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寄生对斜纹夜蛾幼虫几种行为的影响
斜纹夜蛾取食四种植物对马尼拉侧沟茧蜂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摘 要 :研究斜纹夜 蛾 S p o d o p t e r a l i t u r a幼虫取食 4种植物后对马尼拉侧沟茧蜂 Mi c r o p l i t i s m a n i l a e 生长发育和繁殖 的影 响 ,为利用该蜂开展斜 纹夜 蛾 的生物 防治提 供理论 依据 。在 人工 气候箱 内 ( 2 6 ℃4 - 1 ℃ 、R H 6 5 % 4 - 5 % 、L: D: 1 2 : 1 2 )研 究了斜纹 夜蛾取食 豇豆 n 0 u n g u i c u l a t a 、芋艿 C o l o c a s i a e s c u l e n t a 、烟草 N i c o t i a n a t a b a c u m和芥蓝 B r a s s i c a a l b o g l a b r a 4种植物对 马尼拉侧沟茧蜂 的生长 发育 和繁殖 的影 响。结 果表 明 :马尼拉侧 沟茧蜂 寄生取食 豇 豆的夜蛾 幼虫 ,其 幼虫期最短 ,化蛹率 、羽化 率和 累计存 活率最高 ,性 比最低 ,寿命最 长 ;寄生取食 烟草 的夜蛾 幼虫 ,其 幼虫期最长 ,化蛹率 、羽化率和累计存活 率最低 ,蛹 重最轻 ,蛹期 最长 ;从 取食芥 蓝的斜纹 夜蛾幼 虫体 内育 的 雌蜂 产卵量最高 ,但成蜂寿命最短 ;斜纹夜蛾取食 4种植 物对雌蜂 个体 大小无显 著影 响 ,但 取食 烟草的夜 蛾幼虫 体内育出的雄蜂个 体最小。马尼拉侧沟茧蜂寄生取 食不 同植物 的斜 纹夜 蛾幼虫 ,马尼拉侧 沟茧蜂 的发育 和繁殖存
环 境 昆 虫 学 报J o u r n a l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E n t o m o l o g y ,D e c e m b e r 2 0 1 6 ,3 8( 6 ) :1 2 2 4—1 2 3 0
淡足侧沟茧蜂进展及应用分析
淡足侧沟茧蜂进展及应用分析杨小文(佛山海关驻高明办事处,广东 佛山 528500)[摘要]甜菜夜蛾是田地最为严重的害虫,在各个国家均有相关信息表明甜菜夜蛾暴发成灾的记录,并给当地经济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最初为了保证田间有更好的收入,人们采用了杀虫剂,但是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剂,导致甜菜夜蛾的抗药性显著增加,杀虫剂的防效显著下降,在给甜菜夜蛾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严重污染了农产品生态环境。
所以,国内外学者在研发过程中开始不断寻找替代化学药品的方法,并对淡足侧沟茧蜂越来越重视。
通过人工的方法来繁殖淡足侧沟茧蜂,能够更好的控制甜菜夜蛾给农业带来的危害,近些年甜菜夜蛾防治研究中的难点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本文就淡足侧沟茧蜂的进展及应用作出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甜菜夜蛾;淡足侧沟茧蜂;进展;应用1 淡足侧沟茧蜂的简单综述甜菜夜蛾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害虫,主要遍布与田地之间,对蔬菜及水果造成了严重伤害。
然而甜菜夜蛾的天敌已经达到了96种,其中膜翅目的寄生蜂有33种侧沟茧蜂可寄生于鳞翅目夜蛾科、尺蛾科的多种昆虫,这种寄生蜂属于多寄生性寄生蜂,寄生率一直保持在 5%—50%之间。
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中红侧沟茧蜂、斜纹夜蛾侧沟茧蜂生物学特征、进展均有研究,可是对淡足侧沟茧蜂的研究相对较少。
从目前来看,淡足侧沟茧蜂对甜菜夜蛾的幼虫期具有较强的寄生作用,我国杨俊华[1]等人曾发表过学习经历对淡足侧沟茧蜂识别健康和感毒甜菜夜蛾幼虫的影响文章,重点提出淡足侧沟茧蜂的作用,尤其是对害虫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作出了详细分析,国外对淡足侧沟茧蜂也有过报道.笔者在田间系统调查时,发现淡足侧沟茧蜂对甜菜夜蛾的自然寄生率最高时达到47.7%,其中有一部分文章还处于待发表阶段,可以说淡足侧沟茧蜂是一种颇具应用潜力的寄生蜂,对此,对淡足侧沟茧蜂进展及应用分析,有利于该蜂的繁殖、利用。
2淡足侧沟茧蜂的进展2.1淡足侧沟茧蜂成虫羽化、交尾需要实验人员收集打量寄生蜂的茧,并且将寄生蜂的茧集中在一起进行羽化,每隔一个小时可以进行观察一次,观察不同时间段羽化寄生的数量。
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识别与防治
烟青虫和斜纹夜蛾是烟草中后、期的主要虫害,发生严重的可给烟农造成毁灭的损失。
近年来,这两种虫害的危害呈上升的趋势,下面介绍一下这两种害虫的识别与防治:一、烟青虫(一)危害烟青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称烟草夜蛾。
除危害烟草外,还危害辣椒。
烟青虫危害的烟叶常呈千窗百孔,甚至将叶肉吃光,仅留叶脉。
在全国各地烟区均有分布,是烟草的主要害虫之一。
(二)形态特征1、成虫:雌蛾为棕黄色,雄蛾为淡灰黄绿色。
前翅有四条暗褐色波状横线,内横线与中横线间有环形斑,中横线上端处有肾形斑;后翅近中央处有一个淡黑色弦月形纹,沿外缘有黑褐色宽带。
2、卵:半球形,表面有纵横棱线,初产时乳白色,几小时后变为灰黄色,近孵化时变为紫褐色。
3、幼虫:初孵幼虫体铁锈色,老熟幼虫体色、线纹变化大,常见的有黄绿色、红褐色、绿褐色。
体背有背线一条,且散生白色小点。
3、蛹:纺锤形,前期暗红色,后期浓褐色。
尾端有臀棘2根,基部相连。
(三)发生规律烟青虫一般年发生6~7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
湘南烟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盛发,世代重叠,1~3代幼虫都危害烟草的心芽、嫩叶、嫩茎及种果。
成虫趋光性较弱,傍晚和阴天活动频繁。
幼虫有假死性和互残性。
预蛹后钻入土下3~5厘米处作土茧化蛹,蛹期10~17天。
一代卵多产在中下部叶背面,散产,每处一粒。
(四)防治方法烟青虫的防治应抓住幼虫盛孵期,有虫株率达10%进行防治。
采取人工捕捉、生物、药防的综合防治方法。
1、人工捕捉幼虫。
在幼虫盛发期,结合田间管理,到烟田捕捉幼虫。
2、保护和利用天敌。
棉铃虫齿唇姬蜂对烟青虫的寄生率较高,应充分保护和利用。
3、药剂防治可用40%灭多威可溶粉剂1000~1500倍或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喷雾,每隔7天施药2~3次,防效较好。
施药时注意正、反叶片都要用药,以杀死背面虫卵。
青虫和斜纹夜蛾是烟草中后、期的主要虫害,发生严重的可给烟农造成毁灭的损失。
近年来,这两种虫害的危害呈上升的趋势,下面介绍一下这两种害虫的识别与防治:一、烟青虫(一)危害烟青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称烟草夜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杀虫作用及其田间应用方法
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杀虫作用及其田间应用方法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具有特异性强、不易产生抗药性、安全、无害、后效作用明显等优点,然而,在田间实际应用中也存在杀虫谱窄、杀虫速度慢、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等限制因素。
结合国内、外已开展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特性和田间应用研究情况,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杀虫特点和应用技术进行了总结与阐述,并提出了田间应用技术措施。
核型多角体病毒(NPV,下称)属杆状病毒科的一类病毒。
其作为杀虫剂,目前已广泛用于以鳞翅目害虫为主的农林害虫生物防治。
与传统化学药剂相比,其具有特异性强、不易产生抗药性、安全、无害等特点,同时还可以对整个害虫种群起到一定的致弱作用,从而实现对害虫的可持续控制。
然而,NPV杀虫剂在田间实际应用中也存在杀虫谱窄、杀虫速度慢和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等问题。
