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_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_1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
新的环境观
人地关系
人地对立
“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
基本观点
征服自然(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矿山、拦河筑坝、移山填海,一时间,人类似乎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d.北魏时的贾思勰(《齐民要术》语),也明确地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思想。
e.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中发掘出1100多枚竹简,其中的《田律》清晰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是中国和世界最早的环境法律之一。“与天地相参”“天人合一”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生态意识的目标和理想,这对于当今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1.环境观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人类的环境观?
【回答】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环境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它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总结】目前,新的环境观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
后果
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向人们发出警告,公害病频发就是对人类的报复。人们不得不对自己“征服自然”的行为进行反思。
良性方向发展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课文讲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课本11页图1.10)
a.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保护正在怀孕和产卵的鸟兽鱼鳖以“永续利用”的思想和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的法令。b.春秋时的管仲(管子),就从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十分注意保护山林川泽及其生物资源,反对过度采伐。c.战国时的荀子也把自然资源的保护视作治国安邦之策,特别注重遵从生态学的季节规律,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保存和永续利用。

人教选修6环境保护第一章学案

人教选修6环境保护第一章学案

§1.1我们周围的环境一、什么是环境1、环境的定义: 注意:周围事物(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并和中心事物相关的事物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的“环境”的中心事物是3、天然环境:定义: 环境(分类依据: 举例:人类对其影响程度)人工环境:定义: 举例: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2、人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A 、最初:B 、随着 和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 。

C 、今天【问题探究】1、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⑴内圆―――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外圆―――人类社会与其周围环境构成的人地系统 内外圆之间的空间―――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⑵箭头代表的含义①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和能量;②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 ③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A 、正面: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或者废弃物排放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B 、负面: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代替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④代表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正面和负面)2、阅读案例①回答思考题§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阅读思考】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的环境问题。

2.表现(2)环境污染--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主要是植被的破坏)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4)全球环境变化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灾害2.人为原因(更重要)(1)资源的 性与人类需求的 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 与长远 的矛盾(3) 利益与 利益的矛盾 (4) 行为和 利益的矛盾【问题探究】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标题知识关键要点方法技巧一种新的环境观新的环境观和传统的环境观的区别与联系图示法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列表比较法►课前演练1.环境观。

(1)概念:环境观是指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

(2)功能: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2.两种环境观的对比。

(1)传统环境观:人地对立的观点。

(2)新的环境观:“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

►课堂探究1.图解发展观的概念。

2.图示环境观的历史演变。

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人们的环境观也不同。

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发展历史。

从采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环境观也不断发展。

3.新的环境观与传统的环境观的区别。

传统的环境观新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

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矿山、拦河筑坝、移山填海,一时间,人类似乎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向人们发出警告,公害病频发就是对人类的报复人们不得不对自己“征服自然”的行为进行反思良性方向发展1.下列言行中,反映新环境观的是(A)A.“只有一个地球”的公益广告B.鼓励购买私家车,促进汽车工业发展C.提倡使用塑料袋购物D.提倡高消费,促进生产发展解析:“只有一个地球”强调保护我们所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符合新的环境观的;为了保护环境,应该提倡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应提倡适度消费,不鼓励高消费;塑料袋的使用对环境影响很大,所以应尽量少使用塑料袋购物。

►课前演练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及特点(讲义)

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及特点(讲义)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 环境问题的概念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问题。

2. 环境问题的表现不同的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

近三百年来,人类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1. 自然原因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 人为原因(更重要)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和人类发展而出现的,究其本质是发展问题,是发展方式不当造成的。

主要表现在:进入20世纪以来,人口的增长速度与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当代的环境问题有以下特点:例题读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某地区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面两图,完成下列填空。

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A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C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

(2)分析图中B处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

(3)分析导致图中D处贫困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

思路导航:第(1)题,A处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该地区气候湿润、地势起伏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C处位于我国畜牧业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生。

第(2)题,B处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原貌。

第(3)题,D处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均较差,当地经济发展十分困难。

答案:(1)水土流失毁林开荒土地退化(荒漠化)过度垦荒和过度放牧(2)气温低,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3)地理位置偏僻;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通讯设施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落后。

《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一轮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课件 湘教版选修6

