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理想人生形式》
浅析《边城》的人性美
浅析《边城》的人性美
作者:赵国徽
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12期
《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是作者爱与美的生命哲学的体现。小说工笔细描了一幅茶峒风情的诗情画,展现了湘西世界的和谐的生命形态。小说中的人性之美俯首可见,有古朴亲密的邻里乡情,呵护关爱、相依为命的人间亲情,谦和友爱的手足深情,凄美纯洁的真挚爱情……《边城》中的理想人生形式构筑了沈从文人性美、人情美理想化的世界。
人性,顾名思义,指人的本性。关于人性的定义有很多种,在中国文化中所谓人性,有人性本善论的观点,以儒家孟子为代表,也有人性本恶论的观点,以荀子为代表。还有一种涵义是作为人应有的正面、积极的品性,如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对宇宙万物的理解和包容。后一种涵义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性,也是本文所采用的涵义。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小说《边城》得到充分的体现,歌颂了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追求一种优美健康的生活,这被看作沈从文理想人性的缩影。
一、沈从文构建人性美的缘由
要谈沈从文构建《边城》人性美的原因,要从他的人生的阅历、社会理想和文学艺术观谈起。
沈从文出生在湘西的凤凰,出身于行伍家庭。沈丛文的祖母是苗族,母亲是土家族,谈及他的血统时,施蛰存说他存在“苗汉青年的某种潜在的意识的偶然奔放”。沈从文少年时代在镇子上求学,青年时代曾到土著军队里当兵,由于他长时间在这块土地上漂泊,在这种山水人情瑰丽而有浪漫的环境里成长,与这片土地的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经说过“对于农民与乡土,怀了不可言说的温暖,这点感情在我的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出,我从不隐讳这点感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边城》所描写的人性美、人情美是对楚文化区湘西乡村的真实的写照,也是沈从文故乡情怀的体现和升华。
理想与现实的交织——论《边城》中的人生形式
个 理想 的人 生 形 式 , 去 引导 人 们 “ 将 过 去 和 当前 对 照 ” [ 2 ] .
思考 “ 所 谓 民族 品德 的消 失 与重 塑 . 可 能从 什 么方 面着 手 ”
_ 3 _
。
沈从 文 出生 于湘西古 城凤凰 ,这是一 个保 持着 近乎原 始 的生活 方式 , 近代物质 、 精 神文 明之风几 乎 吹不到 的边 陲 之地 。作 为其 中的一员 , 沈从 文不但 十分熟悉这 种原始形态 的湘西生 活 。而且完 整地继 承 了具 有湘西 特点 的传 统文化 思 维模 式 , 形成 了他 天生 的 “ 扬 卑贱 而抑 豪 绅 , 非都 市 而颂 乡野” 的价值观 和对故 乡优美 的 自然 风光 、 古朴 的 民风 民俗 深 深的热爱之情 。然而 故乡留给他 的记 忆并不都 是美好 的, 沈从文在 十 四五 岁入伍后 .经历 了湘黔 川军 阀之 间数年 战 乱. 亲 眼看到沅 州城南 门的斑斑 血迹 , 保靖 城西 门的累 累尸
《边城》世界的理想与现实-修改稿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初稿)
题目:论《边城》世界地理想与现实
指导教师:李琴
准考证号:
考生姓名:蔡勇
内江市(地、州)资中县(市、区)
工作单位:四川省资中县孟塘镇天竺小学
写作时间:年月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论《边城》世界地理想与现实
指导老师:李琴作者:蔡勇准考证号:
[内容摘要]:
《边城》世界是沈从文乡土情结地抒写,寄予着他地故园之梦,是理想中地故乡,是一个山美、水美、人更美地世界,洋溢着“人性美”地光环.在《边城》中,作者将理想与现实紧密相连,通过对湘西生活琐事地描写,用诗一般地语言,抒写了空明澄澈地湘西牧歌.《边城》滤去了生活地杂质,淡化了现实地血腥,让真、善、美自然流淌,让翠翠和傩送地爱情在自然中被现实扭曲,从而体现了沈从文想要用边城人地勤劳、勇敢、真诚、善良、淳朴、乐观地优良品德,呼唤人性回归、渴望重塑民族灵魂地伟大理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边城》世界地理想是沈从文乡土情结地抒写.
二、《边城》世界地理想是滤去杂质、空明澄澈地牧歌.
三、《边城》世界地现实是淡化血腥地生活琐事,是真、善、美自然流淌地生命悲歌.
