至全球范围的流动; “相对稳定”的含义是在较长的时间内 ,例如一个月、一季、一年或者多年,其流 动方向、速率和流动路径大致相似。
6)副热带辐聚区 在南北半球反气旋式大环流的中间海域,流向 不定,因季节变化而分别受西风漂流与赤道流的影 响,一般流速甚小。 由于它在反气旋式大环流中心,表层海水辐聚 下沉,称为副热带辐聚区。由于海水辐聚下沉,悬 浮物质少,因此具有世界大洋中最高的水色和最大 透明度,也是世界大洋中生产力最低的海区,故有 “海洋沙漠”之称。
南黄海高盐水,也称黄海暖流水,位于 黄海东南部,是伸入黄海的对马暖流高盐水 与黄海中央水团混合形成的。冬季,呈现为 高温高盐特征。夏季,由于层化和上层中央 水的扩展,上层消失,下层仍然位于黄海的 东南部,保持着冬季的特征。

其它与渔场有关的地形 岛架、岛架坡、海隆、海脊、海台、 海山、海峰、海堆、浅滩、礁等。
三、海洋沉积与底质
中 国 近 海 海 底 沉 积 物 分 布
第二节 海洋物理环境
一、海洋温度
大洋75%的水体温度在0~6℃之间,50% 的水体温度在1.3~3.8℃之间 ; 世界大洋整体平均水温为 3.8℃。其中,太 平洋平均为3.7℃,大西洋 4.0℃,印度洋 为 3.8℃。 大洋表层年平均水温:太平洋最高,为 19.1℃;印度洋次之,为17.0℃;大西洋最 低,为16.9℃。三大洋平均表层水温为 17.4℃,比近地面年平均气温 14.4℃高 3℃。
大陆架、大陆坡示意图
大陆坡
分开大陆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下限水 深变化大,平均坡度约为4°17′ ,但不同 海区差别很大 。 斯里兰卡岸外陆坡可高达35°~45°。
大洋底
系大洋海底区域,水深一般25006000m左右,地形广阔平坦,包括大洋 中脊和大洋盆地两部分,是海洋的主要部 分。
海沟
深度超过6000m的海 洋深处称为海沟,多分 布于大洋边缘。 马里亚纳海沟:位 于北太平洋西部马里亚 纳群岛以东,为一条洋 底弧形洼地,延伸 2550公里,平均宽69 公里,最深处达 11034m,在8370m 水深处尚有鱼类分布。
世界海洋表层与1000m水层温度差分布
大洋4000m以深水温平面分布
(二)海洋水温的铅直分布
• 水温在铅直方向上大体上随深度的增加 呈不均匀递减。
海 洋 水 温 的 垂 直 分 布
溶解氧与co2垂直分布
面拉 水布 温拉 垂多 直海 分 分 布 断
AR7W
拉布拉多海AR7W 断面水温年 代际变化(1970-2009)
25.9 337.70 24.6 3627 9218
20.7 291.95 21.3 3897 7450 3.6 16.98 1370.3 2 1.3 1296 5449 100 3795 11034
361.06 100
二、海底地形
大陆架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其范围 是从低潮线起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延伸到坡度 突然变大的地方为止。坡度陡然增加的地方 称为陆架坡折或陆架外缘。 坡度平缓,平均0°07′; 宽度与深度变化较大 ;
水团
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 、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 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
(一)世界大洋环流和水团分布
由风驱动形成的风生环流,主要表现在 大洋的上层。 由温、盐变化引起的环流常被称为热盐 环流,它在大洋中下层占主导地位。热盐环 流相对风生环流而言其流动是缓慢的,它是 形成大洋的中下层温、盐分布特征及海洋层 化结构的主要原因,具有全球大洋的空间尺 度。
赤道逆流 :南北信风流之间 ,向东,流幅 约 300~500km 。
赤道流系主要局限在表面以下到 100~ 300m 的上层,平均流速为0.25~ 0.75m/s。 高温、高盐、高水色及透明度大 ,溶解氧含 量高,营养盐含量很低,浮游生物不易繁殖 。
赤道潜流 :在南赤道流区赤道下方的温跃层 内,有一支与赤道流方向相反自西向东的流 动,称为赤道潜流或克伦威尔流)。 带状分布,厚约200m,宽约 300km ,最大流速高达 1.5m/s。流轴常与温跃层 一致,在大洋东部位于 50m 或更浅的深度 内,在大洋西部约在 200m 或更大的深度 上。
二、海洋盐度
世界大洋盐度平均值以大西洋最高,为 34.90;印度洋次之,为34.76,太平洋最 低,为34.62。但是其空间分布极不均匀。
(一)盐度的平面分布
表层:基本上具有纬线方向的带状分布特征 。
海洋表层以下盐度平面分布 : 盐度的水平差异随深度的增大而减小。 在水深 500m 处, 整个大洋的盐度水平差 异约为 2.3,高盐中心移往大洋西部。 1000m 深层约1.7,至 2000m 深层则只 有 0.6。大洋深处的盐度分布几近均匀。
• 沿岸水团、黄海中央水团和南黄海高盐水团 是黄海最基本的3类水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黄海沿岸水:系指黄海沿岸约20~30米 等深线以内的海域,入海江河淡水与海水混 合,形成的辽南沿岸水、鲁北沿岸水、苏北 沿岸水和西朝鲜沿岸水。这些沿岸水的共同 特征是:盐度终年较低、海水混浊,透明度 小,温、盐度的季节变化大,水团的水平范 围夏大而冬小,但厚度是夏浅而冬深。
2 世界大洋上层的铅直向环流
在世界大洋表层环流之间,特别是在赤道海 区,由于海水运输有南北分量,导致了海水 的辐聚下沉或辐散上升运动。
3 大洋表层以下的环流
大洋表层以下的环流以经线方向为主,其分 布的深度主要取决于海水的密度,因此仍以 热盐效应起主导作用。
4 中国黄海近海海流
黄海暖流
是对马暖流在济州岛西南方伸入黄海的 一个分支,它大致沿黄海槽向北流动,平均 流速约10cm/s。它是黄海外海水的主要来 源,具有高盐(冬季兼有高温)特征,但在 北上途中逐渐变化。当它进入黄海北部时已 成为余脉,再向西转折,经老铁山水道进入 渤海时,势力已相当微弱。
4)东边界流 大洋的东边界流有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 海流、秘鲁海流,大西洋的加那利海流、本 格拉海流以及印度洋的西澳海流。从高纬流 向低纬,系寒流。 与西边界流相比,它们的流幅宽广、 流 速小,而且影响深度也浅。 上升流是东边界流海区的一个重要海洋 水文特征。
5)极地环流 北冰洋内主要有从大西洋进入的挪威海 流及一些沿岸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