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治新指南解读 修改版汪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一、指南编写的背景及特点糖尿病已成为全球的流行性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6年统计,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33亿,并每年新增700万。
为提醒全社会对糖尿病的高度关注,联合国大会于2006年12月通过决议,将每年11月14日的IDF国际糖尿病日确定为联合国糖尿病日(United Nation Day),而作为单一疾病通过的联合国决议仅有糖尿病和艾滋病两项。
中国是糖尿病大国,据IDF估算2007年我国患者人数约为3980万,2025年将达到5930万,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患者绝对数量巨大,患病率也在迅速增加。
1980年以后全国性流行病调查资料显示,过去20多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至少增长了4倍,并仍在快速增长。
最新资料显示北京等大城市和城镇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0%左右。
因此,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糖尿病防治策略已成为我国糖尿病学界的迫切任务。
2004年以来各国际组织以循证医学和医学科学研究为依据,颁布了一系列针对不同人群的糖尿病防治指南,例如2005年IDF《2型糖尿病指南》,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平洋区(IDF–WPR)《2型糖尿病实用目标与治疗》,200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欧洲糖尿病研究会(ADA–EASD)《高血糖管理共识》,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糖尿病研究会(ESC–EASD)《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心血管疾病指南》,2007年IDF《2型糖尿病预防共识》以及2007年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等。
这些指南达成了提倡综合管理、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预后等共识。
但在具体问题上还存在诸多不同意见,例如正常空腹血糖值的界定、血糖控制的目标值、降糖药物的选择应用等。
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要求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最新糖尿病研究结果,以IDF–WPR《2型糖尿病实用目标与治疗》为基本模板,并且结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防治现状、卫生资源和经济基础等。
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
《糖尿病诊疗指南 2023 版解读》糖尿病,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糖尿病的诊疗指南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2023 版糖尿病诊疗指南的发布,为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规范和精准的指导。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重要内容和意义,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糖尿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糖尿病的定义是指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2023 版糖尿病诊疗指南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的血糖水平。
具体如下:1. 空腹血糖≥7.0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2. 随机血糖≥11.1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3. OGTT 中 2 小时血糖≥11.1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糖尿病时应排除其他引起血糖升高的因素,如应激、药物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也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和监测指标,其诊断切点为≥6.5。
二、糖尿病的分型糖尿病的分型主要依据病因和发病机制,2023 版指南将糖尿病分为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四大类。
1. 1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通常发病较急,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时多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是其主要发病机制。
胰岛素绝对缺乏是 1 型糖尿病的特征,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2. 2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占糖尿病患者的大多数。
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相互作用有关。
2 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 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但多数患者仍可通过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2022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要点解读全文
2022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要点解读(全文)摘要《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 2022 )》在2018版基础上,基于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要求和新近发布的相关领域研究证据,主要在糖尿病的管理要求、筛查、诊断、治疗、低血糖的识别和处理及慢性并发症检查等方面进行了更新。
此外,首次增加了糖尿病中医药防治部分,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2018年12月,首版《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
《指南》发布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健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每年联合发文,连续要求将其作为全国基层糖尿病医防融合的技术指南在全国推广实施。
受国家卫健委基层司的委托,在各省卫生行政部门、各级糖尿病学会/协会支持下,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建立了全国性的培训网络,开展了《指南》线上线下培训,截至2021 年底,参加《指南》线上学习的基层医务人员达98万人,73万人获得培训合格证书。
按照《指南》修订的要求,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组织开展了《指南》的修订工作,根据近年糖尿病防治相关政策文件、临床指南和证据的更新,结合全国基层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工作进展和专家论证意见,主要在糖尿病的管理要求、筛查、诊断、治疗、低血糖的识别和处理、慢性并发症检查等方面上进行了更新,并首次增加了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部分。
为便于广大基层工作者深入理解及应用《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 2022 )》(新版指南),现对其主要修订内容进行解读。
一、糖尿病流行现状新版指南引用了最新的官方数据,对糖尿病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数据进行了更新。
2020年,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1 ],我国18岁以上糖尿病的患病率达11.9% ,我国糖尿病患病蔚口患病人数持续增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5年开展1次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
