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论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电影改编论文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视作品改编
姓名:李潇文
内容摘要:在中国有很多成功的影片是有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电影艺术为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传播做出贡献。其中,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颇具时代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同时也存在多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改编将文学作品和电影艺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既丰富了电影艺术创作,有扩大了文学作品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电影改编文学本体改编
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与作为视听艺术的电影有着本质的区别。然而,在电影发展的历史上,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影片却不计其数。文学作品成为电影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反之,电影艺术也为文学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极大帮助。尽管文学与电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与作为视听艺术的电影却通过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丰富了电影艺术的创作,又扩大了文学艺术的影响。其中根据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影片又是及其重大,在中国电影史上所占比例也值得人深思。但同时,这个时期影视作品的改编不仅具有成功的作品,失败案例也给了后世很大经验吸取。
一现当代文学改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在中国电影史上,将大量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有两个相对集中的时期。一个是上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草创时期。《红粉骷髅》以及鸳鸯蝴蝶派的《玉梨魂》,使早期的电影人看到了电影和文学“联姻”的美妙前景。此后,将古典名著和侠义小说改编而成的古装武侠电影也同样风行一时。将改编武侠片推向高潮的是1928年明星公司拍摄的《火烧红莲寺》。这部电影3年拍摄了18集系列,造成了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
浅析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阶段_现当代文学论文【精品论文】
浅析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阶段_现当代文学论文
浅析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阶段,摘要: 由于中国独特的历史发展历程,使中国现代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发展阶段的顺序较于西方女性文学女权主义发展阶段的顺序有所不同,中国现代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发展阶段分为女权主义阶段、女人气阶段和女性阶段。
关键词: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女权主义阶段
0引言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将西方女性文学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早期的女人气阶段,中期的女权主义阶段,现代的自觉女性阶段。三个阶段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女性文学从以男性为尊的社会价值转向对父权社会价值观的抗议,再到自觉女性文学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也是女性文学逐渐摆脱父权社会价值观,探索女性自身存在意义的价值追求。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作中国历史社会活动的意识反应,与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历程是完全契合的,同时也呈现出其自身的独特发展阶段。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分为女权主义阶段、女人气阶段和女性阶段。【1】
1女权主义阶段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阶段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经历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将大量西方女权思想引入,使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家作品体现女权主义特点,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对父权社会的抗议,呼吁女性追求自身的解放和自由。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品主要以问题小说为主,但是受到历史的局限,这一时期的问题小说揭示的矛盾不尖锐,思想倾向不鲜明,往往只是提出了问题,而没有没有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这一期的代表作家主要有冰心、凌叔华、庐隐、陈衡哲。以冰心《两个家庭》为例,两个家庭一个是代表新思想的大学毕业生女主人,在新思想的熏染下,女主人思想进步、活泼明智,营造了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另一个是代表旧社会旧思想的管家小姐,管家小姐只知生活应酬,而完全忽视家庭管理和子女教育,使丈夫无心恋家,出入风月场所,死于肺病。两个家庭,两种新旧思想的对比,反应了旧社会恶浊的社会风气。白薇作为这一时期的喜剧作家,主要代表作有《打出幽灵塔》、《北宁路某站》、《屠刀下》、《中华儿女》等戏剧作品。《打出幽灵塔》通过性奴役暴君胡荣生这一形象,深刻反应了父权制的野蛮和荒淫以及备受身心双重摧残的妇女处境。胡荣生先是为了夺取寡妇的土地,强奸了寡妇,而后将其害死,之后在新宅以鬼叫吓唬他的姨太太、霸占养女、杀害儿子等等恶行都体现了父权社会多妻制度等旧封建社会的毒瘤。这一时期的都市女性文学女权主义代表作家主要是丁玲,她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一部都市女性反抗男权社会压抑的重要作品,其中关于凌吉士的描写,就体现了对男权社会压抑的反抗。“他,这生人, 我将怎样去形容他的美呢? 固然, 他的颀长的身躯, 白嫩的面庞, 薄薄的小嘴唇, 柔软的头发,都足以闪耀人的眼睛, 但他却还另外有一种说不出、捉不到的风仪来煽动你的心,,我抬起头去,呀, 我看见两个鲜红的、嫩腻的、深深凹进的嘴角了。我能告诉人吗, 我是用一种小儿要糖果的心情在望着那惹人的两个小东西。但我知道在这个社会里面是不会准
