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生产作业方式分析
服装生产管理

工艺标准:
概念:当某产品确定投产后,企业技术部 门应根据相应的标准拟定一份具有普遍指 导意义的工艺技术文件。亦称“工艺与规 格”“工艺指导书”“工艺制造单”等。
工艺标准一般包括:
产品名称,批号(款式号或合约号)样板号,订货单 位, 生产数量、编制员、审核员发布日期; 服装款式结构图:包括正、背面成品结构图、所用面 料; 成品规格表; 原、辅料规格表; 裁剪工艺要求; 缝制工艺要求; 整烫工艺要求:包装要求等内容
服装生产管理
绪论
服装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对材料进行再创 造的过程,在早已不再是以个体裁缝的单 件缝制作为唯一的形式,工业化批量生产 是以流水作业的方式加工完成,服装各基 本衣片和辅料经过预先确定的工序,最终 加工为成衣。 工业化服装是按照一定的工艺标准,通 过规定的工序流程,将成批的面料生产为 消费者买后即可穿用的服装成品。
成批生产的“工业化”服装,具有 以下特点:
利用专业科学知识进行标准化连续生产;
有效利用人力、物力及各种专业化、机械 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提高服装的 生产效率及质量;
服装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价格适中。
一、服装工业要求
1.经济要求:合理利用材料 减少服装制作的劳动量 2.加工要求: 成衣系列化 成衣规格化 适合批量生产
(四)烫整工程
服装进行整烫 终检 :按照产品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产 品,需修整再作处理 整理、包装待运
三、服装工业发展整体趋势
(一)服装生产方式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向
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有如下几个特点:
1.情报网系统的建立 ; 2.服装CAD广泛应用 ; 3.综合自动化裁剪车间 ; 4.灵活生产系统(FMS) ; 5.烫整手段提高 ; 6.立体真空包装、吊挂储运 。
服装生产作业标准化

服装生产作业标准化一、引言服装生产作为一项复杂的制造过程,需要精确的计划和标准化的操作,以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效率的提高。
本文将探讨服装生产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并介绍如何建立和优化服装生产的标准化流程。
二、服装生产作业标准化的定义及意义2.1 定义服装生产作业标准化是指根据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对服装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工序和操作进行规范和标准化,以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的控制。
2.2 意义•保证产品质量: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可以确保每个工序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操作,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和操作方法,可以减少无效的时间浪费和重复劳动,提高生产效率。
•控制生产成本: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可以帮助企业准确地控制每个工序的时间和资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便于管理工人和培训新员工: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可以使工人更容易理解和执行,也方便培训新员工。
三、建立标准化的服装生产作业流程3.1 梳理生产流程首先,需要对服装生产的整个流程进行梳理和划分,包括物料采购、样衣制作、裁剪、缝制、质检、包装等各个环节。
3.2 制定作业标准根据梳理出的生产流程,对每个工序制定具体的作业标准,包括工序所需的人员、设备、材料、工艺要求等。
3.3 建立作业指导书对于每个工序,建立相应的作业指导书,详细描述该工序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质量要求等,以方便工人参考和执行。
3.4 培训工人在建立标准化作业流程的同时,需要对工人进行培训,使其熟悉并理解作业标准和操作要点,确保每个工序的操作一致性。
3.5 监控和持续改进建立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后,需要进行监控和持续改进。
通过定期的检查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并及时优化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标准化作业流程优化的方法4.1 流程分析对标准化作业流程进行实地观察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必要的环节,以便进行优化。
4.2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生产数据,如工时、生产数量、不良品率等,找出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并根据数据做出相应的调整。
服装生产车间作业规范

服装生产车间作业规范为了确保服装生产车间的作业效率和产品质量,制定适当的作业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服装生产车间作业规范的一些重要方面,并提供实用的操作指南。
一、工作环境和设备要求在服装生产车间,为了保证员工的工作安全和舒适度,工作环境和设备的设置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1. 空气质量:保持车间的通风良好,及时清除有害气体和异味,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2. 光照条件:确保车间有足够的光照,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减少错误率。
3. 温度控制: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区的气温变化,控制车间的温度在舒适范围内,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员工工作的影响。
二、工作服装要求在服装生产车间,员工的工作服装要求干净整洁,并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服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作服装要求:1. 穿戴整齐:员工在工作时应保持衣着整洁,不得穿着过于宽松或过于暴露的衣物,以免影响工作安全和形象。
2. 穿戴防护装备:针对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操作,员工应配备相应的防护装备,如手套、眼镜、口罩等。
3. 高温工作环境:对于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员工,应提供透气性良好的工作服,并鼓励员工定时补水,避免中暑等健康问题。
三、作业流程和作业标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严格的作业流程和作业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制定和执行适当的作业流程和标准可以确保作业的一致性和规范性,并减少错误和浪费。
1. 作业流程:根据生产工艺和产品要求,制定详细的作业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顺序和方法。
2. 作业标准:对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和任务,制定相应的作业标准,明确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定和要求。
3. 质量检验:在作业流程的关键节点设立质量检验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并及时纠正和改进存在的问题。
四、安全生产和应急预案在服装生产车间,安全生产和应急预案是重中之重。
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和处理紧急情况,需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1. 安全培训:对车间员工进行安全操作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服装生产作业指导书