2018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8.0%、34.1% 和33.1%[2 ;二、管理基本要求和管理流程(-)配置基本设备新版指南新增(1)要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应当配置视力表,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眼病的视力筛查提供条件。
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及解读
新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10月16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正式发布最新一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与2007年版相比,此次《指南》在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特殊人群血糖控制目标等方面均作出调整,同时首次提出糖尿病治疗流程图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筛查和诊断流程。
《指南》提出,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每升3.9毫摩尔~7.2毫摩尔,非空腹血糖小于等于每升10毫摩尔。
与2007年版相比,血糖控制目标的范围有所放宽(2007年版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每升4.4毫摩尔~6.1毫摩尔,非空腹血糖为每升4.4毫摩尔~8毫摩尔)。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从2007年版的小于6.5%,变更为小于7%;危重患者血糖控制标准变更为7.8毫摩尔~10毫摩尔。
关于2型糖尿病治疗路径,《指南》提出,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始终。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首选药物,如无禁忌症,应一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
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血糖仍未达标,可加用胰岛素促分泌剂或α-糖苷酶抑制剂(二线治疗)。
如两种口服药联合治疗血糖仍不达标,则可加用基础胰岛素或每日1次~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或采用3种口服药联合治疗(三线治疗)。
如采用上述方法血糖仍未达标,则应采用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或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四线治疗)。
此外,《指南》强调降压、调脂和抗血小板等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制定了相应的筛查和临床决策路径,特别是对于中危、高危糖尿病患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已提升至一级预防措施。
此外,《指南》不推荐我国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诊断糖尿病。
《指南》主要执笔人之一、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陆菊明教授解释说,虽然世卫组织已建议条件成熟地区采用上述方法诊断糖尿病,但目前我国仍缺少相关研究资料,且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标准化程度不够,测定仪器和测定方法的质量控制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一旦开展,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诊断上的混乱。
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随着医学研究不断深入,糖尿病诊疗指南也不断更新,以提供更全面、高效的诊疗方案。
2023年版的糖尿病诊疗指南着重于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化管理,力求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一、疾病概述1.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慢性高血糖症。
它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管理。
1.2 疾病的危害和影响糖尿病会对患者的内脏器官、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造成损害,严重时会引发肾衰竭、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二、诊疗指南解读2.1 个体化治疗方案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版中,强调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方面。
2.2 综合治疗策略诊疗指南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建议结合药物治疗、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和持续关怀,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全面康复。
2.3 精准化管理建议2023版的糖尿病诊疗指南还增加了关于精准化管理的建议,通过智能化技术和个体化治疗方案,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针对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版的解读,我认为它更加注重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合治疗策略和精准化管理的加入也使治疗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有望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地看,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版的解读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高效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这也呼吁我们更加重视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疾病的知晓率和防范意识。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并发症的发生,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2023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全文译文
2023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全文译文摘要:一、2023年糖尿病诊疗指南概述二、糖尿病诊断与分型三、糖尿病治疗策略四、糖尿病风险管理与心血管疾病预防五、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与运动建议六、糖尿病教育与自我管理七、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与处理八、未来糖尿病诊疗的发展趋势正文:尊敬的读者,您好!这是一篇关于2023年糖尿病诊疗指南的全文译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详细解读最新的糖尿病诊疗标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糖尿病的防治问题。
一、2023年糖尿病诊疗指南概述2023年美国糖尿病诊疗标准(ADA)于2021年年末发布,总体延续了2019-2022版本以来的架构。
本次指南更新了部分内容,以反映糖尿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治疗理念。
二、糖尿病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特殊类型和妊娠糖尿病等。
三、糖尿病治疗策略1.饮食治疗: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遵循“三低一高”原则(低糖、低脂、低盐、高纤维)。
2.运动治疗: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3.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口服药物、胰岛素等。
四、糖尿病风险管理与心血管疾病预防1.评估心血管风险: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血压、血脂、吸烟等因素。
2.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并发症。
