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段蕴瑶:古白话小说《小圣施威降大圣》文字实录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6《小圣施威降大圣》(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孙悟空的人物性格特点。
2.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3.欣赏文中准确传神的词语及人物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体会语言的谐趣俏皮特点。
教学重难点欣赏文中准确传神的词语。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复述故事,已经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记叙的事件,这节课我们要领会语言的妙处。
课堂实录一、精细研读1. 作者运用哪些描写的方法来刻画孙悟空的?2.孙悟空的性格特征有哪些?3.课文为什么要写二郎君,对刻画孙悟空形象有什么作用?明确:1.直接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间接描写:用武艺相当的二郎神,衬托悟空的明见与智斗。
2.孙悟空是想象的神话人物,他心地善良、机智善变、坚强无畏、风趣幽默,武艺高强、神通广大。
集物性(猴性)、人性、神性于一身。
3.写二郎君的本领高强是为了衬托孙悟空的机智勇敢,不同凡响。
二、品味语言1.“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明确:“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
2. 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办法。
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明确:这种写法叫做欲扬先抑。
本文主要表现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和机智,就先写孙悟空的小变化,最后写他最厉害的大变化,这样即能增加文章语言的情趣,又能更好地表现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三、拓展延伸1. 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示例:大圣变作鹚老的情节最吸引人,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躲避的速度之快,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学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示例一:遇到困难时,要有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精神。
第21课《小圣施威降大圣》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1)(2)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猴王”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2分) __武__艺_高__强__、__桀__骜__不__驯__、__勇__于__反__抗__、__不__畏__强__权__。__(__2_分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根据选文中的关键句来概括即可。 根据“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 可知,“猴王”武艺高强;根据“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若还不 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可知,“猴王”桀骜不驯、勇于反抗、不畏强权。
该字形体方正,端庄严谨,是楷书;B项,该字用笔狂放,笔势连绵,是
草书;C项,该字行云流水,潇洒有致,是行书;D项,该字蚕头燕尾,
形体扁方,是隶书。故选D。
(2)下列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洞天福地”的字体属于篆书,线条匀净。 B.“一叶浮萍”的字体属于隶书,连绵回绕。 C.“禅心朗照千江月”的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 D.“烟波万里扁舟小”的字体属于行书,行云流水。 【解析】 “一叶浮萍”的字体属于隶书,但“连绵回绕”是草书的特点。故选B。
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 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 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 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 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 与我。”
21 小圣施威降大圣
核心考点迁移练
补写文章标题→T1;概括人物形象特点→T2;根据文章进行知识拓展→T
3;分析描写方法→T4;理解文章内容,谈阅读启示→T5。 [2024黄石期末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
【2024秋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小圣施威降大圣》重要知识点总结
【2024秋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小圣施威降大圣》重要知识点总结作者简介吴承恩(约1504—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射阳山人。
祖籍涟水(今江苏省涟水县),后徙居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
中国明代作家、官员。
吴承恩十多岁时就以文才出众而享有盛名。
嘉靖八年(1529年),就读于龙溪书院,虽才华出众,但多次名落孙山。
吴承恩约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完成小说《西游记》初稿,之后继续走科考之路,但仍仕途坎坷,直到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才补为岁贡生,后落榜,在国子监就读。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年逾六十岁的吴承恩终以贡生的资格升为长兴县丞,但在任仅两年便被人诬为贪污入狱,被释放后罢官而去。
隆庆二年(1568年),得以平反,应召赴湖北,任荆王朱翊钜府第纪善。
隆庆四年(1570年),辞官回乡。
约于万历十年(1582年)去世。
无后人。
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被列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西游记》在出版发行后被译为英、俄、日、法、德、意等十几种文字,为世界所称颂。
