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1 步入化学殿堂 1.2 体化学探究练习题 鲁教版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体验化学探究 同步练习-word
2019-2019学年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体验化学探究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观察B. 实验C. 假设D. 结论2.推理是理化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轻质球A,B靠近时相互排斥,所以A,B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 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所以,钠是活泼金属也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C. 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 对物体做功,要对物体施加力。
所以物体受到了力,该力一定对物体做功3.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A. 化学实验室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B. 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C. 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D.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4.在对呼出气体进行探究前,小明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可能比空气中的多.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环节()A. 发现并提出问题B. 猜想假设C. 制定计划D. 交流与表达5.(2019•安徽)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A. 原子结构模型B. 物质分类模型C. 燃烧条件模型D. 空气组成模型6.小明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磁铁吸一下五角硬币,以此鉴别硬币能否被磁铁吸引.就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提出假设B. 交流评价C. 设计实验D. 作出结论7.、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
以下类推正确的是()A.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B.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C. 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则碱溶液一定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气体D. 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8.小刚和小伙伴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棉线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9.台湾著名魔术师刘谦表演的魔术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现有下列猜想:①果汁消失是因为纸杯中有夹层并有吸水物质;②纸牌的秘密是运用手法快速替换两副相同纸牌;③硬币穿玻璃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④手臂穿过玻璃是因为玻璃的熔化和凝固.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有()A. ①③B. ①②C. ②④D. ③④.10.学习和研究化学,有许多重要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错误的是()A. AB. BC. CD. D二、填空题11.加热碱式碳酸铜时,观察到固体渐渐由________ 色变为________ 色,试管口有________ 生成,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 ,证明是________ .12.我校某班同学想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1)【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不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2)【猜想】红砖粉末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3)【实验验证】(4)【结论】红砖粉末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红砖粉末能做过氧化氢的催化剂.(5)【讨论与反思】有同学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红砖粉末能做过氧化氢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实验三:(6)【实验目的】探究________ .(7)【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红砖粉末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中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________ ;④对比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质量.(8)【分析】如果红砖粉末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红砖粉末可以作为过氧化氢的催化剂.但也有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是不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你认为还需要探究:________ .13.小明和小刚在厨房中发现了一瓶无色液体,小明认为“可能是白醋”.小刚说“可以闻一闻”.对于“可能是白醋”应该是科学探究中________ ,对于“闻一闻”是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 .14.“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word练习题1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所选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从棉花纺成纱到制成布的工艺 B.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C.“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 D.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A.有颜色变化B.有其他物质生成C.有气体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木柴燃烧B. 冰雪融化C. 白磷自燃D. 食物变质4.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 B.花香四溢C.洗净的铁锅常出现锈渍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5.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出结论6.如图所示,打开“雪碧”瓶,把从饮料中溢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从饮料溢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水蒸气7.下列对化学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A.化学物质就是有毒有害物质B.食品中添加化学物质一定对人体有害C.化学物质绝对无毒无害D.化学物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但有些化学物质给人类带来灾难8.实验室里下列仪器属于玻璃仪器,且可直接加热的是()A.烧杯B.蒸发皿C.试管D.锥形瓶9.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10.实验结束后,如图所示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11.以下是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12.下列实验操作,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A.急于加药品时,也不可用手直接抓取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可让试管口对着自己和旁人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13.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叙述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B.吃进的食物一断时间后被消化了C.淋雨后,自行车生了锈D.水放进冰箱一断时间后结冰14、下列常见的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粉笔折断B、湿衣服晾干C、食物腐烂D、木材做成桌椅1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丝弯曲B.铁生锈C.铁矿石粉碎D.铁熔化16.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剩饭馊了B.液化气燃烧C.水沸腾了D.菜刀生锈1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吸带过滤嘴的香烟,对人体无害B.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C.凡是“绿色食品”均不含化学物质D.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18、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测试卷 (新版)鲁教版-(新版)鲁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试题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测试卷(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A.物质B.物体C.运动D.实验2.创立分子学说的是()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B.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C.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D.法国科学家拉瓦锡3.下列不属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研制新型的半导体、超导体 B.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C.物体的运动状态 D.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4.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界的化学工艺是()A.烧陶瓷、指南针、造纸B.烧陶瓷、冶金、地动仪C.烧陶瓷、造纸、冶金、制火药D.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5.古诗词的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6.在化学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使用后有剩余,对这些药品的处置方法合理的是()A.倒入废液缸B.放回原试剂瓶C.交给实验员集中处理D.投入通向下水道的水槽中。
