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力》单元备课指导2汇总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 无处不在的力》 湘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 无处不在的力》 湘科版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无处不在的力》是湘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下册第四单元《力与运动》中的第一课。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总起,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中感受力是无处不在的,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的要素包括大小和方向,这一切,都将为后续的研究打好基础,因此本课是第四单元的重点课。

二、学情分析:力对于四年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用到它,陌生的是学生缺乏对力的系统性认识。

力是无形的,只有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力”。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1、能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感受力是无处不在的,并能与同学交流活动中的感受。

2、在“弹棋打靶竞赛”活动中,能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经验,乐于合作与交流。

2、了解科学家的贡献,增强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效果与此有关。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感知各种力的存在及力对物体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在体验活动中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同时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

五、教学过程设计及意图:(一)导入新知:师(出示动态画面):同学们看:帆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帆船是靠什么推动它前进的?生回答问题,引出浮力、风力。

师: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力?力有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有关力的知识。

(板书:力)。

(设计意图:在三年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风力”和“浮力”,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导入新课,既简单、直接,又能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本课内容很好的衔接起来。

)(二)探究新知:1、活动一:发现力,感受力师:力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才能找到它呢?下面我们就来进行活动一:发现力,感受力。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无处不在的力-湘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无处不在的力-湘科版

《无处不在的力》教案教学内容: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力与运动“无处不在的力”。

教学目标:科学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感受力是无处不在的,并能与同学交流活动中的感受。

2、能将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初步分类,并能判断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力并由此产生了何种影响(作用效果)。

3、在“弯道竞走”的体验活动中,能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勇于探索,善于总结活动经验,乐于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的单位是牛顿,用符号“N”表示。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效果与此有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各种力的存在及力对物体的作用。

教学难点:在体验活动中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同时取决于力的两个方面的因素(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

教学准备:木质长斜面、磁铁、铁球、课件、海绵、纸杯、乒乓球、笔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孩子们,喜欢看比赛吗?这里有一场精彩绝伦的帆船比赛,想一想,帆船在前进过程中受到了哪些力?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究力。

二、探究新知(一)感受力的作用帆船在江面前行过程中受到了浮力和风力的作用,那力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现象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力吧。

1、活动一:小组活动提示:(1)做一做:压海绵、引铁球、捏橡皮。

(2)想一想:力是()。

(3)说一说:在压海绵的过程中,力使海绵的()发生了改变。

在引铁球的过程中,力使铁球的()发生了改变。

在捏橡皮的过程中,力使橡皮的()发生了改变。

所以:力能使物体的()或()发生变化。

小组汇报:在压海绵的过程中,力使海绵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在引铁球的过程中,力使铁球的运动方向、位置、运动的轨迹……发生了改变。

师:科学上,我们通常把物体的静止、运动、运动方向、运动快慢称作物体的运动状态。

小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四年级《无处不在的力》教案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四年级《无处不在的力》教案

12019-2020年小学科学四年级《无处不在的力》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感受力是无处不在的,并能与同学交流活动中的感受。

2.能将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初步分类,并能判断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力并由此产生了何种影响(作用效果)。

3.在“弯道‘竞走’”的体验活动中,能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经验,乐于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的单位是“牛顿”,用符号“N”表示。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效果与此有关。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各种力的存在及力对物体的作用,难点是在体验活动中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同时取决于力的2个方面的因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铁球,木质斜面(斜面要比较长),条形磁铁;人们生产生活中应用力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制成课件,没有条件的可以用挂图或者书中的插图)。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海绵(手按下去须有一定反弹的感觉)、厚纸条(做蛇形弯道用)、胶带、乒乓球、记录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导入教师利用教材中“帆船在海面上”的图片,开门见山,直接从“浮力”和“风力”引出本课的研究主题——力(课的开始部分,可以只板书一个“力”字,在后面适当的时机再点题,添上“无处不在的”这一定语)。

活动1 力的作用本活动通过一些小而有趣的体验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建议教师分两个过程组织这一系列的活动:1.体验首先进行“提水”、“推门”、“掰手腕”等活动,然后再进行“压海绵”、“用磁铁改变运动小铁球的快慢和方向”等活动。