课文背景课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前五回故事梗概:花果山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觅得水帘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数年后,石猴拜菩提老祖为师,获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又向龙王讨得金箍棒,后大闹天宫。
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悟空,悟空两度打败众天神。
于是,观音推荐小圣二郎神擒拿孙悟空......音形识记掣棒(chè)金箍棒(ɡū)大鹚老(cí)嗛(xián)青鹞(yào)鹭鸶(lù sī)老鹳(ɡuàn)鳜鱼(ɡuì)鲂鱼(fánɡ)撺(cuān)木木樗樗(chū)愕然(è)蓼汀(liǎo tīnɡ)幌一幌(huǎnɡ)鸨鸟(bǎo)翎毛(línɡ)淬(cuì)词语释义只情:尽情。
小圣施威降大圣说课稿附教学实录
小圣施威降大圣说课稿范文附教学实录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小圣施威降大圣》这篇课文选自《西游记》。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
《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这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趣。
”书中将善良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评巧妙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
这部名著也是新课标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读物之一。
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阅读这部名著,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二说教学目标《西游记》的故事中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着得益于它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而本文中小圣与大圣的斗法,多次变化,正是情节曲折离奇的具体体现。
孙悟空是“人、神、猴”的化身,它的机敏、坚毅及无畏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把“了解神话故事离奇曲折的特点”及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要想透彻理解本文,必须读原著,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
这样就必须把速读这种读书方法教给学生。
另外,《西游记》语言生动形象,诙谐幽默,所以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我把“速读”“品读精彩语言”作为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一般体现在教学目标中。
《西游记》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所以把“掌握课文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作为教学重点之一。
《西游记》虽然是神话,但也有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正如《聊斋志异》一样,有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更有对人性真善美的褒扬。
所以,把“感受孙悟空机敏、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反抗精神,激发学生对孙悟空的喜爱之情”作为本课的'又一重点。
由于《西游记》是长篇古白话小说,其语言特征、遣词造句、方言运用等方面都与现代语法有较大差别。
如“掣棒抽身就走”“走到那里不见了”等句子,“那”与“哪”、“帅”与“率”、“撺”与“蹿”等通假字,“樗樗”“花鸨”“躘锺”等生僻字,学生较难理解。
小圣施威降大圣
学习指导
新课导读
课前预习
正值王母寿辰,七仙女奉命摘桃,来到桃园,惊动了正在酣睡的孙悟空。经过盘问仙女,孙悟空得知王母要 设蟠桃宴,请了各路神仙,惟独没他。孙悟空这才看透玉帝的欺骗阴谋,火冒三丈,先是大闹蟠桃宴,自个儿开 怀痛饮,还将所有仙酒仙菜席卷一空,装进乾坤袋,准备带回花果山。哪知酒醉迷糊,撞进太上老君的兜率宫, 将专供玉帝服用的金丹吃了个干净,这才返回花果山,与众猴孙大开仙酒会。
吴承恩创作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 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 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 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全书组织严密,繁而不乱,语言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 俗语,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具有民主倾向和时代特 点;作品讽刺幽默,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取经故事的独特风格。
正嚷处,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那厢⑨不见了?”众神道:“才⑩在这里围住,就不见了。”二郎圆 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⑪,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 抖开翅,飞将⑫去扑打。大圣见了,搜⑬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⑭,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 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⑮,钻上云霄来嗛⑯。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⑰入水内。二郎 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⑱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作个 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⑲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⑳,毛片不青; 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 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 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6小圣施威降大圣》word教案 (2)
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2.教材分析:本文是出现在第六单元的第一篇小说,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本回写了二郎神与孙悟空的一场激战,节选部分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大圣孙悟空与小圣二郎神的一番斗法。
