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说课稿】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工程问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工程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工程问题教案

课题: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工程问题的应用题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延伸与拓展,它进一步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为以后内容学习奠定了必要的数学基础,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能深刻地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有效的数学模型,领悟到“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2、学情分析: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抽象能力还比较差,习惯于用算术的方法解决问题,要用数学模型来解答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还要教师多引导,学生多讨论,反复练习、应用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工程问题的应用题。

2、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工程问题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四、教学难点: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相等关系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此时剩余的工作量是。

2、一项工作甲独做a天完成,乙独做b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此时剩余的工作量是。

二、例题讲解:1、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

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1)首先由老师引导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2)提出问题:1: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2:这道题目要求什么问题?3:这道题目的相等关系是什么?(3)学生分组讨论,设出未知数,并列出方程,师生共同解答;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形成板书。

2、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5天完成,两人合做4天后,剩下的部分由乙单独做,还需要几天完成?(1)首先由老师引导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2)提出问题:1: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2:这道题目要求什么问题?3:这道题目的相等关系是什么?(3)学生分组讨论,设出未知数,并列出方程,分组解答;让各小组分别展示解答过程。

人教版数学七上3.3第1课时《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精品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七上3.3第1课时《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精品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七上3.3 第1课时《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精品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上3.3 第1课时《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解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掌握利用去括号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去括号的法则,进而能够独立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方程,对解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去括号解方程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去括号解方程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去括号解方程的原理,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并能够独立解一元一次方程。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去括号解方程的方法。

去括号是解方程的一个关键步骤,但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反复练习,加深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讲解法用于向学生解释去括号解方程的原理和方法,示范法用于展示去括号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练习法用于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去括号解方程的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方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向学生解释去括号解方程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和示范。

3.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去括号解方程的理解,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去括号解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5.拓展: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工程问题》说课稿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工程问题》说课稿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工程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工程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工程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

但是,对于工程问题的理解,尤其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工程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一元一次方程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工程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工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2.知识讲解:讲解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一元一次方程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工程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4.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注意的问题。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综合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一元一次方程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来进行。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方程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章主要通过引入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从生活实例引入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讲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然后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最后通过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缺乏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解法。

2.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直观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概念: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如未知数、系数等。

3.探究性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如解的定义、解的性质等。

4.教授解法: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如加减法、移项等。

5.应用练习:布置应用题,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列出方程,二是求解方程。

在列出方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在求解方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找出等量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找出等量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建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找出等量关系。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3.讲解演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讲解如何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4.练习巩固: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方程和不等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方程和不等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解方程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操作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解方程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

2.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2.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突出解题技巧,突破教学难点。

5.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应用拓展:布置应用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节“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概念、解方程的步骤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承前启后,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复杂方程打下基础。主要知识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概念区分;解方程的实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例如,在讲解新知识时,我会提问学生,了解他们的理解程度,并根据回答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在解方程实践环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解题思路,互相学习;在课堂小结时,我会邀请学生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此外,我还会设置一些互动游戏或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通过这些互动方式,我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例如,我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3元钱,然后你买了一支铅笔花了1元钱,那么你现在还剩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通过这个实例,我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知讲授
(二)媒体资源
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在线教学平台和数学软件等资源。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直观展示解方程的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知识点;在线教学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交流功能,让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数学软件则可以用于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软件中尝试解方程,增强实践体验。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经典说课)

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经典说课)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一、说教材《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在小学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及简易方程,本节课通过一个具体的行程问题,首先让学生尝试用算术的方法解决,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这样安排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突出方程在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同时,本节课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及应用的基础,又为今后学习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作铺垫.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在课程教学之前分析学情很有必要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该年级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对新的知识内容好奇心较强易于接受。

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认识问题不能全面周到,所以在教学中我会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并有意识的去培养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根据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的概念,懂得判断所给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会根据数量关系或简单问题情境列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和体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数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激情。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就显而易见了,重点是XX,难点是XX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难点:准确把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念我谈谈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五、说教学方法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注意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方程模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解法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知识上进行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并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并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2.新课导入: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4.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不同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问题,教师进行指导。