要求,如人人都要参与、要有秩序等,同时要向学生明确每一种体验活动的操作方法。

针对前面的活动,应当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体验,如:“向对方用力时,对方有回应吗?如果有回应,和你用力的方向一样吗?”;针对后面的活动,则可以让学生思考,如:“力使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无处不在的力》教案及反思(卢淼鸿).docx

《无处不在的力》教案及反思(卢淼鸿).docx

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单元:第四单元课题:无处不在的力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第一课时主备:卢淼鸿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力有大小和方向。

(2)能将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初步分类,并能判断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力并由此产生了何种影响(作用效果)。

(3)在活动中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经验,乐于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力的普遍存在,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力有大小和方向。

制定依据:(1)内容分析本课是单元的总起,旨在让学生亲身感受力是无处不在的,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这一切,都将为后续的研究打好基础,因此本课是此单元的重点课。

(2)学生分析具备了什么?一一在生活中接触过不同类型的力。

困难是什么?一一在体验活动中总结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力有大小和方向。

提升些什么?一一让学生感知各种力的存在及力对物体的作用。

3、课前准备:弹簧、橡皮筋、海绵、橡皮泥、弹珠、游戏底板、皮球、记录单、课件等教师活动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游戏游戏:学生相互之间扳手腕,提问:在扳手腕过程屮,你有哪些感受?引出研究对象“力"(并板书“力")(二)感受力的存在提问:想想在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地方有力的存在呢?能举例说明吗?小结:力无处不在。

(板书:无处不在的)完善板书:无处不在的力学生活动,谈体验。

思考,举例说说推土机:推力;扬谷子:风力;拉弓箭:拉力;推小车:推力;蹦床:弹力;跷跷板:重力……以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回顾与重组生活经验,与新知建立联系,引发科学探究热情(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1、能利用身边的一些物体来表现力吗?2、提问:既然在我们生活中力无处不在,学生利用身边物体表现自己熟悉通过提供有结构的材料,那么力的作用是什么呢?它对物体有什么影响呢?3、投影仪下出示材料:弹簧、橡皮筋、海绵、橡皮泥4、观察并猜想:对它们用力的话,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5、领取材料,分组实验,及时记录。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教案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课题:1、力在哪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搜集事例,说明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能够通过弹棋子游戏发现力的三个要素;科学知识: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1、能够搜集事例,说明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学难点:1、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磁铁与小回形针、海绵、橡皮筋、橡皮、皮球、软木塞、钩码、木块、锤子、有光滑桌面的桌子、若干同样大小的棋子或硬币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力在哪里请用动作表示出来。

力在手上、腿上……力在身体里。

2.演示:双手同时压饼干盒,饼干盒(物体)怎样了二、观察1.拓展描述:离开我们的身体,往别处想,哪里还有力2.给力起名称。

人的力称为人力、机器的力称为机械力、风的力称为风力……过渡:力在哪里——到处都有力。

三、发现、认识1.小实验:会“跳舞”的回形针。

用吸铁石、模板、回形针演示实验。

区别:与我们前面说的力有什么区别——借助外力。

2.关于力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到底什么是力)3.引导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描述。

一种物体对另一种物体产生了作用,就叫力。

4.如果让你将这些力分类,你可以怎么分请说出你分类的理由。

四、探究1.活动:移动一个大箱子可以用什么力(推、拉……)过渡:想一想,是否我们自然界中的力都可以有推和拉这两种力呢2.游戏:弹棋子要求:弹棋子的方法。

(教师演示)记分方法。

(板书说明)分组,每人弹三次。

思考:当你弹棋子的时候,你还发现什么关于力的知识学生进行游戏。

发现:力有什么特点(打棋子的不同点,棋子弹的方向不同。

力可以在物体间传递。

力有大有小。

力有方向……)五、反馈1.关于力你知道了什么知识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关于力的问题板书设计:1、力在哪里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课题:2、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探究与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能通过实验感受弹力的大小与方向;能描述观察到的物体原来和受力前后的一些变化。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教(学)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教(学)案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课题:1、力在哪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搜集事例,说明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能够通过弹棋子游戏发现力的三个要素;科学知识: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1、能够搜集事例,说明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学难点:1、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磁铁与小回形针、海绵、橡皮筋、橡皮、皮球、软木塞、钩码、木块、锤子、有光滑桌面的桌子、若干同样大小的棋子或硬币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力在哪里?请用动作表示出来。

