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
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2.熟悉作品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诗篇题目包含春、 江、花、月、夜五种事物,构成了人间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令人心驰神 往。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赋予了新的内涵,融诗情、画 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 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 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营造出一种情、景、理 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赋、比、兴”是按表现手法划分的。“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即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多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 头。“比”“兴”往往结合起来运用。
4.整体赏析 《无衣》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全诗共三章,章句 对应;诗句大同小异,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一边歌唱,一边行军, 一往无前。 第一章,统一思想。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衣。“无衣” 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 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 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 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
句法:古体诗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 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 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 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3.积学储宝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体制与“赋、比、 兴”三种表现手法。
2022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静女静女《诗经·邶风》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⑤,贻我彤管⑥。
彤管有炜⑦,说怿女⑧美。
自牧归荑⑨,洵美且异⑩。
匪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⑫。
【注】①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
”姝(shū):美丽、漂亮。
②俟: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城隅:城角。
③爱:同“薆”,隐藏。
④踟蹰(chí chú):徘徊不定。
⑤娈(luán):美好。
⑥贻(yí):赠。
彤管:红色的管状物。
一说指初生时呈红色的管状的草,即下一章说的“荑”。
⑦有:形容词词头。
炜(wěi):色红而光亮。
⑧说怿(yuè yì):喜悦。
说,同“悦”。
怿,喜悦。
女,同“汝”,你。
⑨牧:野外。
归:同“馈”,赠送。
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
象征婚媾。
⑩洵美且异: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
洵:实在、诚然。
异:特殊。
⑪匪:同“非”。
⑫贻:赠予。
知人论世一、创作背景《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青年男女的幽期密约。
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
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
卫君无道,夫人无德。
”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
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
”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
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
二、白话译文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
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2)分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行”与白居易《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异 同。
答案:相同之处:都写出了没有声音比有声音的表达效果好。 不同之处:白居易写的是在乐曲停顿的间隙能够给听众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填 补了乐曲本身的空白,实现了听众的再创造,更好地写出了乐曲的高妙。苏轼是 想象自己和亡妻如果有缘再见,阴阳两隔已经十年,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 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情。
词句注释 ①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此词 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韵。 ②乙卯(mǎo):北宋熙宁八年(1075)。 ③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④思量(liáng):想念。 ⑤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 “千里”。孤坟:其妻王氏之墓。孟棨《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 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⑥纵使:纵然,即使。 ⑦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⑧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⑨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⑩顾:看。 ⑪料得:料想,想来。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⑫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白话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忘。千里之 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 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 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 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 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 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 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 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 坡七集》《东坡词》《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说明军情危急。
B.敌人骑兵深入中原,来势汹汹,像狂风暴雨发动猛攻,衬托了
战士们的形象。
C.孤城、落日、衰草等意象突出边塞的萧条凄凉,烘托了残兵败
卒心境的凄凉。
D.八句诗虽是节选,却逐步推进,完整再现了战斗前、战斗中和
战斗后的场景。
【解析】 “深入中原”理解有误,“边土”指的是“边地”。
2.清代学者吴汝纶评价“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时 说“二句最为沈至”,“沈至”即感情沉厚深切。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这两句是怎样做到“沈至”的。
