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为何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为何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这是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的进一步强化与推进,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此前,中央已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部署。
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截至2011年,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13479亿元,占GDP比重达2.85%,不过贡献远远低于美国(美国的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25%)等发达国家。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点。
只有当文化表现出比物质和货币资本更强大力量的时候,当经济具有更多文化含量的时候,经济发展才能进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需求强、消费空间大、开发价值高、投资机会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作用日益凸显,能够并且已经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科技条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举措。
当今,市场和科技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动力。
只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让经营性文化单位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让文化产品真正成为市场上的商品,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产品的文化功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况且,现代科技深刻改变了文化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随之也赋予文化新的内涵、功能和形态,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发优势。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创新性、创造性和增长性特别强的产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主流经济支柱之一。
作为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也能促进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同时,还能够塑造国家文化自信和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
因此,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文化产业的概念及特性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为主要生产和经营对象的产业。
与传统产业不同,文化产业具有以下特点:(一) 创新性、创造性特别强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它主要立足于文化的生产、传播和经营。
不像传统的制造业,文化产业更依赖创意和创新,即以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来创造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 非物质性强相对于工业制造业或者其他传统的产业,文化产业更加强调文化的非物质性特性。
文化产品和服务是无形的、不可分割的,比如音乐、电影、戏剧等,这些产品都不属于物质属性的产品。
(三) 多元化程度高文化产业的经营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包括文字、音像、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游戏、演出、影视制作等多个领域。
在当今经济多元化的时代,文化产业的多元化程度意味着其具有更大的产业变现空间。
(四) 市场化程度高文化产业是一种具有特殊市场需求的产业形态。
与传统制造业的产品不同,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多的是在创意、品质、稀缺性等方面具有市场竞争力。
同时,因为文化产业的内容和形式比较特殊,因此,销售市场更加成熟和多样化。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一) 产业带动效应发展文化产业可以获得产业带动效应,尤其是在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方面。
例如,发展了文化产业,可以促进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二) 加强文化自信文化产业的强大,可以塑造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
在国际舞台上,文化产业成为一个国家最好的文化软实力。
因为文化产业经常可以引起外界关注和关注,促进了国家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摘要:关键词:新兴产业、战略任务、十七届六中全会、“十二五’”时期正文:文化产业起源于20世纪初期,是一个新兴产业,在国际上仅有半个世纪的历史。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文化产业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
在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作为发展文化的新型手段和组织形式逐步形成,人们对文化产业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经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在新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据统计,2004年和2008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439亿元和7166亿元,现价年均增长速度为22%,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即GDP现价增长速度,比同期服务业现价年均增长速度高出2.6个百分点。
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能够承载产业结构调整的高级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能保障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解决广大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是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有效途径。
一、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充分必要条件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产业规模较大。
一般而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才能称之为支柱性产业。
据统计,2009年我国GDP为34万亿元,分别按照年增长率9%和10%预测,“十二五”期末即2015年我国GDP约为62万亿元和66万亿元。
据此推算,到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必须超过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才能达到5%。
产业集中度较高。
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具有个性化强的特点,发展文化产业既要遵循创作生产规律,也要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兼顾个性化与集约化、分散化创作与社会化生产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要培育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骨干企业,促进文化资源和要素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打破“小而全”的文化小生产格局,逐步形成配套协作的产业组织网络。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制度创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制度创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对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较快,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过23%。
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75%。
但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约束,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的制约,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来加以消除。
一、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首先,这是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通过衍生品产业链价值提升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个创意产品可以衍生出一系列衍生品。
数据显示,创意产品能产生4倍左右的衍生品收入。
如果有50 —60万美元的产品价值,就能够带来200万美元的衍生产品。
另一方面,通过其渗透性和关联性提升其他产业的发展层次。
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往往能够将创意、文化、技术、市场融为一体,从而将个人思想、智慧和现代技术交互作用产生的创意产品,渗透到生产部门和其他部门中去。
这是创意产业的渗透性的表现。
它的渗透性决定了创意产业同时具有了很高的产业关联度,通过它的发展能够带动一大批其他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提高整个第三产业的规模和质量,对于其他产业部门的品质提升同样起着巨大的带动作用。
比如,玩具制造业,可以通过文化创意形成玩具的品牌来推动玩具业的发展,还可以通过工业设计、家具设计、电子设计、大型设计等创意来提升制造业的发展。
其次,这是推动低碳中国建设的客观要求。
发展低碳经济,改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维持的现状,是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路径。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1年11月21日10:40 来源:《经济日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作为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全会精神,切实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深刻了解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利弊条件,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文化产业这个概念,现在大家都非常熟悉,但在我国的经济统计领域,还是个比较新鲜的词。
