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论文
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范例
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范例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运用现代的文学语言和形式来表达中国现当代的思想感情的文学。
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古典文学在之前造成的的文学封闭和隔绝的现象,能够将文学在内容和表达感情方面与中国当代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范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范例篇1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英译目前,我国具有很多出色的当代作家,怎样才能将我国优秀的现当代作品向外译介,使我国的作家走出国门,使我国的文学能够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将是我国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的不足之处第一,英译作品的国外影响力比较小。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翻译家、作家总会翻译大量的外国文学著作,,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拿来主义,但是在这期间,我国翻译家将本国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并将其推出过门的却少之又少,和国外译作相比,不管是从量上还是质上,我国文学作品的影响力都是不高的。
对我们来说,很多外国作品、外国作家都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很多外国读者对中国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家了解的却不多。
第二,译文的翻译质量良莠不齐。
一般而言,很多名著都是在名译的作用下产生的。
经过著名翻译家叶君健、朱生豪等对罗曼罗兰、安徒生、莎士比亚等西方作家作品的翻译,我国读者对这些西方作家都是非常熟悉的。
但是,我国很多的中译英翻译者们,因为本身的英语基础比较差,导致翻译水平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
由于翻译问题的影响,大大降低了我国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如果我国对我国优秀作品的翻译不到位,就会出现很多不良后果,轻则使外国读者在理解上出现偏差,使文学作品远远偏离文学译介的标准,重则损害国家民族的文化形象。
对于汉学家来说,因为他们并不是非常熟悉我国各种民俗风情,所以在译文中出现一些错误也是避免不了的。
在Recollections of West Hunan 中一共有11篇沈从文的作品,由于翻译作者对在二三十年代的湘西情况、湘西的方言并不是非常熟悉,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一些在理解上的错误。
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
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范文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
在文学作品中建构出的一系列系统的符号和有意味的空间形式。
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篇1论钱钟书与朱光潜对《拉奥孔》的解读异同摘要:莱辛《拉奥孔》专论“诗”与“画”的界限,是西方文艺比较批评的经典之作。
钱钟书和朱光潜两位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对这本专论作了赏析和研究,本文旨在分析两者鉴赏的方法、视角等方面的异同,提出笔者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拉奥孔;诗画异质说;朱光潜;钱钟书引言朱光潜与钱钟书,都是具有丰厚西学背景的中国学者。
两者对莱辛名著《拉奥孔》进行独到的评析。
本文选取两者文论中直接评论《拉奥孔》的两篇文章——《诗论·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和《七缀集·读﹤拉奥孔﹥》——并结合其各自相关的文论作品,对两者的解读异同进行辨析,并提出笔者自己的看法。
一莱辛《拉奥孔》是专论“诗”与“画”的一本书。
画是指造型艺术,诗是指诗歌以及西方古代的史诗。
在肯定莱辛贡献方面,两位学者都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朱光潜的《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分为四个部分,先重述了莱辛的主要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钱钟书的《读﹤拉奥孔﹥》前两节陈述了鉴赏者自己的研究方法以及对莱辛学说的基本看法。
朱光潜与钱钟书都深刻地体会到“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
但是,诗与画既然都是艺术,就应该有共同性。
朱光潜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指出诗画同为艺术有共同点,诗与画都是从情趣与意象而出。
钱钟书在其《管锥编》中指出诗画“同出心源”,有一致之处,“画之写景物,不尚工细,诗之道情事,不贵详尽,”[1] 诗与画并非直白地传达情趣或者意象,在传达的过程中是留有余地,耐人寻味的。
二其次,朱光潜与钱钟书的评析也有很大的差别。
两位学者在肯定莱辛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指出其学说不周之处,并给出了自己的新解和补充,两者在这一点上却存在巨大的差异。
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
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以“文”为点,解读经典众多的“文”形成了特定的“史”,因此,以“文”为点进入文学史,是学好文学史的关键,也是让文学课堂富有生气的方法之一。
中国古代的教育与外国的文学教学始终都很重视文学作品的解读,古代文学中的“批注法”与“点评法”可以证明文本学习的重要性。
20世纪20至50年月在英美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批判”派也强调文本的重要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
文学的感性及其人文关怀都是在详细的作品中体现的,同学的文学修养及其力量的培育也是在对文本的分析解读中形成的。
因此,解读经典既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文学“史”的学问点,也是更好地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目标的保证。
不能为了学问的积累而忽视了同学发散思维力量的培育。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是培育同学对文学作品的爱好。
目前,由于网络、影视等媒体的发达,纸质文本的阅读受到很大的冲击,同学阅读量不足和同学不爱读是如今文学课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是先选择同学爱读的还是选择文学“史”爱选的,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
假如同学之爱与文学“史”之爱存在着很大的跨度,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行“过渡法”,也就是说在两者之间建一座可以走向彼此的桥。
先让同学列出自己喜爱的作家与读过的文学作品,以便对同学的观赏趣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对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解读时,查找两者的相像点。
比如说“十七年文学”中的《林海雪原》,现在的90后高校生很难宁静地读完这部“红色经典”,也不情愿读。
