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平面交叉口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平面交叉口](https://img.taocdn.com/s3/m/22f9e12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1.png)
9
4
5
8
石
8
名
4
5
3D
第一节平面交叉口
1.平面交叉口车流的矛盾
2、交叉口的相交道路的条数与夹角
平面交叉口,原则上不能五条路以上相交叉。 平面交叉口处交通流的分岔、交汇、冲突点的数量随着相 交道路条数的增加而急剧增加,其中尚不包括非机动车车 流。假设每条道路仅有双车道,上下行各有一股车流到交
叉口转向,则表6-1中左转车和直行车形成的车流矛盾点 的
相互交叉的交会点称为冲突点。
a y叉路rj
叉格n
第一节平面交叉口
1.平面交叉口车流的矛盾
在没有信号灯管理的交叉口上,直行车流或左转车流与 横向直行车流或左转车流在时空上不能错开,会产生冲 突点,由于它们在流向上是相互垂直的或逆向对流的, 所以相互干扰的严重程度超过交汇点和分岔点。引起大
量冲突点的主要是左转车流。在一个十字交叉口的16个 冲突点中,有12个是由左转车所引起的,所以如何正确
i右转弯处路面横坡度,向曲线内侧倾斜用“ + ”号, 向外侧倾斜用号。i值一般应按交叉口的设计等交线来计 算确 定。当i值的变化不大时,它对计算R/直的影响不大。因 此, 可按一般常用的路面横坡i=0.015来计算R1值。
第一节平面交叉口
.交叉口设计
3、交叉口缘石半径
平面交叉口缘石的转角半径大小要适宜。如果缘石半径 过 小,则要求右转车的车速降低很多,行车不平顺;还会 导致 车辆向外偏移侵占相邻车道,或向里偏依驶上人行道。 如果 缘石半径过大,则造成行人横过道路距离过长;或车 辆停止 线远离交叉口,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时间较长,行人 过街绕行 太多;此外,由于缘石半径过大造成交叉口面积 太大,左转 车的行车轨迹不固定,有较大的游荡区,不利 于行车安全。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环形交叉口剖析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环形交叉口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3a32737e21af45b307a89d.png)
当相交道路条数和夹角固定不变时,中心岛在直径越 大,交织段长度越长;反之,为了节约用地,将中心岛 的直径设计得很小,交织段长度也很短。当中心岛直径 固定不变时,相交道路的条数越多,交织段长度越短; 相交道路间的夹角越小,交织段长度也越短。因此,就 需要加大中心岛的直径,造成环形交叉口用地面积增加, 左转车和直行车绕岛行程延长。所以,对于畸形的交叉 口首先要调整相交道路进口的位置,力求各夹角基本相 等,才能使交织段均匀;其次使相交道路的条数不超过 六条。否则,交织段过短,必然成为环形交叉口的交通 阻滞点。
第二节 环形交叉口 二.环道上车辆的交织
进入环形交叉口的车流能与驶出环形交叉口的车流在环 道上交织,需要有这样一个条件,即:驶出环道的前后 两车之间的车头时距(t距)要能够使进入环道的一辆车驶 入该前后二车之间并驶入靠近中心岛的内侧车道。通常 这个车头时距大约为 3.6-4 秒,可以使进环和出环的两 辆车在环道上互换一条车道,完成一次交织。若是铰接 车或货运拖挂车相互交织,则需6-7秒。而摩托车、自 行车交织所需的时间就少得多,一般为 2-2.5 秒。在这 个交织时间内车辆行驶的长度,称为交织长度 (l 织) 。它 随车辆在环道上行驶的速度而异。车速越快,要求交织 长度越长,中心岛的直径也越大。
第二节 环形交叉口 一.概述
2、环形交叉口的适用条件 进入环形交叉口环道的车辆间距,只有大到存在可穿越 空档时,才能保证车辆可以交织或穿梭通行。若进入环 道的车流过密,或两股稠密的长串车流在环道上相遇, 后到的一串车流无法交织或穿梭而过,只能环道上或环 形交叉口进口道暂停等候,这就会影响整个环形交叉的 通行,甚至造成环形交叉口堵塞。由于受信号灯管理的 交叉口在绿灯时放出的车流常容易产生长串稠密的车流, 所以在两个信号灯管理的交叉口之间建环形交叉口是不 太适宜的。相反,有的城市在道路网中有许多环形交叉 口,车流交织就很方便。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33b4f484868762caaed5c2.png)
城市道路设计学校: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院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道路桥梁方向)题目:中州大道与郑汴路交叉口设计指导教师:杨广军学号:110905125姓名:彭怀力目录一、交叉口交通改善设计的主要内容 (1)二、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一般设计方法 (1)2.1交叉口的选择 (1)2.2衔接方式的确定 (2)2.3连接纵坡 (3)三、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的完善 (3)3.1平面口立面设计 (3)3.2对交叉口进行去渠设计 (3)四、平面交叉口去化设计要点 (4)4.1进口道适当拓宽,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 (4)4.2停车视距、路缘石半径、车道宽度满足要求 (4)4.3利用渠化岛保持交通流畅,减少交通隐患 (5)4.4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合理组织自行车交通 (5)4.5重视交叉口景观,合理设置交叉口绿化 (5)五、平面交叉口现状及改善 (5)1.