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 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紧接着描写行军:“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 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 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 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犹如“看明王宵 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张孝祥《六州歌头》)不意 “残贼”乃有如此威势。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 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 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 然泪下。“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 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 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 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 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 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 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 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量。
(新教材)-8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2020年秋季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写作背景
•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 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 展才能,有所作为,如对其妻所说:“归时倘 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但玄宗只把他 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 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 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 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 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 临行作本诗,借以表白心情。
月夜飞渡图 登山奇观图
山中夜景图
洞天奇景图
(新教材)-8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20 20年秋 季高中 语文部 编版( 2019) 必修上 册【精 品】
(新教材)-8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20 20年秋 季高中 语文部 编版( 2019) 必修上 册【精 品】 (新教材)-8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20 20年秋 季高中 语文部 编版( 2019) 必修上 册【精 品】
我想凭借越人的传说梦游吴越,于是一夜晚飞越,伴明月来到镜湖边。 明月清辉,把我的身影映在湖里,不久把我送到剡溪。 当年谢灵运的住处,现在还存在,清波荡漾猿猴长啼,景致凄清。
• 谢公是谁?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 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 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 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 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
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 梦中第四景:仙山盛会,仙者云集,歌舞助兴,一片祥和景象,是诗
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无衣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无衣
无衣
作品原文
《诗经·秦风》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②。王于兴师③,修我戈矛④,与子同仇⑤!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⑥。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⑦。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⑧。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⑨,与子偕行⑩。
词句注释 ①秦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篇。 ②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③王:指周天子。一说指秦君。于:语助词。兴师:起兵。 ④修:整治。 ⑤同仇:共同对付敌人。 ⑥泽:同“襗”,贴身内衣,如今之汗衫。 ⑦偕作:一起行动。 ⑧裳:下衣,此指战裙。 ⑨甲兵:铠甲与兵器。 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 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 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 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创作背景 《秦风·无衣》是秦地的军中战歌。由于作品的创作年代久远,文字 叙述简略,故而后代对于它的时代背景、写作旨意产生种种推测。大 致说来,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认为《秦风·无衣》是讽刺秦君穷 兵黩武、崇尚军力的作品,如《毛诗序》说:“《无衣》,刺用兵也, 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第二,认为《秦 风·无衣》乃是秦哀公应楚臣申包胥之请,出兵救楚抗吴而作,是哀 公征召秦民从军,士卒相约之歌;第三,认为《秦风·无衣》是秦人 攻逐犬戎时,兵士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偕作并行、准备抵御外侮 的歌声。 据今人考证,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 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 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后世影响 《秦风·无衣》主旋律激昂奋发,诗中的战士们参战有明显的目的, 在行动上高度自觉,对战争前途充满坚定乐观的信念。这对后世诗歌 创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如屈原的《楚辞·九歌·国殇》、鲍照的《代 出自蓟北门行》、王褒的《关山篇》、吴均的《战城南》,都不同程 度地表现出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唐代王昌龄和岑参的边塞 诗也具有这样的主调。
【新教材】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共46张PPT)
● “熊咆龙吟……生烟”一段, 这段描写在表达上有什 么作用?
●特点:昏暗诡谲、阴森恐怖。
象征了腐朽的黑暗的唐王朝社会现实 ●作用:①对比:神仙世界的澄明、祥和;
②为下文神异现象的出现作铺垫; ③增加仙境的神秘感,突出现实的丑恶。
夜晚仙府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 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 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初读诗歌 整体感知
全诗三节各写何内容?归纳层意。
一、梦游之由(起)—— 叙述
二、梦游之境(观)—— 描写
三、梦游之吟(叹)—— 议论、抒情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研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读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意象:日出、天鸡、千岩、迷花
特点:壮美
画面描述:我脚着谢灵运当年特制的登山木屐,径直攀上高耸入云的山
阶。半山腰处正遇远方的海面一轮旭日喷薄而出,空中回荡着天鸡高亢的
鸣叫。山中万花迷眼,我在奇石间盘旋,不知不觉中暮色降临。
意境概括:这是一幅雄奇壮美的画面,
情感:诗人为之迷醉神荡,乐而忘返。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人用 什么手法写出了天姥山什么特点?
思考: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 有何用?