7.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
绿色食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蓝色食品是海洋提供的食品;白色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
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潮湿的衣服变干 C.海水晒盐 D.火药爆炸9.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10.下列操作能造成玻璃仪器破裂的是()①玻璃仪器外壁有水,没擦干就加热②没均匀加热,就直接集中加热③加热时玻璃仪器接触灯芯④刚加热完的玻璃仪器立即用冷水冲洗⑤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没稍向下倾斜⑥把锌粒竖直放入试管中⑦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⑧试管里的液体超过1/3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⑦⑧C.⑦⑧11.下列仪器能加热,但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是()A.烧杯B.量筒C.试管D.蒸发皿12.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A.0.5mLB.1mL~2mLC.3mL~4mLD.5mL~6mL13.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14.下列是几位同学使用滴管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滴瓶上的专用滴管,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回位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或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他处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接触器壁15.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C.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D.玻璃棒:常用作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二、我会填空(本大题共32分.每空1分)16.有关化学实验问题的探究(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在使用药品时为保证安全,要注意做到“三不’’:一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二不要______________,三不要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综合练习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综合练习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2.下列有关操作错误的是()A.读B.闻C.拿D.滴3.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A.长劲漏斗B.电子称C.坩埚钳D.椎形瓶4.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将灯芯拨得松散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5.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B.用消毒液对环境进行消毒C.佩戴口罩预防疾病传染D.教室和宿舍经常通风6.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点燃酒精灯B.滴加溶液C.加热液体D.取少量固体7.某兴趣小组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根据现象作出的分析错误的是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出现水雾,说明石蜡中含有氢、碳元素C.用一个烧杯将燃着的蜡烛罩住,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一般需要氧气D.燃着的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8.下列H2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难溶于水B.无色气体C.能燃烧D.熔点低9.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氮气用作保护气C.金属用于制作导线D.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11.现有一瓶失去标签无色气体,老师让同学们判断其是氧气还是二氧化碳,小明说:“可能是二氧化碳”。
九年级化学上册 单元测试题一 步入化学殿堂 (新版)鲁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单元测试题一步入化学殿堂(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选出来填在括号中,每小题3分,共48分)1.(重庆中考)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C )A.高粱酿酒 B.炸药开路 C.石头雕刻 D.牛奶发酵2.(成都中考)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A.酒精挥发 B.酒精燃烧C.沸水汽化 D.水汽凝结3.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是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B )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归纳总结 D.得出结论4.以下是某学生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D )A.为节约药品,将实验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实验完毕后先用嘴吹灭酒精灯,再盖上灯帽C.用托盘天平称量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可用手直接拿取砝码D.向试管里滴入液体时,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5.在镁条燃烧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 )A.燃烧匙 B.酒精灯 C.坩埚钳 D.石棉网6.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 C )7.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酸,你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D )A.拿出实验室 B.留在实验台上,准备下次实验用C.放回原瓶 D.倒入废液缸中8.下列实验项目所选取的仪器错误的是( A )A.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 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C.用来量取液体——量筒 D.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试管9.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化学做出的贡献,下列关于人们的衣食住行是化学做出的贡献的是( B )①地铁的铁轨②羽绒服的纤维面料③墙壁的涂料④酱油、醋等调料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0.当你进入实验室面对新的实验任务时,不需要考虑的问题是( B )A.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的原理是什么B.合作的同伴是否为自己的好朋友C.实验具体方法、步骤是怎样的?实验是否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D.实验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11.(临沂中考)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错误!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 错误!,C.读出液体体积),D.加块状固体)12.(变式题)在实验操作练习中,王敏同学观察记录实验操作过程,其中错误的是( D)①通过品尝某包白色固体是否有咸味确定其是不是食盐②取用锌粒时,直接将锌粒倒入手中③刷洗试管时,将试管中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后的剩余物倒入下水道④在进行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时,为使现象明显,应向盛有一粒锌的试管中多加稀硫酸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物质都是由许多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能拍摄到铁原子,说明原子是真实存在的D.现在科学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14.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测定出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相对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D )A.烧杯中溶液的体积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C.烧杯中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15.托盘天平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一种称量仪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2体验化学探究练习鲁教版(2021年整理)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2 体验化学探究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2 体验化学探究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2 体验化学探究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知识点一从问题开始观察蜡烛燃烧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1)取一支蜡烛,点燃,仔细观察刚点燃时、燃烧过程中、熄灭时、熄灭1分钟后的现象。
刚点燃时火焰较小,烛芯周围的石蜡由固体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烛芯上吸有熔化的石蜡,火焰逐渐变______燃烧过程中放出______,火焰呈黄白色,分为_______层;______层最亮,内层最暗,液态的石蜡顺着蜡烛流下并凝固,蜡烛逐渐变短熄灭时产生______,同时闻到特殊气味(2)取一根火柴梗,将其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发现火柴梗________部分最先变黑。
(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________;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4)通过实验,可以提出的问题有(提出三条即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1。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体验化学探究同步测试题新版鲁教版