因此,如何根据NPV杀虫剂自身特点在田间合理使用,成为该项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所面临的紧迫课题之一。
为此,笔者结合国内、外已开展的NPV 生物特性和田间应用的研究情况,对NPV杀虫剂的特点和应用进行了总结与阐述,并提出了田间应用技术建议。
1 NPV种类NPV是一类能在昆虫细胞核内增殖的,具有蛋白质包涵体的杆状病毒。
它的数量在已知的昆虫病毒中居首位。
在我国已报道的超过290种昆虫病毒中,有212种为NPV。
目前,国际上已有多种NPV杀虫剂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表1)。
其中我国正式登记的有8种(表2)。
表1国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使用情况病毒名称防治对象应用作物使用国家美洲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zea NPV) 美洲棉铃虫棉花、烟草、大豆、蔬菜美国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abrassicae NPV)多种鳞翅目昆虫(主治甘蓝夜蛾)蔬菜法国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exigua NPV)甜菜夜蛾蔬菜荷兰、美国、泰国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 NPV)多种鳞翅目昆虫蔬菜危地马拉、美国茶小卷叶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doxophyesorana NPV)茶小卷叶蛾蔬菜德国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richoplusianiNPV)粉纹夜蛾蔬菜美国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nagraphafalcifera NPV) 棉铃虫、甜菜夜蛾、芹菜夜蛾棉花、蔬菜美国灰翅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littoralis NPV)灰翅夜蛾棉花法国大豆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nticarsiagemmatalis NPV)大豆夜蛾大豆巴西黄杉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rgyiapseudotsugata NPV)黄杉、冷杉毒蛾森林美国、加拿大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舞毒蛾森林美国、加拿大、(LymantriadisparNPV)俄罗斯松黄叶蜂核型多角体病毒(Neodiprionsertifer NPV)松黄叶蜂森林美国、英国、法国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armigera NPV)棉铃虫棉花、蔬菜俄罗斯马铃薯麦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hthorimaeaoperculella NPV)马铃薯麦蛾茄科蔬菜、烟草秘鲁、埃及、突尼斯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yphantriacunea NPV)美国白蛾森林俄罗斯表2中国已登记的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使用情况病毒名称登记作物防治对象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armigeraNPV)棉花、烟草棉铃虫、烟青虫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lituraNPV)十字花科蔬菜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exiguaNPV) 十字花科蔬菜甜菜夜蛾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NPV)十字花科蔬菜甜菜夜蛾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zurasuppressariaNPV) 茶树尺蠖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obliqueNPV) 茶树茶尺蠖黏虫核型多角体病毒(LeucaniaseparataNPV) 小麦黏虫草原毛虫核多角体病毒(Gynaephorasp.NPV) 草原草原毛虫2 NPV杀虫剂的杀虫特点1)特异性强,杀虫谱窄,对天敌安全。
火龙果3大防治措施消灭斜纹夜蛾
火龙果3大防治措施消灭斜纹夜蛾1习性及特征1、成虫:斜纹夜蛾成虫终日均能羽化,以下午6~9时为最多。
羽化后白天潜伏于作物下部、枯叶或土壤间隙内,夜晚外出活动,取食花蜜作为补充营养,然后才能交尾产卵,未取食者只能产数粒。
成虫飞翔力强,受惊后可做短距离飞行,一次可飞数十米远,高达10m 以上。
成虫对黑光灯趋性很强,对有清香气味的树枝把和糖醋等物也有一定的趋性。
2、卵:卵发育历期,22℃约7天,28℃约2.5天。
产卵前期1~3天,但也有少数成虫羽化后数小时即可交尾产卵。
卵多产于高大、茂密、浓绿的边际作物上,以植株中部叶片背面叶脉分叉处最多。
每雌可产卵8~17块,约1000~2 000粒,最多可达3 000粒以上。
3、幼虫:幼虫晴天早晚为害最盛,中午常躲在作物下部或其他隐蔽处,阴天可整天为害。
初孵幼虫群集为害,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窗纱透明状,也有吐丝下垂随风飘散的习性;3龄以上幼虫有明显的假死性;4龄幼虫食量剧增,占全幼虫期总食量的90%以上,当食料不足时有成群迁移的习性。
幼虫发育历期21℃约27天,26℃约17天,30℃约12.5天。
老熟幼虫入土作土室化蛹,入土深度一般为1~3cm,土壤板结时可在枯叶下化蛹。
4、蛹:蛹发育历期,28~30℃约9天,23~27℃约13天。
斜纹夜蛾抗寒力弱,在0℃左右长时间低温条件下,基本不能生存。
2发生规律斜纹夜蛾最适宜的温度为28-30℃,相对湿度为75%-85%。
南方夏季为高温多雨季节,连续降雨对成虫迁入有利。
同时,夏季的气候条件为二至三代爆发高峰期。
为害特点:1、斜纹夜蛾数量多,暴雨后易爆发,幼虫食量大,火龙果茎被危害后,易形成缺刻,一不留神,果实会被啃得到处是洞。
2、主要危害火龙果的茎、花和果实。
成虫白天隐藏在杂草、土壤等隐蔽处,日落后开始活动、晚间进行产卵、取食,以20-24时活动最盛。
幼虫共6龄,具假死性,低龄幼虫还有聚集危害的特点,随着虫龄增加逐渐扩散危害。
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生物综合检测卷2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综合检测卷二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以下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群落中的各种群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答案】D 【解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非个体,A错误;常绿阔叶林中有多种植物,它们属于多个种群,B错误;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而马尾松林地中所有的树木只是群落的一部分,C错误;群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群落中的各种群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D正确。