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 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 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小结:第一段写入梦之由。 第一段 入梦之由——瀛洲难求,天姥可睹。
总结第一段
景----神奇巍峨 情----景仰向往
《古诗词诵读》(课件)-高一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
二、诵读感悟
1.明确字音 了(liǎo)
砌(qì)
恰(qià)
二、诵读感悟
2.解释词义 ①了:了结,完结。 ②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③雕栏玉砌:即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 阶,这里泛指南唐宫殿。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暗指亡国。
二、诵读感悟
3.划分节奏,诵读感悟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文化常识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 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 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 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王国维 《人间词话》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 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今存词三十余首,与其父李璟汇刻 为《南唐二主词》。
三、核心鉴赏
7.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愁情”? 明确 虚实结合(眼前—回忆、想象) 对比(现在—过去、物—人) 比喻(满腔愁绪 —一江春水)
四、理解性默写
(1)《虞美人》一词中,作者追问美景何时结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中用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2)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八单元 古诗词诵读 教学课件
2.描写男子赞女子送给的第一个礼物很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到女子送给男子的第二个礼物的两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2.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3. 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第十四页,共五十八页。
[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
本诗采用二三节拍断句,但在朗读时可适当延长第三个字的发
音时间。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第十五页,共五十八页。
2.在诵读过程中感知诗歌内容。 这首诗的主人公采撷美草香花要送给“同心”的人,但他思念 的人还在“旧乡”,长路漫漫,欲赠不能,只能让忧伤陪伴自己终 老。全诗字里行间流露着漂泊他乡和分隔两地的无奈。
第七页,共五十八页。
[文本深读] 1.诗歌共分三章,诵读时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语调或语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页,共五十八页。
3.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反复、逆转的手法在表情达意上 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⑧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⑨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⑩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形容食物 如玉一样精美。 ⑪不愿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复醒”。 ⑫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lè):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 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纵情任意。谑(xuè):戏。 ⑬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⑭径须:干脆,只管。沽:通“酤”,买。 ⑮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 五瓣。 ⑯尔:你。
白话译文
你可见黄河水从天上流下来,波涛滚滚直奔向东海不回还。 你可见高堂明镜中苍苍白发,早上满头青丝晚上就如白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会有用,即使散尽黄金也还会再得到。 煮羊宰牛姑且尽情享受欢乐,一气喝他三百杯也不要嫌多。 岑夫子啊、丹丘生啊,快喝酒啊,不要停啊。 我为在座各位朋友高歌一曲,请你们一定要侧耳细细倾听。 钟乐美食这样的富贵不稀罕,我愿永远沉醉酒中不愿清醒。 圣者仁人自古就寂然悄无声,只有那善饮的人才留下美名。 当年陈王曹植平乐观摆酒宴,一斗美酒值万钱他们开怀饮。 主人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你尽管端酒来让我陪朋友喝。 管它名贵五花马还是狐皮裘,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与你同饮来 消融这万古长愁。
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 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自我理想 的这一天总会来到的,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 “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 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 “曩者(过去)游维扬,不逾一年(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 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 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 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 “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课件部编版必修下册
写作背 景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初年,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保持了节俭、谨慎
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但随着功业日隆,内外无事,在一 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生活逐渐奢靡,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 巡游,劳民伤财,并且变得“喜闻顺旨之说”而“不悦逆耳之言”。在唐太宗越 来越忘乎所以,多数朝臣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征及时进谏,纠正太宗的偏差。 贞观十一年(637) 的三月到七月,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 《谏太宗十 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
宗亲自为魏征撰成碑文,亲书刻石。此年,太宗在凌烟阁图画二十四功臣肖像,魏征名列第四。
太宗晚年发动亲征高丽的战争,损失巨大,受创班师,他懊悔地说:如果魏征在世,就不会使我
有这次出征。
吴国和越国的恩怨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地处当时的“蛮夷之地”,位于现在的东南沿海地区。 两国虽为邻居,但兵戎不断。先是吴王阖闾发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在文种等人 的辅佐下,设下伏兵重创吴国军队。结果吴王阖闾在战争中受了重伤,不久死去。 吴国与越国从此结下了血海深仇。吴越争霸也由此开始。吴王夫差励精图治,很 快让吴国强大起来,发兵攻打越国,几乎要灭掉越国了。越王勾践为了避免亡国 的命运,向夫差投降。受尽了羞辱,卧薪尝胆二十年,暗中积蓄力量,最终灭掉 了吴国。至此,勾践也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2.本文以议论为主,作者分析问题常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请结合文本 说说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论证法的。
① 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浚源”才能“木长流远”,引出观点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然后从反面论述“源不深”“根不 固”“德不厚”却想要“流远”“木长”“国理”是不可能的,人君如果 不能“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将危害无穷。
5.苏洵在《谏论上》中认为:“说(指游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 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本文除“激将法”没用之外,其他方法都采用了。 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精品教学课件可修改全文
作品导读
文白对译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锦瑟无端 五十弦,一弦一柱 锦瑟啊,你为什么偏偏是五十根弦呢?这一音一节都让我
思
华年。 庄生晓梦 迷蝴
回忆起已逝的美好年华。我曾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
蝶
,
望帝
春心托杜鹃。
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付给杜鹃。
作品导读
文白对译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 我身世悲凉,如月明沧海有泪成珠,理想破灭,如蓝田红日和暖,
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