5.总结与拓展:总结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知识与技能】会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并进一步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挑战自我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各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熟练地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在前两节中,我们着重探讨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几种方法,这几种解法包括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去括号与去分母等.这几个课时我们着重探讨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先来看两个问题:问题1 机械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刚好配成1套,那么需要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思考:①若安排x名工人加工大齿轮,则有___名工人加工小齿轮.②x名工人每天可加工_____个大齿轮,加工小齿轮的工人每天可加工____个小齿轮.③按题中的配套方法,你是否可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呢?问题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那么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思考:①两人合作32小时完成对吗?为什么?②甲每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乙每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_;甲x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_;乙x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_.【教学说明】提出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能快速进入课堂,进行思考.教师可根据上面所列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1是配套问题,教师最终要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生产的大齿轮数量的3倍与小齿轮数量的2倍相等.题①、(85-x)、16x、10(85-x).依次我们可列得方程为3×16x=2×\[10×(85-x)\].②依次填:问题2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何解决与工作量相关的应用题,这类题求解时一般都需要去分母.所以这类题可看作是与去分母解方程有关的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知道“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这一基本数量关系式,该题中第①问是不对的,第②问依次应填120,112,x20,x12,教师教学时可让学生稍作思考后作答.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教材第100页例1.【分析】(1)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表示什么意思?(2)刚好配套,说明螺钉和螺母个数一样多吗?(3)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使生产的螺母数量恰好为螺钉数量的_______.解: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有人生产螺母,一天共生产螺钉个,螺母_______个.问题:你能列出方程吗?【教学说明】众所周知,理解题意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本例通过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题意,便于学生找出相等关系.通过多媒体或实物演示,有效分解教学难点,从而更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此外,前面栏目中的问题也有利于解答本题.教师组织并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或实物演示使学生深入理解螺钉的数量是螺母数量的二分之一,螺母数量是螺钉数量的二倍,引导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能否理解“刚好配套”,关注学生能否理解在配套的情况下相等关系应为:螺钉的数量×2=螺母的数量;而不是:螺母的数量×2=螺钉的数量.试一试教材第101页练习第1题.探究2 教材第100~101页例2.【分析】这里可以把总工作量看作1.请填空:人均效率(一个人1h完成的工作量)为.由x人先做4h,完成的工作量为.再增加2人和前一部分人一起做8h,完成的工作量为_____.这项工作分两段完成,两段完成的工作量之和为.【教学说明】前面问题1 和问题2为本题作了铺垫,所以学生比较好理解.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分析”中的空,上面的空依次应填:1/40,4x/40, 8(x+2)/40,4x/40+8(x+2)/40,填完空后,教师让学生上台板演此题.随后师生一起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具体可参见教材第101页的相关表述.试一试教材第101页练习第2题.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白铁皮可制盒身16个或制盒底48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10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既使做出的盒身和盒底配套,又能充分地利用白铁皮?【分析】这是一个“配套”问题,我们可以运用上一栏目中的“配套”问题的解题思路来分析.本题需要找出等量关系:做盒身的白铁皮张数+做盒底的白铁皮张数=100;用白铁皮做盒身的总个数×2=用白铁皮做盒底的总个数.解:设用x张制盒身,则用(100-x)张制盒底.根据题意列方程,得2×16x=48×(100-x).去括号,得32x=4800-48x.