服装生产作业指导书1. 概述本指导书旨在向服装生产工人提供一份全面而详细的作业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进行服装生产工作。
本指导书包含了从制版、裁剪、缝制到包装的整个生产流程,并提供了相应的作业要点和技巧。
2. 制版2.1 制版前准备2.1.1 确定服装样式及尺码2.1.2 准备所需的制版工具和材料2.2 制版过程2.2.1 根据设计要求,在绘图软件中绘制服装图纸2.2.2 根据服装图纸的要求,裁剪合适尺寸的纸样2.2.3 将纸样固定在制版纸上,并进行必要的校正和调整2.3 制版要点2.3.1 注意服装图纸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3.2 确保纸样与设计要求一致2.3.3 注意纸样的尺码搭配和数量分配3. 裁剪3.1 裁剪前准备3.1.1 准备所需的裁剪工具和材料3.1.2 根据制版完成的纸样准备裁剪面料3.2 裁剪过程3.2.1 将纸样固定在面料上,并进行必要的标记和修整3.2.2 使用裁剪工具按照标记线剪裁面料3.2.3 将裁好的面料分类整理,准备下一步的缝制工作3.3 裁剪要点3.3.1 熟练掌握裁剪工具的使用方法3.3.2 注意裁剪时面料的平整和精准度3.3.3 确保裁剪出的面料数量与生产计划一致4. 缝制4.1 缝制前准备4.1.1 准备所需的缝制工具和材料4.1.2 对缝纫机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4.2 缝制过程4.2.1 根据工艺要求,将已裁好的面料缝制成服装4.2.2 注意每个缝制步骤的顺序和技巧4.2.3 定期检查缝纫机的运行状态,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清洁4.3 缝制要点4.3.1 熟练掌握各种缝纫技术和机器操作4.3.2 注意缝制过程中的精度和质量要求4.3.3 及时处理缝制中出现的问题和质量缺陷5. 包装5.1 包装前准备5.1.1 准备所需的包装材料和辅助工具5.1.2 根据产品要求,配置合适的包装规格和包装方式5.2 包装过程5.2.1 将缝制好的服装进行分类,按尺码和款式进行组合5.2.2 使用包装材料将服装包装起来,并进行必要的贴标和封箱5.3 包装要点5.3.1 熟练掌握各种包装工具和技巧5.3.2 注意包装过程中的尺寸和外观要求5.3.3 检查包装后的产品质量,并确保包装完好无损6. 总结本指导书详细介绍了服装生产的制版、裁剪、缝制和包装过程,并提供了相应的作业要点和技巧。
服装厂工艺流程及作业指导书

服装厂工艺流程及作业指导书3.3缝纫工负责按照工艺流程进行缝制作业,并做好自己工位的卫生整理和设备保养;3.4辅助工负责协助缝纫工进行辅助作业,如剪线、换针等。
4准备工作:缝制车间主任接到《缝制通知单》后去仓库领取面料和辅料,到技术部领取工艺卡和样板。
5工艺流程及操作过程:5.1领料:组长根据领料单领取相应的面料和辅料,同时进行初步检验,如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
5.2缝制:缝纫工按照工艺卡和样板进行缝制作业,要注意线迹的整齐和缝口的平整美观,同时要保证缝纫质量和效率。
5.3检验:组长对缝制好的衣片进行初步检验,如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
5.4整烫:对缝制好的衣片进行整烫,使其形状更加美观、整洁。
5.5包装:对整烫好的成衣进行包装,包装要整齐美观,同时要注意包装标识的准确性。
6在以上各环节的负责人,若不认真负责,不遵守制度而造成损失的,一律由责任人承担责任,负责赔偿。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3.3 车工负责按照工艺要求和工期要求进行缝制,同时负责对缝制设备进行日常保养。
3.4 划样工根据样板要求和工艺要求进行划样。
3.5 小烫工负责进行小烫工作。
3.6 压衬工负责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压衬。
4 准备工作4.1 各组组长凭借生产部开出的《生产任务单》去领取裁片和辅料,同时车间主任到技术部领取工艺单和小样板。
4.2 投产前技术交代:各生产车间主任在新款投产前应该向各组组长和员工讲解工艺单上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如果由于讲解错误导致投产后的质量问题,车间主任应该负责。
5 工艺流程及操作过程:5.1 开包编号:各小组组长在领包后布置生产,对各工序进行分工,按照面层编号,任务明确到个人,确保流水线的畅通。
5.2 划样:划样工根据小样板进行划样,注意确保划样线路清晰、便于缝制。
5.3 贴衬:如果需要贴衬,各组组长将裁片拿到后道车间压衬,与压衬工办好交接手续。
5.4 缝制要求:参照各款工艺单上的说明,确保缝制线路整齐、平整、符合要求,各部位不应该有明显的残余线头。
服装流水线生产完整版讲解

