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模版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本制度旨在规范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提高直报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都应严格遵守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的相关部门和人员。
三、责任与义务1. 直报部门和责任人应按时、准确地填报传染病网络直报表,并确认数据的真实性。
2. 直报部门应定期进行数据核对和质量审核,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数据。
3. 直报部门应密切关注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时上报重要疫情信息。
4. 直报部门应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数据直报技能和意识。
四、数据采集1. 直报部门负责收集当地传染病疫情数据,并按照规定格式填写传染病网络直报表。
2. 直报部门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必要时可通过现场调查、病例追踪等方式核实疫情数据。
3. 直报部门应及时更新传染病网络直报表,确保数据的及时性。
五、数据审核与报送1. 直报部门应定期对传染病网络直报表进行核对和审核,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 直报部门应将审核通过的传染病网络直报表报送至上级部门,并保留相关备份。
3. 若出现异常疫情或重大疫情事件,直报部门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六、数据保密1. 直报部门和责任人应严格遵守数据保密规定,确保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的安全。
2. 直报部门不得私自泄露或篡改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
3. 直报部门应建立健全数据备份制度,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七、违纪违规处理1. 对违反本制度的部门或人员,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追责和处理。
2. 对故意篡改或伪造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的部门或人员,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八、附则1.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相关部门所有。
2.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是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的模版,旨在规范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提高数据质量和及时性。
相关部门和人员应严格遵守制度的要求,确保公众健康安全。
网络直报工作人员职责
网络直报工作人员职责
1.要积极参加本单位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举办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班,熟练掌握网络直报工作程序,不断提高网络直报工作质量。
2.按要求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本年度,要力争24小时报告及时率达到100%,6小时报告及时率达到99%以上。
3.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并根据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及时进行订正报告。
4.要对本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息报告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法定传染病病例分类与分型、报告程序与方式,明确报告时限,增强依法报告的法律意识,及时发现、报告疫情。
5.要经常对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督导,杜绝不报、漏报、迟报疫情现象的发生。
6.要对本单位报告的疫情每月进行一次核对,提高传染病的报告及时率、完整率、准确率。
7.要切实增强保密意识,未经领导批准,严禁私自通报、泄漏疫情信息。
8.要落实每月更换密码制度,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
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
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市疾控中心报告。
9.《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必须保存3年备查。
10.要及时做好疫情数据实时备份和查询审批,保证数据安全。
11.要积极配合市疾控中心对所报疫情的复核工作。
12.在网络直报中遇到技术问题,立即与市防疫站联系,及时解决。
13.若因玩忽职守造成零报、漏报、不报、迟报传染病疫情的,将视情节和后果,依法追究责任。
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为了确保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以及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上级疾病控制中心相关检查要求,特制定传染病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附件:附件1: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职责该小组负责对全院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的领导,定期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并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
此外,该小组还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
同时,该小组还制定疫情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和报告流程,协调处理本医院在疫情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并对疫情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对违反法律法规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处,对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附件2:公卫科(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公卫科(预防保健科)是中心内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的综合、组织、协调、检查职能的具体承担者。
该科负责组织中心内相关部门落实各项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包括传染病、免疫规划管理、慢病监测与管理、死因监测与报告、精神卫生防治、健康教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调查、卫生应急处置等,以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安排部署的工作任务。
公卫科(预防保健科)在上级卫生局领导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开展工作,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此外,该科还应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免疫规划管理、慢病监测与管理、死因监测与报告、精神卫生等相关知识。
最后,该科还应建立健全信息系统,能够与其他相关科室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并实现与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网络连接。
5.每定期到相关科室和卫生服务站收集有关信息,包括传染病报告卡、疾病的发病、诊疗、随访和转归情况,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以及免疫规划相关报表等。
这些信息需要及时上报县疾控中心和卫生局。
6.定期检查各相关科室和卫生服务站的工作开展情况,并提供指导。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范本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提高传染病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
适用于全市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和网络直报工作。
二、定义1. 传染病网络直报:指医疗机构将传染病病例和疫情信息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报送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平台的行为。
2. 医疗机构:指具备传染病监测和直报要求的医疗机构,包括各级医院、诊所等。
三、网络直报要求1. 医疗机构在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或确诊传染病病例后,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
2. 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规定,将所需报送的病例信息及时准确地填报至监测平台。
3. 医疗机构应确保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定期检查设备的完好程度,以提高直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医疗机构应配备专人负责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该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熟悉网络直报流程。
四、网络直报流程1. 医疗机构在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或确诊传染病病例后,由该机构内设的网络直报专人负责填报相关信息。
2. 填报的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病例基本信息、就诊医疗机构信息、疫情传播情况等内容,确保信息的完整性。
3. 填报完成后,网络直报专人应及时上传所填报的病例信息至监测平台,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
4. 监测平台将接收到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及时向上级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协助卫生健康部门制定应对措施。
五、责任和惩罚措施1. 医疗机构应切实履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可靠性。
2. 对于未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或直报信息不准确的医疗机构,卫生健康部门将视情况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暂停服务等。
3. 对于故意隐瞒传染病信息或虚报传染病病例的医疗机构,将追究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行政、刑事责任。
六、其他规定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网络直报制度进行审查,及时更新并完善制度。
2. 医疗机构应对网络直报专人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网络直报和应急处置能力。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及时收集传染病疫情报告卡,按时汇总、分析,并将汇总分析结果按规定的时限通过网络传输到上一级卫生防疫站。
2、卡片录入及传输时间:市直及乡镇医疗直报单位每天分上午8时及下午1 6时,按时将收集到的传染病报告卡核对后上级输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县(市区)疾控中心上午8时、下午16时上网收到直报单位输入的卡片后,及时审核并上传到地(市)疾控中心。
医院各科室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请务必做好及时送卡及登记工作.