着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
赴战地,为失利时的狼狈情景作反衬。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
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唐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
少力竭,不得解围。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
末段四句,前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后
李将军。 有谋的李将军。
作品导读
文白对译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本诗歌颂了广大士兵奋勇杀敌、不图名利的高尚精神,谴责了将帅 的轻敌骄逸,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现象。
作品导读
文白对译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1.伏笔、铺垫、衬托 诗的起首四句把将军以前的战功和荣耀都概括出来了。“破残 贼”“重横行”六字,既写出了敌人的实力,又衬托出了将军的威武、 剽悍、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下文轻敌埋下了伏笔。 下面四句中“扌从金伐鼓”“旌旆逶迤”写出了浩荡的军容,也写出了 征战士卒之众,为全军败北时的“兵稀”、狼狈作了铺垫式的反衬。 “校尉”“单于”两句写敌我双方紧张部署战略行动的情景。羽书飞 报,形容军情紧急;猎火烛天,说明敌人早有戒备,也为下文的失败再 次作了铺垫。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春江花月夜
作品导读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 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 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 份已难以确考。此诗题目,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 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我们在诵读、 欣赏时,要细细品味诗中缥缈、朦胧的情思,感受诗人感情节奏的变化和诗 歌跌宕起伏的音乐美。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作品导读
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侍翁姑恭谨,对苏 轼温柔贤惠,两人恩爱情深。可惜恩爱夫妻不到头,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苏轼丧失了这样一位爱侣,心中的沉痛和精神上所受到的打击,是难以言说 的。父亲对他说:“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熙宁八年(1075),苏轼来到密 州(今山东诸城),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 古的悼亡词。
无衣
作品导读
《无衣》产生于秦地。按其内容,这是一首军中战歌。朱熹评价这首诗,强 调它体现了秦人“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的气魄和“与子同仇”的“欢爱 之心”。诵读这首诗,注意体会质朴诗句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文白对译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 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也反映了秦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2.诗歌的感情抒发与诗歌内容和谐统一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诗人灌注在诗 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 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 热烈、深沉,表面上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 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 3.诗的韵律节奏饶有特色 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 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切 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接下来“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 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 出。诗篇把“月”拟人化,“裴回”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 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 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 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 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 和迷惘。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鸿雁 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 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 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 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作过此曲。 《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 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 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 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 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 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 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 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 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 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 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 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 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 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 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 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诗经·静女》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美貌的女子,对 于女子的美貌,诗中有两处毫不吝啬地进行了赞美,这 两处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并不是茅草本 身美,而是因为爱人送的才美,这是爱人及物,移情于物 的手法。
——陈子展《诗三百解题》
【自读检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 ,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 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 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 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 则表达了他对姑娘的挚爱之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南唐后主。李璟 第六子。于961至975年在位,国破降宋。后为宋太宗毒
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卓绝非 凡。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 以词的成就最高,被誉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 大。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现存词三十 八首,存诗十六首。
【自读检测】 1.下面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春花秋月”这些美好的事物让词人触景生情,首句 表达了词人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
B.“往事知多少”一句中,“往事”是指词人往昔为人 君时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 。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故国的江山、旧 日的宫殿都还在,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 少悲恨在其中。
二、创作背景 亡国囚徒的悲歌
此词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 年(978),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 (975),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 亡。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
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 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词。
《静女》是一首仅有三章十二句的短诗,诗歌在短 短的篇幅中生动地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和感情,饱满地刻 画出了人物的性格、形象,即再现了一个天真活泼、聪 明慧美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男子,在热恋中的一 个生活片段。读起来令人感到十分真实、动人。无疑 这首小诗思想是清新的,健康的,艺术上也是成功的。
