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转型国际观察与思考
西方政党组织形态嬗变的背后——对卡特尔型政党组织形态的分析
一。
,。
i。
~。
,。
+~。
,,;,。
,。
,。
i。
;。
政治学研究.。
西方政党组织形态嬗变的背后——对“卡特尔"型政党组织形态的分析徐昕内容提要政党政治运行的载体是政党组织。
自政党问世以来.其组织形态就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这种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卡特尔”型政党组织形态的出现,不仅反映了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发展变化.而且也反映了西方社会的发展变化。
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推动政党变革。
面对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的当今世界,政党变革已成为政党政治发展的大趋势。
关键词西方政党组织形态社会变化政党变革徐昕,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21001320世纪末,西方一些国家出现了一种新的政(Kartel)的特征.引入了其管理方式。
党组织形态。
英国学者卡茨和梅尔称其为“卡特从目前的情况看,许多学者对“卡特尔”型政尔”型政党(Kartel Party)。
由于这一组织形态与传党现象的普遍存在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这是西统政党的组织形态有着较大差别。
因此,“卡特方政党组织嬗变的一种新形态。
比如,从上世纪尔”型政党现象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一60年代就开始研究政党组织形态嬗变的美籍学些学者认为,“卡特尔”型政党现象反映了西方政者基希海默尔等人就指出,从诞生于英国斯图亚党政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特王朝复辟时期的“辉格党”和“托利党”算起.政党组织形态就一直伴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着。
一、倍受关注的政党组织形态而且这种组织形态的嬗变有一条非常清晰的路从政党组织形态嬗变来分析政党政治的发径,即从权贵型政党一大众型政党一全方位型政展趋势是政党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
那么“卡特党一卡特尔型政党。
尔”型政党是不是一种政党组织形态?这种组织基希海默尔等人认为.权贵型政党(cadre形态所共有的特征是什么?弄清这些问题是分析叫y)是政党组织的初始形态,是国家“体制内”研究“卡特尔”型政党的基础。
不同派别争权夺利的产物,其成员主要是达官贵“卡特尔”(Kartel)是法语的音译,原意为协议人、名流政客。
当代国外政党社会整合方式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当代国外政党社会整合方式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随着社会变革和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代国外政党社会整合方式发展趋势逐渐呈现出以下特点:
1. 多元化:随着社会结构复杂化和多元化,政党不再仅仅代表特定的群体利益,而是要面向全社会,不断扩大吸纳范围。
2. 民主化:民主制度是政党社会整合的前提和保障,政党内部也越来越注重民主化。
政党应该推进内部民主,尊重竞争,推选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领袖和干部。
3. 专业化:政党不再是单纯的政治组织,而是要具备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能够有力地管理社会事务。
4. 多层次:政党社会整合要从不同层次展开,包括地方、国家、区域和全球层面。
政党不能只注重国内问题,还要关注国际问题和全球治理。
这些发展趋势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1. 发扬民主,加强内部民主建设,推动政党民主化进程。
2.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政党形象和公信力。
3. 完善政党制度和管理机制,加强专业化能力建设。
4. 积极推进地方和全球层面的政党社会整合,提高政党的国际竞争力。
世界政党政治的变化与发展
自1679年世界上第一个政党建立至今,政党政治已有300多年历史。
目前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均实行政党政治。
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利益并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各类政党空前活跃。
一些政党不仅在本国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地区乃至国际事务产生着很大影响。
冷战结束后,各国政党格局和政党体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作为国家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党际关系,已经并且仍在继续发挥一般的政府交往无法代替的独特作用。
一、世界政党格局处于大变动之中两极格局解体之初,世界范围内的政党政治格局发生较大变化。
在原苏东地区和非洲国家出现多党制浪潮,世界新增大小政党上千个,包括民族主义政党、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新自由主义政党、保守主义政党、绿党等。
有的国家还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或是带有很强宗教色彩的政党。
在多党制浪潮的冲击下,发展中国家和原苏东地区转型国家一些曾经长期执政的政党力量和影响受到削弱,有的陷于分裂,有的走向瓦解。
总的说来,这些国家的政党格局当时多呈散乱无序状态。
各政党力量消长起伏不定,政党之间的关系纷乱迷离,党派斗争显得极为尖锐、复杂和激烈,有时甚至导致剧烈的社会震荡和冲突。
一些发达国家长期形成的两党制格局也开始面临第三党和独立力量的挑战。
近10年来,经过社会政治斗争的无情洗礼和持续不断的分化组合,原苏东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的许多政党消失在大浪淘沙般的社会发展进程之中。
不少名噪一时的政党领袖,成了历史舞台上匆匆来去的过客。
但也有一些政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本国政治中的重要因素。
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逐渐稳定,政党政治走向有序化。
街头政治转变为议会斗争,议会民主成为政党角逐政权的主要手段。
社会的和睦与稳定、国家的经济发展、党的自身建设和争取更多的选民支持成为各政党关注的主要问题。
到新世纪初,许多国家已初步形成多样化的政党体制和政党政治新格局。
世界政党政治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混乱无序逐步转向相对平稳的渐进发展状态。
民主转型读书笔记