3、旬月年报时间:县(市、区)卫生防疫站在“国家疫情管理系统”中按收卡日期生成当月本县(市、区)传染病发病、死亡数据表,旬报为每月逢“0”,月报时间为每月月底,年报时间为年底。
并向市疾控中心上报;市级卫生防疫站汇总各县(市、区)报表数据,并生成当月报表向省卫生防疫站传报。
4、平时主要以网络方式报告传染病卡片。
与网络不通的情况,系统管理员要及时调试网络或向上级部门申请解决。
5、各级医疗直报单位每天上、下班时间要求上网收取网上通知,以便及时收到各种文件和数据.
6、在紧急疫情期间,要逐级及时向省卫生厅上传疫情数据。
7、原有的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旬、月、年报)按原要求照常进行。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3篇)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民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____号令》的规定,特制定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一、严格执行法定传染病分类(甲、乙、丙)和疫情报告时限与疫情报告程序。
二、各级医务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三、建立疫情管理组织,指定专职疫情报告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疫情报告工作,疫情发生时,责任报告人应立即通知预防保健科→区cdc→市cdc→省cdc→国家cdc,逐级报告。
四、责任报告人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____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性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应于____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于____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五、责任疫情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入单位保留三年。
疫情报告应做到及时、准确,报告卡片要填写清楚、完整无误,对疑似病例也应报告,并及时订正卡片。
对查出的漏报病例,也应及时补报。
六、疫情报告员每日对全员传染病卡片进行收集、查对,网络直报后并作登记,并及时传送本(区)市cdc或国家cdc。
________.1.1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制度(2)是指针对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收集、汇报和管理工作所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流程。
一、工作目标1. 及时收集并准确汇报传染病疫情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单位共同参与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收集与汇报工作。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定期更换一次。
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或者电子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1、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限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报告疫情。
2、各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艾滋病、脊髓灰质炎或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接到甲类传染病、乙类按甲类控制管理的传染病或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报告人应立即向市卫生局报告。
4、任何人不得隐瞒、谎报、缓报或者他人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
5、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以内向所在市卫生局报告。
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主动收集、分析、调查、核实传染病疫情信息。
7、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做好疫情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并检查全市各级医疗单位法定传染病疫情管理及疫情报告执行情况,开展技术指导。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一)疾病预防控制管理职责1.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赋予医疗机构必须承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法定义务及职责的实施和管理;2.负责全院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规划、计划及政策性文件的起草,并组织实施;3.严格执行国务院和卫生部的相关法规、部门规章和操作规范,预防控制传染病在医院内的传播;4.依法承担职责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收集与统计、传染病隔离、消毒等工作;5.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医疗救治;6.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样本采集;7.组织做好慢性非传染疾病、食物中毒、死因等的管理和疾病监测工作;8.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9.负责统筹制定院内工作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计划,提高防保队伍素质,指导全院开展预防保健工作;10.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对本单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行指导与考核;11.完成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交给的其他公共卫生工作任务。
(二)疾病预防控制分管主任职责1.在院长、主管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院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工作。
2.拟定疾病防控和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经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并经常督促检查,按时总结汇报。
3.负责全院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及实施,提出保护职工身体健康的防护和保健措施,督促检査宣教资料的保管。
4.指导工作人员完成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职业病防控、健康教育以及慢性病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死因监测等相关工作及各项卫生防疫工作。
5.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6.组织本科人员的业务学习和技术考核,并对本科人员的晋升奖惩提出具体意见。
7.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相关法规信息和知识。
(三)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职责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
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
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
3、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或上报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
4、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5、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
网络直报人员未经上级系统管理员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网络直报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并避免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网络直报系统。
6、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追究责任。
《直报制度》
《直报制度》传染病网络为加强法定传染病信息监测报告工作管理,确保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保证报告质量,特制定本制度:一、网络直报人员及设施(一)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二)硬件设施。
有独立的、用于网络直报的办公室,配备疫情专用电话及能登录到网络直报系统的整套微机。
(三)人员要求。
要有1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二、传染病报告病种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类传染病病种进行报告。
三、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对发现的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四、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登记在科室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送疾控,疾控医生接到传染病报告卡后立即对卡片进行审核、登记、交疫情直报员,并填好收发卡记录。
疫情直报员必须及时、准确上网录入传染病报告卡。
并在收发卡记录上填写录入时间,卡片送交疾控医生保管,传染病报告卡保存三年。
五、资料保存(一)医疗卫生机构对所管理的《传染病报告卡》(纸质卡片)保存3年。
(二)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
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否则,由此导致的系统安全问题,由个人承担。
伍家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年1月1日第二篇:网络直报制度疫情网络为规范我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管理质量,提高传染病监测的敏感性和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细则》、《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岗位职责
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岗位职责
一、在科长的领导下,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
加强疫情报告,报告要及时、准确、完整。
如发现鼠疫、霍乱、肺炭疽、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AFP病例感染或流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有关部门。