兰州市交叉口特色 (5)2.渠化设计方法 (6)3.结语 (8)六、中州大道与郑汴路交叉口交通立交设计 (9)6.1立交概述 (9)6.2立交的功能…………………………………………………………………… .96.3互通式立交…………………………………………………………………… .96.4中州大道与郑汴路交叉口现状 (11)七、结语 (1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的迅猛增长,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日渐增大,各大城市对旧城改造及城市道路建设的投入也不断扩大。
通过强化交通管理,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交通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是,由于城市机动车辆增长太快,交通需求远大于供给,以致城市道路网负荷过大,城市交通日趋拥挤,道路交叉口经常出现车辆排队等候现象,高峰期间更是拥挤不堪。
道路交通的拥挤不仅导致交通事故的增加,还产生了大量的废气排放和噪音,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加剧。
本文针对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的方法和改善予以分析探讨。
一、交叉口交通改善设计的主要内容在多数城市道路交叉口中,由于对道路路段、路口的几何设计、信号配置及路面构筑物等因素缺乏整体的考虑,交通工程设计不够协调,从而对交叉口交通产生不利影响,使之成为路网交通的瓶颈。
第10章 城市交叉口设计(新)
![第10章 城市交叉口设计(新)](https://img.taocdn.com/s3/m/86b597de76eeaeaad1f33050.png)
数据分析:
道路条数 分流点 无交通管制 3 3 4 8 5 10
结论:
合流点
左转车流冲突点 直行车流冲突点 交错点总数
3
3 0 9
8
12 4 32
10
45 5 70
交叉口产生交通干扰的 主要原因是不同的行驶 方向的车辆交通流线所 产生的分流、合流、冲 突的存在,其中对交通 干扰最严重的是冲突点;
人行横道设置
(1)形式 连续通过式人行横道
人行横道为连续的,一次行人绿灯信号时长必须满足行 人通过整条人行横道要求,这种设置方法在一般交叉口处 很常见。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人行横道设置
分段过街人行横道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10.1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概述
统计表明:约有59%的交通 事故发生在交叉口;
统计表明:交叉口处的 时间耽误占全程行车时 间的31% ;在全部的 交叉口时间耽误中,由 于信号的耽误占60%。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人行横道设置
X型斑马线
三个条件: 路口信号灯有四绿、 四红(即路口人行信号 灯全为绿灯,车辆信 号灯全为红灯); 路口较小; 路口人流量非常大。
07年7月6日杭州国内首个X型斑马线
因此,风景区、商业街等行人多的 路口,比较合适推广对角人行横道线。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10.4 环形平面交叉口设计
内容提要
1.环形平面交叉口组成及 设计内容 2 .中心岛的形状及尺寸 3 .交织角与交织段长度 4 .环道条数及宽度确定 5 .环形平交的优缺点和 适用性
城市规划原理辅导:道路交叉口设计要求
![城市规划原理辅导:道路交叉口设计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3d019c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3.png)
1.交叉⼝交通组织⽅式 (1)⽆交通管制:适⽤于交通量很⼩的道路交叉⼝; (2)渠化交通:使⽤交通岛组织不同⽅向车流分道⾏驶,适⽤于交通量较⼩的次要交叉⼝、异形交叉⼝和城市边缘地区的道路交叉⼝。
在交通量很⼤的交叉⼝,配合信号灯组织渠化交通,有利于交叉⼝的交通秩序,增⼤交叉⼝的通⾏能⼒; (3)交通指挥(信号灯控制或交通警察指挥):常⽤于⼀般平⾯⼗字交叉⼝; (4)⽴体交叉:适⽤于快速、有连续交通要求的⼤交通量交叉⼝。
2.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交叉⼝按竖向位置可分为平⾯交叉与⽴体交叉两⼤基本类型。
3.平⾯交叉⼝设计 (1)形式:⼗字交叉、X形交叉、丁字形(T形)交叉、Y形交叉、多路交叉、环形交叉。
(2)转⾓半径:根据道路性质、横断⾯形式、车型、车速来确定。
交叉⼝转⾓半径 (3)⼈⾏横道:⼈⾏横道的设置要考虑尽可能缩⼩交叉⼝⾯积,减少车辆通过交叉⼝的时间,提⾼交叉⼝通过效率,将⼈⾏横道设在转⾓曲线起点以内;要尽量与车⾏道垂直设置,缩短⾏⼈横过车⾏道的时间;尽量靠近交叉⼝,缩⼩交叉区域,减少车辆通过交叉⼝的时间。
⼈⾏横道宽度决定于单位时间内过路⾏⼈的数量及⾏⼈过路信号放⾏时间,通常选⽤的经验宽度为4~10m,规范规定最⼩宽度为4m。
规范规定:机动车车道数4条或⼈⾏横道长度⼤于30m时,则应在道路中央设置安全岛(最⼩宽度为1m)。
当⾏车密度很⼤或车速很⾼,过街⾏⼈很多时,可考虑设⽴体⼈⾏过街设施——⼈⾏地道或天桥。