主要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生,概括课文的主要能力。
3.中招考点:记叙文是河南中招的必考内容。
近5年写人叙事类散文共考过3次,抒情散文考过1次,小说考过1次。
题型均为简答题,难度大体相当。
常见题型为梳理概括情节。
4.学情分析:本文虽然朗读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故事情节受电视剧及相关影视作品的影响,学生很熟悉,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应该比较简单。
二、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能说出作者简介及《西游记》相关知识。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能梳理文章结构,概述故事情节。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查阅资料,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说出作者及《西游记》相关知识。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能划分出文章结构,说出主要的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每当听到《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慷慨激昂的歌曲,想必“猴哥”手舞金箍棒,大闹天宫、除妖降魔的身影又在你们的脑海中腾挪跳跃了。
那么,大家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呢?想不想再看一段《西游记》中精彩的片段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去领略《西游记》这一名著的魅力吧。
(板书课题、作者)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掣棒(zhì)吆喝(yāo)金箍棒(gū)B钉住(dìng)寻觅(mì)淬入水内(cuì)C鲂鱼(fáng)花鸨(bǎo)幌一幌(huàng)D 高擎(qíng)青鹞(yào)大鹚老(zī)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树梢铁钳窗棂园睁凤目B磕头云宵饿鹰趁着机会C踪迹猢狲低贱众皆愕然D翎毛鳜鱼拽满安下云头3、文学常识填空。
人教版初中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初中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能够分析和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思考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写作和演讲,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勇气和智慧。
通过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通过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兴趣爱好。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
2.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人物形象的认识和描述。
寓意和道德观念的解读和思考。
3.1 导入:通过引入孙悟空的形象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孙悟空的特点和行为。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分析和解读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故事寓意和道德观念的解读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描述。
对故事寓意和道德观念的解读和思考。
4.2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表演,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小圣施威降大圣》的课文文本。
5.2 图片资料:与故事相关的人物和场景的图片资料。
5.3 视频资料:与故事相关的动画片或电影片段。
5.4 学习工具:词典、笔记本、彩色笔等学习工具。
6.1 课前活动:学生展示自己对孙悟空的调查研究,如孙悟空的背景、特点、故事等。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孙悟空的形象和故事,引发学生对《小圣施威降大圣》的兴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21小圣施威降大圣点训人教宁夏课件
中国人民志愿军唱着雄壮的战歌,越过关山险隘,打破
了美国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
1 2 3 4 5 6 7 8 9 10
如今,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可阻挡,但道
阻且长,②更应该依靠全体人民自强不息、团结一致的磅礴
力量,③我们正处在一个愈进愈难而又非进不可的时候,④
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披荆斩棘,走向胜利。
7. 请根据选文内容,将选文题目补充完整。(2分)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 定心猿
点拨:要抓住文章最后一段中“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
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
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一句来理解,从
这句可知猴王被压在五行山下,然后结合对偶的知识补全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以上是鄙人的高见,愿这盏“逐梦灯”照亮同学们 的前行路!
1 2 3 4 5 6 7 8 9 10
(1)小语认为【甲】【乙】两处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请 你从“神通广大、咄咄逼人、精益求精、见异思迁”四 个成语中选出两个来替换。 【甲】 神通广大
【乙】 精益求精
1 2 3 4 5 6 7 8 9 10
③
鱼儿
鱼鹰儿
④
水蛇
灰鹤
1 2 3 4 5 6 7 8 9 10
⑤
花鸨
原身
⑥
土地庙儿
原身
⑦
二郎神
原身
1 2 3 4 5 6 7 8 9 10
6. 下面这段话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
