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71练第51练正确理解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8单元 第3课时 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第3课时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目标要求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1.兴奋的产生(1)AB段——静息电位:主要是因K+顺浓度梯度外流所致,达到平衡时,膜内K+浓度仍高于膜外,此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2)B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因足够强度的刺激导致Na+通道打开,引起Na+顺浓度梯度内流,达到平衡时,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最终导致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3)CD段——静息电位的恢复: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顺浓度梯度大量外流,膜电位逐渐恢复为外正内负,此时因K+外流过多导致此时膜内外电位差值大于初始静息电位差值。
(4)DE段——恢复为初始静息电位,从而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延伸应用若某神经纤维上电位变化及局部电流如下图所示,请判断其兴奋的传导方向分别为图1向右传导,图2向左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的结构和类型特别提醒突触小体≠突触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信号转换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传递过程(3)传递特点易错提醒有关神经递质的6点提醒(1)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2)传递途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释放方式: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4)受体: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
(5)类型及机理①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谷氨酸等,引起兴奋的机理为该类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能增强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使Na+内流,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即引起下一神经元发生兴奋。
②抑制性递质——如甘氨酸、γ-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等,引起抑制的机理为该类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能增强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使Cl-进入细胞内,强化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从而使神经元难以产生兴奋。
高三生物一轮-神经调节之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 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 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 (填“A”、“C”或“E”)。除乙酰 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 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 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 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这一跨膜运 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 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 (1)C 能
第三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适宜刺激
+++++++++++++++++++++++++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适宜刺激
++++++----++++----+++++++ ------++++----++++------------++++----++++------++++++----++++----+++++++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2)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中只有传入神经元能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B.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通常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C.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D.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变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乙酰胆碱(图中用A-C表示)能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途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E是ATP,物质B是ADP和PiB.A-C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A-C合成过程中,物质C能反复利用D.若抑制D酶活性,会抑制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3.药物W可激活脑内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受体,增强该神经递质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癫痫。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神经递质可从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出来B.该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C.药物W阻断了突触前膜对该神经递质的重吸收而增强抑制作用D.药物W可用于治疗因脑内神经元过度兴奋而引起的疾病4.如图所示,在有髓神经纤维上,具有较厚的髓鞘,每间隔1毫米左右髓鞘中断,在两段髓鞘之间是无髓鞘的部分,称为郎飞氏结,其电阻要比有髓鞘部分小得多。
在神经冲动传导时,局部电流可由一个郎飞氏结跳跃到邻近的下一个郎飞氏结,这种传导方式称为跳跃传导。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跳跃传导方式极大地加快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B.参与构成髓鞘的细胞是具有支持、保护等功能的特殊神经元C.兴奋传导至郎飞氏结部位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D.有髓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随传导距离的增加,兴奋强度会下降5.图甲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a处释放的神经递质都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B.图甲中的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图乙中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由Na+内流造成D.若将神经纤维置于高K+的液体环境中,则图乙所示膜电位初始值会变化6.如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B.①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C.③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脊髓中的某些中枢D.与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相关的中枢仅有③7.下列关于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人因意外车祸而大脑受损,但他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说话,说明大脑皮层的V区和H区没有受损B.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躯体运动中枢C.运动性语言中枢(W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D.某同学正在跑步,下丘脑和脑干不参与调节8.研究发现,日光照射实验动物皮肤后会使其血液里的一种化学物质(UCA)含量大幅增加,且UCA可进入大脑神经细胞内并转化成谷氨酸。