(4)停⽌线:停⽌线在⼈⾏横道线外侧⾯1~2m处,以保证⾏⼈通过时的安全性。
(5)交叉⼝拓宽:建议⾼峰⼩时⼀个信号周期进⼊交叉⼝左转车辆⼤于3~4辆时,增辟左转车辆的专⽤车道。
进⼊交叉⼝的右转车辆多于4辆时,需增设右转车辆的专⽤车道。
增设车道的宽度,可⽐路段车道宽度缩窄0.25~0.5m,应不⼩于3.0m;进⼝段长度⼀般为50~75m。
4.环形交叉⼝设计 平⾯环形交叉⼝⼜称环交、转盘,在交叉⼝中央设置⼀个中⼼岛,车辆绕中⼼岛作逆时针单向⾏驶,连续不断地通过交叉⼝,这也是渠化交通的⼀种形式,使所有直⾏和左、右转弯车辆均能在交叉⼝沿同⼀⽅向顺序前进,避免发⽣周期性交通阻滞(相对于信号灯来管制),消灭了交叉⼝上的冲突点,提⾼了⾏车安全和交叉⼝的通⾏能⼒。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与选择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与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d6dba21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9.png)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与选择1、道路与道路交叉可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交叉形式应根据道路网规划、相交道路等级及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2、平面交叉口应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1.平A类:信号交叉控制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展宽交叉口;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不展宽交叉口;2.平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平B1类:之支路只准右转同行的交叉口;平B2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平B3类:全无管制交叉口3.平C类:环形交叉口关于平面交叉口的选用类型应符合下表;平面交叉口类型选型推荐形式可选形式主干路-主干路平A1类——主干路-次干路平A1类——主干路-支路平B1类平A1类次干路-次干路平A1类——次干路-支路平B2类平A1类或平B1类支路-支路平B2类或平B3类平类或C平A2类3、交叉口的形式平面交叉口的形式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投资和使用价值;所以应切合实际地考虑远期的需要和近期的可能两方面因素;选择合理的方案..平面交叉口的形式取决于道路网的规划和周围建筑的情况;以及交通量、交通性质和交通组织..常见的几何形状有:十字形环行交叉T形极其演变而来的X形Y形错位交叉多路交叉畸形交叉T形平面交叉口:T形交叉口是指交角为75~105的三路相交..T形交叉口适用于主次道路的交叉;主要道路应设在直行方向..Y形平面交叉口:Y形交叉口为三路相交直行方向的交角小于75或大于105的交叉口;Y形交叉口在交角较小的时候交通不利;而且锐角街口处的视线条件不好..十字形平面交叉口四条道路相交交叉口;交角为75~105.十字形交叉口形式简单;交通组织方便;街角建筑易于处理;使用范围广;是最基本的交叉口形式(1)简易十字交叉口:设计车速不高;交通量不大的三四公路或一般城市道路相交的十字交叉;可采用简易十字交叉(2)设附加车道的十字交叉口: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为80km/h;次要公路为县乡公路或三四级公路且转弯交通量不大的十字交叉口..(3)渠化十字交叉口主要公路为四车道公路以及设计速度为80km/h的双车道公路;或虽然设计速度为60km/h;但属区域干线的双车道公路;可采用渠化十字交叉..环形平面交叉口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岛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道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俗称转盘..环形交叉口的特点:●驶入交叉口的各种车辆可连续不断的单向运行;没有停滞;减少了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环道上行车只有分流与合流;消灭了冲突点;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交通组织简便;不需要信号控制..●一般高于其他平面交叉..环形交叉适用于交通量适中;经过验算后出、入口间的距离能满足交织长度的要求;或按“入口让路”规则设计能满足交通量需要的3~5岔的交叉..“入口让路”环形交叉适用于一条四车道公路和一条双车道公路相交的交叉;以及两条高峰小时不明显的四车道公路相交的交叉..4、平面交叉口形式的选择1形式要简单;相交道路的条数要少..尽可能选用正交或接近90度的十字交叉..2尽量是相邻交叉口直通..一般情况下;干道与干道相交不易选用T形交叉口..除非在市区;因受地物条件限制必须设置T形交叉口3交叉道路应避免锐角相交;尽量以近似于90 度相交..a.改斜交为十字交叉b.改斜交为双T形交叉错位交叉c.改小交角为大交角d.禁止左转e.