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标准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六、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语言描述、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体会事物间的普遍联系。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每个学生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操作交流,沟通联系(一)出示题目,明确题意。
1.出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2.交流: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每4根分一组是什么意思?3.尝试解决。
(二)交流方法,体会意义。
1.平均分小棒。
(1)指定一名学生在视频投影仪上摆,其余学生仔细观察。
(2)引导学生了解分小棒的过程。
①一共摆多少根小棒?(13根)②按几根圈一个圈?(4根圈一个圈)③圈了几个圈?是多少根小棒?还剩几根?(3)学生完整地说一说分小棒的过程。
2.列横式计算。
(1)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3÷4=3(组)……1(根)(2)引导学生说出13、4、3、1各表示什么意思?(3)13÷4=3(组)……1(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三)比较发现,沟通联系。
比较分小棒的过程和列横式计算的过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二、探究算法,明确含义(一)整体感知竖式的写法。
1.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它的结果除了用摆、画、列横式表示,我们还可以写成除法的竖式。
2.出示除法竖式,引导学生观察。
3.思考后讨论。
(1)这个除法竖式中的每个数都有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学生可能会知道13叫被除数,4叫除数,3叫商,1叫余数。
人教版二年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教学设计说课
5+1=6(条)
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
16÷3=5(组)……1(面)
第16面小旗是黄色的。
师:这样解答正确吗?生:6条船能坐4×6=24(人 Nhomakorabea,所以正确。
小练习
对比。
师:刚才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现在余下“1元”,怎么不增加1个面包呢?
总结规律。
小练习。
师:按照下面的规律摆放小旗,第16面是什么颜色?
生:我们先看看看它的规律是什么,然后再按照规律往下画一画。
生: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知道,小旗每三面一组,规律是:1面黄色的和2面红色的,题中给出第13面,我们可以接着往下画。很快就知道第16面是什么颜色了。
生:还可以列式计算,结果余1,那就是下一组的第一面,所以是黄色的。
小练习:第27面是什么颜色?
注:由于数量稍大,所以再动手画一画不切实际,所以选择计算方法更合理,余数为0.说明第27面红旗是那一组的最后一面,是红色的。
总结规律。
对应练习。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通过交流明白进一法。
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找出规律。
结合实际来解决问题,思考当人数多的时候应该多加,练习选取与例题相反的情况,思考当钱不够的时候应该减去。
结合例题继续探究,尽可能应用计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课堂练习
1.算一算,填一填。(PPT)
2.想一想算一算。(PPT)
学生自主练习
巩固算理,明确算法。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
解决问题
生:就是可以坐1、2、3、4人,但不能比4人多。
师:“至少”是什么意思?
生:保证人全部上船并且没有空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6 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2)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6 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2)教学内容:本课时将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包括竖式计算和口算;理解除法中各部分的关系,如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时间等。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包括竖式计算和口算。
2. 学生能够理解除法中各部分的关系,如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够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时间等。
4.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掌握,特别是竖式计算。
2. 理解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余数和商的关系。
3. 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分配物品和计算时间等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除法计算题卡、教具模型、PPT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除法计算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引导学生回顾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 新课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有余数的除法计算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3.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包括竖式计算和口算,并通过教具模型进行示范。
4. 练习与指导:学生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解答学生的问题。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时间等。
6. 展示与分享:每组学生展示他们讨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7. 总结与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板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竖式计算和口算。
2. 除法中各部分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
《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说课稿龙绪云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我的思考这几方面来进行说课。
说教材:本课是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例2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有余数除法基础上教学的, 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除法知识打下基础。
综合教学内容,根据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通过学生摆小棒和农村教学资源班班通设施相结合,操作、观察、归纳以及合作交流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基于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综合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定为:理解并应用“余数<除数”。
教学难点为: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为了学生学得更扎实,教学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每小组一份小棒。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法:教法:采用情境引入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借助班班通设施和教学资源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总结出规律。
学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生在摆小棒的活动中,小组合作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
为了学生更好掌握知识,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孩子们,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吧!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猜手指”。
伸出右手,从大拇指开始数,1是大拇指,2是食指,3是中指,4是无名指,5是小拇指,数完后又回到大拇指接着数6、7、8……你们这样依次往下数,不要给老师看到,当你数到某个数时,让老师猜出这个数在哪个手指上。
学生数,老师猜。
【设计意图】:这个游戏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拉近师生关系,并且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孩子们学完了这节课,也能和老师一样,猜出手指上的数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继续探讨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2. 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应用;3. 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4.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2. 学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3. 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2. 学生准备练习本、计算器等学习工具;3. 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实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PPT展示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的实例,让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 讲解计算方法:通过PPT和教学视频,详细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步骤。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4. 实际应用: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课时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本课时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采用以下板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性质;2.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3. 实际应用举例;4. 练习题和答案。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题;2. 实际问题解决题;3. 思考题和讨论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独立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概念。