但他们对“英雄传奇”类的网络小说和网络嬉戏很感爱好,因此,先从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谈起,谈报恩与报仇的观念,谈传统观念上英雄人物的形象,或是张飞、武松式的粗豪英雄,或是诸葛亮式的儒将。
逐步引出《林海雪原》中的“英雄形象”———少剑波,然后再分析这部作品,论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及影响。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三篇)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选篇)1.探讨白先勇小说的创伤叙事2. 探讨汪曾祺作品中的中华人文精神3. 浅析余华小说的先锋叙事及其转型探讨白先勇小说的创伤叙事一、白先勇的创伤经历(一)年幼多病:“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白先勇出生于贵族之家,父亲白崇禧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母亲马佩璋是官家大小姐。
贵族的血统和优裕的生活本该注定着他人生的一帆风顺、无忧无虑。
可是,年纪轻轻的白先勇却患上了肺病。
在那个谈痨色变的年代,白先勇被单独隔离在一幢小房子里,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孤零零地躺在床上养病,偷偷窥探外面的欢声笑语。
白先勇自己回忆这段生活时,感伤地写道:我在山坡的小屋里,悄悄掀起窗帘,窥见园中大千世界,一片繁华,自己的哥姊,堂表弟兄,也穿插其间,个个喜气洋洋。
一霎时,一阵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的悲愤兜上心头,禁不住痛哭起来。
①繁华与孤寂的强烈反差,使得白先勇年幼的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的悲愤感。
虽说这时他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仍停留在混沌的阶段,但这段生病的创伤经历便使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了雏形。
(二)历史动荡:历史沧桑感白先勇出生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爆发,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接着又是四年国共内战。
他的童年便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度过的。
白先勇随同母亲在广西老家,躲空袭、跑防空洞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湘桂大撤退和国共内战爆发后,白先勇举家迁移,辗转各地,先后在重庆、南京、上海、香港等地居住。
白先勇回忆时说:我重回“人间”之后,就碰到一连串的动乱,随着家人的迁徙,从上海到广州到香港再到台湾。
你知道,青少年每到一个新环境,总会产生适应的问题。
而且当时我在语言上也不适应,一下子是上海话,一下子是广东话,一下子是台湾话,令我更感觉无所适从,到处都自觉outofplace。
276动荡不安的时局和“逃亡”式的生活对白先勇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和创伤,在被遗弃感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挥之不去的历史沧桑感和不安定感。
在大陆的时候,白崇禧得势,白氏家族力量雄厚。
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
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运用现代的文学语言和形式来表达中国现当代的思想感情的文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现当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一:我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一、现当代文学研究目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以和平经济建设为中心时期,文学队伍主要是由两代作家构成。
一代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大部分是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遭到不公的批判和打击,并在社会底层度过了一段苦难日子的,他们的创作里充满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干预精神和对人性的赞美。
另一代是在““””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其中大多数人曾在“上山下乡”中感受了民间生活和民间文化的熏陶,因此他们在写作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从农村经验中汲取创作素材,由最初的知青题材到稍后的寻根文学,呈现出新的民间化创作趋向。
两代作家们胸中涌动着知识分子新生的对现实生活的热情与自信,他们在揭露社会弊病的同时,把希望寄托于批判的社会效果,在这种希望之中正滋生着已经消失了近三十年的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
这使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
而今天的当代中国作家,一部分忙着追逐“诺贝尔”文学奖,期望以此来奠定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另一部分则忙于追逐市场。
由于读者的欣赏情趣和阅读趋向主导了市场,市场的需要又左右着作家的文学创作,导致现在的文学市场化、快餐化、娱乐化、庸俗化、视觉化倾向。
在现当代文学中,以两种文学思想表现最为突出。
1、精神溃败型:在这种精神溃败之中,有的作者干脆放弃信仰,放弃寻找精神出路的企图。
如余华就在《活者》中传达了“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胜利”这样一种人生哲学。
正如余杰所说,只有肉体的“活着”而没有灵魂的求索。
2、性文学进入文坛:90年代末期,性文学卷土重来进入了中国文坛,在这些描写性的文学中声势最响的是贾平凹的《废都》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它们都描写了男人在生存困境中表现出的依赖性和脆弱性。
现当代文学类论文
现当代文学类论文现当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一个比较特殊的位置,它的基本特点是,运用现代的文学语言及表达形式,对现当代的中国思想情感进行描述展现。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学类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现当代文学类论文篇1现当代文学中的理性精神体现如果想对某段社会的现实情况加以了解,那从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就能找到蛛丝马迹,文学对于社会变革与社会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对于现当代文学来说,因为和理性精神的不断融合而使文学作品在精神上得到了升华。
所谓理性精神其实也是各种各样的,这中间包括浓厚的人文精神,感性的理性精神以及科学的理论精神等等。
下文就对现当代文学中的理性精神体现进行讨论。
一、在现当代文学中的科学理性(1)关于科学性如果对现当代文学的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就可以知道:现当代文学在主题和思路的创作中始终都贯穿着科学理性精神。
在现当代文学的形态构建中,科学理性思维对其因影响重大。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很大一部分曾经占重要地位的文学作品都对理性精神有所体现。
而在现在,让人高兴的是,这种理性精神已经渐渐地被现当代文学所接受,还发挥出了良好的作用。
对现当代文学进行改写,也是为社会发展带来好的思想引导。
(2)关于现实性因为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受到了理性精神的影响,所以我国当代文学开始逐渐向现实性发展。