关于民主转型的读书笔记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浪潮兴起,这次民主化浪潮被称为“第三波”。
20世纪50年代发端于美国的政治发展理论也在被时代不断地赋予新的内容。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民主制度本身的价值已经被全世界人民所认同,很多国家摆脱了旧有的权威政体而建立了民主制度。
但是这些新兴的民主国家面临许多困难,初生的民主制度也受到了挑战。
因此,很多学者将注意力重新转移到民主上来,他们开始关注专制政体如何向民主转型,以及已经建立的民主制度如何持续和巩固。
我读了塞缪尔▪亨廷顿的《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林茨和斯泰潘的《民主转型与巩固的问题》以及拉里▪戴蒙德的《民主的精神》之后,想就民主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民主和民主转型的概念民主是当今时代政治生活的主题词之一,尽管对其内涵以及具体实践还存在很大争议,但民主已经成为一种普世价值却是不能不承认的事实,纵然有很多人指出民主的弊端,但恐怕没有那个政权敢说自己是不民主的。
而民主不是从来就有的,这又涉及到由非民主政体向民主政体过渡的问题,也就是民主化的问题,在《第三波》中,亨廷顿归纳历史上的民主化过程,划分出三次民主化浪潮,即1828年到1926年间的第一次民主化长波,1943年到1962年间的第二次民主化短波,以及1974年至今的第三波民主化,而在各次民主化过程之间还伴随着两次回潮,许多新民主政体又退回到非民主政体,尽管如此,民主国家的数量还是增加了,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进两步推一步”,总体上还是进步了。
在本书中,亨廷顿主要从现实层面上定义民主,赞同熊彼特的定义,即民主是这样一种制度安排,“个人通过竞取人民手中的选票而得到做出决定的权力”①,在这里,重点关注的民主的程序性意涵,而暂且不考虑民主作为政府权威的来源,以及作为政府所服务的目的这类含义。
而相对于民主,作者将民主政体的反面统统归结为威权主义政体,尽管具体国家存在很大不同,但确实都能体现出权力集中等非民主特征,这样简单化的归类也无可厚非。
转型期参政党与社会组织关系探析
者5 0 0多万人 ,4万多个农村 专业经济协会 联系农户
1 0 0 0多万个 ,各类 职业 性社 会组 织 的会员超 过 1 亿 人 。2 0 1 2年社会组织还 吸引 、凝 聚 了 2 5 0 0多万名志
阿
观察 与思考
团 已经 在 1 5 2个 国际组织 中担任领 导职务 ,在 2 5个 国际组 织 中担任 专 门委 员会领导 职务 ,在 9 2 个 国际 组织 中担任理事 。广大社会组织发挥其优势 ,在教育
2 0 1 3 年 第 9期
1 9 . 2 万个发展到 2 5 . 5万 个 ,年 均 增 长率 为 5 . 8 4 %;
2 ( ) 1 3年 第 9期
NO 9 . 2 0 1 3
观 察 与 思 考
OB S E R 、 T 1 0N AND P ONDERA Tl 0 N
2 ( ) 1 3年 9月
参政党 与 社会组织关系探析
口郑 宪 李梦奇
提要 :改革开放 以来 ,我 国各类社会组织迅速 成长 , 并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
民办非企 业单位 从 1 6 . 1 万个 发展到 2 0 . 4万个 ,年均
增 长率 为 4 . 8 5 %;基金会从 1 1 4 4 个 发展 到 2 6 1 4个 ,
科技 、文化卫生 、社会管理 、社会福利 、慈善公益等
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 。另据不完全统计 ,全 国 6 万多 个行业协会联 系会员 2 0 0 0多万家 ( 含个体 工商户 ) , 4 4 7 3 6 4 个基层老年协会覆 盖了广大城市社 区和农村 , 有1 . 1 亿 老年 人参 与。4万多个 学术社 团联 系专家学
政治精英与国家转型
本文档格式为PDF,如需转换为TXT,免费下载转换软件:/file/931788 4解压密码:/byby777go ● 对于后发展国家来说,政治精英的领导角色可能更为重要,因为落后的国家更需要政治精英来推动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
包刚升 为什么自然资源更丰富的拉丁美洲会远远落后于美国?公元1500年,今天拉美的玻利维亚和秘鲁拥有整个美洲最高级的文明形态,美国基本上是一片荒蛮之地。
1700年拉美和美国人均产出几乎一样,1800年拉美跟美国还相差无几,但此后两者的发展差距逐渐拉开,今天拉美的人均GDP大概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
不同的人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的解释,而在福山主编的出版于2008年的《落后:解释拉美与美国的发展鸿沟》一书中,美国政治学家亚当·普沃斯基认为,政治因素是解释拉美远远落后于美国的关键。
从逻辑上说,宪法是一国政治和政体制度安排的核心要素。
因此,如果普沃斯基教授的政治因素论靠得住的话,那么可以有把握地说:1787年宪法也是美国作为一个现代国家成长的关键。
如何缔造一个现代国家?创建一个自由国家的同时如何塑造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这是美国当时面临的挑战,美国决定召开制宪会议来应付这一危机。
于是,55位制宪会议代表集聚一堂,他们要以自由的讨论和理性的言说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这些美国“开国之父”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华盛顿、富兰克林等独立战争中的显赫人物,也包括汉密尔顿、麦迪逊等对制定和批准美国宪法发挥关键作用的人物。
这些后来被视为“半神半人式”的人物,经过两个多月缜密的政治辩论和讨价还价,才完成美国宪法的起草。
这部宪法在自由精神与政府效能、人民主权与精英治理、地方权力与中央权力之间实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
美国的立宪经历证明,当政治精英发挥有效的政治领导力时,“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是完全可能的。
而对于后发展国家来说,政治精英的领导角色可能更为重要,因为落后的国家更需要政治精英来推动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
如何看待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外交政策
如何看待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外交政策?如今国际经济萎靡,经融危机还在持续,是第六年了,虽然在复苏,但十分缓慢,不均衡性和脆弱性进一步发展,进入深度转型期,国际机构对前景持谨慎态度。
所以无论是政党还是个人,都应学会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
学会分析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的特点、趋势及走向,了解我国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现行的外交政策。