3.心血管疾病筛查:推荐定期进行心电图、血脂、肾功能等相关检查。
五、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与运动建议1.饮食建议:控制总热量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
2.运动建议:根据个人喜好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六、糖尿病教育与自我管理1.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
2.自我管理:定期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遵循医嘱,合理安排生活。
七、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与处理1.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
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原创版】目录一、糖尿病诊疗指南 2023 版概述二、2023 版指南的更新内容三、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四、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五、指南的推广和应用正文一、糖尿病诊疗指南 2023 版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全球患者数量逐年上升。
为了规范糖尿病的诊疗和预防工作,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糖尿病诊疗指南。
2023 版《糖尿病诊疗指南》是我国针对糖尿病诊疗的最新指南,旨在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糖尿病诊疗的科学依据和方法。
二、2023 版指南的更新内容2023 版《糖尿病诊疗指南》在以往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更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标准:2023 版指南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细化,提出了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以便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
2.治疗方案:2023 版指南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强调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健康教育等。
3.预防和管理:2023 版指南增加了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内容,提出了健康生活方式、血糖监测、并发症筛查和健康教育等措施,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治疗方面,2023 版指南推荐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包括以下措施:1.药物治疗:指南推荐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血糖水平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如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等。
2.饮食控制: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控制总热量摄入,均衡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以降低血糖水平。
3.运动疗法:指南推荐糖尿病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快走、游泳等,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血糖水平。
4.健康教育:指南强调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建议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糖尿病知识教育和心理支持,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 PPT课件
指南制定目的与意义
01
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
通过制定和更新指南,推动中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
统化,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
02
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并发症
通过推广和实施指南中的防治措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
亡率,减轻社会负担。
03
促进多学科协作
强调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多学科协作,包括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营养科
历经多年修订和完善
03
新版指南历经多年修订和完善,经过多轮专家讨论和修改,最
终定稿并发布。
指南适用范围及对象
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
新版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为医务 人员提供糖尿病防治的指导和建议。
面向全科医生及专科医生
新版指南面向全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心血管科医生等相关专业医务人员,提供糖尿病 防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01
简化知情同意书内 容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患者 能够理解治疗目的、风险和预期 效果。
02
强化医护人员沟通 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沟通技巧,确保患 者充分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 书。
03
提供多种签署方式
如电子签名、远程视频签署等, 方便患者随时随地完成签署流程 。
心理干预方法在患者管理中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
内科与眼科协作
内科医生关注患者视网膜病变风险,眼科医 生定期检查眼底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内科与肾内科协作
内科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注患者肾功能,肾内科医生处理 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
内科与营养科协作
内科医生制定饮食控制方案,营养科医生提 供营养咨询和指导。
06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前言................................................................................................................................................................................ 21 糖尿病的现状与流行趋势 .................................................................................................................................... 22 糖尿病的危害性 .................................................................................................................................................... 53 糖尿病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自然病程 ............................................................................................ 74 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 ........................................................................................................................................ 