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80x=4800.系数化为1,得x=60.制盒底的铁皮数:100-60=40.答:用60张制盒身,40张制盒底.例2 整理一批图书,如果由一个人单独做要花60小时,现先由一部分人用一小时整理,随后增加15人和他们一起又做了两小时,恰好完成整理工作.假设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那么先安排整理的人员有多少人?【分析】本题中含有一些基本等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一般把工作总量看作总体“1”.解:设先安排整理的人员为x人,根据题意得解此方程,得x=10.答:先安排整理的人员有10人.例3一项工程,由甲单独做需30天,由乙单独做需50天,现由甲、乙共同完成这项工程且施工期间乙要休息14天,那么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几天?【分析】把全部工作量看成1,则甲的效率为1/30,乙的效率为1/50.若设这项工程需要x天完成,则甲的工作量为1/30x,乙的工作量为1/50(x-14),由此列出方程.解:设这项工程需要x天完成.由题意,得1/30x+1/50(x-14)=1.去分母,得5x+3(x-14)=150.去括号,得5x+3x-42=15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8x=192.系数化为1,得x=24.答:完成这项工程需要24天.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某车间90名工人生产凳子面和凳子腿,每人每天平均生产凳子面10个或凳子腿50个,一个凳子面要配四个凳子腿.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凳子面,多少名工人生产凳子腿?2.一本稿件,甲打字员单独打20小时可以完成,甲、乙两打字员合打,12小时可以完成.现由两人合打7小时,余下部分由乙完成,还需多少小时?3.有甲、乙、丙三个水管,单独开放甲管5h可注满一池水;甲、乙两管齐放,2h可注满一池水;甲、丙两管齐开放,3h可注满一池水.现把三管一齐开放,过了一段时间后甲管因故障停开,停开后2h水池注满,问三管齐开放了多少小时水?【教学说明】上面前两道题分别是与本课时所学应用题相对应的,第1题为配套问题,可设应分配x名工人生产凳子面,(90-x)名工人生产凳子腿,由题意分析可知其中的相等关系为:x名工人一天生产凳子面的4倍=(90-x)名工人生产凳子腿的数量,教师应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出这个等量关系.第2题为工作量问题,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找到本题关键点:由乙单独完成需要几小时.在对这两题进行分析后,教师可让学生上台板演.第3题综合性强,题较难,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提示,此题是一个工程问题,基本关系是: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各个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将注满一池水的工作量设为1,设三管齐开放了xh,可列表如下:如若教师在进行上面的提示之后,学生仍无法动手,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互动,不必要求学生上台板演.【答案】1.解:设应分配x名工人生产凳子面,(90-x)名工人生产凳子腿.依题意可列方程,得:4×10x=(90-x)×50去括号,得40x=4500-50x移项,得40x+50x=4500合并同类项,得90x=4500系数化为1,得x=50所以90-x=40答:应分配50名工人生产凳子面,40名工人生产凳子腿.2.解:设还需x小时完成,依题意列方程得:去分母,得35+2x=60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2x=25系数化为1,得x=12.5答:还需12.5小时完成.3.设三管齐开放注水xh,根据题意得去分母,得6x+9x+18+4x+8=30.移项,得6x+9x+4x=30-8-18.合并同类项,得19x=4.系数化为1,得x=4/19.答:三管齐开放了4/19h水.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在解决应用问题方面你获得了哪些经验?这些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有什么特点?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4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学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应注意找出等量关系,因为这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所在.此外,考虑到这是第1课时,所以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让学生养成规范化解题和答题的习惯.。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方程和方程的解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方程和方程的解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例题和练习来进行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指导,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2.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解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结合学习任务单、练习题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和完成学习任务单,初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工程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工程问题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工程问题说课稿吴忠二中七年级数学备课组洒金龙一、说教材分析1、说内容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四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二课时工程问题。