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应该熟悉当前国际形势,了解我国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现行的外交政策,才能在毕业后更好地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
一、当今国际形势国际经济在复苏,但有一个特点就是低速复苏,有些持续萎靡,导致现在的国际走势分三种。
①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反向而行。
②世界经济将继续面临发达国家的政策风险。
③新一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展开。
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
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
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
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可能有机遇。
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极其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一方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另一方面,对外联系愈益密切,各种信息愈益畅通,我们遇到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
因此,使得我们要正确认清楚当今国际形势。
二、大国之间复杂的关系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造成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最主要根源。
有很多表现突出大国之间的关系复杂,如:美国“东张西望”,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监听门”事件对欧美互信造成严重冲击;俄罗斯积极推进欧亚联盟战略构想等等。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今的世界毕竟不是美国一家可以独霸天下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还在继续增长,多极化趋势仍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我们对于国际局势的一些基本判断仍然是站得住脚的。
这就是说,当前国际形势发展仍为我国坚持不懈地开展和平外交,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一心一意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遇。
国际中的民主化与转型
国际中的民主化与转型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于民主化与转型问题的讨论日益热烈。
尤其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民主化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国际中的民主化与转型现象,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相关的思考和建议。
一、民主化的背景与定义民主化是指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实现公民平等权利、自由参与和公共决策的过程。
随着人们对于权力分配和公共事务管理的要求日益增长,国际社会对于民主化的兴趣也在不断提升。
然而,民主化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不同国家间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体制均对民主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国际中的民主化过程与挑战1. 民主化的进程在国际社会中,民主化的进程在不同国家间呈现出多样化的路径和速度。
一些国家通过政治制度改革、选举机制完善等逐渐实现政治权力的共享。
另一些国家则通过社会运动、公民抗议等形式推动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尽管路径各异,但都体现了公民对于民主化的呼声和追求。
2. 民主化的挑战然而,国际中的民主化进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国家的政治体制较为封闭,政府对于外来民主力量的抵制和压制常常成为民主化进程的障碍。
其次,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实现民主化过程中还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等问题,这也给民主化进程带来了压力和阻力。
最后,一些国家在进行民主化改革时,由于政治纷争和社会不稳定,导致民主进程受阻,发展陷入停滞。
三、国际中的民主转型与发展1. 民主转型的必要性民主转型是指在民主化进程中,由非民主体制向民主体制转变的过程。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民主转型是实现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只有通过良好的制度建设和政治转型,才能确保民主化的可行性和成功性。
2. 民主转型的机遇尽管民主转型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但也存在着许多机遇。
首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的传播,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动加强,为民主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其次,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也加大了对民主化转型的支持和关注,提供了一定的资源和帮助。
创建学习型政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2005年6月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Jun.2005第28卷第3期Academic 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ial C 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V ol.28 N o.3创建学习型政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梁华林(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 党的十六大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的基本要求,文章围绕这五大能力建设的要求,探讨了创建学习型政党的意义,指出创建学习型政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学习型政党;执政能力;执政党〔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05)03-0017-02 学习型政党是全体党员和各级组织具有持续增长的学习力的、能让全体党员进行创造性学习并在学习中体会到工作和生命意义的、能使整个组织获得快速应变能力和持续创造能力的政党。
