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课堂学习笔记(1.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笔记

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笔记

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笔记
五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包含了三首非常经典的古诗。

分别是《牧童》、《舟过安仁》和《清平乐·村居》。

以下是这三首古诗的学习笔记:
1、《牧童》
《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所作,诗中描述了一个正在野外放牛的牧童的日常生活。

诗中的“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描绘出了牧童在辽阔的田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2、《舟过安仁》
《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诗中描述了一个小渔船上的两个孩子在船上欢笑,让人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天真和活泼。

诗中的“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则表现出了孩子们的聪明和活泼。

3、《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词中描述了一个农村家庭的日常生活。

词中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描绘出了农村家庭的朴素和自然,“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则表现出了农村生活的和谐与宁静。

这三首古诗都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以及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人的优美诗词,更可以感受到古诗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和自然之
美。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课堂学习笔记(1.古诗三首)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课堂学习笔记(1.古诗三首)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课堂学习笔记学校:泗洪县龙集小学班级:五(5)班编辑:尹寒1.古诗三首一.语文与注解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_________①[耘田]在田间锄草。

②[绩麻]把麻搓成线。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

⑥[阴]树荫。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_________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盐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钮]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④[磐}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_________①[陂]池岸。

②[满]水中的波纹。

③[腔]曲调。

④[信口]随口。

二作者简介范成大:字致能,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作品有《石湖集》等。

杨万里:“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擅写田园诗。

作品有《诚斋集》等。

雷震:宋朝诗人。

三.掌握生字1.会认的子2.会写的字3.多音字三.掌握词句1听写词语:昼出耘田桑阴2词语理解:[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稚子]幼小的孩子。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磬]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陂]池岸。

[漪]水中的波纹。

[腔]曲调。

[信口]随口。

3.理解句子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诗意:人们白天去田里锄草,夜里把麻搓成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赏析:这两句诗营造了初夏时节农村紧张的劳动气氛。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不懂耕织的事,不过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树荫下学着种瓜。

赏析:表现出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1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 (含练习)完整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1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 (含练习)完整版

比喻
你觉得这里儿童的心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开心快乐
失望伤心
这首诗是从哪两方面描写儿童天真烂 漫形象的?
动作:脱晓冰、穿取当银钲 声音:玉磬穿林响、玻璃碎地声
全诗的文眼是哪个字,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全诗的文眼是“稚”。表达了诗人对孩子 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生活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吧!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 盆中的冰块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提在手 中,轻轻敲打。敲出的声音像玉磬发出的声音 穿越树林,冰块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碎裂 一样的声音。
山 落日 池塘
“草满池塘水满陂”中的两个“满” 字的作用是什么?
写出了春末时节的景物特点,绿 草碧水满眼皆是,处处生机勃勃。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从这两个字词你能感受到什么? 牧童不好好坐在牛背上非要横着坐,笛
子也是随心吹,充分体现出了牧童的调皮可 爱,悠然自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1 古诗三首
天真活泼 乐趣无穷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 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东 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 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 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 为描写对象的诗歌。
1.认识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四 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重点)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所描述 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难点)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朴实的语 言描写了农家夏日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不仅表 现了诗人 对劳动人民的敬重 ,还流露出对热爱劳 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之情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

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3个生字;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和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欢的一首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

2.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3.教师评议。

4.谈话揭题:我国宋代有一位诗人,叫范成大。

他十分喜爱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写了很多描写农村四季的诗歌。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一首。

(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5.朗读诗题,理解题意:指名学生读课题。

6.了解诗人。

【出示课件】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

(1)同桌交流读,互相纠正对方读音。

(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

①读准“昼”“耘”这两个字的音。

②学习多音字“供”,分别用“供”的两个读音进行组词。

③朗读古诗。

3.教师范读古诗,读出节奏。

【出示课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1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春日》。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和生活情感的描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朝代的诗人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提高朗读、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古诗的鉴赏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此外,学生还需要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朗读技巧和想象力,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懂得感恩。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朗读法: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4.写作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三首古诗,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

