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联考检测卷2

合集下载

贵州省遵义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

贵州省遵义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

贵州省遵义市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命题]姚云兵[审定]田兴灿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非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9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9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学家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

”此处“都邑之移转”应是指政治中心A.自东方而移至西方 B.自西方而移至东方C.自南方而移至北方 D.自北方而移至南方2.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

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②“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在《管子·乘马数》中说:“若岁凶旱水伏(水灾),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猪者为庸(劳力)。

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灾也。

”这表明他主张()A.以工代赈,体恤民生B.追求华美,善用民力C.修筑宫室,祈求免灾D.重本抑末,刺激生产4.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

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河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D、各自为政,加强治理5配上的矛盾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④分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6.下列图片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农用动力革命的是()春秋时期的铁锸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战国铁口犁商鞅铜万升(1)(2)(3)(4)A.(1)B.(2)C.(3)D.(4)7.梁启超在《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势》中曾评说道:“孔北老南,对垒互峙,九流十家,继轨并作。

河南省洛阳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

河南省洛阳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

河南省洛阳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1852年英国一家报纸宣称:“叛乱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大清王朝被推翻,我们的损失将很大。

”这说明A.英国敌视太平天国运动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C.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矛盾的缓和D.太平天国运动斗争矛头指向外国侵略者2.慈禧太后在允签《辛丑条约》的上谕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

”导致“友邦之见谅”的真正原因是A.中国领土已被列强瓜分完毕B.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D.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已经消除3.据《中国近代史》:1903年,立宪派发表文章,鼓吹“立宪”:清朝—些地方大员如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也奏请“变更政体……”。

据此可知A.中国民众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B.君主立宪成为社会政治主流。

C.他们都要求改变清朝统治的现状D.他们都以维护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4.张謇所创的大生纱厂《厂约》中载:“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

通产之棉,……为日厂所必需。

……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售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

”这说明张謇投资实业的宗旨是A.开放国内市场,引进外资B.立足国内市场,发展地方经济C.改善民生,限制对外贸易D.发展民族经济,抵御外国经济侵略5.中共“三大”宣言称:“我们希望社会上的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力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地位。

高三年上期末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三年上期末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三年上期末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7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4分。

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生活的主要特点是A.能制造和使用工具B.平等享用劳动成果C.居住于山洞里D.按血缘关系组成集团2.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

而在春秋时期诸候墓葬里则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这说明A.奴隶主比以前更加腐化B.当时的人们更加迷信C.奴隶制等级秩序遭破坏D.当时的铸造业更加发达3.下列诸候国中,从西周初年分封并一直存在到秦统一的有:①鲁国②齐国③燕国④赵国⑤韩国⑥楚国A.①②B.③④C.⑤⑥D.②③4.如图:西汉开凿的白渠应是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5.下列对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提法,不正确的是A.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统治者的精神统治C.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内涵D.盛行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的提倡6.以下有关唐蕃“和同为一家”的解释最准确是A.吐番并入唐朝版图B.吐蕃接受唐朝册封C.唐蕃和亲关系密切D.吐蕃成为唐朝属国7.下列作物传入我国的先后顺序是①甘薯②占城稻③核桃④胡椒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②①D.③④①②8.明清时期文学创作成就最突出的是A.诗歌和散文B.小说和戏剧C.小说和诗歌D.小说有散文9.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五口通商促进了国内下列哪些产品生产的发展:①茶叶②丝③棉布④棉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0.《资政新篇》在太平天国内部未能引起积极反映的主要原因是A.太平天国正走向衰落B.领导机构已封建化C.战争环境无法实施D.未反映农民的利益和要求11.百日维新直接触及大批封建官僚利益的政策是A.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B.取消重叠机构,裁汰冗员C.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D.裁撤绿营,编练新式陆军12.下列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A.民族工业发展B.新的社会力量增长C.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D.十月革命的影响13.近代“西学东渐”过程中介绍西学最突出者是A.严复B.魏源C.康有为D.梁启超14.造成护国运动与二次革命的反袁斗争不同结局的主要因素是A.有孙中山的坚强领导B.得到西方国家支持C.革命党人进行武装斗争D.得到人民群众广泛支持15.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曾给中国革命许多错误指导,造成革命重大损失。

2010年青浦区高三历史一模考试卷

2010年青浦区高三历史一模考试卷

青浦区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模拟测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页。