党的十六大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明确提出了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五个方面能力的基本要求,而创建学习型政党无疑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创建学习型政党是提高党科学判断形势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国际形势要求创建学习型政党。
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后,两极对立的格局被打破,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世界由两极走向多极,各种政治力量相互制衡和依存,这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这样的形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使我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追赶世界进步的潮流。
但在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世界还很不安定。
使命型政党与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基本逻辑、动力机制与风险应对
2022年第3期总第205期治理研究GovernanceStudiesNo.3,2022GeneralNo.205使命型政党与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基本逻辑、动力机制与风险应对收稿日期:2021-10-09作者简介:赵大朋,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体制的发展与改革研究”(编号:19BKS065)。
①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14期。
□ 赵大朋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受到“使命型政党”类型化特征的影响和制约,具备内在的规定性和运行逻辑。
使命型政党的类型化特征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根本动力和主要对象,也塑造了自我革命的基本原则和鲜明特征,为研究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分析框架。
从现实来看,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动力机制的形成和建构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自我革命的政治基因和组织品格同样存在淡化或衰退的风险。
为有效应对这种风险,中国共产党应该通过不断强化政党使命的牵引力、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发展高质量的人民民主以及提升自我革命的制度化等方式来不断强化自我革命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使命型政党;自我革命;基本逻辑;风险;动力机制中图分类号:D2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9092(2022)03-0080-009 作为一个拥有九千多万党员、连续执政七十多年的大党,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百年风雨。
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无疑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保持自身生机与活力,经受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关键因素。
自我革命作为一种组织行为虽然不是中国共产党所特有的,但无疑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得到了最鲜明的表达,成为党的核心组织品格和关键标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讲话中所强调的:“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参政党的外在机遇和内在困境
进入 2 世 纪的第二个 十年 ,参政党正面临着 1 重要的转型 ,以往那种靠几位旗 帜性人物就能叱咤 风云的历史已成过去 ,已演化为需要由整体来展现 形象 、体现力量 、发挥作用 的时期 。随着各党派组 织 的扩张和知识分子数量结构的变化 ,参政党精英
上得到进一步的整合 ,话语表述更趋完整 。但 同时 也在研究的视野和高度方面有进一步深化和扩展的
广 州 社 会 主 义 学 院 学 报
J U A FG AN Z UI S IU EO OCA M O RN LO U G HO TT T FS I HS N
2 1 年第4 总第 3 期) 01 期( 5
N . 2 1 (e M N . ) o 1S f o 5 4 0 i 3
必要 。
一
、
参政 党建设理 论是本土化 、特殊性
的理论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在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 中,值得大书一笔 的就是在 中共的领导和扶持下 , 民主党派如同凤凰涅磐般 的再生并有所发展壮大。
化趋势在递减 ,实际上 已开始向知识分子群体中的 草根 层延伸 。新世纪 以来 ,中共从 理论上 、组织 上 、政策上都大力加强 了统一战线工作 的力度 ,参
国外政党面临的社会思潮挑战趋于增大
2013.2CONTEMPORARY WORLD27当代世界国外政党面临的社会思潮挑战趋于增大■ 石晓虎/文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以及各国内部社会政治生态的持续变迁,各国社会思潮此起彼伏,相互激荡和影响增多,对不同类型政党产生了重大而现实的影响。
不同社会思潮对国外政党的冲击与影响其一,“要面包”“要工作”的诉求不断增强,牵引政党关注方向,也影响到政府的工作重点。
随着全球范围内“两制”斗争的弱化,各国民众趋向务实,各类政党开始更多的关注民生状况,同时更加倾向于直接地表达自身利益诉求。
美国民众发起“占领华尔街”运动,公开打出99%对抗1%的诉求,要求维护社会中下层利益。
奥巴马政府也注意借民意诉求之力,反击共和党的保守政策主张。
在欧债危机背景下,欧洲普通民众对就业、福利以及治安问题的关注显著增多,往往将遇到的问题归咎于执政党和政府的无能,求新求变的心态高涨,为在野党煽动社会抗议、抵制政府施政提供了有利的土壤。
在新兴国家中,当前印度民众对现状的不满上升,对执政党的质疑增多,使得国大党政府压力上升。