105 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 126 肥胖病................................................................................................................................................................ 137 代谢综合征........................................................................................................................................................ 158 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干预 ................................................................................................................. 179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 1810 糖尿病的管理和教育 .................................................................................................................................... 2011 糖尿病的治疗 ................................................................................................................................................ 2412 特殊情况下糖尿病的管理 ............................................................................................................................ 3113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防治 ............................................................................................................................ 3414 糖尿病慢性合并症与伴发病 ........................................................................................................................ 3715 糖尿病心理障碍及治疗 ................................................................................................................................ 5816 戒烟................................................................................................................................................................ 6017 糖尿病患者的旅游、婚姻、驾驶和就学、就业 ........................................................................................ 621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1版)解读
2023/10/18
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
要点二:糖尿病诊断标准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的HbA1c可以作为 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 今年CDS开展的“中国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计划(CGSP)”就是为了 优化中国的HbA1c标准化,以便将其用于糖尿病诊断。选择 HbA1c≥6.5%这个切点,应该是符合NGSP和IFCC标准,但只有通过一致
要点七:血糖监测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B)
2019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推荐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 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 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
2023/10/18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TIR)纳入血糖控制 目标(B)
2023/10/18
2019年发布的TIR国际 共识推荐1型及2型糖尿 病患者的TIR控制目标 为>70%,但应高度个 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 以及血糖波动。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
要点八:低血糖分类
Ⅰ级低血糖:血糖<3.9 mmol/L且≥3.0 mmol/L;
Ⅱ级低血糖:血糖<3.0 mmol/L;
Ⅲ级低血糖:没有特定的血糖界 限,伴有意识和/或躯体改变的严 重事件,需要他人帮助的低血糖。
2023/10/18
低血糖 分类
参考ADA标准
更新CKD进 展风险及就
2023/10/18
பைடு நூலகம்
1 新版概述
目录
2 新版指南更新的九大要点
3 总结
2023/10/18
1
2023/10/18
新版概述
糖尿病指南修订背景
朱大龙教授介绍指南更新要点
新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健康随笔共识·指南日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进一步优化了糖尿病的诊疗策略,对进一步规范我国糖尿病的预防、诊疗、管理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将新版指南的更新要点解读如下:更新1:糖尿病患病率根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依世界卫生组织(WHO )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1.2%。
近40年来,中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从1980年的0.67%,到2007年的9.7%、2013年的10.4%,一直到最新的11.2%。
更新2: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是与血糖结合的血红蛋白,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可以反映近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
新指南指出,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的HbA1c 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即糖化血红蛋白≥6.5%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更新3:新增个体化HbA1c 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HbA1c 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 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 目标。
更新4: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
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 获益证据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 )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即列净类降糖药)。
2024年度最新最新版糖尿病防治指南课件
伽等。
2024/3/24
03
确定运动强度和时间
根据患者的体能状况和运动习惯,确定合适的运动强度和时间,建议逐
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以避免运动过度引起的低血糖等风险。
29
运动中注意事项及安全防范措施
避免空腹运动
空腹运动容易导致低血糖,应 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运动。
穿着舒适鞋袜
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运动中 脚部受伤。
16
慢性并发症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
大血管病变