在向现实主义过渡时,文学作品也在向自然主义逐步靠拢。
注重文字和生活的相结合是现当代文学的原则,所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体验,这种现实性的创作就为作者提出了新要求。
对于作者来说,就应该把真实生活描绘出来,在经营文字的过程中加入生活化的元素,用心来对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
(3)关于进化性如果要问理性精神何时在现当代文学中开始快速发展的,那要追溯到五四运动之后,在自然科学的理性引导下,文学开始进行发展。
天演论的推广,让中国文化受到了现实自然科学理性的冲击。
在五四运动过后,中国文化发展之门就被一部进化论所打开,这对我国的文学创作也有所影响。
关于现当代文学的论文
关于现当代文学的论文文学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现当代文学,由于与当下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更容易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现当代文学的论文范文一:当代文学海外译介理念一、意识形态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影响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翻译界和海外汉学家翻译介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少部分作品,国外广泛接受的译本大部分出自于汉学家。
国外汉学界和中国文学不同步,他们的阅读和我们落后于我们的创作5年左右。
国外的汉学研究受意识形态影响,与中国政治、经济影响不断扩大和海外国家对中国的了解需求关系密切。
在美国,汉学研究被称为“地区研究”,美国的学术研究重视实用性,那些汉学家所从事的中国研究就是为现实服务、为美国利益服务。
例如开创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的费正清,其研究受到美国政府的支助,目的是为美国制定对华政策做参考。
当代中国文学是了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材料,也是中国输出文化影响力的途径。
20年来,“左派”学术是美国学术界的主流,“白种人优越”和“欧洲中心论”成为“左派”学者攻击的对象,他们需要寻找欧洲中心之外的文化参照系,印度、非洲、中国就成了他们关注的对象,目前美国的中国文学研究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个潮流之中。
美国激进的学者对本土的学术主流进行反省和批判的同时,中国文学似乎提供了某种可能和支持,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称为海外汉学家的一种需求。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成为时代的主流,中外文化的交流遵循着一个规律:文化水平高的一方会影响文化水平低的一方,低的一方比较容易成为接受者。
中国目前国力充实、文化发达、科技发展迅猛,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提供了契机。
中国在海外建立了上百家的孔子学院,可以发展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
汉学家对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作用不可忽视,汉学是伴随着中西文化的相遇和碰撞诞生的,汉学家的观点必然受到当代思潮的影响。
中国学术界与国际汉学界加强沟通交流,有利于海外人士了解中国当前文化思潮,提升文化软实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3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3)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作为一名女性作家,铁凝初涉文坛便以女性独有视角来观察、描摹纯真的人性美。
《哦,香雪》是一篇给人以巨大审美满足、极富天籁感的短篇小说。
与同时期以贫富变化为构思集点的大量面孔相似的作品相比,这个短篇另辟蹊径,通过深山区的一个小站和在小站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在年轻一代山民精神世界中所荡起的波澜,以表现社会生活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哦,香雪》对于人性美的塑造,抓住了少女内心世界那独有的美丽风景进行生动描写,作家用她那敏感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姑娘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在看似幼稚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澜。
正如著名评论家缪俊杰所高度评价的那样:“作品之所以受到重视,在于它体现出审美意向的转变,这在新时期文学中首先独树一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印象。
”以此为标志,铁凝真正找到了自己,确立了自己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独特地位:只有表现行进中的历史,作品中的欢笑、眼泪和诗才具有启人心智、荡人心魄的力量。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比《哦,香雪》对于人性的探索又更进了一步,展示了作者新的思考,除了对人性的赞美,更包含了对个性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文化消极的因素的反思。
作品《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通过一个尚无传统精神负担、率真、坦荡、极富个性的女中学生安然,向一切传统的以自私保守为核心、以虚假掩饰为特征的旧意识发起挑战。
这部小说传递给读者的是一种人生境界的颖悟和冲破藩篱的快感,一种个性意识的觉醒。
与淳朴的香雪对美好生活的潜意识萌动相比,安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代表了一种对个性意识的追求,个性解放的渴望。
这里,真正打动读者的或许并非作者的文字技巧或语言能力,而是因为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人刚刚释放开心灵禁锢,而一个全新的未经污染的少女的“跳出”,振奋了人们久已麻木的想象,清洗了蒙在人们心头多年的灰土,在这里,读者还顾不得揣度文字自身应具备的特质,人们迫切要抓住的是作家通过小说传达出的思想,这也正是这部作品在当时的青年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所在。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2篇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2篇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一:我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教育越来越大众化,本科阶段更强调素质教育或通识教育,其基本目标由精英式的“专才”培养转型为拥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通才”培养,同时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使大学本科教学面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调整。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师范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必设的专业,同样应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接轨。
