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概念大全
初中物理概念大全
初中物理涵盖了许多重要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一些初中物理涉及的主要概念:
1. 运动学:
- 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等。
- 运动图像: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
-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2. 力和压力:
- 力的概念: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 重力与重量、质量的关系。
- 压力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
3. 能量:
- 功和能的关系:功的计算、机械能守恒。
- 功率:功对时间的衡量。
- 势能和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
4. 热学:
- 温度和热量: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 热量的传递和能量转化:热传导、热容、比热容、热机效率等。
5. 光学:
-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折射、反射。
- 光的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成像规律。
- 光的颜色和色散:光的三原色、色散现象等。
6. 电学:
- 电荷和静电:电荷的概念、电场、静电力等。
-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路。
- 电磁感应和电磁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安培环路定理等。
以上只是初中物理涉及的部分重要概念,每个概念都有其更为详细和深入的理论和应用。
初中物理旨在让学生对物理世界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物理框架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框架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现象和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概念和原理,这些知识点构成了物理的框架。
下面我们将对初中物理的框架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力和运动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
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通常用V表示,其计算公式为V=Δs/Δt;加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通常用a表示,其计算公式为a=Δv/Δt。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包括惯性定律、动力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其中,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动力学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状态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作用-反作用定律表明一切作用都会有相等的反作用。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描述多个力合成后的效果和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指两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形成一个合力;力的分解指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使物体运动或保持平衡。
4. 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是描述物体运动和位置状态的物理量。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公式为K=1/2mv^2;势能与物体的位置和高度有关,公式为Ep=mgh。
5. 力和功力和功是描述物体受力运动过程的物理量。
力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功表示力对物体进行的作用,计算公式为W=Fs。
二、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和热量是描述物体热状态的物理量。
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运动速度的量度;热量是能够导致物体温度发生变化的物质性质。
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是描述物体热状态变化规律的基本原理,包括热传导定律、热传递定律和热膨胀定律。
其中,热传导定律指出热量会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热传递定律描述了热量的传递方式和效果;热膨胀定律表明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受冷时会收缩。
3. 热量的传递热量的传递是描述物体热状态变化的过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力学)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汇总力学部分:1.质量: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天平的使用: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是天平平衡。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此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3.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种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4.测量密度:①原理:用天平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物体的体积,然后利用密度公式ρ=m/V 求出密度值。
②测量固体(石块)的密度: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把石块浸没在量筒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石块的体积为V= V2 -V1;利用公式算出石块的密度ρ=m/V。
③测量液体(盐水)的密度: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体积为V;用天平测出剩下的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2;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m=m1-m2;利用公式算出盐水的密度ρ=m/V。
5.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时速度或方向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7. 力的作用效果是: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改变物体的形状。
8.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9.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10.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1. 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12. 两力平衡的条件是:①作用在一个物体上,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初中物理填空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填空知识点总结一、物理基本概念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物质、能量、力和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对于理解物理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一)物质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是任何东西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有质量和体积。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将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它的分子密排紧密,分子之间有规则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它的分子间较固体稀疏,无一定形状,但具有一定的体积。
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它的分子间间隔较大,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二)能量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是物体所具有的使其产生运动、变形或发热的属性。
能量是宇宙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贯穿于物理学的各个领域。
在物理学中,我们常用单位焦耳(J)来度量能量。
(三)力力是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是一个矢量量。
力的方向由作用力的方向规定。
在物理学中,力是引起物体形状变化或使物体在静止状态下运动的原因。
二、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的规律。
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轨道上做匀速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相等,速度不变。
我们用公式v=s/t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二)加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轨道上做加速运动。
在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不等,速度变化。