评估患者心血管风险,控制血糖 、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采取
抗血小板治疗等。
微血管病变
评估患者视网膜、肾脏等微血管 病变情况,控制血糖、血压,改
善微循环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
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自主神经等 状况,控制血糖,营养神经等。
2024/3/24
17
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探讨
2024/3/24
定期进行心理评估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提供心理支持
通过倾听、鼓励、安慰等方式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其心理负 担。
教授应对压力的方法
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缓解压力,改善情绪。
21
家属参与和支持体系建设
家属教育
向家属传授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照护技能等,提 高家属的照护能力。
特殊情况处理
如患者怀孕、手术等特殊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 疗方案,确保患者安全度过特殊时期。
34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3/24
35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饮食 和营养建议,帮助患者更 好地控制血糖和保持健康 的生活方式。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 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更好 地应对糖尿病带来的心理 压力和负面情绪。
2022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2022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血糖控制篇2022年11月在苏州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上,公布了最新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讨论稿,在新版指南中,将以往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进行了调整(表1)。
可以看出,新版指南血糖控制目标的范围较宽。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以及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均提示强化血糖控制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分析发现,血糖控制(以HbA1c表示)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呈对数性关系,该相关性延伸到正常HbA1c水平(<6%),没有下限,即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HbA1c控制得越低越好。
DCCT后续9年随访研究发现,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接受强化控制血糖的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相关终点的发生风险降低42%(P=0.02),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卒中及心血管死亡的发病风险降低57%(P=0.02)。
而UKPDS的流行病学研究也发现,HbA1c每降低1%,CVD发生率降低18%。
基于这两个大型的循证医学研究以及其他一些稍小规模的临床研究结果,不少制定了HbA1c控制目标,如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糖尿病成人的HbA1c控制目标为<7%;而国际糖尿病联盟推荐的控制目标为<6.5%。
近年来,一系列有关强化降糖治疗是否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并发症的研究结果先后出炉,其中最著名的是ADVANCE、VADT以及ACCORD3项研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3项研究均未显示出强化降糖治疗具有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效果,尤其是ACCORD研究更由于强化降糖组心血管事件增加而提前终止。
回顾这三大研究,ACCORD研究和VADT研究均将强化降糖组的HbA1c目标值定于<6.0%,ADVANCE研究定于<6.5%。
进一步分析发现,ACCORD研究中,强化降糖组血糖下降过快(4个月内HbA1c下降1.4%),更多使用胰岛素及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使部分患者体重增加明显以及更多的低血糖事件可能是导致其心血管事件增加的原因。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新指南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新指南更新要点图: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发展历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 )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上HbA1c已被广泛用于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也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2]。
2011年,WHO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HbA1c 诊断糖尿病,诊断切点为HbA1c≥6.5%[2]。
鉴于HbA1c检测在我国尚不普遍,检测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够,测定HbA1c的仪器和质量控制尚不能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要求,因此在201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未推荐采用HbA1c 诊断糖尿病[2]。
近几年来我国HbA1c标准化工作推进速度迅速加快,随着对HbA1c认知程度和测定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已完成HbA1c 检测的标准化工作,此次指南更新将HbA1c≥6.5%作为补充诊断标准[1]。
表: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将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促进多维度的血糖管理HbA虽然是血糖监测的“金标准”,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不能反映低血糖,不能反1c个体间差异等问题[3-9]。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可从高血糖、低血糖、血糖变异性的多维视角完映血糖变异性,不能反映HbA1c进行有效补充[10-11]。
糖尿病治疗领域对于TIR的关注与认识不断增加,大量研究发现TIR与微血管并善解析血糖控制状况,对HbA1c发症、心血管疾病、妊娠结局等显著相关,基于中国人群的前瞻性研究就发现,TIR与2型糖尿病(T2DM)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呈负相关[12-13]。
图:TIR与T2DM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负相关随着持续血糖监测(CGM)和自我血糖监测(SMBG)的快速发展,血糖管理的全新指标TIR的监测也越来越便捷[1]。
共识对TIR的推荐逐步完善,2019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推荐1型糖尿病(T1DM)及T2DM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14]。
2022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完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22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完整版)近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基层糖尿病防治任务艰巨。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是在2018年版指南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实践最新进展进行的更新,旨在进一步推动基层糖尿病健康管理工作的同质化与规范化。
