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桃花源记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第21课《桃花源记》

八年级语文第21课《桃花源记》

从现代科学角度解读“桃花源”现象
地理学角度
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桃花源可 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生态学角度
生态学家可以从桃花源的描述中 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 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环境科学角度
环境科学家可以通过分析桃花源 的环境因素,探讨如何保护和恢 复类似的生态环境,以及预防环
传达出作者对理想社会追求
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通过描绘桃花源中人们和谐共处、无 忧无虑的生活状态,作者表达了对和 平宁静生活的深深向往。
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反思
通过虚构的桃花源与现实社会的对比,作者 对现实社会的黑暗面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呼 吁人们追求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生活。
对自然与人文和谐的追求
桃花源的自然景色与人物生活融为一体, 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这种追求 体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八年级语文第21课《桃花源记 》

CONTENCT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鉴赏与经典语句解读 •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探讨 • 跨学科融合:自然科学角度看待“
桃花源”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陶渊明生平与成就
01
02
03
04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 ,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 年更名潜,元嘉四年(427年 )卒,享年六十三岁 。别署元 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
04
艺术手法鉴赏与经典语句解读
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主题思想
桃花源的象征
桃花源被描绘为一个隐蔽而美好的地方,象征着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和乌托邦。 通过描写桃花源的美丽、和谐和富饶,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译文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译文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译文21. 桃花源记东晋渊明(选自《渊明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 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晋。

此人一一为 (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

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感到很惊奇。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

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1.桃花源记

21.桃花源记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 陌交通,鸡犬相闻。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土地平坦宽阔, 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沼泽(和)桑树、 竹林之类(的东西)。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 鸡鸣狗叫声可以互相听到。
平旷(kuàng):平坦宽阔。俨(yǎn)然:整齐的 样子。属:名词,类。阡(qiān)陌(mò):田间 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鸡犬:指鸡犬之声。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相,副词,互相,彼此。
描画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 自给自足、XXX安乐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 的政治理想,表达了广大人民对桃花源美好生 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黑暗现实社会的不满和 否定。
三、结构图解
四、写作特色
采用层层设疑的写法(或: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 文章开头交代故事产生的时间和地点,并未确切指
出年代和地名,渔人也不著姓名,所写桃林奇景也没说 出它的确切地点,在人间似有似无,桃源里是一幅活生 生的人间生活图画,可渔人出而复寻却无迹可找,文末 写真实的历史人物刘子骥“欣然规往”而“未果”,这 样一来,桃源这个虚实难定的境域就真成为“千古之谜” 了。这种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现实社会也 像世外桃源一样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阔的样子)开朗。土地平 旷,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有良田美池桑 竹 之 属 ( 类 ) 。 阡 陌 (田间小路 ) 交 通 ( 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着,悉( 全、都 )如外人。黄发( 老人) 垂髫(小孩 ),并( 都)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详细 )答之。 便要(同“邀”,邀请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都、全 )来问讯。自云(说 ) 先 世 避 秦 时 乱 , 率 妻 子 (妻子和儿女) 邑 人 ( 乡邻、同乡人 )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不 复 出 焉 , 遂 ( 于是、就 ) 与 外 人 间 隔 ( 隔绝,不通音讯 )。问今是何世,乃(竟然)

21.桃花源记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21.桃花源记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妻子(古义:(两个人)妻子和儿女;今义:(一个人)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鲜美【古义:鲜嫩而美丽(多指植物);今义:滋味好】交通(古义:交错相通,四通八达;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间隔(古义:断绝来往;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今义:延长.延伸)津(古义:渡口.问津指探访.今义:口液)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仿佛(古义:隐隐约约;今义:似乎,好像)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词类活用异: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穷: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志:做标记,动词.未果,果:名词作动词,实现一词多义舍: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子)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做的标记)中:中无杂树(中间)晋太元中(年间)其中往来种作(里面)其: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指桃花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代指桃花源中的人)多词一义文中出现了三对词都是一个意思,这种词类叫做多词一义.有:'便要还家",“要”(通假字)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都是"邀请"的意思;"缘溪行”,“缘”与“便扶向路”,“扶”都是“沿着”的意思;“悉如外人”,“悉”和“咸来问讯”,“咸”,还有“皆出酒食”,“皆”都是“都”的意思."不足为外人道也",“道”与“此中人语云”,“语”都是“说”的意思同义词都——1)悉:悉如外人2)皆:皆叹惋3)咸:咸来问讯4)并:并怡然自乐5)具:具答之沿------1)缘:缘溪行2)扶:便扶向路邀请——1)要:便要还家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具答之(具通“俱”,完全,详尽.)古汉语句式1)判断句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2)省略句在本文中,主要表现在省主语和省宾语.省主语: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省宾语:例一:问所从来(是“闻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

