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2016年1月考试用)
2016春中央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第一部分章节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A.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利益)。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B.权威性)的分配。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D.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B.系统性)。
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选择B.综合C分配D.落实)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A.利益选择B.利益整合C.利益分配D.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B.观念D.行为)的导向。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B.直接引导C.间接引导)。
三、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的功能是指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3.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既是“多数人”的公共性,同时又是“少数人”的公共性。
一方面它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多数;另一方面它也应当尽可能地保护少数。
在对强势群体特别是由少数人组成的强势群体加以限制的同时,也应该对具有正当的利益要求的弱势群体加以保护。
4.利益选择是指政府对利益的分配,不是任意的、无的放矢的。
作为公共权力的占有者,政府把利益分配给谁,首先源于政治统治的目的。
政府要选择那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作为分配对象,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语录,来说明利益研究对公共政策的重要性。
(l)“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2)“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指英、法)的现代历史的动力。
公共政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51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2、公共政策学是这么一门学科,他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研究法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期固有的规律,行成系统性知识,并用这种知识进行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3、公共政策是指公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4、政策一般是指从无数具体的个别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5、对政策系统的研究者来说有四个突出问题应予以重视:①、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②、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③、公共政策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④、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1线性结构2职能结构3线性——参谋结构。
6、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1)线性结构;(2)职能结构;(3)线性——参谋结构(4)矩阵结构。
7、亚当·斯密与卡尔·马克思的贡献:亚当·斯密:(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1776年发表《国富论》,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一种完整的体系。
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三方面:①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力图证明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进一步发展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经济经济政策。
②他有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③在研究方法上,以经济人的利己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
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贡献:①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政策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的发展阶段的元政策(总政策、总方针、总路线、总纲领)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国家开放大学北京电大公共政策概论作业2016(1)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浪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够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于集体讨论相结合。
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1. 联系实际的例子。
2. 个人的讨论提纲。
3. 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
要求能够完整准确地指出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案例.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们对保障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给予极大关注认为这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方面。
《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提案指出我国2003年8月1 日起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保障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如大量流浪乞讨人员不断涌入城市•救助对象难以界定给城市治安、交通、市容环境卫生带来较大压力。
提案建议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限制有组织的乞讨或强乞恶讨行为切实负起责任积极做好返乡救助对象的安置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人员的盲目流动加快立法步伐壌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明确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门的相关职能相互配合依法办事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有效管理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权益的同时也体现法规对广大群众权益的尊重。
、个人讨论提纲结合上述例子二勲我认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1 案例目的是什么越:衣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2 实施的机关是什么範谨民政部门负责、相关部门相互配合(3 体现的原则是什么自愿、救济、帮助的原则彰显出政府为民负责的态度(4紀基本的措施是什么.成立救助站、积极做好返乡救助对象的安置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人员的盲目流动。
加快立法步伐茂:.完善配套法律法规(5 条件要求是什么以民政为主•其他部门协助进行人性化的管理:眾对管理人员有明确的要求对流浪人员也有条件界定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要点解析
2016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要点解析(重要概念+重要问题)重点概念:1、思想库(第二章P34)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是政策主题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
