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公治肃政略》的农田水利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河西走廊水利

合集下载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的开发及生态环境的变迁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的开发及生态环境的变迁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的开发及生态环境的变迁作者:高小强来源:《柴达木开发研究》2009年第06期河西走廊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塞。

在政治、经济、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向来就为兵家必争之地。

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征匈奴起,汉朝便开始了对河西走廊大规模的屯田开发。

《史记•平准书》载:“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令居、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戌田之。

”这是河西经济发展的起点,也是河西经济区形成的开端。

大规模的屯田有汉、唐、明、清四个时期。

明清时期是河西走廊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开发时期。

这时期统治者在汉、唐经营河西的基础上,对河西进行了全方位的开发,区内民户增加,大力垦辟土地、兴修水利,开垦的地域甚至向绿洲边缘地段扩展。

这一时期无论是开发的规模,还是范围均超过了汉、唐两代。

但此时在开发过程中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日益加剧。

一、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的开发(一)移民屯田开发由于河西走廊战略地位的重要,同时为了防止蒙古残元势力的南侵和确保丝路贡使贸易的顺利进行,明政府在河西走廊置兵十万人左右。

为了减轻对外地运粮的过分依赖,明朝实行军屯与民屯相结合的屯田制度,规定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种”,争取做到粮食的自足。

在屯田开发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以战保耕,以耕促战的耕战思想。

同时,为了维持河西农业的发展。

明朝还常用国库的银两,无偿为农民提供耕牛、农具、籽种等生产资料。

如嘉靖元年(1528年),户部“拨银一万两,委官收买牛只种粮,制造犁铧,审堪贫且无力者,人给牝牛各一头,犁铧各一张,粮一石”。

为了移民屯田,推行“量地力而区别征科”的低税政策。

官府规定:“凡膏腴之田,一般每亩纳粮三斗六升左右”,被其它地区每亩五、六斗都要低,贫瘠之地之税则更低。

为了鼓励军民开垦荒地,规定新垦土地“岁不征科”,对于商人投资开垦的荒地(即商屯),待其三年成熟之后,只征收“十之一二”。

对于弃耕地,则鼓励垦殖,三年后征税。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研究刍议——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研究之一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研究刍议——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研究之一
中 ,对 “ 水利 社会史 ” 研究 的前 景 与 “ 利社 水
会”的概念作 了进一步阐释。他认 为 :“ ‘ 从 治 水社会 ’转换到 ‘ 水利社会 ’ ,进入 我们视野 的 是一片水 阔无边广 阔无垠 的学术 领域 ” “ 。 如果
我 们 把 以 水 为 中 心 的 区 域 性 社 会 关 系 再 扩 展 开
第 2 卷第 1 (0 1 7 期 21)
河西学 院学报
V 1 7 o121) o 2 N . (0 1 .
明 清 时 期 河 西 走 廊 水 利 社 会 史 研 究 刍 议
— —
河 西走 廊水 利 社会 史 研 究之 一
谢 继 忠
( 西 学 院 历史 系 ,甘 肃 河 张掖 740 ) 3 00

要 :在 国内水利社会 史研 究蓬勃兴起 的背景下 ,重新审视 河西走廊水利社会 史的研 究,具有
重要 的学术意义和现 实意义 。在 回顾 、反思近十年 来明清 时期 河西走廊水利社会 史研 究的基础 上 ,提 出了深化研 究 内容 、拓展研 究视 野 的基本 思路和 方 法:一是 运用 “ 水利社 会 史” 的理论研 究 明清时

l ・ 5
谢继忠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水利社会 史研 究 刍议
共同体说 ”为基本研究范式 。
王铭铭在 《 “ 水利社会 ” 的类 型》 一文 中,
提出了 “ 水利 社会 ” 的概念 。他 说 : “ 么是 什 ‘ 水利社会 ’ ?我 以为它 指 的便 是 以水 利 为 中心
“ 人们对 西北 、西南 地 区的水利 建设 十分关注 , 有 了 许 多 研 究 ,但 还 没 有 出 现 社 会 史 的 转
河西走廊属西北 内陆干旱 区 ,气候 干燥 ,水

古代关于生态保护著作

古代关于生态保护著作

古代关于生态保护著作
古代关于生态保护的著作
生态保护是一个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议题,然而,我们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古代人们也对环境保护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研究。

以下是一些古代关于生态保护的著作。

1.《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有关地理和自然的巨著,记载了大量有关山川、河流、动植物等的信息。

这本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倡保护自然资源,警示人们不要滥砍滥伐、破坏环境。

2.《田园诗》:田园诗是中国古代一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形式。

这些诗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农田劳动等,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这些诗歌鼓励人们保护农田、保持耕作的规律性,并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3.《林则徐治河疏稿》:林则徐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在《林则徐治河疏稿》中详细论述了治理长江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