我们用公式a=(v-u)/t来描述加速直线运动,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末速度,u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
(三)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指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在有外力作用下,物体会产生加速直线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共有三条: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
一、物理基本概念
1. 什么是物理
2. 物理的研究对象
3. 物理量和单位
4. 测量与误差
二、力和运动
1. 力的概念
2. 力的计量
3. 牛顿第一定律
4. 牛顿第二定律
5. 牛顿第三定律
6. 运动和速度
7.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8. 运动图象和速度的关系
9. 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
三、机械能和机械功
1. 动能和势能
2. 动能定理
3. 动能和功
4. 机械能守恒
四、热和热传递
1. 热与冷的概念
2. 温度的测量
3. 热的传递方式
4. 热的传递规律
五、光和光学
1. 光的传播和反射
2. 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
4. 光的色散
六、电与电路
1. 电荷和电流
2. 电阻和电阻率
3. 串联和并联电路
4. 电功和电功率
七、电磁力与电磁感应
1. 磁力和磁场
2. 磁感应强度
3. 电磁感应定律
4. 发电机和变压器
八、现代物理
1. 原子和原子核
2. 辐射和放射性
3. 粒子和高能物理
九、科学技术与社会
1. 科技的发展历程
2. 科学道德和科学素质
3. 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
以上是《初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的完整目录,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包括:
1.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
的路程。
2. 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3.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4. 质量: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5.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6. 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7. 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
力叫做重力。
8.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
叫做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的摩擦力
叫做滑动摩擦力。
9. 压力: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10.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
力叫做浮力。
11.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初中物理公式及概念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及概念大全力学部分: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至有外力使其状态发生改变。
2.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4.速度:v=s/t,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5.力的合成与分解:两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两个力。
6.力的平衡: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7. 动量:p = mv,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
8.动量守恒定律:同一孤立系统内,总动量保持不变。
9. 动能:Ek = 1/2 mv^2,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10.动能守恒定律:孤立系统内,机械能总和保持不变。
11. 功:W = Fd cosθ,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再乘以力与位移的夹角的余弦值。
12.功率:P=W/t,功率等于做功的大小除以做功所用时间。
热学部分:1.温度: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2.热平衡:物体之间没有热量传递,温度相等。
3.热传递方式:传导、辐射、对流。
4. 热能:Q = mcΔT,热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比热容乘以温度变化值。
5.内能:物体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量总和。
6.相变: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如凝固、熔化、汽化等。
7.热传递:热量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的过程。
8.热交换:两个物体的热平衡状态达到后,两者之间的热量传递停止。
电学部分:1.电流:I=Q/t,电流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电量。
2.电压:V=W/Q,电压等于电路中单位电量所能获得的电能。
3.电阻:R=V/I,电阻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4.欧姆定律:U=IR,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
5.并联电路:总电压相等,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6.串联电路:总电流相等,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之和。
7.功率:P=IV,功率等于电流乘以电压。
8.电功:W=Pt,电功等于功率乘以时间。
9. 静电力:F = kq1q2/d^2,静电力等于库仑常数乘以两个电荷之积再除以距离的平方。
初中物理定义大全总结
初中物理定义大全总结初中物理定义大全总结1. 物理: 物理是研究物质的性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2. 物质: 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特征。
3. 运动: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4. 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是指物体之间的力或影响,使它们发生变化。
5. 力: 力是影响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或形状。
6. 质量: 质量是物体所包含的物质量的多少,是物体惯性的度量。
7. 重力: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向下的力。
8. 弹力: 弹力是由于物体形变产生的恢复力,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9. 摩擦力: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摩擦而产生的阻力。
10. 动能: 动能是物体具有由于运动而产生的能量。
11. 功: 功是力对物体所做的作用,是力在物体上产生的位移乘以力的大小。
12. 功率: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功的大小,是衡量工作效率的指标。
13. 速度: 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14. 加速度: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15. 能量: 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工能力,能够做功或产生热量。
16. 热量: 热量是物体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17. 温度: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度量。
18. 导热: 导热是物质中的热量传递的过程。
19. 传导: 传导是物质中分子间直接碰撞传递热量的方式。
20. 辐射: 辐射是物质通过发射和吸收电磁波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这些物理定义可以帮助初中生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习更深入的物理知识打下基础。
初中物理常识
初中物理常识一、引言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基本性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
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的基础阶段,主要涉及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现象和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初中物理,我们可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物理基本概念1. 物理学的基本单位物理学的基本单位有七个,分别是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培)、温度(开尔文)、物质的量(摩尔)和光强度(坎德拉)。
2. 物理量的估算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对物理量的估算能力。
例如,估算物体的质量、速度、力等。
3. 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初中物理涉及到的一些基本定律有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欧姆定律等。
三、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包括三个定律:(1)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2)物体受到外力时,其速度会发生变化,且外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成正比。