二、名家点评 《静女》,无疑地是关于男女相悦之诗。
(3)《涉江采芙蓉》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 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答案:(1)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2)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3)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虞美人 【助读博览】
一、作者简介 千古词篇——李煜
B.三、四两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 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由来。 C.第五、六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 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 夫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是全诗的 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 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二、名家点评 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 室的离思,因而把这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 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
【自读检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 给各自的心上人。
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 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
春花浪漫,秋月高洁,本令人欣喜,但对阶下之囚来 说,却已了无意趣了。“何时了”三字虽问得离奇,实 含两层意蕴:往昔岁月是何时了却的?劫后之残生又将 何时了却呢?这表明了他对生命的决绝心态。
“小楼昨夜又东风”更具体印证了春花秋月无法 终了的事实。由小楼进而联想到故国,“不堪回首”四 字乃心中滴血之语。“月明中”既是呼应起句“春花 秋月”之“月”,也是将小楼、故国、人生等统统笼罩 在永恒的月色中,则李煜个人之悲哀自然就直逼人类之 大悲哀。
二、白话译文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故意躲藏看不 见,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红色嫩茅。红色嫩茅有光彩 ,爱她姑娘好容颜。
远自郊野赠柔荑,诚然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 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诵读鉴赏】 一、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描写一对赤
诚相爱的男女,相约在城角幽会的情景。 这首诗是用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第
参考答案:既可以把该诗理解为女子思夫之作,也可以 把该诗理解为游子思归之作。前一种理解,则诗歌的后 半部分为虚写;后一种理解,则诗歌的前半部分为虚写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 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 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白话译文 季节的更替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多少往事都难以忘 却。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 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 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 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诵读鉴赏】 一、整体鉴赏 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
参考答案: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 求爱情的女子。“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 、调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 对爱情的追求大胆直率。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在《诗经·静女》中,男女主人公相约在城角见面, 结果女主人公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可见她调皮可爱的一面。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 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解析】选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运用了象征手 法而非借代手法。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含 有爱情将更有进展的象征意义。
2.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 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 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 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二、名家点评 他(李煜)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 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经 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 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 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唐圭璋 《李后主评传》)
换头承故国明月,点出物是人非之意。全词到此为 止的六句,都是两两对照,写出永恒与无常的巨大反差, 表现作者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但柔弱的李煜已 经不可能由此激发出进取的激情,而只能在与生命决绝 前,放纵一下悲哀的心情,任凭自己沉溺在这种无边的 生命悲歌中,静静地等候人生终曲的奏起。
煞尾两句自问自答,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怀 ,写出愁思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无法遏 制。
【解析】选D。应是“结尾明白晓畅,表现出这对夫妻 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中那爱的决心”,而非含蓄表达 。
2.第一、二句选择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起 什么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 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思妇思念丈夫,而丈夫正远 在天涯。她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送给自己 想念的远方的人。采莲是快乐的,而女子却是忧伤的, 诗人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采用“悬想” 写法,转换视角,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 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却是漫 漫无尽的“长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游子回家 的希望渺茫,思念妻子的情感更为强烈。
参考答案:选择了“芙蓉”“兰泽”“芳草”“江”等 意象。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描述了涉江采摘芙 蓉的美丽优雅迷人的情景,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形象的雅 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有不连 贯的地方,似乎是叙述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你是怎样理 解这种变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诵读
静女 【助读博览】
一、创作背景 先民的美好爱情
《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 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而旧时的各家
之说,则有多解。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 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男女青 年私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 爱情活动。
参考答案:(1)爱而不见 (2)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 (3)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涉江采芙蓉 【助读博览】
一、创作背景 求宦失意,怀乡思亲
两汉时期,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但大多 无处施展才华,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士子在宦途无望、
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 。本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
第二章,当男子正因为找不到静女而搔首踟蹰的时 候,静女从隐蔽处出来了,并送给了男子一根“彤管”, 男子立刻就由焦急而转为喜悦,拿着“彤管”爱不释手 。这首诗正是通过这种民歌常用的手法,用一忧一喜的 对比来表现男女青年间的真挚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