改Y形交叉为正交或接近T形正交(4)应尽量避免近距离的错位交叉(5)道路规划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多路和畸形交叉..平面交叉口拓宽条件:1、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左转车辆多于3或4pcu小交叉口为3;大交叉口为4时;应增设左转专用车道..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右转车多于4pcu时;应增设右转专用车道..2、根据交叉口形状、交通量、流向和用地条件设置交通岛..交通岛应以缘石围砌..人行横道处缘石高度可降为零..3、交叉口进口车道宽度;小型汽车车道可采用3m;混入普通汽车和铰接车的车道与左、右转专用车道可采用3.5m;最小3.25m..4、交叉口的进口道设右转专用车道时;右侧横向相交道路的出口道应设加速车道..右转专用车道长度应保证右转车不受相邻停候车队长度的影响;加速车道应保证加速所需长度..两者均应调查后计算确定..各级道路路口拓宽的规定:主干路当路段单向车道为3车道时;进口道拓宽为5车道;出口道为4车道;拓宽段长度在交叉口进口道或出口道外侧路缘半径的端点向后起算;下同80m;当路段单向车道为2车道时;进口道为4车道;出口道为3车道;拓宽长度为80m..以上拓宽段两侧红线宽度各增加5m详见图8—1..次干路当路段单向车道为2车道时;进口道拓宽为3~4车道;出口道为2~3车道;拓宽段长度在交叉口进口道或出口道外侧缘面半径的端点向后起算;下同70m;当路段单向车道为1车道时;进口道为2~3车道;出口道为1~2车道;拓宽长度为60m..以上拓宽段两侧红线宽度各增加2~5m详见图8—2、8—3..无论什么道路;在其交叉口拓宽时;拓宽车道数一般为1~2条;过多的拓宽车道对于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并无多大意义;拓宽长度也不能过长;一般只要满足车辆排队长度即可;入口拓宽段和出口拓宽段可对称布置;或入口拓宽段长度略大于出口拓宽段长度..拓宽渐变段的长度;一般不得小于20m;在条件较困难的地带也不能小于15m..当主干路、次干路交叉口附近有广场时;靠近广场一侧对的道路拓宽段长度可适当延长;用于广场附近的临时停车..于支路与主干路或次干路相交的交叉路口;一般无需拓宽..平面交叉口的人行道应该布置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线的靠近道路交叉口中心一侧;宽度不要小于5m..拓宽后的平面交叉口的出入口道路宽度最好能有供机动车左行、直行和右行的三条车道;这样可以使交叉口的交通秩序大为改观..图8—1 主干路与主干路路口渠化标准图图8-2主干路与次干路路口渠化标准图图8-3 次干路与次干路路口渠化标准图。
(整理)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整理)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e9e71c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f.png)
(整理)城市道路交叉⼝设计规程3.1道路交叉的分类及其选择3.1.1城市道路交叉宜分为平⾯交叉和⽴体交叉两类。
应根据道路交通⽹规划、相交道路等级及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3.1.2平⾯交叉⼝应按交通组织⽅式分类,并应符合满⾜下列要求:1 A类:信号控制交叉⼝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道展宽交叉⼝。
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道不展宽交叉⼝。
2 B类:⽆信号控制交叉⼝平B1类:⼲路中⼼隔离封闭、⽀路只准右转通⾏的交叉⼝(简称右转交叉⼝)。
平B2类:减速让⾏或停车让⾏标志管制交叉⼝(简称让⾏交叉⼝)。
平B3类:全⽆管制交叉⼝。
3 C类:环形交叉⼝平C类:环形交叉⼝。
3.1.3平⾯交叉⼝的选⽤类型,应符合表3.1.3的规定。
注: 1 ⼈⼝在50万以上的⼤城市,主⼲路与主⼲路相交,经交通预测分析,需要设置⽴体交叉时,宜按本规程表3.1.4选⽤;2⼈⼝在50万以上的⼤城市,次⼲路与次⼲路相交,因景观需要,采⽤环形交叉⼝时,应充分论证。
4.2.9平⾯交叉⼝⼀条进⼝车道的宽度宜为3.25m,困难情况下的最⼩宽度可取3.0m;当改建交叉⼝⽤地受到限制时,⼀条进⼝车道的最⼩宽度可取2.80m。
转⾓导流交通岛右侧右转专⽤车道应按设计速度及转弯半径⼤⼩设置车道加宽。
4.2.10当⾼峰15min内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均流量达2辆时,宜设左转专⽤车道;当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均流量达10辆时,或需要的左转专⽤车道长度达90m时,宜设两条左转专⽤车道。
左转交通量特别⼤且进⼝道上游路段车道数为4条或者和4条以上时,可设3条左转专⽤车道。
4.2.11进⼝道左转专⽤车道设置可采⽤下列⽅法:1展宽进⼝道,以便新增左转专⽤车道。
2压缩较宽的中央分隔带,新辟左转专⽤车道,但压缩后的中央分隔带宽度对于新建交叉⼝⾄少应为2m,对改建交叉⼝⾄少应为1.5m,其端部宜为半圆形[图4.2.11(a)]。