据印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民调显示,有50%的民众认为通胀问题将恶化,有55%的民众认为联邦政府应对物价上涨负责,有24%的人认为应由地方政府负责,政府改善民生的压力剧增。
鉴于民生与政治问题结合越来越密切,不少国家政党在竞选中均提出了民本主义的口号,在执政之后也注意将民生问题纳入首要考虑。
其二,“要发言权”“要参政”的呼声持续高涨,促使不少国家执政党转变执政方式。
在发展中国家,普通民众已不再满足于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而是公开反对传统的家长式统治方式,要求更多地参与政治乃至政府决策的形成过程。
在新加坡2011年大选中,不少年轻选民视人民行动党的历史功绩为理所当然,对其缺乏心理认同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主张更多的自由和话语权。
行动党在大选后决定,要因应社会变化,采取更加务实、灵活、民主、亲民的执政风格,改进执政方式。
民主与发展亚洲现代化进程的观察与思考
民主与发展亚洲现代化进程的观察与思考自2008年开始亚洲国家与地区政治发展的调查与研究以来,不觉之间已逾6年。
在这6年间,我们的课题组先后在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伊朗、越南、菲律宾、印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展开调研,调研这10个国家与地区自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的政治发展状况与进程。
在这项研究刚启动的时候,我们将其定位为经验性研究――观察、探讨我们所选择的国家与地区工业化时代政治发展的前世今生、左邻右舍、形之上下。
我们力图客观地描述发展历程,并尽可能地揭示出埋藏在浩繁的历史事实中的因果联系、逻辑关系。
我们尽量排除主观上的成见与思维的定式,我们甚至说:“警惕自己,忘掉中国。
”好在实际调查研究过程充满了新鲜事物、意外惊奇,我们几乎从始至终都沉浸在好奇和新的发现之中,即使是我们当中的“国别专家”也不例外。
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首先是“直接观察法”,即在以往学术积累和案头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田野观察”、“口述历史”等方法,对研究的对象国与地区的政治发展进程的事实部分、叙述部分和意识部分,即我们通俗表述的“做法”、“说法”和“想法”,进行系统的观察、分析和确认。
总之,我们尽可能全面、系统、准确地再现与描述上述10个国家与地区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
我们研究工作的第二种方法是比较研究法。
直接观察法属于一种分析性的方法,比较法则是综合性的方法。
通过比较找出事实中埋藏的因果关系,进而发现那些规律性的现象,甚至规律本身。
比较研究法使我们进入到亚洲近现代历史进程的深处,对亚洲政治发展的由来、内部差异以及未来趋势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对我国周边的这些与我们历史起点相近、发展环境相似的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以及政治发展进程的系统考察与研究,我们找到了一个在宏大历史场景中观察认识自己的机会。
缘起:中国的“崛起政治学”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亚洲政治发展?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自己对这项研究的真正意义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只是在修远基金会的倡议和支持下,我们带着希望给中国现代化提供参考和镜鉴的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动机,启动了这项后来被证明是规模浩大的研究。
当代西方政党政治发展的新趋势
当代西方政党政治发展的新趋势随着世界的发展,当代西方政党政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新趋势正在塑造着西方政党政治的未来走向,并且对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当代西方政党政治的新趋势,并且会举出5个例子来证明这些趋势。
一、新趋势的背景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之下,当代西方政党政治也在发生着变化。
这些变化的背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影响2.民主制度的萎缩3.极端主义的兴起4.人口、多元化、移民等问题的存在。
有了这些背景之后,相应的新趋势也应运而生。
二、新趋势的特点1.弱化传统的政党和党派2.多元化模式的出现3.新兴党派的崛起4.攻击现有政治精英的政治语言转变5.基于真实的数据开展选举。
接下来,我们会一一探讨这些新趋势。
三、趋势一:弱化传统的政党和党派在当代西方,越来越多的公民认为传统的政党体系已经不能够找到实现政治目标的最佳模式。
这些公民认为传统的政党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更倾向于选择单独的独立候选人或者新兴的政治团体。
这种趋势在美国和欧洲尤为明显。
举例:美国2016年总统选举中的登革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以及欧洲多个国家的极右翼政党如法国的国民阵线,由于其政治立场、言论无限以及政策承诺等因素,已经开始弱化传统的政党和党派。
四、趋势二:多元化模式的出现在多数国家,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传统政党过分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其他群体的利益。
因此许多群体(包括青年人、在校学生、少数族裔、少数性别、少数宗教信仰等)开始寻觅自己的政治代表,要求建立具有特定性的政治团体。
举例:美国的民主党和众议院均已有又一个来自少数族裔的人当选和成员。
五、趋势三:新兴党派的崛起随着上述趋势的加剧,新兴政治党派也逐渐崛起,这些党派代表特定的政治立场,而非申明代表传统的政治势力。
举例:荷兰绿色政党(GronLinks)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党派,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正义。
虽然该党派成员人数较少,但已经成为当地政治舞台上持续存在的声音。
中外执政党建设比较
2010.10.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任何国家的
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都已突破固有的“单元”或 轨迹。许多在封闭视角下观察到的“特色”, 一旦放入国际体系演进的大潮中,则会变得生 动和逻辑清晰……
主要内容
一、政党政治及分类 二、当今国外执政党建设的走势 三、政党执政典型案例、模式解读:瑞 典模式、新加坡模式 四、反腐败:中共面临的严峻考验
不能贪
不敢贪
四、反腐败:中共面临的严峻考验
抗日战争胜利前 的1945年7月,毛泽 东和著名民主人士黄 炎培在延安的窑洞里 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 意义的谈话,讨论的 主题是:中共一旦掌 权,能否跳出政权兴 亡周期率?