资料显示,“十五”计划建议中第一次提出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2003年开始实施文化产业的调研,2004年才明确文化产业的分类,文化创意产业这几年才开始列入统计需要研究把握的范围。
现在,文化产业包括哪些内容,统计指标里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界定;后来公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出要发展重点文化产业,这个重点应该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呈现出健康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
我国电影产量由2003年的100部以下上升到2010年的526部,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
影视动画产量从2005年的4.2万分钟增加到2010年的22万分钟,增长了4倍以上,扭转了进口片占主导的局面。
新闻出版业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印刷业翻了两番。
同时,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更加完善。
据统计,7个省市成立了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或投资公司,资金量达到百亿元。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研究.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研究“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这是中央着眼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时期,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这种形势下,加快推动以创造、生产、营销各种形态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显得尤为重要。
有利于充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文化消费的愿望和能力逐渐增强,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趋扩大。
特别是随着“十二五”时期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两个同步”战略的实施,预计人们文化消费的意愿和能力将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在满足人们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相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它主要解决的是基本文化需求,提供的是均等化文化产品和服务。
而人们多层次、个性化的文化需求,要靠文化产业来满足。
因此,在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有利于发挥文化产业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优势。
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具有几个显著特征:一是“协调”。
文化产业既有物质层面的内容,又有精神层面的内容;既能推动经济发展,又事关文化和社会建设;既可以增加gdp和就业岗位,又可以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并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
二是“绿色”。
与生产制造领域中的大部分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消耗低、污染小,具有鲜明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特征。
三是“高效”。
文化产业既可以是典型的创意经济,通过较小投入实现高附加值;又可以是资本和技术大投入、大产出的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性;还可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吸纳劳动力就业。
中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中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新网10月25日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
《决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决定》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为此,《决定》提出四方面部署:——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要在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
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
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挥东中西部地区各自优势,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
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
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
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业创意园区,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转变文化的发展方式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上)
转变文化的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上)范玉刚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大家好,今天我们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转变文化的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准备分三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第一个方面,主要从在国家战略层面领会文化的发展。
第二个方面主要谈一下转变文化发展方式。
第三个方面主要谈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一、在国家战略层面领会文化的发展现在我们看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国家战略层面领会文化的发展。
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发展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表明党在文化问题上的高度重视,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越来越深刻,文化发展越来越成为党的中心工作之一,文化发展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标志着党在文化发展上的自觉和自信。
下面我们回顾一下中央对文化的认知历程。
从十二大到十四大的历次党代会召开的十五年间,中央反复重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内容,将文化建设视作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
这实际上是仍然在意识形态的框架中来理解文化。
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场,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
这表明党逐渐认识到文化的多重属性和多维价值,文化开始以独立的形态进入党的工作视野。
十五大进一步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的地位开始凸现。
在这一时期,中央已对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对独立关系,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
十六大确立了小康社会的文化发展目标,阐明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任务,并明确区分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十六大以来,中国文化体制改革部署启动、全面展开、深化攻坚。
经过8年的探索实践,全党全社会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动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如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如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这个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就像是一片璀璨的星空,照亮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然而,这片星空还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和培育,才能让它成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
那么,如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我们需要像培育绿树一样,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像有远见的园丁,精心挑选和培育优质的创新种子,使之能够茁壮成长。
同时,我们也需要像维护森林一样,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我们需要像调整乐器的音调一样,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这就要求我们像有远见的音乐家,根据乐谱的旋律和节奏,调整乐器的音调,使之能够和谐地融入整个乐章。
同样,我们需要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领域,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我们需要像培养优秀的音乐家一样,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这就要求我们像有远见的教育家,注重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使之成为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
同时,我们也需要像吸引人才的磁铁一样,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文化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像演奏一首复杂的交响乐一样,面对重重挑战和困难。
我们需要像勇敢的演奏者一样,不断探索和创新,找到最适合我们国情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同时,我们还需要像坚韧的演奏者一样,持之以恒,不断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进程。
政府的作用就像是交响乐的指挥家一样,需要制定正确的政策和方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企业的作用就像是交响乐的乐手一样,需要积极参与到文化产业中来,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像是交响乐的听众一样,共同关注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前行。