2010年1月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分别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用钢笔清楚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

交卷时需交答题卡和答题纸,试卷不用上交。

2.选择题(第 1-30题) 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

注意:答题卡与试卷在试题编号和选项上是一一对应的。

考生应将代表该题答案的小方格涂黑,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择用橡皮擦清,重新选择。

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注意:答题卡的准考证号码是九位,如“XXXXXXXXX”,涂号码时按九位涂) 3.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被一些学者称为“专制君主参谋集团”的学派是:A .儒家、B .墨家C .法家D .道家2.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

齐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说明孔子提倡:A.要体贴他人B.应贵践有序C.行政为本 D.人际关系要和谐3.有学者说:“古来帝王,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其中的“国家政体”指:A.王位世袭制B.中央集权制C.文官体制D.监察体制4.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据钱穆《国史大纲》)影响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朝代时间长短B.王朝力量强弱C.疆域面积大小D.经济格局变化5.“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以下哪朝官制符合这一特点:A.东汉B.西晋C.北宋D.北周6.乾隆十四年(1759 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制定“防范外夷规条”,严格规定外商在华的经济活动。

上述“规条”出台的背景是:A .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中外贸易仅广州一地B .清政府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严格限制商业活动C .清政府开放两广地方,两广与外商贸易活动频繁D .外国商人假借经商活动,破坏两)’地方经济稳定7.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河南省开封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

河南省开封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

河南省开封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和答题卷三部分,选择题答案和非选择题答案都写在答题卷上。

时间60分钟,满分l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

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A.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B.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C.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D.中国历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2.《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察举制B.推思令C.郡县制D.封国制3.美国史学家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在宋朝,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是惊人的。

”下列各项中,与此现象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A.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B.程朱理学的山现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D.商品经济的繁荣4.下列对太平天国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B.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毋高峰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5.《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两次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和中日甲午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运动6.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压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C.棉纺织业中民旅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D.民旅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7.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下列中国共产党的会议主要讨论统一战线问题的是()A.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B.中共三大,洛川会议C.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D.中共三大,遵义会议8.右图为《黑龙江省公私合营企业股票证》,图中的公章为“公私合营东华印刷厂”,发证日期为“1956年11月15日”。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Ⅰ)一、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

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A.金德B.木德C.水德D.火德2.(4分)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变……(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3.(4分)表1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年份总额(千两)田赋(%)厘金(%)关税(%)188578 27638.617.918.8188785 78736.419.624.3188986 18735.517.425.7189195 39433.417.125.1189288 81635.217.226.0表中反映了这一时期()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4.(4分)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A.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5.(4分)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

”这指的是()A.国民党“一大”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6.(4分)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7.(4分)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

浙江省杭州市2010两年精品模拟 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历史 详细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2010两年精品模拟 高三历史上学期联考历史 详细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2010届上学期高三年级联考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文学体裁的繁盛,与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经济的活跃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密切相关的是①汉赋②唐诗③宋词④元曲⑤明清小说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答案】C汉赋与唐诗和商品经济发展无关,而③④⑤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文化领域内的反映,因此选C。

2.下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

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

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瓷器工场【答案】A明朝中期以前,代表手工业最高技艺水平的是官营手工业,故选A。

3.15世纪中期,某西亚商人到意大利经商,他发现当地人热衷于讨论A.知识与美德的关系B.教会与上帝的关系C.人性与神性的关系D.民主与法制的关系【答案】C15世纪中期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因此可知选C。

B与宗教改革有关,A、D不符合题意。

4.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

”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A.成为“海上马车夫”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C.率先开辟新航路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答案】C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先支持开辟新航路,符合材料意思,由此选C。

5.“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

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说明牛顿的发现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C.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答案】C牛顿经典力学推动自然科学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出现,故选C。

2010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阶段考试

2010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阶段考试

2010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

这种习俗源自(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 D.郡县制2、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有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 ,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 ( 康熙 ) 四人而已。

”其中的“国家政体”指( )A. 王位世袭制B. 中央集权制C. 文官体制D. 监察体制3、有人在评价某个历史时期选官用人制度时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古今之失,莫大于此”这一历史时期应该是()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4、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5、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6、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重要的一幕。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 )A.建立中朝以削弱宰相权力 B.禁止武臣掌握州郡权力C.颁布推恩令消除地方威胁 D.设立刺史监督地方官员和诸侯王7、在古希腊的雅典,曾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