四、《边城》世界地现实是呼唤人性回归、渴望重塑民族灵魂地现实.
[关键词]:
《边城》人性美牧歌民族灵魂现实理想
《边城》是一部描绘湘西农村风俗人情地中篇小说,是沈从文先生地代表作,创作完成于年月,历来为中外读者所喜爱.小说以世纪初期地湘西茶峒地区为背景,以“小溪”渡口为起点,随绕山岨流地溪水汇入茶峒大河,展开了山野渡口少女“翠翠”与山城河街“天保”、“傩送”兄弟地动人爱情故事.沈从文以优美地散文笔调,用错落有致地结构形式,娓娓道来,笔尖饱蘸情感,充满中国山水写意画般地诗情画意.往往是疏疏几笔,淡淡几画,人物鲜活,跃然纸上.正如日本学者山室静所言:“作者地笔表面上是淡泊地,但其背后潜藏着对近代文明地激烈批评和抗议——至少说潜藏着激烈厌恶.于是老船夫和他地孙女翠翠,船主兄弟对她地恋慕之情,都尽量描写得朴素可爱、浪漫而理想化了”⑴.惟其感情真挚深沉,寄寓梦幻般地理想,且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湘西这片纯正地热土,因而沈从文地理想与现实无时无刻不在碰撞着、斗争着、挣扎着.《边城》所描绘地无垢而纯真地现实是沈从文一生希冀地“理想世界”,美国学者聂华苓在她地《沈从文评传》中也认为“《边城》代表了构成沈从文‘乡下人’未被现代文明糟践地理想世界地概念”,在这个“理想世界”中“自然景色、城市、风俗习惯和人民——这一切都融和一体”⑵.但现实是边城地风土人情、人们地善良淳朴正在渐渐消失,以致沈从文自己十分地失望和迷茫,“这种世界虽消失了,自然还能够生存在我那故事中,这种世界即或根本没有,也无碍故事地真实.”⑶正因《边城》体现了沈从文地全部社会人生理想,也立足于他所耳谙目详地湘西小镇地现实.所以《边城》世界地理想与《边城》世界地现实碰撞着、抗争着、交织着,洋溢着梦幻般地气息.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理想人生形式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理想人生形式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理想人生形式
关键词:《边城》;沈从文;理想人生
沈从文出生于湘西,他对湘西有着深切的热爱,多侧面多角度地向世人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湘西世界。他以既浪漫又写实的手法,描写了边地生活和人性的牧歌情调,其中《边城》便是其艺术成就和小说风格的杰出代表。在作品中,作者以优美的文字、真挚的笔触,建构了一个美好的湘西世界,同时作者又以现代人的理性眼光、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审视、观照故乡和传统文化,透过边城人民身上的人性美,洞察了这种处于原始自在状态的人性所具有的消极等待、迷信、愚昧的缺陷,意在呼唤健康人性的复归,建构理想的人生形式。
一审思《边城》
“《边城》的出现是在1934年回到家乡,探望母亲时,看到文明的脚步已玷污了故土,是对乡土的热爱经压抑下的圆梦创作。在《边城》题记上,曾提起一个问题,即拟将‘过去’和‘当前’对照,所谓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可能从什么方面着手。”为了使湘西能存真去弊,使湘西的未来更有希望,于是他写下《边城》,希望借助文字的力量,除去湘西由于贫穷、烟毒、内战带来的不良影响,再建一个美丽、平和的理想湘西。沈从文创作《边城》的意图,“不是逃避现实,也不只是思古怀旧,而是痛感于当前现实的黑暗,企图将过去生活的美对照现实的丑,让人们来鉴别真善美和假恶丑,从而启发人们弃恶向善,舍丑求美”。
《边城》充分体现了沈从文朴素的叙述与幽雅田园式的抒情艺术风格,他用自然景物烘托人物,叙述方式节制凝练,故事情节浪漫凄美,心理描写简单生动,处处呈现出含蓄的情感氛围。正如沈从文自己所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凡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摘要:沈从文一生追求完美、和谐、自由的人性。小说《边城》中的翠翠就是
作者追求的爱与美的化身,是作者理想人生形式与理想爱情形式的寄托。
关键词:边城;形象;人生
作者简介:王鹏,男,本科学历,西安市碑林区优秀教师;魏敏,女,大专学历,西安市教学基本功二等奖。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百家争鸣,群星灿烂。来自湘西边地的沈
从文,以他大量关于湘西的作品在中国的文坛上树起了一面不倒的大旗,形成了“沈从文传统”,对后来的湖南乡土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沈从文以他大量关于湘西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坛树起了一面大旗。他一生追
求完美、和谐、自由的人性。其中,小说《边城》中的翠翠就是作者追求的爱与
美的化身,是作者理想人生形式与理想的爱情形式的寄托。这种亦真亦幻的桃源
风情给人以更多的启示,而文中的翠翠则是我们参悟沈从文这种审美寄托的窗口。
一、回顾作者生平
沈从文一生经历坎坷,多难多灾。综观其坎坷经历和关于这些经历的大量文
学作品,不难发现:纯真、自然、独立是贯穿他一生的创作原则,表现完美、和谐,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性美,则是他一生执著的追求。他以“乡下人”特有的固
执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对人生从深处关照”,用“生命、人性、自然三者的统一
