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一年级数学下册 比一比教案 沪教版
2024年一年级《比一比》教案
2024年一年级《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的第五章《比一比》,详细内容包括: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理解多、少、同样多;学会使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多、少、同样多。
2. 培养学生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
3.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判断多、少、同样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实物模型。
学具:每组学生准备一套比较用的物品(如小石子、糖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两组不同数量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哪组多、哪组少、哪组一样多。
(2)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加深对比较过程的理解。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如何使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2)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3.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比较方法。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比一比2. 内容:(1)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判断多、少、同样多。
(2)使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两组物体的数量,用“>”、“<”、“=”表示。
(2)填空:① 5个苹果比3个苹果();② 7只小鸟比7只小鸟()。
2. 答案:(1)① > ② <(2)① 多② 同样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比较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比一比》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比一比》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掌握「比」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比」的大小关系。
2.学会使用「比」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3.能够根据提供的条件,比较出数的大小。
二、教学准备1.教材: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比一比》数学教材。
2.教具:数学教具(例如:数学图纸、数字卡片等)、黑板和粉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到的内容,例如:大数比小数、数的排序等。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比」吗?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用到「比」?2. 探究「比」的意义和用法(20分钟)•让学生观察几组数字,例如:10, 20;5, 8;15, 10。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用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师手持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配对练习,比较卡片上的数字大小。
3. 学习使用「比」符号(20分钟)•在黑板上写下几个数字对,例如:15,10;8,12。
•请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些数字对,然后用「比」符号表示出其中较大的数字。
•引导学生理解「比」符号表示取较大的数:>(大于)或<(小于)。
4. 运用「比」符号进行比较(3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例如:比一比桌子的高度、比一比同学的身高等。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练习,每组根据提供的条件进行比较,并用「比」符号填空。
•教师逐一核对答案,并对错误答案进行讲解和指导。
5. 拓展练习(15分钟)•给学生一些拓展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条件进行比较,写出正确的「比」式子。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复习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例如:「比」的意义和用法,使用「比」符号进行比较等。
•提问:你在生活中还能想到哪些需要用到「比」的情况?五、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使用「比」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匹配。
比一比(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 沪教版
比一比(教案)——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沪教版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的“比一比”章节。
学生将掌握如何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数量、长度、面积、重量等属性,并能够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我们将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较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比较词汇,如“大于”、“小于”、“等于”,并能够比较物体的数量、长度、面积、重量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比较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难点1. 正确使用比较词汇,如“大于”、“小于”、“等于”。
2. 理解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如一一对应、排序等。
3. 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比较卡片、实物模型、教学挂图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物品,如铅笔、橡皮、小石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实例引入比较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物体的数量、长度、面积、重量等。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进行一一对应的比较活动,如比较铅笔的长度、小石子的重量等。
4. 活动二:让学生进行排序活动,如按长度、重量等属性对物品进行排序。
5. 小结:总结比较的方法和技巧,强调正确使用比较词汇的重要性。
6. 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1. 比一比2. 中心内容:比较的概念、方法和技巧3. 副一一对应、排序4. 配图:实物模型、教学挂图等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找一些物品进行比较,记录比较结果。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较的概念和方法。
一年级比一比教案
汇报人: 202X-01-15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和技巧。
学会用数字表示比较 结果。
理解大于、小于和等 于的概念。
能力目标
提高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了解 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 况,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 足。