1.2体验化学探究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是A. 食盐B. 蔗糖 C. 铁丝 D. 石蜡2.下列有关蜡烛性质或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下蜡烛呈液态不溶于水B. 常温下蜡烛呈固态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C.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3.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句话属于()A. 猜想假设B. 设计实验 C. 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4.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此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A. 收集气体并观察B. 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C. 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 D. 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5.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发现实验现象与预计的有出入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A. 向老师请教B. 查找相关资料 C. 放弃实验 D. 再次实验6.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
他想“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
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实验 B. 假设 C. 观察 D. 做结论7.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 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B.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 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 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8.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引一下”.“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言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假设 B. 设计实验 C. 观察 D. 得出结论9.某些金属外观为银白色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1.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淘汰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 B.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C.降低单位能源消耗强度 D.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2.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的基础是()A.计算B.实验C.推理D.记忆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B.玻璃破碎C.气球爆炸D.湿衣晾干4.下列生活事例中,产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功夫深,铁杵成针B.美酒开,满屋飘香C.春天到,冰雪消融D.节到,焰火缤纷5.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B.看到耀眼的白光C.有白色固体生成D.镁条消失了6.我国古代技术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棉纱织布 C.烧制陶瓷 D.冶炼金属7.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死灰复燃B.积水成渊C. 木已成舟D. 磨杵成针8.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9.下列有关蜡烛性质或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蜡烛呈液态,不溶于水B.常温下,蜡烛呈固态,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C.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10.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句话属于()A. 猜想假设B. 设计实验C. 收集证据D. 得出结论11.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
他想“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
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C.观察D.做结论12.科学探究的意义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包括:①“建立假设”②“交流评价”③“获得结论”④“提出问题”⑤“收集证据”等基本环节.合理的探究顺序是()A. ①②③④⑤B. ④⑤①②③C. ④①⑤③②D. ①④⑤②③13.下列实验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试管B.集气瓶C.烧杯 D.烧瓶14.下列实验仪器不能用于加热的是()A.试管B.量筒C.烧杯 D.锥形瓶22 15. 要准确量取95 mL 液体,选用的量筒规格最好是 ( ) A.10 mL B.50 mL C.100 mL D.200 mL 16.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 .点燃酒精灯B .取用颗粒状固体C .量取液体体积D .倾倒液体17. 以下存放和取用药品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 .食盐存放于广口瓶中B .盐酸存放于细口瓶中C .用胶头滴管取用少量硝酸钾溶液D .用镊子取用碳酸钠粉末18.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滴加液体的正确操作是 ( )A .滴管伸入试管竖直滴加B .滴管位于试管口上方垂直滴加C .滴管口斜靠在试管壁滴加D .滴管水平向试管中滴加19.以下是某学生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为节约药品,将实验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 .实验完毕后先用嘴吹灭酒精灯,再盖上灯帽C .用托盘天平称量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可用手直接拿取砝码D .向试管里滴入液体时,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二、填空题20.用化学符号填空:(1)氢原子 ; (2)氧原子 ; (3)氢分子 ;(4)氧分子 ;(5)水分子 .21.物质的变化分________变化和________变化,其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________2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这个过程中常常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23.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块状药品用 夹取;②取用粉末状药品先使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 (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单元练习题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一、选择题1.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 建立假设B. 收集证据C. 设计实验D. 做出结论2.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树根“变”根雕B. 玉石“变”印章C. 葡萄“变”美酒D. 玩具机器人“变”形3.“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稻草造纸B. 使用火药C. 蚕丝织布D. 冶炼金属4. 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酒精挥发B. 石蜡熔化C. 水的电解D. 干冰升华5.下列常见的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粉笔折断B. 湿衣服晾干C. 食物腐烂D. 木材制成桌椅6. 下列事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干冰升华B. 木材燃烧C. 钢铁生锈D. 食物腐烂7.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玻璃破碎、海水晒盐B. 米饭变馊、植物的光合作用C. 电灯通电后发光、发生沙尘暴天气D. 气球爆炸、糯米酿酒8.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洗净的铁锅出现锈迹B. 潮湿的衣服在空气中变干C. 夏天雪糕慢慢融化D.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瓶子外壁附着一层水珠9.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A. 小于8毫升B. 大于8毫升C. 等于8毫升D. 无法确定范围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11.下列四幅漫画描述了生活和自然中的现象,其中一幅漫画所描述的物质变化类型与其他三幅不同,这幅漫画是()A. 饮料瓶变瘪B. 云的形成C. 燃放烟花D. 酒精蒸发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13. 遂宁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而且特产也非常丰富.以下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 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B. 制作红苕粉时晒干水分C. 制作蓬溪姜糕时将成品切块包装D. 配制沱牌曲酒时发酵粮食二、填空题14.观察化学反应的三个阶段:________的现象→________的现象→________的现象。
鲁教版初三上册化学 1.2 体验化学探究 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D.得出结论
3.【中考•威海】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
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
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
法是( D )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4.如图,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出 现水珠,倒转烧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 水变浑浊,则提出的下列问题不合理的是( ) A.烧杯内壁上为什么会有水珠? B.石灰水为什么变浑浊了? C.现象的产生是否与蜡烛的成分有关? D.现象的产生是否与点燃蜡烛的火柴有关?