构成了‘一种爱与美的新宗教’”。对理想人生和生命的顶礼膜拜,使他的作品弥漫
着浓郁的怀旧情绪与“东方式的沉着和平静”。张兆和用“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八
个字来概括他的创作和为人。
完成于1934年的《边城》是其此类作品的代表作,也是沈从文构建其文学湘西世界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首诗,纯洁真挚、悱恻动人;它是一幅画,宁静素雅、扣人心弦。这部作品以翠翠与傩送纯洁、含蓄、深沉的爱情发展为中心线索,展示了湘西边地古老淳朴的社会生活画面,描绘了一幅幅浓淡相宜、清新雅致的
浅谈沈从文《边 城》中的人性美
目录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一、凄美清纯的爱情美 (3)
1.美丽邂逅萌生爱 (4)
2.情窦初开觉悟爱 (5)
3.纯洁忠贞执著追求爱 (6)
二、友善淳厚的人情美 (7)
1.自然、友善、真挚的兄弟情 (7)
2.呵护关爱、古朴淳厚的爷孙情 (8)
三、自然善良的生命的本色美 (10)
1.自然健康的生命天性 (10)
2.纯真善良的风土人情 (11)
注释 (13)
参考文献 (13)
浅谈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性美
[内容摘要] 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边城》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边城》中理想的人生形式和古拙的湘西风情自然交融,构筑了沈从文“人性美、人情美理想化的情爱天堂”——湘西世界,表现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本文从研究《边城》中人性美的角度入手,以爱情美。人情美,亲情美,生命本色的美为线索,通过翠翠母女两的爱情故事分析凄美清纯的爱情美;通过天保兄弟身上洋溢的自然、纯洁、真挚的展示谦和友善的人情美;通过祖孙二人演绎人间至真至善的挚爱亲情;通过普遍人物的善良淳朴,高尚纯正道德揭示生命本色的自然美。着重解读了湘西人性天堂里的“几个愚夫俗子”的哀乐生活,对边城自然的人性和原态的生活作一情感的阐释:母女两代人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演绎了一曲凄美清纯的爱情之歌,表现了湘西人民善良、质朴、纯真的人性美;天保、傩送兄弟在爱情竞争中的谦和友善,尽显了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老船夫对翠翠无微不至的呵护关爱,诠释了人间至真,至善的挚爱亲情;人与人之间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出了边城世界里恬静、淳朴的民风,浓厚友善的乡情。在这个充满人性美和人情美的乡村世界里,以纯真的美、无暇的善、和谐的情构建了心中的希腊小庙,更净化着我们现代人和现代文明。
浅析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性美
浅析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性美
姓名:孔丽莎班级:12级函授本科怀广班学号:12520305032 摘要: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京派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他以自己丰硕的创作成果为京派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出生于湘西凤凰县,湘西的生活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的他的小说故事里充溢着浓浓的乡土味、乡土情。他的小说创作,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品,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边城独特的乡土气息,也为我们奏响了一曲人性美的赞歌。作品通过抒写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来表现人情与人性美,突出了人性与人情的美好与纯净,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
关键词:沈从文人性美湘西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特、影响颇大的作家,他的作品独具风格、以诗意的展示湘西神奇优美的民俗风情而奠定了在文坛上不朽的地位。他的作品游离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文学的大道上另辟蹊径,以抒写自然的生命为题材,从而寄托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反思。他坚执地相信文学的功能不止于社会道德的观照,更在于能使读者从作品中接触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示,对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他在小说《边城》中寄寓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突出的表现了人性的美,通过对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人们在自然和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翠翠在重复着她母亲的悲剧人生,湘西人们也在一代一代地重复着他们的悲剧人生,表现出作者对民族和个人的深深的担忧。