《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一轮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课件 湘教版选修6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虽属不同形式的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虽属不同形式的环境问题, 但二者之间密切相关。表现在: 但二者之间密切相关。表现在: (1)这两种环境问题都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 这两种环境问题都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 影响。 环境污染问题会衍生出许多生态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会衍生出许多生态问题, 影响。(2)环境污染问题会衍生出许多生态问题, 如二氧化硫大量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 如二氧化硫大量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进而导致 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鱼类等生物资源的破坏等; 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鱼类等生物资源的破坏等; 反过来, 反过来,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 后果。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 后果。(3)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 而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 而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
三、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1.新的环境观与传统环境观的比较 . 新的环境观和传统的环境观在内容、表现及后果方 新的环境观和传统的环境观在内容、 面截然不同。 面截然不同。 环境 观 核心思想 行为表现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 力不断壮大, 力不断壮大,从环 境中获得的资源和 能源越来越多, 能源越来越多,并 向环境排放了大量 的废弃物, 的废弃物,造成严 重的环境问题 行为后 果 _______ 资源短 ____、 缺 、 _______ 环境污 ____、 染 、 生态破 坏
(3)我国产生 现象最严重的地区是 填写字母 我国产生C现象最严重的地区是 填写字母) 我国产生 现象最严重的地区是(填写字母 ________,这些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 , 的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________,原因 的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山西、陕西 B.新疆、内蒙古 .山西、 .新疆、 C.吉林、山东 D.江西、湖南 .吉林、 .江西、 (4)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现象十分严重,试 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现象十分严重, 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现象十分严重 提出你的改善措施。 提出你的改善措施。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概述学案 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概述学案 湘教版选修6

第一节环境概述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了解环境因素的含义及分类。

理解环境质量的形成原因。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按其属性分类(1)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自然现象的总和。

(2)社会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

3.环境的内涵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1)环境的相对性:不同的主体,环境的内容和形式是不一样的。

(2)环境的发展性:在时间上,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拓展;在空间上,它随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展而扩张。

二、环境因素1.概念:又称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

2.分类(1)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三、环境质量1.概念:是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

它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2.形成原因: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重要原因)。

3.评价(1)环境质量评价:即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

(2)环境质量指数:即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

4.分类依据环境因素不同,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一、判断题1.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2.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 )3.当前,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各类环境质量一定会越来越差。

( )4.自然环境是指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

( )5.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6.下列关于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文遗迹不属于环境,风景名胜属于环境B.早在人类出现之前,人类环境早已出现C.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环境类型越来越少D.公园应该属于人工环境解析:选D。

新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新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环境观的概念、主要功能及传统环境观与新环境观的区别。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基本内容和基本思想。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1.环境观(1)概念: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①基本认识,也称为②自然观,或是③人地关系论。

(2)功能: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④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⑤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2.两种环境观的对比(1)传统环境观:是一种⑥人地对立的观点,表现为人类⑦征服自然的愿望。

(2)新的环境观:是“⑧天人合一”或“⑨人地归一”的环境观,认为⑩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⑪平衡和⑫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

思维活动1.新的环境观是什么思想?新的环境观强调的关键是什么? 答案 新的环境观要求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环境发展的规律,认真研究、谨慎而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新的环境观要求人们摆正人类与大自然的位置,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伦理关系,要由此前的凌驾于自然之上,变成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把尊重和爱护自然的意识融入到自己的行动中去,遵守相应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则。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1.提出背景:人类经受了人口膨胀、⑬资源短缺、环境⑭污染和⑮生态破坏的困扰之后而产生。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⑯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⑰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内容:⑱可持续和⑲发展。

一是要⑳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二是不能损害○21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这就是○22可持续。

4.可持续发展思想包括三个方面:一是○23鼓励经济增长;二是要保证资源的○24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谋求社会的○25全面进步。

5.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把可持续发展与○26科教兴国确定为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并相应制定了《○27中国21世纪议程》。

思维活动2.如何理解“可持续”与“发展”的关系?答案“可持续”之涵义既不能损害环境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高中地理 3.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3.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学习目的:1.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含义。

2.说明世界、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3.说明世界、中国耕地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4.举例说明一些矿产资源濒临耗竭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学习重点:1.世界、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2.世界、中国耕地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3.一些矿产资源濒临耗竭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学习难点:理解水资源短缺、耕地日益减少、矿产资源濒临耗竭的危害。

学习方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法等学习过程:图片导入:反映的是什么问题?一、自然资源1.概念:2.意义:3.分类:练习:1、下列物质和能量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有:A 地震时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B 汽油和柴油C 带鱼和小黄鱼D 水稻和棉花2、关于自然资源、水资源、能源三者之间关系的图解表述,正确的是:二、淡水资源短缺(一)世界淡水供应与需求1.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2.水资源短缺的影响(二)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1.总特点: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三、耕地日渐减少补充:区别土地、土壤、耕地的概念土地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与基础地质、水文与植物。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能源 自然资源水资源 能源 自然资源 能源 水资源 自然资源 能源 水资源A B C D土壤是由土壤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物质组成的。