2、说课标本节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方程不等式范畴,新课程标准对实际问题这一节内容的要求是: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3、说联系工程问题应用题在小学时候就已经学过用分数表示并计算,本节课主要涉及有关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

它的解题思路与整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基本相同,只是题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解题时要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

由于计算的不是具体的数量,学生往往感到抽象、不易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重点难点重点:列方程解工程类问题。

难点:把总工作量看作1。

四、说教法学法这节课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复习引入法、启发分析法等进行教学。

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教法上主要是采用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适时地“引”来激发学生主动地“探”,通过填写表格获取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学法上要鼓励学生动脑分析题目,动手列表格、动口去说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说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复习旧识。

首先给出如下的几组练习:1.一项工作甲独做5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两人合作1天完成的工作量是,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 .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

(1)两人合作32小时完成对吗?为什么?(2)甲每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甲x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乙每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乙x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目的是通过简单的小练习复习巩固总结之前所学习过的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基础知识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代数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表示问题,并通过解方程来求解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知识,对于一元一次方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表示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来求解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表示,并能够通过解方程来求解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表示,并能够通过解方程来求解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表示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进行引导和讲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一些实际问题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2.新课导入:介绍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关系,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表示。

3.案例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表示,并通过解方程来求解问题。

4.学生练习: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工程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工程问题)说课稿
在课程体系中,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工程问题的实质,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概念,理解工程问题中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工程问题。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2.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数学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
5.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分层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3.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媒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教具:实物模型、图表等,用于直观展示工程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2.多媒体资源:PPT、教学视频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较复杂的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实践活动:布置一道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工程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调查、计算,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互评互议: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交流解题心得,互相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工程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工程问题说课稿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将工程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方法,学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灵活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帮助他们掌握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工程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1. PPT课件:展示关键知识点、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步骤,增强视觉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简单的工程问题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问题背景和数学模型。
3.计算器:提供计算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快速进行数值计算,提高效率。
4.互动白板:利用互动白板进行师生互动,方便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增强课堂互动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工程问题,培养学生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如何将工程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即一元一次方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掌握求解这类方程的方法;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中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将工程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正确列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并熟练求解;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工程问题(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工程问题(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列出正确的一元一次方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工程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工程问题(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工程问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引出工程问题的特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2.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工程问题:结合教材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将工程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列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并通过求解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
(1)教材例题:某工程队计划完成一项工程,若甲、乙两队合作,需要4天时间;若甲、乙两队分别单独完成,甲队需要6天,乙队需要8天。求甲、乙两队单独完成工程的效率。
(2)课后练习:根据工程问题的特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工程问题的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提高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2)学会将工程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列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
(3)掌握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工程问题。

【说课稿】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工程问题

【说课稿】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工程问题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五课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包括3部分。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学习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课时,示范性强,同时也为下节课探究问题做铺垫,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素质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分析实际问题,寻找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进行检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归纳整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3、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为重点: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时候找出最正确的等量关系式十分重要,因此本节课的难点为难点: 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下面再从学情分析谈一谈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我认为学生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困难:(1)抓不准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还可能存在分析问题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三、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采用讲练结合、探索发现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中第一节课的内容。

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过方程,了解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并学会了用逆运算法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并在前一章刚学过整式的概念及其运算的基础上,本节课将带领学生继续学习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内容。

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的意义,建立方程归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用尝试检验法来求解,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2、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及解方程,学会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找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

(4)体会数学美,提高数学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方程的解;(2)、能验证一个数是否是一个方程的根。

难点: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及估算法寻求方程的解.二、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方法与手段: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注意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

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方程模型。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归纳的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极力倡导了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创设情境,使数学回到生活,鼓励学生思考,探索情境中的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后,理解学习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能力。

三、教学设计根据以上综合分析,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察归纳,建构新知——定义方程,回顾举例——理解性质,应用巩固——总结反思,布置作业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1: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只蓝鲸重124吨,比一头大象体重的25倍少一吨,这头大象重几吨?问题2:德国世界杯足球赛莱比锡赛场为长方形的足球场,周长为310米,长和宽之差为25米,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进一步回顾掌握小学已学过的方程的概念和列方程。

七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说课稿人教版 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说课稿人教版 教案

关于《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第四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三课时。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教材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三节内容。

在此之前,在学生已学习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本节内容一方面通过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应用具有广泛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

可以说本节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延伸与拓广。

同时也为后继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埋下伏笔。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

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进行检验,利用方程进行简单推理判断。

2、能力目标: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学习习惯,从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以下重、难点:重点: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来自班,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三章从算式到方程第一节一元一次方程”。

我使用的教科书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实验教科书。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从算式到方程》中第一节课的内容。