有趣的是,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也曾涌现出诸多大思想家,呈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其中的共同原因或条件是( )①政治氛围的宽松②政治发展的需要③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文化教育的进步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雅典城邦创立了形式多样的民主政治,其中为19世纪的美国所继承的是( )A.最高行政长官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 B.集体管理、依法行政C.所有公民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 D.法官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9、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

安徽省合肥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word(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word(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2010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选择题用答题卡的考生,答第I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试题科目用2B 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用答题卡的考生,在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选择题栏中;不用答题卡的考生,答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在答题卷相应的选择题栏上。

3.答卷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点、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答题时,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不要在试题卷上答题。

4.考试结束,监考人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I、Ⅱ卷不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注意: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多选、不选都不给分。

)1.《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D.分封制遭到破坏2.“兼相爱,交相利”;“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明主峭其法而严刑”。

上述言论体现了哪些学派的观点? ()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④墨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A.我国古代重视“天人合一”B.我国古代历法越来越精确C.制订历法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D.历法频繁制订是政治动荡的表现4.从下图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B.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C.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D.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人增加5.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写到:“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安徽省两地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

安徽省两地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

安徽省两地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检测卷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

实质上体现了:A、王位继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高度赞扬了我国宋朝时期的成就,“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这里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在A.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B.“草市”作用显著,“夜市”比较繁荣C.都市、庙会集会商业繁荣D.“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3.下表是清朝康熙王朝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C.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 D.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入增加4.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5. 某中学进行“三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

其中,场景错误的是A.场景三: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人身伤害B.场景二: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案由:追讨欠款C.场景一:原告,一奴隶;被告,一罗马帝国公民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D.场景四:原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

案由:商业纠纷6.“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

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安徽省2010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二)历史

安徽省2010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二)历史

安徽省2010届高三一轮复习名校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本大题共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杜甫)诗句内容反映的是下表中的哪一时期史实()A.①B.②C.③D.④2.雍正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

下列图示正确的是()3.下列图片的内容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A.反抗外来侵略B.推翻清朝统治C.从事民主革命D.探索救国之路4.有人认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从主观上说是中国近代化的倒退时期,但从客观上讲也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下列事件能体现后一观点的是()①民族资本主义一度获得快速发展②中国参加“一战”③新文化运动兴起④中国共产党成立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该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C.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D.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而抗战路线6.《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旅,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

由此可知()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日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C.新中国颁布的笫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7.在获得联合同安理会授权后,中国海军笫三批护航编队于2009年7月16日从浙江舟山某军港启程,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二批护航编队遂行任务。

中国海军的远征,说明()①中国海军出兵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是合理合法的②联合同安理会授权各国出兵严重损害了索马里的国家主权③说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④中国出兵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③8.《秦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河南省睢县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

河南省睢县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

河南省睢县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2008年 9月7日,“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北京奥运公园中心举办。

其中“雄奇宝器”展块中,有一件青铜器曾被郭沫若誉为春秋时期的“时代精神之象征”。

它是2.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上分成不同地位高下的阶层,如贵族、奴隶等;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如平民可以因为努力而变成官员。

社会流动变大的意思是不同阶层出身的人转换另一个阶层的可能性变大。

若用这两个概念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则大 B.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也变大C.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也变小 D.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小3.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

其后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

这反映出在齐国A.周的分封制已遭到破坏 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打破了等级尊卑观念 D.废除了贵族特权4.先秦时期是我国青铜文明发展兴盛的时代。

青铜器的纹饰传递着重要的历史信息。

对比以下两幅青铜器的纹饰,其变化反映了A.社会生活的丰富和艺术的发展 B.青铜器逐渐进人百姓日常生活C.神秘威严的专制王权渐趋衰落 D.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5.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建立于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6.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7.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2010届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2010届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胶州市第三中学高三模块测试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曰:“老而无妻日鳏,老而无夫日寡,幼而无父日孤,老而无子日独。

王者欲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礼治B.仁爱C.仁政D.兼爱2.西汉肘代,自然灾异频发。

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这反映了A.“大一统”主张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C.“三纲五常”学说D.“天人感应”学说。