他强调了水资源的重要性,提出了保护河流水质、禁止破坏河岸、修筑水利设施等一系列对生态环境友好的治理方案。

4.《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提
出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这一观点认为,人类的行为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保护环境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

这些古代著作和观点虽然与现代生态保护理念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自然资源的保护重要性。

这些古代智慧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借鉴意义,提醒我们保护环境、珍爱自然资源。

只有通过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并确保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继续享受美丽的自然环境。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研究述评——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研究之二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研究述评——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研究之二
2 1 年 第 3期 01 ( 总第 8 ) 7期
边疆 经济 与文化
T HE B0RDER CONOMY D E AN CUL TURE
N . .0 1 o3 2 1
Gen r 1 e a.No 7 .8
【 历史文化 】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研究述评
— —
河 西 走 廊 水 利社 会 史 研 究 之 二
中 认 为 , 清 代 新 修 水 利 工 程 超 过 了 1 0处 , 灌 溉 面 3 积 超 过 二 万 一 千 多 顷 。 “ 些 水 利 工 程 的 兴 建 有 力 这 地 促 进 了河 西 走 廊 农 田 水 利 事 业 的 发 展 ,为 清 代 河 西 走 廊 农 业 开 发 奠 定 了 坚 实 的 基 础 。 张 晓 东 、 ” 杨 银 权 的 《清 代 康 乾 年 间 讨 赖 河 流 域 的 农 业 开
义 。 应加 强 多学 科 的 合 作 研 究 ,深入 开展 田 野 调 查 , 充分 挖 掘 各 类 资 料 ,进 行 整 体 性 的 研 究 以 及 其 他 区 域 的
比较研究。
关键 词 :明 清 ; 河 西 走 廊 ;水利 社 会 ; 开 发 ;“ 案 ”;生 态环 境 水
中 图分 类 号 :K8 14 7 . 5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 0 (0 1 0 -0 90 625 9 2 1 )30 4 -2 4
王 铭 铭 首 先 提 出 了 “ 利 社 会 ” 的 概 念 ,他 水 把 “ 利 社 会 ” 概 括 为 “以 水 为 中 心 的 区 域 性 社 水 会 关 系 体 系 。 … 行 龙 对 此 作 了 进 一 步 的 解 释 ,他 ” 认 为 ,这 种 “以 水 为 中 心 的 区 域 性 社 会 关 系 体 系 ”, “ 与 区 域 社 会 政 治 、 经 济 、 军 事 、 文 化 、 它 法 律 、宗 教 、社 会 生 活 、 社 会 习 俗 、 社 会 惯 习 等 等 都 有 直 接 或 间 接 的 关 联 。 这 就 为 水 利 社 会 史 赋 ” 予 了新 内 涵 ,对 我 们 研 究 河 西 走 廊 水 利 社 会 史 具 有 重要 的指 导意义 。

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开发积弊探析_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_潘春辉

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开发积弊探析_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_潘春辉
2001 年版。
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开发积弊探析
55
再来看民众有意截水、自觉意识较差对水利的破坏。如弱水自山丹东南出山后,即被上游截 流灌田,“若上流截灌,下河即无水矣,西至东乐属之西屯寨以西及古城以下,通年无滴水流入 ……缘交惊蛰日,上流又复截灌春水,而下流即涸,历年如此”①。该县的水利所存不足多为上 流截浇而致下游受旱,且历年如此,历时较长。再如永昌县在渠道的修理中出现下游远居居民呼 难遂应,而上游百姓多束手不前、坐享其成,从而导致渠道多苟且补苴、倏至湮废的现象②。再 如肃州地区,由于上游人民刁难,下游用水维艰: “但水路无常而人心不古,即如二沟在城东二 坝口上,该沟粮轻而水有余,每于立夏后拦河截水灌淹,间湖不肯让二墩坝得浇涓滴,虽扯降兴 讼定有成案,而该坝据水上流每当使水吃紧之时故意刁难,二墩户众望水如命,只得致酒约贿, 冀其放水一缕以救燃眉,每年花钱不下二三百串,均纳国赋而苦乐如此,凡此之类所在皆有。”③
然而从文献记载中看,清代河西走廊的水规中亦存有不足与漏洞。如河西地区多发的争水事 件,“死者、伤者一年之内,不知多少,足见问题之严重与真实性,惟过去之争大都由于方法之 未尽善,分水之未得均匀”⑥。从中可见,水利纷争不断升级、数量不断增多,清代该地区水利 开发的不足有很大一部分源于水规不善。《甘肃通志稿》 记载,雍正间甘肃巡抚陈弘谋檄各县修 渠道、广水利,然而在河西凉、甘、肃等处积弊日显: “渠身未尽通顺,堤岸多□坍卸,渠水泛 滥,道路阻滞……应查明境内大小水渠名目、里数造册通报,向后责成该州县农隙时督率近渠得 利之民,分段计里合力公修,或筑渠堤,或浚渠身,或开支渠,或增木石木槽,或筑坝畜泄务使 水归渠中,顺流分灌,水少之年涓滴俱归农田,水旺之年下游均得其利,而水深之渠则架桥以便 行人。”⑦
52