• 通常的会议的时间安排在20分钟左右,服装款式复杂的等特殊情况 可适当延长,产前会的主要内容为:
产前沟通
质量 要求
日产 量目
标
本单 的产 品情
况
工价 情况
产前会议准备
• (一)由车间工艺技术人员(现场IE员)交待对产品的要求,特别应提示一些 特殊的工艺要求。
• (二)由参与产前样制作、编制人机工位布置图的现场IE人员说明生产布局安 排,指出几个关键工位,预估生产节拍。交待落实特殊情况的应对措施等。
• 1.首先应考虑对瓶颈工序进行作业改善,作业改善的方法,可参照程 序分析的改善方法及动作分析、工装自动化等IE方法与手段; 2.将瓶颈工序的作业内容分担给其它工序; 3.增加各作业员,只要平衡率提高了,人均产量就等于提高了,单位 产品成本也随之下降; 4.合并相关工序,重新排布生产工序,相对来讲在作业内容较多的情 况下容易拉平衡; 5.分解作业时间较短的工序,把该工序安排到其它工序当中去。
• 所谓“细胞式生产方式”(Cell Manufacturing),是指由一个或者少数 几个作业人员承担和完成细胞内所有工序的生产方式。细胞式生产方式 以手工作业为主,不使用传送带移动生产对象,根据需要也使用一些简 单的机械和自动化工具。由于用于细胞式生产方式的作业台的布局,往 往成U字型,很象个体户的售货摊儿,所以在日本也被称之为“U字型 生产方式”或“货摊儿生产方式”。
造成瓶颈的原因时员工的技能还是工序本身较复杂,技能问题时一般会
考虑换人,而工序本身的问题时,应把该瓶颈工位工序细分,看能不能
转移给工时短的工位分担完成。
•
• 一般在顺线后的2个小时之内,由于员工对新款的做工要求没有熟悉, 另外,工位工序的设置也不尽合理,所以问题较多,节拍的时间不固定, IE员也在现场帮忙调平衡,控制节拍也主要由人工控制公司采用的调平 衡的主要步骤是:
服装全工艺半工艺的区别

服装全工艺半工艺的区别
服装全工艺和半工艺的区别在于使用的工艺技术和制作过程。
1. 工艺技术:全工艺意味着采用了成衣生产的工艺技术,所有的制作步骤都在服装工厂中完成,包括裁剪、缝纫、调试等,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半工艺则意味着使用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技术,例如刺绣、纺织等,这些制作过程可能在工厂外部或工艺师的工作室中进行。
2. 制作过程:全工艺的服装生产过程是机械化和标准化的,采用生产线作业,每个工人负责某个具体的制作步骤。
相比之下,半工艺的服装制作更具有个性化和手工艺的特点,制作过程中可能包含更多的手工操作和细节处理。
3. 价格和质量:由于全工艺服装采用了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更高,因此通常价格较低。
而半工艺服装则在制作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于手工操作,制作周期较长,因此价格较高。
质量方面,全工艺服装由于采用了标准化的生产线作业,质量更加稳定;而半工艺服装则更注重手工细节,可能会有更多的个体差异。
总体而言,全工艺服装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需求,价格较低;半工艺服装则适合注重个性化和手工艺的消费者,价格较高但更具有独特性。
基于沙布利克的缝制作业动作分析

基于沙布利克的缝制作业动作分析朱月忠;袁惠芬;孙莉【摘要】Waste, futility and irrationality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garment produc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appearing in sewing and producing the gar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rblig analysis to the practice of sewing and producing the garment: analyzing the movement and time in the process of the men’s shirts production, proposing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sorting out and comparing the data collected. It has proved that the movement analysis can be carried out reasonably and comprehensively to regulate the sewing movement to some degree, which illustrate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rblig in improving work efficiency.%服装生产过程中,许多缝纫工人的缝制作业动作都存在浪费、无效、不合理等现象。
为了解决缝制作业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介绍沙布利克分析在缝制作业中的应用,通过对男式衬衫领生产流水线各道工序的动作及时间加以分析,然后根据工序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对比,从而让动作分析法实施起来更加合理及全面,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缝制动作,以此证明沙布利克动作分析在提高工作效率中有显著作用。
某服装缝制车间前片缝制的作业分析

某服装缝制车间前片缝制的作业分析彭少敏天津工业大学【摘要】在该论文中,针对服装的前片缝制的工序中出现的物料摆放、动作浪费及效率低下的问题,运用IE作业分析方法并结合生产车间的录像,通过双手操作程序图进行改善。
希望合理改善物料的摆放,科学的动作以减轻员工的动作幅度,降低疲劳,提高前片缝制的效率。
结合改善后的效果,为制定出一套合乎标准的动作规范做些参考。
【关键词】IE作业分析双手操作程序图改善服装缝制车间是服装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中间环节,承接着裁床和烫部,是生产的核心。
服装缝制车问具有生产率不稳定、工作时间长。
作业强度高等特点,这是制约服装生产的重要因素,也是最难以管理和控制的。
因此,提高制衣业的劳动生产率,必须首先解决服装缝制车间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制衣业缝制车间存在的问题较多。
例如,服装在制品在各生产单位之间传输配合不当,生产时间损失与浪费较多,生产连续性不高,产品合格率较低等,最终表现为制衣业的劳动生产率偏低。
通过对以人为主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作业者、作业对象、作业工具三者科学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工时消耗、缩短整个作业的时间,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目的而作的分析,称为作业分析。
在前片的缝制工序中,工位上堆放的前片、斗布、前侧拼都不是按照合理的位置安放;而且与上下工序的衔接与半成品的取送都不顺利。
员工经常感觉很累,时常要休息,和同事聊天,动作缓慢,而工作效率却不是很高,出现了员工经常加班加点,引起员工的情绪不满。
作者希望通过IE方法做出改善,以期解决该问题。
一、前片缝制的现状分析操作内容:现有操作者张某在工位上通过缝纫机加工布料(前片、前侧拼、斗布),要求操作者先对将前片和前侧拼缝制在一起,然后取斗布,将斗布和缝制在刚才的布料上,并压侧缝0.1明线和斗布0.1明线,打牙剪,检验后放置在指定处,送至下一工位。
通过观摩录像,然后进行双手操作分析,并绘制操作程序图。
服装工艺流程及工序分析