现当代文学论文——透过《红日》看“十七年”文学
透过《红日》看“十七年”文学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红日》这部小说入手,发表一些对“十七年文学”的看法。一个伟大的作家创作的最高标准和唯一标准应该是——维护人的尊严、追求人的幸福、展现人的情感。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展现了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人,是因为它引人深思、发人深省。那是经过了历史选择和人文识别的好作品,不存在什么颜色之分。关键词:红日十七年文学经典
“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很多令人耳熟能详的作品,如《红岩》《红日》《红旗谱》《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创业史》等等。这一时期有众多作品因为选用了特定的几种题材,传达了特定的精神,承担了特殊的历史内容,因而被称为“红色经典”。
“十七年文学”是极具时代特点的,那时的文学史上最浓重的一笔就是政治性凌驾在文学性之上,政治形势造成了文学的跟从特征。面对那时的作品,我们几乎能真切的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政治气息和那个时代人们的某些精神特征,也能体会到当时的文人在高昂的革命热情背后的小心翼翼。建国之初,人民都沉浸在对中国共产党和领袖的崇拜之中,国人都非常昂扬向上,思想非常单纯。这也不同程度的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了,所以这一阶段的作品题材大约有三个:歌颂、回
忆、斗争。歌颂党、领袖、社会主义、人民;回忆战争岁月,回忆苦难年代,回忆过去生活;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旧思想、旧观念作斗争。这些都充满了时代特点。
《红日》是“十七年文学”的一部代表作,也是一部经典的“红色经典”。作品以我国人民解放军一个军的军事活动为主线,重点描写了涟水防御战、莱芜攻坚战和孟良崮围歼战等三大战役,成功塑造了军长沈振新、副军长梁波、团长刘胜、连长石东根、排长杨军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部具有一定个性的作品。陈其光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对其的评价是:一、作品把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与风和日丽的日常生活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全面立体的展示了解放战争的大背景;二、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革命者的爱情,在当时是开风气之先,很有意义的;三、作品真实地暴露了正面人物身上的缺点,在当时颇具新意;四、作品成功的刻画了作为反面人物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张灵甫及其下属的形象,真实的表现了他们的个性特征。这些在当时的作品中都是不多见的。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门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毕业论文是考核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写作现当代文学论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定题目。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独创性
2. 试论汪曾祺的传统性
3. 论张贤亮小说的女性情结
4. 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寻根”情结
5. 千古文人侠客梦——论金庸小说中的侠与义
6. 论池莉市民小说中的“日常生活理想”
7. 阿城《棋王》的叙述学分析
8. 论阿城小说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9. 莫言小说运用色彩词的特点
10. “酷刑”与审美——论莫言《檀香刑》的美学风格
11. 论残雪小说的窥视心理描写
12. 两种病态人格的心理透视──论张爱玲与残雪笔下的母亲形象
13. 余华小说中死亡意象分析
14. 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
15. 《白鹿原》中的宗法文化研究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学分析
2. 《阿Q正传》中的丑陋人性
3. 《伤逝》和《寒夜》爱情悲剧比较研究
4. 鲁迅《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比较论
5. 《狂人日记》的解构主义特征
6. 《狂人日记》的反讽叙事
7. 在过去、现在、将来之间穿越——鲁迅《狂人日记》的叙述学
解读
8. 社会学场域中的悲剧之痛——鲁迅《祝福》之还原性解读
9. 论鲁迅小说的叙事伦理
10. 鲁迅小说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
11. 鲁迅小说创作中的疯癫意象透视
12. 鲁迅小说中人物“死亡”现象初探
13.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分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城市化与社会文明秩序的重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进城"问题.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1期.邵宁宁.
[2].再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以莫言获“诺奖”为契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6期.王玉珠.
[3].经典性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典律构建”的基石.
《天津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1期.黄万华.
[4].民间叙事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主流话语的建构.
《人文杂志》.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8期.王玉珠.
[5].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美食怀旧”书写——以陆文夫为个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4期.冯进.
[6].世界华文文学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作用和价值——以战后中国文学转型为例.
《广东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3期.黄万华.