清代以来河西走廊水利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

清代以来河西走廊水利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

清代以来河西走廊水利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清代以来河西走廊水利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一、引言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水资源一直都是河西走廊发展的瓶颈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自清代开始,人们开始积极探索河西走廊的水利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的研究。

二、河西走廊的水利状况清代以前,河西走廊地区的水利状况非常不利。

由于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土地缺乏水源,农业发展困难。

受限于自然条件,人们的用水主要依赖于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渗透面积收缩。

同时,由于缺水,生态环境也受到影响,植被消失,沙漠化现象严重。

三、清代水利开发的尝试清代以来,人们开始尝试改善河西走廊的水利状况。

其中最早的一项工程是道光年间修建的灌坝渠,它利用当地地形特点和地下水,通过修建水渠将外围地区的水引入河西走廊,供农业灌溉。

这一工程的成功为后来更多的水利开发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四、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变迁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推进,河西走廊的水利状况得到了改善,农业生产也得以提升。

然而,水利开发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首先,由于大量引水,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面积更广的干旱地区出现,生态系统失衡。

其次,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灌溉导致了土地退化、沙漠扩张等问题,沙尘暴频繁发生,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五、河西走廊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为了应对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政府和学界开始加大河西走廊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力度。

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倡导节水灌溉;加强土地治理,恢复植被,防止沙漠化;推进生态补偿政策,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等。

这些措施逐渐显示出效果,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植被增加,沙漠退化程度有所减轻。

六、结论从清代以来的河西走廊水利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的研究来看,水利工程的发展确实改善了河西走廊的水利状况,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开发与环境变迁_潘春辉

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开发与环境变迁_潘春辉

426 页。
-125-
2009.4
5 顺治杨春茂著、张志纯等校点《重刊甘镇志·地理志·水利》,甘肃文化出版社,1996 年,第 78 页。
6 乾隆四十四年钟庚起《甘州府志》卷 6《食货·水利·东乐县丞》,第 611 页。
7 乾隆四十四年钟庚起《甘州府志》卷 6《食货·水利·东乐县丞》,第 611 页。
8 民国十一年徐传钧、张著常等《: 东乐县志》卷 1《地理志·水利》,《中国西北文献丛书》,兰州古籍书店,1990 年,第
373 顷 78 亩 127 顷 54 亩
505 顷 14 亩 144 顷 69 亩
募化大小渠 东乐渠
90 顷 分 7 坝,200 顷
90 顷 今连后共开 9 坝,200 顷
101 顷 54 亩 分 9 坝,132 顷 66 亩
山丹
东西两泉
73 顷
今增十三坝、十五坝、十六坝、十七坝、 十八坝,5 坝,245 顷 9 亩
5 乾隆四十四年钟庚起:《甘州府志》卷 14《艺文中·文钞·国朝重修黑河龙王庙碑记》,《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 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 年,第 1488 页。
6 常钧:《敦煌随笔》卷上《(乾隆七年冬十月记)小湾大渠口新建龙王庙记》,《边疆丛书甲集之六》,1937 年,第 374 页。
7 民国二十五年李廓清:《甘肃河西农村经济之研究》第 1 章《河西之农业概况》第 1 节《水利》,(台北)成文出版社 有限公司,1977 年,胶片号 26392。
-124-
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开发与环境变迁
(1716)十月“,肃州巡抚绰奇往堪肃州迤北多可垦地,酌量河水灌溉。”1 雍正十年(1732)“又以甘肃所
属之瓜州地肥饶可垦,将疏勒河上流筑坝开渠引水入河,又于安家窝铺对岸导渠疏浚深通引水溉田,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的水利智慧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的水利智慧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的水利智慧作者:刘永加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20年第10期河西走廊东西长一千余公里,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通道。

河西地区由于风高土燥,盛夏易旱,农业生产历来依靠引水灌溉。

所以自古以来,各个朝代都很重视河西走廊的水利建设。

早在汉代,敦煌、居延等地就曾设置平水史、监渠佐史等水利职官,从事渠道修建与维护等。

唐宋时期也是非常重视水利建设和管理。

尤其是明清时期,在河西走廊大兴水利,并建立起相应的水利管理与维护体系。

明代引水灌溉农田河西走廊历史上的甘州,其水源分三类,一是泉水,主要有童子寺泉、暖泉、东泉等;二是山谷水,有阳化、虎喇孩等水源;三是河水,主要有黑水、弱水、洪水等。

而这些水源的源头则是雪山融化之水,每当冬季多雪、夏季高温时,南山雪融增多,河水、山谷水及泉水就丰裕,当年的农业必是丰收之年。

因此,明清时期的水利建设就是立足当地的水源实际来进行的。

明代河西走廊的水利兴修规模就已经很大,引渠名目很多,灌溉田亩很广。

历任巡抚等官吏都在其任内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尤其是针对当地的水源实际来实施水利建设。