人性究竟是什么,它的具体内涵有哪些,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在沈从文的心中人性是美的、善的。他曾经这样说过:“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了表现这样的“人生形式”,作者“以特异的湘西边陲作为构筑善与美的神庙基地”,创作出了《边城》这颗“千古不磨的珠玉”,它直指人性中的善与美,是“一幅描绘人性的风俗画,一首讴歌人性的赞美诗”。
【浅析《边城》的人性美】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
《【浅析《边城》的人性美】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
摘要:沈从土著军队当兵到了《新潮》、《改造》、《创造周刊》和些新初步接受到了“五四”新化影响和启迪,《边城》描写是湖南湘西叫“茶峒”山城它以撑渡老船夫外孙女翠翠和船总顺顺儿子天保傩送爱情线表达作者所追种“优美、健康、然、而又不悖乎人性人生形式”,这部作品能体现人性美地方就是老船夫与翠翠亲情、翠翠和傩送爱情、傩送和天保亲情、还有当地人情
《边城》是沈从“湘西说”代表作是作者爱与美生命哲学体现
说工笔细描了幅茶峒风情诗情画展现了湘西世界和谐生命形态
说人性美俯首可见有古朴亲密邻里乡情呵护关爱、相依命人亲情谦和友爱手足深情凄美纯洁真挚爱情……《边城》理想人生形式构筑了沈从人性美、人情美理想化世界
人性顾名思义指人性
关人性定义有很多种国化所谓人性有人性善论观以儒孟子代表也有人性恶论观以荀子代表
还有种涵义是作人应有正面、积极品性如对生命敬畏和珍惜、对宇宙万物理和包容
种涵义是我们通常所说人性也是所采用涵义
人性作学创作永恒主题说《边城》得到充分体现歌颂了种、得人生追种优美健康生活这被看作沈从理想人性缩影
、沈从构建人性美缘由
要谈沈从构建《边城》人性美原因要从他人生历、社会理想和学艺术观谈起
沈从出生湘西凤凰出身行伍庭
沈丛祖母是苗族母亲是土族谈及他血统施蛰存说他存“苗汉青年某种潜识偶然奔放”
沈从少年代镇子上学青年代曾到土著军队里当兵由他长这块土地上漂泊这种山水人情瑰丽而有浪漫环境里成长与这片土地人民结下了不缘
他曾说“对农民与乡土怀了不可言说温暖这感情我切作品随处都可以看出我从不隐讳这感情
名著《边城》练习题答案
《边城》答案
1、答案:B、C 。B表现翠翠青春萌动,受不了“太平凡”的生活,想攀住新的人和事。C表现祖父忠厚纯
朴,恪尽职守。
2、【参考答案】①白塔的倒掉又重修,象征着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②二
老和翠翠的未来难以预料,反映了作者对“湘西世界”的“理想人生形式”在现代社会冲击下的隐忧。
也可能终结,也可能新生。
这个结尾预示翠翠与傩送的爱情以悲剧而告终。“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翠翠与傩送的情感之间碰上了太多的人事和人情,悲剧也就成为必然。但凄凉、哀愁与牵挂、期盼并存,傩送的回与不回虽然难以预料,但这对年青人纯纯的情爱已成为永恒。读者也从心底里祝福这对有情人能早日喜结良缘。
3、【参考答案要点】①开头采取了讲故事的方式。②语言朴素,平易亲切(用了顶真修辞格),一下子带起
了全文牧歌一样的意境。
4、答案:CE。C项是翠翠的语言描写。E项老船夫是一个忠厚纯朴的老人,他了解过渡人急切回家的心情,
是竭尽其职的一种表现。
5、【参考答案】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世界”理想人生的集中代表,也体现了他的文学理想。②小说
描写的理想生活不仅是一个浪漫温馨的爱情故事,而且是一个爱情悲剧。但作者对这一切似乎并不怎么悲伤。在作者看来,翠翠、祖父、大老、二老的命运是自然的安排,是人生常态。当地民风如此,生活如此。作者用诗化的抒情手法表现了这一生活。
③作者一方面在思索“湘西世界”“常态”的同时,另一方面已预测到“湘西世界”无法挽回的历史命运。
“白塔”的倒掉又重修,象征一个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
《边城》研究综述及教学建议
《边城》研究综述及教学建议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丰富而复杂,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质,自问世以来就遭到了冷热不均、毁誉不一的待遇和评价,为该文的教学处理带来很多困惑。
一、关于《边城》的创作立场
《边城》发表于上世纪革命文学蓬勃发展的“红色三十年代”,有着比较独特的创作立场。下面两种观点有助于我们宏观把握文本的艺术特点和文学价值。