2、工序分析的目的及用途
▪ i) 清楚界定工序的次序 ▪ (能编成一易明的表格) ▪ ii) 清楚确定生产方法 ▪ (产品规格及产品质量特点要清楚易明) ▪ iii) 进一步改善每项工序 ▪ (比较其它改进程度) ▪ iv) 提供基本资料, 改进生产表现 ▪ (选择改善表现的要点) ▪ v) 提供有关生产编排的基本数据 ▪ (工序编排、布置、人员、设备) ▪ vi) 提供有关工作进度控制的基本资料 ▪ (控制工时、交货日期) ▪ vii) 为操作工及外加工商提供培训及指导材料
(一)编制效率
▪ 编制效率是评价工序编制优劣的指标,其数值可体现生产线的 平衡情况,一般编制效率达85%以上时,生产线基本保持平衡 。编制效率可用下式计算:
▪ 编制效率=平均加工时间/瓶颈工序时间×100% ▪ 瓶颈工序时间是指产品经过工序编制后,最费时工位所需的作
业时间;平均加工时间是指生产线中加工某件产品时,平均每 个工人完成的作业时间,即生产节拍。 ▪ 平均加工时间=标准总加工时间/作业人数 ▪ 标准加工时间是指完成某项作业必要的时间消耗,由纯加工时 间和宽裕时间组成。
▪ 2、按缝制加工工序的先后顺序,依次安排工作内容。
▪ 按工序依次安排工作,尽可能避免逆流交叉,以减少制品在各 个工位间的传递。
▪ 3、零部件加工工序与组合加工工序尽量分开,由不同的工人 完成。
▪ 如果某工人的工作内容中即有零部件加工又有组合加工,势必 出现半成品回流现象,从而增加制品的传递距离。
▪ 一项操作可以分配两名或更多的操作工去做。
▪ 使用同类型的机器时可以将几个工序并合起来。
▪ 一名操作工可获分配两部或更多的机器或两个或更多的工作 站。
服装生产中作业定义

服装生产中作业定义
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管理经营目标所进行与产品相关
或对产品有影响的各项具体活动,作业活动贯穿于动态活动的全过程。
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作业都能形成产品价值或作业价值,所以,一般又将作业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增值作业反映作业消耗的有效性;而非增值作业则反映作业工作的无效性。
根据企业业务的层次和范围,可将作业分为以下四类:
①单位作业:生产管理使单位产品或服务受益的作业,它对资源的消耗量往往与产品的产量或销量成正比;
②批别作业:使一批产品受益的作业,作业的成本与产品的批次数量成正比;
③产品作业:使某种产品的每个单位都受益的作业;
④维持作业:为维持企业正常生产,而使所有产品都受益的作业,作业的成本与产品数量无相关关系。
通常认为前三个类别以外的所有作业均是支持作业。
2)作业所用资源
资源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工时和动力,换言之,资源就是作业发生各项费用的实体。
作业成本管理中,资源统一用货币表示就是作业的各项消耗,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
3)作业成本
将某个作业资源发生的费用一项项累加起来,就构成了作业成本,作业成本是以作业为单元核算的成本。
它是后面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的基础。
关于服装单件流