固体物质包括等。

耕地是指种植各种农作物的土地,它是人类所需食物的主要源泉,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世界耕地需求趋势依据图3.4,分析以下问题。

1.依据世界可耕地总面积、世界人口、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耕地面积三条曲线,分析世界土地资源供求关系的前景。

2.如果进一步开垦土地,使世界耕地面积处于动态平衡(如虚线所示),土地资源供求关系的前景将怎样变化?3.如果使现有农业生产水平翻一番、翻两番,世界土地资源前景将怎样变化?4.你认为开垦土地、使农业产量翻番的可行性怎样?为什么?(二)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1.耕地面积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2.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通过查阅图书、互联网或实地调查,了解学校附近地区近年来耕地被占用的情况,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高中地理: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通过案例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4.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时空尺度差异。

教学重点: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等教学过程:漫画导入:图中有哪些污染?大气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虽然大气也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但若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超过大气环境容量(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是多方面的。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1.大气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提问:自然原因有哪些?案6例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通过案例能够掌握:1.本案例讲述的是大气污染中的急性中毒事件。

(说明:大气污染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污染和影响的时空尺度不同:有急性中毒事件;有困扰某个局部地区的地方性大气污染问题;有的则是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关注。

)2.事件的污染源:联合碳化物工厂事件的污染物:45吨剧毒性甲基异氰酸盐气体事件造成的危害:1 750人当即丧生,2万人终生残废,受毒气影响的人数达50万,还有无数十、羊、家禽死去。

多年以来一直危害着博帕尔市民的健康,继续吞噬着人们的生命。

2.大气污染物(1)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标为TMl0)①“总悬浮颗粒物”:空气中悬浮着无数固体颗粒的统称。

②可吸入颗粒物:指总悬浮颗粒物中去掉10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颗粒,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

最新高中选修6地理1新人教版.3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导学案

最新高中选修6地理1新人教版.3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导学案

13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案(人教版选修6)【习目标】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1.环境观(1)概念: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①____________,也称为②________,或③________关系论。

(2)功能: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④________,并制约着人类在⑤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

2.两种环境观的对比(1)传统环境观:是一种⑥____________的观点,表现为人类⑦____________的愿望。

(2)新的环境观:是⑧______________或⑨____________的环境观,认为⑩________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⑪________和⑫________才能生存和发展。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1.提出背景:人类在经受了人口膨胀,⑬__________短缺,环境⑭________和⑮________破坏的困扰之后而产生。

2.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⑯__________的需求,又不对⑰________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一是要⑱________,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二是不能损害⑲____________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4.可持续发展思想包括三个方面:一是⑳________________;二是要保证资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________________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谋求社会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____________。

5.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把可持续发展与错误!未定义书签。

____________确定为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并相应制定了《错误!未定义书签。

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一种新的环境观人类在与环境的长期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环境观的认识正确的是( )A.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认识就是环境观B.环境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环境观只决定人类对环境的态度D.环境观决定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人类活动的行为2.传统的环境观认为( )A.人与环境之间应协调发展B.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人D.天人合一思想贯穿始终考查点2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3.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非可再生资,为子孙积累财富B.加强各类可再生资的开采力度.控制人口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D.合理开发资不危及未人类需求方法技巧练图表分析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差异面对人口的急剧膨胀,资短缺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教材目录表

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教材目录表

高中地理教材目录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配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研究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高中地理(必修2)(配人教版)•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 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高中地理(必修3)(配人教版)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二节区域地理坏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一节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第三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选修1 宇宙与地球第一章宇宙第一节天体和星空第二节探索宇宙第三节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2 海洋地理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三章海洋水体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五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三节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选修3 旅游地理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一节现代旅游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一节旅游规则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选修4 城乡规划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节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选修6 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选修7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章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一节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章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第二节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第三章人眼的延伸——遥感(RS)第一节什么是遥感第二节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第四章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什么是GPS第二节 GPS的应用与发展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什么是GIS第二节 GIS的基本功能第三节 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第四节 GIS的发展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国数字地球建社第一节 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第二节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地理选修教材分析ppt 人教课标版