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
黄炎培对毛泽东说:“我生六十多年, 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 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 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 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 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 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 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 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 致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 补救。”
议会道路、阶级合作、政治妥协。
民之家”。对于党的现实活动而言,人民的概念将大大有利于阶 级的概念,因为国家好比一个家庭,人人都希望这个家庭的基础 是一致和团结的,而不是对立和分化的。
哈普森民主:社会民主党的第三位主席埃兰德(1951-1957年任
首相):在重大决策问题上取得各大利益集团的谅解与合作。1949年 成立“星期四俱乐部”,它是政府与企业界人士就重大的经济政策 问题定期会晤的协商机构。1955年,埃兰德定期邀请企业界人士 和工会人士以及所谓社会各大利益集团领导人到他的乡间别墅“哈 普森”来,在政府的非正式主持下,共商国是,因此有“哈普森民 主”之称。
政党政治的跨国历史比较
政党政治的跨国历史比较作者:王绍光来源:《文化纵横》 2018年第4期导读近年来,政党政治作为现代政治的基本形式之一,陷入了裹足不前的境地中——在意识形态、政纲政策、政治基础与动员方式、组织运作模式等方面,现代政党政治似乎都难以应对时局变化所带来的新挑战。
本文通过对现代政党政治的跨国和历史比较,廓清了现代政党的历史起源、不同类型及其衰落的根源,进而指出:中国共产党同时是国家的缔造者和建设者,唯有从“政党国家化”的角度,方能理解共产党不同于西方政党的特殊性所在。
王绍光政党的兴起:从精英党到大众党“党”其实并不是一个新词,但“政党”却是一个很晚近的概念。
中文中的“党”,与西文中的“党”,有着不同的原初含义。
《论语》中即有“乡党”的说法,指古代一种地方基层组织。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百家为党。
《周礼》中也有“五族为党”的说法。
此外还有古人经常提及的“朋党”,但古代的“党争”与现代的“政党政治”并不一样。
英文中的party一词,源于法文,其原初含义是“部分”,而不是“全部”,往往被用于指代小群体。
直到17世纪末,party一词才具有了所谓的“党”的含义。
当时的英国议会,出现了托利党和辉格党,英国人开始用party一词指代这种新形成的政治势力。
当然,托利党和辉格党,与今天的政党,其实是非常不一样的。
那个时代的议会政治,只是一种小圈子政治。
小圈子当中一定会有派系,最后形成了两个比较稳定的派系,就是托利党和辉格党。
因此,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一直到19世纪上半叶,“党”的含义基本都是议会内政客们拉帮结派形成的小圈子,与中文里“朋党”同义。
用现代学者的话说,当时的党都是“精英党”(elite party)或“干部党”(cadre party)。
直到19世纪中叶,“党”的含义才发生了巨大变化。
1848年,欧洲很多国家都爆发了革命,然后出现了一种“大众党”(mass party)。
大众党与之前的精英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在议会的小圈子里面形成的,而是在议会以外形成的。
试析新时期党面临的外部环境的考验及其应对
试析新时期党面临的外部环境的考验及其应对摘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这种外部环境的经济、安全、主权及领土、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考验更加严峻。
面对外部舆论环境复杂和严峻的考验,我们应该办好自己的事,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关键词:外部环境考验和平发展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2-0231-02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考验越来越复杂而严峻。
尤其是在我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这种外部环境的考验显得更加突出而迫切。
国际舆论中出现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各种论调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中国和我党所面临的严峻的外部挑战。
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的世界局势作出了准确的判断,并进一步指出“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据此,《决定》把党面临的外部环境的考验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及市场经济考验并列为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之一。
这充分体现了党对自身执政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的清醒认识和准确判断。
一、新时期党面临的外部环境的考验(一)党面临的外部环境考验的复杂性当前,我们党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考验。
这种复杂性从特征来说,集中体现为“大”、“深”、“新”、“多”。
“大”即“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深”即“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新”即“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多”,即“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内容上看,既有经济、政治、外交、安全和思想文化领域,更有这些方面的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在处理问题的方法上,既有合作,也有斗争;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在表现方式上,突出表现为不确定性。