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 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 变做一根旗竿。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新人教版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小圣施威降大圣》这篇课文的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西游记》的电视剧片段、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图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
强调幽默与讽刺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幽默与讽刺。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文章中幽默与讽刺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西游记》原著:让学生进一步阅读《西游记》原著,深入了解孙悟空、二郎神等角色的故事背景和性格特点,加深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布置为分组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台。在分组讨论区,安排若干个讨论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以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在实验操作台,准备一些孙悟空和二郎神的玩具模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 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鼓励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文化意识:通过学习《小圣施威降大圣》,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 审美情趣:感受文章中的幽默与讽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5. 道德品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会正义、勇敢、智慧等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实录:《小圣施威降大圣》有视频、教学设计、学案、分析点评、照片可另附获第六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课件大赛一等奖获第八届全国中教师教学设计创意大赛二等奖课堂教学文字实录:(课前,学生朗读《学案·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生:掣,擎,鹚,翎,嗛,淬,青鹞,鹭鸶,鹳,鹤,鳜鱼,鲂鱼,撺,花鸨,木木樗樗,蓼汀,躘踵,窗棂,哪吒,幌一幌,提防,拽,寻觅,吆喝,铁钳,旗杆,愕然。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编撰者。
科场失意,生活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
课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开始上课)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个精彩的动画片段。
(播放视频:《大闹天宫(剪辑片段)》3min,该片段内容为课文选段前情)师:有没有勾起大家童年的回忆?我们知道,大闹天宫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生:西游记)当中一个精彩的情节,《西游记》的作者是...(生:吴承恩),没错。
孙悟空大闹天空,玉皇大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生笑),他派兵捉拿妖猴。
通过刚才的动画我们可以看到什么?生1:花果山被火烧了!生2:猴子猴孙有危险!师:对,此时此刻,托塔天王率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还有十万天兵天将将花果山层层包围。
美猴王孙悟空呢?在天上与众神打得难分难解,忽一低头,见营中猴子猴孙四下惊散,这,该如何是好?欲知后事如何?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从这个课文的标题里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生1:第一,我们可以知道人物是小圣和大圣;然后,事件就是小圣运用了一些威力打败了大圣。
师:非常好,小圣降住了大圣。
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里面的两个人物(图片),小圣是谁呢?(生:二郎神)这个二郎神有很多的称呼,在文中除了称他为二郎神,还称呼他为——(生:二郎真君!)那他的原名叫做——(生:杨戬!)。
那么这个大圣呢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齐天大圣——(生:孙悟空),(生1补充:斗战胜佛孙悟空!)(生笑)。
哈哈,看来大家都能联想起他的一些特殊技能,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生:还有金箍棒!火眼金睛!主角光环!)(生笑)。
师:从题目来看,小圣降住了大圣,感觉上谁更厉害些?生:小圣。
师:那么老师有一个问题了,壮哉我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纵十万天兵天将奈他不何,为什么被区区小圣所降?(板书“降”字下△,写“?”)(生思考几秒,没有答案)来看情节,一探究竟!(PPT展示学案[任务一]表格)师:用默读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把两人变化的事物作为关键词圈画出来,看看哪位同学能最快速又准确地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巡视学生填写情况,5min)师:有哪位同学填完了?请举手。
我看到同学们填得都很快啊,但是准不准呢?好,请这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的答案。
大圣分别变作了什么?生1:大圣分别变作了麻雀儿、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土地庙、还有二郎爷爷。
(师:二郎爷爷就是?生:二郎神。
师:那小圣呢?)小圣变作了饿鹰儿、大海鹤、鱼鹰儿、灰鹤,然后就都是原身了。
师:大家同意她的答案吗?生:同意——师:填得很准确。
那么接下来我想请一位同学挑战一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复述一下二郎神和孙悟空打斗变化的经过。
要生动形象,又要尽量简洁。
我们班有哪位同学讲故事讲得最好?生:(热烈推荐)XXX!XXX!师:大家异口同声地推荐XXX啊,看来这是一位故事大王。
XXX同学的水浒传讲得非常精彩,今天我们又有机会来听一听XXX版的西游记讲得如何!(生鼓掌)生XXX:(加入动作,惟妙惟肖地)孙悟空和二郎神大战了七个回合,二郎神用饿鹰儿去扑打麻雀儿,用大海鹤去嗛大鹚老,用鱼鹰儿去啄鱼儿,用灰鹤去吃水蛇,紧接着变回原身,用弹弓去打花鸨。
不管孙悟空变成什么飞鸟游鱼,二郎神都相应地变做它的克星。
孙悟空变土地庙,结果露了尾巴,被二郎神识破,使出隐身法逃走,去到二郎神的灌江口,变做二郎神的模样。
二郎神借助托塔天王的力量发现了他,再次激战打到花果山,与众神合力将孙悟空围困。
(师用PPT同步展示情节插图)(生鼓掌欢呼:讲得太好了!)师:太精彩了!XXX同学很聪明地运用了我们学案上的复述提示词,更是加入了情感和动作来演绎,又一次征服了全班同学。