据《甘州府志》载:“明巡抚都御史杨博、石茂华于左卫之慕化、梨园,右卫之小满、龙首、左泉、红沙、仁寿,中卫之鸣沙、河西、瀚树哇哇、德安、宁西,山丹卫之寺沟、白石崖等处,悉力经营,淘成美利。

分巡副使杨衍庆、石永,指挥使张廷辅、曹凤,皆渠之功臣也。

”“张掖县城东南,仁寿渠灌田四十四顷六十亩。

明嘉靖年,巡抚杨博、副使石永以仁寿驿堡迤西荒地一十七顷可开。

疏渠垦田,给赡本驿军即此,后益增广。

城西木龙坝渠,即龙首渠,灌田二十九顷五十九亩。

明嘉靖年,巡抚杨博躬浚,募兵防守,且继修是渠,为黑河首即此。

城西南的小满新渠,分六闸,灌田一百二顷八十亩。

明隆庆年,巡抚石茂华、副使杨衍庆督修即此。

城东北东泉渠,分四闸,灌田七十八顷一十亩。

明嘉靖年,巡抚杨博、副使石永开黄张二家湾、傅家庄、白果园,即此二坝地。

西汉河西走廊农牧业发展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西汉河西走廊农牧业发展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西汉河西走廊农牧业发展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王怡玲(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摘要:本文通过对西汉河西走廊农牧业的大规模发展的论述,通过移民实边、设置郡县、屯田、兴修水利等措施,使河西农牧业得到发展。

但是在发展的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开垦,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结合历史时期对河西开发的经验教训,浅谈当今河西开发过程中应注重发展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西汉;河西走廊;农牧业;生态环境The development of farm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of the Hexi Corridor in the west Han Dynasty and Its Impact on EcologicalEnvironmentWang Yiling(School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ourism, He Xi University Zhangye Gansu 734000)Abstract: The essay based on the simple elabo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xi Corridor in the west Han Dynasty,Through immigranting many people to the frontier, setting up prefectures and counties, military opening-up of wasteland, building irrigation projects etc, the government effect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farm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of the Hexi Corridor. While developing, however, unreasonable cultivation resulted in de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mbining with the lessons from experience of the historical exploitation, the laws of nature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hould be follow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west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West Han Dynasty;Hexi Corridor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ecological environment河西走廊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咽喉,古今依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综合复习题+2021-2022学年重庆市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综合复习题+2021-2022学年重庆市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综合复习题一、选择题1.(2022·重庆江津·七年级期末)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这两次战役的共同点是( )A .都发生在我国北方B .结果都是以少胜多C .都是曹操军队取得胜利D .都是曹操军队人数占优势2.(2022·重庆江北·七年级期末)三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下列反映魏国重视农业生产的是A .开发西南地区B .发展海外贸易C .加强与台湾的联系D .大力兴修水利3.(2022·重庆市璧山区正兴初级中学校七年级期末)历史上发生了许多对时代产生重大影响的战役。

下列战役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是A .巨鹿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4.(2022·重庆开州·七年级期末)依据图示,判断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5.(2022·重庆綦江·七年级期末)西晋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是( )A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但短命B .都大封同姓诸王导致国家衰亡C .都是篡位夺权建立的朝代D .之后中国出现上百年的分裂6.(2022·重庆綦江·七年级期末)晋武帝(司马炎)为稳固司马氏的统治,大封同姓诸王,后来又让诸王据守州郡重镇,并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

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手握封国的军政大权,势力日益强大。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

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最终导致“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

从中,我们获得的历史启示是( )①实践证明分封制的弊端 ①管好国家要有合适的制度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 ①统治者的才能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7.(2022·重庆巴南·七年级期末)“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明清以来河西走廊环境保护思想述论——民间文书与明清以来甘肃社会经济研究之一

明清以来河西走廊环境保护思想述论——民间文书与明清以来甘肃社会经济研究之一

第37卷第1期(2021)河西学院学报Vol.37No.1(2021)收稿日期:2020-09-14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元代以来河西走廊水利与乡村社会变迁”(项目编号:14BZS024);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西部与边疆地区项目“黑水城与敦煌出土汉文契约文书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8XJC770008)。

作者简介:谢继忠,男,甘肃山丹人,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西北开发史、甘肃区域史、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等。

罗将,男,甘肃武威人,河西学院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律史。

近年来,学术界对历史上祁连山区森林的破坏与变迁、河西走廊绿洲边缘荒漠植被的破坏与沙漠化、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开发与环境变迁、清代基层官民环境意识及行为、西北地区及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历史时期河西走廊环境资源保护、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的开发及生态环境的变迁、明清以来河西走廊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及其实践等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明清以来河西走廊的环境保护思想再作些探讨。