3.“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而知恻隐,此便是理,人生而有之,不假外求。

”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A.经世致用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穷理格物4.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B.“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D.儒家经典乃“万世之至论”5.“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注重儒家伦理道德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突出地方教育特色6.某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商周金文青铜鼎、隶书竹简、楷书王羲之《兰亭序》摹本、行书关汉卿《窦娥冤》手稿。

请判断,他最可能是下列何时何地的商人A.汉都洛阳B.唐都长安C.宋都开封D.明都北京7.即将举办的中国上海世博会会徽形似汉字“世”,且与举办年份的数字组合巧妙,三个人形,既代表三口之家,也代表“你”、“我”、“他”及全人类,表达了中国人民把这届世博会办成人文思想、属于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浙江省杭州市201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检人民版

浙江省杭州市201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检人民版

2010年某某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卷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寒”等名称。

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B. 节气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C.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D.节气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2.据史书记载,某某某某制瓷业分工极细。

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镍)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③佣工主要为地主做农活,打短工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 B .②③ C.②③④D. ①②④3. 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符号,有时还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在《宋史》中大景出现丁如: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X忠恕等名字。

这一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是A.宗法思想 B .法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 理学思想4.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考据之学兴起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南北议和”的过程中制定的,于袁世凯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公布。

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参议院为行使立法权的机关,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委员;临时大总统和内阁为行政机关;法院是司法机关,行使审判权。

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启蒙思想家康德“社会契约论与人某某权说”B.关于参议院、总统、国务委员、法院的规定体现孟德斯鸠“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C.《临时约法》的制定从一开始就是为限制袁世凯有可能的独裁专制甚至复辟行为D. 《临时约法》在一定程度上仿照了美围“三权分立”、“某某某某”政治体制6. 某某是著名的侨乡,爱图华侨热心祖国建设,纷纷回乡投资。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历史)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历史)

山东省实验中学2007级第一次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2009.10)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46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4分)两部分,共9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46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2.第Ⅰ卷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2.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中国古代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中国古代的铁犁牛耕技术发达3.1973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遗址中发现了一件缂丝腰带,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件缂丝实物。

请判断这件缂丝腰带出现的最早朝代A.春秋时期 B.西汉 C.唐朝 D.明朝4.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5.《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6.下图是2007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剧照。

湖北省武汉市六校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

湖北省武汉市六校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

2010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 史 试 题武汉大学教育考试中心命制 2009.11.25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 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左传•昭公》曰:“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番屏周。

”材料反映西周的主要政治意图是A 、灭亡殷商B 、巩固疆域C 、镇压叛乱D 、恩及兄弟2、西周时期,选拔官吏的基本方法是A 、推荐B 、分科考试C 、自荐D 、血缘世袭3、《春秋繁露》曰:“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

”材料主张的思想是A 、君权神授B 、天人感应C 、天人合一D 、大一统4、“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此对联中的“太守”是指:A 、郑国B 、苏轼C 、李冰D 、欧阳修5、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同学在考证秦郡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 、《史记》的记载B 、民间的传说C 、史家的研究论文D 、秦简的记载6、史载,南朝梁任傅昭的儿媳拿了别人送的牛肉来孝敬他。

傅昭马上对儿子说:“吃了会犯法,告了又不行。

”他们只好把牛肉赶紧埋掉了。

这段史料说明①吃牛肉成为江南人民的嗜好 ②南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生产③南朝农业耕作技术有所提高 ④南朝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A 、②③④B 、①④C 、①②③D 、②③7、《齐民要术》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

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下面哪位人物提出了与此针锋相对的观点武大附中 华师一附中 华科大附中武理工附中 中南财大附中 地大附中A、商鞅B、黄宗羲C、唐太宗D、王夫之8、“怒发冲冠,只缘二帝蒙尘(注:指两位皇帝被掳走),壮志欲餐胡虏肉;精忠报国,而竟千秋遗恨,英雄未复旧河山。

上海市部分重点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

上海市部分重点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

上海市部分重点中学09—10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一、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每题2分,共60分)1.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时代②我国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2.至今仍有史学研究者质疑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是:()A.在时间和地域上不吻合B.传世文献记载不可靠C.出土文物有限不足为证 D.未找到直接文字证据3.夏、商、西周是中国的青铜时代,青铜文化辉煌灿烂,在世界独树一帜。