力在手上、腿上……力在身体里。

2.演示:双手同时压饼干盒,饼干盒(物体)怎样了?二、观察1.拓展描述:离开我们的身体,往别处想,哪里还有力?2.给力起名称。

人的力称为人力、机器的力称为机械力、风的力称为风力……过渡:力在哪里?——到处都有力。

三、发现、认识1.小实验:会“跳舞”的回形针。

用吸铁石、模板、回形针演示实验。

区别:与我们前面说的力有什么区别?——借助外力。

2.关于力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到底什么是力?)3.引导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描述。

一种物体对另一种物体产生了作用,就叫力。

4.如果让你将这些力分类,你可以怎么分?请说出你分类的理由。

四、探究1.活动:移动一个大箱子可以用什么力?(推、拉……)过渡:想一想,是否我们自然界中的力都可以有推和拉这两种力呢?2.游戏:弹棋子要求:弹棋子的方法。

(教师演示)记分方法。

(板书说明)分组,每人弹三次。

思考:当你弹棋子的时候,你还发现什么关于力的知识?学生进行游戏。

发现:力有什么特点?(打棋子的不同点,棋子弹的方向不同。

力可以在物体间传递。

力有大有小。

力有方向……)五、反馈1.关于力你知道了什么知识?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关于力的问题?板书设计:1、力在哪里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课题:2、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探究与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能通过实验感受弹力的大小与方向;能描述观察到的物体原来和受力前后的一些变化。

《无处不在的力》单元备课指导2

《无处不在的力》单元备课指导2

1.力在哪里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生寻找生活中各种 各样的力,描述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建立力 的概念,体验到力是普遍存在的,并且认识力有 大小和方向,对力能够形成一个总体的认识。
1.力在哪里
根据课程内容的设置,我把本课分为两课 时 : 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学生寻找描述 各种各样的力,建立力的概念,体验力 的普遍存在。通过“弹棋子”的游戏, 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第二课时主要是通过学生用弹簧秤测 量各种力的大小以及对各种力的方向的 描述,真正体会力的大小和方向。
1.力在哪里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和形状
力无处不在
1.力在哪里
三、以小组为单位玩“弹棋子”的游戏
发现力有大小和方向
1.力在哪里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力 ?
1.力在哪里
五、达标检测
1.在篮球比赛中,要想投篮准确,不仅要注意手部力量的 大小 ),还要注意力量的( 方向 )。 ( 2.下列现象表现出了力的什么作用? A.滚动的皮球撞墙后静止( B.用手掰断铅笔(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 )
三、学情分析
4.学习动机:
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主动性的学习往往是为了实现自己某个小小 的愿望或是为了给自己的小组或班级争光。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抓住学生学习的出发点,通过每节 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到有所收获,能解决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或是能够帮助他完成一些此前不能够完成的想法;而在教学活动实 施过程中,教师也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这样才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 主动参与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5.知识准备: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1、力在哪里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物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的运动、形状的影响,体验力的大小。

3、会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知识: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玻璃弹子、橡皮泥、弹簧秤、钩码、苹果、小刀、相关图片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力”是什么东西吗?在日常生活中你感觉到过力吗?2、听取学生回答。

3、出示P40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合作交流后再回答)4、师小结:力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它作用到物体上时所产生的效果。

活动一:研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谈话:要使弹子(玻璃球)滚动起来,滚的快一点或停下来,应该怎样做?2、学生活动。

3、集体交流。

4、提问:力对物体运动有什么影响?活动二:研究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1、学生拿一小团橡皮呢或面粉,朝不同方向用力,你发现了什么现象?2、学生活动。

3、合作交流。

4、问:这说明了什么?活动三:研究力的大小、1、谈话:力是可以测量的,要精确地测量力的大小,只有用测量仪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3、强调:使用弹簧秤应注意什么?学生自学P41下面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4、学生活动。