[7].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探究与讨论式教学评价.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三篇)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选篇)
1.探讨白先勇小说的创伤叙事
2. 探讨汪曾祺作品中的中华人文精神
3. 浅析余华小说的先锋叙事及其转型
探讨白先勇小说的创伤叙事
一、白先勇的创伤经历
(一)年幼多病:“被人摒弃,为世所遗”
白先勇出生于贵族之家,父亲白崇禧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母亲马佩璋是官家大小姐。贵族的血统和优裕的生活本该注定着他人生的一帆风顺、无忧无虑。
可是,年纪轻轻的白先勇却患上了肺病。在那个谈痨色变的年代,白先勇被单独隔离在一幢小房子里,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孤零零地躺在床上养病,偷偷窥探外面的欢声笑语。白先勇自己回忆这段生活时,感伤地写道:我在山坡的小屋里,悄悄掀起窗帘,窥见园中大千世界,一片繁华,自己的哥姊,堂表弟兄,也穿插其间,个个喜气洋洋。一霎时,一阵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的悲愤兜上心头,禁不住痛哭起来。①繁华与孤寂的强烈反差,使得白先勇年幼的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的悲愤感。虽说这时他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仍停留在混沌的阶段,但这段生病的创伤经历便使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了雏形。
(二)历史动荡:历史沧桑感
白先勇出生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爆发,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接着又是四年国共内战。他的童年便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度过的。白先勇随同母亲在广西老家,躲空袭、跑防空洞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湘桂大撤退和国共内战爆发后,白先勇举家迁移,辗转各地,先后在重庆、南京、上海、香港等地居住。白先勇回忆时说:我重回“人间”之后,就碰到一连串的动乱,随着家人的迁徙,从上海到广州到香港再到台湾。你知道,青少年每到一个新环境,总会产生适应的问题。而且当时我在语言上也不适应,一下子是上海话,一下子是广东话,一下子是台湾话,令我更感觉无所适从,到处都自觉outofplace。276动荡不安的时局和“逃亡”式的生活对白先勇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和创伤,在被遗弃感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挥之不去的历史沧桑感和不安定感。
“自我”视野中的他者形象中国当代文学的“鬼子”形象
西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自我”视野中的他者形象--中国当代文学的“鬼子”形象
姓名:***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指导教师:***
20120425
两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摘耍皇曼曼曼曼曼曼曼皇皇皇舅皇基舅曼暑罾皇量量——量|■量皇篁皇量量曼量量量曼量曼鼍量量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量量皇皇量置曼曩■●|璺一P.皇曼鼍量
“自我"视野中的他者形象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鬼子’’形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雷国宏
指导老师曾利君教授
摘要
“鬼子”形象在百年中国文学中不断生成、演变和发展,经历了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的形塑过程。“鬼子”形象是中国作家们建构外来者的典型形象,也是认识异域形象的一个标本。在当代文学中,“鬼子”形象主要是日本鬼子和美国鬼子形象。当代文学中的“鬼子”形象既是认识美国形象和日本形象的一个视角,也是文学创作中审丑理念的一种实践。因此,对于“鬼子”形象的研究是个有待开拓的话题。
本论文拟从历时性的角度来探讨“鬼子”形象的流变,并对中国当代文学中的“鬼子”形象进行深入的探讨,具体分析其与异域形象的关系。本论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整体介绍“鬼子”形象的流交轨迹和套话性特征。从词义学的角度来分析“鬼子”的本意及其引申义,进而梳理其在百年中国文学中生成和演变的复杂性。同时,由于受到时代环境、文学生态、作家创作心态、主流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文学中的“鬼子”形象具有了套话的功能。“鬼子”这一负面套话不仅体现着时间性,而且也包含着空间特性,从而具有了时空的双重维度。
第二章:主要分析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美国鬼子和日本鬼子形象。实质上,两者是比较文学形象学里所论及的意识形态化形象,都是社会集体想象的产物。“鬼子”形象作为中国作家建构的他者形象,包含着强烈的自我感情态度。这种自我情感态度决定了对自我的肯定和对他者的否定,构成了相互对立的结构模式。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对美国鬼子和日本鬼子的叙述往往互相穿插,产生了叙述意义上的互文性。中国当代文学中的“鬼子”形象都是本土视野下的他者形象建构,传达出中国人对日本形象和美国形象的总体认知和想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革命文学与女性形象的塑造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革命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一30年代的左翼文学,40
年代的解放区文学,5卜60年代的社会主义文学,以及60一70年代的文革文学是
革命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形态。它们的共同点是革命和政治对文学存 在强烈的干涉和指导,文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革命话语是文学的主流存在 话语。
本文第一章:革命与爱情,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革命与爱情的关系。左翼时期, 爱情作为革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革命一起参与了对文本的建构。从延安解 放区文艺开始,爱情的呈现形态发生了变化,在革命对它内容的置换和情趣的改 造过程中,爱情的“常态”,即“典型性”爱情转变成“非典型扎|生爱情,这是革 命年代中爱情的“另类”表现方式,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爱情的“典型” 性也在文本中占据一席之地,它对革命的作用犹如维他命一样,缺之亦可,但有 之更好,正是这种“典型”性爱情在文本中的适度参与,使得解放区文学和社会 主义文学没有如文革文学那样完全沦为政治的附属品。革命女性的情爱生活是革 命和爱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态,在革命的统一规划下,女性的爱情、婚姻被定位 在革命和政治的层面上,彻底摆脱婚姻、家庭的束缚,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的怀 抱中来。
politic totally,just what they appearance in Cultural Revolution.The love life of Revolutionary women reflect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revolution and the love.