3道路中线偏移,以便新增左转专⽤车道[图4.2.11(b)]。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要素分析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要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d0412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5.png)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要素分析摘要: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节点,是交通流转向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是道路拥堵和事故的多发点,交叉口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的关键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要素的分析,总结交叉口设计的方法及参数选择,为今后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分析研究城市道路拥堵和事故发生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字: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设计要素;要素分析。
1引言城市道路设计中往往会遇到与横向道路相交的交叉口设计,交叉口周边情况复杂,线形交错,交叉口内交通流转向冲突点较多,极易引发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事故。
因此对于城市道路交叉口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优化交叉口内的交通组织,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保障行车安全。
因此本次从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的要素分析入手,总结交叉口设计的方法,实现交叉口在交通安全、道路排水及景观方面的协调统一。
2交叉口设计要素分析(1)交叉形式的选择[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应根据道路网、交通流量与流向及用地条件等进行交通组织设计。
交通组织设计应遵循人车分隔、机非分隔、各行其道;以人为本、公交优先;安全畅通、减少延误的原则。
按照城市道路相关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城市道路交叉又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
平面交叉口根据交通组织方式分为三类,分别为A类、B类、C类,平交口的选用类型见表1:表1 平面交叉口的选型平交口类型推荐类型可用类型主干路-主干路平A1类—主干路-次干路平A1类—主干路与支路平B1类平A1类次干路-次干路平A1类—次干路-支路平B2类平A1类或平B1类支路-支路平B2类或平B3类平C类或平A2类(2)交叉口平、纵面及竖向设计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城市交叉口的设计主要参照《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章节“4.3平面与竖向设计”中的相关规定。
城市道路设计时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道路路线应以直线为主,需要采用曲线时,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规定的半径值。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fcd3d75227d3240c8447efdb.png)
5.2 原则
5.3 交叉口类型
5.3.1 各级道路相交路口的类型
信号平交、非信号平交、环交、立交
5.3.2 相交道路数量及交叉角度
5.4 交叉口转弯设计(转弯半径、停车视距)
5.4 进口道拓宽
5.5 人行天桥或地道、地块出入口的设置
5.6 公交车站
5.6 公交专用道
5.7 机动车道
5.7.1 车道宽度
5.7.2 车道功能划分5.8 非机动车道
5.8.1 车道宽度
5.8.2 过街处的处理
5.9 步行道
5.9.1 车道宽度
5.9.2 过街处的处理5.10 人行横道
5.10.1类型
包括国外做法、国际惯例
5.10.2 宽度
5.11 中间隔离带
5.11.1 使用条件
5.11.2 功能及宽度
5.12 交通岛
5.13 交通信号灯及交通标志
5.14 无障碍设施、照明设施等
5.15 绿化
5.16 其他
5.1
6.1 地铁出入口。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c9c3993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0f.png)
交叉口设计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 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效率、土地利 用、环境污染等方面。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对交叉口设计的 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需求、土地利 用、环境污染等方面。