(测量一下苹果的质量)5、合作交流。

6、汇报。

第二课时一、教学过程:1、谈话: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活动四:研究力的方向1、我们手提一桶水,受到哪些方向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受力方向,会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2、学生观察P42下图。

湘教版科学四下4.1《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四下4.1《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四下4.1《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无处不在的力》是湘教版科学四下4.1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计量单位。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力有一定的认知,但不够系统和深入。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存在和作用,但对于力的计量单位等抽象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力的计量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体验力的存在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计量单位。

2.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力的作用效果实验器材(如弹簧、小车等),力的计量单位图片,PPT等。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物线运动的篮球,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存在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计量单位等知识,让学生对力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力的作用效果,如弹簧的伸长、小车的运动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巩固对力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小组讨论,了解力的计量单位,如牛顿、克力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力的认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力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课堂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计量单位。

小学科学《无处不在的力》教案

小学科学《无处不在的力》教案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内容:湘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力与运动“1无处不在的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湘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力与运动”单元中的第1课。

本课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亲自来“感受力的作用”及亲历“弯道竞走”的游戏,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力的现象,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力,知道力的要素,从而来构建自身关于力的知识体系,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知道生活中的力,尊重证据,愿意与人合作和交流的目标。

在这一课学习之前,学生可能通过日常生活已经对力的现象有所了解,他们也可能在成长中体验过某些力的现象,但他们还没有通过比较系统、完整的探究过程来认识、了解有关力的现象。

这个单元就是要引导、鼓励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主动参与,经历过程,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感受身边的科学,品尝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积极参与各项体验活动并与同学交流。

2.能将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初步分类,并能判断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力并由此产生了何种影响(作用效果)。

3.在“分小组活动”和“弯道竞走”的体验活动。

(二)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的单位是牛顿,用符号“N”表示。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效果与此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勇于探索,善于总结活动经验,乐于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各种力的存在及力对物体的作用。

教学难点:在体验活动中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同时取决于力的两个方面的因素(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

教学准备:木质长斜面、磁铁、铁球,海绵、弹簧,水桶,硬纸卡片(弯道),乒乓球、笔、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通过介绍家乡青岛帆船之都引出课题帆船因为浮力浮在水面上,风力使帆船前行。

无处不在的力中班科学教案

无处不在的力中班科学教案

无处不在的力中班科学教案一、教案简介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能够理解和应用力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力的本质和应用,本教案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力的作用,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力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理解力的作用和应用。

2. 技能目标- 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力;-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 进行力的计算。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记录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活动一:力的概念探究(30分钟)活动内容:通过观察物体受力的现象,引导学生讨论力的概念,并对力进行分类和归纳。

活动步骤:(1)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物体受力的实例,如书在桌上、弹力绳上的物体等。

(2)引导学生描述物体受力的现象,并让学生列举不同的受力方式。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力的概念,分为接触力、重力、弹力等。

(4)组织全班讨论,总结力的概念和分类。

2. 活动二:测力计的使用(40分钟)活动内容:学习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力的大小,并探究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受力点位置的关系。

活动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测力计测量书在桌上受力大小。

(3)引导学生讨论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并记录实验观察结果。

(4)学生自主探究力与受力点位置的关系,并记录实验观察结果。

3. 活动三:力的计算(40分钟)活动内容: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力的计算方法,并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

活动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力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2)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计算书在桌上受到的重力。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力的合成和分解,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组织全班讨论,总结力的计算方法和力的合成和分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的计算方法。

《无处不在的力》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湘科版2001

《无处不在的力》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湘科版2001

《无处不在的力》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力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导学内容:一、引入问题1. 什么是力?力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 有哪些不同的力?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3.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需要用力量来改变物体的状态?二、学习重点1. 力的定义和性质2. 力的分类3. 力的作用及相关问题的解决三、教学流程1. 引入:通过一段有趣的视频或实验引入力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力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力的定义、单位、性质及分类,引导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3. 实例分析:通过举例分析不同种类的力如重力、拉力、推力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力在不同场景下的作用,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5. 练习应用:布置力相关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化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1. 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实验,加深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2. 室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力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力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并总结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作用。