高三一轮复习:神经调节2__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共45页文档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高考复习-兴奋在神经元上产生、传导和传递ppt课件
兴奋性是活机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说明了活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另一种关系,即机体生存的环境条件改变时能引起机体活动的变化。这种特性不仅完整机体有,组成机体的每一种活组织或活细胞也具有这种特性。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条件改变时同样引起生活的组织或细胞发生活动的变化。刺激引起的机体或组织细胞活动的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是刺激引起的,反应本身又是生命活动的特征,因此,广义地说,兴奋性是指活机体或活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近些年来,人们对兴奋性提出了更本质的理解。认为兴奋性的实质是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兴奋就是指产生了动作电位。
细胞内外存在K+的浓度差(细胞内高钾), K+具有从膜内侧向膜外侧扩散的趋势( K+外流)。虽然胞内A-的浓度也很高,但细胞膜对A-不能通透,它只能因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作用,排列于细胞的内侧面。而扩散出细胞的K+也不能远离膜,而排列在膜的外侧面。这样在膜的内外两侧就形成了外正内负的电位差。K+的这种外向扩散不能无限制的进行,因为K+外流造成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将阻碍带正电的K+继续外流,而且K+外流愈多,这种电势的阻碍就会愈大。当促使K+外流的膜两侧K+浓度差势能, 与阻碍K+外流的电位差势能相等时,即膜两侧电-化学势的代数和为零时,K+外流量与回收(回到胞内)的量达到了动态平衡,K+的跨膜净移动为零,此时膜两侧电位差就稳定在某一不再增大的数值,即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
第三阶段:后电位的形成: 当膜电位接近静息电位水平时,K+的跨膜转运停止。随后,膜上的Na+-K+泵(Na+-K+-ATP酶)被激活,将膜内的Na+离子向膜外转运,同时,将膜外的K+向膜内运输,形成了负后和正后电位。
高考生物——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高考生物——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知识梳理1.兴奋的产生与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传导形式:电信号(或局部电流),也叫神经冲动。
②传导过程③传导特点:可以双向传导,即图中a←b→c。
(在反射弧中的神经纤维上兴奋单向传导)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a.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兴奋的传递(1)突触结构及其兴奋传递过程(2)突触类型①神经元间形成突触的主要类型(连线)②其他突触类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
(3)传递特点①单向传递: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②突触延搁: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4)作用效果:使下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兴奋或抑制。
教材拾遗神经递质的成分及作用:(P19相关信息)(1)神经递质的种类: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一氧化氮等。
(2)功能分类: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
(3)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胞吐。
(4)神经递质作用后的去向:一是酶解,被相应的酶分解失活;另一途径是回收再利用,即通过突触前膜转运载体的作用将突触间隙中多余的神经递质回收至突触前神经元再利用。
1.判断关于兴奋传导说法的正误(1)人体细胞中只有传入神经元能产生兴奋(×)(2)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3)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4)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其上传导(√)(5)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可以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2.判断关于兴奋传递说法的正误(1)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2)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充满组织液(√)(3)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5)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6)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共穿过了0层生物膜,该过程的发生体。
【讲义】2022高考生物《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复习讲义
考点22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1.兴奋产生的机制及传导1产生机制2兴奋的传导①形式: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②方向:膜外与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膜内则相同。
③特点:可双向传导在机体内反射弧中只单向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及5点提醒1递质可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如多巴胺,后者可以使负离子如Cl-进入突触后膜,从而强化“外正内负”的局面。
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
2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的是生物膜的流动性;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
3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去向有三种:迅速地被酶分解、重吸收到突触小泡、扩散离开突触间隙。
4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处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5兴奋经突触的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两种功能。
3.“两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1看电流计两极连接的位置①甲图: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刺激后观察到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②乙图将神经电位测量仪的A、B电极均置于膜外,在箭头处施加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差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Ⅰab 段——兴奋传至A电极时,膜外电位由正电位逐渐变为负电位,而B电极处仍为正电位。
Ⅱbc段——兴奋传至AB两电极之间。
Ⅲcd段——兴奋传至B电极时,膜外电位由正电位逐渐变为负电位,而A电位处恢复为正电位。
2看刺激能不能同时到达电流计两极①若电极两处同时兴奋,则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如刺激丁图中的c点。
②若电极两处先后兴奋,则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如刺激丁图中的a点和戊图中的b点。
③若两电极只有一处兴奋,则电流计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如刺激戊图中的c点。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实验探究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探究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甲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乙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201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训练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1.(2012·广东六校联考)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