21.桃花源记

21.桃花源记

古义,色彩鲜艳美丽; 鲜美: 今义,味好,香浓
得:古义,此处义为“看到”,
今义, 用为助词 古义,不值得; 不足: 今义,不满不充分
如此: 古义, 像这样;
今义,这样
一词多义
①便舍船,从口入 (放弃、舍弃,动词) ②屋舍俨然 (房屋,名词) ①处处志之 (作标记,动词) ②寻向所志 (标记、记号,名词) ①寻向所志 (寻找,动词) ②未果,寻病终 (随即、不久,副词)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其:这、那) ②既出,得其船 (其:他的,代渔人的)
齐读课文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 人捕鱼为业。缘溪 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 ,夹岸 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 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 一山,山有小口,仿 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结 分 析
一、有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始终坚持。 二、学习自觉性强,能管好自己,没有不良嗜好。 三、学习勤奋刻苦,珍惜时间,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竞争意识强,自我要求高。 五、知识全面,各门功课都很优秀。 六、有一项体育爱好 七、在校一直是优秀标兵或三好学生。 八、教师的子女成绩基本上比较优秀
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 想到一个什么成语?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 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默写(期中复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默写(期中复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默写(期中复习)2、极其概括、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3、说明当时战争惨烈的诗句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4、最能概括凄惨情景的诗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5、说明当时兵役苛酷的诗句是“三男邺城戍。

”(二)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长歌行》汉乐府P2171、诗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诗中通过描写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春季无限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句子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3、诗中暗示美景不是永恒不变的,从而隐喻时光一去不返,人的寿命有限,要倍加珍惜时光之意的一句是“朝露待日。

”4、借题发挥,描写阳光普照,万物欣欣向荣的诗句是“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5、诗中通过写季节的变化,隐喻人们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诗句是“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6、古诗词中有许多告诫人们要懂得惜时的名句,请写出你知道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的《满江红》(2)“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隋寸功。

“——杜旬鹤的《题弟侄书堂》《野望》P218王绩1、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是“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2、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诗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的诗句是“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6、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诗写道:“相顾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本诗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P219孟浩然(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的《观沧海》(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导语:《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这篇散文的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学习。

原文晋太元1中,武陵人2捕鱼为业3。

缘4溪行5,忘路之远近6。

忽逢7桃花林,夹岸8数百步,中无杂9树,芳草鲜美10,落英11缤纷12。

渔人甚异之13。

复14前15行,欲16穷17其林。

林尽水源18,便19得20一山,山有小口,仿佛21若22有光。

便舍23船,从口入。

初24极狭,才通人25。

复行26数十步,豁然开朗27。

土地平28旷29,屋舍30俨然3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32属33。

阡陌34交通,鸡犬相闻35。

其中往来种作36,男女衣着37,悉38如外人39。

黄发垂髫40,并41怡然42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43,问所从来44,具45答之46。

便要47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48来问讯49。

自云50先世51避秦时乱,率52妻子53邑人54来此绝境55,不复56出焉57,遂58与外人间隔59。

问今是何世60,乃61不知有汉,无论62魏晋。

此人一一为63具言64所闻65,皆叹惋66。

余67人各复延至68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69。

此中人语70云:“不足71为72外人道也。

”既73出,得其船,便扶向路74,处处志之75。

及郡下76,诣77太守,说如此78。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79,遂80迷,不复得81路。