导学案设计者:XXX老师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力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愿学生在力学的海洋中航行,探索力的奥秘,感受力的魅力!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力的分类和测量方式。

3. 理解力的作用和应用。

4. 能够解决与力相关的问题。

二、导学重点和难点1. 力的概念和性质。

2. 力的分类和测量。

3. 力的作用和应用。

三、导学过程1. 引入问题:你知道力是什么吗?力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2. 学习力的概念和性质-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或资料,了解力的定义和性质。

《无处不在的力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湘科版2001》

《无处不在的力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湘科版2001》

《无处不在的力》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力的观点、种类和作用,理解力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导入引导(5分钟)1. 讲解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互相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提出问题:力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二、观点解析(15分钟)1. 力的种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推力等。

2. 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物体的静止、改变物体的形状等。

3. 力的计算: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N)作为单位进行计量。

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讲解不同类型的力在具体情境下的作用和计算方法。

三、力的应用(20分钟)1. 讲解力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举重、拖车、推车、打篮球等。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力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

3.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力的应用,如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

四、知识稳固(15分钟)1. 选择题测试:设置力的相关选择题,检验学生对力观点的理解。

2. 计算练习:给出几道力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3. 实际问题解决: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如何用最小的力将一个物体推上斜面。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探究力的来源: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来源是什么,力是如何产生的。

2.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关于力的拓展知识,如牛顿三定律、力矩等。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不同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六、教室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力的观点、种类和作用。

2. 强调进修重点:力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出问题:力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学生可以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七、课后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后习题:完成力相关的习题,稳固所学知识。

2. 思考问题:思考力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找出更多的实例并进行描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 无处不在的力》 湘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 无处不在的力》 湘科版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力”单元的第一课。

教学目标:1.能够搜集事例,感受到生活中的力无处不在2.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3.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和形状发生改变,力有大小和方向。

4.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力有大小和方向。

难点: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套圈、弹簧秤、记录单生:导线、橡皮泥、橡筋、弹簧、风车、乒乓球、气球、陀螺、磁铁和曲别针、核桃和钳子、玩具车(每人自由地选择一到两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课前交流:自己的爱好)师:想知道老师的爱好吗?钓鱼!有没有同学也喜欢的?钓鱼确实是项很好的运动。

不过这样的情形大家见过吗?一起来看下。

(播放视频)有没有想说的?生:这鱼的力量真大呀。

师:你们是从哪看出的?(出示钓鱼图)除了鱼的拉力外,还有哪儿有力的存在?生:钓鱼人的手臂、腿、腰,鱼竿的弹力……二、发现力无处不在师:我们在钓鱼时,不只是手臂和手腕用了力,其实全身都在用力。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力的世界,去探寻力在哪里。

(板书课题:力在哪里)(生交流)生:跳远也要用力,叫弹力。

生:打乒乓球时要用腕力。

生:拉车时要用拉力。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找到了这么多,现在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几幅图,你能从中找到力吗?(出示课本中的四幅图片)指名回答。

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力一口气是说不完的,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力在哪里?生:力是无处不在的。

师:这时候如果有人问老师“力在哪里?”老师这样回答:“你看得见力吗?你看不见,我也看不见。

当风吹起落叶时,我知道,那里有力。

”你觉得老师的回答怎么样?生:像诗歌。

师:你想不想美美地用诗歌的方式像老师这样也来说一说力呢?生1:你看得见力吗?你看不见,我也看不见。

当水滴轻轻落下时,我知道,那里有力。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教案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课题: 1、力在哪里教课目:程与方法:1、能收集案例,明力是物体之的互相作用;2、能通棋子游力的三个因素;科学知:1、知道力的广泛存在以及力是物体之的互相作用;2、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感情、度与价:1、喜行科学研究活,并从中体和感觉到趣。

教课要点:1、能收集案例,明力是物体之的互相作用;2、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课点:1、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课准:分器械:磁与小回形、海、橡皮筋、橡皮、皮球、木塞、、木、子、有圆滑桌面的桌子、若干同大小的棋子或硬等。