明清以来甘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一方面受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与人口增长、战乱、对森林滥砍乱伐、对水源的破坏、对草场的滥垦等都有直接关系。

吴晓军认为:“在西北地区,由于人口增长特别是清代以来人口暴增,造成对生态环境前所未有的破坏,本来就稀疏[摘要]清代宁夏将军兼甘肃提督苏宁阿在《八宝山来脉说》《八宝山松林积雪说》《引黑河水灌溉甘州五十二渠说》中集中阐述了祁连山水源保护与张掖生存的关系,提出永远保护祁连山森林的深刻见解。

至近代,《富甘之畜牧谈》等文又提出了保护祁连山生态的具体思路。

在清末东乐等地的碑刻中,提出了保护祁连山水源的具体措施。

明清时期和近代河西走廊植树造林的实践是对环境保护的具体践行。

探讨明清以来河西走廊环境保护思想,对当代祁连山生态保护和河西走廊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历史借鉴意义。

月清时期石羊河流域的水利开发与水利管理——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研究之六

月清时期石羊河流域的水利开发与水利管理——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研究之六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1 1 。 0 7 基 金项 目:2 0 1 3 年度 教 育部人 文社 会科学 规划 基金项 目 ( 1 3 Y J A 7 7 0 0 3 6) 作者简 介 :谢 继 忠 ( 1 9 6 2 一) ,男 ,甘 肃 山丹 人 , 教 授 ,从事 中国古 代史 与西北 开发史 研究 。
— —
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研究之六
谢 继 忠
( 河西学 院 历史文化 与旅游学院 , 甘肃 张掖 7 3 4 0 0 0)

要 :明清时期石羊河流域水利开发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武威县形成 了 “ 武邑六渠” , 古浪、永昌、镇番
( 民勤)县水利得到 了普遍 开发,屯田面积进一步扩大,人 口迅速增加。与此 同时,人 口、资源与环境之 间的矛
2 0 1 4年第 1 期 ( 总第 1 2 1期)
边疆 经济与 文化
T HE BOP , DER ECONOMY AND C U删 R 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o .I . 2 01 4
G e n e r a 1 . N0 . 1 2 1
【 历史文化 】
明 清时期石羊河流域的水利开发与水利管理
盾 日益尖锐 。 “ 水案”频发,过度开发水资源带来的负面影响 日益凸显。明清时期石羊 河流域水利管理呈现 出 “ 设专人 管理 ,管理职责明确 ;有完善的水规 ,水规严明;刘石立碑 ,水权法律 责任清晰”等特点。
关键词 :石 羊河 ;流域;明清;水利 ;水案;人 口;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 :K 2 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6 7 2 - 5 4 0 9 ( 2 0 1 4 ) 0 1 - 0 0 7 0 - 0 2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场景,也展现了唐代美术发展水平,承载着史学研究和艺术审美双重价值,C项正确;西域指新疆以及更西的地方,《步辇图》的画面上没有反映西域风情,A项错误;《步辇图》中没有体现市民生活和市井风情,B项错误;《步辇图》中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重视想象、突出情感等特点,D项错误。
【答案】D
【解析】
【详解】政府允许小型企业可以实行承包经营,说明政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企业的控制,反映出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故D项正确;发展市场经济是从1992年开始,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到小型企业,因此其它大型企业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B项说法过夸张,排除B项;企业承包给个人经营,但是所有权仍然是国家的,因此所有制结构并没有变化,故排除C项。
5.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
自然常识
基础科学
奇异和其他问题
42.5%
22.8%
17.5%
17.2%
据此可知,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源自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档案资料对民国河西走廊水事的反映

档案资料对民国河西走廊水事的反映

总之 , 收藏在甘肃省档案馆及河西走廊
筑、 河流溃决之抢 堵 、 西河退水 闸之补修 、 河 是 由鼎 新 乡 亲父 老 、 水 利 组 织或 乡绅 进 行调 各县市的这些档案资料 , 反映出民国河西走 岸树木之栽植 、 河岸风墙之插植 、 河房之建 解 , 由于调解不 了, 最后上诉政府“ 仲裁” , 即 廊的水利建设 和水利管理以及水利 纠纷及
一十 五 年 到 三 十 八 年 间 ( 1 9 4 6 _ _ 不实 , 表 。全县 水 利 会议 讨 论 事 宜 主要 为 : 关 于 全 久 。 民 国 _ 驳 同其上诉 , 并维持一 、 二审的判决。
县水利规则之修正 、 水利事业之兴办 、 水利 1 9 4 9 ) , 黑河下游的鼎新与中游张掖、 临泽 、 高
司法处最终裁 事宜。 敦煌 十渠设渠正 、 渠长 、 排水 、 水利等。 纷, 清政府时期就开始实行水资源分配的特 首的民户将其告到县司法处 。
这一 制 度 一 直延 续 到 民 国 断 : “ 依法水判 , 追赔损失之水 , 以做欺骗 , 而 此外 , 在河西其他地 区, 水利机构的设置和 例— — 均水 制 度 ,
民 国 三十 七 年 ( 1 9 4 8 ) 五月 , 高 台、 鼎新 、 清渠绅士和民户服从 了政府的命令 。 此地水
渠 工 由各 渠 负 责 。河 工包 括河 道 之 疏 浚 、 河 临 泽 三县 又 因水 利 纠 纷 , 向 甘肃 省 水 利 局 申 利秩 序 得 以重 建 。
堤之建筑及补修 、内河底坝及外 河 口之修 诉 , 之后 又向省政府提出申诉 。 这次纠纷 , 先
呈请县政府核准后兴工。
1 l 中央银行月"  ̄ g q z 1 . 1 9 3 4 ( 7 ) . 上游临泽 、 高 台 相 关 渠 道 闭 口的协 议 I n I 。这 r