反思与改进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 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找出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自信心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逐渐 建立起自信心,更好地面 对未来的学习和挑战。
教师评价
全面性评估
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从多个 方面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技能、思维 能力、情感态度等。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 方法和策略,调整教学计划和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指导性建议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具体 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 自己和提高学习效果。
家长反馈
了解孩子学习状况
家长通过反馈,了解孩子在学校 的学习状况和表现,关注孩子的
学习进步和成长。
促进家校合作
家长反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 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促进 家校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知识点解析
01
02
03
知识点1
比较物品的大小、长短、 高矮等属性
知识点2
使用形容词描述物品的属 性
知识点3
理解并运用“>”、 “<”、“=”等符号表 示大小关系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比较物品的大小、长短、高矮等 属性,使用形容词描述物品的属 性。
1.3比一比(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教案初级会计实务应收及预付款项一、教学目标1. 理解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的核算方法。
3. 能够正确处理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的业务。
二、教学内容1. 应收款项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应收款项的定义讨论应收款项的特点和来源2. 应收款项的核算方法介绍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流程演示应收款项的记账方法3. 预付款项的概念和特点解释预付款项的定义讨论预付款项的特点和来源4. 预付款项的核算方法介绍预付款项的会计处理流程演示预付款项的记账方法5. 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的业务处理分析实际业务案例演示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的业务处理流程三、教学方法讲解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的概念和特点介绍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的核算方法2. 演示法通过会计软件演示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的记账方法演示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的业务处理流程3. 案例分析法提供实际业务案例,让学生分析并处理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的业务四、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会计软件3. 实际业务案例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案例分析报告让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业务处理的能力六、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一个真实的财务纠纷案例,引发学生对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兴趣。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提供的案例,讨论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的处理方法。
3. 分享成果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组的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的概念和特点。
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的核算方法。
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的业务处理流程。
2. 教学难点: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的会计分录。
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的坏账处理。
八、教学计划1. 第1-2周:介绍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的概念和特点。
2. 第3-4周:讲解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的核算方法。
沪教版一年级下数学(比一比)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年级:小一辅导科目:数学课时数:3课题复习与提高:比一比教学目的1.学会在形如a+□<b、a-□>b的□里填数。
2.能通过口算,进行式与式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哪些卡片合适?3+<16里可以填:【正确答案】50、1、2、3、4、5、6、7、8、9、10、11、12:12->6里可以填:【正确答案】20、1、2、3、4、59+ < 159+ <15 9+ <15 9+ <15 9+ <15 9+ <15 9+ <15 【正确答案】50、1、2、3、4、5( )里最大能填几8+ ( ) <13 6+ ( ) <1l ( ) +8<1520> ( ) +10 5+ ( ) <12 7+ ( ) <14( ) +8<18 15>l+ ( ) 6+ ( ) <18 【正确答案】4 4 69 6 69 13 1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或“=”18 ->12 17-<6+ 8=-65+<15-6 20-=16-+9>12-8+32+9 169+9 10-58+3176+9 15-75+7 20-1020-1 【正确答案】 5 9 3 143 5 1 5 1= < << < <找规律(1)1、3、5、、、、。
(2)6、8、10、、、、。
(3)15、13、11、、、、。
(4)18、16、14、、、、。
【正确答案】(1)7、9、11、13(2)12、14、16、18(3)9、7、5、3(4)12、10、8、6按要求写数1.一个比一个小320,,,,,2.一个比一个大1010,,,,,3.每次减少550,,,,,4.每次增加27,,,,,【正确答案】1. 17、14、11、8、52.20、30、40、50、603.45、40、35、30、254.9、11、13、15、171.哪些卡片适合15-()>8 15-()>8 15-()>815-()>8 15-()>8 15-()>8 【正确答案】 0 1 23 4 52.在()里最大能填几?6+()<16 13-( )>6 ( )+7<165+( )<13 17-( )>9 16-( )>10( )+8<15 17-( )>10 10+()<185+( )<14 18-( )>4 19-()>9【正确答案】 9 6 87 7 56 6 78 13 93.给算式归类。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优质公开课课件
( )里最大能填几? ( )里最小能填 几?
8+( )<12
8+( )12
12-( )>5
12-( )<5
( )-6<11
( )-6>11
小结
要找8+( )<12的最大数和 8+( )>12的最小数,可以先算8+ ( )=12,( )里填4,要使 结果小于12,加数就要比4小,比 4小的最大的数是3;要使结果大 于12,加数就要比4大,比4大的
案呢?
小结
(?)+6<11
可以先想6加几等于11, 6+5=11,由于和要比11小,
所以加数就要比5小。
类似的减法题
22-()>19
可以怎样才能不遗 漏、不重复地找到 符合题意的所有答
案?
小结
22-()>19
可以先想22减几等于19, 22-3=19,由于差要比19大,
所以减数就要比3小。
• 小朋友,今天我们练习的是,在 不等式里填上合适的数。有时不 能超过某一个数,有时又不能比 这个数小,那么我们能不能把最 大的或最小的这个数找出来呢?