关于服装单件流戴双全服装单件流作业方式早先就在海外有推行。
近些年来国内也有不少做成功的,特别是在杭派女装业界,已有很多案例。
但在国内其他地区,这一方法至今还稍少有所采纳,推广空间极大。
2005 年以前,在杭州女装业,单件流的方式还悄无声息。
2005 年秋,“浙江秋水伊人服饰有限公司”总裁姚虞坚获得了有关信息,率先引入单件流生产模式并取得成功。
因为有了成功的样板,获得了受青睐的成果,信息不胫而传。
随后,三彩(现为“卓尚”)、衣香丽影、海贝、红迪丝、依芙丽、迪赛尼丝、香影、红袖、纳纹等杭派名牌女装厂以及萧山的外贸企业“文华服饰”等都接踵跟进,并成功运行。
如今我在杭州推介的这种方式已被周边闻见的同业广泛接受并仿效。
服装作业从捆包流改成单件流,是一场对传统制作模式的变革,是在实施一项系统改善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更新。
要做成它,首先要改变观念,要建立一套规范模式,要培训一批掌握新方法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要注重在细节上的策划,包括要求对计划、技术、采购、仓库、裁剪等各方面的改善。
因此企业最高领导必须首先下决心推动这件事,并要求各部门全力配合。
没有老总的认知与决心,取得完善成果的希望就大打折扣。
推行服装“单件流”作业模式,不仅能改进生产现场的面貌,提升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减少浪费,而且对企业经营管理全系统的改善都会起到拉动作用。
例如,“单件流”作业的变换款式机动性强以及能快速满足齐色齐码发货要求的特征,对销售部门(实质上就是对企业本身)实现快速向市场供货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就支持了销售管理的改善。
目前,在服装行业绝大多数工厂中,都还遵循着传统方式,除了操作工单独做整件的形式外,比较普遍采用的是“捆包传递”模式。
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原始的作坊模式,它与现代规模化生产管理要求不相符合,已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它对服装生产管理水平和作业效率的提升形成局限,它的作业结构和流程,制约了服装生产管理的深化和制作效率的提高。
服装单件流水生产方式

服装单件流水生产方式单件流"作业方式简介服装行业的生产制作,多年来有着传统的方式,目前比较普遍采用的是"捆包式"作业.这种方式基本状况是,将一件产品的缝制过程分解成若干道工序,每道工序由一个或一批工人制作。
从前道至后道各工序,每人都集中缝制多件产品,然后以"捆包"方程细分成多道工序,按事先编制的《人机工位布置图》安排,由前到后"单件流水作业"完成。
每一个作业单元岗位按"个人看板"(作业指导书)上的要求,完成较单一的制作内容,形成"一道工序连一道工序,一件产品接一件产品"连续进行的作业形式。
单件流作业系统为服装制作实现JIT目标奠定了基础,是精益生产理论在服装作业中的运用;给服装行业IE活动提出了新的课题和实践内容;它也能为更顺利地达成5S管理目标创造条件;乃至为想实现"日清日高"的企业提供可行性支持。
比较上述两种作业方式,"单件流"形式有着以下特点:一、产品在线周期短,从投入制作到产出,生产过程中无半成品成批积压。
成品产出数量均匀,日产量能明确地把握,有利于作计划安排,也便于控制生产进度。
能很容易地使顾客的分批及时交货的要求得到满足。
二、生产过程中半成品(含因材料所致)的质量问题容易及时被发现,发现一件可及时纠正一件,不会造成大批量的不良品出现。
而"捆包式"作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往往会延迟发现,造成大批量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采用"单件流"的方式生产,因不合格而造成的损失少得多。
三、生产效率相对较高。
同样的人数,技能水平相当,设备、场地条件一样的情况下,采用的"单件流"时生产效率较高。
在已成功推行的案例中,经过试运行阶段后,系统步入稳定状态,生产效率同比约可提高20~30%。
四、用"单件流"作业的方式,新款式的"顺线"的时间短。
服装生产缝纫工序操作手势与标准工时研究

时间研究法测 算其实 际工 时,使用模特排 时法测算 其标准 工时 ,运用 动作经济 原理分 析现行动 作是否有 缩 短工时 的可 能性 ,如何通过 改善操作手 势来缩短标 准工 时与实际工 时之 间 的差距 。
1 研究 内容 与方法
本文研 究的 内容 为服装生产缝 纫操作手势 与标准工 时 。研究方法 为实地调研法 。
在 服装生 产缝纫工 序 中,缝 纫动作 的研 究与设计 直接影 响生产水 平与成本 。减少 工时是提 高生产率 的重要 环节 ,运用最合 理 的操 作手势则是减 少工 时的有效 方法 。本研 究主要包 括两个 方面 ,一 是测算工 序 的标 准工 时,二是研 究最佳 的操作手势 。
实地调研 浙江省嘉 兴市华盛 达时装有 限公司 ,选取缝斜 纹肩 带压 条一侧工 序为研 究对象 ,使用秒表
注 l注 2 需要 、 : 注 意 的动 作
摸触 动作 、 抓握动作
终 结动 作 放 置动 作
G1 简单地抓
G 注 ) 杂 地 抓 3( 复
P O简单放置
P ( 1较 复杂 放 置 2注 ) P 注 2 装 5( )组
独: 在其他动作
停止 的场合 独立
进 行
F 3足踏板动 作 W5 走步动作 下肢和腰部动作 B1 往)弯体动作 7( S O 往) 3 ( 起身坐下
mod法计算工序总工时动作名称动作符号标记动作分解mod动作出现次数mod总值总时间s将整条压条对准位置手指按压住前半段压条脚踩缝纫机1调整下半条压条位置翻折压条底边手指按压住后半段压条脚踩缝纫机1m1g1m3p0m2g0m1p0m2g0m1p0f3m2g0m1pom2g0m1g1m1g3m1p0m2g0m1p0f3手指抓取压条小臂移动放置压条手腕移动触碰手指按压压条手腕移动触碰手指按压压条足踏板动作手腕移动触碰手指按压压条手腕移动触碰手指抓取压条底边手指翻折压条底边手指将折好的底边放回原位手腕移动触碰手指按压压条足踏板动作8310707df文件使用试用版本创建www
期末总结服装工艺