2.下列关于种群及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样方法只能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B.可以根据种群的性别比例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在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D.种群在理想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形增长,且K值逐渐增大【答案】C 【解析】样方法除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外,也能调查动物卵的密度,A错误;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在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此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C正确;“J”形曲线没有K值,D错误。
3.环保工作者对某草原野兔的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年的种群数/(t-1)年的种群数量。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1年至第3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B.第4年初至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在增长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6年末达到K值【答案】B 【解析】从第1年至第3年期间,λ的数值接近1,说明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出生率不一定相同,A错误;从第4年初到第5年中期,λ一直大于1,种群数量一直增长,B正确;从第3年末到第5年中期,λ一直大于1,种群数量一直增长,所以第3年末种群数量小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C错误;从第1年至第3年期间,λ的数值接近1,从第4年到第5年中期λ大于1,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5年中期达到最大,D错误。
斜纹夜蛾幼虫对蔬菜的危害与防治探讨
斜纹夜蛾幼虫对蔬菜的危害与防治探讨摘要:斜纹夜蛾是一种对农作物危害极大地暴食性农业害虫,该虫害在辽西地区有着逐年加重的流行趋势,斜纹夜蛾虫害的发生会给当地农业产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特别是蔬菜种植业。
本文总结了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以及斜纹夜蛾幼虫对蔬菜造成的危害,分析了防治斜纹夜蛾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斜纹夜蛾;危害;防治引言: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的飞速发展,蔬菜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这也加大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其中就包括对农业经济有重大危害的斜纹夜蛾虫害。
如果不能做好对斜纹夜蛾的虫害防治工作,就会对辽西地区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造成阻碍,这也不利于辽西地区乡村振兴这一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蔬菜生长过程中斜纹夜蛾的2、3代幼虫对蔬菜作物危害较大,斜纹夜蛾幼虫的食量较大,对植物叶片的蚕食速度较快,当蔬菜植株受到斜纹夜蛾幼虫蚕食后,蔬菜植株的生长就会受阻,严重时还会导致蔬菜植株枯萎死亡。
而当斜纹夜蛾虫群规模较大后,就会导致蔬菜大面积减产,进而给菜农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1.斜纹夜蛾的概述1.1 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斜纹夜蛾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杂食性、分部较广的农业害虫,有相关农业研究表明,斜纹夜蛾可以寄生100多个科的植物之上,可以以280多种植物作为食物。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蔬菜种植产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大面积种植的蔬菜作物更容易接触到斜纹夜蛾,进而遭受斜纹夜蛾的危害。
目前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之中,斜纹夜蛾主要会危害十字花科的蔬菜品种,当斜纹夜蛾虫群密度过高时,会导致十字花科蔬菜的大面积减产,严重时可能直接造成产区绝收。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斜纹夜蛾是杂食性害虫、繁殖速度较快、世代重叠,并且虫体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与抗药性,单纯依靠更换产区农作物品种难以防治,因此防治斜纹夜蛾的难度较大。
在以往的化学防治工作中,过度施用化学农药制剂不仅没有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反而给产区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也出现了农药残留问题,让蔬菜作物的食品安全受到影响,这不仅不利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也会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荷花斜纹夜蛾防治和治疗措施
防治案例二:生物农药的使用和推广
生物农药的使用和推广是荷花斜纹夜蛾防治的重要手 段之一。生物农药具有环保、低毒、无残留等优点, 可以有效替代化学农药。常见的生物农药包括Bt乳剂 、核型多角体病毒等。
Bt乳剂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农药,可以用于防治斜纹夜 蛾。它是一种细菌性杀虫剂,通过胃毒作用杀死害虫 。使用时可以根据说明书进行配制,一般采用喷雾方 式进行防治。此外,核型多角体病毒也是一种有效的 生物农药,它是一种病毒性的杀虫剂,通过感染害虫 的幼虫而致病死亡。使用时可以将病毒悬浮液喷洒在 害虫栖息的场所,使其感染病毒并死亡。生物农药的 使用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斜纹夜蛾的繁殖和危害,还可 以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荷花斜纹夜蛾防治和 治疗措施
2023-11-10
目 录
• 斜纹夜蛾概述 • 荷花斜纹夜蛾的防治 • 荷花斜纹夜蛾的治疗措施 • 防治和治疗措施的实践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斜纹夜蛾概述
生物学特性
生命周期
斜纹夜蛾的生命周期包括卵、 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其 中幼虫阶段对荷花造成的主要
危害。
食性
治疗案例一: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结合
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结合使用,可以 有效治疗荷花斜纹夜蛾的危害。物理 治疗主要是通过灯光诱杀成虫,减少 繁殖源;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化学农 药进行防治。
VS
在物理治疗方面,可以在荷塘周围设 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吸引并杀 死成虫。在药物治疗方面,可以使用 化学农药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 等,进行喷雾防治。同时,为了提高 防治效果,可以结合使用生物农药进 行防治,如使用Bt乳剂等生物制剂。
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杆菌等 ,对斜纹夜蛾进行防治。
以菌治虫,利用病原微生物控 制斜纹夜蛾的种群数量。
铁皮石斛斜纹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环纹 和。 肾纹之 间有 3 条 白线组成 明显 的较宽斜纹 ,故