当代文学论文范文
当代文学论文范文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内心深处情感的艺术。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当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当代文学论文范文一:品格定位我国现当代文学论文
一、我国文学走向暗淡的原因分析
(一)多样化的审美方式削弱了文学的地位
我国已经从改革开放的政策中获得了三十多年的迅速发展,这在世界范围内是难以想象的,同时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人日常的休息娱乐方式也逐渐多样化。而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社会发展缓慢,人们生活水平低,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就是阅读文学作品,在那个年代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和认识。所以,人们对文学作品的需求给我国文学带来了发展空间,呈现出繁荣的状况,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文学期刊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各种家用电器包括电视剧电脑等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文学作品相比,这些产品能给人们带来更直观更形象的视觉享受。此外,国家给人们的社会福利也越来越好,各种电影院、歌舞剧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神州大地上,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文学也开始渐渐被人们远离,文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难以跟从前相媲美了。
(二)文学研究染上“自闭症”
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丝阴影,““””带来的动乱时期让我国的发展难以跟上发达国家的脚步,80年代初,我国粉碎了““””动乱,社会思潮开始发展,而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引导者,必须要迅速迎合社会的发展速度。这一时期涌现了很多的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很多经典作品便是在此时创作出来。并且这一时期的作品很注重与人们的生活相挂钩,很多描写的就是人们生活中真实的生活。然而从90年代开始,文学作品逐渐被社会冷落,文学创作者不再与读者的内心世界相连接,开始在文学上进行研究力求取
现当代文学论文-略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反抗形象
略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反抗形象
摘要: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很多作品都反映了旧中国的妇女形象及其解放
问题,塑造了一些十分典型的妇女形象,她们从顺从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反抗,并且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她们的牺牲是值得的,正如单四嫂、祥林嫂、
子君和爱姑等等形象一样。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这几个典型形象的逐步反抗斗争
及其思想义的深入分析,揭示束缚妇女进步反抗的深层原因,进一步探讨鲁迅
先生对妇女的关注及对她们的解放问题的深邃思考。关键词:鲁迅小说
妇女反抗形象探索一“五四”运动掀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上午呼声越来越高。这时
期出现了大量反封建礼教,追求妇女解放的文学作品。鲁迅是较早关注妇女解
放问题的伟大作家之一。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
妇女形象,通过这些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对妇女,特别是对旧中国劳动妇女命
运的深切关注。她们中的典型形象是:《明天》中的单四嫂,《祝福》中的祥
林嫂,《伤逝》中的子君和《离婚》中的爱姑,而且基本都是妇女反抗的悲剧
形象典型。本文试通过对这几个典型形象的分析,探讨鲁迅对妇女的关注及对
她们解放问题的不断探索。二(一)逃避的反抗在《呐喊》中,鲁迅通过《明天》创作了他小说中的第一个妇女形象——单四嫂子,
她是一个在社会里受多重压迫并很符合封建规范的“节妇”,是广大妇女生活
和命运的代表。单四嫂子在“前年”夫死了后,一直靠纺纱来养活自己
和她年幼的儿子宝儿。应该说,成了寡妇后,她在精神上是很难顶住封建礼教
及社会上的各种压迫的,但是因为宝儿的存在,使她觉得有了“明天”,有了
余华第七天的荒诞创作手法-现当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余华《第七天》的荒诞创作手法-现当代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一
一.以荒诞书写现实的疼痛
余华在随笔集《十个词汇里的中国》的后记里说:这个世界上可能再也没有比疼痛感更容易使人们互相沟通了,因为疼痛感的
沟通之路是从人们内心深处延伸出来的。所以,我在本书写下中国的疼痛之时,也写下了自己的疼痛。因为中国的疼痛,也是我个人的疼痛[1],《第七天》就是一部书写疼痛的作品。《第七天》的采用
