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_脑性瘫痪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合集下载

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服务团体标准

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服务团体标准

ICS 11 180C 04团体标准智力残疾康复服务Rehabilitation for Intellectual Disability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发布目次前言 (Ⅱ)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4.1 鉴定与分级 (2)4.2 服务原则 (3)5 服务要求 (5)5.1服务流程 (5)5.2 服务内容 (5)6 质量评估 (8)6.1 质量成效评估 (8)6.2 教育康复的组织评估 (8)7 服务条件 (8)7.1 基本条件 (8)7.2 职业场所 (9)7.3 居家生活 (9)7.4社会资源 (9)附录 (10)参考资料 (11)前言本标准按GB/T 1.1给出的规定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为规范性附录。

考虑到本标准中的某些条款可能涉及专利权,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不负责对任何该类专利权的鉴别。

本标准牵头起草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智力残疾人康复专业委员会智力残疾康复服务Rehabilitation for Intellectual Disability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智力康复的定义、服务原则、服务资源、服务要求、信息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智力残疾康复服务的相关机构和服务人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341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建标156-2011《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智力残疾 Intellectual Disability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

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03第四章 第四节脑瘫、截肢的社康

03第四章  第四节脑瘫、截肢的社康

康复目标:

最终目标:促进患儿运动和感觉功能发育,扩大关节 活动范围,增强肌力,改善平衡和运动协调能力,重 建适当的运动方式,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健全人格, 尽早融入社会。

短期目标: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目标。
康复治疗
1. 脑瘫异常姿势的控制方法
主要包括: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异常姿势及异常的姿
势反射。通过促通正常运动模式使患者获得正常的反应和
临床表现:
4.共济失调型:小脑损伤,运动、平衡、 感觉功能障碍,上下肢动作不协调,程醉 酒步态。
5.混合型: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型。
伴随障碍
1、体能障碍:生长发育较差,体质较弱,易 生病。 2、智能、情绪障碍:多动、情绪不稳、自闭、 智商测定困难。 3、视觉障碍:眼球协调障碍、眼震、远视、 弱视等。 4、语言障碍:多见于手足徐动型。 5、癫痫、听觉、行为障碍。
自发动作,最大限度诱发患者的潜在能力,以达到翻身、 坐、爬、站、走等最基本的动作。
第五节 截肢的社区康复
定义

截肢:是指肢体全部或部分切除。
康复训练

截肢的康复训练:
1、翻身训练 2、坐位训练 3、站立训练 4、迈步训练 5、步行训练 6、上下台阶训练
康复训练
第四节 脑性瘫痪的社区康复训练
定义:
脑瘫: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 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及 姿势异常。
分型
混合型 痉挛型
肌张力低下型脑瘫ຫໍສະໝຸດ 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
强直型
临床表现:
1.痉挛型:高张力型,上肢屈曲、下肢内 收或交叉成剪刀姿势。 2.不随意运动型:肢体不随意的运动,安 静时消失,活动时出现。头的控制能力差, 多有摄食及构音障碍。 3.低张力型:全身肌张力低下,关节活动 范围增大,程青蛙姿势。

《社区康复》课程标准

《社区康复》课程标准

《社区康复》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32学分:2适用专业:康复技术专业先修课程:选修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社区康复》是康复技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为康复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脑血管疾病、脊髓损伤、冠心病、糖尿病、颈肩腰腿痛、骨关节伤病及慢性疼痛等患者的社区康复。

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理念《社区康复》是一门以康复机能评定学、物理疗法学、作业疗法学等为理论依据,以常见疾病的康复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是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和主干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脑血管疾病、脊髓损伤、冠心病、糖尿病、颈肩腰腿痛、骨关节伤病及慢性疼痛等患者的社区康复。

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理念是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和个人发展需求。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取行动导向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病的康复评定、康复方法及康复效果的评定;学会各种康复操作方法;熟悉常见病的临床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和评估可能的预后。

偏瘫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偏瘫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一般洗漱 洗澡