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过方程,了解了什么是方程,学会了用逆运算法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因此本节内容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

在前一章刚学过整式的概念及其运算的基础上,本节课将带领学生继续学习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内容。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的意义,构建方程归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用尝试检验法来求解,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从思维方法上来看,方程思想在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节着重体现符号表示思想的内容,通过领悟符号表示的思想,对培养学生文字语言和数学符号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提高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综上分析及教学大纲要求,本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如下:(一)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二)能力目标1.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一步。

2.培养学生根据间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重点(一)、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二)教学难点体会寻找等量关系,运用所学知识,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法、学法分析(一)教法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1:“读(看)——议——讲”结合法2: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3.类比、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设置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从而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
四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包括3部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
相等关系,学习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的第一课时,示范性强,同时也为下节课探究问题做铺垫,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
下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素质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分析实际问题,寻找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进行检验。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归纳整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3、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为
重点: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时候找出最正确的等量关系式十分重要,因此本节课的难点

难点: 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下面再从学情分析谈一谈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
接进行列方程,我认为学生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困难:
(1)抓不准相等关系;
(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
还可能存在分析问题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
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采用讲练结合、探索发现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学法:让学生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教师设疑提问,学生自己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鼓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通过以上我对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的分析,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本节课开始我将讲解华罗庚的生平,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际数学家华罗庚,1910年出生于江苏金坛县,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初中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而中途退学,但经过顽强自学完成了高中和大学的全部课程,20岁时进入清华大学工作,6年后前往剑桥大学,他一生的 1/5的时间在国外学习。

此后,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厚待遇,将余生的34年献给了祖国。

(1)提出问题
你能算出华罗庚活了多少岁吗?
(2)探究问题
a. 他的一生分为几个重要阶段?
b. 如果设他活了x岁,各个阶段如何表示?
c. 你能根据题意找出相等的关系吗?
(3) 解决问题
他的一生分为了三个阶段:
国内求学工作+出国学习+归国工作=他的一生
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步骤,让学生从大段文字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寻找相等关系、解决问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并且我认为可以趁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教育,这样可以实现情感目标,更好的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问题,接下来我将对例题进行讲解,例1是配套问题,
2、例题讲解
例1、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

1
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

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个多少名?
分析:
每天生产的螺母数量是螺钉数量的2倍时,它们刚好配套。

螺母的数量=螺钉数量的2倍是本题中特有的相等关系,是解决本例题的重点所在。

每天每人的工作效率x人数=每天的工作量(产品数量),是工作问题中的基本相等关系,上述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列出方程。

本题有两个未知数,在此可以鼓励学生勤于思考,设其中哪个为x都可以。

通过对例1 的讲解学习,可以使学生自己寻找问题中的基本相等关系,引导学生体验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让学生突破找相等关系的难点。

为了加深学生对解题过程的理解及自我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下面安排了例2。

我认为例2 可以采取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自己写出分析过程,从而师生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例2、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需要40 h完成。

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 h,然后增加2人与他们一起做8 h,完成这项工作。

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根据我对本课的理解,我认为此题关键在于以下三个问题
1、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正确的基本相等关系两时段的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
2、使学生理解在工程问题中把全部工作量简单表示为1,那么人均效率是
个平均值,它表示平均每人每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3、工作量=人均效率X人数X时间
解决了以上3个问题,题目自然迎刃而解,通过对稍微增加难度的例2 的学习探究,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寻找相等关系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经历设、列、解、检、答的过程,以便下一步的过程归纳
下面让学生由以上三道题的过程,自己试着总结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3、归纳总结
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归纳,从而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4、巩固练习
接下来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自己练习两道问题,第一题是例1的配套问题,第二题是例2的工程问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以便我可以及时进行补充,也起到了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作用。

(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
握情况,对学生易错点进行纠正,并再次强调如何列一元一次方程,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5、小结反思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认为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6、布置作业
让学生举一反三,熟练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
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呈现给大家的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板书的直观形象可以再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