内聚焦叙事,从已经死去了没有任何知觉更不会说话的亡灵杨飞阴阳互换的视角,讲述了他死后七日的见闻。很明显死者根本不能代替作者说话,所以杨飞本身就是一个荒诞的存在。小说中记录了许多让人疼痛的,概括起来是金钱和
权力两个方面。
在当今这个物质主义盛行金钱至上的社会,穷人和富人之间
有着明显的分化,亲情和爱情在现实面前都显得软弱无力。就现实世界与亡灵世界之间的一个媒介物坟墓来看,墓地的价格七年涨了十多倍,直让穷人感叹死也死不起呀!至于富人,他们六个中间有五个的墓地都建立在高高的山顶,面朝大海,云雾缭绕,都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海景豪墓。
小说中写到富人李峰对自己的类似天安门广场的感到洋洋得意,这实际上是作者对现实辛辣的讽刺。从爱情来看,鼠妹和伍超这一对情侣从事着最低微的职业,却有着坚贞的爱情。伍超为了鼠妹放弃一次次机会,为她卖肾,鼠妹也从不真正嫌弃伍超的贫穷。可是这样美好的爱情最终败在了血淋淋的现实面前为了一部山寨iphone
鼠妹失足自杀了。鼠妹表面上因为一部手机而死,实则是死在了现实的物质和金钱之下。爱情如此,亲情亦然。杨飞和父亲之间的脉脉亲情让读者深受感动。杨飞的父亲格外疼爱他,他就成长在父亲胸口的布兜里,和父亲形影不离,为了他,父亲甚至拒绝婚姻,这也算余华小说里少有的温情。可是最后身患绝症的父亲的临终愿望却因城镇变迁而不得实现。余华曾说:今天的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巨大差距的中国。我们彷佛行走在这样的现实里,一边是灯红酒绿,一边是断壁残垣。或者说我们置身在一个奇怪的剧院里,同一个舞台上,半边正
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现代性”(一)
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现代性”(一)
论文关键词:现代性启蒙断裂反思理想的现代性
论文摘要:“现代性”是20世纪后期西方哲学所广泛关注的概念,对于“现代性”的界定,学术界至今未能达成统一的认识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引入“现代性”这一概念时,即是为了实现启蒙国民,救亡图存的目的;然而,由于中国的实际情况与西方相差甚远,以至于“现代性”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断裂;在“文革”之后,人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反思,以求在中国实现理想的现代性。
关于“现代性”,吉登斯曾言简意赅地提出:“现代性之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的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这影响…”。而法国学者伊夫·瓦岱从反面意义上对现代性进行了定义:“现代性可定义为那种主要特征与传统文化特征相对立的文化状态”。
这种宽泛而概括的定义方式对众说纷纭的现代性来说,是一种比较客观而折中的界定。在中国文献中,“现代性”一词最早在1918年《新青年》中出现。周作人在一篇译文中首次把“modernity”译成“现代性”。20世纪9O年代初,“现代性”概念开始进入中国文学批评领域。概言之,现代性是在欧洲社会母体中孕育出来的以科学和理性为代表的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因为“现代性”在产生之初即有启蒙的性质,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引人“现代性”这一概念时,即是为了实现启蒙国民,救亡图存的目的;然而,由于中国的实际情况与西方相差甚远.以至于“现代性”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断裂:在“文革”之后,人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反思,以求在中国实现理想的现代性。
如何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
如何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2012-4-24 22:17阅读(46)
中国现当代文学属于中文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即二级学科,其研究范围涵盖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近百年的文学。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原因,也为了教学上的方便,大学的课程设置一般都把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分开,其实两者联系紧密,又同属于一个学科,进入研究写作时完全可以“打通” 。