交叉口设计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 相互影响及作用机制需要综合考虑 各种因素,实现城市交通、土地利 用、环境污染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交叉口设计与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车道数量:根据交通流量 和交叉口类型确定车道数
量
车道布置:根据交通组织 和交通流方向确定车道布
置方式
车道导向:使用交通标志、 标线等设施进行车道导向
车道过渡:使用交通标线、 标线等设施进行车道过渡
交叉口交通信号灯配时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范与标准
交通工程设计规范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设计原则:安全、畅通、环保、
02
交通标志:设置位置、 标志内容、标志尺寸等
03
交通标线:设置位置、 标线类型、标线颜色等
04
交通护栏:设置位置、 护栏类型、护栏高度等
05
交通岛:设置位置、岛 型、岛尺寸等
06
交通监控:设置位置、 监控类型、监控范围等
城市道路交叉口安全评价与改善措 施
交叉口安全评价标准与方法
01
02
03
04
绿色交通理念及其在交叉口设计中的应用
绿色交通理念:提倡环保、
0 节能、高效的交通方式,
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1
交叉口设计原则:以人为
0 本,安全第一,提高通行
效率
2
绿色交通设施:如自行车
0 道、人行道、公共交通优
先等
3
交叉口设计优化:如优化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PPT课件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0a78f010661ed9ad51f3ee.png)
43
对渠化的改进方案
44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优先合理组织机动车交通; 2)组织行人交通应以保证行人安全为前提,同时注意 使行人交通尽量少的干扰其他交通方式。 3)保证非机动车快速,安全的通过交叉口,同时着眼 点放在减少非机动车对机动车的干扰和如何提高非机动 车的通过能力上。
55
拓宽车道的长度计算
56
2.交叉口拓宽车道的设计
3)拓宽车道的长度lW值 拓宽车道的长度lW值,应能使右转车辆(如向进口道的左侧拓
反应时间可以忽 略,集团式进入
交叉口 以均匀的速度缓 慢通过人行横道
线
弱势
46
三种方式拓宽机动车 道数: 1)压缩左侧进口道; 2)压缩非机动车道 3)压缩人行道
47
一、机动车辆交通组织
1.进口道车道的划分
交叉口处车辆必须要减速或等待以后通过,其一个车 道的通行能力低于路段车道的通行能力,因此为保证在 交叉口上的通行能力不过多的低于路段通行能力,通常 采用在交叉口进口处增加车道的办法来解决。
5
2.交叉口存在的交错点 此外还有行人过街产生的冲突点。 非机动车与行人、机动车产生的危险面。 注意: 非机动车与行人过街呈面状散开,因此造成局部交 通的冲突面。
6
从这张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7
交通畅通和效率问题
混乱交叉口 的冲突点
8
交通冲突分析(2/3)
交通冲突区
图例
机动车冲突区 机动车、非机动车冲突区 机动车、行人冲突区 非机动车、行人冲突区
2.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 1)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 短的时间顺利通过。 2)正确设计交又口立面,保证转弯车辆的稳定,同时保 证交叉口范围内的地面水迅速排除。 3)交叉口设计应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质、等级、计 算行车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流向及自然条件等进行。 前期工程应为后期扩建预留用地。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60d2f2417e21af45b307a8ba.png)
目录1 总则 (2)3 一般规定 (3)3.1 城市道路分类及其交通功能 (3)3.2 城市道路交叉口分类、交通组织、交通功能及选型 (3)3.3 城市规划各阶段的交叉口规划设计 (4)3.4 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 (6)3.5 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 (6)4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 (12)4.1 通则 (12)4.2 非信号控制交叉口 (15)4.3 信号控制交叉口 (15)4.4 环形交叉口设计 (17)5 立体交叉口规划设计 (19)5.1 通则 (19)5.2 立体交叉口系统规划 (19)5.3 立体交叉口各组成部分规划设计 (25)6 道路与铁路交叉道口规划设计 (31)6.1 一般规定 (31)6.2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 (32)6.3 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道口 (33)7 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34)7.1 行人过街设施 (34)7.2 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34)8 公共交通设施 (36)8.1 通则 (36)8.2 公汽(电)车停靠站 (36)8.3 公共汽(电)车专用道 (37)8.4 公共汽(电)车优先控制 (37)《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征求意见稿06.01.18版)1 总则1.0.1 编订本规范为目的:城市道路交叉口是整个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事故的多发点,交通运行的拥堵点、通行能力的控制点。