(3)物体受到的外力相互抵消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距离地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成正比,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4.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四、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温度、热量和能量转化的科学。
1. 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C)。
2. 热量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3. 比热容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体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
五、电学电学是研究电现象和电磁场的科学。
1. 电流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
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的移动方向。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基本观点第一章机械能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拥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因为运动而拥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因为被举高而拥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动能和势能之间能够相互转变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批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第二章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构成;(2)全部物体的分子都永不暂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一样物质相互接触,相互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5.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相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6.热运动:物体内部大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7.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达,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8.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9.物体汲取热量,当温度高升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0.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11.热量(Q):在热传达过程中,传达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12.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高升(或降低)1℃,汲取(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类物质的比热。
(物理意义就近似这样回答)13.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地点、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需物质同样,比热就同样。
物理概念初中全部
物理概念初中全部篇一:初中物理主要包括以下概念:1. 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的科学。
初中物理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力学、热力学、电磁学等基础知识。
2. 力: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初中物理主要研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如平衡、运动、力的合成等。
3. 运动: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和方向的变化。
初中物理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加速度、运动的合成等。
4. 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科学。
初中物理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如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
5. 热学:热学是研究物质热现象的科学。
初中物理主要研究温度、热量、热传递、热力学定律等。
6. 电学:电学是研究电流、电压、电阻等电学概念和现象的科学。
初中物理主要研究电场、磁场、电流、欧姆定律、电功率等。
7.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性质和光的传播的科学。
初中物理主要研究光的反射、折射、透镜成像等。
8. 声学: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科学。
初中物理主要研究声音的性质、声音的传播、共鸣等。
9. 原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核和电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初中物理主要了解原子核的结构、原子的构成、化学反应等。
拓展:1.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它指出力与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规定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 F=ma。
2.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力学的扩展,它描述了物体间的引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万有引力定律表明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引力就越大。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指出引力是时空弯曲的结果。
3.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是描述物质热现象的基本规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规定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即热力学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之间不能发生热传递。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汇总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汇总八年级上册引言:1、科学探究所包含的要素有:⑴发现并提出问题;⑵做出猜想和假设;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⑷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⑸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⑹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⑺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交流和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
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4、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它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声能。
5、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是响度、音调、音色,人们通常将它们称为声音的三要素。
6、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7、声音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
频率= 例如:某人的心跳的频率是1.2Hz,其意义是:某人的心脏每秒跳动1.2次8、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9、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
10、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11、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
12、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在一个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是在自来水管中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空气中传播的。
13、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14、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物体有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其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是指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波形是无规律的。
初中物理核心概念的界定
初中物理核心概念的界定初中物理的核心概念是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关键概念。
这些核心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和培养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常有以下几个核心概念。
一、物质与能量的性质和转换: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质具有质量、体积和惯性等特性。
能量指物体做功或产生热的能力。