名斜 纹 夜 蛾 。 自基 部 向 外 缘 有 l 条 白纹 ,外 缘 各 脉 间
制 ,往往几天时间,整片石斛都会受到危害。 3 发 生原 因分 析 瑞 丽 市 属 南 亚 热 带 季 风 性 气 候 ,年 平 均气 温
2 1 ℃ ,尤其是7 —1 0 月气温 升高 ,是斜纹夜蛾各 虫态
关 键 词 :铁 皮 石 斛 ;斜 纹夜 蛾 ;综合 防 治
随着 各级 领导对 石斛 产业发 展 的重视 ,云南 省
石 斛 产 业 不 断发 展 壮 大 ,瑞 丽 市 石 斛种 植 面积 也 在 持
一
、
第七 、第八 腹节上 的黑斑最大 。腹 足4 对 。蛹 长
约1 5~ 2 0 m m,腹 背 面 第 四 ~ 七 节 近 前 缘 处 有 一 小 刻 点 ,有 一 对强 大 的 臀刺 。
相 残 杀 现 象 ,4 龄 后 食 量 骤 增 ,进 入 暴 食 期 ; 白天
一
斜 纹 夜 盗蛾 ,俗 称 花 虫 、黑 头虫 。成 虫 体 长 1 4~ 2 0 m m,翅展3 0~ 4 0 m m,深褐色 。前翅灰褐色时出来取食 叶片及幼
芽 ,造成叶片及幼芽缺失 ,仅 留主脉 ,如果不及 时控
还 对 糖 、醋 、酒 及 发 酵 的胡 萝 b [ 1 1 、麦 芽 、豆 饼 、牛
大种植户的收入 ,制约着石斛产业的发展 。 为此 ,我
们通过不断试验 ,建立标 准化大棚种植基地 ,不断摸
索斜纹夜蛾 的生长习性以及危 害特点 ,发现综合运用
防治手段 ,可 以有效降低斜纹夜 蛾带来 的危害 ,将损 失控制在最低 的范 围。 1 形态特 征
斜纹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斜纹夜蛾属于鳞翅目中的夜蛾科,斜纹夜蛾属,又称为莲纹夜蛾,分布范围特别广,农作物上的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较多,食性极杂,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茄科、豆科、瓜果类、芦笋、菠菜等109科389种作物,尤以大豆、番茄、甘蓝、芋、莲、棉花等作物受害严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笔者调查和研究了斜纹夜蛾的发生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期望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方面提供帮助。
1.危害特点初孵幼虫群集在叶片背面的卵块附近,昼夜取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及叶脉,形成不规则的透明斑,呈网纱状,致使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后变黄色。
幼虫遇到惊扰后四散爬离或吐丝下坠落地假死,3龄后分散啃食叶片、嫩茎,造成叶片缺刻、孔洞、残缺不堪甚至吃成光秆,蚕食花蕾和花造成缺损。
4龄以后食量骤增,是暴食阶段,食量占整个幼虫的90%以上,咬食叶片仅留主脉。
在包心菜、甘蓝、大白菜上,幼虫还可钻入叶球,取食心叶,蛀空内部,排泄的粪便,污染作物可引起腐烂,植株死亡。
幼虫吃光一块田后,食料不足时,可成群迁移到周边田块继续为害。
2.形态特征卵扁平,半球形,直径0.4~0.5mm,有网状纹,初产时黄白色,后转变为淡绿色,孵化前呈紫黑色,堆叠成3~4层的卵块,外覆灰黄色疏松绒毛。
幼虫共6龄,体色多变,因虫龄、寄主、虫口密度而不同,通常初孵幼虫淡黄绿色,老熟时为深褐色至黑褐色,老熟幼虫体长38~51mm。
背线、亚背线及气门下线均为灰黄色及橙黄色。
中胸至腹部第9节在亚背线上侧各有三角形黑斑1对,其中以第1、第7、第8腹节的最大。
胸足近黑色,腹足暗褐色。
蛹长15~20mm,圆筒形,赤褐至暗褐色,腹部第4~7节及背面5~7节腹面近前缘处密布圆形小刻点,气门黑褐色,呈椭圆形隆起,臀棘短,腹末有1对强大臀刺,刺基分开。
成虫深褐色,胸部背面有白色丛毛,腹部前数节背面中央具有暗褐色丛毛。
体长14~21mm,翅展35~42mm,前翅黄褐色至灰褐色,有复杂的黑褐色斑纹,内横线和外横线灰白色,呈波浪状,有白色条纹,环状纹不明显,肾状纹前部呈白色,后部呈黑色,环状纹和肾状纹之间有3条白线组成明显的斜阔带纹,故名斜纹夜蛾。
寄主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生殖力的影响
寄主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生殖力的影响斜纹夜蛾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其幼虫以玉米、棉花等作物为食。
为了控制其种群数量,许多方法已被研究,包括化学灭虫剂、生物防治等。
然而,这些方法通常具有副作用,可能会对非靶标物种造成影响。
因此,探究其他潜在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利用寄生性天敌使斜纹夜蛾数量受到控制。
但是,寄主对其天敌的生殖力和数量的影响尚不清楚。
因此,在本实验中,我们研究了寄主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生殖力的影响。
我们选择了两个斜纹夜蛾实验种群,分别称为P和N。
P代表受寄生的群体,N代表未受寄生的群体。
实验中,我们在每个实验室安置了50个P或N群体的斜纹夜蛾成虫并控制其环境条件。
在实验期间,我们分别记录了每个实验室中斜纹夜蛾的每日死亡率以及其生殖力,包括产卵数和卵的孵化率。
我们还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两个实验组之间的生殖力差异。
在每个实验室中,我们观察到了5-6天的寄生期。
结果显示,寄生显著影响了斜纹夜蛾的生殖力。
通过比较P和N实验组,我们发现P实验组的平均产卵数显著低于N实验组。
具体来说,P实验组平均每头雌性产下了50个卵,而N实验组平均产卵数达到了70个。
此外,P实验组卵的孵化率也显著低于N实验组。
具体来说,P实验组卵的孵化率为31%,而N实验组卵的孵化率为48%。
这些结果说明了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的生殖力因寄生而受到了抑制。
进一步分析显示,寄主对寄生天敌数量的影响可能是导致寄生抑制生殖的原因。
我们发现,P实验组的天敌数量显著高于N实验组。
具体来说,P实验组的寄生天敌数量为平均65头,而N实验组的寄生天敌数量为平均43头。
这表明,寄主的存在促进了寄生天敌的繁殖,进而增加了寄生压力。
这可能是导致寄主产卵数和卵孵化率降低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寄生显著影响了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的生殖力。
寄主的存在促使寄生天敌数量增加,从而导致寄生压力增加,最终抑制了斜纹夜蛾的生殖力。
这些发现揭示了寄生对斜纹夜蛾种群动态的重要影响,为探索有针对性的斜纹夜蛾防治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寄主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生殖力的影响
寄主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生殖力的影响
斜纹夜蛾是一种经济作物的重要危害昆虫,其种群繁殖力是影响其发展和传播能力的重要因素。
寄主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生殖力的影响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这篇文章将探讨该主题。
斜纹夜蛾是一种寄生性昆虫,其幼虫寄生在不同寄主的叶片上进行发育,成虫则在宿主附近进行交配和产卵。
因此,寄主对斜纹夜蛾种群生殖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寄主的数量和品种。
首先,寄主数量对斜纹夜蛾的种群生殖力影响重要。
研究表明,当寄主数量充足时,斜纹夜蛾的种群繁殖能力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一个较大数量的寄主,可以提供斜纹夜蛾更多的食物资源和空间,这有利于斜纹夜蛾的成长和繁殖。
此外,寄主数量的增加可能会促进斜纹夜蛾交配的频率,从而提高其种群繁殖力。