9 古诗三首
朗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9 古诗三首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诗意】在剑南忽然 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 沾满了衣裳。
9 古诗三首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 旅。晚年退居家乡。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 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 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9 古诗三首
助学资料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9 古诗三首
放声高歌。 应当。 开怀痛饮。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指春天。
【诗意】白天我要开怀痛 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 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9 古诗三首
长江三峡之一,因 穿过巫山而得名。
即从巴峡穿巫峡,
9 古诗三首
课堂演练
一、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C )。
A.篱门 B.遗民 C.王师
楼蓝 纵酒 涕泪
剑外 清海 蓟北
雪山 黄沙 孤城
9 古诗三首
二、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 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 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 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
写作背景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 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 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黜归故乡,在山阴 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 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 实现统一。
9 古诗三首
初步感知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指导书写。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 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 理解。
译文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回 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 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白天我 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 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我仿佛觉得, 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 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9 古诗三首
看图吟诗。(课后第一题)
9 古诗三首
初步感知
1.初读古诗,读准生字,指导书写。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 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9 古诗三首
学习生字
wèi rèn 渭仞
yuè mó yí 岳摩遗
9 古诗三首
诗句意思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 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 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第三课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9 古诗三首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 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 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
9 古诗三首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 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 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 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 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 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 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漂泊 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 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五下语文《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优秀教学设-微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五下语文《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优秀教学设-微课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昼”“耘”“绩”等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默写古诗。

4、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学情分析通过对前面古诗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古诗的学习能力,古诗对他们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师只需要稍加引导,便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能够借助课内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同时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好品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有关田园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齐读古诗题目)。

2、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

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宋四大家”。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其田园诗的代表作。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诗歌节奏的划分。

2、听范读。

思考:古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主题?3、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整体合作,探究全诗1、自由读文,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诗句意思。

3、全班交流诗句意思。

4、指名概述全诗大意。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白天出去除草晚上搓麻,农家儿女都能各自持家。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种瓜。

四、尝试赏析1、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1)前两句生动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2)后两句写得妙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荫的桑树下学种瓜。

这些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

一个“学”字使得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五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

五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与知识点总结归纳古诗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作者:范成大,南宋诗人。

内容解析:诗意: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农村四季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其中,“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通过色彩对比,生动地勾勒出了初夏时节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而“日长篱落无人问,惟有蜻蜓蛱蝶飞”则通过动态描写,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词汇积累: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蜻蜓蛱蝶等。

知识点总结:诗歌风格:范成大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意象运用: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梅子金黄”、“麦花雪白”等,营造出鲜明生动的画面感。

情感表达: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古诗二:《宿新市徐公店》作者:杨万里,南宋诗人。

内容解析:诗意: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田园风光图。

诗人通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的描写,展现了农村春天的景象;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则通过儿童的嬉戏场景,为春天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词汇积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等。

知识点总结:观察细致: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十分细致,如“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的“篱落疏疏”,表现了农村的朴素与宁静。

情感饱满:通过描写儿童的嬉戏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描写手法:诗人运用白描手法,简洁明了地勾勒出春日田园的美景,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古诗三:《清平乐·村居》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

内容解析:词意:这首词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的画卷。

词人通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环境的清幽与宁静;而“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则通过对话场景,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和谐与温馨。

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情怀。

词汇积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等。

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课件、复习课件ppt(知识提纲)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课件、复习课件ppt(知识提纲)部编版

注释
①昼(zhòu):白天 ②耘(yún)田:在田间锄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òng):从事。 ⑦傍:靠近。 ⑧阴:树荫。
古诗译文
白天在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男村里 的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 织之事,却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 种瓜。
古诗主题
《稚子弄冰》从小孩幼稚贪玩的心理特征切入,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 做戏”的场景,表现了儿童调皮、可爱的特点,表 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古诗鉴赏
①前两句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 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②后两句写孩子玩得正高兴时突然冰块落到地上,发出如玻璃碎 裂的声音。“忽作玻璃碎地声”一句,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清脆的声音 ,看到了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拓展积累
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谢谢!
诗中从三个方面上描写稚子弄冰的情:形色泽上,“金”盘“彩”丝穿“ 银”冰;形态上,“金盘”脱出的冰犹如“银铮” ;声音上,既有“玉磬穿林 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 的清脆。有形有色有声,生动表现了稚 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古诗理解
(三)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古诗主题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 写,描写了自然景物变化和牧童的活动,有动有静, 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抒发了诗人 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 的向往之情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1课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1课课堂笔记

以下是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1课的课堂笔记要点:
1.诗歌背景介绍:了解每首诗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历史时期,这有助于学生
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词语解释:记录诗中的生僻字、古汉语词汇及其现代汉语的意思,以便学生
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3.诗句翻译:将古诗的每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诗歌赏析: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等艺术特点,让学生感受诗歌
的美。

5.主题思想:归纳每首诗的中心思想和传达的感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感悟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
学习。