较多的研究者认为,《边城》是人性文学的代表,与革命文学形成分野。沈从文坚持“只想造希腊小庙。……供奉的是人性。”1“要表现得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2与当时的革命文学形成鲜明的对比,既为《边城》在当时迎来了大批的读者,但也使沈从文及其《边城》饱受政治化阅读心理、革命文学声势和左翼文学评论家的强烈批判。被斥为“低级趣味的作者”“没有思想的作家”“反动派”的“桃红色作家”。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及其《边城》仍受冷遇。文化大革命时期沈从文屡被审查和批斗,《边城》再次遭到贬斥和“封杀”。但另一方面,国际上却掀起了“沈从文热”,并得到夏志清、聂华苓、司马长风等盛赞“《边城》是最完善的代表作……故事对惯于现代生活的人的各种病疾,是一剂解毒药……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3。8 0年代中期以来,沈从文及其《边城》的文学地位不断攀升,1999年《亚洲周刊》对20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用中文写作的小说进行排名,《边城》在“20世纪中文小说10 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二。在王一川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小说卷》中,沈从文小说被安排在仅次于鲁迅小说位置。并在21世纪开始住被选入各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这些最终预示着沈从文的人性文学创作立场得到比较公正的对待。
《边城》世界的理想与现实-修改稿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初稿)
题目:论《边城》世界的理想与现实
指导教师:李琴
准考证号:102507100032
考生姓名:蔡勇
内江市(地、州)资中县(市、区)
工作单位:四川省资中县孟塘镇天竺小学
写作时间:2008年12月
论《边城》世界的理想与现实
指导老师:李琴作者:蔡勇准考证号:102507100032
[内容摘要]:
《边城》世界是沈从文乡土情结的抒写,寄予着他的故园之梦,是理想中的故乡,是一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世界,洋溢着“人性美”的光环。在《边城》中,作者将理想与现实紧密相连,通过对湘西生活琐事的描写,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写了空明澄澈的湘西牧歌。《边城》滤去了生活的杂质,淡化了现实的血腥,让真、善、美自然流淌,让翠翠和傩送的爱情在自然中被现实扭曲,从而体现了沈从文想要用边城人的勤劳、勇敢、真诚、善良、淳朴、乐观的优良品德,呼唤人性回归、渴望重塑民族灵魂的伟大理想。
一、、《边城》世界的理想是沈从文乡土情结的抒写。
二、《边城》世界的理想是滤去杂质、空明澄澈的牧歌。
三、《边城》世界的现实是淡化血腥的生活琐事,是真、善、美自然流淌的生命悲歌。
四、《边城》世界的现实是呼唤人性回归、渴望重塑民族灵魂的现实。[关键词]:
《边城》人性美牧歌民族灵魂现实理想
《边城》是一部描绘湘西农村风俗人情的中篇小说,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创作完成于1934年4月,历来为中外读者所喜爱。小说以19世纪初期的湘西茶峒地区为背景,以“小溪”渡口为起点,随绕山岨流的溪水汇入茶峒大河,展开了山野渡口少女“翠翠”与山城河街“天保”、“傩送”兄弟的动人爱情故事。沈从文以优美的散文笔调,用错落有致的结构形式,娓娓道来,笔尖饱蘸情感,充满中国山水写意画般的诗情画意。往往是疏疏几笔,淡淡几画,人物鲜活,跃然纸上。正如日本学者山室静所言:“作者的笔表面上是淡泊的,但其背后潜藏着对近代文明的激烈批评和抗议——至少说潜藏着激烈厌恶。于是老船夫和他的孙女翠翠,船主兄弟对她的恋慕之情,都尽量描写得朴素可爱、浪漫而理想化了”
浅析《边城》中的人情美
毕业论文
浅析《边城》中的人情美
指导教师:
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
自考考号:
答辩人:
浅析《边城》中的人情美
内容摘要: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讴歌了湘西至情至善的民俗风情,至真至纯的人情之美。《边城》中理想的人生形式和古拙的湘西风情相交融,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1,文本中翠翠和祖父的相互依靠,难分难舍的祖孙骨肉之情;翠翠和天保兄弟纯洁真挚的爱情;天保和傩送互相成全,血浓于水的手足亲情;乡人互助互爱热情诚挚,和谐共处的邻里之情都是那么自然,那么淳朴。因而在众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情与爱”中,我们感受到了古朴边城的人情美。
关键词:骨肉情手足情乡情人情美
正文: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一部极富诗意的抒情中篇,也是常被人们认为最具有牧歌情调和表现作者理想世界的作品,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被人们誉为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边城》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赞美他们的质朴与善良,以山青水秀的自然风光为衬托,以翠翠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展现出一幅描绘人情美的风俗画,构筑了一个“人性美、人情美理想化的情爱天堂”。
