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华岳的翻译赏析
3.4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2016)
【归纳·记一记】
【答题模板】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抒
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描写——细节描写、点面结 合、工笔、白描)+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表达方式在诗歌中所达 到的效果。
(1)赏析描写手法 怎样描写(叙)+描写(叙)什么+效果(或:抒什么情)。 (2)赏析抒情手法 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解析】《暮春山间》这首诗写桃花,但没有直接写桃花,而是通过 诗人在水边洗手,嗅到桃花香味而发现春已离去,不禁沉浸其中,驻 足观赏,间接地表现出诗人闲适的情怀。 答案: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每点1 分,共2分。)
考查点四 结构技巧
【归纳·记一记】
【答题模板】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排比
等)+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歌中所达到的效果。
【体验·练一练】 2.(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 州”。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已经告知了诗歌使 用的手法——点面结合,让学生根据内容进行分析。面,是诗歌景物 描写的背景内容,即“香红渐渐稀”的春天整体景象的描写。点,即 具体部分内容的描写,在诗歌中就是“花褪雨,絮沾泥”,具体展现 了春末的景象。点面结合,点与面相互映衬。诗歌写景,以景起情, 可以丰富词作的情感内涵。
《华岳》诗歌赏析
《华岳》诗歌赏析《华岳》诗歌赏析华岳作者:唐·王维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
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
白日为之寒,森沉华阴城。
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
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
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
遂为西峙岳,雄雄镇秦京。
大君包覆载,至德被群生。
上帝伫昭告,金天思奉迎。
人祇望幸久,何独禅云亭。
《华岳》注释1、华岳:西岳华山。
2、雪:全诗校:“一作翠。
”太清:指天。
3、黛色:青黑色。
4、青冥:指天。
5、森沈:阴沈幽暗貌。
华阴:即今陕西华阴。
6、乾坤闭:谓天地未辟之时。
闭:全诗校:“一作开。
”7、造:全诗校:“一作变。
”8、止:全诗校:“一作山。
”9、削成:言山势峻峭,犹如削成。
10、拆:裂。
11、东溟:东海。
12、峙岳:全诗校:“一作岳峙。
”13、秦京:谓关中地区。
14、大君:天子。
覆载:天覆地载之意,也用以指天地。
15、伫:期待。
昭:明。
“伫昭告”即期待封西岳(在华山上筑坛祭天,以功成告于上帝)之意。
16、金天:谓华山神。
先天二年(713)九月,玄宗“封华岳神为金天王”,事见《旧唐书·玄宗纪》。
17、人:全诗校:“一作神。
”望幸:据(旧唐书·玄宗纪》载,开元十八年,百僚及华州父老累次土表请封西岳,不允。
本诗之作,当在是时。
《华岳》赏析诗人运用夸张笔法,化合神话故事,传神地写出了华岳威峙秦京的雄伟气势和壮丽风貌。
诗歌前六句浓墨重彩地渲染华山的雄伟、俊秀,实虚结合地表现了一个瑰奇世界。
然后写华山的形成过程,引用巨灵劈山的神话故事,进入到一个诡奇神秘的浪漫境界,突出其陡峭和威严。
最后点出请封西岳的主旨。
诗歌墨彩浓重,气势雄伟,堪称描绘华岳的金碧山水图。
《华岳》作者介绍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 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步步高】语文总复习一轮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2节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鉴赏诗歌的语言
第2节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鉴赏诗歌的语言1.(2011·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示秬秸①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2艺术体育生高考总复习语文完全突破 专题11 诗歌鉴赏
《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次,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但高考考的只是“初步的鉴赏”,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
古代诗歌包括古诗、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明诗、清诗以及对联等,高考对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文字表述性试题来体现的。
考查作品以唐宋诗词为主,作品体裁以近体诗和词为主,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观点态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题量稳定,一般设2道题,分值有增加的趋势。
唐诗鉴赏一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主轴,直到2005年以前都是独霸天下的。
随着地方卷的增多,命题的选材、题型等也随着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可喜局面,唐诗不再是一枝独秀,但仍是命题者选材的首选。
从风格上看,唐诗大致与唐代历史的分期一致:初唐万象更新,诗歌表现的是欣喜、创新的气象;盛唐繁华竞逐,诗歌则或寄情山水,或表现文人雅士的雅趣,或咏怀状物等等,诗歌的情感以大气、豪壮为主;中唐在安史之乱后国运衰微,诗歌则多为忧国忧民、讽劝时弊;晚唐国力孱弱,诗歌则是在讽谏中流露出对盛唐气象的神往和对唐帝国的忧虑。
近五年选取的唐诗有首25,占诗歌考题总量的近1/3.命题者往往将前人对字句的甄别、前人的评述(包括将两首诗歌比较起来评述)等作为命题点,以期通过比较、联想,使考生获得古诗学习的一条好方法。
这一点,从2004年以后的高考试题可以得到验证。
另外,赏析、探究类题目也频现高考试题。
和明清及近代诗歌一样,唐代以前的诗歌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不是可以忽略的。
这一时期的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尤其是以诗经、汉魏六朝的写景、状物和叙事诗歌为代表的诗歌,在“言志”方面或是“状物”、“绘景”方面均有可考之处。
