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相册《找次品(第二课时)》教案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找次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找次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利用天平,结合观察、猜测、图示、推理等活动,理解“找次品”问题的基本原理,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以“找次品”活动为载体,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用图示或文字表示找次品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天平,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原理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们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有什么问题或者对找次品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有没有什么看法。
学生可能会说:方法很多,不知道用哪一种,有没有规律……(2)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解释:上节课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可能不准确或不方便,用天平解决简单的问题比较方便,但是待测物品数量多时解决过程又很乱。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找次品问题的规律。
(二)探索规律,优化策略1.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2。
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
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2)大胆猜测。
教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学生:如果运气好一次就能找到次品,所以至少一次。
学生:一次不能保证找出次品,因为如果运气不好,就找不到次品了。
学生:每次称2个零件,4次保证找出次品。
教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什么意思?学生:既要保证找出次品,又要次数最少。
【设计意图】这个讨论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第一次遇到这类问题,可能不能兼顾两端,说“一次”的同学忽视了“保证”,说“4次”的同学没有考虑到至少。
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否定错误,澄清认识,确定研究方向,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走错路,少走弯路,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2.探索规律。
(1)分组探究,并将探索的情况填入下表。
(2)全班交流。
①分别请称4次、3次、2次的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方法(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天平,一个吸铁石代表一个物体,边说边演示)。
五年级数学下册8数学广角__找次品第2课时找次品2教案新人教版
小学数学教学、学习精品资料第2课时找次品(2)▷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113~114“练习二十七”中第2~6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找次品的基本方法,了解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的解题策略。
2.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观察、分析、概括和推理能力。
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找次品的方法,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类似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找次品的方法1.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教科书P114第5题问题。
师:猜一猜,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质量较轻的这袋糖果,并用图来表示出找次品的过程。
学生猜测后,课件继续出示。
师:请你们把找的过程在教科书P114“练习二十七”第5题中写出来。
(1)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解答。
(2)全班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能正确地推理,但是不一定能清晰地表达。
只要思路正确,都可以,教师适当地规范学生的语言。
〖设计意图〗再次经历推理的过程,熟悉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2.归纳找次品的方法。
师:从上节课到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天平找次品,它的方法是怎样的?◎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学生完成填写前,引导学生理解图示的意思,再填。
小学数学教学、学习精品资料〖学情预设〗找次品的方法:我们可以把这些物体分成3份,能平均分的就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就尽量使最多的一份与最少的一份相差1。
师:你在找次品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学生同桌讨论。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发现找次品时,从2~3个物品中找次品,只需要1次,从4~9个物品中找次品,都需要2次……师:请同学们看教科书P114“你知道吗?”,你又可以知道什么?〖学情预设〗教科书没有直接给出结论,但是根据给出的数据,学生一般能发现规律:小于或等于3n个物体中有一个次品,至少需要称n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
(板书)〖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你知道吗?”发现找次品问题中蕴含的规律,并通过展示、交流,自己发现规律,理解规律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规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红局曙光小学彭会平)
《数学广角—找次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红兴隆管理局曙光农场小学彭会平教学目标1.理解“找次品”问题的基本原理,利用“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图示或文字表示找次品的过程。
教具准备天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学会了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实验和讨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优的方法。
谁能说一说这个“最优”的方法是怎样的?生:(略)师:我们能不能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那?怎样解决那?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数学广角—找次品。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一)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师:我们都来做小小质检员。
1.出示课件:有5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轻一些)。
假如用天平,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2.学生用学具操作,有答案后,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4.如果有6个、7个零件中有1个次品(轻一些)假如用天平,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5.学生交流师小结:同学们真棒!通过用学具动手操作,你们都出色的完成了质检员的任务。
那么,如果零件不是5、6、7个,而是15个、16个、17个‘25个、26个、27个、、、、、、、你们觉得你们的方法怎样?(二)用图表示找次品的过程。
1.教师演示(5个零件)2.6个零件教师半扶半放3.7个零件,学生独立完成。
4.教师点评小结:同学们掌握的很好!你们看这个图像什么?我们以后就叫它树形图吧。
三、巩固新知师:我们用树形图表示了找次品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用树形图来解决找次品的问题。
孙悟空和猪八戒也来凑热闹了,孙悟空把手上的13颗珍珠递给猪八戒说:“八戒,这13颗珍珠中只有一颗轻一些,是假珍珠,是我变出来的。
如果你能用最少的次数保证找出来假珍珠,这12颗珍珠就归你了”。
(精品)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找次品2
课题
找次品2
共2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举一反三、知识迁移、应用提高的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发分法?学生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练习本上进行分析。
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发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
小结:这样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分3份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四、探究思疑,发现规律。
重点难点
进一步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
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 学 活 动
课前、课中反思
一、听算练习:3.2+1.68= 2.8×0.4= 14-7.4=
1.92÷0.04= Hale Waihona Puke .32×500= 0.65+4.35=
二、复习引入
1、运用天平找次品,应该把物品分成几份?怎样分才能保证称的次数最少?