地理选修教材分析ppt 人教课标版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开发山区, 破坏植被
建筑物、人、财 产等趋于密集 人为原因
建设者的防范意识 和措施不到位
▲《环境保护》主要特点
1.始终贯穿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互关系主线。
突出正确的环境观。 2.以“环境保护”为中心选择教学内容,而不是 “环境科学”。 以问题为起点,分析各种环境和资源问题发生的 原因、危害和解决的办法。 选择当代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增强时 代性。 适当拓展基础内容,为主体内容服务。 3.大量联系生活实际、生产实际和学生实际,关注 周边,从我做起,使学生有兴趣。 新鲜的案例/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开放的思考
地质灾害 水文灾害 气象灾害 有什么 在哪里 为什么 生物灾害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逻辑结构
自然灾害的 救援与救助 技术支撑 自然灾害的 自救与互救 应急操作
自然灾害 的监测与 防御
《自然灾害与防治》在以图代文方面尤为突出 1. 地图的大量使用,很直观地了解到灾害的地理分布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 中国自然灾害成灾人口 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 中国因灾死亡牲畜 中国自然灾害区划
可再生资源 的合理利用 和保护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逻辑结构
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的基础 森林 特点 草地 分布 减少 湿地 保护
中国生态环境多样性锐减
第五章《环境管理和公众参与》逻辑结构
环境管理和公众参与
认识环境管理 必 要 性 基 本 内 容
环境管理的国 际合作 必 要 性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因循研究性学习的思路,以改变学生的 学习方式为突破口
1. 引导教学过程 2. 提倡问题意识 3. 突出案例分析 4. 图解地理事物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基础达标练】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如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读材料完成1~2题。

1.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环境污染②人口增长过快③生态破坏④资源短缺A.①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2.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酸雨频率④影响生态群落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①②④ B.①③⑤C.①②③ D.②③④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森林锐减C.土地荒漠化 D.矿产资源枯竭4.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 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C.农作侵入牧区 D.土地生产力下降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据此回答5~6题。

5.PM2.5造成的环境问题属于( )A.环境污染 B.生态破坏C.资源短缺 D.生物多样性减少6.根据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M2.5就是空气中的浮尘,肉眼可见B.PM2.5对呼吸道健康的人没有危害C.PM2.5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D.PM2.5在海洋上含量高,因为海洋上空水汽充足7.读“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某地区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2中的关联性发生在图1中的A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若图2中的关联性发生在图1中的C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1中B处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

(3)分析导致图1中D处贫困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

【能力提升练】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_13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_13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一、考纲: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5.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6.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7.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8.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9.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10.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二、问题导学:1.“水华”产生的原因?有何危害?防止“水华”现象的措施?三、资料补充:1、赤潮对水生生物的影响①是大量赤潮生物集聚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②是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

③是鱼类吞食大量有毒藻类。

④是有些藻类可分泌有毒物质使水体污染导致鱼类死亡。

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成红色外,同时海水的pH值也会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类的浮游生物会死亡、衰减;赤潮藻也因爆发性增殖、过度聚集而大量死亡。

2.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垃圾中的细微颗粒,随风飘浮,污染大气。

堆放垃圾,分解释放有害恶性气体;填埋垃圾,逸出沼气;焚烧垃圾,产生二次污染。

(2)对水环境的影响:直接倾倒,污染水体、危害生物、缩减水域面积,降低排洪能力;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垃圾倾倒海洋,造成海洋污染。

(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垃圾中的毒液体渗入土壤,杀害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和土壤结构;有害废弃物成分残留在土壤中,并在动植物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3.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习目标】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1.环境观(1)概念: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①____________,也称为②________,或③________关系论。

(2)功能: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④________,并制约着人类在⑤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

2.两种环境观的对比(1)传统环境观:是一种⑥____________的观点,表现为人类⑦____________的愿望。

(2)新的环境观:是⑧______________或⑨____________的环境观,认为⑩________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⑪________和⑫________才能生存和发展。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1.提出背景:人类在经受了人口膨胀,⑬__________短缺,环境⑭________和⑮________破坏的困扰之后而产生。

2.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⑯__________的需求,又不对⑰________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一是要⑱________,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二是不能损害⑲____________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21 4.可持续发展思想包括三个方面:一是⑳________________;二是要保证资源的○22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谋求社会的○23____________确定为我国的两大发展战5.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把可持续发展与○略,并相应制定了《○24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一种新的环境观人类在与环境的长期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环境观的认识正确的是( )A.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认识就是环境观B.环境观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C.环境观只决定人类对环境的态度D.环境观决定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人类活动的行为2.传统的环境观认为( )A.人与环境之间应协调发展B.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C.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人D.天人合一思想贯穿始终考查点2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3.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财富B.加强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C.控制人口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D.合理开发资源不危及未来人类需求方法技巧练图表分析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差异面对人口的急剧膨胀,资源短缺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据此完成(1)~(2)题。