2.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处理有余数的情况。
2.在除法竖式中正确对齐数字进行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
–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除法计算方法。
2.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步骤和方法。
–老师讲解有余数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3.练习(20分钟)–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练习。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并讨论解题思路。
4.讲评(10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练习题的解答方法。
–强调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5.巩固(10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加深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 ...-----------商余数七、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重点掌握了对齐数字、正确计算余数的技巧。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八、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
2.思考并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方法,写一篇总结性的学习日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能够熟练地解决有余数的除法计算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学案-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2|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学案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2|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您呈现一份二年级下册数学学案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2的详细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六单元,具体包括第9页到第12页的内容。
这部分主要讲述了在除法运算中,当除数不能被被除数整除时,会产生余数。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求出有余数的除法的商和余数,以及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求商和余数的方法,能够运用除法算式正确表示出有余数的除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求出商和余数。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假设我有10个苹果,我想把它们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呢?”2. 例题讲解:我会用PPT展示一些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例题,并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如:23÷5=4……3,我会解释商的求法、余数的求法,以及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
例如:32÷6=5……2,45÷8=5……5等。
5. 知识巩固:在课程接近尾声时,我会用一些有趣的游戏或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有余数的除法接力赛,看哪一组用时最短,正确率最高。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会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知识,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情景引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二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人教新课标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余数的概念。
2. 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余数的概念;•能够将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有余数的除法竖式,预计用时为1个课时。
第一部分:引入(10分钟)1.讲解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除法竖式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除法竖式解决,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讲解(20分钟)1.介绍除法竖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通过示例,讲解余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算符号的使用,防止混淆。
第三部分:练习(25分钟)1.给学生发下练习题,让学生自己练习,教师要及时指导。
2.提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口算出来,并解释自己做题的思路。
第四部分:总结(5分钟)1.小结本节课的内容,确保学生已经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激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题,并完成课后作业;2.思考将除法竖式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写出3个例子。
6.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引导和训练,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程中,要注意掌握好课程安排,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思考,并要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 6.2有余数的除法(二) 62页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 6.2有余数的除法(二) 62页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有余数的除法(二)”,这是继“有余数的除法(一)”之后的深化学习。
学生将学习如何处理除法运算中产生的余数,并应用在实际问题中。
课程将涉及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规则、竖式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掌握竖式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题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学生将学会如何将有余数的除法应用于实际问题,并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面对问题时的耐心和细心,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余数的概念,并正确处理余数在除法运算中的角色。
此外,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本节课需要重点关注的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计算器、除法竖式计算范例、实物演示道具。
-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一)”内容,简要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 新课内容:详细介绍有余数除法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
3. 实例演示:使用实物演示除法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4. 学生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探讨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余数在除法运算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将突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并通过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重点和难点。
同时,将展示一些典型例题的解题过程,以便学生参考。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基础练习题、提高题和实际应用题,旨在巩固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前提交。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反思,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二)(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2.培养学生初步试商能力,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并应用“余数<除数”。
教学难点: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老师准备了6朵小红花,项奖励给2名表现好的同学,每人奖几朵?怎么算出来的?6÷2=3(朵)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这实际就是把6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
)2、还是这6朵小红花想奖给表现好的同学每人3朵,能奖给几人?怎么算出来的?6÷3=2(人)3、如果,我今天准备了7朵小红花,还是奖给2名同学,平均每人能得到几朵?(每人能得到3朵,还剩1朵)师:这个剩余的“1”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余数”,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二)。