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决定因素之一。
因此,在交叉口规划设计的观念与技术上,从上世纪50-60年代起,就有了很大的改进。
过去城市规划中的道路交通规划只以路网与路线为中心,把交叉口看成只是路网中几条道路相交的产物。
在交通运行的实践中,才逐渐认清了交叉口在路网中的重要性,才开始重视研究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产生了交叉口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
为更新过去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的交叉口规划设计,能用新理念、新方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安全、高效、低耗、低害的交叉口,引用国内外近年来运用成功的成熟经验与研究成果、制订本规范。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ab6695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4.png)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是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城市交通的畅通与安全。
一个合理、科学的交叉口设计可以提高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效率,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下面是一个关于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的详细论述。
首先,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交通流量的大小和变化。
根据交通流量的特点和路段的规模,选择合适的交叉口形式,比如T型交叉口、十字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等。
同时,要合理设置车道数目和弯道半径,以便能够容纳更多的车辆,并使车辆能够顺利转弯。
其次,交叉口设计应该结合道路交通规则和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
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行人过街设施等,以便能够更好地引导车辆和行人的行进方向。
此外,应根据行人和车辆需求,设置合适的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以提高交通安全性。
此外,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还应该考虑到环境因素和美观要求。
在交叉口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特点,如树木、建筑物、公园等,以保护和改善环境。
同时,要注意交叉口景观的布置和美化,如设置花坛、雕塑等,以增强交叉口的美观性。
还有就是交叉口设计要注重交通流动性和通行速度的提高。
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的时间间隔,通过优化信号配时,减少车辆的等待时间,提高车辆的通行效率。
合理设置车辆和行人通行的空间,减少拥堵和冲突的可能性,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最后,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还应考虑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
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流量会逐渐增加,因此在交叉口设计中应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便未来进行扩建。
此外,还要考虑到新的交通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如智能交通系统、无人驾驶等。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要从多个角度考虑,包括交通流量、交通规则、环境因素、美观要求、通行速度和未来发展需求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一个合理、科学的交叉口,为城市交通的畅通和安全做出贡献。