【答案】B
12.小雁同学在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中,做了一个 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在燃着的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 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 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这一现象证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很低 C.子火焰中燃烧的是气态物质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 氧气充足
(4)结论: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__水__和__二__氧__化__碳____。
9.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 B.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 有水珠 C.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D.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 能重新燃烧
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 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炭颗粒有关,炭 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测试题-鲁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测试题-鲁教版(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2.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A. 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表示的是同一概念B.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 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3.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 生活污水可以直接排入河流中B. 农药和化肥能促进农业生产,可以大量使用C. 煤和石油都是可再生能源,人类可以无限制地开发利用D. “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方向发展4.在“做实验”中“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为了防止液体洒落,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伸入试管中部B. 为了能看清楚标签,倾倒液体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C. 为了提高实验操作效率,没有毒性的药品可以直接用手抓起D.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为了安全,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5.学习要具有良好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A. 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B. 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C. 固执己见,尽量不去交流,这样可以排除其他人对自己观点的干扰D. 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6.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周其凤写过一首歌,歌名为《化学是你,化学是我》。
歌词写出了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
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B. 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C. 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D. 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放入铁钉B. 倾倒稀酸C. 滴加溶液D. 熄灭酒精灯8.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的是( ) ①试管 ②集气瓶 ③蒸发皿 ④量筒 ⑤烧杯 ⑥燃烧匙A. ① ② ⑤B. ① ③ ⑥C. ① ④ ⑤ ⑥D. ② ③ ⑤9.如图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表示( )A. 氧分子B. 氧原子C. 氢分子D. 氢原子10.王亮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生玻璃仪器破裂的状况,他可能进行了下列哪些错误操作⋅( ) ①玻璃仪器外壁有水,没擦干就加热 ②没均匀加热,就直接集中加热 ③加热时玻璃仪器接触灯芯 ④刚加热完的玻璃仪器立即用冷水冲洗 ⑤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没有稍向下倾斜 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⑦试管里的液体超过1/3A. ① ② ③ ④ ⑤B. ① ② ⑥ ⑦C. ⑥ ⑦D. 全部11.如图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B. 图甲实验可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C. 图乙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D. 图丙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12.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石蜡蒸气B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与空气形成对流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C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粒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D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A. AB. BC. CD.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13.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结合下列水、氢气、氧气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填写下面内容。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同步练习
1.2体验化学探究一、单选题1.蜡烛(石蜡)熄灭后产生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针对这个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B.蜡烛燃烧实际上是石蜡融化后转化的石蜡蒸气的燃烧C.石蜡的沸点很低D.蜡烛熄灭后产生了可以燃烧的气体2.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火焰分为三层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蜡烛逐渐变短D.生成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A.科学探究始于问题B.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C.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D.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4.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燃着的小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现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A.提出猜想B.设计实验C.得出结论D.反思与评价5.如图所示,把一根火柴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A.均匀地被烧焦B.外焰部分烧焦最严重C.焰心部分烧焦最严重D.内焰部分烧焦最严重6.下列叙述中,不能用来判断蜡烛燃烧是化学反应的是A.蜡烛受热熔化B.蜡烛燃烧有黑烟产生C.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D.用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7.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芯组成的.某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图所示),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A.氧气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铸成锅B.冰雪融化C.光合作用D.干冰升华9.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铜丝作导线B.干冰作制冷剂C.一氧化碳作燃料D.活性炭作冰箱除臭剂10.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曾青(指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11.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密度 B.颜色 C.硬度 D.还原性12.化学能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分层练习)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2024)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人类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B.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认为原子是可分的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答案】B【解析】A、拉瓦锡利用定量法研究出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五分之一,正确;B、近代原子学说是道尔顿提出的,门捷列夫的重要贡献是编制了元素周期表,错误;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认为原子是可分的,正确;D、屠呦呦研究青蒿素治疗疟疾,获得诺贝尔奖,正确。