4.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志军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对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了深刻阐述,明确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创造出中华文化新辉煌的一项重要举措。
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一、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部署,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
中央这一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一)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和工作部署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和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要求,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这是我们党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调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标志着我们党在文化建设的认识上实现了一个重大突破,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把加快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部署。
2006年,中办、国办下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重要举措。
党的十七大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强调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系统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重点项目和扶持政策,这是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标志着中央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
为什么要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支柱产业
为什么国家要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支柱性产业10月18日在京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这是继去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今年3月1 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之后,第三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支柱性产业的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1.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的发展不能再以消耗资源为代价,要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而文化产业适应这个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人民热火朝天的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来。
中国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二,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有丰富的资源做依托,国民经济飞速发展。
资源被大量消耗,并且很多资源都不可再生或是再生困难,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将面临资源匮乏的情况。
此外,过快的发展给环境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江河被污染,森林被砍伐,草原被破坏……恶化的生存环境促使我们转变现金的经济发展模式。
文化产业对环境破坏程度小,市场需求旺盛,生命力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除了既有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多靠的是创意和科技。
这正好与我国人才强国,科技兴国的战略相符合。
有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速度较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
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3%,201 0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突破了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一些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按照平均增速估算,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 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 亟待加强和改进; • 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 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 化发展不平衡; • 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 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 决;
• 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 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推进文化改 革发展,必须抓紧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 社会主义。
“三快一加强”:加快文化体 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
坚持内容为王
坚持中国特色,借 鉴世界优秀文化 转变发展方式为 主线 内外并举
体制改革和科技进 步为动力
艺术规律与市场规 律结合
内容为王
经济效益与社会 效益统一
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原则要求
文化发展应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
加强文化交流是大势所趋
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科技条 件、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内容的保障
(五)、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六)、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政策保障, 为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着力培养 文化人才
被创造的意义
• 所以,当报刊、广播电视、广告宣传、电影艺 术千万遍地重复一种意见、观点时,人们便陷 入频繁、喧闹的舆论环境中,不得不跟着舆论 操纵者行事。每一种媒介所使用的语言塑造了 对世界的再现,也提供了人们迫切需要的意 义。 • 因为,电脑游戏和电影之类的媒介,其语言会 带来特殊的效果,能够帮助乐在其中的人们体 验到由它们制造出来的意义,并坦然受之。 • 广告里经常说的一句话叫“引领时尚”,所谓 引领就是导向,可见,连服务业、服装业都是 有非常强大的导向功能的。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
要点一
重点领域
要点二
方向
未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影视制作、出版发 行、演艺娱乐、艺术品市场、文化旅游等。其中,影视制 作和出版发行是核心领域,演艺娱乐和艺术品市场是新兴 领域,文化旅游是融合发展的领域。
未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网 络化等现代科技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创意、 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等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同 时,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力度,推动传统 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文化企业和品牌。
加强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联动
推动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促进文化元素与制造业产品的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发挥文化产பைடு நூலகம்的农业支撑作用
加强文化产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挖掘农业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和文化产品,促进 农业产业升级。
案例分析
选择典型案例
选择某地区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该地区具有 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发展优势,具备典型的文 化产业发展模式和经验。
加强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推 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应引 导和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升 级,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同时,应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市场秩 序,防止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此 外,还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 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文化 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THANKS
分析发展模式
对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 的经验教训,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探讨经验启示
通过对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分 析,探讨其对全国范围内文化产业发展的启 示和借鉴意义。
05