康复训练—入厕

厕所的改造 穿脱裤子 清洁


康复训练—言语交流
障碍类型 专业指导 循序渐进 坚持不懈

康复训练—日常家务

回归家庭

心理需求 力所能及

康复训练—社会生活

人际的交往 社区生活、休闲、娱乐和运动 职业培训,争取社会及经济方面的自立 政治生活和享有公民的权利
训练评估

目 意 内 的 义 容
– – – – – – – – – – – – – – 社 会 生 活 家 务 活 动 言 入 洗 穿 进 上 轮 步 转 站 坐 翻 语 厕 漱 脱 食 下 椅 行 移 立 身 交 衣 台 操 流 阶 作


转介服务

根据需求

横向转介
纵向转介



康复训练—驱动轮椅

转移训练

单手驱动
康复意义

康复训练—上下台阶

注意保护


上台阶时,健肢先上
下台阶时,患肢先下 防止疲劳
康复训练—进食

健侧单手的进食训练 进食时自助具的应用

康复训练—穿脱衣

衣服选择

先穿患侧,再穿健侧
先脱健侧,再脱患侧

康复训练—洗漱

训练计划

后遗症期:
被动肌肉刺激----各种理疗 主动、被动运动相结合 循序渐进:ROM、SPASM

康复训练—躯干
正确的摆放体位 被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 早期诱发肢体的主动性活动 床上的主动性躯干肌活动训练

康复训练—坐位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第九部分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第九部分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第九部分一、前言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残疾人士关注度的提升,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CP)的康复治疗和管理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脑性瘫痪是一种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导致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常常伴随着感知、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能力。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康复指南,对于提升我国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整体水平,促进患儿康复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第九部分》在继承和发展前八部分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更新。

本部分指南旨在为广大康复医学工作者提供一套科学、实用、操作性强的康复治疗方案,帮助患儿及其家庭更好地应对脑性瘫痪带来的挑战,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与包容。

本指南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充分参考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性与操作性相结合。

我们也期待广大康复医学工作者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本指南,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我们相信,《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第九部分》的发布,将为我国脑性瘫痪康复治疗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广大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帮助。

我们也期待与广大康复医学工作者共同努力,推动我国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

二、康复目标与原则康复目标与原则在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脑瘫是一种由于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损伤而导致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其康复的目标不仅仅是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还包括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康复目标首先应以改善运动功能为核心,通过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等多学科的协作,使患儿的运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同时,康复目标还应包括提高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进食、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

智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智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们融入社会,增强社会和谐与包容性,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03
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
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动
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均衡发展,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
目标。
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智力残疾人士的关注 度不断提高,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越 来越多的智力残疾人士开始享受到社区康 复训练与服务带来的便利和支持。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收集服务对象和相 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优化服务 方案。
05
智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 与服务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城市的社区康复中心
康复训练
该中心为智力残疾人提供各种 康复训练,包括认知训练、生 活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 ,旨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
独立性。
社区融合
该中心还注重智力残疾人与社 区的融合,通过组织活动和交 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家庭参与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康复训练过程, 共同帮助智力残疾人士更好地融入 社会。
04
智力残疾的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的类型与内容
医疗康复服务
教育支持服务
为智力残疾人士提供医疗诊断、药物治疗和 康复训练等医疗支持,帮助他们恢复身体功 能和心理健康。
为智力残疾人士提供特殊教育、职业培训和 技能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获得知识 和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社会资本建设
该项目还注重社会资本的建设,包括社区建设和社区参与等,以帮 助智力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区和社会。
06
智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 与服务展望
当前研究的不足与问题
1 2 3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22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22版)解读PPT课件
分类
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痉挛型、 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包括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各 种原因导致的脑部损伤,如宫内 感染、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 窒息等。
危险因素
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多胎妊 娠、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史 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运动发育落后和主动运动减少,肌张 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可伴 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
家庭护理技巧培训
日常生活护理
培训患者及家属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如穿衣、进食、洗漱等。
康复训练
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功 能训练、语言训练等。
安全防护
教授家属如何保障患者居家安全,如防滑、 防火、防跌等。
心理支持
培训家属如何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 积极参与康复活动。
长期随访管理计划
定期随访
制定长期随访计划,定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康 复进展。
提供持续支持
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 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ABCD
评估与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随访结果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康复指南的更新 和完善提供依据。
07
家属参与支持重要性
提供情感支持
家属的关心与支持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可以增强患者信心,减轻 焦虑情绪。
协助复训练
家属在患者日常生活中协助进行康复训练,如帮助患者进行自理能 力训练、陪伴出行等。
促进社交互动
家属可以带领患者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帮助患者结交新朋友,拓展社 交圈子。
06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6版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6版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使用)前言康复医学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独特治疗技术的医学学科,是应用各种措施促进伤、病、残者功能恢复的医学。