一、明确教学的总体思路就甘肃农业大学的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其中对学生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培养要求: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理论和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与沟通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本专业方向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具备调查研究和协调组织的能力,能适应相邻专业和相近专业的实际工作等。
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既强调专业素质,又强调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过程方面都应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接轨。
此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由此在教材选择、课时分配和教学方式上都与此目标相符。
在教材上选用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此教材学理性强,文学史的线索清晰明了,授课就依教材的框架进行,对作品的分析教师自行补充,这是教材未展开而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部分,给教师和学生都留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在课时分配上,明确突出作家作品的教学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思路,作家作品的讲授占60-70%,而文学运动、文艺思潮、社团流派、文体发展等内容占30-40%。
在对具体文本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概括重要作家的创作特色与艺术风格。
温儒敏先生在十多年前谈及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改革时,就已明确提出要“淡化‘史’的线索,突出作家作品与文学现象的分析”,“把文学感受与分析能力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注意结合学生阅读印象和问题来分析作品,侧重发掘与培育学生对文学的感受力和分析评判能力”。
现当代文学论文
现当代文学论文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文学名扬中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我国文学创作也发生了变化。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现当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一:当代文学方法论分析由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研究对象的共时状态,零距离带来了永不停息的活力,也相应地带来了学科的学术难度和尴尬处境。
曹文轩教授在其《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一书的“代后记”《专业的难度》中说了四点理由,即:它的研究对象之不尽如人意;本学科缺乏足够的学科尊严与自主权;被研究的对象正处在运动状态之中;它不可避免地陷于人际关系之中。
①这种剖析可谓一针见血。
我们必须承认,总会有一些学者爱屋及乌,不允许别人臧否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甚至有一些吃“鲁郭茅”饭吃“巴老曹”饭的人摆出一副誓死捍卫的姿态,成为研究对象的护法。
其实,一个研究者如果对于研究对象缺乏清醒的认识,以朝圣者或追星族的谦恭对研究对象顶礼膜拜,使自己在人格上和学术判断上都成为附庸,那么,这样的研究注定是速朽的。
这些年,在文学边缘化之后,也有一些冲劲十足的新生力量对“当代文学”充满了蔑视,甚至表现出一种不搞臭它决不罢休的仇恨,这种失去理性甚至是丧失理智的做法,只能使自己变成一个小丑。
如果一个研究者仅仅把专业当成饭碗,玩世不恭地游戏其中,或者干脆把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当成利益交换的砝码,将学术界当成一个纯粹的名利场,政治话语得势时甘愿充当政治权威的马前卒,商业趣味流行时沦落为金钱的奴仆,那么,这样的学术不仅是垃圾,而且是毒品。
我个人对于所从事的中国当代文学专业,一直心怀恐惧,最突出的是担心自己的心血成为过眼云烟,成为迅速膨胀又迅速幻灭的泡沫,但不幸的是,大多数当代作家、当代批评家和当代文学研究者最终都无法摆脱这种悲剧性宿命。
其实,不仅是当代文学,所有的人文科学和人类文明成果,都必须经历时间的无情考验。
不管你从事什么专业,都必须经历这种残酷的汰选,但当代人文研究确实是首当其冲,颇有镜花水月的意味。
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论文2
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论文(2) 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论文范文但长期以来,文学研究只看重文学的文字表达部分,看重由阅读文字所生成的“诗中有画”,而忽略了文学作品的直接绘图,忽略了文学本身即有的图的传统,甚至将文学作品的封面、插图等图像视作出版界、传播界、设计界的研究课题,我们现有的对文学作品图像的研究还是很不充分的。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封面作为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化符码,指向民族精神文化的深层内涵。
研究中国现代温煦额作品封面,还原其历史语境中的文学、文化、艺术价值,不仅可以使我们重新领略彼时社会文化的审美风情、现代作家的文化诉求,而且可以通过现代阅读方式和意义阐释,重新焕发现代文学作品封面图像的生机与活力。
首先,促进图像学理论的建构和应用。
封面是现代文学作品的主要图像因素,并且构成了与“正文本”密切关联的“副文本”。
现代小说封面在图像图案、色彩运用、意义呈现和文化含蕴上都体现出图像自身独有的特色,展现出不同于文字叙事思维的图像思维特色。
本课题拟运用图像学研究理论,从学理研究层面上,在研究范畴、内容、方法等方面为现代小说封面研究的深入提供借鉴和参照,为“语—图”互文解读和欣赏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启示,从而推进图像学研究的深化和精细化。
第二,突破以文字为核心的新文学研究的单一理路,使文学与图像及视觉文化产生互动,促使研究的深入。
由于文学作品封面参与了文本意义的生成,其存在既具有造型艺术的二维平面属性,又具有含蕴文学内容的文学属性,从发生学角度看,作品封面是以图像媒介承载特定文学内容的创作过程,而封面创作与文本创作又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同一文本内容亦往往具有多种不同的封面表现形式。
从封面与文本的互动关系着眼,不仅可以拓宽我们认识文本内容的视域,带来文学阐释意义的更新,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图像呈象的本质特征,从而开掘出文学研究的全新意义生成空间,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美学视域的拓展与深化。
封面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封面承载的文学内涵,最终都将归结为对美感的追求。
现当代文学论文(选篇)
现当代文学论文(选篇)1.理性精神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实践分析2.中国当代文学阅读视野中的日本现当代小说3.试论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农民工”形象理性精神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实践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地球村的日益缩小,各国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交融盛况,现当代文学迅速发展起来。
而现当代文学与理性精神的结合则是价值观的升华过程。