中国水利发展史

中国水利发展史

农田水利方面的专著中最著名的有元代王祯的 《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清 乾隆年间官修的《授时通考》,对于各种类型 的农田水利工程,尤其是对灌溉和水力机械记 述尤详。地方性农田水利专著如清代吴邦庆编 《畿辅河道水利丛书》和徐松《西域水道记》, 分别是研究海河流域和新疆水利的重要著作。 明代《浙西水利书》《吴江水考》等是太湖水 利的代表性著作。专门记述工程的专书如元代 李好文《长安志图。泾渠图说》、清王太岳 《泾渠志》、王来通《灌江备考》、王全臣 《大清渠录》、程鸣九《三江闸务全书》等。
圩田是太湖以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农田的主要灌 溉排水形式,至唐末已有相当大的规模。据当 时人李瀚的记载,苏州、嘉兴屯田最发达。其 中,“嘉禾土田二十七屯,广轮曲折,千有余 里”。圩田是在滨湖和滨江低地的一种水利工 程形式,四周围以堤防,与外水隔开。其中建 有纵横交错的灌排渠道,圩内与圩外水系相通, 其间有闸门控制引水和排水,做到“以沟为天”, 对天然降水的不均匀起到重要的调节补充作用。
这一时期水利规划理论有所进步。值得注意的是以明代潘季驯为 代表的“束水攻沙”治河思想的完善和系统堤防的实施,使传统 的治河堤防工程技术发展进入高峰。明清以来大批有关水利工程 技术、治河防洪的专著陆续问世。各地的地方志大多设置了水利 专业志!漕运志作为新的专业志种在明清的水利专业志中也占了 相当的比重.现存的古代水利文献大多是这一时期编纂的。
大 的 方 面
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工程。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 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 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三峡工 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
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台, 左岸12台,共表机26台,前排容量为70万千瓦的小轮发 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 瓦时。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 包连续级船闸及早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西夏河西走廊农田水利开发考论

西夏河西走廊农田水利开发考论

西夏河西走廊农田水利开发考论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夏时期的河西走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价值。

其中,农田水利开发是这一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和农业产区。

在西夏统治时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农田水利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西夏对河西走廊农田水利的开发,首先得益于其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深入了解。

河西走廊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

西夏统治者认识到了这一点,积极组织人力对当地的河流、湖泊等水资源进行勘察和规划。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方面,西夏人修建了众多的渠道和水坝。

这些渠道不仅用于灌溉农田,还起到了防洪和排水的作用。

水坝的修建则有效地控制了水流,增加了水资源的储存和利用效率。

例如,在一些主要河流的上游修建的水坝,能够在丰水期蓄水,在枯水期放水灌溉,保证了农田的用水需求。

西夏时期的河西走廊,灌溉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他们采用了多种灌溉方式,如畦灌、沟灌等。

畦灌是将农田分成小块,通过渠道将水引入每一块田地,使水均匀分布;沟灌则是在农田中开挖沟渠,让水顺着沟渠流淌,滋润作物。

这些灌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

西夏对河西走廊农田水利的开发,还体现在对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上。

他们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和官员负责水利事务,制定了严格的水利法规和制度。

对于破坏水利设施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

同时,定期组织民众对渠道、水坝等进行修缮和清理,确保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

农田水利的开发,为西夏时期河西走廊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成效。

农业产量的增加,使得当地的粮食供应得到了保障,不仅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还为国家的军事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

同时,农产品的丰富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

此外,农田水利开发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建筑材料,从而促进了手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

同时,灌溉农业的发展也为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饲料,推动了畜牧业的进步。

基础复习6

基础复习6

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5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请注意:考生必须将所选答案的字母标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内。

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1分)1.秦国太守李冰为消除水患、灌溉农田、改善民生而修建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2.春秋时期,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而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的著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3.右图是一枚秦朝官印,其中的文字字体是A.小篆B.楷书C.甲骨文D.草书4.从电视剧《贞观长歌》中可以看出: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这位统治者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5.到2007年高考已经恢复30年了,它是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