2.4月13日,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主题的哈尔滨2025年第9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倒计时300天主题活动在哈尔滨大剧院举行。
下列说法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火炬选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成,降低重量,燃料使用氢燃料B.制冰技术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川冰技术”的名字就很有科技感C.强大的网络直播系统,让我们在家观看赛如同身临其境D.黑科技-石墨烯发热材料。
助力冬奥,“这个冬天不再冷”【答案】C【解析】A、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氢燃料属于化学范畴,正确;B、利用二氧化碳制冰属于化学范畴,正确;C、网络直播系统不属于化学范畴,错误;D、石墨烯发热材料属于化学范畴,正确。
3.我国古代几大闻名于世的化学工艺是A.烧陶瓷、指南针、造纸 B.烧陶瓷、冶金、印刷、酿酒C.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 D.烧陶瓷、造纸、冶金、制火药【答案】D【解析】我国古代几大闻名于世的化学工艺是烧陶瓷、造纸、冶金、制火药。
4.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叶片结满露珠B.糖在水里溶解C.粉笔写字后变短D.水果发酵有酒味【答案】D【解析】A、叶片结满露珠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糖在水里溶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粉笔写字后变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水果发酵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5.观察蜡烛燃烧时,小红描述的下列实验现象中错误的是A.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B.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将烧杯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答案】D【解析】A、蜡烛的火焰分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外层最亮,正确;B、蜡烛燃烧生成水,则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正确;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将烧杯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正确;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体化学探究 练习题-教育文档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体化学探究练习题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某些金属外观为银白色,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吸一下”。
就“拿磁铁吸一下”这个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假设B. 实验C. 观察D. 做出结论2.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 可用小刀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C.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点燃后会燃烧,说明该白烟具有可燃性D. 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3.对比法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下列教科书里展示的探究活动未采用对比法的是()A. 认识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B. 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C.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D. 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4.在两个烧杯(一杯装清水,另一杯装盐水)中各放入一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条.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甲、乙两个杯里的萝卜条的形态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甲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盐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B. 乙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浓盐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C. 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D. 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5.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必然联系的因素是()A. 严谨的科学态度B. 科学的实验方案C. 合理的步骤方法D. 偶然的巧合6.为了探究铝是否具有可燃性,有同学提出可以将打磨过的铝丝放入氧气中尝试点燃.这属于科学探究阶段中的哪一步()A. 提出问题B. 设计实验C. 进行实验D. 交流讨论7.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
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A.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变化中也不能再分B. CuO不能与水反应,则CaO也不能与水反应C. 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CH4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D. K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则NH4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也无明显变化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2体验化学探究测试题鲁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2 体验化学探究同步测试题(新版)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2 体验化学探究同步测试题(新版)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2 体验化学探究同步测试题(新版)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1。
2体验化学探究一、单选题1。
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是A. 食盐B。
蔗糖C. 铁丝D. 石蜡2.下列有关蜡烛性质或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下,蜡烛呈液态,不溶于水B。
常温下,蜡烛呈固态,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C。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3.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句话属于( )A. 猜想假设B。
设计实验C。
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4。
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此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A。
收集气体并观察B。
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C。
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D. 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5。
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发现实验现象与预计的有出入,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A。
向老师请教 B. 查找相关资料 C. 放弃实验D。
再次实验6.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想“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
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步入化学殿堂习题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习题第1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1 化学真奇妙一、化学改变了世界化学科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1.变化的分类(1)化学变化:__________的变化。
(2)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的变化。
(3)本质区别:化学变化有__________,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__________方面发生了变化。
2.变化的特征及现象(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2)化学现象:指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的____、放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3)化学变化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____、____和____的放出或吸收。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1.微观构成: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____、____等)构成的。