南阳刘子骥,高82尚士83也84,闻之,欣然85规86往。

未果87,寻88病终89,后遂无问津90者。

[1-2]字词注释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

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

• 三、教师范读课文,然后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的断句、节奏,标记生 词。 落实下列字词的读音: 俨然 豁然 阡陌 垂髫 恰然 邑人 便要还家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要求:1) 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②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
• 四、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请三位同学读完全文。 教师要纠正读音错误,不明显的句读错误暂呵不予纠正,留待下面的 教学环节。 2.疏通课文中重要、疑难的字词句。 可让学生发言提出.也可让学生自由上讲台写在黑板上。教师在此基 础上归类整 理。要求学生领会掌握以下加点字同的含义: ①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为具言所闻 向,对 2) 乃不知有汉:竟 :乃大惊:竟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都 两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 4)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 具答之:详细地 5)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尽头
• 六、布置作业。 1.查字典,弄清下列成语的意思。 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恰然自乐世外桃源无人 问津 2.背诵课文。
• 五、诵读训练。(锻炼朗读能力,加深课文理解。) 教师应进行朗读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字音要读准。如“便要还家”中“要”读“邀”,不读“耀’; ‘“骥”读记”,不读 • 义”;“此中人语云’中“语”旧读玉,现不作要求。 ②句读要分明,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衬感来。如 “忽逢/桃花 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①问今是问世,② 乃不知有汉. (3)无论魏晋、,,加着重号的调应重读,语调稍慢;第①句读得略平 缓.②③句读得有起 伏;第①句与②③句间停顿略久,②③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能较好地 读出感情意味。
桃花源记
•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世外桃源”是同学们熟知的一个成语, 它出自于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 记》。桃花源是怎样一个地方呢?为什么 说‘它在“世外”呢?如果同学们想知道 这一切, 就让我们一起从《桃花源记》这篇课文中 去寻找答案吧!

2016(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课件(精品)

2016(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课件(精品)

自 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
邑人 来此

妻子和儿女
同乡
绝境, 不复出焉, 遂 与外人 间 隔。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于是,就 jiàn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 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问 今是何世, 乃 不知有汉, 无论 魏晋 。 竟然 不要说,(更)不必说。 (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 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之) 此人 一一 为 具 言 所闻 ,皆 叹 惋。 详细地 说 听到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人 都感叹惋惜。
复行 数 十步,豁然开朗。
几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他)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敞明亮了。
土地 平
平坦
旷 ,屋 舍
宽广
shè 房舍
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yǎn 整齐的样子 类
(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 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阡陌
田间小路Biblioteka 交通, 鸡犬 相 闻。(他)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具 答 之。 详细地 (村里人)看见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 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便 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通“邀”,邀请。 (村人)就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摆了酒,杀鸡 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听说 都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于) 林 尽 水源,便 得 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完, 没有了 隐隐约约
若 有光。
好像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 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21.《桃花源记》

21.《桃花源记》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 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事
文章结构:
以 渔 人 行 踪 为 线 索
寻而未得
发现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这是一个怎样 的桃花源?从哪些 语句中读出来?
作者虚构的一个环境优美、 民风淳朴、人民生活宁静安 乐的理想社会。
桃花源真的存在吗?说说你的理由。 寻向所志,遂迷, 这样写暗示桃花源是似 不复得路 有实无、似真而幻的理
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无问津者
想中的社会,暗示桃花 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 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反映了作者对当时腐朽 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失望、 厌弃,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 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 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 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 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祖先 妻子 同乡人 于是 竟然 更不必说 邀请 拿出、摆设 子女 与世隔绝的地方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都 准备 说 离开 值得
道也。"
翻译:
(桃花源中人)一见了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儿 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 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敢来打 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 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 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这个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他 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 为桃花源中的人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 了都很惊叹。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都拿出酒 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在这里逗留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 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边的人说啊!” [点评]此段是全篇文章的中心。写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 闻以及和世外桃源的人接触交往的情况。

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21课(桃花源记)拓展阅读(5篇)

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21课(桃花源记)拓展阅读(5篇)

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资料第21课(桃花源记)拓展阅读(5篇)《桃花源记》赏读周志恩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虽是《桃花源诗》的“序文”,然早已被人们视为精美的散文推崇备至。