本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

通过学习使医学生树立现代康复理念,了解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康复治疗,掌握临床常见病损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原则,能采用恰当的方法行床旁早期康复,选择适当的疾病、恰当的时机送诊康复,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和选用矫形器等。

本课程需要医用物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人体发育学、运动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中医学基础相关知识作基础。

本大纲根据南登崑教授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五版编写。

参考卓大宏主编《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

课堂讲授、实验、自学、讨论、计算机多媒体及临床示教相结合。

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必修课使用,预防医学、护理学、检验医学等专业选修课学生参照使用,内容分掌握(必须深刻理解、记忆和融会贯通)、熟悉(理解概念和意义)、了解三部分,学生要按上述要求学习掌握。

本课程课堂教学51学时,临床示教3学时。

参考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医学相关基础康复医学评定康复治疗技术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骨关节病损的康复内脏疾病的康复其他常见疾病康复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33969936312合计51 3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目的要求掌握康复及康复医学定义。

熟悉康复医学的组成及工作方式。

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地位、残疾问题。

教学内容1、康复:综合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措施,对伤病后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功能障碍进行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干预,尽可能改善患者的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回归社会。

2、康复医学是一个运用多种手段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

脑性瘫痪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的研究进展

脑性瘫痪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的研究进展

区为基础 的康复模 式 , 是社 区发展计 划 中的一项 康复策 略 , 目的是 使所有 残疾 人享 有康 复服 务 、 现机 会均 其 实 等、 充分参 与的目标。C R的实施要依靠残疾人 、 B 残疾人
亲友 、 残疾人所在 的社区以及卫生 、 教育 、 劳动就 业 、 社会
治疗 、 运动治疗 、 物理 治疗 、 作业 治疗 、 言语 治疗 、 导式 引 教育 、 感觉统合治疗 、 外科手术 、 矫形器 的应用 、 中药 治疗 等 。康复训练过 程 中根据 不 同的治疗 需要 , 利用相应 的
评估量表予定期评估 , 估 的内容 主要有体 格发育 与运 评
保 障等相关部 门的共同努力 , 开发利用社 区资源 , 为各类 康复对象提供全 面的康 复服务 , 帮助他们恢 复或 补偿 功 能, 增强参与社会 生 活 的能力E 。C R是 17 4 ] B 9 6年 WH O 提 出的一种经济有 效 、 盖面广 、 覆 以社 区为 主体 的 , 多层 次化为病 、 残者提供康复服务的新途径 , 伤、 现已在 9 0多 个 国家推行 , 目的是使所 有的残 疾人机 会均 等地享 有 其
WU Ja in—xa 。HU NG 1n—h a in , A i u

( . e at e t f e a itinMeiie h eo dAfitdHoptl fA h i dc l nvri ,H fi 3 0 2, n u rvn e C i 1 D p r n h bla o dcn ,teS cn fl e s i n u ia iest m oR it ia ao Me U y ee 0 2 A h i o ic , h— 2 P
18 % , 以 4 6万/ .6 0且 . a的速 度 递 增 , 脑瘫 是 儿 童 最 常 见 的