2、复杂动态性(三 P42)社会问题是由多种维度的因素相互渗透、相互缠绕纠结而成;这些不同维度的问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同维度的问题又不断变化、发展,不断改变社会问题发生发展的方式与方向。
3、志愿失灵(五 P62)由于现实问题严重限制、制约了志愿者组织的有效性,志愿者组织对许多经济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不适用的。
最大的志愿组织可能蜕变为官僚组织而与政府组织趋同,使其效率和效力大打折扣。
4、公共政策终止(九,P180)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5、公共政策主体(二、P26)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队或组织。
6、目标群体(三、P43)指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月的社会成员。
7、精英决策模型(七、P116)是由托马斯戴伊和汤姆逊等人提出。
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人物的偏好和价值观的反映。
公众对于公共政策是冷漠的,一切信息极为有限,在公共问题的塑造方面,精英对于大众舆论的影响远大于大众对精英看法的影响。
公共政策实际上就成为精英价值偏好的结果。
8、利益选择(一、P7)政府对利益的分配,不是任意的、无的放矢的。
作为公共权力的占有者,政府把利益分配给谁,首先源于政治统治的目的。
政府要选择那些鱼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作为分配对象,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
9、公民(二、P32)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照该国宪章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它表明一个人对国家的隶属关系,既包括统治者,也包括被统治者。
10、立法机关(二、P27)立法机关是公共政策主题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法律和政策。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2016年1月考试用).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2016年1月考试用).《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特别说明:本门课本学期启用了新教材,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复习资料在橙色的《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书上,没有领这本指导书的同学请赶快到班主任处领取。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C.个人 D.社会组织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C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A.利益 B.权力 C.公共 D.权威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 B )的分配。
A.强制性 B.权威性 C.限制性 D.利益性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D )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B.社会需求 C.集体利益D.社会利益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
A、整体性B、系统性C、层次性D、超前性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 )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BC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 ABCD )A.利益选择 B.利益整合 C.利益分配D.利益落实4、政策的导向是( BD )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 BC )A.客观引导B.直接引导 C.间接引导 D.主观引导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一、单项选择题1.( D )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 D.执政党2.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A )。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概论
各章重点问题提示第一章导论一、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1、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2、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3、拉斯韦尔与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4、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5、国内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
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行动计划与策略等。
二、对全社会的利益作权威性分配1、对戴维·伊斯顿定义的分析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这一界定突出了三个思想,即: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价值分配;分配的范围是全社会;分配的影响力是权威性的。
我们认为,为避免对“价值”一词过于宽泛的理解,同时又能突出公共政策的本质,不如把“价值”改为“利益”。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
具体地说,政府利用公共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甚至打击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
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利益关系,在原有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利益结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政策的本质应该是政府对社会实行权威性的利益分配。
这也是我们前面主张的,可以在戴维·伊斯顿对公共政策的定义中,把“价值分配”改为“利益分配”的理由。
2、利益分配的动态性与戴维·伊斯顿的定义不同的另一点是,我们认为公共政策的功能绝不仅限于分配上。
政府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分配的基础是政府选择利益和综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落实利益。
从社会公共利益中,由利益选择到利益综合,由利益分配到利益落实,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整合)
单选题1.(公共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2.(管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3.(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4.(政策价值观)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系、公共政策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应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5.(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6.(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7.“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德瑞)8.“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出的。
9.《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欧文·E休斯)10.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利益主体分析法)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11.成本效益分析以(货币价值)为测量标准。