教课程:一、入1.力在哪里用作表示出来。

力在手上、腿上⋯⋯力在身体里。

2.演示:双手同干盒,干盒(物体)怎了二、察1.拓展描绘:走开我的身体,往想,哪里有力2.力起名称。

人的力称人力、机器的力称机械力、的力称力⋯⋯渡:力在哪里——到都有力。

三、、1.小:会“跳舞”的回形。

用吸石、模板、回形演示。

区:与我前方的力有什么区——借助外力。

2.对于力你想知道什么(究竟什么是力)3.引学生力的观点的描绘。

一种物体另一种物体生了作用,就叫力。

4.假如你将些力分,你能够怎么分出你分的原由。

四、研究1.活:移一个大箱子能够用什么力(推、拉⋯⋯)渡:想想,能否我自然界中的力都能够有推和拉两种力呢2.游:棋子要求:棋子的方法。

(教演示)分方法。

(板明)分,每人三次。

思虑:当你棋子的候,你什么对于力的知学生行游。

:力有什么特色(打棋子的不一样点,棋子的方向不一样。

力能够在物体。

力有大有小。

力有方向⋯⋯)五、反1.对于力你知道了什么知2.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对于力的板:1、力在哪里力的三因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课题: 2、物体形状改变此后教课目程与方法:能研究与生活中性物体的共同点;能通感觉力的大小与方向;能描绘察到的物体本来和受力前后的一些化。

知与技术:性物体受力形状会生化,去掉外力恢还本来的形状;性物体形会生力;认识簧伸与拉力之的关系。

四年级科学下册 无处不在的力教案 湘教版 (2)

四年级科学下册 无处不在的力教案 湘教版 (2)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感受到力的无所不在,并能与同学交流活动中的感受2.能将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初步分类,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3.在弯道行走的活动中能够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生活到中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经验乐于合作交流体验到力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当中常见的力,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够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的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2.知道力有大小方向的的区别,力的作用效果与两者均有关系教学重难点:知道关于力的一些基本信息,如什么是力等教学重点:知道力无所不在,能说出生活常见的力。

教学准备:海绵、磁铁、弯道等。

教学方法:归纳整理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出示帆船在水面航行图片。

T:为什么帆船能够浮在水面上?能够在水面上行驶?S:因为有浮力、在吹风,风力T:对了,是因为浮力和风力,那到底什么是力呢?有同学清楚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过程活动一、认识“力的作用”体验“推门”“提水”“扳手腕”“压海绵”“拔河”等活动(注意这里不是每个活动都要进行,过多重复的活动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讨论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可以从以提水为例从几个问题来说明:你在向对方用力的时候,对方有回应你吗?如果回应,和你用力的方向一致不?力使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我用力的大小对物体的变化有没有影响?总结:力就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大小、方向的区分,力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如:形变、位置变化;这里的提、拉、掰、压、吸引、推都是力。

活动二、探究活动:弯道“竞走”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弯道、然后标明起点终点,试着推磁铁在弯道中活动,到达终点讨论:在游戏中你是怎么控制磁铁,使它顺利到达终点的?使学生感受到力的大小方向影响着力的效果活动三、阅读指南车信箱内容并制作资料卡什么是力?力有大小方向之分,力的效果有哪些?认识各种各样的力力的单位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力?课后反思:。

《科学四年级下_无处不在的力》教案

《科学四年级下_无处不在的力》教案

最大与最大对策,即着重 理想 考虑优势因素和机会因素, 目的在于努力使这两种因 素都趋于最大。
弱点因素和威胁因素,目
的是努力使这些因素都趋


于最小。
WO对策 最小与最大对策,即着重 苦乐
S
W
考虑弱点因素和机会因素, 参半
目的是努力使弱点趋于最
小,使机会趋于最大
O
T ST对策
最小与最大对策,即着重 苦乐
考虑优势因素和威胁因素, 参半