城市道路交叉口选型及优化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口选型及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6ef87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c.png)
城市道路交叉口选型及优化设计摘要:近年来,人们对于出行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而持续增长,车辆私有化逐渐增加,并提高了对出行品质的要求。
随之而来的就是交通拥堵的现象持续发生,这类现象的发生主要就是由于道路建设的速度和建设管理水平远落后于交通运输的增长。
城市交通的发展可以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甚至改变地区的产业布局。
但是落后的城市道路不仅导致安全事故频发,还会降低人们的出行体验,甚至制约城市经济发展。
对于城市道路而言,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且制约着整个城市交通路网的通行能力。
其是两条或两条以上道路的交汇点,由于交叉口处各个方向同时汇入,交通量大,转向多,极易导致交通秩序混乱。
因此,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进行优化是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的关键。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选型;优化设计1交叉口类型道路平面交叉口类型多样,主要由现场道路划分、周围建筑物分布情况等决定。
按照交叉口的交叉形式,主要分为十字形、Y形、X形、T形、环形交叉口、错位形交叉口和多路交叉口等。
不同的交叉口类型具有不同特点,具备不同功能。
如:十字形交叉口是最基本、最常见的类型,具有路口形式简单、渠化设计便捷、视野开阔等优点;X形交叉口若交叉角度过小,易对右转方向车辆人员造成盲区;多路交叉口一般由五条或五条以上道路形成,较为少见,交通组织状况复杂,不便于管理。
2城市道路交叉口选型及优化设计2.1工程概况本文以某城市生产路与淮海路交叉口改造工程为依托,对城市道路交叉口选型及其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
生产路北接高速公路出入口,南与主城区道路相连通;淮海路连接居民区与高新开发区。
随着交通量日益增加,该交叉口交通拥堵现象愈发严重。
2.2渠化设计渠化是上文提到的交通分离的一种措施,要求对行人、车辆进行引导、隔离,使交通实体得以互不干扰且安全有序。
其目的主要是将各类交通流按其性质特点的不同限制在特定车道内,减少交织干扰。
若采用设置交通岛进行渠化,往往可将停车线前移,同时不规则路口可通过交通岛尽量调整,使其趋于正交,有效减小了通过交叉口的距离;增加进出口车道的数量,匹配相交路段的通行能力,调节和控制区域交通流量。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7章道路与道路交叉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7章道路与道路交叉](https://img.taocdn.com/s3/m/5cff5dd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8.png)
7、道路与道路交叉
2012年4月14日 南京
1
相关规范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GB 50647-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 152-2010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
CJJ 129-2009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征求意见稿)其内容含
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
7.2.6 交叉口渠化进口道车道数应大于上游路段的车道数,每条车道的宽度不宜小于 3.0m;出口道车道数应与上游各进口道同一信号相位流入的最大进口车道数相匹配, 车道宽度宜与路段一致。 (车道匹配,极限最小宽度2.8m)
7.2.7 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存在任何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a
b d
c e
应包括整个交叉口功能区,即:所 有相交道路的交叉部分和进口道、出 口道的延伸(10m~20m)。 含公交、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过 街设施。
4
立体交叉口范围—— 规划规范
包括相交道路中线投影平面交点 至相交道路各进出口变速车道渐 变段及其向外延伸(10m~20m) 的路段共同围成的空间。 含公交、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 过街设施。
a: 1-2m
b: 3-4m
c: 1-2m
d: 2m左右
11
7.2 平面交叉
交叉口线形
不好的做法
好的做法 12
7.3 立体交叉
90规范—全互通和不完全互通和环形3种—更强调交通流特征、功能
7.3.1 立体交叉口应根据相交道路等级、直行及转向(主要是左转)车流行驶特征、非机 动车对机动车干扰等分类,主要类型及交通流行驶特征宜符合表7.3.1的规定,分类 应符合下列规定: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