《边城》就正是作者“人情美”的典范。作品正是通过对亲属之情、男女之爱、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的细腻刻画,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质朴的民风和人情,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
浅谈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性美
目录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一、凄美清纯的爱情美 (3)
1.美丽邂逅萌生爱 (4)
2.情窦初开觉悟爱 (5)
3.纯洁忠贞执著追求爱 (6)
二、友善淳厚的人情美 (7)
1.自然、友善、真挚的兄弟情 (7)
2.呵护关爱、古朴淳厚的爷孙情 (8)
三、自然善良的生命的本色美 (10)
1.自然健康的生命天性 (10)
2.纯真善良的风土人情 (11)
注释 (13)
参考文献 (13)
浅谈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性美
[内容摘要] 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边城》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边城》中理想的人生形式和古拙的湘西风情自然交融,构筑了沈从文“人性美、人情美理想化的情爱天堂”——湘西世界,表现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本文从研究《边城》中人性美的角度入手,以爱情美。人情美,亲情美,生命本色的美为线索,通过翠翠母女两的爱情故事分析凄美清纯的爱情美;通过天保兄弟身上洋溢的自然、纯洁、真挚的展示谦和友善的人情美;通过祖孙二人演绎人间至真至善的挚爱亲情;通过普遍人物的善良淳朴,高尚纯正道德揭示生命本色的自然美。着重解读了湘西人性天堂里的“几个愚夫俗子”的哀乐生活,对边城自然的人性和原态的生活作一情感的阐释:母女两代人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演绎了一曲凄美清纯的爱情之歌,表现了湘西人民善良、质朴、纯真的人性美;天保、傩送兄弟在爱情竞争中的谦和友善,尽显了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老船夫对翠翠无微不至的呵护关爱,诠释了人间至真,至善的挚爱亲情;人与人之间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出了边城世界里恬静、淳朴的民风,浓厚友善的乡情。在这个充满人性美和人情美的乡村世界里,以纯真的美、无暇的善、和谐的情构建了心中的希腊小庙,更净化着我们现代人和现代文明。
理想人生形式的诗意表现——沈从文小说《边城》探略
一
在边 城 茶 峒 ,历 史 上 知 名 的 酉水 蜿 蜒 迤逦 流 经 此 地 。 那
里 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 ,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 借边地生活表现理想的人生形式 在作者的笔下,边城 山青水秀 ,人情淳 朴。边城的人们 来去 皆可以计数 。两岸 多高 山,山中多细竹 。近水人家 多在 诚实勇敢 、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 自约、安 桃 花 杏 花 里 ,春 天 里 ,凡 有 桃 花 处 必有 人 家 ,凡 有 人家 处 必
品。他在谈及 《 边城》时说: “ 我要表现 的本是一种 ‘ 生 人
的形 式 ’,一 种 ‘ 美 ,健 康 , 自然 ,而 又 不悖 乎 人 性 的人 优
二、美丽独特的湘西风土人情 沈从文借美丽湘 西独特的风土人情之中绘制理想人生形
生形 式’。”【】中篇小说 《 1 边城 》是沈从文对人生形式的 式 的画幅。他笔下的边城 ,是一个 山美水美人亦美的桃源仙 设计 ,是他精心绘制的理想 图景 ,典型地表现了作者理想的 境 。
了 作 家 对 “ 美 ,健 康 , 自然 ,而 又 不 悖 于 人 性 的人 生 形 的笔调勾勒出湘西大 自然的胜境 ,并在这青 山秀水的处所展 优 开人 事 的 摹 写 。 式 ” 的追 求 。
翠翠的外祖父,一生忠于职 守,慷慨好施来自百度文库,不仅不收小
边城茶峒不仅山青水秀 ,而且民风淳朴。人与人和睦相
《边城》的解读与分析
《边城》的解读与赏
《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作品细腻刻画了纯真的男女之爱、和美的亲属之情、质朴的邻里之睦,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健康、优美、纯朴的民风和人情,讴歌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边城》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被人们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作品,《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同样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解读这篇文章呢?我将从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心理分析、细节分析、结构分析、艺术特色这几方面来解读这篇文章.