12.从系统论角度看,(公共政策)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13.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公共责任)。
14.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哲学)15.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16.福利经济学之父是(庇古)。
17.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
18.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政策方案规划)。
19.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20.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21.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公共政策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在一定历史时期下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或者选择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它具体地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行为。
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选择行为。
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为解决某种社会问题而作出的选择行为。
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作出的一定的行为准则。
2、元政策是规范和引导政策过程中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行为的准则或指南。
它是所有政策的原则、基础和标准。
元政策在政策体系中属于最高层级的政策。
它影响着其他所有层级的政策范式。
3、基本政策也被视为基本国策,属于元政策之下在一定时期内所确立的大的纲领和重大的国家政策。
它是对某个领域和某个社会内容进行明确规定、长期稳定的国家政策,这种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不会出现重大的变化。
它的主要功能是针对当前国家出现的重要问题和未来发展的重大选择确立几个基本措施,它帮助国家有重点地制定发展计划和纲要,选择发展道路。
4、分配性政策涉及将服务和利益分配给人口中的特定人群——个人、团体、公司和社区。
有些分配性政策只向少数人提供利益。
一般来说,分配性政策设计使用公共资金来支持特定的团体、社区或产业。
那些寻求利益的人们并不相互直接竞争,这类利益并不意味着由任何特定团体支付,而是由公共财政承担。
即所有的纳税人支付。
因此,分配性政策一般只产生得利者,而没有明确的受损者。
5、规制性政策利用政府的权威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进行管制和约束。
这种政策实际上是对部分人的行为进行规制,其对象主要是有限的少数。
规定少数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多数的利益,保护公共利益的安全和发展。
它主要发挥消极的控制和保护功能。
6、再分配性政策是政府有计划的积极行动。
涉及在社会各阶层和团体中财富、收入、财产和权利的转移性分配。
再分配性政策的通常模式是资源从有产者流向无产者。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整合)
单选题1.(公共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2.(管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3.(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4.(政策价值观)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系、公共政策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应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5.(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6.(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7.“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德瑞)8.“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出的。
9.《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欧文·E休斯)10.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利益主体分析法)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11.成本效益分析以(货币价值)为测量标准。
12.从系统论角度看,(公共政策)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13.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公共责任)。
14.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哲学)15.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16.福利经济学之父是(庇古)。
17.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
18.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政策方案规划)。
19.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20.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21.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试卷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试卷答案第一题答案: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或满足公众需求所采取的行动和决策的总和。
它涉及政府如何分配资源、制定政策、实施措施以及评估政策效果等方面。
公共政策的目的是促进社会公正、经济发展和公民福利。
第二题答案: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问题识别:政府首先识别出存在的社会问题或公众需求,例如教育不平等、环境污染等。
2. 政策制定:在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政府通过政策制定过程来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包括制定政策目标、考虑各种政策工具和方案,并进行政策评估等。
3. 政策实施:政府将制定好的政策方案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通过各种手段来实施政策,例如制定法律法规、提供资金支持等。
4. 政策评估:政府对已实施的政策进行评估,以了解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评估结果可以为后续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改进建议。
第三题答案: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有多种,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因素:1. 政治因素:政治环境和政府的意识形态会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政党、利益集团和政治力量之间的博弈会影响政策的取向和内容。
2. 经济因素:经济状况、资源分配和市场力量等经济因素也会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
政府需要考虑经济可行性和效率等因素来制定和实施政策。
3. 社会因素:社会价值观、文化传统和社会需求等社会因素会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政府需要考虑社会的多样性和公众的意见来制定符合社会期望的政策。
4. 国际因素:全球化和国际关系也会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
国际合作、国际标准和国际承诺等因素会影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第四题答案:公共政策的评估是对政策的效果和影响进行系统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政策的成效和问题,以便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改进政策的建议。
评估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包括经济评估、社会评估和环境评估等。