以下不属于三代青铜文化特点的是:()A.数量众多,器型丰富 B.制作精良,纹饰瑰丽C.礼器为主,贵族专享 D.青铜工具广泛应用于生产4.“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亡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而事异’”对这一观点的正确评述是:()A.儒家对仁政的提倡 B.法家进步的历史观C.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D.佛家慈悲为怀主张5.右图是江苏省丹徒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此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

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A.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B.说明周王朝实行井田制C.体现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D.说明周王对于功臣的重视6.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察,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A.秦统一六国B.光武中兴C.西晋统一D.开元盛世7.西汉初实施“无为而治”与光武帝执行“柔道”治天下政策,其共同原因是:()①社会经济凋敝②知晓民心思安③出现了布衣将相之局④吸取前朝灭亡教训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8.东汉末年陷入割据局面,最终导致大一统帝国走向分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联考检测卷高三历史(文科)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的之位B.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C.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D.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2、中国古代通过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汉武帝实行“中朝”制度②西汉设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北宋设立参知政事A.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3、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是最高统治者任免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4、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后果()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②全民族抗战是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③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④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②③④6、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

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下哪一副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7、下列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B.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使命促成了国共合作C.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是合作破裂的主因D.采取党内合作是中共作出的正确选择8、著名的历史学家胡绳指出:“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共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共在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不包括()A.依据中国的社会性质提出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B.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C.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D.两次克服党内严重的机会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9、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①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②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③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④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10、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曾经有一段时间未能实行②全国政协曾在1949—1954年间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③它使民主党派享有参政、议政和执政的权利④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11、2008年4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建国后有关西藏历史发展的新闻发布会。

以下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比较表,下列对西藏变化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党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②在全国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各地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援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民族政策、宗教政策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②③④12、“中新网台北2008年11月4日电,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今日(2008年11月4日)上午9时许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第二次‘陈江会谈’,这将成为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海峡两岸关系由敌对隔绝向频繁交流转变的原因有()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两岸关系的政策措施③台湾当局被迫逐渐放松对海峡两岸“三通”的限制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D.②③13、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下面两图的转变,可以说明()①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②中国政府统一台湾的方式发生了变化③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④中国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②③D. ①③④14、“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基本含义是()①否定国民政府的屈辱外交②清除帝国主义的所有在华势力③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④取缔帝国主义的所有在华特权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④D.②③④15、有人将新中国半个世纪的外交政策分为“革命外交、发展外交、和谐外交”三个阶段。

下列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中,属于“和谐外交”的是()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中美“乒乓外交”C.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D.胡锦涛为出席北京奥运会的贵宾举行欢迎宴会16、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②采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③设立五百人会议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A. ①④B.③④C.②③D. ①②17、下列对罗马公民法描述正确的是()①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的罗马产生的法律都是公民法律②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③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方面④涉及个人财产的私法规则完善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8、下列关于罗马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万民法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人B.罗马法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D.罗马法的实施维系和稳定了罗马帝国的统治19、当前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英国政府提出一系列救市方案,如果这些方案在下院不能通过,布朗首相可以( )①强迫投反对票的议员退出议会②率全体内阁成员辞职③呈请女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④呈请女王做出最终裁决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②③20、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共和派与保皇派激烈斗争的结果B.该宪法规定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C.该宪法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标志着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21、英、法、美、德建立的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主要共同点是()A.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B.总统或首相都拥有行政实权C.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行使立法权D.都实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22、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②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③中国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①②B.①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23、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造成的影响包括()①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有利于推动各国的政策调整与改革④客观上促成了第三世界的崛起A.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24、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决定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②美、日、西欧经济的三足鼎立局面③第三世界的日益崛起④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5、28题各12分,第26、27题各14分,共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近110年间……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

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

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请回答:⑴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

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4分)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分)⑶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3分)⑷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2分)26、阅读下列材料:(14分)毛泽东与斯大林毛泽东与尼克松图一图二图三请回答:(1)三图各反映了什么时期我国外交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3分)(2)图一的会面直接导致了什么结果?对新中国有什么影响?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5分)(3)图二的会面直接导致了什么结果?(3分)(4)图三的会晤是如何产生的?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27、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 1688年,迫于王权膨胀和天主教在英国复活的现实危险性,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起来,向荷兰的执政威廉亲王发出邀请,请他到英国来接管王位……威廉接受邀请后率大军在英国登陆……根据议会条件,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随后和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一同登上了英国王位。

材料二2.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非法。

8.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