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多选)( )。
解析现象Ⅱ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且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较多,因是同一效应,故参与的肌细胞数相同。
答案BC2.(2011·东北四市统考)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若在B、E两处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电流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D处时将会使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B.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C处缺乏递质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处传来的信息D.刺激B处时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C解析刺激D处时,兴奋只能传导到E处,而不能传递到B处,因此电流表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C处是突触结构,兴奋传递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上一个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只有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将信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因此B处受到刺激后,可以向A处和C处传导。
答案A3.当条件反射建立之后,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可引起同样的反应,这说明( )。
A.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结构基础相同B.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可以发生改变的C.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性质是相同的D.无关刺激已经转化为非条件刺激的信号解析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在大脑皮层上建立了一个新的联系,这样,“无关刺激”就转化成为“条件刺激”,通过这个联系,条件刺激就可以引起条件反射。
例如,每次给狗喂食物,狗就流唾液,这是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
现在每次喂食物之前给一次铃声,这样多次结合之后,只给铃声狗就流唾液,这就是条件反射。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8单元 微专题七 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
微专题七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题型一膜电位的测量及变化曲线分析测量装置电位变化曲线两电极分别位于细胞膜两侧相同位置两电极分别位于细胞膜两侧不同位置(a、b两点)若减小a、b两点间的距离,则d也随之减小,当ab=0时,两个波峰重叠,电流表指针偏转一次两电极分别位于细胞膜两侧不同位置(a、b两点)若减小a、b两点间的距离,则d也随之减小,当ab=0时,两个波峰重叠,电流表指针偏转一次跟踪训练1.(2022·常德高三市级重点高中联考)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
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曲线图B.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说明d处处于未兴奋状态C.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D.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答案B解析丙图表示先后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动作电位,由图可知,表1可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A正确;由图可知,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说明d处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此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C正确;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处于静息状态,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正确。
2.研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如图甲所示。
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的树突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由树突和轴突组成B.神经元维持-68 mV膜电位时,膜内的K+浓度比膜外的高C.乙图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刺激直接引发的Na+内流D.乙图电位变化出现第二个峰值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引发的Na+内流答案A解析神经元维持-68 mV膜电位时,为静息电位状态,此时,膜内的K+浓度比膜外的高,B正确;乙图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刺激使钠离子通道打开,引发的Na+内流,从而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乙图电位变化出现第二个峰值的原因是神经递质与细胞体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的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课题3 兴奋的 传导和传递
课题:3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传递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训练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通过介绍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环节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出示图3 由图提问:一个神经元受到刺激后是如何产生兴奋的?产生的兴奋在轴突(神经纤维)上是如何传导的?传导到轴突末端的兴奋又是如何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上的?环节二学习新知3 出示科学史资料: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兴奋传导的?4 出示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用蛙的坐骨神经做实验实验过程、结果请看人教版P17最后一段5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回答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6提问:兴奋(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呢?7指导学生看书(人教版P18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结合思考题,)8课件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
(静息时和受刺激产生兴奋时)9 提出问题:如果刺激神经纤维中段,兴奋传导的方向如何呢?(板图)10过渡提问:兴奋传到神经纤维末梢是怎样使相邻神经元产生兴奋的?(即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板书: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1 指导学生看书(结合思考题)12课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强调传导方向板书:画出突触结构图13提问:上述讲的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形成的,那神经元与肌肉之间能形成突触吗?14 出示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5 出示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示意图,找出突触结构,兴奋得结果是肌肉收缩环节三课堂小结16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列表比较)17 课堂小结练习【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三兴奋的传导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2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①静息(未受刺激):膜电位外正内负②兴奋(受刺激):刺激→电位倒转→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兴奋【教学反思】。