物质和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如物体发生运动时,机械能转化为动能;物体受到外界作用力时,动能转化为势能等。
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是物理学的核心内容。
二、力和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属性。
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运动和停止。
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随时间发生位置改变的现象。
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复运动等。
三、光与光学:光是人眼所能感知到的电磁辐射的一种。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既可以看作是波动的电磁波,也可以看作是由光子组成的量子。
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折射、反射等规律,同时光的颜色、折射和反射等现象的解释和预测是光学的重要内容。
四、电流与电磁学: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现象,电流的方向由正电荷流动的方向决定。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电磁场,电磁场中带有电荷的物体受到的力称为电磁力。
学生需要理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解释和利用欧姆定律等基本电路原理。
五、热和热学:热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热量是热在传导、对流和辐射等形式下传递的过程。
温度是物体内部粒子运动平均能量的度量。
热力学是研究热和能量转换关系的学科,包括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
以上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几个核心概念。
学生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核心概念,可以获得对于物理学基本观念的理解,培养出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为今后深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科学实验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核心概念的实际应用和物理现象。
初中物理概念集锦
物理概念大全一、密度(ρ):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公式:ρ=m/V,变形V=m/ρ,m=ρV;m为物体质量,国际基本单位kg,常用单位:t,g,mg;V为物体体积,常用单位:L,mL,cm3,m3。
3、单位:国际单位制:kg/m3,常用单位:g/cm3,单位换算:1g/cm3=103kg/m3,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二、速度(v):1、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v=s/t,变形t=s/v,s=vt;s为物体通过的路程,国际基本单位:m,常用单位:km;t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国际基本单位:s,常用单位:h。
3、单位:国际单位制:m/s,常用单位:km/h,单位换算:1m/s=3.6km/h。
三、重力(G):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
2、公式:G=mg;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系数,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N),简称牛。
四、杠杆原理1、定义:杠杆平衡的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 F2=l2 / l1;其中F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F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五、压强(p):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公式:p=F/S;F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S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m2)。
3、单位:帕斯卡(Pa),简称帕。
六、液体压强(p):1、计算公式:p =ρgh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为kg/m3、g/cm3 ;g为重力系数,g=9.8N/kg;h为深度(到自由液面),常用单位为m、cm2、单位:帕斯卡(Pa)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计算:F浮= G排=ρ液gV排其中G排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常用单位为N;ρ液为物体浸入的液体密度,常用单位为kg/m3、g/cm3;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常用单位为cm3、m3;g为重力系数,g=9.8N/kg3、单位:牛(N)八、功(W):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2、计算公式:W=Fs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力,常用单位为N;s为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常用单位为m3、单位:焦耳(J),1J=1N·m九、机械效率(η):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2、计算公式:η= W有用/ W总W有用为对人们有用的功,即有用功;W总为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即总功。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概述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与概述物理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是我们了解世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而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到了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这些知识为他们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为进一步学习深造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概述。
第一章: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上发生的变化,而研究运动的内容就是运动学。
初中物理主要涉及到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直线运动两种基本运动形式。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可以通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来表示,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
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不等,速度在变化的运动。
当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时,我们称之为加速度。
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之比,单位是米每平方秒(m/s²)。
第二章:力和压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对物体产生影响的能力。
物体与物体之间产生力的原因主要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几个重要的力的概念包括: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物体的重力可以通过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计算。
弹力: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大小与变形量成正比。
摩擦力: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压力等于力与垂直面积之比。
压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
第三章:物体的密度和浮力物体的密度决定了它在液体或气体中的浮沉情况。
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密度大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上浮。
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竖直向上的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乘以液体或气体的密度。
当物体所受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会上浮。
第四章:热与温度热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动能。
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动能的平均值。
九年级物理知识清单
九年级物理知识清单
以下是九年级物理的知识清单:
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的定义、物质和能量的概念、物理量的定义和测量等。
2. 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概念,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 力学: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作用效果、牛顿三定律等。
4. 能量: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能量守恒定律等。
5. 电学:电荷和电场的概念、电流和电路的基本知识、欧姆定律等。
6. 光学: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折射和色散、光的成像等。
7. 热学:温度和热量的概念、热传递的方式、热平衡和热膨胀等。