一、引言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服装的制作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工艺,这些工艺直接影响着服装的质量和外观。
本文将对服装工艺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缝纫工艺缝纫是服装制作中最常用的工艺之一,它关系到服装的整体制作效果。
缝纫工艺主要包括裁剪、打版、缝制、整烫等环节。
裁剪是根据设计稿纸剪裁出相应尺寸的面料,打版是将剪裁好的面料依照设计稿样式进行缝制。
在缝制过程中,关键是缝纫线和针脚的选择。
缝纫线的选择应根据面料的性质和服装的用途来确定,比如强度要求高的面料可以选择高强度缝纫线。
而针脚的选择要符合设计要求,包括直线针脚、蝇尾针脚、密针针脚等。
整烫是将缝制好的服装用燙斗熨烫,使得服装更具立体感和平整度。
三、织造工艺织造是制作面料的过程,它决定了面料的质地和质量。
织造工艺可分为手工织造和机械织造两种。
手工织造主要是在织布机上通过手工操作完成的,这种工艺制作的面料质地独特、手感细腻、色彩饱满。
而机械织造则是利用机械织机完成,生产效率高。
机械织造的面料韧性好、稳定性高。
织造工艺关键是确定织布机的选择和设置。
四、染色工艺染色是为了给服装增加色彩,提升服装的美感和吸引力。
染料选择应根据面料的性质和染色要求来确定。
常用的染色工艺有印花、提花和胶印等。
印花是通过模板将染料涂刷在布料上,形成花纹。
提花则是通过机械设备将花纹提升到面料上。
胶印是利用胶印膏将花纹印在面料上。
这些工艺都需要满足服装设计要求,并保证色彩牢度和染色均匀。
五、加工工艺加工是指对制作好的服装进行后续的整理和修饰工艺。
常用的加工工艺有平缝、贴布、堆线、揍皱等。
平缝是将服装内外部分进行接缝,使得服装整体更牢固。
贴布是将一种面料贴在另一种面料上,起到装饰和提升质感的效果。
堆线是在面料上加上绣线,形成花纹和图案。
揍皱则是通过特定的方式对面料进行处理,形成皱褶效果,增加服装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质量控制是为了保证服装在制作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和耐用性。
常用的质量控制工艺有检验、修补、包装等。
服装厂工艺流程及作业指导书

裁剪工序工艺流程及作业指导书编号:Q/HL-7.5-011 1 目的2 裁剪过程是整个服装生产的关键过程,裁剪质量对后道工序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消灭过失,有时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特编制此操作规程。
2 范围适用于裁剪工序作业。
3 职责3.1 车间主任负责车间全面工作,并做好生产进度的掌握和生产质量的掌握,及日常统计工作,同时负责排料划样及与其他部门的协调。
3.2 裁剪工负责开剪,复核排料划样。
3.3 关心工负责摊料、验片和分包。
4 预备工作:裁剪车间主任接到《裁剪下料通知单》后去仓库领取面料和辅料,到技术部领取样板。
5工艺流程及操作过程:5.1拖料:依据本公司生产所用的面料不同进展拖料,并做好拖料记录。
拖料时要平服,不能太松或太紧。
不同面料按规格不同摊布,并适当掌握层数。
在摊布时觉察面料、里料有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作好记录,并马上停顿使用不符合要求的面料,将信息以书面的形式向质检部和厂部汇报。
5.2不同的面料摊布,最多层数掌握如下:全棉平面料尼龙布高密度尼丝纱卡110-毛料及化250g/m2250-340g/m2布纺纤料针织针织层数500 500 500 400 300 布500布2005.3排料划样:手工排料时车间主任必需校对核准摊料,依据样板排料进展划样,做到合理、清楚、准确,尽量节约面料,降低本钱。
5.4开剪:裁剪负责人必需校对核准摊料划样,确认合格后,裁剪工方可利用裁剪机开剪。
5.5验片:由裁剪车间负责人对裁片进展验证,觉察不合格的裁片要准时做好换片工作。
5.6分包:依据衣片的款号和规格的不同对裁片进展分包,分包时要认真、认真、准确。
5.7分发:对所分的包编号入库,依据领料单分发,并记录分发状况。
5.8换片:对缝纫小组或其他工序觉察不合格的裁片要准时做好换片工作 ,并做好记6 在以上各环节的负责人,假设不认真负责,不遵守制度而造成损失的,一律由责任人承担责任,负责赔偿。
日期:缝制工序工艺流程及作业指导书编号:Q/HL-7.5-021 目的缝制过程是整个服装生产的关键过程 ,缝制质量对整件成衣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特编制此操作规程。
服装生产管理