脑性瘫痪的康复

脑性瘫痪的康复

特点
头的调节、肘支撑、臀低头高、四肢外展屈曲、向中线集中 开始四肢对称性伸展及外展、手口眼协调 四肢明显伸展、外展、瞬间独坐、靠站 躯干调节、坐位平衡、主动翻身、直腰坐、扶站、俯爬 四爬、前进运动、自由坐、肢体运动分离、抓站 高爬、手上举步行、蹲立动作
第二十四页,共169页。
返回
三、评定的内容
2.姿势的评价 (1)仰卧位 (2)俯卧位 (3)坐位 (4)四爬位 (5)膝立位 (6)单膝立位 (7)立位与步行
第二十二页,共169页。
返回
三、评定的内容
• 运动发育的评定 • 姿势的评价 • 反射发育评定 • 肌张力的评价 • 作业疗法的评价 • 语言的评价 • 功能独立性评定 • 感知认知评定 • 其他方面的评价
第二十三页,共169页。
返回
三、评定的内容
1.运动发育的评定
月龄
3~4个月 4~5个月 6个月 7~8个月 9~10个月 11~12个月
第四十三页,共169页。
返回
一、运动疗法
Bobath疗法
Bobath从神经发育学的角度分析脑瘫,提出 以下观点:
• 未熟性:由于脑组织在生长发育中受损, 导致运动功能的发育迟缓或停止;
• 异常性:脑损伤后,高级中枢对下级中枢的 抑制调节作用减弱,出现异常姿势反射、异 常运动模式。
第四十四页,共169页。
第四十页,共169页。
返回
一、运动疗法
• 种类: Bobath疗法、Vojta疗法、Temple Fay法、 上田法、引导式教育、感觉整合治疗等。
第四十一页,共169页。
返回
一、运动疗法
• Bobath疗法:是神经发育学疗法之一 (neurodevelopmental treatment, NDT), 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她的丈 夫Karel Bobath共同创建的治疗脑性瘫痪的 理论与方法,是当代治疗小儿脑瘫康复的主 要手段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康复医学课件:脑性瘫痪(脑瘫)

康复医学课件:脑性瘫痪(脑瘫)

案例二:长期康复治疗的坚持与成果
总结词
长期坚持康复治疗对脑性瘫痪患者具有显著成果。
详细描述
脑性瘫痪患者的康复治疗需要长期坚持。通过持续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职业 治疗等手段,患者可以逐步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长期坚持康复治疗可 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案例三:家庭康复护理的成功经验分享
作业疗法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针对穿衣、进食、如厕、洗澡等 日常生活活动,进行训练和指导
,提高自理能力。
职业技能训练
根据患者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职业 技能训练,如手工艺、电脑操作等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辅助器具使用
教授患者使用辅助器具,如轮椅、 假肢等,提高生活质量和活动范围 。
言语疗法
语音清晰度训练
针对语音不清的患者,进行发音 器官的功能训练和语音清晰度训 练,提高语音清晰度和理解能力

语言理解能力训练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 ,提高患者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
达能力。
社交沟通训练
教授患者有效的社交沟通技巧, 如表达意见、情感交流等,增强
社交能力。
心理支持与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
针对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等进行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支持性心理治疗
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增强自信心和应 对困难的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中的精细动作能力评估
03
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吃饭、穿衣等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细
运动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试
01
02
03
基本生活技能评估
观察患者是否能够独立完 成基本生活技能,如洗澡 、梳头、进食等。

脑性瘫痪的康复训练

脑性瘫痪的康复训练

脑性瘫痪的康复训练
1、关于失语症的康复训练
失语症可分为发育性失语症、外伤性失语症和迟发性失语症等,它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康复训练是它治疗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康复训练包括语言治疗、言语表演训练和语言思考训练,以及功能回避训练和心理技能训练等几方面。

2、关于不宜行走的康复训练
不宜行走是因为脑性瘫痪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使患者无法正常行走。

常见的康复训练包括静力训练、机械教练仪训练以及功能电子刺激训练。

智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智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智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第五章智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目录51第一节智力残疾概述2第五节康复训练评估第二节智力残疾患者评测第三节康复训练计划34第四节康复训练方法6第六节转介服务第一节智力残疾概述需探讨的几个问题1.为什么社会文明的发展能够不断提升人类对智力残疾的认识?2.科技进步和社会文化价值如何影响人类对智力残疾问题的解决?3.如何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信息技术、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综合起来用于智力残疾的康复实践?一、智力残疾定义智力残疾又称弱智、智力低下,或智力发育迟缓、智力落后、智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

根据《残疾人残疾分类和标准》,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

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以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智力残疾儿童是指智力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并在社会行为的适应方面也有明显障碍的儿童。

智力不足或智力明显落后是智力残疾儿童最明显的特征。

衡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以智商(IQ)来反映,智力残疾患者智能偏低缺乏社会适应行为适应行为(AB)即个体实现人们期待的与其年龄和文化群体相适应的个人独立于社会职责的程度或效果将智力商数与适应性行为障碍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

每当智力商数降低一个标准差,同时适应性行为障碍也降低一个等级(如减少一个标准分),从而将智力障碍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个等级。