(1)人类提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下原因正确的是( )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处于空前紧张的状态②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③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地协调的必由之路④人类已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A.①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下列观点和活动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天人合一 B.人定胜天C.竭泽而渔 D.围湖造田方法技巧新的环境观要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趋于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即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区别如下表:经济手段一、选择题1.下图中,先儒之言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 D.长期性原则阅读“环保综合能力与环保破坏强度曲线图”,回答2~3题。

2.能正确表示我国目前城市环境与发展现状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下列人类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长B.科教兴国,提高人口素质C.国际合作治理酸雨D.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4.关于人类对待环境的态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再开采自然资源,使环境恢复原貌B.无限地扩大自然保护区C.由于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可以不断扩大和提高,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D.正确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力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号码的含义分别是( )A.①经济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B.①生态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C.①社会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D.①社会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生态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6.图中①对②的影响是( )A.提供环境资源B.产生生活废弃物C.产生生产废弃物D.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7.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________℃;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________℃和________℃。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A 预案 天然气广泛取代煤B 预案 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的原状C 预案 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等(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空白圈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 .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B .社会经济效益提高 C .农林牧综合治理 D .水土流失加重 E .水土流失减轻 F .毁林开荒 G .粮食单产提高(2)在上述各项中,摆脱恶性循环,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3)我国北回归线附近发生此恶性循环,能否形成沙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知识清单①基本认识 ②自然观 ③人地 ④态度 ⑤生产和生活中 ⑥人地对立 ⑦征服自然 ⑧“天人合一” ⑨“人地归一” ⑩人类 ⑪平衡 ⑫协调 ⑬资源 ⑭污染 ⑮生态 ⑯当代人 ⑰后代人 ⑱发展 ⑲自然界 ⑳鼓励经济增长 ○21可持续利用 ○22全面进步 ○23科教兴国 ○24中国21世纪议程 基础达标练1.D [环境观是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正确的环境观才是科学环境观的一部分,环境观不仅决定人类对环境的态度,而且制约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行为。

]2.B [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观点。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环境的客观规律,尤其是工业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干预日趋强烈,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3.D [人类认识到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改变目前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方法技巧练(1)D (2)A [为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符合人地和谐的思想,B、C、D均为传统的发展观。

]综合提升1.B [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对其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会导致资源的短缺甚至枯竭,因而图中的先儒之言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2.A [目前我国环境破坏较严重,但治理措施力度不足。

]3.D [保护自然环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4.D [人类既要从环境中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物质与能量,又要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因此人类的生产活动应与环境相协调。

]5.A [①是经济系统,②是生态系统,③是社会系统,④是人的管理调控。

]6.C [经济系统中的生产活动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要排放到生态系统中,让环境来容纳、清除。

]7.(1)0.30~0.32 1.1~1.5 1.6~2 (2)(3)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4)共同性原则。

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或跨国界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8.(1)由“贫困”沿顺时针依次为F D A逆时针依次为C E G B(2)C (3)不会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气候温暖湿润教材P10活动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同学们的环境观念提升到足以指导行动、形成行为习惯的水平,引导同学们对日常行为习惯的关注和思考,在环境保护中进入“从我做起”的境界。

进行活动时可采取多种形式,但要注重分析和讨论,最好能形成小论文。

教材P11图1.10 我国古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译文:在阳春三月里,为使山上的草木与河湖中的鱼鳖得以生长,不允许携带工具登山砍伐和下河捕鱼。

用排干湖水的办法捕鱼,怎能捕不到鱼,但明年就无鱼可捕了;用烧荒的办法种田,怎能没有收成,但明年就无兽可猎了。

知道满足才不会遭到折辱,懂得适可而止才不会遭到失败,才会长久持续。

草木茂盛成长期间,不许携带砍伐工具进入山林,是为了不断绝其生长;水生动物繁殖期间,不许携带捕捞工具进入河湖,也是为了不断绝其生长;由于不失时节地做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四件事,才使粮食生产不断,百姓有余粮;由于能按时节对河湖池沼认真地实行禁捕,才使百姓有吃用不完的优质水产;按时节采伐、养护,山林才没有变得光秃不毛,百姓才有用不完的木材。

教材P13思考关注乡土环境问题,注意本地建设项目,是使正确观念见诸行动的主要办法,也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思考1:通过实际调查进行统计。

思考2:运用所学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评价得出结论。

思考3:意见书可从建设项目对环境的长远影响及可能产生的恶果方面进行综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