20世纪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就体现出很深的价值观升华印记。
本文从中国现当代文学说起,剖析其中的理性精神,简要阐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理性精神1、引言文学是人类思想发展的载体,它可以充当社会变革的旗帜,引领人类文明的发展。
现代文学所具备的文体上的严谨性以及其思想上的包容性将理性精神融入其中,人文理性使得文学作品更具艺术性,而科学理性作为一种思想主体来实现其价值,两者相融合为文学的升华与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培养基础。
2、理性精神概述2.1科学理性2.1.1进化论被喻为“赛先生”的自然科学理性一直是近现代中国文学的精神向导,从《天演论》被翻译成中文从而被大多数学者接触开始,人文自然观点就开始在中国文坛萌芽。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创作中的科学理性精神渐渐被挖掘出来,矛盾的《文学与人生》、梁启超的《新民说》以及鲁迅的“国民精神”中都少不了科学理性的痕迹。
矛盾认为科学重在求真,因此近代文学中的科学理性精神是对真实的追求。
在当下,学术界提倡生态文学概念,将文学与生态相结合并同步消长,文学观念也在这种观念中优胜劣汰,这就是进化论在文学领域中的运用。
2.1.2科学性从现当代中国文学的解构以及构建过程可以看出科学理性思想已经在文学领域扩散开来,并扮演着思想主体的角色。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左翼文化运动再到文学复兴直至文学转型,新文学流派的诞生和新文学主体的发展都将科学文化主题渗透其中,这种科学性思想对于人类文明的进展和社会的变革有着积极的作用。
2.2人文理性如何定义人文精神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一直被人们讨论的问题,虽然没有准确地定义,但人文精神中高度的理性文化修养是其特殊性所在。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当今时代,大众传播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身处这样一种社会环境和传播环境,文学的存在现状和发展趋向受其制约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小编收集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欢迎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一】[内容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大众传播已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文学与传播媒介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当代文学时空关系场。
文学的生态环境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
从传播学立场出发,一种新的文学关系“作家(文本生产者)——传播者(媒介传播)——受众(文本消费者)”,为我们考察当代文学提供了具有操作意义的理论方法。
本文据此分析了当代文学中的商品属性、多元化、多样性、娱乐性和平民化等四个方面的热点问题。
媒介的非理性也给文学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经过磨合,文学将进一步向前推进。
[关键词] 当代文学;传播;观照;媒介;受众;文本一当今时代,大众传播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身处这样一种社会环境和传播环境,文学的存在现状和发展趋向受其制约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并构成了当代“文学场”,在如此时空关系里,文学的生态环境和价值取向都具有其新的特点。
一种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特点、多元并存的新的文学格局正在构建之中。
传播是“人类关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机制,是一切智能的象征,且通过空间传达它们和通过时间保存它们的手段”。
(1)就传播学的核心概念而言,它是人们一种信息的交流和分享。
那么,从文学传播的角度着眼,什么样的信息拿出来让大家分享?是谁拿出来这些信息?通过什么渠道或载体?谁在分享?信息制造者是谁?为什么在这样的时刻和场合以这种方式显示出来?能产生什么效果?等等。
对这些从传播学原理出发所提出的问题的探究,使我们自然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文学传播语境上。
人们常常用“后现代”或“后新时期”等概念来为当今社会转型命名。
这是一个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一体化的时代,伴随着资本的流通以及商业广告与大众传播媒介的鼓噪,人们的消费欲望被点燃起来,在市场流通过程中逐渐衍生成一种“消费主义文化”。
当代文学论文范文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内心深处情感的艺术。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当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品格定位我国现当代文学论文一、我国文学走向暗淡的原因分析一多样化的审美方式削弱了文学的地位我国已经从改革开放的政策中获得了三十多年的迅速发展,这在世界范围内是难以想象的,同时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人日常的休息娱乐方式也逐渐多样化。
而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社会发展缓慢,人们生活水平低,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就是阅读文学作品,在那个年代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和认识。
所以,人们对文学作品的需求给我国文学带来了发展空间,呈现出繁荣的状况,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文学期刊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
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各种家用电器包括电视剧电脑等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与文学作品相比,这些产品能给人们带来更直观更形象的视觉享受。
此外,国家给人们的社会福利也越来越好,各种电影院、歌舞剧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神州大地上,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文学也开始渐渐被人们远离,文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难以跟从前相媲美了。
二文学研究染上“自闭症”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丝阴影,“”带来的时期让我国的发展难以跟上发达国家的脚步,80年代初,我国粉碎了“”,社会思潮开始发展,而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引导者,必须要迅速迎合社会的发展速度。
这一时期涌现了很多的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很多经典作品便是在此时创作出来。
并且这一时期的作品很注重与人们的生活相挂钩,很多描写的就是人们生活中真实的生活。
然而从90年代开始,文学作品逐渐被社会冷落,文学创作者不再与读者的内心世界相连接,开始在文学上进行研究力求取得优秀的成果。
我国文学逐渐开始“闭关锁国”,既没有与人民进行有效的沟通,更没有努力地进行创作,逐渐变成封闭的文学,阻碍了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难以再起到引领社会价值观的作用。