关于糖尿病的治疗,指南主要提出以下内容。
糖尿病诊断诊断标准分型血糖检测糖尿病治疗治疗原则糖尿病的治疗应遵循综合管理的原则,包括控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高凝状态等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预期寿命。
治疗目标2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包括降血糖、降血压、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
综合控制目标见表5。
对健康状态差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酌情放宽控制目标,但应避免高血糖引发的症状及可能出现的急性并发症。
HbA1c分层目标值建议见表6。
生活方式干预对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立即启动并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各类生活方式干预的内容和目标见表7。
药物治疗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
对初诊血糖控制较好的糖尿病患者,医生可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采取单纯生活方式干预。
如果单纯生活方式干预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及时起始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1. 在药物治疗前应根据药品说明书进行禁忌证审查。
2. 不同类型的药物可联用。
同一类药物应避免同时使用。
3. 在使用降糖药物时,应开展低血糖警示教育,特别是对使用胰岛素促泌剂及胰岛素的患者。
4. 降糖药物使用中应进行血糖监测,尤其是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5. 药物选择时应考虑患者经济能力和患者依从性。
降糖药物的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使用药物。
具体药物禁忌证以药品说明书为准。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用药。
如无禁忌证且能耐受药物者,二甲双胍应贯穿药物治疗的全程。
《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控指南》主要更新内容
《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控指南》主要更新内容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控指南对原有指南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更新。
以下是本次更新的主要内容: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 更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增加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标准。
- 调整了糖尿病的分期,将糖尿病前期独立列为一个阶段。
2. 糖尿病病因与病理生理- 丰富了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的机制描述。
- 强调了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
3.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更新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 增加了新型并发症的描述,如糖尿病足和视网膜病变。
4. 糖尿病的诊断与评估- 强调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作用。
- 更新了糖尿病并发症的评估方法,增加了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5. 糖尿病的治疗策略- 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基础地位。
- 更新了药物治疗方案,增加了新型降糖药物的介绍。
- 提出了个体化的糖尿病治疗策略,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重、并发症等因素制定。
6. 糖尿病的并发症防治- 强调了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筛查和干预。
- 更新了并发症治疗指南,增加了新型治疗方法和药物。
7. 糖尿病的长期管理- 强调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 提出了糖尿病患者的随访计划和健康管理策略。
8. 糖尿病的预防策略- 强调了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筛查和干预。
- 提出了针对一般人群和高风险人群的预防策略。
9. 糖尿病的科研与临床实践- 介绍了近年来糖尿病研究的最新成果。
- 强调了临床实践中的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控制。
10. 指南的解读与推广- 对指南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帮助临床医生和糖尿病患者理解指南内容。
- 提出了指南推广的策略,促进糖尿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本次更新的《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控指南》为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规范的指导,有助于提高我国糖尿病防控水平,减轻糖尿病患者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特殊情况下胰岛 素的应用
5. 胰岛素注射装置 和技术
胰岛素治疗
一. 概述
•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 • 胰岛素治疗患者需加强教育:
1. 坚持生活方式干预 2. 自我血糖监测 3. 低血糖危险因素、症状和自救措施 • 理想的胰岛素治疗应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 式
确定 • 我国采用WHO(1999)标准 • 理想的调查是同时检查空腹血糖和OGTT 后
2hPG • 无明确高血糖史的人应激情况下的高血糖值不
能作为诊断依据,需应激消除后复查
25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方法
1. 受试者空腹(8~10 h)后口服溶于300 ml水内的无水葡 萄糖粉75 g(如用1分子水葡萄糖则为82.5 g,儿童1.75 g/Kg体重,总量不超过75 g),5 min之内服完
20
5.筛查方法 • 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70%
是孤立的IGT,需进行 OGTT试验筛查
21
6.中国人的易感性 • 亚裔是糖尿病发病的
高危人群 • 与白人相比较,在调
整性别、年龄和BMI 后,亚裔糖尿病的风 险比为1.6
22
7.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增加
23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一. 糖尿病的诊断
• 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非毛细血管血的血糖 • 诊断切点依据血糖值与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
2. 明确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 3. 胰岛β细胞功能已基本丧失的2型糖尿病患者 4. 外科手术禁忌证者 5. BMI<28kg/m2且药物治疗或使用胰岛素能够
满意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 6. 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暂不在外
科手术治疗的范围之内
五、代谢手术的风险
六、 代谢手术的管理
2型糖尿病
二. 胰岛素起始治疗
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人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可选择每日1~2次的注射方案。当使用每 日2次注射方案时,应停用胰岛素促泌剂
1型糖尿病在蜜月期阶段,可以短期使用预混胰岛素每日2~3次 注射
四. 特殊情况下胰岛素的应用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伴明显高血糖
– 可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 – 高血糖控制改为口服药治疗或单纯的医学营养治疗和
型糖尿病相关的自身免疫标记物的检测有助于鉴 别诊断,但是不能作为建立诊断的唯一依据 • 如果对诊断有任何不确定时,可先做一个临时性 分类,用于指导治疗。然后依据对治疗的初始反 应再重新评估
28