一、人物形象分析
文中有四个主要的人物,翠翠、爷爷、天保、傩送,他们四个人物没有主次之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衡的,每个人物都有较大的独立性.他们是类型化、平面化的人物,并没有引人注意的独特行为.但他们四个在文中的形象对于作者塑造纯朴和谐的乡村世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时时刻刻体现着本地的风土文化气息。
把握好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对于理解作者建造的理想乡林世界起着绝对的作用,因此,想要把握本文的精髓,必须先对四个人物有个比较清晰的理解.
(1)翠翠:
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笔下“爱”与“美”的化身,她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聪明乖巧的少女.自幼父母双亡的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内心无比孤独。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但少女的羞涩又使她难以明确表达。面对爷爷的委婉引导,旁敲侧击的询问,虽心知肚明,却又闪烁其辞地表明态度.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但她仍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的人的归来,表现了她爱的执著。总之,翠翠是一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外表的温婉羞涩与内心的炽热多情融为一体,是一个成功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
《边城》小说要素分析
沈从文《边城》小说要素分析
一、小说事件和行动
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巧的是,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兄弟两人都决定把话挑明了,于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诉了弟弟,说这爱是两年前就已经植下根苗的。弟弟微笑着把话听下去,且告诉哥哥,他爱翠翠也是两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着实吃了一惊……
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爷爷自然是晓得孙女的心事,却愿让她自己做主。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约定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弟弟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老船夫忍不住去问,本以为是大老唱的,大老讲实情讲出后便去做生意,几天后他听说老大坐下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码头的船总顺顺
也忘不了儿子死的原因,所以对老船夫变得冷淡。老船夫操心着孙女的心事,后终于耐不住去问,傩送却因天保的死十分怪责老船夫,自己下桃源去了。船总顺顺也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毕竟天保是因她而死。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爷爷说,翠翠莫怕,翠翠说不怕。两人便默默地躺在床上听那雨声雷声。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吓得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城》的理想人生形式
○胡秀珍
(甘肃省兰州市二十一中甘肃.兰州730000)
【内容提要】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在这篇幅小说中作者通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从自然美、人情美、人性美和民风美等几个方面描绘了一个人人追求的理想的人生形式。
【关键词】理想人生形式自然美人情美人性美民风美《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首美好的抒情诗,一幅秀丽的风景画,也是支撑他所构筑的湘西清静世界的坚实柱石。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沈从文说得很明白:“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①这种理想的人生形式在《边城》这篇小说里是从这几个方面来表现的:
一、清新明丽的自然环境。
首先,小说开头三章集中笔力描绘了湘西山水图画和风俗习惯。幽静的远山、清澈的溪水、溪边的白塔、翠绿的竹篁等山水风景与端午节赛龙舟、捉鸭子比赛及男女唱山歌等民俗事象相互交融,呈现出未受现代文明浸透的边城整体生活风貌,既为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刻画作了铺垫,又使边城茶峒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
二、古朴淳厚的民族风情。
《边城》在整整三章中,用万字篇幅介绍了湘西风情,而没有进入情节叙事,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边城的安静平和、淳朴浑厚的文化氛围。在作了充分的表态描述之后,才在整体和谐的文化氛围中较为集中的描写了一个美丽得令人忧愁的爱情故事。这一部分是沈从文所追求的理想的人生形式中最靓丽的一部分。因为人是要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的,自然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灵魂、意志和思想。而边城古拙自然的未经人为雕饰的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正是和谐环境的写照。
三、和善宽容的个性品质。
正是因为这样,地处川黔湘三省交界处的边城茶峒青山绿水美不胜收,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化着茶峒白塔下两个相依为命的摆渡人。外公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翠翠情窦初开,善良清纯。他们依着绿水,伴着黄狗,守着渡船向过往的船客展示着边城乡民的古道热肠。小说古朴而又绚丽的风俗画卷中铺衍了一个美丽而又凄凉的爱情故事。小说所欲表现的却又是一种理想、一种健全的