三多元化的形式和丰富的文学内容打垮了传统文学多种因素对传统文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包括社会科技的进步以及读者或文学创作者的影响,现在的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人们逐渐被这种丰富的形式所吸引,而网络文学便是当今发展最迅速的一类文学,到目前为止对文学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
现当代文学的论文范本
现当代文学的论文范本文学作为人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一种整体而存在的。
文学作品不只是作家主体意识的凝结物,更是社会中诸种因素的集合。
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学的论文范本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现当代文学的论文范本篇1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一、我国现当代文学从时间上来划分,我国现当代文学是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的,它的源头便是著名的五四文学运动。
五四新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学革命,它是与传统文学迥异的现代文学,它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不一致,思想上也更为新潮,更为突出。
随着新中国的逐步建立,他推动新文学运动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我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从文学发展的多样性、主题的走向以及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文化整体批判时期、政治分野与文化批判时期、政治分野与文化反思时期、政治与文学一体化时期和政治变革与文化转型时期。
二、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具体发展变化1文学内容涉及的生活范围更广泛五四文学运动之后,中国文学进入了现代文学史的开端。
中国的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有了明显变化。
文学创作者笔下融入了更多的平民形象和普通生活。
其中以普通农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尤为突出,作品涉及的内容以及生活范围有所丰富和增加。
这些作品从普通群众视角出发,通过对普通人生活中的幸福与痛苦的描写,侧面上反衬出社会的安稳与动荡,并根据当时的生活环境,描绘了一幅幅民主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
随着中国人从压迫中解脱后,中国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得文学反映生活的领域明显扩大,为文艺创作开辟了宽阔的道路。
文学创作者的视野开拓到农村、工厂、部队、学校,等等。
尤其是过去文学作品中很难见到的工业、科技题材,少数民族生活题材等都有了新的开拓和创造,极大地填补了文学创作题材上的欠缺部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上天入地,无所不及。
这标志着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不断解放、突破与创新。
2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了新的进展“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应用在文学方面,意思就是说文学的创作源泉是源自于实际生活的。
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论文
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论文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论文范文现代大学中文教育制度和现代文学观念具有一种共生关系。
当代文学作为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其他阶段的文学形式有所继承,并在继承基础上有了自身的发展。
现当代文学方面的论文篇1浅谈现代大学中文教育与现代文学教育目前,大学中文教育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挑战之中,同时这种挑战也为大学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概括起来,目前大学中文教育面临的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随着近几年大学的大规模扩招,原来的大学中文系普遍由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扩张成为包括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编辑出版乃至文化产业管理等多个专业的文学院。
上述某些新的专业设置在文学院,在教育制度中是否具有合法性如何合理安排这些新专业的教学内容这些就成为鱼待解决的问题其二,大学中文教育缺乏明确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致使大学中文教育课程的合格要求设置太低,许多学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英语学习或休闲娱乐上,大学四年读书太少,进步太小,当他们大学毕业之后,只能成为缺少专业特长的万金油其三,人格教育和价值观教育非常欠缺,尽管大学教育课程体系中有分量不小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内容,但往往流于肤浅空洞的形式和教条,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大学中文教育中贯穿这方面的内容,但目前大学中文教育的课程和文学观念在这方面并没有做到自觉。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大学中文教育需要面对的挑战。
现代大学中文教育制度和现代文学观念具有一种共生关系。
现代大学中文教育以现代文学观念为基础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现代文学观念则通过大学中文教育制度得到巩固和确立,并在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代文学观念是一个难以清晰界定的问题,不过我们可以从现代汉语对文学一词的使用中对它作如下描述它通常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作品样式,它是情感的和想象的,与社会生活具有密切联系,具有审美性、自律性和意识形态性,能够起到认识作用、审美作用和教育作用。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文学可以说是很早就有的,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门类则是现代大学教育制度的产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范文(合集6篇)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范文第1篇1、鲁迅的民间文艺观2、民俗文化传统对鲁迅的'影响3、鲁迅关于民间文艺的思想与实践4、鲁迅作品中的方言与俚语5、《故事新编》中的故事6、人有鬼气,鬼有人情——论鲁迅笔下的“鬼”7、鲁迅与民间宗教8、民间传说在鲁迅作品中的运用9、鲁迅作品中的神话10、《朝花夕拾》的民俗描写11、鲁迅看社戏及其他12、《二十四孝图》中“孝”13、《故乡》中的风俗画14、《野草》“梦”解15、鲁迅谈“民间陋习”16、鲁迅论风俗习惯的改革17、鲁迅的民俗文化情结18、鲁迅与地方戏曲19、鲁迅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20、《朝花夕拾》的人情味21、《雪》的乡土风俗画22、鲁迅与中医23、鲁迅小说对民间文学的借鉴与创新24、朱自清记人散文研究25、对五四新文学启蒙主义精神的探讨26、对宋剑华《质疑五四》的质疑27、五四文学革命的功过与成败28、鲁迅后期著作及书信日记中搜购图书考29、鲁迅后期杂文之得失论30、中国现代文学中改革国民性主题31、茅盾小说中性爱描写研究32、“再批判”的批判33、革命样板戏批判34、从“黄金”到“黑铁”——论王小波的创作道路35、试论三十年代的女性写作36、沈从文小说创作中的民间立场37、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苗族风情38、从《丈夫》看沈从文对湘西民间叙事的改写39、论现代小品文的创作特点——以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小品创作为例40、现代散文文体认知41、现代散文类型初探42、萧红创作中的生命意识43、现代文学创作中的知识分子类型探析44、试论老舍创作中的平民视觉45.女性视角下的男英雄?解读《青春之歌》中的男性人物形象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范文第2篇现当代美学史研究论文许多人不满意前人的观点学说,常停留在指陈弊病缺憾,但却提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或更具说服力的观点来代替。