生物复习教案:专题考点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错误!基础点1 兴奋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传导形式: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
②过程③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注意点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差别(1)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2)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结构与类型:错误!(2)传递过程(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其原因是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神经递质的释放及去向①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为促进或抑制。
②递质的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重难点1 膜电位的测量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2 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1)曲线表示膜内外电位的变化情况.(2)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使K+外流。
(3)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 +内流.(4)bc段: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
(5)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
(6)de段: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初静息水平。
3 突触中兴奋传递图解解读(1)图示(2)解读①图示中有3个神经元,2个突触。
②箭头处给予刺激,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有b、c、d、e,但a处不能检测到.③此图示可用来考查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注意点突触和突触小体不同(1)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河北省清河挥公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三轮冲刺必考热点14《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必考热点14 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一、答题要素1.兴奋的产生机制:Na+内流→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兴奋产生。
2. 兴奋的传导方向:双向传导。
(1)膜外: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2)膜内: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l)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 兴奋的传递:(1)特点:单向传递。
(2)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5.与神经递质的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高尔基体、线粒体、突触小泡、细胞膜。
二、失分警示1.产生感觉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l)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完整:能产生感觉(2)切记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2.动作电位的产生不一定是一次刺激引起的:必须达到—定的刺激强度(阈值),才能产生动作电位。
三、提分关键1.兴奋传导方向的“三看”法:(1)看神经节: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
(2)看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O--)。
(3)看灰质:传入神经入后角(窄),传出神经出前角(宽)。
2.与兴奋有关的物质运输方式:(1)静息电位时K+外流:协助扩散。
(2)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协助扩散。
(3)恢复静息电位时通过钠-钾泵排Na+进K+:主动运输。
(4)释放神经递质:胞吐。
3.兴奋不能通过突触传递的3种类型:(1)不能形成突触小泡。
(2)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3)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
新高考生物人教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含解析)
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离体神经纤维上的生物电现象,关于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甲、丙两处表示未兴奋区域,乙处表示兴奋区域B.膜外电流的方向为甲→乙,丙→乙C.乙处产生的兴奋,能刺激甲、丙两处产生兴奋D.甲处膜外只存在阳离子,乙处膜外只存在阴离子解析:选D 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外正内负的电位,膜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甲、丙两处膜外均为正电位,乙处膜外为负电位,甲、乙及乙、丙两处存在电位差,能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区域产生兴奋;甲、乙两处膜外均既存在阳离子,也存在阴离子,但甲处膜外阳离子较多,乙处膜外阴离子较多。
2、大鼠SCN神经元白天胞内氯离子浓度高于胞外,夜晚则相反。
SCN神经元主要受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调节。
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
由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A.SCN神经元兴奋时膜内电位由正变负B.GABA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的C.夜晚GABA使突触后膜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外流D.白天GABA提高SCN神经元的兴奋性,夜晚则相反解析SCN神经元兴奋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A错误;GABA通过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B错误;可将白天与夜晚SCN神经元膜内外的氯离子浓度表示为下图,由图可知,夜晚GABA与受体结合,氯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使SCN神经元受抑制;白天GABA与受体结合,氯离子顺浓度梯度外流,使得SCN神经元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神经元兴奋,C错误、D正确。
答案 D3、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一个神经细胞只有一个树突B.根据神经元传递兴奋的方向,可分为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C.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但不能传导兴奋D.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轴突中解析:选B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神经元一般有多个树突;能将兴奋从周围部位传向中枢部位的神经元叫传入神经元,将兴奋从中枢部位传向周围部位的神经元叫传出神经元,两者之间的神经元是中间神经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理解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1.如图表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①侧到②侧B.静息状态时,②侧电位比①侧高C.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大量钾离子从②侧到①侧D.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有关2.(2015·长沙高三模拟)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