适应性行为的年龄特征:婴儿期和儿童早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早期青少年后期和成年期二、智力残疾的病因指脑在发育过程中(产前和围生期)接受到的各种不利因素,它们可使脑的发育不能达到应有水平,最终影响智力生物医学因素指文化剥夺、教养不当、感觉剥夺、脑组织损伤等因素,可使后天信息输入不足或不适当,从而影响智力水平社会心理文化原因三、智力残疾的临床表现(一)主要临床表现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即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其语言、注意、记忆、理解、洞察、抽象、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能力都明显落后于同龄人。

社区康复题库

社区康复题库

社区康复题库第一章社区康复概论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社区定义,下列哪一种解释最全面、最正确A.社区是指一个村庄B.社区是指一个街区C.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D.社区是指一个自然社区E.社区是指一个公社或团体2.关于城市社区的主要特征,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A.经济特征:城市社区的经济特征主要表现为城市居民以工商服务业为主要职业和主要谋生方式B.人口特征:人口密度高,人口聚居的规模大。

社区成员的异质化程度较高C.社会组织特征:社会组织复杂D.生活方式特征: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相对较高E.社区区位结构简单,人际关系简单,家庭规模与职能扩大3.以下哪一社区是专能社区A.城市、农村B.经济特区C.自然街D.自治区E.镇、村4.我国哪一年开始社区康复试点工作A.1976年B.1978年C.1986年D.1988年E.1989年5.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哪一时间为国际残疾人日A.12月3日B.11月3日C.10月3日D.12月13日E.10月10日6.我国政府将什么时间定为助残日A.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B.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日C.每年3月第三个星期日D.每年7月第一个星期日E.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何时颁布的A.1976年B.1990年C.1986年D.1988年E.1989年8.200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民政部中残联等六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提出到哪一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A.2005年B.2022年C.2022年D.2022年E.2022年9.1988年我国开始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5年工作纲要”,开展哪三项抢救性康复A.白内障复明手术、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聋儿听力语言训练B.白内障复明手术、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低视力康复C.白内障复明手术、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肢体残疾康复D.白内障复明手术、脑卒中康复、聋儿听力语言训练E.小儿脑性瘫痪康复、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聋儿听力语言训练10.与机构康复相比,社区康复的最大特点是A.领导机构不同B.康复方法与手段的不同C.社区按照全面康复的原则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方面的康复服务D.社区康复需要残疾人本人主动参与,机构康复不需要残疾人主动参与E.社区康复训练就地就近,方法简单易行、技术实用有效,器材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投资少、服务覆盖广(二)多项选择题1.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A.有一定的地域B.有一定数量的人口C.有特有的文化(文化维系力)D.有一定的经济基础E.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2.社区有哪些特征A.地缘性B.人缘性C.社会性D.群集性E.区域性3.自然社区包括A.城市B.农村C.自然街D.镇、村落等E.学校、商业区4.社区功能包括A.满足生活需求功能B.社会化功能C.社会控制功能D.社会参与功能E.社区互助功能5.社区康复的特点有A.以社区为基地,由社区组织领导、社区成员全面参与B.依靠社区康复原有的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网络等多方共同协力开展康复服务C.按照全面康复的原则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方面的康复服务D.康复训练就地就近,方法简单易行、技术实用有效;器材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对象为社区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病人,训练时间经常、持久E.社区康复投资少、服务覆盖广、康复效果好二、名词解释:1.社区2.社区服务3.CBR4.社会康复5.社会化功能三、问答题:1.社区构成的要素是什么?2.社区康复有哪些特点?3.社区康复原则是什么?第二章社区康复工作的管理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社区康复的领导机构是A.社区政府B.残联部门C.民政部门D.卫生部门E.以上都不是2.卫生部门在社区康复中的主要作用是A.组织管理B.制定社区康复规划C.提供康复专业技术D.协调各有关部门参与社区康复E.开展就业培训3.社区康复指导员最主要的工作任务是A.负责筛查康复对象,制定康复训练计划B.传授康复训练技术,指导康复员、残疾人及亲属开展康复训练工作C.评估康复员工作,评估康复训练效果D.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咨询和转介服务E.为残疾人制作简易康复训练器具,填写《康复训练档案》4.社区康复过程中进行中期评估的主要目的是A.评价和判断残疾发生率的变化B.评价社区康复总体效果C.评价社区康复计划执行情况D.评价第一次康复治疗(训练)方案正确性及康复效果,为修订(制定)新的康复方案提供依据E.评价社区康复的社会效益5.社区康复调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A.访问调查法B.问卷调查法C.实地观察法D.文献分析法E.个案法6.社区康复调查员一般由()担任A.社区居委会领导B.乡镇主管社区康复的领导C.基层康复员和康复协调员D.康复指导员E.残联部门领导7.社区康复规划总目标是A.激发社区政府、社区成员参与意识B.完善社区康复网络C.建立若干个社区康复资源中心D.达到康复覆盖、免疫接种面及控制致残率E.推广社区康复,扩大康复受益面,实现残疾全面康复8.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不包括A.对康复对象进行初次功能评估、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B.指导康复对象进行康复训练、定期评估康复效果C.选用与制作训练器材,用品用具的信息、供应、维修服务D.心理支持服务、知识普及服务、转介服务E.进行社区康复检查评估9.基层康复员培训内容不包括A.残疾识别,残疾需求的确定B.康复服务内容,记录与评估的方法C.简易康复训练康复器材的制作及转介等知识D.实用康复训练技能,家庭康复护理E.社区康复发展规划制定10.残联部门在社区康复工作中的主要职能是A.兴办各类特殊教育事业,千方百计地提高残疾人的科学文化水平B.组织制定并协调实施社区康复工作计划,建立技术指导组,督导检查C.组织康复需求调查;建立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档案D.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建立社区康复协调员工作队伍E.建立职业培训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促进残疾人职业康复(二)多项选择题1.社区康复管理体系包括A.社区康复管理组织建设B.社区资源利用C.工作制度建设D.经费管理、宣传E.评估2.社区康复领导小组成员机构包括A.社区政府B.残联部门C.民政部门D.卫生部门E.教育部门和劳动就业部门3.社区康复人力资源包括A.行政及业务管理人员B.康复专业技术人员C.康复协调员2D.基层康复员、教师E.志愿者、残疾人家属及其亲友4.社区康复领导小组职责有A.负责本辖区社区康复工作B.制定本辖区社区康复中长期发展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C.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动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D.对基层社区康复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和落实社区康复工作经费E.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表彰先进5.社区康复训练服务网络是由()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双腿伸直站立表示(由他人支撑腋下立位),俯卧 位不能抬头