最小的数是5。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5/52022/5/5May 5,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5/52022/5/5 16、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5月2022/5/52022/5/52022/5/55/5/2022 17、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比一比(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比一比(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比较大小”章节,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理解并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的方法。
学生将学习使用“比较符号”(如大于、小于、等于)来表达比较结果,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辨识并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并正确使用比较符号。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正确使用比较符号:学生需要理解比较符号的含义,并能够准确地在不同情境下使用。
2. 比较物体的高矮: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并比较物体的高矮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实物模型。
- 学具:学生自带的文具、教室内的物品。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不同长度的铅笔,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哪根铅笔长,哪根铅笔短,从而引入“比较”的概念。
2. 探究新知:分组活动,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长短、高矮,记录比较结果。
3. 讲解与示范:讲解比较符号的含义,并通过实例示范如何使用比较符号。
4. 实践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比较符号的使用。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评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设计,包括比较符号的介绍、比较方法的步骤以及实例展示。
板书将清晰、有条理地呈现,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完成。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可以比较的物品,进行实际操作并记录结果。
课后反思本节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练习的完成情况。
沪教版数学3.比一比教案
根据前面的方法进一步探究分子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并
鼓励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想法,外显思考过程
课题名称
比一比
学校
上海市建平实验学校
教学时间
35分钟
授课老师
董清岚
教学班级
四(6)
班级人数
46
教学目标设计
1、初步学会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分数的大小
2、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分数进行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制定依据
学生分析
1、学生喜欢学数学,有一定探究能力。
2、学生已认识分数,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组成,但要把所学知识用于后面的学习,还有待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与探究。
T:从我们分得的苹果数与该苹果所占一盒的几分之一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分子为1的分数,分母越大的分数就越小。
4、看书巩固,完成P30试一试的填空。
5、学生小组讨论:(用多种方法)
1)先根据所给的分数圈一圈,再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2)1/3>1/5,2个1/3>2个1/5,所以2/3>2/5
6、个人尝试P31试一试/1,说给同桌听一听你的方法。
同分子同分母都不同
二、情景引入
1、学生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种形状的彩纸)
师:你能不能选用一张彩纸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来表示出1/4、3/4(分组)这两个分数。
2、根据自己折出的彩纸说说分数1/4和3/4的意义。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比一比》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比一比》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能够熟练使用“比”的语言。
2.能够用图形解决比较大小的问题。
3.能够在生活中自如地使用“比”的思维方式进行模拟和比较。
二、教学重点1.掌握比的概念。
2.培养学生使用比的语言进行模拟和比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解决比较大小的问题。
2.运用比较的思维方式进行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比较不同的物品大小,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比的概念1.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的比较,掌握“比”的概念。
2.掌握比的语言,如“大、小”、“高、矮”、“长、短”、“重、轻”、“多、少”等。
3. 比较大小通过实物或图片的比较,让学生探究大小的规律。
如:“当苹果比梨大时,用A 表示,A是一个什么形状的图形呢?当苹果比梨小时,用B表示,B是一个什么形状的图形呢?” 学生通过比较,判断A、B的大小关系。
4. 实际运用展示一组物品的图片并让学生确定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之后让学生进行他们自己生活中的相关实际模拟。
如:“小明有5只球,小红有3只球,请问小明比小红多几只球呢?”5. 小结总结本课的重点和知识点,并进行师生互动,巩固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实物比较中的表现,能否准确运用“比”的语言进行表达。