结论与展望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莒县县委党校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推动文化大发展繁荣的决定》中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生活相对匮乏,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生产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放眼世界,文化产业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文化产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持续增长,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广泛而深远。
同时,发展文化产业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势在必行。
一、准确把握文化产业的内涵狭义的文化产业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
我国的文化产业,即广义的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是文化创意产业,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
二、正确认识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势文化在当前世界文化和舆论格局中,西方文化仍处于主导和统治地位,这与西方经济长期在世界经济中占主体和统治地位是相适应的。
以美国为例,“好莱坞”影片占据了世界三分之二的电影市场总票房,美国年对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万小时。
“好莱坞”输出的影片不仅已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向全世界输出了美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很重视通过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输出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美国等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演艺业、动漫业、文化旅游、文化娱乐、艺术品、网络文化等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公众文化消费十分活跃,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热情高涨,文化产品丰富多样,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文化生产能力大为提升,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进出口贸易逆差逐步缩小,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5%2004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比同期GDP增速高6个百分点,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
2008年至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其消耗少、污染低、附加值高等优势进一步凸显,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股暖流。
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估算,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400亿元左右,比2008年现价增长10%,快于同期GDP的现价增长速度3.2个百分点。
演出市场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旅游演出正在向主题化、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艺术品市场总体业绩上扬,中国书画作品单价大幅增长。
新兴文化业态迅猛发展《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发展新兴文化业态。
“十一五”期间,随着网络、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电影、网络视频、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拓宽了文化产业的领域。
2009年,全国动画片创作生产数量达到322部17万分钟,比2008年增长31%。
原创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票房过亿元,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258亿元,比2008年增长39.5%。
加快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加快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王燕文
【期刊名称】《群众》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是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省委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意见》明确把文化产业列入“三强”总目标、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王燕文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86
【相关文献】
1.以文化旅游助推转型综改加快把文旅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J], 盛佃清
2.尽快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云南支柱产业是各级政府要做好的工作 [J], 邵琪伟
3.关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哲学思考 [J], 李永国;徐聪聪
4.壮大规模实力放大带动效应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J], 刘奇;
5.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七届六中全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十七届六中全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官员考核评价体系,产业特质期待共识陈汉辞昨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京闭幕。
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与此同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会议公报提出了多项原则性主张,涉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公共性基本定位、市场参与的原则和发展目标、文化改革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制度保障。
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要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上,全会明确,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但市场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强调,全会提出,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和人才保障制度也放在了突出位置。
全会强调,要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并提出,要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定位“支柱性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定位,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也是"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按一般标准,支柱产业应占GDP的5%。
如果在统计口径上把文化产业的范围扩大点,比如把部分科技创新、体育、旅游产业纳入,完成这个数字并不难。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认认真真把有持续内生成长性的产业做起来,才是务实之举。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目录
一、 概念、背景、意义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二、 思路、原则、成效 三、 问题、道路、展望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一、概念、背景、意义
1.文化与文化产业概念 2.2.文化产业提出的背景 3.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7456
1. 文化与文化产业概念
其他文化服务 相关文化产业层: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
② 文化产业框架
内容:依照市场主体、文化产品及服务形态、未来走向
影视生产
图书出版
报刊发行
舞台表演艺术生产 广电节目生产
音乐视觉艺术生产(包括绘画、摄影、雕塑、手工艺品)
渠道:根据文化产品及服务形态,有四类 出版发行物 广播电视传输网络
文化价值市场性转换:通过市场将文化价值转为商业价值,又通 过产品、服务的市场消费来实现文化价值 的社会传播。
文化和经济的双重功能:既体现文化的经济属性,实现文化的 经济价值;又要重视文化的精神价值, 发挥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
② 关联概念 “文化人格”(从植物栽培、动物驯化的“耕作”、
“培养”
初义引申到心灵栽培的社会化教育意涵
中国古汉语“文化”原始
—— 文治与教化的合称,即“教化”、“风
化”,
以文教化、以文化育之意。
——文化与教育息息相关
(2)文化产业内涵
文化产业是一个外来用语,产生于 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被称为西方 马克思主义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代 表人物霍克海默尔和阿多诺合著的 《启蒙辩证法》一书中。
一是资本与工业化技术联姻,通过技术凌驾作品的大众文化生产, 使文化商品和科学技术双双成为“统治的意识形态”,以图谋达成资本盈 利和文化统治的双重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五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日益加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已经具备了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
但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内容引导和建设,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文化产业承载的是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价值选择,内容是根本的、核心的要素。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着力提升文化产品内涵和质量,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
要注重挖掘文化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一切有益的文化营养进行创作生产,增强文化产品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