二、负责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工作。
每日审核各科室通过内网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每日查阅检验、放射、影像等部门传染病阳性报告单,及时与科室上报情况进行核对,定期检查门诊及科室工作日志,严防迟报,杜绝漏报,保证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漏报率均符合国家规定的指标。
三、负责疫情报告卡的登记、统计、分类、汇总,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数据。
四、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
五、及时完成每月医院感染管理及传染病管理质量考核。
六、主动开展卫生宣教工作。
七、按时完成科长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八、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不迟到、早退。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定期更换一次。
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或者电子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职责
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职责
一、在科长的领导下,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
加强疫情报告,报告要及时、准确、完整。
如发现鼠疫、霍乱、肺炭疽、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AFP病例感染或流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有关部门。
二、负责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工作。
每日审核各科室通过内网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每日查阅检验、放射、影像等部门传染病阳性报告单,及时与科室上报情况进行核对,定期检查门诊及科室工作日志,严防迟报,杜绝漏报,保证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漏报率均符合国家规定的指标。
三、负责疫情报告卡的登记、统计、分类、汇总,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数据。
四、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
五、及时完成每月医院感染管理及传染病管理质量考核。
六、主动开展卫生宣教工作。
七、按时完成科长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八、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不迟到、早退。
九、严格遵守医院医德医风建设的有关规定,规范行业行为。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根据公司对传染病疫情的关注和管理要求,特制定本文档,明确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的工作职责。
本文档适用于公司全体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以确保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并履行其职责。
一、岗位职责1、负责定期或不定期搜集、整理和汇报全球、国内和公司所在地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a) 搜集疫情信息:通过行业协会、机构、健康部门等渠道,搜集疫情相关新闻、研究和报告。
b) 整理疫情信息:将搜集到的疫情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和标注,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c) 汇报疫情信息:将整理好的疫情信息及时汇报给公司相关部门和负责人,确保他们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疫情动态。
2、跟踪监测传染病疫情的变化,并及时汇报。
a) 监测变化:持续关注传染病疫情的动态,包括疫情的传播范围、传染途径、病例数量和变异情况等。
b) 及时汇报:发现传染病疫情变化或重要信息时,立即向公司相关部门和负责人进行汇报,确保他们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协助公司制定传染病疫情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a) 提供数据支持:根据搜集到的疫情信息,为公司制定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提供数据支持。
b) 参与制定:参与公司相关部门制定传染病疫情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提供专业建议和意见。
4、协助公司开展传染病疫情防控培训工作。
a) 准备材料:协助准备传染病疫情防控培训所需的材料和资料,确保培训内容详实和有针对性。
b) 参与培训:参与公司开展的传染病疫情防控培训,向员工传达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
5、维护公司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平台的正常运行。
a) 日常维护: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平台的日常维护工作,包括数据更新、信息整理和系统维修等。
b) 故障处理:及时处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平台的故障,并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维修和修复。
二、附件1、传染病疫情信息搜集渠道清单:包括行业协会、机构、健康部门等渠道的联系方式。
2、传染病疫情信息整理和汇报指南:详细说明传染病疫情信息整理和汇报的步骤和要求。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1.自查制度核对制度网络直报制度doc(全文5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1.自查制度核对制度网络直报制度doc(全文5篇)第一篇: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1.自查制度核对制度网络直报制度doc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制定本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的责任报告人三、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
院及科室分别设专(兼)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疫情报告、登记和管理工作,并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四、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院及科室分别设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并定期核对,每月至少自查一次。
五、门诊、病房诊治医生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登记后,送交院感科,由院疫情管理员填写总登记后及时网络直报。
六、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七、发现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人禽流感、艾滋病及HIV感染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新生儿破伤风及爆发疫情和突发事件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八、执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完整,不得漏项,14岁以下儿童须填写家长姓名。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指南
4)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信息报告
•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代报卡片时,应以自身帐号登 录,“报告单位”选择该卡片填报单位(此类卡片查询条件:县级审 核时间与卡片报告时间的间隔为0)。
• 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代报卡片时,直接以自身帐号登录, “报告单位”也应选择该卡片的填报单位。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调查的现场调查人员在发现 法定传染病时,由当地乡镇专业人员填写报告卡,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 部队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地方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时 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 实行专病管理的传染病,除传染病报告卡规定外的其它信息,由专病系统管理人 员 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收集和报告。
信息报告
11)病例分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病例5类。
12)发病日期:填写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明确时, 填就诊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
13)诊断日期: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 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一个病种 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如肺结核由“未痰检”订正为“菌阳”时),填写 确诊的日期;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仍填写初诊的日 期。诊断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期。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规定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定期更换一次;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或者电子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3、报告病种: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4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开展应急监测报告的其他传染病;2.