诗歌鉴赏 炼字 2015=11-24
一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一”字此梅开放早中之早的特性,点出了梅中之早梅的超越领先 的不凡神韵。
赏析字词妙处时的思考大方向:
1、抓动词、有活用的词、数 (量)词,有修辞或特殊修饰 的词、虚词; 2、抓准景物(事物、人物)特 点,理清所述感情。
• • • • • • •
【2011天津卷】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 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1.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初夏之景的?试简析。(4分) 诗人分别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角度描写初夏之景:写看 到了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水花散溅到荷叶上, 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的景象;听到了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 乍歇;感受到了怡人的风(和风)。(答对一个角度并分 析得1分,答对两个角度并分析得2分,答对三个角度并分 析得4分) 2.试析“燃”字的妙用(3分)
①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
起来,化静为动。(1分)
②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气。(1分) ③烘托女主人公的喜悦心情。(1分)(此处或答对活跃
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也得1分)
3.简析划线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3分) 这位女主人公索性端著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水 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1分)真切地展 示了这位少女喜悦、兴奋的心情。(或答:真切地展现了 主宋 ·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请分析鉴赏“倚”字的艺术效果。
参考:“倚”字有“倚仗,依靠”之意,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释字义,点手法) 写出了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 (析特征 摹画面)不仅写柳,更形象地讽 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明情感、明 效果)
古代诗文中“车轴”的喻义
古代诗文中“车轴”的喻义作者:杨琳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06期古典诗歌的赏析几乎是高考语文每年必考的内容。
天津2011年高考的语文卷提供的赏析诗歌是宋代华岳的《骤雨》,原诗是这样的: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有些人一查《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发现“翩车轴”写的是“翻车轴”,便认为试题出现了错别字,还叫考生怎么赏析?其实,两种写法都有版本依据。
《四部丛刊》三编及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华岳诗文集《翠微南征录》,写的都是“翩”,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录华岳诗作“翻”。
古代诗文因版本不同而出现异文是很常见的,但作者的原作通常是唯一的,异文大都是别人有意无意改动的结果。
就“翩”、“翻”而言,其中一个字估计是抄写者或是翻刻者因字形相近及理解出了偏差而弄错的。
那么,两个字究竟谁是谁非呢?这得看哪个字切合语境,能贯通诗意。
先看“翻”字。
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车轴”有两个意思。
1、穿人车毂中承受车身重量的圆柱形零件。
2、指代车。
若按前一个意思理解为风雨吹打翻了车轴,显然不通。
若按后一个意思理解为风雨吹打翻了车,虽然说得过去,但牧童只是在放牛,并不是在赶牛车,放牛的地方不是大路,一般也不会有车行走,翻车无从谈起;而且风雨能把车弄翻,牧童和他的牛还能安然无恙?所以这种理解夸张过度,不合情景。
《宋诗鉴赏辞典》中分析说:“‘翻车轴’的‘车’是水车,水车戽水,轴翻水涌,发出声音,这里用以形容风雨之声。
”说“车”指水车已很勉强,说翻转水车的轴更是不通,任何车的轴都是固定不动的,转动的只是轴上的轮子,水车也不例外。
再说水车转动时发出的声响一般缓慢而有节奏,跟暴风骤雨瞬息万变的声响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这种理解也站不住。
再来看“翩”字。
翩有疾飞的意思。
《楚辞·九章·悲回风》:“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
专题十四诗歌鉴赏
专题十四诗歌鉴赏1.(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入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日秦国怀古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炼句
叠用的形容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①叠词之妙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②从感情 上,抒情主人公从晨起临风开始,便觉万般惆怅, 百无聊赖。于是寻寻觅觅,希望寻找点什么以排 遣自己的寂寞。可寻觅的结果却是满目萧条,冷 冷清清,所以本想消减的忧愁反更增一层,而变 得凄凄惨惨戚戚了,因此叠词的另外一个效果就 在于可加强感情的表达。
(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 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1)“绿”指变绿,活用为动词,写出了
拟声词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qīn] 不耐五更 寒. (《浪淘沙》李煜)
分析:“潺潺”一词拟春雨之声,使读者如听 春雨之淅沥,想起乍暖之还寒。冷雨淅沥,落在 帘外,听在耳边,冷在心中,而这位亡国之君的 家仇国恨便立刻涌上心头,所以,拟声词的作用 就在于可以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 之感。