师将结果填入记录表。
五、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2页“做一做”。学生独自完成,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二十七第5、6题。
六、拓展设疑
2次最多可以在几个球中找出次品?为什么?3次最多可以在多少个球中找出次品呢?4次最多能在多少个球中找出次品?
七、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 “找次品”问题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找次品”问题练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练习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本节课将通过不同难度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找次品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对找次品的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2.如何将找次品的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在过程中进行交流和讨论。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学生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找次品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找次品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设计一些巩固题,让学生再次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进行解答。
5.拓展(10分钟)设置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总结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找次品”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找次品”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练习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找次品的方法,并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次品的问题,对找次品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合适的方法快速准确地找到次品,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能够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找次品的方法。
2.难点: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次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练习题、次品物品。
2.学具:学生自带物品(如硬币、小球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引出“找次品”的问题。
例如,展示一批质量合格的零件,其中混有一个次品,让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次品。
2.呈现(10分钟)呈现找次品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规律。
例如,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探讨如何通过称重、比较大小等方法找到次品。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方法,进行找次品的实际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找次品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找到次品吗?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拓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时 找次品(2)【教案匹配版】课件
平衡,把另外的2个 平均分成2份再称
不平衡,把较轻的2 个平均分成2份再称
平衡,把另外的2 个再称
不平衡,把较轻的 2个平均分成2份再 称
规律: 小于或等于 3n 个物体中有一个次品,
至少需要称 n 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①有20个物品,其中有一个次品(已知次品比正品 重或轻。),保证能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几次? 因为9<20<27,即20<33,所以只要称3次就可以了。 ②要保证6次能测出次品,待测物品可能是多少个? 待测物品可能是244个。
把15盒平均分成3份,只需要称 3次,就可以保证找出这盒饼干 。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又学习了 找次品的方法,从中有哪些 新的收获呢?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你的梦里就不会有我的出现,我们都在不断地 和陌生人擦肩;如果人生不曾相遇,我的生命里就不会有你的片段, 我们都在细数着自己的日子。 ►当离别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我们注定分散两地,继续彼此未完的 人生,如果我说放不下,短短一个月的光景,你是否愿意相信,我的 真诚,我的执着,只源于内心深处那一份沉沉的不舍。
►在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 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在大地毯 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就出来了,原来是雪在告我们 :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 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有3袋白糖,其中2袋每袋500g,另1袋不是500g, 但不知道比500g重还是轻。你能用天平找出来吗?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找次品(二)-人教新课标( )
课题:找次品(二)第 2 课时总计第节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图表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2. 适度抽象,借助图表帮助分析“找次品”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下面说法对吗?1.从3件物品中找1件物品,至少要用天平称2次才能找出来。
()2.有5颗外形一样的珍珠,其中1颗是次品,并且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1次能把它找出来。
()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2。
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
假如用天平,至少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请学生说说“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什么意思。
(2)学生分组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①教师提出要求。
②学生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3)汇报结果。
(板书)①分成8份,重的一端是次品,称4次。
②分成4份(2、2、2、2)称3次。
③分成3份(3、3、2)重的一端有次品,称2次。
④分成2份(4、4 )称3次。
(4)观察表格,寻找最简洁的方法。
物品分成3份,要称的次数最少。
2.活学活用。
用刚才的方法找出10个、11个零件中的1个次品,看看最少需要几次?(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交流反馈。
10个(3、3、4),称3次。
11个(4、4、3),称3次。
(3)小结。
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分的物品分成3份,能够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份。
不能平均分的,也应使多的与少的一份只差1。
这样不但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寻找方法,再到组内交流,最后借助课件进行演示,对多种方案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提炼出最优化的方法,整个过程以生为本,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2教案
数学广角—找次品2【教学内容】教材第134 、135 页的例2、做一做4-6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天平,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忆新知。
有5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二、探究新知。
多媒体出示问题: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问题导读一:1、拿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笔在纸上进行分析,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2、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3、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1)、自主探索(2)、小组内交流,填表。
老师指导交流重点:看看我们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伐出次品?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3)、全班汇报。
老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
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5)小结:把9 个零件分成3 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问题导读二: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l)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 3 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2)学生猜想。
(3)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
如果有12 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切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 份,即4 , 4 , 4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找次品(二)》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找次品(二)》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2找次品(二)》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找次品的方法,并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找次品这种抽象的数学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找次品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巩固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找次品的实例和步骤。