我想请问XXX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用一个动词来概括的话,你会选哪个动词呢?生XXX:(想了一会儿没想出来。
师提示:孙悟空一下这样,一下那样,二郎神紧追不舍地还击。
该用哪个动词来概括?)(生1举手。
)师:请你来帮忙想一想。
生1:变!师:没错!就是“变”!(板书:“变”)我们再认真看看这个表格,有没有同学发现,其实这些变化可以稍微归一归类,合并一下?观察一下前五个回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1:都是动物。
师:这些动物和动物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生1:互相吃!啊,不对...这个被那个吃!生2:相生相克。
总是二郎神变的更厉害些。
师:自然界当中一物降一物,二郎神每次都要变作孙悟空的——(生:克星、天敌)。
(板书:变做克星)这时候孙悟空觉得,我每次变成动物都会被发现,那不如就变成一个没有生命的——(生:土地庙)。
可是变成土地庙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生1:尾巴藏不住,露出来了。
师:露了马脚,又被二郎神给识破了他的伪装。
(板书:识破伪装)最后孙悟空干脆将计就计反戈一击,他是怎么做的?生1:变作二郎神的模样,十分聪明。
师:二郎神赶回自己的营地,发现这一切之后两人又打得难分难解。
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看看文章的结尾?生1:二郎神和众神将孙悟空团团围住。
师:原来小圣最后是靠大家的力量把大圣围困的。
(板书:合力围困)想想我们刚才的问题:小圣是如何施威降住大圣的?请同学来概括一下。
生1:小圣变作大圣的克星,识破大圣的伪装,靠众神之力将大圣围困,他是这样降住大圣的。
师:很好,那么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来创作出这些打斗和变化的呢?是他亲眼所见吗?还是通过他脑子里面的......?生1:不是亲眼所见,是他想象出来的。
这些想象非常的生动形象,像真的一样。
师:作者通过这些生动形象,多姿多彩的想象创造出了七个打斗回合,我相信在这七个回合当中一定有让同学们感到印象深刻的,或者是你最喜欢的,你觉得写得最好、最精彩的。
把描写这个回合的文段找出来,读一读,品味一下。
2分钟时间小组讨论,互相分享一下:我找到的文段是什么?这个文段好在哪儿?(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参与个别小组进行点拨)师:讨论出结果了吗?请同学们回到自己的座位。
老师这里(PPT)有一二三四五六七,七个回合的钥匙,我们哪个小组想先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打开这个回合描写的大门?生1:我觉得第六回合写得最好。
(PPT展示第六回合文本)因为第六回合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写出了二郎神和孙悟空各自的内心想法。
师:请你找一找哪里是心理描写?生1:在课本的156页,“二郎神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
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
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
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
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PPT分别标出两角色的心理描写文段)这里是心理描写。
师:请你来分析一下,这心理描写好在什么地方?生1:我觉得它充分地写出了二郎神的得意洋洋,还有孙悟空想到要被打了牙捣了眼的样子,觉得很害怕的心理。
师:非常好。
他读出了二郎神得意洋洋的心理,还有孙悟空恐惧的心理。
那么这个文段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是不是要读出得意洋洋和恐惧?好,我们来尝试用分角色朗读这种方式,第一第二组同学扮演二郎神,第三第四组扮演孙悟空。
旁白由谁来读呢?生:XX——!!!师:那就由我们同学们力荐的XX同学担此重任!“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预备~!(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六回合文段)师:读的不错,给自己一点掌声。
(学生鼓掌)还有哪个小组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生2:我们组特别喜欢第七回合——二郎神大战二郎神。
(PPT展示第七回合文本)孙悟空明明是只猴子,又不识字,却装模作样地在那里看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这里凸显出孙悟空调皮的天性。
还有末尾“庙宇已姓孙了!”一句可以突出孙悟空爱调侃、挑衅的个性,很是嚣张。
(师总结关键字板书:调皮天性、调侃等)生3:我觉得写得最生动的是鱼鹰儿和鱼儿的第三回合。
(PPT展示第三回合文本)这里写到两人心理变化,同时还有句式上对称的特点。
十分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他们的机智。
师:心理描写写到他们俩互相识破对方的伪装。
句式对称具体体现在哪里呢?生3:“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
”还有“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
”用到了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是排比的手法。
师:这里用的都是“似......又不......”或者“似......又无......”的句式,写出了他俩反复地猜疑又否定。
我们来一起读一下这个文段,读出节奏和韵律来。
(学生齐读第三回合文段)生4:我认为第四回合是最好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PPT展示第四回合文本)因为大圣变做水蛇,真君变做灰鹤,真君果然比大圣要技高一筹,同时又表现出大圣那种坚毅无畏的反抗精神。
师:哇,这位同学已经从文段中看出人物形象来了。
(板书:技高一筹、坚毅无畏、反抗精神)请一位同学来朗诵一下这个回合。
(生再次力荐XX)我们都特别喜欢听XX,不如我们来听听其他同学的风采?(学生推荐另一同学XX2)在读之前我想先问问你,如果要读好这个回合,你觉得哪些内容应该突出一点儿?或者说应该读重音的?生XX2:动词。
(PPT标红动词,学生有感情地读第四回合)师:我们通过刚才一些回合的分析,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可以知道二郎神和孙悟空都神通广大变化多端,二郎神甚至在变化上要比孙悟空更技高一筹,而孙悟空性格中有着调皮的天性,在整个打斗过程中是坚毅顽强永不放弃的。
(根据板书串联思路)这些人物特点,我们还能不能更深入地去挖掘呢?再读读课文,进行自由辩论,看孙悟空和二郎神谁更厉害。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为这个自由辩论做准备,选定你的立场,正方:我觉得孙悟空更厉害,因为...;反方:我觉得二郎神更厉害,因为...立场一旦选定就不能改啦。
(学生思考)师:选择正方觉得孙悟空更厉害的同学请举手!选择反方支持二郎神更厉害的请举手!(师观察比例以协调自由辩论环节)看起来正反方在人数上是势均力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