如何进行现当代文学论文的选题,重要的就是靠平时读书、上课思考和问题积累。读某一位作家的作品,听一堂课,总会有自己特别的印象,或者有什么不解的问题。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知识面的拓展,会发现许多问题前人已经解决了,或者发现原来对自己是问题的,其实通过知识的获取,也已经不成为什么问题了;但也可能有另外的一种情况,即是自己所感觉的问题,学术界也还没有能够解决,甚至是被忽略了,这时你就会围绕这些问题做更多的思考,慢慢就会引起研究的兴趣,很可能就由此产生写论文的冲动与题目。大家学习现当代文学课程时,可能比较注意如何应对考试,精力多用在理解和掌握课文方面,按照每次课提出的知识点和思考题,去寻求相对标准的思路与答案。这样的学习可以了解必要的文学史知识,培养审美和归纳分析的能力,但考试的目标往往把人给框住了,难于充分发挥学习的创造性。如果不满足于考试过关,就应当把“应试式”的学习再提高一步,转向更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尝试写研究性的论文,就是有利于提高整体能力的综合训练。写研究性的论文和一般考试或做作业有所不同,那就是更强调对所研究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能在前人既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有所突破,最好自成一说,或者能自圆其说,而不止是“回答” 研究性论文写作,得“正确” ,符合“标准” 。就是说,研究性论文写作,包括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应当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有所创新,而不只是简单重复既有的学术观点。如果只读教材,将其中内容和有关材料组合一下,不一定能成为研究性的论文,因为论文多少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或发现。
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论文
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论文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论文范文
现代大学中文教育制度和现代文学观念具有一种共生关系。当代文学作为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其他阶段的文学形式有所继承,并在继承基础上有了自身的发展。
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论文篇1
浅谈现代大学中文教育与现代文学教育
目前,大学中文教育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挑战之中,同时这种挑战也为大学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概括起来,目前大学中文教育面临的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随着近几年大学的大规模扩招,原来的大学中文系普遍由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扩张成为包括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编辑出版乃至文化产业管理等多个专业的文学院。
上述某些新的专业设置在文学院,在教育制度中是否具有合法性如何合理安排这些新专业的教学内容这些就成为鱼待解决的问题其二,大学中文教育缺乏明确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致使大学中文教育课程的合格要求设置太低,许多学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英语学习或休闲娱乐上,大学四年读书太少,进步太小,当他们大学毕业之后,只能成为缺少专业特长的万金油其三,
人格教育和价值观教育非常欠缺,尽管大学教育课程体系中有分量不小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内容,但往往流于肤浅空洞的形式和教条,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这就需要在大学中文教育中贯穿这方面的内容,但目前大学中文教育的课程和文学观念在这方面并没有做到自觉。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大学中文教育需要面对的挑战。
现代大学中文教育制度和现代文学观念具有一种共生关系。
现代大学中文教育以现代文学观念为基础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现代文学观念则通过大学中文教育制度得到巩固和确立,并在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写论文时,选题是很重要的,下面可参考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的选题!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1】
1、民俗文化传统对鲁迅的影响
2、人有鬼气,鬼有人情——论鲁迅笔下的“鬼”
10、《朝花夕拾》的民俗描写
13、《故乡》中的风俗画
17、鲁迅的民俗文化情结
20、《朝花夕拾》的人情味
23、鲁迅小说对民间文学的借鉴与创新
34、从“黄金”到“黑铁”——论王小波的创作道路
36、沈从文小说创作中的民间立场
37、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苗族风情
38、从《丈夫》看沈从文对湘西民间叙事的改写
39、论现代小品文的创作特点——以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小品创作为例
42、萧红创作中的生命意识
43、现代文学创作中的知识分子类型探析
44、试论老舍创作中的平民视觉
45.女性视角下的男英雄----解读《青春之歌》中的男性人物形象
46.茹志鹃小说的女性视角
47.孙犁小说的女性形象
49.《创业史》与《平凡的世界》的比较
50.《红旗谱》与《红高粱》的比较
52.张洁《方舟》与王安忆《弟兄们》的比较
53.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女性
54.从《长恨歌》解读王安忆的故事观
57、冰心、丰子恺儿童观比较论
59、苏青散文研究
60、林徽因小说研究
61、林徽因诗歌研究