(板书课题)二、新课出示例2图:师: 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强调: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是不够分而余下的,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说明还可以再分,那就不是余数了,所以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师生总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即余数<除数三、巩固练习做一做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可能有几种情况。
进一步强调:余数要比除数小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今天学习的什么内容是你觉得最重要的?板书设计:有余数除法(二)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6.2有余数的除法(二)62页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 6.2有余数的除法(二) 62页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 6.2有余数的除法(二) 62页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62页,主要包括了有余数的除法(二)的相关知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在除法运算中,当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会产生余数,并且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假如你有8个苹果,你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苹果?"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计算25除以7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除法运算。
然后教师进行讲解,将25写在被除数的上方,7写在除数的下方,然后进行除法运算,得到商3和余数4。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除法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4. 教学巩固: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例如:"一个篮子里有13个橘子,你想要把它们平均分给你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橘子,还剩下几个橘子?"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25 ÷ 7 = 3 4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32 ÷ 8 =(2) 45 ÷ 9 =(3) 56 ÷ 7 =答案:(1) 32 ÷ 8 = 4(2) 45 ÷ 9 = 5(3) 56 ÷ 7 = 8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和例题的讲解,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课时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二)●教学内容课本第61页的例题、做一做●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初步认识到余数小于除数。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三角形。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情境启发明确目标1.如果有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2.如果还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3根,4根、5根、6根,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同桌分,再将表格填好。
出示:每人分几根分给几个人还剩几根250331456●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 汇报(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2)问: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哪几种?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你们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2.交流(1)问: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列式)(2)说明: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生答)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10和3分别表示什么?问:最多可以分给几人?也就是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
(板书: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3)生齐读算式,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问:这题为什么要写余数?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4.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余数表示什么?(生讨论,再指名说)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二年级数学下册6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2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2)〖教学内容〗余数和除法的关系(教材第61页内容)。
〖教学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重点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余数,这节课我们来继续观察它看能发现什么其他的东西。
〖新课讲授〗理解余数与除法的关系。
(1)出示例2:如例2中用小棒摆正方形,用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如果是9根,10根, (16)呢?(2)怎样列式。
(分别用8、9、10……15、16除以4)(3)分组合作,分别计算出结果。
老师投影出示:8÷4=2(个)9÷4=2(个)……1(根)10÷4=2(个)……2(根)11÷4=2(个)……3(根)12÷4=3(个)(4)学生独立计算:13÷4=3(个)……1(根)14÷4=3(个)……2(根)15÷4=3(个)……3(根)16÷4=4(个)(5)观察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余数总比除数小)板书:余数<除数(6)想一想,余数为什么小于除数?(7)活动探寻规律。
分组一:圈一圈,每5个山楂串成一个糖葫芦,并将分的过程列式表达写在旁边。
分组一:分组二:圈一圈,根据每串山楂的个数串成一个糖葫芦,并将列式写在旁边。
分组二:分组反馈:(1)糖葫芦的数量有什么特点?什么地方相同?猜猜下一个余数是几?(2)在圈一圈和写算式时你发现什么?〖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分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评讲。
(3)引导学生做小结。
〖课堂小结〗提问: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本节课复习了除法及余数,理解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意义。
〖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在计算课中应该让学生动笔做,尽量激发学生的兴奋性,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学生创设并提供条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学生去揭示问题,让学生去探究知识,让学生去发现规律,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有余数的除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如何处理余数。
2. 如何将有余数的除法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4.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2.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 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练习本上的习题。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在讲解计算方法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练习和应用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来引入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例如,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还会剩下几个苹果?”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二、新课环节在新课环节,教师应该详细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解释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的概念。
然后,通过具体的例题,展示如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 人教版
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教学目标:1. 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 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分析等活动,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 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有这样一道数学题20÷3=5……5,你觉得这道题做得对吗?预设:我认为他做的是错的,因为20÷3=6……2。
预设: 我认为是对的,二十除以三等于五余五也是对的。
师:到底是对还是错?预设: 不好判断。
师: 那怎么办呢?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来研究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进一步引发学生的猜测和争论,自然而然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1. 课件出示例2(观看课件演示)。
师:大家喜欢摆图吗?生:喜欢。
师:看!这些小朋友在忙什么呢?生:摆正方形。
师:大家想试试吗?生:想!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摆一摆,列一列。
师:下面大家拿出8根小棒看能摆几个正方形?有剩余吗?插入动画,学生通过实际摆一摆,探究除数与余数的关系。
生:能摆2个正方形,没有剩余。
师:那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呢?生:需要4根。
师: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
怎样列式呢?生:8÷4=2(个)师:大家回答的真棒!大家试试用9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小棒?怎么列算式呢?(学生活动)生:能摆2个正方形,剩1根小棒。
9÷4=2(个)……1(根)师:那10根呢?生:能摆2个正方形,剩2根小棒。