人生形式。作者无意开掘这一爱情故事的悲剧内涵,刻画悲剧性格,而是意在创造出一支理想化的田园牧歌。因此作者以诗情洋溢的语言和灵气飘逸的画面勾画出这个新奇独特的边城,是一个极度净化的理想化的世界。
在边城明净的底色中,作者把自我饱满的情绪投注到边城子民身上,重点描绘了乡村世界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塑造了作为爱与美化身的翠翠形象。翠翠在茶峒的青山绿水中长大,大自然既赋予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也养育了她清澈纯净的性格。她天真善良,温柔纯净,在端午节的赛龙舟盛会上,她与外公走散,幸得夺魁少年,当地团总的小儿子、被人誉为岳云的美少年傩送相助,顺利地返回渡口,从此他平添了一件不能明言、也无法明言的心事。而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了翠翠而虔诚地派人说媒。此时傩送也被王团总看上,他情愿以碾坊作为陪嫁而与团总结为亲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傩送不要碾坊要渡船,与哥哥天保相约唱歌让翠翠选择,天保自知唱歌不是弟弟的对手,也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闭滩,不幸遇难。傩送因哥哥的死悲痛不已,他无心留恋儿女情,也驾船外出,疼爱着翠翠的外公终于经不住打击,在一个暴风雨之夜溘自然长逝,留下了孤独的翠翠,翠翠情窦初开之后,便矢志不移,执着地追求爱情,痴情地等待情人,她守着渡船等待那个用歌声把她的灵魂载浮起来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②不管他能不能回来,也不管他何时回来。
翠翠人性的光华在对爱情理想的探寻中显得格外娇艳灿烂。结尾处所状白塔下绿水旁翠翠伫立远望的身影是有着熠熠动人的人格力量的。
作品中其它人物如老船工的古朴厚道,小说是这样描写的:“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了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个人的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老船工善良、宽厚、朴素、美好的人性让我们在反思自我中油然而生敬意。试想时代发展到了今天,老船工这种美好的人性早已渐行渐远,既使有这样的人存在,也会由于社会价植标准的不同而可能使他们把老船工的这种美好人性视为“老实或傻”,鲁迅曾说过:“老实是无用的代名”,我不太理解这位文学大师当时说这句话的真正涵意是什么,但通过这句话在日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来看,人们通常是否定老实人的。但我认为鲁迅笔下的老实人是指不能明是非有小私心的缺乏正义感的没有大志向的人。鲁迅对这种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这种人和老船工有着本质的区别。而沈从文笔下的老船工就是古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代言人、继承者和号召者。
我们这些生活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的一代人能通过读《边城》而从老船工的身上汲取营养并通过他的言行来映射我们有阴影的心灵。
老船工的形象不止表现在“他把钱一一塞到给钱人的手心里”。③这说明不是
老船工不爱钱,只是他认为这些钱不是他应该得的,他认为不是他应该得的钱他一个子儿也不能要。这和我们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贪污腐败现象形成了明的对照。沈从文对人物动作的细致刻画可谓独具匠心,当“但不成,凡是求个心安理得,出力气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把钱的。管船的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上,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的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袱上去,一面说:‘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味道蛮好,送人也合适!’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④这个老船工活了七十年,从十二岁时起便守在小溪边,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也不知道人活着的最高追求是什么,但是他的言行、思想所折射出的人性美足以使现代社会某些唯利是图的人汗颜。这些美好的人性是从沈从文细腻的人物刻画中体现的。当有渡客下狠心把钱扔下时,他就想着把这些钱反施惠于渡客,不是敷衍,而是诚心诚意的,因为买的烟是“上等”的草烟。这就使人联想到,现在的假冒伪劣和千方百计地克扣工人工资的事。
总之,古朴厚道的老船工是沈从文笔下的重要人物,也是他重点刻画的核心人物,他能使读者一开始就被温暖和宽厚所包围。另外,小说中的其它人物如天保的豁达大度,傩送的笃情专情,顺顺的豪爽慷慨,杨马兵的热情质朴,作为人性美与人情美的象征,都从某一方面展现了理想的人生形式的内涵。四、平等和谐的社会风尚。
作为这些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作者还浓墨重彩的渲染了茶峒民性的淳厚:这里的人们无不重义轻利、守信自约;酒家屠户,来往渡客,均有君子之风;既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绅士还更可信任。
总之,这里的“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俨然是一派桃园仙境。
沈从文之所以对边城人性美和人情美作理想化的表现,其意就在于从道德视角出发,为湘西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美德和新的活力,并观照民族品德重造的未来走向,他期待着将这种理想化的生命形式“保留些本质在年轻人的血里或梦里”,去重造我们民族的品德。
《边城》是一颗晶莹圆润的艺术之珠,其自然美、风情美、人性美和社会环境美珠玉生辉,达到高度一致。这几部分结合起来就组成了《边城》中所蕴含的理想人生形式。
这种理想的人生形式是作者以及任何一个有感情,有理智的人共同追求的人生形式。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如《边城》中的人们那样去做了,这种理想的和谐的社会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