1、服装制作的方式:P2(1)成衣化:工业化的标准生产方式(2)半成衣化:以工业化标准生产为基础,由客户对某些部位或面料提出特殊要求,结合工业化生产的方法,投入流水线生产完成。
(3)定做:以个人体形和爱好为准,量体裁衣单件制作。
(4)家庭制作:自己购料缝制服装。
2、成衣化服装生产的特点:P2(1)能利用科学专业知识(2)高效使用人、物、机器(3)寻求完善的机械化和自动化(4)能进行工业化连续生产(5)质量好而且价格合适3、定做服装的特点:P3(1)凭裁缝师傅的经验和灵感(2)主要用是手工进行缝纫、熨烫(3)能在家庭进行制作(4)质量好,但价格高4、服装生产管理的主要任务:P4通过对服装的造型结构、工艺加工特点、样板结构、工艺规格、裁剪、缝纫、整烫、包装等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分析,制定标准技术文件,组织、实施、协调和控制服装生产计划。
5、服装生产管理的要素:P6(1)人:服装企业作业人员除了数量的要求外,还应考虑技能程度和努力程度等(2)材料:面、辅料的物理性能、配伍性、加工的难易等(3)加工方法:工艺标准的制定:质量标准、检验标准、工时定额等(4)机器设备:服装加工机器以及各种服装加工用辅助器具(5)资金:生产资金的周转,生产成本费用等(6)市场与信息:消费市场需求动向,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等6、影响加工费高低的因素:P7(1)不同款式品种工时定额的差异(2)批量大小的差异(3)交货期的长短(4)市场竞争的程度(5)工厂管理水平的差异(6)其它7、服装生产管理的方法和手段:P8服装生产管理时,可分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四个阶段,简称PDCA。
通过PDCA管理活动,把成功的经验肯定下来,使之标准化,当下一次再进行同样的工作时,不必再进行研究、讨论和请示,可直接按标准进行生产;失败的要总结经验教训,防止再次出现类似问题,同时,将这些内容反馈到下一次的计划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生产作业方式分析
服装生产作业方式分析2009-07-10 11:01:04| 分类:服装管理|举报|字号订阅2009-7-9
一:整件个人缝制生产方式与分担作业生产方式
最近,服装时尚的款式与设计均变得多样化,所以在缝制现场生产中的产品也是五彩缤纷的。
加之应市场所要求的进一步短交货期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等要求,缝制工厂的生产部门各自选择或活用已有的生产方式并在不断开发研究新的生产方式。
可以不夸张地说,结合自家的工厂或车间,选择什么样的生产系统确是关系到工厂运营生死命运的重要课题。
现在缝制生产中的所使用的生产系统多以分担作业方式为基本方式,对应款式和生产条件,在现场进行多种多样的使用。
例如:个人整件缝制方式、集束作业系统、同步生产系统、单元生产系统、吊挂传送作业系统等等,更进一步说同样是集束作业系统也会由于生产条件的不同而异。
什么样的工厂使用哪样的生产系统最为正确的选择?有关这些生产系统的特点,在此将分期连载,以供参考。
这次主要是介绍由于整件个人生产方式与流水线分担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以及对批量生产的影响。
整件个人生产方式
最基本的生产方式是这种整件个人生产方式。
由于简便所以初期的缝制工厂均采用这种方式。
与在家庭内的缝制同样,完全是同一个人的作业,持有全部的缝制工序,但是在大批量生产中,会出现以下的问题。
(1) 由于作业者的不同,产品品质的差异很大。
(2) 专用机或自动机难以利用。
(3) 必须要有高技能,所以在缝制方面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
为此,生产性的低下不利于竞争。
要提高生产性一般说3S是关键要素(1)单纯化(Simplification)、(2)专业化(Specialization)、(3)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要实现生产性的提高就要在各缝制工序中安排复数的作业
2) 直线流水生产系统
初期的直线流水生产系统同样是发明于美国,1935年开发研究出的生产
系统。
当时由于出现了马达的价格下降的局面,设备变得适合于如同现在的缝纫机布局的变更。
这种系统是将缝纫机按照工序顺着排列,利用流水作业台将(半成品)放置下道工序处(图2)。
在美国一时被广泛利用,可是流水线的管理变得困难起来。
这种生产系统相对于个人生产量的管理来讲,更适于生产线产量的管理。
·被采用于长期的对个人评价和对流水线的团队的奖励金
·为保证流水线的平衡,采用前后工序互援的方式...等等,下功夫后会提高流水线运营的柔软性方面,促使这种方式得到了普及。
最近这种方式被称为模件方式,被采用的企业也在不断增加。
(3) 发展的集束作业系统
比较以往的集束作业系统,这种发展的集束作业系统,将工序作业再次分为从50名到100名程度的范围。
(图3)适用于每个人的生产量的管理。
各工序由数十名操作工人承担,需要调整流水线人员的平衡。
根据需要班组长等数名操作人员,负责瓶颈工序的援助,进入流水线生产线。
设备的布局按照工序顺序排列,集束作业向下道工序传递。
专用机、自动机等在流水线中放置使用。
发展的集束作业系统在以往的作业要素上加以提高改进,因此被广泛利用。
品质管理设在零件工序的完成处和组合工序中以及最终工序连接设置。
(4) 单元生产系统
直线流水生产系统或者是集束作业系统方式中间使用半成品的吊装传送带作业搬运方式,(图4)是直线流水生产系统。
将半成品顺次送入工序中从而减
少搬运时间,提高生产性。
另外吊装传送带还有减少服装的油污和皱褶的利点。