4-5个月
竖头不稳,伴明显斜视;拇指内收,不握拳;不会去 抓握 6-8个月 不会独自坐 8个月以后 无爬行意识与动作
脑瘫的临床表现

痉挛型:占脑性瘫痪儿的60%~70%。 主要损伤部位:大脑皮质及锥体系 低体重儿及围生期缺氧儿易患本病。 被累及肌肉张力不同程度的增高,而

社区康复目标

使患儿的功能和能力得到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尽可能实现 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为接受学校教育及步入社会做准备
通过社区康复训练,促进患儿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发育,扩大关 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力,改善平衡和运动协调能力或重新建立 适当的运动方式,提高身体正中位运动的能力,预防继发性固 定畸形,改善和发展认知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尽早融入社会 生活。
节 脑性瘫痪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学习目标: 1、掌握:脑瘫的定义、社区康复的目标及训练
方法。 2、熟悉:脑瘫的分型、临床表现和诊断、预后 判断和预防方法。 3、了解:脑瘫病因,社区康复训练效果评估。
一、脑性瘫痪概述

脑性瘫痪(CP),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 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 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 惊厥、感知觉障碍、心理行为异常等。

社区康复训练计划制订-根据年龄制 订

婴幼儿的训练
改善功能,提高运动发育水平。促进竖头、翻身、坐 位、站位以及姿势转换等粗大动作的正常发育 学龄前儿童的训练计划
借助辅助器具,学会与日常活动相关的运动;防止继 发的挛缩畸形;提高语言交往能力,为入学提供条件 年长儿训练计划 提高生活自理与社会适应能力

2.出生时因素 产程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羊水 异常、脐带异常、脐带绕颈、宫内窘迫、妊娠高血压 疾病、糖尿病、双胎、多胎、剖宫产、臀位、高位、 中位、产钳助产术分娩造成颅脑损伤、难产发生脑组 织出血、重症窒息继发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