你知道唐朝主要采用什么制度选拔人才吗?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6.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民族英雄郑成功在给殖民者的信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信中所说的“贵国”是A.葡萄牙B.俄国C.英国D.荷兰7.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见证。

标志着近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九国公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C.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D.使中国富强起来了9.70年前,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的战争,其标志性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1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B.日本给予北京政府贷款C.北洋军阀的分裂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1.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A.淞沪铁路B.京九铁路C.京张铁路D.青藏铁路12.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A..1949年B.1954年C.1956年D.1982年13.下表中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与1979 年收入对比表A.土地改革完成B.大跃进运动开展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14.右图中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开怀大笑,是因为中国恢复了在_____的合法席位。

历史时期河西走廊环境资源保护述略

历史时期河西走廊环境资源保护述略

历史时期河西走廊环境资源保护述略
闫廷亮
【期刊名称】《古今农业》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历史时期,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导致河西走廊诸多环境问题的产生.在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面前,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关爱自身生存环境的意识不断提高,逐渐摸索出了一些保护环境资源的做法和模式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一个时期内对维护走廊生态平衡、改善生存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总页数】8页(P40-47)
【作者】闫廷亮
【作者单位】河西学院历史系,甘肃,张掖,7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历史时期新疆地区农业灾害发展述略 [J], 雷静
2.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相互关系述略 [J], 柳国庆
3.河西走廊历史时期气候干湿状况变迁考略 [J], 李并成
4.历史时期河西走廊的农牧业变迁 [J], 赵永复
5.历史时期华北大平原湖沼变迁述略 [J], 邹逸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汉时期河西走廊灌溉农业的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西汉时期河西走廊灌溉农业的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西汉时期河西走廊灌溉农业的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小强
【期刊名称】《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4)003
【摘要】河西走廊的大规模开发始于汉武帝时代,政府通过移民实边、设置郡县、军事屯田、兴修水利等措施,使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开发的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开垦,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为此,在当今的开发中应该遵循河西地区生态环境的自然规律,使开发程度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总页数】3页(P90-92)
【作者】高小强
【作者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系,甘肃,合作,74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34.1
【相关文献】
1.甘肃河西走廊灌溉农业水资源利用及其潜力开发对策 [J], 李新文;柴强
2.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水利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J], 谢继忠;令启瑞;韩增阳
3.历史上西北农业开发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新疆和河西走廊为例 [J], 党瑜
4.河西走廊区域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整治对策 [J], 李福兴;齐善忠
5.乌兹别克斯坦灌溉农业发展及其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J], 李琦;李发东;
王国勤;乔云峰;Rashid KULMATOV;彭宇;Sayidjakhon KHASANOV;刘洪光;何新林;杨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研 究之七
谢 继 忠
( 河西学 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甘肃 张掖 7 3 4 0 0 0)
摘 要: 侏 公治肃政略》 的农田水利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思想 。主要 包括兴修水利 工程、均 平水利、发 展 屯田、种植树木等。这些思想与实践,符合历史发展 潮流 ,体现 了 “ 保赤之心”与为民情怀 ,有利 于生 态环 境保护。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 词 :肃 州 ;政略 ;水利 ;开发 ;生 态环 境 ;思 想
中图分类号 :F 3 2 3 . 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 6 7 2 - 5 4 0 9 ( 2 0 1 4 ) 0 5 - 0 0 1 0 - 0 2
惴 州新 收录 慷 公治肃 政略》 ,其 中论及 清代肃州 ( 今 酒 泉) 水 利 开 发 与社 会 治 理 诸 多 内
而六 堡之 民困以苏 。 ” 【 q蜥 同时 ,还 阐述 了 “ 均 水 利 ”的缘 由 ,即均水是为 了用水 公平 。 “ 我郡 水 源 不 一 ,清洪各异 ,而均水 总 以粮 之轻重 为衡 。粮 重 而地肥者 。其水 广 ;粮轻 而地瘠 者 ,其 水 缺 。古 人 按 亩均水 ,酌定 国赋 ,法 良意美 ,无 可訾 议 。但 水 路 无 常 ,而人 心不 古 。 e p  ̄ ,-沟在 城 东二 坝 口上 , 该 沟 粮轻 而 水 有余 ,每 于立 夏 后 拦 河 截 水 ,灌 淹 ( 间) 【 闲】湖 ,不肯让 二墩 坝得浇 涓滴 ,虽 扯 降兴 讼 ,定有成案 ,而该坝踞 水上流 ,每 当使水 吃 紧之 时 ,故 意 刁 难 ,二 墩 众 户 望水 如 命 ,只 得 致 酒 纳 贿 ,冀其放水一 缕 以救 燃眉 。每 年花钱 不下 二三 百 串 。均纳 国赋 而苦乐如 此 。凡此 之类 ,所在 皆有 。 ”
容 ,既有 思想认识 ,又有从 政实践 。它是对 历代地 方 治理经 验 的运 用和总 结 ,同时 ,又对 当今 河西 走
廊 区域开 发与社会治理 具有重要借鉴 意义 。