浅析政党政治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交融与互动
浅析政党政治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交融与互动摘要:近2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少发展中国家包括那些发展较快的新兴国家内部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它们在政治上普遍面对着来自国内、国际的多重民主压力。
不少发展中国家执政党为此积极谋划对策,注意从本党本国实际出发,在推进本国民主化的总体目标下,采取了各具特色的政体改革和政策策略上的诸多举措。
多数国家可以说取得一定成效,少数国家则留下惨痛的教训。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执政党政治民主压力应对方略冷战结束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民众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新形势下,许多发展中国家执政党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明显增大。
不少发展中国家执政党为此积极谋划对策,致力于探索符合本国本党实际的执政模式,走多样化的政治民主发展道路,因此稳固了其执政地位并实现了政局的长期稳定。
但也有少数党处境艰难,地位不稳。
一、许多发展中国家执政党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政治民主压力与挑战最近2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少发展中国家包括那些发展较快的新兴国家内部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它们在政治上普遍面对着来自国内、国际的多重民主压力,面临着经济、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动,受制因素增多,行动能力受到局限,出现了多种社会综合症。
(一)来自国内的各种挑战增多并趋于凸显其一,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对不少国家执政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较快发展及社会的转型,一些国家内部的阶级结构发生较大分化,中产阶级队伍不断扩展。
据统计,俄罗斯、泰国的中产阶级占人口的30%,阿根廷占40%,印度则达1亿多人,南非、巴西、秘鲁、墨西哥、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中产阶级的人数也急剧上升,像俄罗斯、南非、印度等国的富裕阶层人口也在快速增长,并形成一股政治势力,不断向执政党提出自身的利益诉求,而像俄罗斯等国的新富阶层则公开向执政当局提出权力分享要求。
东欧国家经济与政治的转型
东欧国家经济与政治的转型引言东欧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的转型过程,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这些国家在冷战结束后,逐渐走向市场经济体系,并进行民主化改革。
本文将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探讨这些国家的转型过程,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一、经济转型1.1 背景冷战结束后,东欧国家摆脱了原苏联的影响,开始面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
这些国家的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历了长期的中央集权控制,生产效率低下且缺乏竞争力。
因此,转向市场经济成为了必然选择。
1.2 市场化改革东欧国家的市场化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取消价格管制,引入市场定价机制;•鼓励私有企业的发展,放开市场准入限制;•建立独立的中央银行,确保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推行国际贸易自由化,加强对外开放。
这些改革措施为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1.3 经济发展成果市场化改革为东欧国家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成果:•经济增长率显著提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外贸规模扩大,国际竞争力提高;•政府收入增加,财政状况改善;•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力增强。
尽管经济转型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总体来说,东欧国家的经济转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政治转型2.1 民主化改革东欧国家的政治转型是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990年代,这些国家逐步进行了民主化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多党制和选举制度,确保政权由选举决定;•加强公民权利保护,倡导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推行司法独立,维护法治传统;•加强社会组织自由,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