在一个适宜的寄主生态系统中,斜纹夜蛾种群生殖力会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综上所述,寄主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生殖力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作物危害昆虫的繁殖能力对于农业生产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斜纹夜蛾种群生殖力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农业早期预防和控制措施。
此外,对寄主生态环境的研究也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合理的生态环保方案。
如何防治和治疗荷花斜纹夜蛾虫害
食性
斜纹夜蛾幼虫以荷花的叶 片为食,严重时可将整株 荷花的叶片吃光,影响荷 花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繁殖
斜纹夜蛾的繁殖能力强, 一旦在荷塘中定植,便能 迅速繁殖,形成危害。
斜纹夜蛾对荷花的危害
叶片损失
斜纹夜蛾幼虫取食荷花叶 片,造成叶片缺刻、穿孔 ,甚至整片叶子被吃光。
生长受阻
由于叶片的损失,荷花的 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植株 矮小,花蕾稀疏。
04
防治和治疗的效果评估
防治和治疗的效果检测
定期检查
在防治和治疗期间,应定期对荷 花斜纹夜蛾虫害进行检测,观察
虫害的数量和活动情况。
随机抽查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防治和治疗的效 果,可以进行随机抽查,对不同区 域和类型的荷花进行调查。
动态监测
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对防治和治疗 的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 处理问题。
人工摘除
人工摘除斜纹夜蛾卵块和幼虫群集的 叶片,减少虫口密度,降低危害程度 。
生物治疗
使用生物农药
选择对斜纹夜蛾具有防治作用的生物 农药,如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 毒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 对环境的污染。
以菌治虫
利用微生物农药防治斜纹夜蛾,如白 僵菌、绿僵菌等,通过寄生于斜纹夜 蛾体内,导致其死亡。
科学施药
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施药, 避免过量用药和重复用药。
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应轮 换使用不同药剂,以延缓抗药
性的产生。
03
斜纹夜蛾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剂选择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 ,如敌百虫、辛硫磷等,避免使 用高毒、高残留的药剂,以免对
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施药方法
采用喷雾、灌根、涂抹等方法, 将药剂均匀喷洒在斜纹夜蛾的虫 体和栖息场所,注意避免药剂溅 到水体和叶面,以免对水生生物
大豆斜纹夜蛾的特征习性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大豆斜纹夜蛾的特征习性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近几年来,大豆斜纹夜蛾开始大量出现,其危害损失率一般能够达到10%~20%,严重使高达35%,导致大豆的品质和产量下降,极大的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本文详细介绍了大豆斜纹夜蛾的特征习性、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供大家参考。
1、形态特征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
成虫体长14~20mm,头胸腹均为深褐色,前翅灰褐色,斑纹复杂,从前缘基部向后方臀角有1条白色宽斜纹带,其间有2条纵纹,胸部背面有白色丛毛,腹部背面中央有褐色丛毛,后翅灰白色,无斑纹。
卵呈馒头状,直径0.4~0.5mm,初产时黄白色,后转淡色,临孵化时为紫黑色,卵产成3~4层卵块,表面覆盖有黄白色的疏松绒毛。
幼虫共分为6龄,老熟幼虫体长35~50mm,体色多变,与寄主和成口密度有关,胸腹带上有近似三角形的黑斑各1对,胸足近黑色,腹足暗褐色。
蛹呈圆筒形,长15~20mm,末端细小,赤褐色至暗褐色,腹部近前缘处各密布圆形小刻点,末端有1对强大臀刺。
2、习性及危害斜纹夜蛾分布广,为间歇性暴发的暴食性害虫,食性极杂,主要为害大豆、甘薯、蔬菜、花生、烟叶等作物,寄主植物多达99科290多种。
斜纹夜蛾在荔城区1年发生6~9代,世代重叠,始发期为3月中旬,终见期为12月上旬,盛发期在5—10月。
斜纹夜蛾是一种喜温性害虫。
成虫昼伏夜出,飞翔力强,白天一般藏在植株茂密的叶丛中,黄昏时飞回植物,并对光、糖醋液及发酵物质有趋性;卵多产于植株中下部的叶片背面,多数多层排列,每只雌蛾平均产卵3~5块,共有400~700粒,初孵幼虫群集在卵附近昼夜取食叶肉,留下叶片表皮,将叶片取食成不规则形的透明白斑,稍遇惊扰后四处爬散或吐丝下坠假死落地,2~3龄开始分散转移危害,取食叶肉,使叶片被害处仅留上表皮及叶脉成灰白色窗纱。
4龄后昼伏夜出且食量骤增,进入暴食期,咬食叶片仅留主脉,晴天在植株周围的阴暗处或土缝里潜伏。
在阴雨天的白天少量个体出来取食,多数在傍晚至午夜危害最猛,黎明前又躲回阴暗处,在田间大发生虫口密度过高时,幼虫也为害嫩茎,蛀食豆荚,也会把整株至整块大豆吃成光杆,并成群迁移到其他田地继续为害。
基于捕食和拟寄生现象的国内斜纹夜蛾绿色防控研究进展
2021年11月Nov.2021第41卷第11期Vol.41,No.11热带农业科学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基于捕食和拟寄生现象的国内斜纹夜蛾绿色防控研究进展杜浩赵丽娟只佳增周劲松刘学敏(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河口661300)摘要基于天敌昆虫的捕食行为、病原微生物和寄生性天敌昆虫的拟寄生现象,结合植物源提取物和性信息素的应用,对2015年以来国内斜纹夜蛾防控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斜纹夜蛾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斜纹夜蛾;捕食;拟寄生;绿色防控中图分类号S433.4文献标识码ADOI :10.12008/j.issn.1009-2196.2021.11.012Research Progress in Green Control of Spodoptera litura Based on Predation andParasitoidism Behaviors in ChinaDU HaoZHAO LijuanZHI JiazengZHOU JingsongLIU Xuemin(Hong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Agriculture,Hekou,Yunnan 661300,China)Abstract The researches in the control of S.litura in China since 2015were reviewed based on the predation behavior of natural enemy insects and parasitoidism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nd parasitic natural enemies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plant extracts and sex pheromon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green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S.litura.Keywords Spodoptera litura ;parasitoids ;pseudoparasitism ;green control and prevention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属鳞翅目Lepi‐doptera 夜蛾科Noctuidae ,是一种世界性的杂食性、暴食性农业害虫[1],其寄主范围非常广,多达109科389种[2]。