10÷4=2(个)……2(根)师:那11根呢?12根呢?生:能摆2个正方形,剩3根小棒。
11÷4=2(个)……3(根)生:能摆3个正方形,没有剩余。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2教学设计
个性修改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中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探究新知】 教学例 2 1.出示例 2 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用一堆小棒能摆几个
正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学生列式,帮助他们理解意义。 2.汇报交流。 预设:①8÷4=2(个) ②9÷4=2(个)……1(根) ③10÷4=2(个)……2(根) ④11÷4=2(个)……3(根) ⑤12÷4=3(个) 引导学生表述清楚、完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思考: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什么感受?请观察每道题的余
1.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 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会用有余数的除 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在操作、观察、交流中探索余数与除数的关系,通 课时目标 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
法。 3.用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时 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要 比除数小。
难点: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具准 备
情景图
师生活动
【情境导入】 出示下列题目: (1)有 10 个苹果,平均放在 4 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苹 果? 列式:10÷4=2(个)……2(个) (2)有 11 个苹果,平均放在 3 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苹 果? 列式:11÷3=3(个)……2(个) 以上复习过程中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复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师:这道题就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同学们能够比 较快地写出算式,并表示出商和余数。在这两道题中都含有余数,那 么余数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着重来探讨在有余数的除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2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2) 教案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2)【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例2,以及练习十四第2题。
【教学目标】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准备】学具和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们身边。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更深入地学习、了解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1.相关除法练习。
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算算下面这些算式。
15÷4 =3......3 19÷ 6 =3 (1)25÷9 =2......7 42÷8 =5 (2)45÷6 =7......3 63÷8 =7 (7)46÷5 =9......1 17÷5 =3 (2)同学们算完了以后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一些什么样的规律呢?学生自由讨论,总结。
好的,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接下来我们通过书本上的例2来更清楚地解答这个问题。
2.教学例2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9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根 8÷4=2(个)9根 9÷4=2(个)······1(根)10根 10÷4=2(个)······2(根)11根 11÷4=2(个)······3(根)12根 12÷4=3(个)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余数○除数小结:请记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6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0~6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通过圈一圈、画一画,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及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4.经过探究过程,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感知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小棒、学具草莓、作业纸。
生:小棒、小白板、白板笔、白板擦。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一、复习导入,分一分。
师:孩子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美味的草莓(课件出示活动1)。
学具操作,唤起学生对除法的回忆。
师:这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师:好!请两位同学上来摆一摆,一个摆盘子,一个摆草莓。
学生合作摆草莓。
师:这样摆你们同意吗?(板书:摆3盘,正好摆完。
)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板书:6÷2=3(盘)」师: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计算?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二、实际操作,探究新知(一)学具操作,理解余数(1)再次操作,感知分不完有剩余的现象。
师:如果给你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会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小棒摆一摆。
开始!师:这次又有怎样的结果,哪两位同学愿意上来给大家摆一摆。
请到黑板上展示。
师:你们是怎样摆的?跟大家说说看。
(板书:摆了3盘,还剩1个。
)师:你们是这样摆的吗?师:为什么这里剩下了1个,没有继续再摆?(引导学生看题目:每2个摆一盘)(2)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①引出余数。
师:你还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师:剩下的1个草莓不表示出来行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表示?师:这种表示方法能清楚地表示出刚才分的过程吗?7、2、3、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师:孩子们的想法是正确的。
为了书写简便,数学上规定用“……”来表示剩余。
刚才摆的过程可以用这样的算式:7÷2=3(盘)……1(个)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展示课件。
1、动手操作。
请每位学生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这些小棒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
操作完毕后,全班交流、互动,反馈信息。
(1)如果给你8根小棒,每4根摆这样的一个正方形,最多能摆几个呢?会有剩余吗?(摆2根,没有剩余)
你能列出算式吗?8÷4=2(个)
(2))如果给你9根小棒,最多能摆几个呢?还剩几根?(摆2根,还剩1根)
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9÷4=2(个)……1(根)
(3)10根呢?
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10÷4=2(个)……2(根)
(4)11根呢?12根呢?
11÷4=2(个)……3(根)
12÷4=3(个)
为什么不是余4根,写成12÷4=2(个)……4(根)呢?
小结:剩下的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师: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是小于除数的。现在让我们用一堆小棒摆一个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是几根小棒?
总结:每5根摆一个,就是把小棒每5根分一份,除数是5,根据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可能剩1、2、3、4根。
(因为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2、观察发现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每道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呢?
余数小于除数。(师板书)
(2)学生验证: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看看余下的小棒根数能不能是4根、5根、6根……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余数不能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因为这种情况下,余下的还可以再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此时余数小于除数。得出余数<除数的结论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
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方法
比较法、分析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算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剩几根?
(2)拿出9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还剩几根?
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2、完成“练习十四”第14题。,求余数最大是几,然后指名回答。(除数是8,不管被除数和商是几,余数都小于除数,可能是1——7中的任意数,其中,最大是7。)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本课作业
课本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8÷4=2(个)
9÷4=2(个)……1(根)
10÷4=2(个)……2(根) 余数<除数
11÷4=2(个)……3(根)
12÷4=3(个)
六、有余数的除法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发现并理解“余数定比除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