祁志祥是在学习反思前人各种学说观点的基础上,从美的“乐感”性能出发,推导、剖析美的语义、范畴、根源和特征,周密谨慎地推出自己取而代之的观点学说——“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用这一核心观念统帅全局,辐射广远。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论文题目及范例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论文题目及范例
一、论文题目
1. 中国现代文学主题演变及对当代文学的启示
二、论文范例
1. 中国现代文学主题演变及对当代文学的启示
中国现代文学是面向近现代时期的文学作品总称。
它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其中主题的演变对于当代文学起到了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分析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演变,并探讨其对当前文学创作的影响。
论文结构安排如下:
1.1 背景介绍
本部分将简要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包括时期、重大
事件和影响因素。
1.2 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演变
本部分将从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选取典型的主题进行分析,
如“民族主义与国家建设”、“现代性与个体解放”、“战争与和平”等。
通过对这些主题进行比较和对比,揭示出主题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
发展趋势。
1.3 主题演变对当代文学的启示
本部分将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主题演变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启示。
通过对历史发展的总结和分析,分析其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启示,指
出当代文学创作中应该关注的主题和价值取向。
1.4 结论
本部分将对论文进行总结,提出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主题演变及
其对当代文学的启示的观点,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该论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主题演变,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整理出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启示。
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更深入了解,并在当代文学创作中引发新的思考和探索。
以上是关于中国现代文学主题演变及对当代文学的启示的论文范例。
希望能对您的期末论文有所帮助!。
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本
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本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门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文学学术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本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本篇1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模式创新一、创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课程体系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是一个十分漫长而经典的过程,最终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如果单纯从大学高等教育这一方面来看,课程体系的建设就是一项历史性、经典化的活动,并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将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发展的步伐,但是如果从创新课程体系角度来讲,就远远超过了教学层面和理论研究层面,而应该是一种经典文化的传播行为和文学史研究行为,明确这一点是创新课程体系的基础和前提,也正是因为它的严肃性,更加明确了在中国现当代文化教学过程中,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全面的、系统的课程结构应该十分慎重和严谨,需要站在更高的视点看到更远的视野,特别是在教学内容的取舍方面,需要教学者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筛选,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实践更加质化、经典化。
而创新现当代文学课程体系的第一步,就是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现当代文学跨越的时间越长,新增的文学信息内容就越多,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学负担,需要讲授的内容越来越多,然而上课的时间却越来越短,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要求教学者不得不在教学中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尽量做到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简单、浅层的文学知识,对深奥的理论概念,由教师讲解或分析,这样一来就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学压力,解决了教学时长不够用的难题。
第二步就是要科学整顿现当代教学课程体系,简单来说,对课程体系的创新是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方向,为后期的教学提供指导,这要求教学者要从传统的理论基础教学过渡到多层次穿插教学,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需要安排不同层次的学习,这样一来“术业有专攻”,将现当代文学的精华进行广泛的传播,使更多的学生从现当代文学教学中获得理论知识和人生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读陈忠实
印象中的陈忠实先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作家,他的创作离不开农村与农民,饱含着乡情与乡思,羁绊着农村的前进,担忧着农民的命运与社会矛盾。
陈忠实先生在那个纷纭变革的年代,犹如老农侍弄庄稼一样,精心地侍弄着笔墨,让它们结出自己想要的果实。