• (2013年湖南卷)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3分) • 参考答案: “净”纯净之意, 巧妙展现 绿色纯粹,春天的绿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 。浓烈春意触近柴扉。水波荡漾,白鸥飞舞 了绿色纯粹,春意浓郁的景象。暮春时节 ,眼前的景象让白鸥和“我”都忘却机心(与世 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 无争)。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只有“我”独自 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老去,故人渐渐离去。夕阳西下,湖面晚霞 遥送(我的)渔船回家,水中鳜鱼正肥。
20161122鉴赏诗歌语言 第二种模式:炼句型doc
20161122 鉴赏诗歌语言第二种模式:炼句型(一)提问方式:①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②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要点:内容:①描绘怎样的景象;②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③蕴涵着一种怎样的理趣。
形式:④运用了怎样的手法;结构:⑤结构上有何作用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答题思路】1、简析句意2、结合文意赏析3、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主旨、情感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词,你同意吗?为什么?不同意。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
(步骤一:简析句意)本诗前三联虽然写诗人在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眼下过着闲适的生活,但这些却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
(步骤二:结合文意赏析)最后一联表面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多少悲苦与无奈,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酸之情溢于言表。
(步骤三: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主旨、情感)因此不同意“喜幸”之说。
二、赏析类题答题步骤:(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
(3)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guī弟妹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
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
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
(步骤1 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离散的手足。
2011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与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全国卷一)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2.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广东卷浪淘沙夜雨梁寅①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
愁如百草雨中生。
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
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
彩霞红日照山庭。
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
【注】①梁寅(1309-1390),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元宋明初学者。
(1)词中主人公为何而“愁”?“彩霞”“红日”“啼莺”这组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3分)(2)画线词句是怎样写“愁情”的?请简要分析。
(4分)(1)①为“花发恐飘零”而愁(或为“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而愁)。
②表达了豁达、愉悦的心境。
[3分。
“为何而愁”1分,“心境”2分。
](2)①通过描写雨骤天寒,渲染出一种“愁”的氛围。
②将“愁”喻作春雨后疯长的“百草”,形象而贴切地突现了“愁”之浓烈。
[4分。
“雨骤天寒”1分,“渲染氛围”1分;“将‘愁’喻作‘百草’”1分,“‘愁’之浓烈”1分。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辽宁卷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
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
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
山水田园诗艺术手法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 简要谈谈。(6分) 【示例】下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 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 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 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 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 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 四、巩固提升,达标检测 •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 《郊行即事》
①乐景乐情: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பைடு நூலகம்
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暂且在成都 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 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 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 情。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前两句用粗笔勾画出阔远明丽的灿烂 初春景象,三、四两句工笔细描的衔泥飞 燕、静睡鸳鸯,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 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发,极富美感的 初春景物图。通过对眼前春景的描绘表达 内心的喜悦心情。