3.出生后因素 极低体重儿、早产儿、过期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惊厥、胆红素脑病、呼吸暂停、青紫发作、畸形、 产伤、颅内感染、低血糖、中枢神经损伤等被认为是 脑瘫发生的高危因素。

分型

按运动障碍特征分型
痉挛型 不随意运动型 强直型 共济失调型 肌张力低下型 混合型


按瘫痪部位分型 单瘫 双瘫 三肢瘫 偏瘫 四肢瘫

No Image
脑瘫的临床表现-早期表现

新生儿期或3个月内
婴儿易惊,啼哭不止,睡眠困难。喂养困难,吸吮无 力,吞咽困难,进食易呛,体重增长缓慢。听到噪音、 体位改变时,易表现为拥抱样惊吓伴哭闹 3个月时

共济失调型: 主要损伤部位:小脑、脑干

由小脑器质性病变、锥体系、锥体外系和深部感觉系 统等病变造成。 临床表现为肌张力偏低,步态不稳、摇晃,行走时两 足间距加宽,四肢动作过渡,缺乏稳定性和协调性, 上肢常有意向震颤,指鼻不稳,语言徐缓、缺少抑扬 声调,眼球震颤常见,触觉异常,深部感觉异常。

社区康复训练计划制订-根据类型制 订

痉挛型 手足徐动型 共济失调型 混合型



康复训练

基本特点
综合康复 早期发现,早期康复 家长参与训练

训练原则 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注意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保持健康

抑制异常的姿势与运动模式,进行正常运动发育的易 化训练
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预防关节挛缩、骨骼变形, 提高其移动能力 寓治疗于游戏中 生活动作训练 适当使用矫形器协助改善功能

康复训练方法-头部控制训练

目的:为促进翻身运动与躯干控制打好基础。 意义:抬头与头控能力是小儿运动发育的基础,小儿 在做各种姿势时,都是以头部直立为先行的,不能控 制头部的脑性瘫痪儿难以完成其他粗大动作。

混合型: 同时出现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和体征

多见类型: 手足徐动型+痉挛型 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 手足徐动型+痉挛性+共济失调型 共济失调型+痉挛型


肌张力低下型: 主要损伤部位:纹状体 病因:低体重、先天异常、脑缺血缺 氧



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肌收缩无力,头 颅不能抬起,关节活动度增大,自主 运动很少,但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阳 性。
脑瘫的流行病学概况
脑瘫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始终保持在2‰左右。 西方国家的发病率为1.5‰-2.5‰。 我国1997年5月至6月在江苏7个市进行了小儿脑瘫 的现况普查,总患病率为1.6‰。 男性略高于女性,无城乡差异。

具有早产、低体重、多胎、母亲高龄等特征者,脑瘫 患病率较高。
脑瘫的病因(直接原因:脑损伤和 脑发育缺陷)




出现限制性异常姿势及病理性原始反 射。 临床表现为伸张反射亢进、起立步行 两腿呈交叉肢位、呈尖足,膝关节屈


不随意运动型:占脑性瘫痪儿的20%。 主要损伤部位:大脑深部基底核、锥体 外系部分

新生儿窒息及核黄疸儿易见、
以全身肌张力不断变化,出现难以用

意志控制的不自主动作为特征。当进行 有意 识、有目的的运动时,不自主、不协 调及无效的运动增多,安静时减少, 入睡后消失

1.出生前因素 母体因素:

高龄妊娠、习惯性流产、多胎、妊娠合并糖尿病、妊 娠前三个月时病毒感染、X线照射、吸烟、酗酒、长 期服药、妊娠期感染、妊娠期中毒、外伤、风湿病、 糖尿病、弓形虫病、母亲智力低下、母亲营养不良等。 遗传因素

家属或直系亲属有先天遗传病,如变性病、精神障碍、 智力障碍、家族性先天畸形、习惯性流产、死胎、死 产等。

强直型: 主要受损部位:锥体外系 病因:缺氧窒息、早产儿、发育不良、遗传病、新生 儿核黄疸、脑部受伤、孕妇疾病、孕妇外腹部外伤、 先兆流产、产前出血、胎盘异常、产前子痫等。



临床表现为运动时躯干四肢阻力增高、铅管样强直
脑瘫的伴随障碍
体能障碍 智能、情绪障碍 视觉障碍 听觉障碍 语言障碍 癫痫 行为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