2.通过学生的实际模拟活动,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比”的思维方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实物或图片的比较,使学生掌握“比”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大小的能力,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师在探究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比一比(练习课)》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比一比(练习课)》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比较两个数大小,将两个数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顺序排列;2.能够通过适当的引导,通过比较物品的长短、重量、容量等性质,并将物品按照不同性质进行排序;3.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经验,理解孰重孰轻、孰短孰长的概念;4.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比较的方法,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掌握使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表达和比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掌握数值的大小比较方法;2.通过观察不同物品的性质,掌握排序方法;3.掌握简单的数学语言表达和比较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介绍例子,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比较现象。
例如:花瓶比瓶子高,椅子比凳子高,大汉比小明高,等等。
•老师可以将小明与大汉士直接比较,花瓶与瓶子高度比较,既让学生看见两者面对面站着,又比较花瓶与瓶子的大小差异,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利用同步课堂或黑板,出示两个数:10和20,学生需将两数通过观察比较,确定出大小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列出一些各数字之间的关系To Do …•以游戏的方式,给予学生练习的机会,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值比较的概念。
如要求学生站成队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
3. 排序•初步学习: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品的长短、重量、容量等性质,然后让学生自己将一些水果、玩具、书本等物品根据重量大小、长度大小、容积大小等排序。
•深入探究:游戏不断,例如让学生将水果按颜色排序,将积木开始按大小分类堆放,让学生得以在游戏中进一步掌握排序方法及推理能力。
4. 小结•课程小结,重点回顾学生在比较方法和排序方法上的重点所在,巩固学生掌握的数学语言表达和比较能力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课件 / 电子白板•同步课堂 / 黑板五、学生评价:•对于学生,他们需要通过课程中所派布的不同作业来练习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作业范例:To Do …•通过互相交流,分享观点,从而让学生在交往中感受到相互合作、相互关心与支持的关怀。
一年级数学下册 比一比教案 沪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沪教版比一比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需要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1.解含有一个变数的不等式。
2.使用符号“。
=、<”对数与加减算式进行比较。
3.运用数卡探究解题策略,先测定最大得数和最小得数,然后确定所有余下的得数在它们之间。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解题策略,培养学生的推算能力。
教学难点:解含有一个变数的不等式。
引导学生探究解题策略。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导观察引导学生观察“踩高跷”图,让他们说出比较的结果。
二、揭示课题比较物体的多少、高矮、轻重等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可以用数字来代替这些数量。
例如,用6表示高跷的高度,用11表示小丑叔叔的高度,那么小巧的高度就可能是几呢?可以用6+()<11来表示。
三、指导审题1.让学生想一想6加几等于11,由于和要比11小,所以加数就要比5小。
2.指导学生校对答案。
3.让学生编写类似的减法题。
四、拓展让学生思考填空题中最大能填几的问题,例如8+()5.比一比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1.学会解含有一个变数的不等式。
2.使用符号“。
=、<”比较数和加减算式。
3.运用数卡探究解题策略,先确定最大和最小的得数,然后确定所有余下的得数在它们之间。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解题策略,培养学生的推算能力。
教学难点:解含有一个变数的不等式。
引导学生探究解题策略。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导观察引导学生观察“踩高跷”图,并让他们说出比较的结果。
二、揭示课题比较物体的多少、高矮、轻重等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可以用数字来代替这些数量。
例如,用6表示高跷的高度,用11表示小丑叔叔的高度,那么小巧的高度就可能是几呢?可以用6+()<11来表示。
三、指导审题1.让学生想一想6加几等于11,由于和要比11小,所以加数就要比5小。
2.指导学生校对答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比一比
问什么。
四、本课小结 在找合适的数时,可以先把算式看 成等式填上数。再根据“>”或
四、本课小结 在找合适的数时,可以先把算式看成等式填上数。
再根据“>”或“<”找合适的数。
“<”找合适的数。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 P4、5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 P4、5
教后记:
-4-
出示题目
练习二
哪些卡片合适?
8+
<14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 哪些卡片合适?
123 0
5 4
7 6
8 9
1 0
1 1
1 2
11 34
1 5
1 6
11 78
1 9
2 0
6+
<11
6+ 0 6+ 1
<11 <11
6+ 2 6+ 3
<11 <11
6+ 4 <11
练习二
哪些卡片合适?