慷 公治 肃政 略》 的农 田水利 开发与生 态
环境保护 思想
1 . 兴 修水 利工 程 ( 主要 包 括 “ 改修 洪水渠 道 ”
和 “ 开兴文渠 ” )
“ 肃境 洪水 一 坝 ,下连 七 闸 。总寨 等堡 田衍 土 厚 ,农 民蕃 庶 。旧渠入 口垒筑峻 岸之上 。经 由骆 驼 项 各 险地 十 里 ,涨 暴 渠 崩 ,水 卸 落 河底 。五 六 月 间 ,苗正 望水 ,频 遭 此息 。 ”康基 渊到 任后 , “ 相 度形 势 ,于南石 岗别凿 渠道 ,引水 行戈壁 滩上 ,永 避 水冲 陷之患 ,农 民便 之 。 ” 【 l 】 锱 “ 总寨东 十余里地 名野猪 沟 ,有古荒 ,纵十 里 , 横 三里 ,亦有额 粮 。因无水 久废 ,年月 已不可计 。 ”
2 0 1 4年 第 5期
边疆经 济与 文化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 T URE
N0 . 5 . 2 Ol 4
( 总第 1 2 5期 )
G e n e r a 1 . N0 . 1 25
【 边疆经济 】
《 康 公 治 肃 政 略 》 的 农 田 水 利 开 发 与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石 沟 ,引而北 ,明渠暗 洞十余处 ,计 五百余 丈 ,始 达 屯 田,之 费帑 项三万 余金 。渠 成后 ,奏设 岁修 银 二 百两 。 ”康 基 渊虽 积极 努力 ,但 毫无 结 果 。直 到 乾隆四十三年 ( 1 7 7 8年)春 “ 回任 ,首举 此事 ,廉 得 本屯 内有邱 姓认粮地 二分 ,用 价契 置 ,作 为 岁修 公 田 ,每 岁令 屯 民 同力合 作 ,所 获粮 石 收贮 公所 ,
康 基渊对河 流上下游村 堡用水 不均 、苦 乐不 均 的现 象 ,深感 忧 虑 ,因此 ,定 下规 矩 : “ 后 之 宰 斯 土
者 ,凡遇水案 ,必须详察 地势高 下远 近 ,依 照成 案 相 时 度势 ,准 以至 情 至 理 ,庶 民心 悦 而 永 息 争 端 矣。 ” 【 l 】 3 . 发 展屯 田 ( 主要包括 “ 改 屯归 民”和 “ 筹 置 岁修 公 田” ) “ 肃郡 东南 九家 窑 ,于雍 正 十 一年 ( 1 7 3 3年 ) 凿 山浚 渠 ,开设 屯 田 ,招 民百 户佃 种 平 分 。岁移 。 驻 州判主之 。 ” 由此导致 “ 屯 田重 困。 ”康 基渊 “ 悉 其 弊 ,详 请 题 准 ,裁 汰 州 判 ,改 屯 升 科 ,按 上 、 中 、下则 定 赋 ,岁 输 粮草 一 千余石 ,于赋 额 无损 , 而百 户屯 民得有恒产 ,地无遗利矣 。 ” 【 q “ 九 家 窑渠道 ,于 山坳 筑 坝 ,截 留穿 山 ,山垒
政 厅官 主之 ,尽拦 归屯渠 。各堡 不特禾 苗旱稿 ,而 涝 池亦 涸 。民畜 苦渴 ,不 能聊生 ,至有携 家远遁 。 ” 见 此情形 ,康基 渊 “ 照会 屯官匀水 利 ,每 月酌 闭屯 坝 水 口以济下 流 。升科 后 ,更 采顺 舆情 ,同存案 ,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0 3 . 1 7
康基 渊 视察后 , “ 即询 旧耆保 ,于柳 树 闸龙 口加 宽 六 分 ,无 碍本坝水 利 。别 开子渠 一道 ,名 日 ‘ 兴 文
渠’ ,界 分荒 田为七 区 。引流 灌溉 ,招佃 七 户 。每 区议设额 租仅市 斗粮一 十二石 ,俾 荒熟无 欠 ,分拨 各 社学 收 租 ,以供 馆师 修膏 。其 额粮 则佃 户 自纳 。 是举 也 ,引余 波灌弃 田 ,即作兴文之 资。 ” 川5 4 5 2 . 均平水利 ( 主要是 “ 均 清水 六堡水利 ” ) “ 肃郡 东 山 、清水 、盐 池 、上 中寨 、马 营 、草 沟井 六 堡 ,皆资仙 人河水 灌溉 。 白九家窑 开屯 。踞 截 上流 ,盛夏河涨 发 ,尚沾 余泽 。遇 阴寒 水微 ,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