这些政治改革使得东欧国家逐渐走向了民主政治体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2 挑战和困难政治转型过程中,东欧国家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难:•政党体系和选举制度尚不完善,政治信任度较低;•部分国家存在腐败问题,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矛盾和不平等问题;•适应欧盟等国际组织的要求和规范。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以保持政治转型的良好势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2 o1 5 , 0 8 , 中 总 第4 89 期
l 2 5
织 原则 和组 织 活 动 等 问题 , 而 且也 为政 党 制度 的实施 提 供 了基 这些政党积极采用政治、 行政、 经济、 文化和法律等手段来实
本的规范。
现其职能。同时, 他们注重运用现代化 的治理工具, 来 提升其
西方政 党制 度一 般 都 由宪法 、 法 律 或习惯 法来 确定 其
此,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 政党必须不断地根据一个 国家 地位 。 第 二次世 界大战之 后, 联 邦德 国 《 德 意志联 邦共和 国 和地区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政治发展 的实际情况, 不断调整 基本法 》( 1 9 4 7 )、 意大利 《 意大利共和 国法 》( 1 9 4 7 ) 、 法 国 自身的 目 标、 政策、 策略, 来实现政党 目标。 《 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 1 9 5 8 ) 、 希腊宪法 ( 1 9 7 5 )、 葡萄牙宪法 ( 1 9 7 6 ) 和西班牙 宪法 ( I 9 7 8 )等国家宪法 中都对政党及其 活
政 党转 型和 职能 定位 的影响 。
【 关键词 】 政党转型 国 际观察 国家治理现代化 思考 启示 【 中图分类号 】 D 0 5 【 文 献标识码 】 A
办好中国的事情 关键在党 。 党的十八 大对加强党 的领 导
注重学习型政 党建设 和党员能力素质提升。 从 西方 国 家 和 一
有机 体 系 , 各 层 面 的制 度 建 设 和 法 治化 程 度 较 高 , 实 现 了较 大
政 党治理分为对 内的治理和对外的治理 , 即内在结构 体 的稳定性 , 同时, 主要领袖 的变更也不会从较 大地影响政党建
制和功能机 制的治理、 外 在 影 响力 的施 展 和 外在 职 能 责任 的 设 和发 展 的 稳定 性 和 持续 性 。 履 行。 政 党 治 理 的一 个主 要 目标 就 是如 何 获 得 和 巩 固 政 权 。 因
随着 其 改革 的深 入 , 他 们 做 出了全 面 部 署 。 十八 届 三 中全 会 对 “ 加 强 和 改 善 党 对 全 面 深 些 亚 洲 国家 和 地 区的 政 党转 型 来 看 , 化 改革 的领 导 ” 做 出了部 署 , 指出: 全面 深 化 改 革 必 须 加 强 和 都很重视党 员文化素质和政治能力的提升。 除了社会关系、 经 改善党的领导, 充 分发 挥 党 总 揽 全 局 、 协调 各方 的领 导 核 心 作 济 条 件 和 政 治 地 位 等 背 景 条 件 的 考 察 外 , 政 党 领 袖 和 普 通 成
尤 其 应 指 出的是 , 德 国于 1 9 6 7 年制 定 了政 党 法 , 其 中对 政 治 理 合法 性 7 J < -  ̄。 例如 , 网络 技 术 的普 遍 应 用 , 使 其 舆 论 引导 党的概念、 组 成要素、 功能、 地 位 和 任 务 作 了专 门阐 述 , 并 有 功 能 加强 , 参 政议 政 和 政 策 宣传 能力 得 到 不 断强 化 ; 政 策研 究 若 干具 体 的规 定 , 如规 定 政 党 活 动 方 式和 范 围、 合 法 地位 的取 和应用推广更加凸显政党的实在价值和潜在领导及发展能力,
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 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 全 局 思 维 、 专业的技术知识、 干 练 的行 事 风 格 、 持 续 学 习和 勇 还是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 都对从 严治党提 出了新要求 , 也都以 于创新能力等等 。
党 的领 导 作为 实 现 目 标 的根 本 保证 。 在 此 背 景 要求 下如 何 加 强
政党转型 国际观察与思考
国家 行政 学院教授 、 博士 生导师 国家行政学 院博 士后 马宝成 谭学良
【 摘要 】 西方国 家和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政党转型, 对其国家治理现代化产生了 重要影响。 现代政党转型都非 常注重
以下几方面内容: 注重学习型政党建设和党员能力素质提升 注重政 党的制度化 和法治化 建设; 注重党员意识形态泛化 和结构优化; 注重政 党内外多 元化 交流; 注重政党治理 结构的扁平化和灵活化; 注重先进治理工具手段的多 样 化应用; 注重政 党治理的政 策化和 经济社会影响力的长翅 } 生 ; 注重政党服务职能的定位。 总之, 政党转型和治理现代化应根植 于一个国家 ( 地 区) 的国情 ( 区情) 和历史传承,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社会舆论 , 调整好 社会阶层差异、 意识形态差异对
动 作 了明确 的法 律 界 定 , 将 政 党 正 式 纳 入 国家 的 政 治体 制 中。 此外 , 西 方 不 少 国家 还 在 选 举 法 等 法 规 中对 政 党 及 其 活 动 作
一
政党转型的国际观察
般来 看, 现 代政 党转型 都非常 注重 以下几个方面 的内容 :
出了具 体 的规 定 。 这 些 法 律 不 仅 规 定 了政 党 的地 位 、 作用 、 组
注重 政 党的制度 化 和法 治化 建设 。 西 方水平和执政 能力 , 藉此顺利实 家 和地 区的 政 党 , 其 内部逐 渐 自成一 体 , 成 为 一个 独 立 的政 治
现 政党 治理 转 型 , 则 显得 异 常 重 要 。
用, 建设学习型、 服务型、 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提高党 员 的选 择 录 用越 来越 注 重 党 员能 力 素质 的高 低 。
的领 导 水平 和 执 政 能 力 , 确 保 改 革 取得 成 功 。 十八 届 四 中全 会
现代和后现代社会风云变幻、 国内国际各种社会力量对 比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社会矛盾冲突 的增加, 金融 对“ 加强和改进党 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进行了专门论 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