65、论第三代诗人的诗观
69、论寻根文学之根
70、《棋王》中的“道禅合一”
71、论“份痕文学”的得失
72、论“先锋小说”的困境
75、郁达夫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
76、徐志摩诗歌中声律研究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2】
1、民俗文化传统对鲁迅的影响
2、人有鬼气,鬼有人情——论鲁迅笔下的“鬼”
中国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1.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学分析
2.《阿Q正传》中的丑陋人性
3.《伤逝》和《寒夜》爱情悲剧比较研究
4.鲁迅《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比较论
5.《狂人日记》的解构主义特征
6.《狂人日记》的反讽叙事
7.在过去、现在、将来之间穿越——鲁迅《狂人日记》的叙述学解读
8.社会学场域中的悲剧之痛——鲁迅《祝福》之还原性解读
9.论鲁迅小说的叙事伦理
10.鲁迅小说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
11.鲁迅小说创作中的疯癫意象透视
12.鲁迅小说中人物“死亡”现象初探
13.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分析
14.论鲁迅《野草》的原罪意识
15.郁达夫作品中的忏悔意识
16.沉沦与救赎——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描写
17.颓废——郁达夫悲剧小说的美学形态
18.冰心与庐隐之比较
19.论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
20.论《雷雨》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21.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基督教意识
22.《雷雨》的神秘命运色彩探微
23.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24.家的梦魇——曹禺戏剧创作的心理分析
25.曹禺前期戏剧中的人性剖析
26.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如繁漪、陈白露、花金子、愫方等)
27.蘩漪悲剧成因的心理探析
28.试论曹禺剧作的“出走者”人物系列
29.论《骆驼祥子》中的戏仿叙事
30.高觉新和汪文宣比较论
31.论沈从文小说中的乡村少女形象
32.色彩、意象与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
33.朦胧诗与新生代诗比较论
34.汪曾祺小说创作中的宗教情怀
35.从《受戒》看汪曾祺的佛教文化意识
36.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独创性
37.试论汪曾祺的传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读陈忠实
印象中的陈忠实先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作家,他的创作离不开农村与农民,饱含着乡情与乡思,羁绊着农村的前进,担忧着农民的命运与社会矛盾。陈忠实先生在那个纷纭变革的年代,犹如老农侍弄庄稼一样,精心地侍弄着笔墨,让它们结出自己想要的果实。作为一个自小在农村长大的学生,每当我读起他的作品,感动之余,却总生出一种柔软的伤感之情,一种“文已尽,意犹在”的无穷韵味。
记得最初接触陈忠实先生的作品,是在一本杂志上偶尔发现的短篇小说《信任》,平淡的故事却折射出整个时代的跌宕。之后,我便有意识地涉猎陈忠实先生的著作,从短篇小说到中篇小说再到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但相见恨晚,只读过先生作品的一小部分。下面我就分享一下自己读书的体会与见解。
细数陈忠实先生笔下的人物,无论是老汉还是小妹,是心胸狭隘的老妪还是艰难求生的新媳妇,他们努力在不同的政策和环境下求生存,追求在如今看来仿佛微不足道的生活改善。乡村并不宁静,人间所有的悲喜剧,在那里也日日都熙熙攘攘地上演,每个人都身兼演员与观众的双重角色。陈忠实先生饶有趣味地描写他们,创造他们,让他们或歌哭或默然,在田头菜地与锅灶牛圈间感受温暖寒凉,让他们用尽村人的幽默和狡狎,展示生存的艰难与智慧。这批生动的农民的画像,让一个时代的乡村生活用一种安静的形式存留下来,无论多少年过去,仍会在时间的长廊深处,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光辉。
时代的疮痍,总能为文学带来勃勃生机。短篇小说《信任》以一
个打架斗殴事件为线索,一层层抖搂出盘绕着罗村的复杂矛盾,展示了“四清”运动的阶级斗争所造成的两代人思想上的裂痕与心灵上的创伤,其受害之深之广,简直令人触目惊心。但最终农民们在争斗与妥协中,彼此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或忍辱负重,或默然自省,或见义思过,或悔悟服法,众人的努力才使村子重新团结到了一起。中国的农民或许顽固,爱计私怨,但绝非愚昧,仍有接受真理、修正错误的可贵的一面。
在《心事重重》里,我们看到了个别公社领导人怎样以两面手法来掩护“走后门”的行径,使一个正直的老党员大惑不解,“心事重重”;
在《猪的喜剧》中,我们看到了“左”得出奇而又朝令夕改的“土政策”,怎样坑害着一个想以养猪弄几个柴米油盐钱的忠厚老农,使他吃尽苦头,受尽嘲弄。
在《石头记》里,我们看到了打着支援生产队搞副业的某些工厂的别有用心的干部和职工,如何利用拉沙石的副业合同大揩农民的“油水”,使干部和社员有口难言,欲告无门。