评估的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例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等。
评估结果可以为政策的修订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史上最全的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史上最全的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一、单选1公共政策是(A)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A政府B企业C个人D社会组织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B)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 C.温和性 D.权威性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A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倾斜性 B.合法性 C.系统性 D.权威性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A )最早提出的。
A拉斯韦尔 B西蒙 C伊斯顿 D史密斯5.(A)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政府主体 B.非营利组织 C.非政府组织 D.社会公众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A )。
A.伙伴 B.对立者 C.被统治者 D.被管理者7. 决策权力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B),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利益B权力C关系D. 制度8. 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C)两种具体形式。
A.个人不负责制B.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C.个人负责制D.集权者9. 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A )A. 外脑B. 助手C.领导者D.秘书10. 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D )等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利益群体B压力集团C社会团体 D行政11.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互相(C)。
A.协调B.补充C.排斥D.一致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A ).A. 共识B.选择C. 理解D.互动13.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AA.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B.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D.概括性、间接性与主观性14.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说强调" "。
2016《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
2016《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公共政策: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机构针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通过民主政治程序制定和执⾏的⾏动⽅针和⾏动准则。
第三讲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名词解释:1、政策主体: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评估与监控等(政策过程)的个⼈、团体或组织。
官⽅决策者:指拥有合法的权⼒去作出具有强制⼒的政策决定。
⾮官⽅参与者:1利益集团2公民个⼈ 3⼤众传媒:4思想库、5多元化:联合国、WTO、欧盟2、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问题及其发⽣作⽤的社会群体。
3、公共政策问题:就是能够进⼊政策议程的社会公共问题。
4、政策⽬标群体:就是公共政策直接作⽤与影响的社会群体或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简答题:1、⽬标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服从,或反对和不服某⼀项公共政策,通常是出于以下⼏个⽅⾯的缘由:(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2)传统思想观念和⾏为习惯的制约;3)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4)对成本收益的权衡;(5)对⼤局或整体的考虑;(6)避免受到惩罚;(7)环境条件的变化等。
2、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1)公共政策问题的相互依存性(系统性):政策问题是⼀个系统,整体在质上⼤于部分之和。
(2)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观性:产⽣问题的外部条件是被有所选择地确定、分类、解释和评估的。
(3)公共政策问题的⼈为性:政策问题的产⽣、存在和改变具有社会性,依赖于相关社会群体和个体,不存在政策问题的“⾃然”状态。
(4)公共政策问题的动态性:社会的动态性,⼈类⽂明的进步,社会⾏为⽅式发⽣变化,政策问题也变化4、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与国家政治、经济、⽂化、军事等⽅⾯的相互作⽤及其对公共政策的重要影响。
2、经济环境:主要由社会⽣产⼒和⽣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构成,包括⽣产⼒的结构、性质和⽣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3、政治环境包括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政治⽂化等,是公共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概论一、单选1.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出的。
5.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
7.决策权力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11.决策过程中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共识。
13.决策过程中的第二步是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备择方案。
31西蒙把决策过程分为三步,分别称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和抉择活动。
14.西蒙认为,决策的基本程序中应包括审查活动,即决策过程中的反馈。
15.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选择)。
16.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正常状态的失效。
17.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18.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浴盆模型。
19.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
20.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
21.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价值判断。
22.在任何决策过程中,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23.在公共政策的评价标准中,应坚持加以突出的是技术可行性原则。
24.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方案所做的分析。
25.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所做的判断。
26.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公共政策理论期末考试答案