2.化学的概念:化学就是在____、____水平上研究____及其________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____、____和____物质。
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发生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答案:一、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二、1.(1)生成新物质(2)没有生成新物质(3)新物质生成外形或状态2.(1)有新物质生成(2)发光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3)热能光能电能三、1.分子原子2.原子分子物质变化规律认识改造应用智慧园提示:不一定。
化学变化一般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发生的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如:灯泡发光。
只有在生成新物质的过程中有发光放热现象的才属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外观特征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变化不但形状、状态能改变,还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判断依据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可表示为A―→A,即A物质变化后仍为A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可表示为A―→B,即A物质变化后,变成B等不同于A的新物质举例物质三态变化、金属导电、灯泡发光等物质的燃烧、食物的腐败变质、金属生锈等联系两者往往同时发生,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例题】 (2011·乐山中考)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则硝酸与氢氧化钠也能发生中和反应B. 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氧化铁也能起到保护作用C. 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则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D. 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它物质2.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水变蒸气B. 瓷碗破碎C. 高粱酿酒D. 铁水铸成锅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A. 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B. 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C. 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D.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4.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未知质量的固体物质时,误将物质放在右托盘,10g的砝码放在左托盘,然后移动游码,这样称得的固体物质质量为13.2g.若按正确操作,该固体物质的质量为()A. 10gB. 6.8gC. 13gD. 13.2g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海水淡化B. 氢气吹肥皂泡C. 煤燃烧D. 干冰升华6.下列成语中描述化学变化的是()A. 滴水成冰B. 木已成舟C. 百炼成钢D. 花香四溢7.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湿衣服晾干B. 食物腐烂C. 矿石粉碎D. 海水晒盐8.我们的祖先智慧丰富,有许多闻名世界的发明创造。
下列发明创造与化学关系不大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陶瓷D. 指南针二、多选题9.如图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 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C.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度10.“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稻草造纸B. 使用火药C. 蚕丝织葙D. 冶炼金属11.小雁同学在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中,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B.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是气态物质C. 这一现象证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很低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焰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12.现有烧杯、试管、量筒、铁架台(带铁夹)、托盘天平、酒精灯、集气瓶、滤纸、玻璃片、水槽、带导管的橡皮塞、玻璃棒,用这些仪器不能完成的实验是()A. 制取氧气B. 制取二氧化碳C. 过滤D.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13.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与方法正确的是()A. 液体的倾倒B. 液体的量取C. 点燃酒精灯D. 滴加液体三、填空题14.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家老俩口身体突然起火化为灰烬.这种奇怪的“人体自焚”现象虽然至今仍原因不明,但可以肯定“人体自焚”是一种________ 变化.15.请结合下列常用的仪器的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e________;f________.(2)上图仪器中,能在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有________(填序号).16.蔗糖受热熔化的过程中,蔗糖分子本身________ (填“变”或“不变”),只是蔗糖分子________ (填“获得”或“失去”)能量,蔗糖分子运动________ (填“加快”或“减慢”),因而属于________ 变化.如果继续加热可能变成黑色,此时,蔗糖分子本身________ (填“变”或“不变”),属于________ 变化.17.下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甲、乙两个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同步测试题 .docx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B. 节日燃放鞭炮C. 玻璃破碎D. 铝块压成铝箔包装糖果2. 具有最基本的化学常识是化学学科对同学们的基本要求。
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A.我相信水能变油,B. 使用燃气炉具的时候,一定要使煤气充分燃烧C. 用铁锅烧菜比用铝锅好D. 使用农药化肥的时候,一定要适量,不能过量3.食醋和柠檬酸哪一个酸性更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
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 提出假设B.设计实验C. 得出结论D. 收集证据4.下列实验操作示意图中,操作正确的是(C)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取块状的药品时,如果没有镊子可以用手拿B.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结束时用嘴吹灭酒精灯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应紧贴试管内壁D.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入横放着的容器口,然后再将容器慢慢竖起来6.下列对学生进入实验室实验的要求不正确的是()A.上实验课时,要检查药品和仪器是否齐全B.做实验时,要按照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必要时服从教师的指导C.观察实验现象时可大声喊叫D.做完实验后,要将实验用品摆放整齐7.判断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A.器壁上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滴B.器壁上的水可聚成水滴C.器壁上的水可成股流下D.器壁上无残留物8.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 mL。
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A. 大于6 mLB. 小于6 mLC. 等于6 mLD. 无法确定范围9. 下列各组仪器中,均标有零刻度线的是( )A.量筒和集气瓶B.托盘天平和温度计C.温度计和集气瓶D.托盘天平和量筒10.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D.化学反应伴均随有能量变化1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且颜色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B.将锌粒投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且溶液变蓝C.将蔗糖放在燃烧匙内灼烧,固体不变色D.向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12. 给500 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⑧坩埚钳A. ①③④B. ②④⑦C. ②④⑥⑦D. ④⑤⑧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沉淀产生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C.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会发生化学变化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不发生物理变化14. 下列短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 滴水成冰B. 光合作用C. 海市蜃楼D. 沙里淘金15. 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A. 只有①②③B. 只有②③④C. 只有①②④D. ①②③④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43分)16. (7分)下列短文中黑体部分可能指:“a. 反应条件、b. 实验现象、c. 实验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体验化学探究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某些金属外观为银白色,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吸一下”。