由瑞典国家研究项目成功制成的THREAD系统,是有代表性的生产系统,可以将一部分半成品的去向指定,并且可以在中间存储,将流水线管理柔软性能提高。
但是由于工序之间的半成品量受到限定,需要相当细致的控制管理。
二:适用于批量生产的具有代表性流水线的生产系统。
服装消费不断扩大生产的初期阶段,批量生产是基本,为了推进合理化的3S单纯化(Simplification)、专门化(Secularization),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整体的人员安排,以一个人负担一个工序的基准编成流水线。
同时按照工序别正确地设定标准时间,按照工序别调整编成人员等,均是控制流水线进行管理的要点。
根据消费的高度化,随着服装的款式和设计多样化的进展,由于在缝制现场同时生产着的产品多品种化。
而且,更进一步短缩交货期,力求降低生产成本,适应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必需。
·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课题
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特征是出现在生产线上的品种更换频繁,由于是批量型的生产方式所出现的品种更换多的管理困难以及更换初期时的生产性降低问题。
将这个时期出现的损失,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1) 所作工序被变更时,作业习熟率降低
(2) 产品进入流水线正常生产需要时间
(3) 产品变换时,会出现不良
(4) 设备的更换、布局的变更增多
如果将以上的现象消减,会有增加生产日数的效果,为此编成人员数会得到消减。
一般批量型生产系统多以一人一道工序安排生产。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个人也会承担复数工序。
伴随着编成系统的平衡,追求从以人为单位的
工序安排改变为以工序进行安排。
其他以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线,需要满足下记的条件的
(1) 在生产开始之前,设定工序时间
(2) 更多地使用专用机、自动机
(3) 与大批量流水线的生产相比,多能工是十分必要的
(4) 在开始批量生产之前,确认品质是最重要的
作为批量生产方式所必需考虑的要点已经在上期JM在中国的介绍了。
开始之前,要进行流水线的设计(编成率、设备布局)
(1) 批量的数量设定以及投入量明确化
(2) 批量生产开始后,要调节缺勤问题或一部分的工序的不平衡
(3) 不良发生时要在早期发现,加以修正...等等诸多问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系统也是同样。
另外,批量生产就更加需要负责日程计划的部门、企画设计部门、IE部门和品质管理部门的紧密提携。
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
在此介绍分业进行生产的流水线,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当中的,主要有以下的几种系统。
1)JUKI单元同步生产系统(JUSS系统)
将流水线分离为以2~4汲潭鹊“单元”,在“单元”内原则上是同样的作业,半成品在“单元”间的进行中间检查。
搬送时利用批量单位,使用集束作业和传票的是进步型的集束作业系统。
JUSS是JUKI开发研究的生产系统,主要是以批量300件到500件程度的妇女服装为对象的系统。
流水线人员15名,以高技能者和低技能者使用平缝机和熨台,分别区分为2~3名的单位,搬运以同样的批量单位。
平均每一个人持3个工序以上。
2)QRS(Quick Response Sewing Syatem)
(快速反应生产系统)
与上同期1987年JUKI开发研究出的生产系统,作为对应激烈变化的市场,所开发的生产系统,对象是妇女服装100件前后的。
编成人员为5名到10名的程度,工序编成以工序顺设计。
搬送时以1件为单位,避免由于颜色以及尺寸不同组合时,引起的零件进度的不均。
妇女服装的加工设备以平缝机和熨台为主体,为有效率地配合两种作业采取站立作业,如果是单件生产的话,传递运送采取吊挂生产系统更有效果。
投入工序的负责人,要及时调整作为后援缝纫工对流水线内延迟的应援。
3)U字形布局的单件流水生产方式(TSS)
始于1970年代,日本的爱新精机公司将日本丰田汽车零件公司的生产制造方式,应用在缝制方面,并得到普及。
编成人数是从3名到5名左右的工序顺。
传递是将身片到组合的主流生产线,按照工序顺编排成U字型设备布局。
大的身片在U字型流水线中组合,
而且将小的零件在流水线外缝制之后,导入流水线。
为防止半成品囤积,对与工序编成连接的共同工序以及后工序积极地进行援助。
由于作业是单件生产,所以采用的是站立作业。
而且设备的台数根据款式而变换,每人所持台数为3台到5台。
4)夜台式作业台的生产方式
夜台式作业台的生产方式基本上是以个人作业单件生产方式,与整件个人缝制生产方式相似,在批量生产之前,必须要解决好品质问题,才能达到效益。
在夜台式作业台中利用专用缝纫机和特殊缝纫机等等与整件个人缝制生产方式不同。
JUKI公司在1990年的JIAM展览会上发表了,名为“clotho”的由3人编成的夜台式作业台生产方式。
通常妇女服装的生产,以5件为批量单位。
5件以上50件以下则由3名生产。
缝纫机·熨台等设备多在1个夜台式作业台中约有5台左右。
无论采用哪一种系统,前后单元和在工序上的援助作业者,均不各自计算其生产性,以小组作为单位制定的生产目标,就其实际成绩进行评价。
工资也根据小组予以奖励分给,同时并用有关增产和高品质的奖金制度。
在工序之间的半成品管理,流水线的平衡,检验等工序均要求在小组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