在《毛茸茸的酸杏儿》中,我们看到了保守的条条框框对自由婚姻的束缚,那甜甜的思恋、淡淡的幽怨,总能引发人们对所谓爱情与幸福的思考。
在《枣林曲》里,我们看到了被世俗偏见所腐蚀的市民姐姐,如何利用农村暂时的贫困和落后,一再唆使农民妹妹鄙视乡土,跳出农村。
把这些反映了各种各样矛盾的作品集中在一起看,我认为,作者不仅仅是提出几个农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仅仅只是在表现几个庄稼人的乖蹇命运。他通过农民际遇的顺遂与坎坷,精神的愤懑与欣忭,来反映丰富而又复杂的人生世相,来描摹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风云。读了陈忠实先生的小说,我们的思想并不会在具体问题上流连忘返,而是总想着如何在农村农民之外想点什么,在更远更深的地方想点什么。
陈忠实先生在写作中十分注重生活的感应,观照着人在现实中的地位与命运,揭示了人在现实社会中的迷失与怅惘。他的创作深深地扎根于农村,又远远地超出于农村,底层人的命运总能反映这个国家的症结所在。中篇小说《蓝袍先生》叙述了本分拘谨的乡村教师徐慎行在解放前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解放后又历遭政治运动伤害的辗转的一生,揭示了人性解放的现实意义。我被作品中一个悬殊的数字对比所震撼:活了60岁的徐慎行,只在解放后上师范学校参加文艺演出的20天中才活得像一个人。苦难了60年,愉快了20天,这不成比例的对比隐含着一个个问号,不能不迫使人们在惊愕中去深深思索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价值等问题。
注重感觉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最后一次收获》,写工程师赵鹏回乡下的农家帮妻子夏收的种种观感,如同一篇反映当前社会中工农差别的小说。但细细咀嚼中,却又能品味到作者暗含在其中的对人难以自主命运的悲叹。作品的内蕴不够丰厚,像是一个拉长了的短篇,但在那轻声慢语的叙述中,蕴含着对人的细微理解与细切关注,令人在
苦涩的世情中感到一种温暖与慰藉。
纵观陈忠实先生的小说的艺术创作,无外乎是作家对社会和人生的体验,而在这之中的集大成者,就不得不提到先生的代表作《白鹿原》了。《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两年的准备,四年的写作,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再版删改,终使《白鹿原》成为一部不朽的名篇。
《白鹿原》以蜘蛛网式的结构将关中地区的五十多年的战乱史、风俗史及革命史一一展现出来。外来的侵略、国共的矛盾、家族的纠葛统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为了争夺白鹿原的统治地位,一个家族的两房子孙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闹剧:巧取风水地,恶施善人计,嗣子为匪,亲翁杀媳,情人反目,兄弟相煎……如同一个民族兴衰动乱的“血泪秘史”。
故事中的人物各具特点、各具性格,又各具命运。一个个活灵活现地立于纸上:有仁义的硬汉子白嘉轩,阴鸷孱弱的邪恶代表鹿子霖,聪慧刚烈的美丽化身白灵,有勇有谋的革命旗手鹿兆鹏,“潘金莲”的悲剧人物田小娥,神乎其神的现代“诸葛亮”朱先生……一部作品汇聚了这么多的性格饱满而富于吸引力的人物。他们不断地打碎你可能刚刚建立起的判断,展示出了人性的另一个层次。在不知不觉中,你会用一种冷静的眼光来审视,期待更丰富的故事展开。他并不去粉饰主人公,他让他在后半生像狗一样弯曲着身体来面对大地;他也并不向那令人厌恶的家伙呲去一口唾沫,他们也是人类的一部分,甚至是某些人的温暖的来源,他们的存在在他笔下自有其合理之处。
小说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孔孟思想的代表朱先生的悲惨结局,对儒家思想既批判又推崇,矛盾的螺旋中是对对民族国家的深思。朱先生是个神话了的圣人,与正统的封建知识分子不同,在考取了功名后,看到时局不定,他便拒官不做,在家乡开办白鹿书院,研究修身之法,编纂县志,一度曾招生传道。朱先生不为名所诱,不为利所动。他是一个极受人尊重的文人。无论是军阀土匪、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他尊重万分。而在他死后几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他却被混蛋红卫兵给掘了坟,烧毁了尸骨。他的命运不就是现代版的孔子和孟子吗?这也算是新派小说中不多见的对六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一点批判!
陈忠实先生检阅着中国传统文化,从儒学中辩证地涉及有益的部分,正如一个人永远面对是自己的心灵,一个民族也必须面对自己的传统,觅我所失。在这一著作中,无论是从大革命的风搅雪,大饥荒大瘟疫的灾祸,国共两党的分与合,还是家族间的明争暗斗,维护礼教的决心,天理与人欲的反抗,以至每一次新生与死亡,包括许许多多人的死,都浸染着浓重的文化意味,都与中华文化的深刻渊源有关,都会勾起我们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思考。因此我认为《白鹿原》的艺术创作是作者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反思为主的,同时作者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历史巨变展现给了我们。
不论是陈忠实先生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农村都是他小说背景的大舞台,也是他的传统文化的圣地所在。我想,在先生的内心深处,一直保持着一片纯净的传统文化圣地,使它不受外界新文化的侵蚀。但由于新时代的到来,使他的旧有文化的圣地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