8+
<14
123 0
5 4
课件内容
一、新课导入:
在○里填上“<”、“>”或“=”
15○ 0 16○15 20○20
0+5○5
6+0○5
9+2○10
9+2○9+1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出示小亚小丁丁和小丑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在○里填上“<”、“>”或“=”
15○ 0 16○15 20○20
0+5○5
6+0○5
9+2○10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电子教案
执教: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相关链接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比一比(练习课)》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比一比(练习课)》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理解比的意义,能够用比的形式表达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完成比的运算;
•认识到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两边乘(除)以同一个数结果不变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
•认识比的基本性质。
难点: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完成比的运算。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1. 比的概念
•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所学的“大”“小”概念,通过图形、数字等形式引
出“比”的概念;
•示范几个根据大小关系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例子,引导学生将其表达为比的形式,如6比3、3比6等;
•利用白板和教辅材料做一些例题,让学生体会用比的形式表达大小关系和完成简单的比的运算。
2. 比的性质
•呈现一些比的样例,如3比1、6比3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比的基本性质;
•与学生讨论比的两边乘(除)以同一个数结果不变的性质,举例说明;
•给学生一些类比问题,让他们体会到比的其他性质。
四、教学方法
•课前做好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实例、类比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几轮不同难度的练习,逐步掌握并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准备
•教辅材料及相应练习题;
•白板、彩色笔和擦布。
六、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个人作业等方式进行学生的评价;
•建议采用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比的理解。
【精】2019-2020学年度最新小学数学沪教版一年级下-3.比一比课件1-精品PPT-PPT课件
再见
比一比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标
1. 会解含有一个变数的不等式。 2. 会使用符号“>、=、<”对数与加 减算式进行比较。 3. 运用数卡探究解题策略:先测定 (推断)最大的得数和最小的得数, 然后所有余下的得数在它们之间。
踩 高 跷
小亮
小舟 小美
小玉
比一比高低
小亮
小舟 小美
小玉
能不能用“>、=、<” 号说一说你比较出的
在 多 年 的 高 三 复 习 备 考 中 , 老 师 认 为 以 下 六 句 话 可 作 引 导 学 生 科 和 应 基 本 指 南 。 这 就 是 : 础 决 定 能 力 ; 过 程 结 果 细 节 成 败 心 态 状 度 落 实 一 切 毫 无 疑 问 , 高 考 复 习 的 主 要 目 就 是 回 归 基 础 巩 固 夯 实 。 没 有 能 力 中 每 一 道 题 查 都 离 不 开 可 谓 成 也 败 分 拿 下 来 总 法 上 去 为 此 对 知 识 足 够 重 视 和 耐 心 急 功 近 利 往 自 多 次 测 试 过 程 决 定 结 果 些 学 生 因 平 时 或 间 投 入 所 以 到 了 出 后 才 感 紧 张 备 事 个 系 统 天 、 节 课 部 如 在 某 方 面 话 必 然 会 产 良 只 调 控 期 待 好 里 说 细 指 现 性 错 误 精品精品
结果?
小亮
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舟
小玉
小舟的高度+高跷的高度<小丑叔叔的高度
用数字来代替
小舟的高度+高跷的高度<小丑叔叔的高度
• 6表示高跷的高度,用11表示小 丑叔叔的高度,那么今小天舟我的们高就度来 就可能是几呢? 学习“比一比”
沪教版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比一比(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沪教版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比一比(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比一比》教学过程:课题比一比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会在形如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
2、能通过口算,进行式与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学会在形如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
教学难点学会在形如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
核心素养关注:数学学习习惯教学环节环节目标师生活动评价关注点情境引入激趣设疑小巧、小亚、小丁丁踩着同样高的高跷与小丑红鼻子比高低: 小巧踩着高跷比红鼻子矮;小丁丁踩着高跷与红鼻子一样高;小亚踩着高跷比红鼻子高。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观察力。
活动一探究一7分别与3,4,5的和与数11作比较7+3<11(小于);7+4=11(等于);7+5>11(大于)。
在黑板上写出题7+__<11,然后圈一个圈清楚地表示7+_与11比较大小。
将磁性数卡发给孩子们,思考:哪些数卡合适?持有合适数卡的孩子走到前面来。
孩子们依次走到前面,将他们的数卡粘在相应的位置上,进行加法并检验结果是否小于11。
合适的答数被粘贴在题上,并以不等式的形式固定下来,例如7+2<11。
作为结束,所有合适的解都被挂出来。
余下的不合适的数卡由孩子们放在讲台上。
由此可以发现:假如6不合适(7+6>11),那么一切比它大的数也是不合适的;如果3合适,那么比3小的数2,1,0也是合适的。
进一步的学习可以过渡到在图上进行,不再用数卡粘贴。
教师在黑板上画0到20的数卡,出示例题:解不等式6+___ <14,可以填入哪些数?如何将它们标出?孩子们想到各种可能性:画圈、打叉、涂色,其中涂色显得一目了然。
不合适的数卡被划掉,所有找到的不等式被记在黑板上。
6+□<14 6+0<14 6+3<14 6+6<14 6+1<14 6+4<14 6+7<14 6+2<14 6+5<14 做完这个例题后,学生自己做书上的题。
数学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活动二探究二2.题2 学生开始时是通过估计来进行的,不可能系统有序地做。
一年级数学下册1.3《比一比》课件1沪教版
小结
(?)+6<11
可以先想6加几等于11, 6+5=11,由于和要比11小,
所以加数就要比5小。
类似的减法题
22-()>19
可以怎样才能不遗 漏、不重复地找到 符合题意的所有答
案?