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5、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1、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首先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置工作;2、疫情管理员每日两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3、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立即通知网络直报员,网络直报员接到报告后以最快的方式向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当专家组确诊后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上报;4、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5、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6、进行网络直报时,经查错、查重、订正后上报;同时登记在疫情直报登记本上备查;7、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留三年;8、每季度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分析,报医务处、业务院长;9、遇到特殊情况时,报告业务院长协调解决;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规范本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制度如下:1、我院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2、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3、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4、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5、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6、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析,并上报预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长;8、责任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应严格保护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9、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10、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给予相当经济处罚;11、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2、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密码定期更改,一般应在8位以上,应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并严格保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呈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3、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或上报当地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①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②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Ⅰ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Ⅱ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Ⅲ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一日内出现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5例及以上;如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属实,应立即报告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4、每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5、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6、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定期更改;网络直报人员未经上级系统管理员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网络直报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并避免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网络直报系统;7、按时参加辖区或市疾控中心召开的疫情例会制度;8、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有关法规信息和知识;9、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追究责任;。
网络直报制度
网络直报制度
根据卫生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监测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使网络直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订本制度。
一、疫情管理人员职责:
1、每日上午8:10分左右登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网浏览公告栏,了解国家的工作要求。
查看是否有昨日未审核卡片、重卡,对未审核卡、重卡进行登记。
2、严格遵守报告时限审核传染病卡片、死亡卡片,定期抽查各直报医疗单位上报的卡片,对填写项目不全卡片较多的医疗机构进行督导。
3、在浏览卡片时,注意重点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发现有少发病种病例、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病种病例等重点传染病,要与直报医院进行核实,避免误报的发生。
4、在做月、年分析时对多发、少发、暴发的传染病病种进行重点分析。
5、定期对传染病报告信息进行反馈,及时汇总疫情月、年数据与分析,传染病流行、暴发的信息,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二、死因管理人员职责:
1、每日上午8:10分登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网,察看是否有未审核的死亡卡。
2、严格遵守报告时限审核死亡卡片,对卡片填写项目不完整及根本死因填写不准确的医疗机构进行督导。
3、利用各种机会对医疗单位的网络直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直报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计算机网络维护人员职责:
1、做好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保证网络的畅通。
2、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系统维护,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注意收集阻碍基层工作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后及时向省、市疾控中心、县卫生局反映。
克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传染病管理人员岗位职责1、负责传染病上报工作,对法定传染病,按规定时限上报,并按规定做好传报卡的保密工作。
2、对报来的传报卡,认真检查核实项目,避免缺项,杜绝错卡及死卡现象。
及时与疾控机构交换疫情.3、督促有关科室做好传报工作,每周各科核对传报一次,每月底对各科室传报工作进行自查。
4、按时参加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工作会,并做好疫情的核对和分析工作。
5、及时、准确上报月报表及其他报表。
6、做好各种资料保存工作,并将各种资料装订成册.7、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1、我院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负任报告单位,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
3、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
4、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5、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6、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折,并上报预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长。
8、责任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应严格保护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9、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10、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给予相当经济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
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
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呈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
3、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或上报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
①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②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
Ⅰ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Ⅱ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Ⅲ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一日内出现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5例及以上。
如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属实,应立即电话报告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4、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
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5、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6、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
网络直报人员未经上级系统管理员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网络直报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并避免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网络直报系统。
7、按时参加辖区疾控中心召开的疫情例会制度。
8、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有关法规信息和知识。
9、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