就“拿磁铁吸一下”这个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假设B. 实验 C. 观察 D. 做出结论2.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 可用小刀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C.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点燃后会燃烧,说明该白烟具有可燃性D. 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3.对比法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下列教科书里展示的探究活动未采用对比法的是()A. 认识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 B. 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C.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D. 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4.在两个烧杯(一杯装清水,另一杯装盐水)中各放入一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条.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甲、乙两个杯里的萝卜条的形态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甲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盐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B. 乙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浓盐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C. 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D. 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5.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必然联系的因素是()A. 严谨的科学态度B. 科学的实验方案 C. 合理的步骤方法 D. 偶然的巧合6.为了探究铝是否具有可燃性,有同学提出可以将打磨过的铝丝放入氧气中尝试点燃.这属于科学探究阶段中的哪一步()A. 提出问题B. 设计实验 C. 进行实验 D. 交流讨论7.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
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A.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变化中也不能再分B. CuO不能与水反应,则CaO也不能与水反应C. 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CH4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D. K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则NH4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也无明显变化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pH一定小于7B. 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C. 水是纯净物,所以海水也是纯净物D.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9.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 猜想假设B. 查阅资料 C. 进行试验 D. 交流讨论二、填空题(共4题;共15分)10.为了认识某种现象,探究一个问题,我们常常提出与问题有关的________ ,设计________ ,以验证或否定________ ;在实验中,要细心观察和记录现象,通过________ 和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得出________ .11.西安北郊古墓中出土一青铜锤(一种酒具),表面附有绿色固体物质,打开盖子酒香扑鼻,内盛有26kg 青绿色液体.专家认定是2000多年前的“西汉美酒”.这是我国考古界、酿酒界的一个重大发现.如果让你对出土的“西汉美酒”进行探究,你想探究的一个问题是:________ .12.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把化学实验从“实验装置、探究物质的性质、探究的方法”等角度进行分类.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D与________(填“A”或“B”或“C”)归为一类,依据是________.A B C D13.化学小组同学在加热二氧化锰样品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如图一所示),于是他们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1)对气体成分的探究:加热二氧化锰样品,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木条熄灭。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2)对气体来源的探究:甲同学认为:该气体来自于试管中的空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实验步骤及现象结论假设________(填“不成立”或“成加热空的试管,另一端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立”)乙同学认为:二氧化锰样品中可能混有炭粉,炭粉发生反应生成了该气体。
他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反应是否完全,B中的试剂是________ ,实验中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他又用氮气代替空气(氮气不参与该实验中的任何反应),重复上述实验,发现D处澄清的石灰水也变浑浊。
通过乙同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中混有炭粉,炭粉与________反应产生了这种气体。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5分)14.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③用火柴去点白烟;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⑤熄灭蜡烛;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1)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探究步骤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燃着时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现象,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熄灭后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立即点燃白烟时可看到________.结论:蜡烛燃烧生成________.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________.15.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发现问题】小明将一支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吹灭后,发现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提出问题】小明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小光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水蒸气;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收集证据】查阅资料: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汽化.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实验探究: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小亮由此得出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小光由此得出结论:白烟不是________.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________同学的猜测提供了证明,同时排除了________同学的猜测.(2)【结论与解释】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知:________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3)小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了石灰水变浑浊,但他获得的结论不正确,原因可能是________.(4)【反思与评价】小光同学的反思是:蜡烛燃烧产生水,由于温度高于100℃而呈气态,不会凝结成雾状,所以不应该猜测白烟是水蒸气.小亮同学的反思可能是:________.四、解答题(共1题;共5分)16.写出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五、综合题(共1题;共6分)17.刘星的家乡在北方农村,寒假的一天早晨,他看到在屋外的水缸被冻裂了,而与水缸同在屋外的咸菜缸却没有被冻裂,甚至其中的咸菜汤连冰都没有结.他把这一现象告诉了几个同学.对于结冰和不结冰的原因,几个人的看法不一,归纳有下列几种猜测:①可能是咸菜缸内的液体中放有萝卜的缘故;②咸菜缸中有咸菜的缘故;③咸菜缸有盖子盖住保温,而水缸没有盖子;④咸菜缸中的水加了食盐,氯化钠溶液不结冰;⑤咸菜缸内液体多,水缸内水少而容易结冰;⑥水缸距房屋远,咸菜缸距房屋近,受屋内温度影响,咸菜缸没有被冻裂.(1)根据当时的环境条件,你认为这六种猜测中可能性不大,不需要继续进行研究的是________;(填序号)(2)他们找来4只铁制旧罐头桶、萝卜,并从咸菜缸中捞出咸菜,并取来食盐,针对最有可能的几种情况开始了实验,然后,把4只桶放在院中过夜.第二天一早,他们惊奇地发现:①放萝卜的罐头桶结了冰,且萝卜也被冻得坚硬如铁;②放入咸菜的罐头桶也结了冰,但冰不结实,特别是咸菜没有被冻硬;③食盐水溶液没有结冰;④只放水的桶结了冰.请根据第二天他们观察的现象,你推测他们进行的实验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在桶中单独放水.