公共政策理论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A2. C3. B4. D5. A6. C7. D8. B9. A 10. 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公共政策2. 政策制定3. 政策执行4. 政策评估5. 政策分析6. 利益相关者7. 政策议程8. 政策变迁9. 政策终结10. 政策工具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请简要介绍公共政策的定义和特点。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国家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具有目的性、价值取向性、计划性、执行性和限制性等特点。
2. 请简要说明政策制定的过程及其主要环节。
政策制定的过程包括问题识别、政策议程设置、政策方案规划、政策评估和政策选择等环节。
3. 请简要阐述政策执行的含义和意义。
政策执行是指将政策方案转化为实际操作,以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
政策执行对于确保政策效果、提高政策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4. 请简要介绍政策评估的概念、方法和作用。
政策评估是指对政策的效果、效率和效益进行评价的过程。
常用方法有定性评估、定量评估、比较评估等。
政策评估有助于提高政策质量、优化政策资源配置。
5. 请简要分析政策分析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政策分析旨在为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政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政策分析有助于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6. 请简要介绍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公共政策中的应用。
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关注各方利益的平衡。
通过识别、分析和参与利益相关者,有助于实现政策目标、降低政策风险。
7. 请简要说明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因素。
政策议程设置受政策问题属性、政治环境、公众需求、政府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8. 请简要阐述政策变迁的原因和途径。
政策变迁受政策效果、社会变迁、政策矛盾、政治因素等影响。
政策变迁途径包括政策修改、政策废止、政策创新等。
9. 请简要介绍政策终结的含义和意义。
政策终结是指政府终止无效、过时或已完成目标的政策。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doc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公共政策概论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6.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公共政策监控系统:是指由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9.组织理论: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
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10.因果理论: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两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11.管理理论: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12.交易理论: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特别说明:本门课本学期启用了新教材,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复习资料在橙色的《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书上,没有领这本指导书的同学请赶快到班主任处领取。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C.个人 D.社会组织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C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A.利益 B.权力 C.公共 D.权威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 B )的分配。
A.强制性 B.权威性 C.限制性 D.利益性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D )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B.社会需求 C.集体利益D.社会利益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
A、整体性B、系统性C、层次性D、超前性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 ABCD )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BC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 ABCD )A.利益选择 B.利益整合 C.利益分配D.利益落实4、政策的导向是( BD )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 BC )A.客观引导B.直接引导 C.间接引导 D.主观引导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一、单项选择题1.( D )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 D.执政党2.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A )。
A.党政二元结构 B.两党制 C.议会负责制 D.总统负责制3.( B)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 D.执政党4.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C )A.托马斯·戴伊 B.古德诺C.詹姆斯·E﹒安德森 D.罗伯特·达尔5.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A )A.公共政策主体 B.公共政策客体 C.非官方决策主体 D.执政党6.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D )A.公民 B.非政府组织 C.利益集团 D.大众传媒二、多项选择题1.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ABCD )。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政党2.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 BC )。
A.企业 B.非官方决策者 C.官方决策者 D.核心主体3.非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ABCD )。
A.利益集团 B.政治党派 C.大众传媒 D.思想库和公民4. 利益集团的特征有(AB )A.共同的利益和主张 B.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C.影响并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D.处于同一个组织之中5. 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 AB )。
A.官方决策者 B.非官方决策者 C.企业 D.核心主体第三章公共政策客体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 A )A.社会问题 B.公共问题C.集体问题 D.个人问题2.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 B )A.史密斯 B.西奥多·罗威C.威廉·邓恩 D.德罗尔3.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 C )A.全球性 B.突发性C.多样性 D.复杂动态性4.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B )A.公共政策客体 B.目标群体C.思想库 D.政策目标5.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A )A.社会问题 B.目标群体C.个人问题 D.集体问题6.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 B )A.社会问题 B.目标群体C.个人问题 D.集体问题二、多项选择题1. 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 ABC )A.分配性问题 B.调节性问题C.再分配问题 D.整体性问题2.威廉·邓恩将问题分为( ABD )A.结构优良性问题 B.结构适中问题C.结构平衡问题 D.结构不良问题3.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包括( ABCD )A.全球性 B.突发性C.结构不良性 D.复杂动态性4.对政策目标群体边界的界定一定要合乎( BCD )的要求。