寄主龄期对马尼拉陡胸茧蜂繁殖力和寿命的影响
寄主龄期对马尼拉陡胸茧蜂繁殖力和寿命的影响邱波;唐雅丽【摘要】研究了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不同龄期对马尼拉陡胸茧蜂繁殖力、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尼拉陡胸茧蜂寄生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2龄幼虫时,繁殖力最高;当寄主虫龄大于2龄时,马尼拉陡胸茧蜂繁殖力随着虫龄的增大而降低.在寄生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各个龄期中,马尼拉陡胸茧蜂的雌蜂寿命均长于雄蜂寿命.在寄生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2龄幼虫时,雌雄蜂寿命均最长;随着龄期的增长,雌雄蜂寿命运渐缩短.【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10(000)018【总页数】3页(P16-18)【关键词】马尼拉陡胸茧蜂;龄期;繁殖力;寿命【作者】邱波;唐雅丽【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文寄主龄期对寄生蜂存活率、繁殖力和性比都有影响[1,2]。
King等用于解释依寄主大小控制后代性比的进化模型证明,大部分雌蜂会依寄主大小控制后代的性比[3]。
Reud1er等在研究甜菜夜蛾的寄生蜂Hyposoter didymator时发现,当寄主一定时,寄生大龄幼虫的寄生蜂幼虫成功发育成成蜂的比例要小于寄生低龄幼虫的[4]。
同时,寄主大小也影响着寄生蜂后代的性比[5]。
室内研究发现,管侧沟茧蜂偏爱寄生粘虫1~2龄幼虫,是由于粘虫1~2龄幼虫活动和反抗能力均较差,3龄后的幼虫活动能力和反抗能力显著加强,不利于管侧沟茧蜂的寄生[6,7]。
Muniappan等在研究中发现,寄生蜂 Eup1ectus对寄主1~3龄幼虫的寄生率不同,其中对寄主2龄幼虫的寄生率最高,为61%[8]。
Bethia等在研究寄主大小对寄生蜂的影响时发现,在个体大的寄主上,寄生蜂的产卵器不容易刺入寄主体内,较难产卵寄生,而且子代蜂的飞行能力也减弱;但在个体小的寄主上时,寄生蜂容易寄生,而且羽化出的子代蜂具有更强的飞行能力[9]。
为了掌握马尼拉陡胸茧蜂的繁殖生物学,我们开展了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幼虫龄期对马尼拉陡胸茧蜂的繁殖力和寿命影响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斜纹夜蛾抗药性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进展
先必须了解抗性产生的原因与过程 以及抗性 的消失与减弱的原因与过程 其次是了解抗性 的机制 或者是基本上解决抗性形成的方法与 策略 ∀ 在害虫抗药性治理过程中 及早采取治理 对策极其重要 ∀ 目前提出的防止抗性形成及延 缓抗性发展的方法与策略有如下几点 ∀
411
害虫综合治理 ,尽量少用杀虫药剂 化学防治法的一个缺点就是杀虫剂不但杀
斜纹夜蛾对多种杀虫剂产生的抗性问题不 容忽视 也已在国内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并在其生物学 !抗性监测及抗性机制等方面的 研究已有了一些报道 ∀
2
一种季节性长距离迁移发生的害虫 ∀ 在我国 斜纹夜蛾各虫态在长江流域以北地区不能越 冬 在 福 建 !广 东 南 部 !台 湾 等 地 全 年 发 生 ∀ 年秋季斜纹夜蛾在西安大发生后 通过室 内外调查和饲养观察 月后 室内饲养幼虫 全部死亡 室外找不到任何越冬虫态 证明西安 地区的斜纹夜蛾是从外地迁入的 ∀ 因为施药总 是局部的 如果没有迁飞和扩散的影响 则害虫 抗性的发生一般也是局部的 ∀ 活动范围小的害 虫 其抗药性就是局部的 而且抗性也较稳定 不易消失 如红蜘蛛和介壳虫等 ∀ 反之 由于迁 飞或扩散的影响 抗性的范围有一定程度的扩 大 同时发生抗性的中心地的抗性程度也可能 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弱 这种抗性极为复杂 ∀
214
影响斜纹夜蛾抗药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一般 影响昆虫抗药性形成与发展的因子
可归纳为三大类即遗传学因子 !生物学因子以 及操作因子 ∀ 遗传学因子包括抗性等位基因频 数目 抗性等位基因的显性 外显性 !表达 率! 性 !抗性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 过去使用其它杀 虫剂的选择作用以及抗性基因组与适合度因子 整合作用的程度 生物学因子包括昆虫的繁殖 力 !生殖方式 食性种类 迁飞性等方面 操作因 子包括杀虫剂的化学性质 !残效期 !剂型和施药 方式 !施药时间 !施药次数等 ∀ 遗传学和生物学 因子是生物本身固有的特性 基本上不受人控 制 但对它们的评估在测定抗性风险中是很重 要的 操作因子是人为的 人们可以作合适的选 择 使产生抗性的风险最小
斜纹夜蛾
站下害虫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金针虫、蛴螬和地老虎等。
它们主要取食西瓜的种子、根、茎、块根、块茎、幼苗、嫩叶及生长点等,常常造成缺苗、断垄或使幼苗生长不良。
斜纹夜蛾学名:Prodenia litura(Fabriciu)斜纹夜蛾又名莲纹夜蛾、斜纹夜盗蛾,俗称花虫、黑头虫,属鳞翅日夜蛾科,是我国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害虫种类之一,寄生范围极广,寄主多达99个科,290多种植物,是一种间歇性发生的暴食性、杂食性害虫,多次造成灾害性为害。
主要以幼虫咬食叶、蕾、花及果实。
为害状:卵产在叶背,初孵幼虫集中在叶背为害,残留透明的上表皮,使叶片成纱窗状,三龄后分散为害,开始逐渐四处爬散或吐丝下坠分散转移为害,取食叶片或饺嫩部位造成许多小孔;四龄以后随虫龄增加食量骤增。
虫口密度高时,叶片被吃光,仅留主脉,呈扫帚状。
形态特征:体长14—20毫米,翅展30—40毫米,深褐色。
前翅灰褐色,前翅环纹和肾纹之间有3条白线组成明显的较宽斜纹,故名斜纹夜蛾。
自基部向外缘有1条白纹,外缘各脉问有一条黑点。
卯馒头状、块产,表面覆盖有棕黄色的疏松绒毛。
幼虫体长35—47毫米,体色多变,从中胸到第九腹节上有近似三角形的黑斑各一对,其中第一、第七、第八腹节上的黑斑最大。
腹足4对。
蛹长约15—20毫米,腹背面第4—7节近前缘处有一小刻点,有一对强大的臀刺。
生活习性:在长江流域1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
主要发生期在7—9月,黄河流域则多在8—9月。
成虫夜间活动,对黑光灯有趋性,还对糖、醋、酒及发酵的胡萝卜、麦芽、豆饼、牛粪等有趋性;卵多产于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反面,多数多层排列,卵块上覆盖棕黄色绒毛。
幼虫有假死性及自相残杀现象。
日问潜伏于残叶或土粒间或接近土面的叶下,日落前再爬出为害。
取食幼苗时,可将幼苗全株吃下。
老熟幼虫在土中化蛹。
以第二代(8月份)对秋证豆、叶菜秧苗、瓜、茄为害严重。
9—10月上旬的第三代幼虫对大白菜、包小菜、花菜为害最重。
斜纹夜蛾
外形特征
斜纹夜蛾(13张)幼虫取食甘薯、棉花、芋、莲、田菁、大豆、烟草、甜菜和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等近 300种 植物的叶片,间歇性猖獗为害。成虫体长14~21毫米;翅展37~42毫米
成虫前翅灰褐色,内横线和外横线灰白色,呈波浪形,有白色条纹,环状纹不明显,肾状纹前部呈白色,后 部呈黑色,环状纹和肾状纹之间有3条白线组成明显的较宽的斜纹,自翅基部向外缘还有1条白纹。后翅白色,外 缘暗褐色。卵半球形,直径约0.5毫米;初产时黄白色,孵化前呈紫黑色,表面有纵横脊纹,数十至上百粒集成卵 块,外覆黄白色鳞毛。老熟幼虫体长38~51毫米,夏秋虫口密度大时体瘦,黑褐或暗褐色;冬春数量少时体肥,淡 黄绿或淡灰绿色。蛹长18~20毫米,长卵形,红褐至黑褐色。腹末具发达的臀棘一对。中国从北至南一年发生4~9 代。以蛹在土中蛹室内越冬,少数以老熟幼虫在土缝、枯叶、杂草中越冬。南方冬季无休眠现象。发育最适温度为 28~30℃,不耐低温,长江以北地区大都不能越冬。各地发生期的迹象表明此虫有长距离迁飞的可能。成虫具趋 光和趋化性。卵多产于叶片背面。幼虫共6龄,有假死性。4龄后进入暴食期,猖獗时可吃尽大面积寄主植物叶片, 并迁徙他处为害。天敌有小茧蜂、广大腿蜂、寄生蝇、步行虫,以及多角体病毒、鸟类等。
斜纹夜蛾
夜蛾科斜纹夜蛾属的一个物种
01 外形特征