(3)他们又配制了一些浓稀不同的溶液,也把它们放在院中过夜,其记录结果如下:从该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可能是________;(写一条)(4)在两次探究实验中他们都安排了纯水与其他液体一同放在院中过夜,其目的是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报告与交流,用磁铁吸一下是一个具体的操作过程.【解答】根据叙述可知“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是一个具体的操作实验过程,在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报告与交流的基本环节中应属实验的环节.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科学探究环节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采用过程的分析,并结合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解决此题2.【答案】D【解析】【解答】解: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可用小刀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故选项说法正确.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点燃后会燃烧,说明该白烟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D、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有水生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反应物在氧气在含有氧元素,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分析】根据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结合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3.【答案】C【解析】【解答】解:A、铜片上的白磷与铜片上的红磷属于对照实验,都与氧气接触,都属于可燃物,变量是着火点不同,白磷着火点低,红磷着火点高,热水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从而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属于对比实验; B、二氧化碳和与水、氢氧化钠都反应,通过实验对比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说明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属于对比实验;C、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D、研究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度,在双氧水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利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观察氧气放出速率的快慢,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故选C.【分析】根据对比实验是指只允许一种变量,其它条件相同的实验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在甲装置中萝卜变得硬挺说明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是清水;在乙装置中萝卜变得软缩说明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溶液浓度,是浓盐水.故选D【分析】此题是一道跨学科的题目,主要是利用细胞的失水与吸水的原理,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小于细胞液浓度时吸水.5.【答案】D【解析】【解答】解:化学实验的成功需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案,另外还需要科学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并不是通过偶然的巧合就能成功的. A、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化学实验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故选项错误.B、科学的实验方案是化学实验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故选项错误.C、合理的步骤方法是化学实验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故选项错误.D、不能仅靠一次实验结果获得结论,偶然的巧合不是化学实验获得成功的因素,故选项正确.故选:D.【分析】化学实验要想成功,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不能凭着侥幸心理、偶然的巧合就得出结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6.【答案】B【解析】【解答】解:A、有同学提出可以将打磨过的铝丝放入氧气中尝试点燃,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提出问题,故选项错误.B、有同学提出可以将打磨过的铝丝放入氧气中尝试点燃,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C、有同学提出可以将打磨过的铝丝放入氧气中尝试点燃,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进行实验,故选项错误.D、有同学提出可以将打磨过的铝丝放入氧气中尝试点燃,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交流讨论,故选项错误.故选:B.【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分析】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变化中能再分,类推结论错误,故错误;B.CuO不能与水反应,而CaO能与水反应,类推结论错误,故错误C.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CH4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类推结论正确,故正确D.K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则而NH4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降低,类推结论错误,故错误故选C8.【答案】A【解析】【分析】酸性溶液既包括酸溶液还有酸性盐溶液;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钙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属于无机物;海水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碱和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解答】A、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pH一定小于7.故选项正确;B、有机物都含碳元素,但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都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但是不是有机物.故选项错误;C、海水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铜和水,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酸碱性溶液与酸碱盐之间的关系,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充分理解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9.【答案】C【解析】【解答】A.猜想假设只是对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推测,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浓盐酸,故该做法不合理.B.查阅资料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浓盐酸,故该做法不合理.C.通过进行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浓盐酸,故该做法合理.D.交流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浓盐酸,故该做法不合理.【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二、填空题10.【答案】猜测;实验;猜测;分析;概括;推理;论证;科学结论【解析】【解答】解: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和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故答案为:猜测;实验;猜测;分析;概括;推理;论证;科学结论.【分析】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和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进行分析解答本题.11.【答案】“西汉美酒”的成分是什么【解析】【解答】根据打开盖子酒香扑鼻,内盛有26Kg青绿色液体,专家认定是2000多年前的“西汉美酒”.这是我国考古界、酿酒界的一个重大发现.可联想到的问题是:西汉美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故答案是:西汉美酒”的成分是什么?【分析】提出问题时,要根据现场情景和相关学过的化学知识面或信息提示,提出的问题要符合题目信息的主题.12.【答案】C;探究物质的性质【解析】【解答】解:A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B是探究分子的性质;C是探究氢气的性质;D是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此可知实验中的D与C归为一类,依据是②探究物质的性质.答案:C;探究物质的性质.【分析】根据题中每个实验的目的进行分析解答.13.【答案】二氧化碳;不成立;澄清石灰水;二氧化锰【解析】【解答】(1)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可知气体是二氧化碳;(2)加热空的试管,另一端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明气体不是来自于空气;图二中A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B是验证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净;如果D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乙同学的假设成立,从而得到碳粉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