目的是努力使优势因素趋 于最大,是威胁因素趋于
最小。
SO对策
根据SW分析,公司建立并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通过一定努力, 建立自身竞争 优势
竞争优势受到 削弱,寻找新 的策略增强自 身竞争优势
引起竞争者 注意,开始 作出反应
直接进攻企 业优势所在, 或采取更为 有力的策略
企业在维持竞争优势过 程中,必须深刻认识自 身的资源和能力,采取 适当的措施。因为一个 企业一旦在某一方面具 有了竞争优势,势必会 吸引到竞争对手的注意。
和同学掰手腕时,你 向对方用力,对方有回应 吗?如果有,和你用力 的方向一样吗?
你提水桶时,感觉 水桶在拉你吗?如果有 这种感觉,这种力的方 向是怎么样的?和你提 水的方向一样吗?
你向前推门时, 感觉到门也在推你 的手吗?如果有这 种感觉,这种力的 方向是怎样的?和 你推门时用力的方 向一样吗?
想一想:力使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 本课限于谈地球引力(即重力),且限于 谈地球与地球上物体之间的引力,不涉及 其他天体,其他方面在将来才会学到。 苹 果落地和万有引力定律: 树上的苹果熟透
了,就落到地下。这种现象从来没有引起 人们的注意。可是,英国科学家牛顿却受 苹果落地的启示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范文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范文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范文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分析本课是四年级《力与运动》单元中的第1课,教材的安排是:在日常生活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亲自“感受力的作用”及亲历“弯道竞走”的游戏,引导他们重新认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力的现象,意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力,知道力的要素,从而构建关于力的知识体系,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知道生活中的'力、尊重证据、愿意与人合作和交流的目标。

这一课学习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力的现象有所了解,他们可能体验过某些力的现象,但没有通过比较系统、完整的探究来认识、了解有关力的现象。

这个单元就是要引导、鼓励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主动参与,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感受身边的科学,品尝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本课教学重点是搜集事例,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力并感受力的作用。

教学难点是感受力的作用,发现力有大小和方向。

二、教学目标1.能够搜集事例,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力并感受力的作用。

2.能够通过“弹棋子”游戏发现力的要素。

3.知道力是普遍存在的,知道力能改变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

4.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单位是“牛顿”,用符号“N”表示。

5.学习合作与交流,并从中体验到乐趣。

三、教学准备磁铁、回形针、乒乓球、小水桶、橡皮泥、纸、弹簧、橡皮筋、气球、泡沫、棋子、弹棋子游戏底板、A4纸(记录用)等。

四、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提问:很多同学比较喜欢体育运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冰壶比赛录像。

看完以后,说说你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感受?(教师播放录像,鼓励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多提问题,大胆思考,并乐于研究。

课前了解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有:为什么冰壶能在冰面上滑行?怎样能把冰壶投入红色的圆圈中?怎样能让冰壶停下来?等等。

无处不在的力-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

无处不在的力-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

无处不在的力-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了解力的施加对象以及力的来源与转化。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种类、施加对象以及力的来源与转化。

2.教学难点:把握力的概念和种类。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讲授力的基本概念和种类1.引入:呈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力的场景,比如拉弓、推车、扭螺丝等。

2.授课:讲解力的概念和种类,如牛顿定律和重力等。

3.练习:让学生举出身边其他力的例子,并描述作用力与受力物体的关系。

2. 探究力的作用对象和来源1.引入:呈现一些力的作用对象和来源,比如重力、弹力等。

2.授课:讲解力的作用对象和来源,如万有引力以及摩擦力等。

3.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日常生活中的力,归纳力的作用对象和来源。

3. 理解力的转化1.引入:呈现一些力的转化现象,比如机械能转化、动能转化等。

2.授课:讲解力的转化,如机械能转化、动能转化以及热能转化等。

3.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不同类型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4. 应用力的知识分析解释现象1.引入:呈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比如雪橇的滑行和风筝的飞行等。

2.授课:让学生通过力的知识,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如应用摩擦力解释雪橇的滑行等。

3.练习:让学生应用力的知识,解释身边其他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手段1.设计生动的PPT。

2.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探究力的来源和作用对象。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结合实际场景分析解释现象。

五、教学评估1.教学过程中的提问、互动;2.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汇报;3.对学生的小测验;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被充分激发,他们对力的概念、作用对象、来源和转化等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作为教师,我在互动和评估方面还需多加努力,增加教学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