乐景哀情:古人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 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一二句写了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 宫中鲜花盛开,正是春天来了。三四句写 几个白头宫女,闲坐着回忆玄宗时候的往 事,抒写了宫女一生的凄凉,哀怨的情怀, 寄托了诗人对世事昔盛今衰的感慨。
②哀景哀情: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 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 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 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心境观景,一 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 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 与景融合一体。
[唐]王维《华岳》原文、注释、赏析
[唐]王维《华岳》原文、注释、赏析[唐]王维《华岳》原文、注释、赏析西岳出浮云,积翠在太清2。
连天凝黛色3,百里遥青冥4。
白日为之寒,森沉华阴5城。
昔闻乾坤6闭,造化生巨灵7。
右足踏方止8,左手推削成。
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9。
遂为西峙岳,雄雄镇秦京10。
大君包覆载11,至德被群生12。
上帝伫昭告13,金天14思奉迎。
人祇15望幸久,何独禅云亭16?注释:1华岳:即西岳华山,又名太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南。
2太清:天空。
3黛色:青黑色。
4青冥:青天。
5森沉:形容阴沉幽暗的样子。
华阴:唐时县名,属华州,即今陕西华阴。
6乾坤:天地。
7造化:指自然界。
巨灵:指河神。
相传黄河被华山和少华山阻断,河神巨灵把其一劈为二,河水从中流过,至今二山还留有传说中的巨灵掌印和足迹。
8方止:方形的脚趾印。
止,同“趾”。
9大河:黄河。
东溟:东海。
10秦京:指关中地区。
11大君:天子。
覆载:即天覆地载,后用以指天地。
12至德:至高的德行。
被群生:广及天下百姓。
13上帝:天帝。
伫:期待。
昭告:明告。
这里指帝王封禅华山,昭告天下。
14金天:指华山神。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封华岳神为金天王。
古时认为天有五帝,西方为白帝,华山即为白帝所治,有说白帝即为金天氏。
15祇(qí):指地神。
16禅(shàn):指封禅。
古时帝王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的'典礼,称为封;在泰山下小丘上辟地为场祭地的典礼,称为禅。
云亭:指泰山下的云云山和亭亭山。
上古无怀氏在云云山行禅礼,黄帝曾在亭亭山行禅礼。
这里以“禅云亭”指封禅泰山。
赏析:华山贯以山势险峻著称。
诗人抓住这一特点,从大处着墨,写华山的高耸森严和险峻天成,以及请求封禅的强烈愿望。
篇首六句浓墨重彩,绘就一幅青绿山水画卷:“出浮云”“在太清”,极言华山之高峻;“连天”“百里”,极言其广阔;“积翠”“凝黛”,极言其苍翠。
“白日寒”“华阴森沉”,以感觉上的寒冷写出华山高峻辽阔的神韵及广袤无垠的清冷,华山庄严一面悄然而出。
骤雨
宋· 华岳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译文: 牛尾的乌云如浓墨泼洒,牛头的 风雨急如水车波涌轴翻。顷刻之 间,怒涛汹涌卷上了沙滩,就像千 军万马鏖战急,阵阵吼声如飞瀑 鸣雷令人心寒!牧童家住溪西湾, 清早骑牛去那河北滩。慌忙中冒 雨渡溪返村,没想到暴雨骤停, 又绿了群山。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 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 知是他山落雨来。
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 所绘内容概括作答。
答案: 诗前两句描写了山林之景;整整一夜, 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 晴和天气,这是写雨前之景; 后两句,以“平明”二字与上文的“夜” 字相照应,以“忽见溪流急”与上文的 “星月白”,“ 亦无云气亦无雷”相照 应,而“溪流急”又与“他山落雨来” 互为因果,前者为果,后者为因。这是 写雨后之景。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 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 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 绿”一句。(3分)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 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 分)
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 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 “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 势之大。
(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 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 了下雨前后景色的变化,隐含牧 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3)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 声夺人,和结尾的骤然停止形成 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 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 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 淡了诗的艺术效果。
(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ຫໍສະໝຸດ 状, 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 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 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 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华岳 南宋爱国志士、诗人
华岳是南宋时期的爱国志士,也是一名诗人,武学生出生,早年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被下狱,后考中武举第一,担任殿前司官属,因密谋除去奸臣史弥远,事情泄露被杀!