《桃花源记》是现实主义的,它有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有故情况节的发生、进展与结局,有故事主人公渔人身份的明确,有名实可稽的刘子骥合乎情理之反应的客观交代,桃花源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无不艺术地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种种风貌,启迪人们严肃地思索社会思索人生。

《桃花源记》又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它那仿佛真实的故事涂抹着一层神奇虚幻的色彩,亦真亦幻,扑朔迷离,激励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

作者以现实主义与积极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如椽神笔精心描绘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画面,美妙神奇而又富有醉人魅力。

作者起笔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晋太元中〕、地点〔武陵〕与主人公〔渔人〕,意在说明故事的真实性,暗示读者“文生于情,情生于境”〔清·尤桐《西堂杂俎》三集卷三《苍梧词序》〕,披文之时应不忘客观现实。

渔人既以捕鱼为生,长期披星戴月,风来雨往,周围一带山川河流之形胜当会了然于心,然此次“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看似不可理解,实那么既有现实的折射,又暗示故事的虚幻。

或许是因为此溪鱼儿既多且肥,良机难再,渔人迟迟不肯收手;或许是因为渔人一无所获,假设空手而返,难向家中饥儿饿妇交差,因而不甘死心,仍是一路撒下渔网去。

渔人艰辛的生活,惨淡的家境于此当可想见。

不惟“忘路之远近”,渔船进入桃花林也是猛然之间才惊觉的。

“忽逢”二字既写出了渔人撒网之专注用心,又将桃花林点染得虚幻迷离,神奇飘忽。

抬眼展望两岸,渔人不禁惊奇于清一色的桃林,陶醉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多姿多彩的优美环境中,渔人之“甚异之”、“欲穷其林”,当然是极写此处桃花林芳香与色彩的神异,又何尝不能传达出渔人“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的慨叹,进而折射出现实环境之萧瑟、凄凉呢?与外界联结的通道之幽深将桃花源渲染得更为神奇。

21桃花源记(教师)

21桃花源记(教师)

一、字词释义1 基本词语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桑竹之属.:类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听到乃.不知有汉:竟然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具.答之(具.言所闻)详细地咸.来问讯:都桑竹之属:类叹惋:感叹,惋惜各复延.至其家:邀请不足.为外人道:值得既.出:已经便扶向..路:沿着;从前的及.郡下:到了诣.太守: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欣然规.往:计划未果:没有实现问津:问路。

文中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缘.溪行:沿着2 古今异义芳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等)味道很好仿佛..若有光古:隐隐约约,看不清楚今:好像阡陌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邑人古: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来此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走投无路的境地无论..魏晋古:更不用说今:表条件关系的连词3 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4 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以(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很奇怪欲穷.其林:原意是形容词,尽,完。

这里活用作动词,走完。

5一字多义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复前行副词又为复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不复出焉副词再便舍船,从口入动词丢下其中往来种作动词劳作舍作屋舍俨然名词房屋设酒杀鸡作食动词制作见渔人,乃木惊副词竟竟然寻向所志动词寻找乃寻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寻病终表时间的副词不久寻向所志名词标记复前行,欲穷其林代词那志其中往来种作代词这,指村子处处志之动词坐标记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他们的既出,得其船代词渔人的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词渔人忘路之远近结构助词的渔人甚异之代词这景象之具答之代词(他们的)问题处处志之助词补足音节不译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6出自于本文的成语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敞明亮的样子。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译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译文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译文21.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

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感到很惊奇。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

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初中八年级下册(初二第二学期)语文21桃花源记

初中八年级下册(初二第二学期)语文21桃花源记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 山穷水尽、没有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出路的境地。
古义: 不用说、更不用说 无论 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今异义
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古义: 询问消息。
问讯 今义:询问
8、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
古义: 隔断,隔开。 今义: 距离
9、各人复延至其家