03 分布范围 05 物种危害
目录
02 生活习性 04 繁殖方式 06 防治方法
斜纹夜蛾(学名: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属鳞翅目夜蛾科斜纹夜蛾属的一个物种,是一种农作物 害虫,褐色,前翅具许多斑纹,中有一条灰白色宽阔的斜纹,故名。
分布范围
斜纹夜蛾在国内各地都有发生,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的江西、江苏、湖南、湖北、浙江、 安徽;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其世界性分布,中国除青海、新疆未明外,各省(自治区)都有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寄生对斜纹夜蛾幼虫几种行为的影响作者:严珍吕宝乾岳建军彭正强章程辉金启安时佳妹来源:《热带作物学报》2014年第12期摘要以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及其最适寄主斜纹夜蛾2龄幼虫为研究对象,研究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寄生对斜纹夜蛾幼虫几种行为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被寄生的斜纹夜蛾幼虫在生长发育后期的位移、取食和分布均发生了一系列显著变化,被寄生的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后期位移和取食均极显著受到抑制,被寄生的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后期在叶片背面和其它地方的分布比例均显著高于未被寄生幼虫。
在被寄生的1~6 d,被寄生幼虫爬行速度均大于未被寄生的幼虫。
关键词斜纹夜蛾;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寄生;行为中图分类号 Q969.54 文献标识码 A寄生蜂寄生对寄主行为的影响是当前昆虫生态学和行为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寄生蜂成功寄生寄主后,两者之间形成动态统一的关系,即寄主--寄生蜂复合体[1]。
该复合体中,寄生蜂和寄主都将相互主动地影响彼此[2]。
一方面,寄生成功后,寄生蜂幼虫影响寄主的行为、形态特征、发育情况等,尤其在行为方面,如“寄生蜂操纵假说”[3]、“操纵寄主保镖行为假说”(bodyguard manipulation)[4]等;另一方面,寄主对寄生蜂的寄生表现出一系列防御反应,在行为上演化为一系列防御策略,如寄主“自杀假说”[5]等。
容性寄生蜂寄生后,寄主能够继续生长发育一段时间,因此可作为研究寄生蜂寄生对寄主行为影响的理想材料。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是世界性大害虫[6],在中国南方为害严重,尤其对大豆等作物,幼虫大量取食大豆叶片、茎秆等,造成大豆产量和质量严重下降[7]。
目前,化学防治效果不理想,并产生一系列问题,而生物防治前景广阔。
斜纹夜蛾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rodeniae Rao and Kurian)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为一种单寄生容性寄生蜂[8],是海南斜纹夜蛾幼虫期的重要寄生蜂,是一个有潜力待开发研究的天敌资源[9-10]。
1950年,Rao and Kurian首次记录了该蜂[11],Zhou等[12]研究了该蜂和棉铃虫齿唇姬蜂的生态位和种内竞争关系,Dang and Vu[13]在河内和越南周边地区的斜纹夜蛾幼虫上发现了该蜂。
国内关于该蜂的寄主龄期选择、寄主发育等方面有相关报道[14-17],但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寄生对斜纹夜蛾幼虫行为的影响未见报道。
本文以斜纹夜蛾和斜纹夜蛾侧沟茧蜂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寄生对斜纹夜蛾幼虫在植株上行为的影响,对明确该蜂寄生后寄主行为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供试植物大豆(Glycine max),品种为东农42,供试植物均在温室中用花盆(直径25 cm、高20 cm)种植,待植株长至8叶后进行试验。
1.1.2 供试昆虫斜纹夜蛾采自海南省儋州市宝岛新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植所基地,在室内饲养多代即为供试幼虫。
斜纹夜蛾侧沟茧蜂于2013年采自三亚和儋州的斜纹夜蛾幼虫育出的种群,以室内饲养的斜纹夜蛾幼虫为寄主,扩繁斜纹夜蛾侧沟茧蜂供试验用。
所有供试昆虫均在PX多段系列智能人工气候箱(宁波海曙赛福实验仪器厂,型号PRX-250D)内饲养,条件为:温度(28±1)℃、相对湿度60%~80%、光照L ∶ D=14 h ∶ 10 h。
1.2 试验方法1.2.1 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寄生对斜纹夜蛾幼虫行为的影响将4头刚脱皮的斜纹夜蛾2龄幼虫随机接在盆栽大豆的不同叶片上,其中2头寄生处理,2头未寄生处理作为对照,植株罩上自制的圆柱纱网罩(直径80 cm,高100 cm),于次日开始观察幼虫行为。
采取“固定时间间隔扫描抽样”观察法[18],于每天6:45至18:00每隔15 min观察1次植株上4头幼虫的行为,共观察45次,记录以下行为:(1)是否取食;(2)是否发生位移;(3)幼虫分布位置,将幼虫分布位置划分为3种情况:叶表、叶背、其它地方(即茎、花或植株外)。
当寄生在斜纹夜蛾体内的寄生蜂幼虫爬出后,停止观察。
将寄主幼虫划分为不同寄生阶段进行比较:前期(第1~2 天)、中期(第3~6天)和后期(最后2天)。
整个观察过程在室内条件下进行,温度27~29 ℃,相对湿度50%~70%,光∶暗为14 h ∶ 10 h。
试验重复30次。
1.2.2 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寄生对斜纹夜蛾幼虫爬行速度的影响利用TrackSphere LC-100型昆虫行为记录仪(德国SYNTECH有限公司),对被寄生和未被寄生的斜纹夜蛾刚脱皮的2龄幼虫的爬行速度进行监测。
昆虫行为记录仪由轨迹球体部分、控制部分、传感器、光学系统、冷光源、Tracksphere数据采集和分析程序几部分组成。
先将与斜纹夜蛾幼虫大小相似的物体放于轨迹球体中央,校准调节放大倍数,焦距,对比度,光照等参数,再将1头供试斜纹夜蛾幼虫放置于轨迹球顶部。
在昆虫移到屏幕中心时,启动轨迹追踪系统,同时调节监视器显示模式为传感器模式,观察屏幕显示质量:调节增益为8 dB,滤波器调节为0.6,在记录仪上让幼虫预跑5 min,再开始进行试验。
分析记录5 min内的平均速度。
寄生蜂幼虫钻出寄主后,停止测试。
分别于每天的3个时间段(6:30、12:30和18:30)测试幼虫速度,3个时间段速度的平均值为当天的平均速度。
被寄生和未被寄生的斜纹夜蛾幼虫各测试30头,重复3次。
1.3 数据分析取食比例为幼虫取食次数与总观察次数的比值;位移比例为幼虫位移次数与总观察次数的比值;幼虫分布位置比例为幼虫在叶片正面或背面,或其它部位的次数与总观察次数的比值。
差异显著性用SAS 9.1软件(T-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2.1 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寄生对斜纹夜蛾幼虫取食活动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1,被寄生和未被寄生斜纹夜蛾幼虫的取食比例在生长发育前期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生长发育中期,被寄生的斜纹夜蛾幼虫的取食比例(20.74%)显著低于未被寄生的幼虫(32.04%)(p2.2 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寄生对斜纹夜蛾幼虫活动的影响由图2可见,被寄生和未被寄生的斜纹夜蛾幼虫的位移比例在生长发育前期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生长发育中期,被寄生的斜纹夜蛾幼虫的位移比例(37.04%)显著低于未被寄生的幼虫(46.57%)(p2.3 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寄生对斜纹夜蛾幼虫在叶片上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豆叶片表面,生长发育后期的被寄生幼虫的分布比例(30.85%)极显著低于未被寄生幼虫的分布比例(49.72%)(p2.4 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寄生对斜纹夜蛾幼虫爬行速度的影响由图4可见,在斜纹夜蛾幼虫被寄生的第5 天,被寄生幼虫的爬行速度有一个最大速度3.10 mm/s。