2.练习题:准备一些找次品的练习题,用于课堂巩固和家庭作业。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物品,用于实例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找次品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购物时找零钱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如何快速找出多找的零钱。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找次品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引导学生发现,找次品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规律,从而快速判断出次品。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运用规律找出次品。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找次品(二)》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找次品(二)》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2找次品(二)》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找次品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找规律和解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找次品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之间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找次品的方法和规律。
2.如何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找次品的方法。
2.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练习巩固: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激励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资料。
2.相关实例和练习题。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次品,如次品水果、次品商品等,引导学生关注次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尝试找次品。
在找次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找次品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的找次品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巩固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拓展题,让学生挑战自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找次品(二)》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找次品(二)》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2找次品(二)》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找次品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并能积极发言。
但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推理过程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找次品的方法及其运用。
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实例、练习题等,以便于教学过程中展示。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实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实例:假设有一个袋子里有10个乒乓球,其中一个质量稍轻,请问如何用天平找出这个次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找次品的方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基本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的找次品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学生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找次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找次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节课主要以“找次品”这一学习活动为载体,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课件演示、交流验证等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归纳。
同时,还注意研究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体现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渗透“优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 34—135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这个单元的内容。
“找次品”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也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
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找次品等生活场景为依托,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实际生活的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空间,感受排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为学生理解优化的数学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础。
孩子们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从一些物品中找出次品,再通过操作、验证、讨论、概括等活动逐步理解优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性。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体会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4.在归纳猜想出结论的基础上,对规律进行验证和辩证的思考。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记录登记表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在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2-5个中寻找次品的方法,那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6个物体中,如何用画图的方式表示最少几次称出次品。
请在小组内讨论你的想法。
2.师:请你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方案,并请小组长把结果写在黑板上。
3.师:如果7个你们是怎么分的呢?并把结果写在纸上。
《数学广角——找次品(2)》教学设计
3.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观察思考、小组交流。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程
【复习导入】
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后,会正确使用天平解决问题。
(3)全班汇报
利用推理:把9个零件分成3份,每份分别是3个,3个,3个。天平两边各放3个,天平平衡,则次品在另3个零件中,再从3个中拿出2个,在天平两端各放1个,天平平衡,剩下一个零件是次品;如果第一次称量中,天平不平衡,次品零件在重的3个当中,拿出其中两个,在天平两端各放一个。如果平衡,则剩下一个是次品,如果不平衡,则重的那个是次品。
【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112例2:9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一定能找出次品?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假想,积极发言。
2.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样利用天平找出零件里的次品?
(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学情
分析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优化思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2课时
教师活动1.出示练习二十七第1题:老师又拿来了两瓶钙片,和前面的三瓶混在一起,你还能用天平将那瓶少了3片的口香糖找出来吗?小组讨论:(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4)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2.老师在投影上演示,边演示边讲。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学生展示并表述各种分法:(2,2,1)(1,1,3)。
生:至少称两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环节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生分享收获。
师:这节课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找次品的奥秘,而且还能清楚表达找次品的方法。
如果9瓶钙片、10瓶钙片乃至更多的钙片中有一瓶次品,你能用最少的次数一定把它找出来吗?让我们期待下一节课的到来。
6.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可以是文字、图表、思维导图等不同形式。
)找次品例13(1 1 1)称平衡:剩下的为次品不平衡:高的一端为次品至少称1次,一定能找出次品7.教学反思与改进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大胆猜测,实践验证,细心推理,对比归纳,找到了找次品的规律-----分成3份,尽量平均分。
原来数学这么有趣,在短短时间里就得出了找次品的规律,你们太了不起了,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实践验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保护学生宝贵的求知欲。
环节三:练习巩固教师活动你们有信心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去解决一些问题吗?1.探究10和11验证规律2.有28瓶水其中一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3.练习二十七2——5题。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汇报。
环节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6.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可以是文字、图表、思维导图等不同形式。
)找次品例28(3,3,2)称平衡:剩下的有次品,再称1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章《找次品》(例2)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章《找次品》(例2)教案一. 教材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章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次品的概念,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找次品,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概念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策略和思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次品的概念,学会找次品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找次品的方法。