7.课后练习:记录老师布置的相关练习题和作业,以便复习巩固。

通过认真做课堂笔记,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古诗文的知识,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9.古诗三首(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出示课件5:杜甫《春望》】请生朗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说,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3)在多年的生离死别、颠沛流离之后,诗人终于听到了胜利的喜讯,“初闻涕泪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呢?(这是喜悦的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B、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看课文插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见到的诗人一家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

C、朗读感悟“放歌纵酒”。

(1)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出示课件6】读五六句。

指名读。

(2)想到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回乡的路上有做伴,有做伴,还有做伴,此时,诗人喜到极致,忘乎所以。

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的“喜欲狂”,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颠狂。

(板书:放歌纵酒)全班读。

D、体验感悟“归心似箭”。

(1)杜甫的家乡在哪儿呢?(洛阳)(2)洛阳美吗?想不想到洛阳走一趟?请生读最后一句(评:还在巴峡流连),小组读(评:到了巫峡),大组读(评:到了襄阳),全班读(评:洛阳到了!)(3)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出示课件7】师: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

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千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人欣喜若狂的喜悦之情。

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从军行》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课题1古诗三首课时安排1课时主备人课型精读引领课课标分析课标摘录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课标分解学什么:1.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学到什么程度: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并正确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体会”是指能依据丰富扥学习材料说出古诗蕴含的诗人情感。

怎么学:1.通过教师范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解诗题,借助注释、插图和相关背景资料,小组交流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画面,说一说诗句描绘的情景以及童真童趣。

教材分析地位:《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本课由这三首七言绝句组成,内容都涉及古代的儿童生活。

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与四年级下册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属于同一组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古诗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古诗的前两句用“昼”“夜”“儿”“女”等词语,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

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

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古诗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和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和课后作业设计)

1.古诗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稚子弄冰》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

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

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昼.出耘田夜绩麻。

(zhòu zòu) 2.彩丝穿取当银钲.。

(zēng zhēng) 3.草满池塘水满陂.。

(bēi pō)二、按要求完成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话出自( )代诗人( )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 )、( )、( )、()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的场景。

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似被山含住的红红()以及放牛回家的()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和()之情。

三、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田园诗
1.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 2.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木人、渔父等 人的劳动为题材。 3.风格清新淳朴。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认识生字
fàn
(宋)范成大 范:姓氏
zhòu yún
jì má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认识生字
sūn
ɡònɡ zhī
【简析】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 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 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 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 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 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 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 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 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 蝶舞,以动衬静。
空白演示
•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 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 南宋诗人。他与杨万里、 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 兴四大诗人”。诗题材广 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 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代 表作是《四时田园杂兴》, 共 记 60 首 , 分 “ 春 日”“晚春”“夏 日”“秋日”“冬日”五 组。每一组分别有 12首。 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 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田园诗欣赏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 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

五年级下册语文 - 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预习专用)

五年级下册语文 - 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预习专用)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课文知识点一我会写、我会认昼(zhòu)昼夜白昼极昼耘(yún):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sāng):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晓(xiǎo):拂晓破晓报晓知晓供(gòng):上供、口供稚(zhì):幼稚、稚气磬(qìng):石磬、编磬陂(bēi):陂塘漪(yī):涟漪、清漪二、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 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三、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四、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五、古诗赏析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

南宋诗人。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著有《石湖集》《吴船录》等。

主要作品:《夏日田园杂兴》《喜晴》《卖痴呆词》等。

主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乡村农人耘田绩麻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译文:白天在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男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织之事,却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种瓜。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课后练习(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课后练习(含答案)

9.古诗三首(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出示课件5:杜甫《春望》】请生朗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说,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3)在多年的生离死别、颠沛流离之后,诗人终于听到了胜利的喜讯,“初闻涕泪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呢?(这是喜悦的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B、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看课文插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见到的诗人一家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

C、朗读感悟“放歌纵酒”。

(1)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出示课件6】读五六句。

指名读。

(2)想到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回乡的路上有做伴,有做伴,还有做伴,此时,诗人喜到极致,忘乎所以。

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的“喜欲狂”,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颠狂。

(板书:放歌纵酒)全班读。

D、体验感悟“归心似箭”。

(1)杜甫的家乡在哪儿呢?(洛阳)(2)洛阳美吗?想不想到洛阳走一趟?请生读最后一句(评:还在巴峡流连),小组读(评:到了巫峡),大组读(评:到了襄阳),全班读(评:洛阳到了!)(3)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出示课件7】师: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