古义:邀请。 今义:延长,延伸。
结语
这节课,我们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 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 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 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 田。多少年过去了,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 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泽东同志 有这样的诗句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 里可耕田。” 原来自认为遥不可及的愿望, 经过百般付出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同学们, 让我们为建设自己心目中和谐的、理想的桃花 源而努力吧!
古今异义
1、缘溪行 2、芳草鲜美 3、说如此 4、阡陌交通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8、遂与外人间隔 9、各人复延至其家
一词多义
①便舍船,从口入 ②屋舍俨然 ①处处志之 ②寻向所志 ①寻向所志 ②未果,寻病终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既出,得其船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不足为外人道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 诣( yì )
·遣( qiǎn)
落英缤纷( bīn fēn )
··
·怡然( yí) ·间隔( jiàn ) · 平旷(kuàng) ·要( yāo ) ·郡下( jùn )
范读、学生朗读
桃花源记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 男之女属衣,着阡,陌/悉交如/通外,鸡人犬,黄/相发/闻垂. 髫其,中并//往怡来然种自作乐,.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21桃花源记练习和答案

21桃花源记练习和答案

21 桃花源记练习设计一.语言积累和运用1.给带点的字注音①往来种.作( ) 男女衣着.( ) ②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③率.妻子邑人( ) 遂与外人间.隔( ) ④此中人语.云( ) 诣.太守,说如此( ) 2.辨析下列词义的古今差异。

①交通(古义今义)②妻子(古义今义)③绝境(古义今义)④如此(古义今义)⑤无论(古义今义)⑥鲜美(古义今义)⑦不足(古义今义) 3.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缘.溪行( ) ②渔人甚异.之( ) ③欲穷.其林( )④便要.还家( ) ⑤便扶向.路( ) ⑥欣然规.往( ) 4.比较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词性和意义。

A.便舍.船,从口入(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B.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C.见渔人,乃.大惊(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寻.向所志( ) 寻.病终( )E.武陵人捕鱼为.业( ) 不足为.外人道也( )5.“然”常常作为构词的辅助成分,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地”、“,,样子”等,有时也可不译。

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A.豁然.开朗( ) B.屋舍俨然.( )C.怡然.自乐( ) D.欣然.前往( )6.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缘.溪行无缘.无故B.落英.缤纷英.雄豪杰C.复.前行死灰复.燃D.欲穷.其林一穷.二白7.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俨然..成了绿洲..工具B.屋舍俨然..交通C.鸡犬相闻.闻.风而动D.土地平旷.心旷.神怡二.阅读课文回答(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练习。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八上21桃花源记

八上21桃花源记
提示:
《陋室铭》
重点语句解释 1、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调素琴 4、无丝竹之乱耳 5、无案牍之劳形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孔子云:“何陋之有?”
理解背诵
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 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 目的语句: 。 3、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 。 4、作者在文中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 了他的高尚 情趣的一句话: 。 5、《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 一句话: 。
诎 簪
2、(1)都 (2)到 (3)随即、不久 (4)这 (5)平民 (6)多(7)无不,全都(8)赠 3、(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昔人已乘黄 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4)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4、(1)少(2)洗涤(3)坚定(4)种植、栽培
5、(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6、外形 香气 性直 心空 7、象征、描写、议论 8、具有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正直虚心等高尚品德的人。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人们安居乐业的 句子: 。 5、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 a 。b 。 6、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 。
内容探究
1、此中人为什么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怕外人打扰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作 者虚构这个世外桃源的目的是什么?
9、出名(著名)
妻子和儿女(子女)
10、孔子说:“有什么可简陋的呢?” (陆游)就自己笑自己( 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信乎其似巢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2、(1)品德高雅:惟吾德馨(2)环境雅: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3)交往的人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情趣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3、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描写客人的行动和评价,从侧 面表现陆游的居室确实像书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桃花源记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含义和古今异义现象。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学习重难点】
1、掌握、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含义,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2、了解本文所反映的社会理想,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这种社会理想。

【学习流程】
1、解释加点的词。

(1)缘溪行()(2)屋舍俨然()(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黄发垂髫()(5)延至其家()(6)此中人语云()(7)诣太守()(8)欣然规往()(9)未果()2、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

(1)阡陌交通古义:今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
(4)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今义:
3、解释下列多义字:
复前行,欲穷其林()处处志之()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寻向所志()便扶向路()
寻病终()寻向所志()
4、本文以为线索,描绘了一个、、的桃花源。