8. 声学: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和性质、声音的反射和回声等。
9. 核能与原子物理:原子结构、放射性衰变、核能的利用和危害等。
10. 天文学:天体的运动和结构、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星座和天体观测等。
这里列出的知识清单仅包括了九年级物理的基本知识点,具体的学习内容可能还包括一些实验和数学计算等。
初二全册基本概念规律公式
3
5. 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 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 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 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 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 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 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 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 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 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 式是 m ;密度单位是千克/米 3,(还有:克/厘米 3), V 1 克/厘米 =1000 千克/米 ;质量 m 的单位是:千克;体 积 V 的单位是米 3。 8.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 水的密度ρ =1.0×10 千克/米 10. 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 m 和用量筒测出 体积 V 就可据公式: m 求出物质密度。 V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 V。 第八章 力 1. 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 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 变物体的形状。 4.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1 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 鸡蛋所用的力。 5.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秤(是测力计的一种) 6. 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 长的原理制成的。 7. 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 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 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 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 过弹簧秤的量程。 8.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 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 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3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m;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m/s=3.6km/h。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N(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N/kg。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初中物理基本公式及基本概念大全
初中物理基本公式及基本概念大全物理量单位公式质量m 千克kg m=ρV速度v 米/秒m/sv=s/t密度ρ千克/米³kg/m³ρ=m/V力(重力) F 牛顿(牛) NG=mg浮力牛N F浮=G液排=ρ液gV排。
压强P 帕斯卡(帕) PaP=F/SP =ρgh功W焦耳(焦) JW=FsW=Pt功率P瓦特(瓦) W P=W/tP=Fv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滑轮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G/nF(斜面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L) 电流I 安培(安) AI=U/R电压U 伏特(伏) VU=IR电阻R 欧姆(欧)ΩR=U/I电功W焦耳(焦)J 千瓦时(kW。
h) W=UIt W=Pt电功率P 瓦特(瓦) W P=W/t=UI电热Q 焦耳(J) Q=I2Rt热量Q 焦耳(焦) JQ=cm⊿tQ=mq(或Vq)1。
光源:自身能发光得物体。
例如太阳、电灯、烛焰等,月亮不就是光源。
2、光得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就是沿直线传播得。
小孔成像、影子、光斑就是光得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得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光年就是长度单位、3。
光得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二线异侧二角等大。
【入射光线与法线间得夹角就是入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间夹角就是反射角。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平面镜成像实质就是光得反射现象,其成像特点:虚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与物得连线与镜面垂直。
即像与物就是关于镜面得对称。
物体在水中倒影就是虚像属光得反射现象。
4、光得折射现象与规律: 瞧到水中筷子、鱼得虚像就是光得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光得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如水中或其她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v=s/t③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N/kg。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³,常用单位:克/厘米³,单位换算:1克/厘米³=1×10³千克/米³;ρ水=1×10³千克/米³;读法:10³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³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1厘米²=1×10-4米²,1毫米²=1×10-6米²。
五、压强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²;专门名称:帕斯卡(Pa)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²。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 h:单位:米;ρ:千克/米³;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
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且ρ物>ρ液5、面积S(m²):正方形S=a²(S代表面积,a代表边长)长方形S=ab 圆S=;πr²(π代表圆周率)6、体积V(m³):柱体V=Sh(S代表底面积)排液法V固=V2-V1(V1代表量筒原来的示数,V2代表把固体放进后量筒的示数)7,正方体V=a³ 浸入时V排=V浸浸没时V排=V物七、简单机械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
W =FS 功的单位:焦耳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W的单位:焦耳;t的单位:秒。
八、光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
【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
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
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光路图应用u>2f f<v<2f 倒缩小实照相机f<u<2f v>2f 倒放大实幻灯机u<f 放大正虚放大镜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是过程量】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
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
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³焦/(千克℃)读法:4.2×10³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³焦。
⒌热量计算:燃料完全燃烧:Q=qmQ放=cm⊿t降Q吸=cm⊿t升物体吸放热:Q=cmΔt(Δt表示温度的变化)吸热公式:Q=cm(t-t0)(t表示末温 t0表示初温)放热公式:Q=cm(t0-t)(同上)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内能单位:焦耳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
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
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
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
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①I=I1=I2 ②U=U1+U2 ③R=R1+R2 ④U1/R1=U2/R2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解:由于P=3瓦,U=6伏∴I=P/U=3瓦/6伏=0.5安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因此U2=U-U1=8伏-6伏=2伏∴R2=U2/I=2伏/0.5安=4欧。
答:(略)⒍并联电路特点: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④I1R1=I2R2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