华岳,字子西,贵池人。
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
个人生平
开禧元年(1205年)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建宁狱。
韩侂胄诛,放还。
开禧三年(1207年)上《平戎十策》
嘉定元年(1208年)上《治安药石》。
嘉定十年(1217年),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
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
华岳诗作赏析
【斗斋】
八方无处著瞿昙,百合中间寄一龛。
满挹酒浆供里北,平量风月借和南。
腰如可折岂徒五,涎若果流何待三。
更喜小窗能就拱,夜寒江静著山函。
【骤雨】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类题型解题分析——以《早上五盘岭》为例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类题型解题分析——以《早上五盘岭》为例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炼字题是高考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这类题型既是重点更是难点。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这类题型有规律可循。
首先,以2017山东卷诗歌鉴赏真题《早上五盘岭》为例,原文如下。
《早上五盘岭》唐·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谿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提问:“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熟读诗歌,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主要内容。
在理解诗歌以后,将“斗”“攒”两字与诗歌内容联系起来分析,分析这两字对描写景物起到了什么作用,联系学生的答案,分析学生解答欠缺之处。
接着展示参考答案并依据参考答案总结答题思路,“斗”字有“争斗”之意,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用拟人的手法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有“攒聚”之意,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形象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梳理答题思路:①释词义。
②摹情态。
③达情意。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数量词、虚词。
炼字重点放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
高考炼字题常用答题术语:该字本意是……这里运用了……的手法,生动/精当/形象/准确地营造了/描绘了/刻画了/表现了/塑造了……意境/情境/画面/场景/状态/情态/形象/情感。
常用设问方式: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古诗鉴赏语言练习题(混答)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题组一炼字型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⑴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⑵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子规①[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①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⑴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把握.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
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
04--11年天津高考语文之诗歌鉴赏
04—11年天津高考语文之诗歌鉴赏(04年)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答:“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05年)16.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答:“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06年)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
(5分)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答: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07年)16.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分)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骤雨华岳的翻译赏析
原文:
骤雨
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骤雨字词解释:
①骤雨:暴雨。
②车:指水车。
③怒涛:汹涌的波涛。
④侵早:天刚亮,拂晓。
骤雨翻译:
牛尾的乌云如浓墨泼洒,牛头的风雨急如水车波涌轴翻。
顷刻之间,怒涛汹涌卷上了沙滩,就像千军万马鏖战急,阵阵吼声如飞瀑鸣雷令人心寒!牧童家住溪西湾,清早骑牛去那河北滩。
慌忙中冒雨渡溪返村,没想到暴雨骤停,又绿了群山。
骤雨阅读答案:
试题: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2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3分)(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答案:
(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
“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
“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的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3)不好。
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
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
好。
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骤雨创作背景:
暂无
骤雨赏析:
南宋诗人华岳是一个出了名的硬骨头。
他的一生屡遭打
击,却坚守特立不驯的'人格,“不肯附和浮议”。
其诗歌也一反江西诗派和江湖诗派的雕琢习气,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痛快淋漓地表达出来,体现出苍劲豪健的风格。
这首《骤雨》诗非常真切地写出了农村中夏日急雨的壮观景象。
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此诗写夏日暴雨景象,以三个场面突出描写雨势之骤。
一、二句说乌云尚在牛身后,但大雨已经打翻了牛前的水车车轴。
此种雨在云先的奇特景象,表明雨势之急猛,有急促突发之感。
三、四句写山洪暴发的情景。
用“十万军声”写大雨中山洪倾泻奔吼的声势,创意颇新。
五、六、七句由牛引出牧童,在溪流猛涨时骑牛过溪,又急又慌。
末句写山雨骤歇,雨后日出,周围山色更加苍翠。
全诗多用口语,笔势雄健,富有生活气息,显示其诗风的粗犷豪放,在宋代诗人中,颇有特色。
作者巧妙地把风雨骤至之场景提到开头,突兀而起,使人惊心动魄。
“泼浓墨”,喻云色之黑;“翻车轴”的“车”是水车,水车戽水,轴翻水涌,发出声音,这里用以形容风雨之声。
一以喻色,一以喻声。
一以写暴雨将至未至;一以写风雨已经到来。
而两者相距,只有牛头牛尾之间,突出了夏雨特征。
三四句进一步用多种比喻写风雨之势。
“顷刻”言来势之
猛,“十万军声”状雨声之壮。
“怒涛卷”上“沙滩”,借潮水之汹涌,一喻雨势奔腾。
“军声吼”如“鸣瀑”,以“鸣瀑(瀑布)”喻“军声”,又以“军声”喻风雨之声。
后三句是补笔。
“溪西”应指西南,“溪北”应指西北,即修辞学上所谓“互文”。
牧童迎着风雨向西南走,故牛头已经下雨,而牛后还只是乌云。
点得清楚,补得必要。
尤妙的是第四句忽又一转,写出雨晴山绿,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观。
诗语言风格不事雕凿,通俗易懂的比喻,使人觉得朴实清新,平淡无华的语言组合又极富有生活情趣。
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一个“骤”字。
暴雨来的“骤”,去的也“骤”。
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不断转换来描绘这壮观的景色。
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景,在作者的笔下自然地表述了出来,使人读罢为之叫绝。
作者刻画壮观,自见豪气,转折自如,多用口语,朴素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个人资料:
华岳,南宋诗人。
生卒年不详,字子西,贵池(今属安徽)人。
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
开禧元年(1205)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
韩侂胄诛,放还。
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
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
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骤雨华岳的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1.《华岳》诗歌赏析
2.元曲《骤雨打新荷》赏析
3.《瑶华》的翻译及赏析
4.骤雨美文随笔
5.砚眼原文的翻译及赏析
6.古文风的翻译及赏析
7.山居秋暝的翻译赏析
8.赠裴十迪的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