小结
22-()>19可以先想2减几等于19, 22-3=19,由于差要比19大,
所以减数就要比3小。
• 小朋友,今天我们练习的是,在 不等式里填上合适的数。有时不 能超过某一个数,有时又不能比 这个数小,那么我们能不能把最 大的或最小的这个数找出来呢?
( )里最大能填几? ( )里最小能填 几?
8+( )<12
8+( )>12
12-( )>5
12-( )<5
( )-6<11
( )-6>11
比一比
教学目标
1. 会解含有一个变数的不等式。 2. 会使用符号“>、=、<”对数与加 减算式进行比较。 3. 运用数卡探究解题策略:先测定 (推断)最大的得数和最小的得数, 然后所有余下的得数在它们之间。
踩 高 跷
小亮
小舟 小美
小玉
比一比高低
小亮
小舟 小美
小玉
能不能用“>、=、<” 号说一说你比较出的
结果?
小亮
小美 小舟
小玉
小舟的高度+高跷的高度<小丑叔叔的高度
用数字来代替
小舟的高度+高跷的高度<小丑叔叔的高度
• 6表示高跷的高度,用11表示小 丑叔叔的高度,那么今小天舟我的们高就度来 就可能是几呢? 学习“比一比”
()+6<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沪教版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解含有一个变数的不等式。
(2)情感目标:会使用符号“>”、=、<”对数与数加式进行比较。
(3)能力目标:运用数卡探究解题策略:先测定(推断)最大的答数和最小的答数,然后所有余下的答数在它们之间。
教学重点:解含有一个变数的不等式。
附送:
2019-2020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比多少 1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同学们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同学们进行正确地估计,培养大家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
3.培养同学们的数感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数感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数的组成
(1)3个十和6个一是()。
(2)7个十是()。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2.比较数的大小。
39 36 69 96 50 50+7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口答,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今天继续来学习“比多少”(板书课题)
3. “猜猜看”的游戏
师说:在老师手中有一些小棒,猜一猜大约有几根?
(出示小棒)
师:大家的答案有这么多,有的猜的答案又相差很多,到底谁猜的较准确呢?下面就这样,我
们先数出一部分(先数出10根),让学生了解到10根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小棒,做第二次估计。
师:10根小棒是这么多,请小朋友再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根小棒。
师:这次小朋友猜的比较集中,大约在30—50之间,到底这一把有多少根小棒呢?我们一起数一数。
(小棒有48根)。
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得数量与48相差那么多,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40根呢?
师:对,我们在第一次猜时,没有什么作参考,凭感觉胡乱猜的;而在第二次猜数十,我们以10根的多少作参考,结果猜得数与准确答案比较接近。
小结:所以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师:你还有别的方法来帮我们进行估计吗?
二、解疑合探
1.出示3捆小棒:第一捆是10根,第二捆是48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小棒,是15
根。
随意抽出2捆小棒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现了什么?
师:10根与48根比较,怎样呢?
那10根与15根呢?
10根比48根少,10根比15根也少。
这少的程度一样吗?谁能说的再清楚些。
(引导小朋友用“少得多”“少一些”,等词语)
谁能反过来讲一讲,该怎么说呢?(48根比10根多的多,15根比10根多一些。
)
同位互相说一说。
师: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今天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接下来我们去水族馆参观一下好吗?
出示金鱼图,让学生先估一估每种金鱼的条数,用一句话描述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置疑再探
1.“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每个说一句话完成第(1)题;
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订正。
2.师: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
言描述出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四、运用拓展
师:今天小朋友又学到了哪些新本领?在今后比多少时,我们不仅可以用符合来表示,还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
48根比10根多得多,15根比10根多一些。
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