被寄生的前5 d,被寄生幼虫的爬行速度逐日升高;寄生的第6 天开始,被寄生幼虫的爬行速度随寄生时间逐日下降;被寄生的第8天,斜纹夜蛾侧沟茧蜂老熟幼虫钻出寄主,此时被寄生的幼虫不爬行。
被寄生的1~6 d,被寄生幼虫爬行速度均大于未被寄生的幼虫。
3 讨论与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寄生对斜纹夜蛾幼虫取食活动在生长发育中后期有抑制作用。
蒋杰贤等[19]发现,该蜂寄生斜纹夜蛾幼虫后,寄主的食量显著下降。
郭林芳等[20]报道,斑痣悬茧蜂寄生对甜菜夜蛾幼虫的取食行为有抑制作用。
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推测,寄主食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寄生蜂的毒液、多态DNA病毒和畸形细胞等对寄主产生调控作用。
寄生蜂可以调控寄主行为,使寄主行为对自身有利。
被寄生的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后期在叶背分布比例显著高于未被寄生的幼虫,与郭林芳等[20]报道的不同,他们发现寄主在叶表分布比例比未被寄生的高。
用“寄生蜂操纵假说”[3]更容易解释,斜纹夜蛾侧沟茧蜂操纵寄主行为,躲避自身天敌的捕食。
本研究在室内观察发现,寄生蜂老熟幼虫钻出寄主斜纹夜蛾幼虫并在体外结茧,此后,斜纹夜蛾幼虫伏在茧上不动,当天敌或危险接近时,斜纹夜蛾幼虫做强烈地摆头运动,驱赶天敌。
这种现象符合“操纵寄主保镖行为假说”[4]。
根据昆虫行为记录仪的原理,可认为幼虫在小球的爬行行为是一种持续刺激下的“幼虫逃逸行为”。
昆虫行为记录仪试验表明,在被寄生的1~6 d,被寄生幼虫爬行速度均大于未被寄生的幼虫。
结合植株上的斜纹夜蛾中后期位移行为受抑制的结果,本研究认为,该蜂可能控制斜纹夜蛾寻找到有利生境后,其活动范围不再扩大,利于提高自身存活率。
但一旦遇到危险,其逃逸能力比未被寄生的幼虫明显增强,符合“操纵寄主保镖行为假说”[4]。
致谢湖南农业大学的宋东宝教授对斜纹夜蛾侧沟茧蜂进行了鉴定!参考文献[1] Thompson S N. Physiological alterations during parasitism and their effects on host behaviour[M]. // Barnard C J, Behnke J M. Parasitism and host behavior. London: Taylor and Francis, 1990: 64-94.[2] Dawkins R. The extended phenotype: The gene as the unit of selection[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1-307.[3] Fritz R S. Selection for host modification by insect parasiotoids[J]. Evolution, 1982(36): 283-288.[4] Maure F, Daoust S P, Brodeur J, et al. Diversity and evolution of bodyguard manipulation[J].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013, 216(1): 36-42.[5] Smith Trail D R. Behavioral interactions between parasites and hosts: host suicide and the evolution of complex life cycles[J]. American Naturalist, 1980, 116(1): 77-91.[6] 秦厚国,叶正襄. 斜纹夜蛾灾变规律与控制[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1-320.[7] 崔章林,盖钧镒,吉东风,等. 南京地区大豆食叶性害虫种类调查与分析[J]. 大豆科学, 1997, 16(1): 12-20.[8] 何俊华,刘银泉,施祖华. 中国斜纹夜蛾寄生蜂名录[J]. 昆虫天敌, 2002(3): 128-137.[9] 谢建军,胡美英,许再福. 斜纹夜蛾的天敌及其生物防治[J]. 昆虫天敌, 1999, 21(2): 82-92.[10] 罗开珺,古德祥,张古忍,等. 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四种夜蛾的寄生蜂[J]. 中国生物防治, 2004(3): 211-214.[11] Rao S N, Kurian C. Descriptions of eleven new and records of fifteen known species of Ichneumonoidea(Hymenoptera Parasitica)from India[J]. Indian Journal of Entomology, 1950(12): 167-190.[12] Zhou Z S, Chen Z P, Xu Z F. Niches and interspecific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s of the parasitoids, Microplitis prodeniae and Campoletis chlorideae, of the oriental leafworm moth,Spodoptera litura, in tobacco[J]. 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 2010, 10(10): 1-12.[13] Dang T D, Vu Q C. Composition of parasitic insects of soybean cutworm and eco-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plitis prodeniae Rao et Chandry(Hymenoptera: Braconidae)parasitic on Spodoptera litura F.(Lepidoptera: Noctuidae) in Hanoi and surrounding areas in Vietnam[J]. Malaysian Applied Biology, 1999(28): 63-67.[14] 蒋杰贤,唐昌林,王奎武,等. 温度对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功能反应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2, 20(1): 69-72.[15] 王奎武,蒋杰贤,游兰韶,等. 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对寄主龄期的选择[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27(5): 367-369.[16] 陈乾锦,张根顺,官宝斌,等. 烟田斜纹夜蛾侧沟茧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5(2): 199-203.[17] 陈乾锦,曾强,张玉珍,等. 温湿度对斜纹夜蛾侧沟茧蜂的影响[J]. 烟草科技,2004, 10: 40-41, 44.[18] Martin P, Bateson P. Measuring Behaviour[M]. 2nd ed.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84-98.[19] 蒋杰贤,王奎武,蒋祝瑞. 斜纹夜蛾侧沟茧蜂生态学特性及寄生对寄主发育和取食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3, 21(2): 125-130.[20] 郭林芳,孟玲,李保平. 斑痣悬茧蜂寄生对甜菜夜蛾幼虫行为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0, 5: 71-74.责任编辑:张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