A.政策主体 B.政策环境C.政策资源 D.政策问题5.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主要有( ABC )。
A.客观因素 B.主观因素C.环境因素 D.军事因素第四章公共政策环境一、单项选择题1. 从系统论角度看,( A )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A.公共政策 B.公共政策主体C.公共政策客体 D.公共政策主体能力2.( B )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A.公共政策主体 B.公共政策环境C.公共政策客体 D.公共政策主体能力3.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 C )A.系统性 B.互动性C.全球性 D.复杂性和多样性4.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B )A.国际政策环境 B.国内政策环境C.经济社会环境 D.政治法律环境5.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 A )A.自然地理环境 B.经济社会环境C.政治法律环境 D.文化环境6.文化环境不包括以下( D )A.传统习俗文化 B.政治文化C.教育文化水平 D.心理文化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环境主要包括(AB )A.国内政策环境 B.国际政策环境C.客观环境 D.主观环境2.国内政策环境包括( ABCD )A.自然地理环境 B.经济社会环境C.政治法律环境 D.文化环境3.国际政策环境包括( ABC )A.全球化 B.信息化C.知识化 D.动荡化4.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指( ABCD )A.相互联系 B.相互依存C.相互影响 D.相互作用5.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包括( ABCDE )A.系统性 B.互动性C.联动性与定向性 D.复杂性和多样性E.稳定性与突发第五章公共政策工具一、单项选择题1、荷兰经济学家(D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萨拉蒙B、罗威C、林布隆D、科臣2、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 A )A、公共责任B、公共利益C、公共服务D、公共道德3、( C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管理B、强制C、管制D、限制4、首选的政策工具是( B )A、经济性工具B、自愿(自主)性工具C、强制性工具D、混合性工具5、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指的是( C )A、政策效率B、政策社会效益C、政策目标D、政策经济效益6、《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 A )A、欧文·E.休斯B、萨拉蒙C、亚瑟·林格林D、林布隆(林德布洛姆)二、多项选择题1、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 ABCD )。
A、命令型工具B、激励型工具C、能力建设型工具D、系统变迁型工具2、萨拉蒙认为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是( ABCD )。
A、慈善不足B、慈善活动的狭隘性C、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D、慈善组织的业余性3、加拿大学者迈克尔·豪利特和M.拉米什根据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的大小将公共政策工具分为( BCD )A、经济性工具B、自愿(自主)性工具C、强制性工具D、混合性工具4、我国学者将政策工具分为( ABC )A、市场化工具B、工商管理技术C、社会化工具D、经济性工具5、家庭与社区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的缺点是( ABC )A、通常无法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B、规模经济效应要求由政府集中提供公共服务C、依赖家庭与社区这类政策工具来解决问题是不公正、不公平的D、不花政府的钱6、直接提供作为政策工具的优点( ABC )A.直接提供所要求的庞大机构规模,使其能够获得高度工作绩效所必需的资源、技巧和信息;B.直接提供避免了间接提供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如讨论、谈判以及较高的信息需求C.直接提供允许交易内部化,从而使成本最小化。
D.不花政府的钱第六章公共政策问题建构一、单项选择题1、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 D )A、托马斯·戴伊B、罗威C、林布隆D、威廉·邓恩2、“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 B )A. 安德森 B.德瑞C.格斯顿 D.林布隆3、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 B )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功能论证B、小论证C、二级论证D、一级论证4、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 A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C、《理解公共政策》D、《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5、( B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政策问题 B.政策议程C.政策目标 D.政策对象二、多项选择题1、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 BCD )。
A、结构平衡B、结构优良C、结构适度D、结构不良2、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 ABCD )A、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B、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C、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D、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3、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ABCD )A、政治领导者B、危机事件C、抗议活动D、传媒曝光4、政府认同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BC)A、政治领导者的需求B、属于政府职能权限范围内的事务C、属于政府能力范围内的事务D、大众传媒的曝光5、层次分析的技术可以帮助分析者分清楚的原因包括(ABC )A、可能的原因B、似然的原因C、受控的原因D、客观原因第七章公共政策制定一、单项选择题1、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 D )地位。
A.权威 B.重要C.次要 D.枢纽2、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 C )A.政策评估 B.政策执行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终止3、政策规划的基本精髓就在于( B )A.重视感性 B.重视理性C.领导者的能力 D.正确的政策问题4、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坎贝尔的( A )A.实验理论 B.过程理论C.企业精神理论 D.选择理论5、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 D )A.基础 B.关键C.枢纽 D.前提6、拟定政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 A )A.基础 B.关键C.枢纽 D.前提二、多项选择题1、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 BD )A.效果 B.目标C.价值 D.方案2、设定政策目标的基本原则( ABCD )A.实事求是,面向未来B.系统协调,具有针对性C.具体明确,具有合理性D.注重伦理考量,保持相对稳定性3、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 BCD )A.个人因素 B.价值因素C.政治因素 D.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4、魏墨和维宁认为政策备选方案的基本来源有( ABCD )A.现有的政策提案B.通用的解决方案C.调整过的通用解决方案D.非现成的解决方案5、初步筛选常用的方法有( ABC )A.经验分析 B.比较分析C.初步的预测分析 D.可行性分析第八章公共政策执行一、单项选择题1.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指(C)A.政策制定B.政策评估C.政策执行D.政策问题建构2.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A)出版作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