2.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次品的概念,学会找次品的方法。
2.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找次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找次品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展示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用于展示次品的概念。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引入次品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如何找到次品。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哪些是次品。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次品。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种方法找次品。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找次品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让学生举例说明。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找次品的方法和应用。
《找次品》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找次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试图通过“找次品”的教学渗透优化思想。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课件演示、交流验证等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归纳。
本节教材中安排了不同层次及不同类型的练习,着力关注学生数学化的表达,从若干测品中找次品,其过程比较繁杂、严密,但教师感到更困难的是如何让学生表达整个思考过程,所以在课堂中就要求学生运用文字或数学符号进行记录方案,力求简洁、易懂,并要求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把自己设计的方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做到条理清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35—137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这个单元的内容。
“找次品”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也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
本节课通过“找次品”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能用简洁的方法记录设计方案,并能有条理地进行交流。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用天平测次品(不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记录登记表若干。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找次品”,同学们掌握了找次品的方法了吗?学生回答。
总结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在解决找次品问题时,只要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就能用最快的方法一定把次品找出来。
8-2《找次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简案1课时反馈预习单练习。
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同学们的完成情况。
(播放动画,单击)老师帮助梳理方法:(1)从10个零件分成3份的两种分析过程中,比对、理解:1和1称得到不平衡,这种是随机的,但不能保证找到次品。
我们要“保证一定能够找出次品”所以要选择把2继续分成1和1来称。
(2)因为要“保证一定能够找出次品”而称2次是不能保证的。
1.有15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
如果能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个零件?(单击)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推理过程。
反馈:方法1和方法2。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把15平均分3份(5,5,5)。
如果5和5称,平衡,那说明另一个5有次品。
如果5和5称,不平衡,其中天平沉下去的这个5说明有次品。
学生自主完成后续推理,教师反馈。
(播放动画,单击)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推理过程。
比较方法1和方法2。
我们发现,三等分的5和5称,肯定可以找到其中一个5有次品。
接着从5这里找次品,可以用我们上次课学过的方法,分成(2,2,1)接着找。
课件呈现方法3:(播放动画,单击)方法3,再称2和2时,就平衡了,那么剩下的1就是次品。
你觉得称两次对吗?为什么?预设:这样的情况可能发生,但不能保证在找次品过程中,一定能够找出次品。
是的,所以要“保证一定能够找出次品”,这种称2次是不能保证的。
2.回顾推理,探究规律(1)初步感受规律。
整理比较:请你把2-9个零件中找出次品的次数列表整理,初步感受规律。
总结:一般需要把待测的物品尽可能平均分成三份,然后推理出需要测的次数。
(2)经历推理,应用规律。
提问:如果有一堆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
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个零件?这堆零件,可以是几?选择一个数,试着推理找出次品。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整理学生的探究过程。
(播放动画,单击)根据学生的探究过程反馈。
追问:需要辨别的物品个数增加,次数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发现:待测物品分为3份后,当较大数为4、5、6、7、9时,他们作为独立个数时的分析次数就是2次,那么再加上原来分成3份时的这1次,一共需要3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找次品(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
教材第134 、135 页的例2、做一做4-6题。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
投影,天平。
五教学过程
(一)新授
1、解决9 个零件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出示问题:有9 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
老师引导分析方法:你可以拿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笔在纸上进行分析,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2)自主探索。
在有一定结果以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方法,老师帮助梳理方法: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3)反思自己的分法并在小组内交流。
老师指导交流重点:看看我们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伐出次品?
(4)全班汇报。
老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
(5)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梳理一遍,然后进行比较: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
(6)小结:把9 个零件分成3 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2、.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l)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 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2)学生猜想。
(3)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
如果有12 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切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 份,即4 , 4 , 4 。
)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学生汇报:3 次。
(4)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
还有哪些分法?(2,2,8) (3,3,6)(5,5,2)(6,6)……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5)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
(6)小结:这样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 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3 .完成教材第136 、137 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一6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⑴第5 题让学生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图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本题答案是至少需要称3 次。
⑵第6 题与例题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找次品”,因为不知道次品比正品重还是轻,所以问题就复杂多了。
对本题而言,还是分成3 份,至多称2 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就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天平平衡,则轻(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重(轻)的是次品。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此题为起点,探索数量为4 ,
5 ……时如何找出次品。
⑶第7 题是一道关于集合运算的题目。
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用集合圈来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本题可引导学生利用集合知识
画出图。
再分析题意:两个组都没有参加的有 6 人,所以参加课外小组的一共有25 一6 一19 (人)。
这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就可算出集合圈中表示既参加音乐组又参加美术组的有12 + 10 一19 =3 (人)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1 .有7 瓶药片,其中1 瓶中少
2 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 .有15 盒巧克力派,其中1 盒中少
3 块,设法把它找出来。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在生活中如何从几个物品中找出次品的策略。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知道了很快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原则:一是把待分的物品分成3 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 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使多的与少的一份只差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