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近来在儿童和青少年、尤其在高发族群 中的发病率迅速增加
• 国内目前尚无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全国性流 行病学统计资料
26
二. HbA1c诊断糖尿病?
• ADA、WHO:HbA1C ≥6.5%作为诊断切点 • 我国:
– HbA1C诊断糖尿病切点的资料相对不足 – HbA1C测定的标准化程度不够
• HbA1c诊断糖尿病?
目前不推荐在我国将HbA1c作为诊断标准
27
• 不能依据血糖水平或酮症区分1型还是2型糖尿病 • 血清C肽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及其他与1
10万 21万 10万 4.6万
全人群 25-64 25-64 ≥18 ≥20
0.67
1.04
2.28 城市4.5 农村1.8
9.7
—
0.68
2.12 IFG 2.7
1.6 15.5#
尿糖+馒头餐 2hPG
筛选高危人群 馒头餐2hPG 筛选高危人群 馒头餐2hPG 筛选高危人群 FBG筛选高危
人群
OGTT一步法
58
2. 血脂异常
• 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血脂(包括L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HDL-C)
• 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血脂异常是甘油三酯升高及 HDL-C降低
• 所有血脂异常的患者都应接受强化的生活方式干 预治疗
– 括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 减轻体重、增加运动 – 戒烟、限酒、限盐等
糖尿病防治新指南解读 修改版汪1
《指南》发展和修改历程
2003年初次编写
•以“九五纲要” 为依据 •坚持预防为主的 方针
•重点关注糖尿病 高危人群的筛查, 及早发现和监护
2007年版
•对糖尿病及其并 发症的三级预防 提出明确目标和 措施 •重视管理,血糖 控制目标更为严 格 •强调早期达标的 重要性
– 起始:如果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 ≥80mmHg,经不同日随访证实即可开始干预
– 目的:最大限度地减少靶器官损害,降低心血管疾病 和死亡的危险
– 控制目标:<130/80mmHg,但不宜过低
56
1. 高血压
• 生活方式干预
– 健康教育 – 合理饮食 – 规律运动 – 戒烟限盐 – 控制体重 – 限制饮酒 – 心理平衡等
– 采用WHO 1999 标准 – 暂不推荐HbA1c诊断糖尿病
3. 糖尿病的控制标准
– HbA1c控制标准定为<7%
4. 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管理和综合治疗
– 强调生活方式干预、降血糖、降血压、调脂和抗血小板等 综合治疗
– 提出筛查和临床治疗决策的路线图
3
2010年版指南要点
5. 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
2. 从服糖第一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前和服糖后2 h分别在前 臂采血
3. 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 动,但也无须绝对卧床
4. 血标本应尽早送检 5. 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 g 6. 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或苯
妥英钠等3~7天
62
心血管风险评估
高危心血管风险
10年心血管风险>10%,包括大部分>50岁的 男性或>60岁的女性合并1项危险因素者(即心 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 蛋白尿)
2010年版
•依据循证医学进 展和中国人群资料 •修改血糖控制目 标 •强调综合治疗和 心血管病变的防治 •制定新的诊治流 程图 •反映治疗新进展
2
2010年版指南要点
1. 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
– 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 – 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
2. 中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 1
以2型糖尿病为主
10
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 2
经济发达程度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
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 3
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
12
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 4
男性、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
• 在2007—2008年的调查中,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 – 男性患病风险比女性增加26% – 而文化程度大学以下的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57%
4
中国2型糖尿病 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病学
一、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调查年份 (诊断标准)
调查人数
年龄范围 (岁)
DM患病率 (%)
IGT患病率 (%)
筛选方法
1980* (兰州标准)
30万
1986 (WHO 1985) 1994 (WHO 1985) 2002 (WHO 1999) 2007—2008 (WHO 1999)
注:*诊断标准为空腹血浆血糖≥130mg/dl或(和)餐后2h≥200mg/dl或(和)OGTT曲线上 3点超过诊断标准(0′125,30′190,60′180,120′140,180′125;其中30min或60min为1 点;血糖测定为邻甲苯胺法,葡萄糖为100g)。#糖尿病前期,包括IFG、IGT、IFG/IGT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Part 5 1. 筛查
---血压控制、血脂控制、 抗血小板治疗
2. 危险因素的控 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2,24:447-451. 51
一、筛查
52
二、危险因素的控制
1. 高血压 2. 血脂异常 3. 抗血小板治疗
53
1. 高血压
• 流行趋势
– 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或伴发病之一,约占糖尿病患 者的30%~80%
– 常与多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并存 – 可以出现在糖尿病发生之前 – 与高血糖共同加速血管病变的进展,增加死亡率
54
1. 高血压
• 诊断切点
– 收缩压≥130 mm Hg 和(或) – 舒张压≥80 mm Hg
• 患者就诊应常规量血压,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 疗率和控制率
55
1. 高血压
• 干预治疗
13
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 5
中国人肥胖不如外国人明显
14
我国糖尿病患者中单纯餐后血糖升高者占近
50%
15
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 6
儿童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匮乏
• 国内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 近年来20岁以下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16
四、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原因
59
2. 血脂异常
• 降低LDL-C作为首要目标 • 如无禁忌证,所有已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
者都应使用他汀类调脂药
– LDL-C<2.07mmol/L(80mg/dl) 或 – 较基线状态降低30%~40%
60
2. 血脂异常
没有心血管疾病 年龄>4 0 岁, LDL-C >2.5mmol/L或 TC>4.5mmol/L
如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 后血压不能达标或初 诊时血压即 ≥140/90mmHg,即 应开始药物治疗
57
1. 高血压
• 药物治疗
– 综合考虑疗效、心肾保护作用、安全性和依从性以及 对代谢的影响等
– ACEI或ARB为首选药物 – 通常需要多种降压药物联合应用
• 推荐以ACEI或ARB为基础的降压药物,联合使用CCB、吲哒帕 胺类药物、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或小剂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