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千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人欣喜若狂的喜悦之情。

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从军行》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 古诗三首笔记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 古诗三首笔记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Ancient poetry holds a special place in Chinese culture, reflecting the thoughts, emotions, and values of the people from centuries past. The three ancient poems in the fifth grade textbook have captivated students' imaginations and sparked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beauty of language and nature. These poems have stood the test of time, resonating with readers of all ages and backgrounds, transcending centuries and cultures.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反映了几个世纪前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五年级课本中的三首古诗吸引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对语言和自然之美的更深层次的欣赏。

这些诗歌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与各个年龄和背景的读者产生共鸣,超越了世纪和文化。

One of the ancient poems, "Quiet Night Thoughts" by Li Bai, paints a vivid picture of a solitary figure gazing up at the vast expanse of the sky, contemplating the mysteries of life. The imagery of the bright moon and the shadow of the trees evokes a sense of tranquility and introspection, inviting readers to ponder the fleeting nature of existence and the beauty of the natural world.其中一首古代诗歌《静夜思》是李白的作品,描绘了一个孤独的人仰望着辽阔的天空,思考生命的奥秘。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件 (1)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件 (1)

你能想象出牧童吹笛子时的样子吗?
悠闲自在
摇头晃脑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读出儿童的天真无邪。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
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
第2题)
那小牧童( 横骑 )在牛背上, (慢悠悠地 )走着;他的手里还拿着一 支短笛,(有模有样)地吹着自己编 的( 小曲 ),那头老牛似乎听懂了小 主人吹奏的曲子,“哞哞”地叫着。
古诗中的乐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仔细观察图片,认一认,连一连。


短笛
拓展延伸
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句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课堂演练
一、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1.“脱”的意思是( B )。
A.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取当银钲。 B.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C.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三、把《村晚》改写成一篇小短文。(先 回顾诗的内容,再结合画面意境,展开合理想 象)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 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 衔着火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 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一个可 爱的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慢悠悠 地往家走;他随口吹着一支短笛, 老牛踏着笛声悠闲地把家还。
朗读指导
快来伴着音乐,带着对牧童的喜爱之情朗读一下吧!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伴读音乐
背诵指导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 村晚

(完整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日积月累及古诗背诵汇总

(完整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日积月累及古诗背诵汇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日积月累及古诗背诵汇总日积月累一游子吟孟郊(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手中那一条条的针线,是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子女那小草一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五言乐府诗。

全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日积月累二鸟鸣涧王维(唐)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鸟鸣涧》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

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日积月累三——谐音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梁山泊军师——无(吴)用●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日积月累四凉州词王之涣(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全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

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课堂学习笔记
学校:泗洪县龙集小学班级:五(5)班编辑:尹寒
1.古诗三首
一.语文与注解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_________
①[耘田]在田间锄草。

②[绩麻]把麻搓成线。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

⑥[阴]树荫。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
_________
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盐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钮]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④[磐}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
_________
①[陂]池岸。

②[满]水中的波纹。

③[腔]曲调。

④[信口]随口。

二作者简介
范成大:字致能,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作品有《石湖集》等。

杨万里:“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擅写田园诗。

作品有《诚斋集》等。

雷震:宋朝诗人。

三.掌握生字
1.会认的子
2.会写的字
3.多音字
三.掌握词句
1听写词语:昼出耘田桑阴
2词语理解:[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稚子]幼小的孩子。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磬]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陂]池岸。

[漪]水中的波纹。

[腔]曲调。

[信口]随口。

3.理解句子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诗意:人们白天去田里锄草,夜里把麻搓成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赏析:这两句诗营造了初夏时节农村紧张的劳动气氛。

)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不懂耕织的事,不过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树荫下学着种瓜。

赏析:表现出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
3).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幼小的孩子早晨起来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线穿起来当银钲,轻轻敲打。

)
4).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诗意:敲出的声音像玉磬声一般穿过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水玉落地一样的碎裂声。

)
5).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诗意: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远远的青山。

衔着通红的落Et,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赏析:作者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晚景图。

) 6).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意: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拿着短笛随口吹着不成调的曲子。

赏析:“横”字表明牧童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的,体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

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
四.了解主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夏日农村的生活场景,营造了初夏时节农村紧张的劳动气氛,表达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稚子弄冰》描绘的是一个充满稚气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表现出了儿童的调皮与可爱,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村晚》描绘了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表达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学习写法
动静结合。

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示例: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