要注重提升文化创意,把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结合起来,把民族特色与世界潮流结合起来,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表达、符合广大受众心理的情感抒发来创作生产更多具有原创价值的文化产品。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要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工业、建筑、通信、会展、商贸、体育、休闲等行业融合,有效延伸产业链条,发挥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和应用。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强大动力。
文化产业是内容加载体的产业,科技创新及其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应用有利于拓展新市场、催生新业态,有利于增强文化产品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要顺应文化和科技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推动文化科技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为产业业态创新和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提高文化消费规模和水平。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居民消费正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转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文化消费日益活跃,并向高品质、多样化发展。
要积极适应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新变化、新趋势,把扩大文化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培育文化消费习惯,提供个性化、分众化、专精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改善文化消费条件,净化文化市场环境,促进文化消费升级,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建设完备的政策体系为重要保障。
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经济政策和手段,制定财政、金融、税收、科技、土地、人才等政策,以重大工程项目为推动,以公共服务为支撑,为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实施区域性、差异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加强分类指导,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形成文化产业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相互拉动、共同发展的局面。
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要着眼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定位,按照支柱性产业的发展要求,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将文化产业融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局,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谱写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篇章。
《北京日报》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大意义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越来越需要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新时期新阶段文化建设一项十分重大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文化的经济功能很大程度上通过文化产业体现。
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是一个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调整经济结构方面,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生活服务,又为生产服务,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
抓住文化产业,就抓住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在扩大内需方面,文化产业与物质生产和服务业相融合,可以有效提高物质产品和服务业的文化含量与创意附加值,促进消费升级;同时,对文化自身的需求也是内需的重要方面,文化产品和服务可以形成新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热点,直接拉动消费的增长,挖掘文化消费潜力、拓展文化消费空间,已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
按国际经验测算,我国每年文化消费可达4万亿元,但实际消费不足1万亿元,巨大的文化消费潜力和产业发展空间有待挖掘。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需求强、消费空间大,开发价值高、投资机会多,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作用日益凸显。
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辟发展的新途径新空间,迫切需要文化产业有一个更大发展。
(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科技条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作的贡献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美国的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25%,英国达到11%,而中国只占到2.6%。
当今时代,文化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市场和科技的支撑。
市场和科技如同鸟之双翼,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动力。
从市场经济发展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文化与市场的接轨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只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让文化生产要素在市场中高效流通和配置,才能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合力;让经营性文化单位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才能更好地利用丰富的市场资源做大做强;让文化产品真正成为市场上的商品,变为广大群众的消费,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产品的文化功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运用符合市场经济的思路、办法、手段来推动文化发展,借助市场的力量生产制作优秀文化产品、扩大先进文化的影响,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从科技发展应用看,现代科技深刻改变了文化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也赋予文化新的内涵、新的功能和新的形态,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发优势。
文化产业在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发展文化和推动文化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天然的敏感和优势。
电影业的迅速发展,是内容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结果,也是强大的产业基础和有效的市场运作的结果。
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力和竞争力,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是改善文化民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超过5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将进入精神文化需求的旺盛时期。
现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200美元,居民消费正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转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井喷”之势。
随着经济条件的宽裕、教育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追求自我文化表达、参与自主文化创造活动的愿望更加强烈,实现和维护自身文化权益的意识更加高涨。
相比之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总体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的新形势和人们繁荣文化市场的新期待。
可以说,文化产业是少数几个总供给还不能满足总需求的朝阳产业之一,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满足好群众精神需求、维护好群众文化权益、引导好群众文化消费,使全体公民在“文化享有”上健康向上、各得其利,在“文化创造”上迸发活力、各尽其能,迫切需要我们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文化产业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和文化追求,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趋势更加明显,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更加注重通过文化产业、借助文化产品,输出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美国一直控制着世界主要的电视和广播节目制作,每年向国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万小时,并占有世界2/3的电影市场总票房。
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扭转文化贸易逆差,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就必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影响的日益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更加关注,了解中华文化和我国科学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我国所承载的国际期待和国际责任明显加重,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探索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手段,以企业为主体、以文化贸易为主要方式,推动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形成特色品牌,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内容三、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中央专门成立了由中宣部等17个部门组成的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和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