5、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他进入桃花源后见到了怎样的景象?
6、“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一词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态?
7、讨论分析: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桃源人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这理想在当时社会能实现吗?
8、深入探究: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
穴中人语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谢而从之。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同出。

9、下面句子中的“此”字,分别指代什么?
(1)此公欲来。

(2)老人肯相引至此(3)此殊不缺也
10、穴中人与桃花源中的人生活状况一样吗?
11、翻译“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一句。

桃花源祭
——不听智者之言的悲剧
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

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竟把线索卖给了出价最高的电视台,做一次导游,再去一次桃花源。

又是沿溪行,依旧忽逢桃花林,仍然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又到了桃花源头,又看到了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数朝的遗民。

桃源人看到他们的来到,颇为不悦,但本着来者是客的古风,设酒杀鸡作食。

记者们享用着酒食,一边拍奇闻趣事,桃源访谈很快拍完了。

一拍完,就拿到外国去放,老外大叫good,将当年的“金蛤蟆奖”颁给了他们。

消息很快传回来,传到一直找不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太守耳中,太守立马兴奋起来,决定部署以开发桃花源为龙头的经济战略。

首先贷款10亿元,建直达桃源的高速公路,再贷款5亿元拓宽水渠,为满足游客的需求,建一栋60层的星级宾馆。

不仅如此,还请陶渊明写一篇《新桃花源记》,拉明星当形象大使,到处唱“我爱桃花源,就像老鼠爱大米……”。

于是,一些好玩贪玩会玩的主儿如苍蝇一般涌来。

自从飞机场修起来后,桃花所剩无几,并且没有一枝开了花。

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桃源人无师自通地搞起了市场经济,一些古玩、古董成了商品,甚至包括猪、牛、羊等都被抢购一空。

各路官人自不会放过这处风景名胜,就在各自显眼的地方建起了风格各异的别墅。

自此,桃源一片钢筋水泥丛林,没有了一些绿色。

以后到桃花源的游客对钢筋水泥玻璃幕墙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大都生活在都市,对此变化甚为不满。

于是人们不再来桃花源了,在桃花源发了财的客商们也弃之而去,桃花源就像被啃过的骨头一样无人问津。

经此一劫,桃花源人都指责曾经到过的渔人,本来还有良田耕种,而今生计都成了问题。

不过经专家考察和严密估算,认为游客扔下的大量易拉罐可以维持桃花源人三代的生计,对此,桃花源人大可放心,不必为生计问题犯愁。

11、读了课文后,你赞同最后一段“桃花源人大可放心,不必为生计问题犯愁。

”的说法吗?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答案
1、(1)沿着(2)整齐的样子(3)类(4)老人小孩(5)邀请(6)告诉(7)到,拜见
(8)计划(9)实现
2、(1)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2)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3)无论: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4)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
3、其:这,那他(指渔人)志:做标记/动词、做的标记/名词)
寻:寻找/动词、不久/副词向:旧、原先的得:看到、找到
4、渔人行踪;美丽、神秘、幸福、人人平等等词
5、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6、叹惋是感叹惋情之意,词语用得十分精当、传神,桃源人对世事变迁、人间沧桑的慨叹和外面百姓生活的苦难的同情,跃然纸上,可见可感。

7、说明:应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联系课文内容加以比较说明。

例:
①桃花源有着良田美池桑竹的秀美环境,而外界却是战乱频频,峰火连三月。

②桃花源士:地平旷、屋舍俨然,人们居住安定舒适,而外界百姓却是颠沛流离.背井离乡,国破家亡,一片焦土瓦砾。

③桃花源鸡犬相闻,人们往来种作,怡然自乐,处处是人丁兴旺、详和愉乐的氛围,而外界百姓却饱受战火磨难,过日如年,终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总之,桃花源是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阶级、人人平等自由、家家丰衣足食这样一个安宁美好的理想社会,表达出身处黑暗、动乱社会之中的作者对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寄托了作者渴求自由美满生活的强烈愿望。

自然,它是一个虚构的境地。

8、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9、⑴杨氏⑵大穴⑶金珠锦绣珍异等物
10、穴中人与桃花源中的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11、您亲自把他引来,那他一定是很有才能的人了。

12、不赞同。

从环境与生存方面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