作为一个自小在农村长大的学生,每当我读起他的作品,感动之余,却总生出一种柔软的伤感之情,一种“文已尽,意犹在”的无穷韵味。
记得最初接触陈忠实先生的作品,是在一本杂志上偶尔发现的短篇小说《信任》,平淡的故事却折射出整个时代的跌宕。
之后,我便有意识地涉猎陈忠实先生的著作,从短篇小说到中篇小说再到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白鹿原》。
但相见恨晚,只读过先生作品的一小部分。
下面我就分享一下自己读书的体会与见解。
细数陈忠实先生笔下的人物,无论是老汉还是小妹,是心胸狭隘的老妪还是艰难求生的新媳妇,他们努力在不同的政策和环境下求生存,追求在如今看来仿佛微不足道的生活改善。
乡村并不宁静,人间所有的悲喜剧,在那里也日日都熙熙攘攘地上演,每个人都身兼演员与观众的双重角色。
陈忠实先生饶有趣味地描写他们,创造他们,让他们或歌哭或默然,在田头菜地与锅灶牛圈间感受温暖寒凉,让他们用尽村人的幽默和狡狎,展示生存的艰难与智慧。
这批生动的农民的画像,让一个时代的乡村生活用一种安静的形式存留下来,无论多少年过去,仍会在时间的长廊深处,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光辉。
时代的疮痍,总能为文学带来勃勃生机。
短篇小说《信任》以一
个打架斗殴事件为线索,一层层抖搂出盘绕着罗村的复杂矛盾,展示了“四清”运动的阶级斗争所造成的两代人思想上的裂痕与心灵上的创伤,其受害之深之广,简直令人触目惊心。
但最终农民们在争斗与妥协中,彼此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或忍辱负重,或默然自省,或见义思过,或悔悟服法,众人的努力才使村子重新团结到了一起。
中国的农民或许顽固,爱计私怨,但绝非愚昧,仍有接受真理、修正错误的可贵的一面。
在《心事重重》里,我们看到了个别公社领导人怎样以两面手法来掩护“走后门”的行径,使一个正直的老党员大惑不解,“心事重重”;
在《猪的喜剧》中,我们看到了“左”得出奇而又朝令夕改的“土政策”,怎样坑害着一个想以养猪弄几个柴米油盐钱的忠厚老农,使他吃尽苦头,受尽嘲弄。
在《石头记》里,我们看到了打着支援生产队搞副业的某些工厂的别有用心的干部和职工,如何利用拉沙石的副业合同大揩农民的“油水”,使干部和社员有口难言,欲告无门。
在《毛茸茸的酸杏儿》中,我们看到了保守的条条框框对自由婚姻的束缚,那甜甜的思恋、淡淡的幽怨,总能引发人们对所谓爱情与幸福的思考。
在《枣林曲》里,我们看到了被世俗偏见所腐蚀的市民姐姐,如何利用农村暂时的贫困和落后,一再唆使农民妹妹鄙视乡土,跳出农村。
把这些反映了各种各样矛盾的作品集中在一起看,我认为,作者不仅仅是提出几个农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仅仅只是在表现几个庄稼人的乖蹇命运。
他通过农民际遇的顺遂与坎坷,精神的愤懑与欣忭,来反映丰富而又复杂的人生世相,来描摹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风云。
读了陈忠实先生的小说,我们的思想并不会在具体问题上流连忘返,而是总想着如何在农村农民之外想点什么,在更远更深的地方想点什么。
陈忠实先生在写作中十分注重生活的感应,观照着人在现实中的地位与命运,揭示了人在现实社会中的迷失与怅惘。
他的创作深深地扎根于农村,又远远地超出于农村,底层人的命运总能反映这个国家的症结所在。
中篇小说《蓝袍先生》叙述了本分拘谨的乡村教师徐慎行在解放前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解放后又历遭政治运动伤害的辗转的一生,揭示了人性解放的现实意义。
我被作品中一个悬殊的数字对比所震撼:活了60岁的徐慎行,只在解放后上师范学校参加文艺演出的20天中才活得像一个人。
苦难了60年,愉快了20天,这不成比例的对比隐含着一个个问号,不能不迫使人们在惊愕中去深深思索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价值等问题。
注重感觉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最后一次收获》,写工程师赵鹏回乡下的农家帮妻子夏收的种种观感,如同一篇反映当前社会中工农差别的小说。
但细细咀嚼中,却又能品味到作者暗含在其中的对人难以自主命运的悲叹。
作品的内蕴不够丰厚,像是一个拉长了的短篇,但在那轻声慢语的叙述中,蕴含着对人的细微理解与细切关注,令人在
苦涩的世情中感到一种温暖与慰藉。
纵观陈忠实先生的小说的艺术创作,无外乎是作家对社会和人生的体验,而在这之中的集大成者,就不得不提到先生的代表作《白鹿原》了。
《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两年的准备,四年的写作,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再版删改,终使《白鹿原》成为一部不朽的名篇。
《白鹿原》以蜘蛛网式的结构将关中地区的五十多年的战乱史、风俗史及革命史一一展现出来。
外来的侵略、国共的矛盾、家族的纠葛统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
为了争夺白鹿原的统治地位,一个家族的两房子孙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闹剧:巧取风水地,恶施善人计,嗣子为匪,亲翁杀媳,情人反目,兄弟相煎……如同一个民族兴衰动乱的“血泪秘史”。
故事中的人物各具特点、各具性格,又各具命运。
一个个活灵活现地立于纸上:有仁义的硬汉子白嘉轩,阴鸷孱弱的邪恶代表鹿子霖,聪慧刚烈的美丽化身白灵,有勇有谋的革命旗手鹿兆鹏,“潘金莲”的悲剧人物田小娥,神乎其神的现代“诸葛亮”朱先生……一部作品汇聚了这么多的性格饱满而富于吸引力的人物。
他们不断地打碎你可能刚刚建立起的判断,展示出了人性的另一个层次。
在不知不觉中,你会用一种冷静的眼光来审视,期待更丰富的故事展开。
他并不去粉饰主人公,他让他在后半生像狗一样弯曲着身体来面对大地;他也并不向那令人厌恶的家伙呲去一口唾沫,他们也是人类的一部分,甚至是某些人的温暖的来源,他们的存在在他笔下自有其合理之处。
小说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孔孟思想的代表朱先生的悲惨结局,对儒家思想既批判又推崇,矛盾的螺旋中是对对民族国家的深思。
朱先生是个神话了的圣人,与正统的封建知识分子不同,在考取了功名后,看到时局不定,他便拒官不做,在家乡开办白鹿书院,研究修身之法,编纂县志,一度曾招生传道。
朱先生不为名所诱,不为利所动。
他是一个极受人尊重的文人。
无论是军阀土匪、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他尊重万分。
而在他死后几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他却被混蛋红卫兵给掘了坟,烧毁了尸骨。
他的命运不就是现代版的孔子和孟子吗?这也算是新派小说中不多见的对六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一点批判!
陈忠实先生检阅着中国传统文化,从儒学中辩证地涉及有益的部分,正如一个人永远面对是自己的心灵,一个民族也必须面对自己的传统,觅我所失。
在这一著作中,无论是从大革命的风搅雪,大饥荒大瘟疫的灾祸,国共两党的分与合,还是家族间的明争暗斗,维护礼教的决心,天理与人欲的反抗,以至每一次新生与死亡,包括许许多多人的死,都浸染着浓重的文化意味,都与中华文化的深刻渊源有关,都会勾起我们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思考。
因此我认为《白鹿原》的艺术创作是作者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反思为主的,同时作者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历史巨变展现给了我们。
不论是陈忠实先生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农村都是他小说背景的大舞台,也是他的传统文化的圣地所在。
我想,在先生的内心深处,一直保持着一片纯净的传统文化圣地,使它不受外界新文化的侵蚀。
但由于新时代的到来,使他的旧有文化的圣地不由
得被新的文化侵蚀,进而两种文化在他的作品中则发生了冲突。
因而出现他小说中的,总是以反映具有传统文化的农村为背景的小说题材。
我想这就是陈忠实的小说的艺术创作的特色之所在。
陈忠实先生的文字古朴而苍凉,典雅而达观,平实的语言却具有宽平中正的气度和沉稳舒缓的从容,凝重而蕴藉的风格渗透在行文的字里行间之中。
对比当今社会盛行的极度商业化、欲望化的网络文学,先生的作品如出淤泥而不染的一株白莲,不偏不倚,默然挺立。
先生的作品值得我们再次拾起拜读,咀嚼品味,思考借鉴,在忧虑和感伤中摒弃愚昧与庸俗,狭隘和偏见,收获知性和文化,成熟与责任,成为一个有自我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