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g表示(gNa+、gK+分别表示Na+、K+的电导)。
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离子通透性低。
下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膜电位变化及Na+和K+电导的变化,正确的是(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2015·唐山模拟)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4.(2015·山西四校联考)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5.(2015·宁德普高毕业班质检)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左侧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甲),兴奋从该神经元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如图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B.兴奋通过图乙所示的结构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图乙突触前膜以胞吐形式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D.兴奋在图甲中的传导速度大于在图乙中的传递速度6.(2015·德州模拟)下图为一突触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b点,bc段膜外电流方向为b→cB.刺激b点,c、d同时兴奋C.刺激b点,a、c均会兴奋D.刺激b点,必定会引起B神经元的兴奋7.(2015·烟台模拟)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于2013年8月2日向新西兰政府通报称,其生产的3个批次浓缩乳清蛋白(WPC80)中检出肉毒杆菌,影响包括3个中国企业在内的8家客户。
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杆菌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蛋白,是毒性最强的天然物质之一,能够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肉毒杆菌中除核糖体外不含其他细胞结构B.神经毒素蛋白能够促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C.神经毒素蛋白会影响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D.乙酰胆碱的合成和分泌离不开核糖体和高尔基体8.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分别在甲、乙两处提供适宜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情况是( )A .刺激甲,只有Ⅰ、Ⅱ收缩B .刺激乙,只有Ⅲ、Ⅳ收缩C .刺激甲,Ⅰ~Ⅳ都不收缩D .刺激乙,Ⅰ~Ⅳ都收缩9.(2015·苏北四市模拟)河豚毒素(简称TTX),是一种能麻痹神经的非蛋白类毒素,通常少量TTX 就可以致人死亡,中毒的人会因神经麻痹而窒息死亡。
研究者为了研究河豚毒素的作用机制,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中数据可知,将神经组织浸润在河豚毒素中后,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降低,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触前神经元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后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__结合。
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降低应该是因为作用于突触后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与河豚毒素相关的其他实验。
(所用实验材料与上实验相同)①在未用河豚毒素浸润时,刺激c 点0.6 ms 后观察到肌肉收缩,若刺激a 点,在不考虑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需要时间的前提下,至少需要____________ ms 才能观察到肌肉收缩。
②若要证明某种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递,而不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应选择的刺激点为__________点,放药点分别为__________点(填a 、b 、c)。
10.(2015·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常会受到机体或细胞内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图甲表示某种反射弧中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乙表示突触后膜上A 、B 、C 三处受到某种刺激后的相关电位变化。
请分析回答:(1)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形式传导,在体内兴奋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__(选填“单”或“双”)向的。
(2)图乙中a段表示__________电位。
图甲中,运动神经元1兴奋后,释放的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Na+内流,符合图乙中的__________(填“A”“B”或“C”)处;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后,释放的递质可使__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内流,此时膜外为__________(填“正”或“负”)电荷,膜内外两侧电位差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出现图乙中C处的现象可能引起细胞__________(填“内”或“外”)液中阳离子浓度减小。
(3)乙酰胆碱属于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当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肌细胞收缩。
“肉毒素美容”已经成为时下普遍接受的面部除皱方式,肉毒素是肉毒杆菌分泌的一种神经毒素,能特异地与突触前膜上Ca2+通道结合,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结合有关知识分析,“肉毒素美容”后的症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5·南京质检)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研究表明,AD病人的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这种物质的沉积会损坏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
如图表示两类神经元及突触的差异,请回答:(1)在神经冲动由图中A点传到D点的过程中,B处兴奋时膜外为____________电位,C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病变个体中Aβ的沉积使突触小体中线粒体损伤,引起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量__________,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效率____________,病人表现出记忆障碍。
(3)乙酰胆碱与位于__________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会立即被乙酰胆碱酯酶催化水解,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β的抗体是治疗AD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B [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而Na+浓度膜内比膜外低。
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错误。
]2.B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的通透性增强有关,即在一定时间内Na+内流,使内膜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并且内膜的正电荷逐渐增大,表现为内正外负并达到峰值。
]3.C [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兴奋在突触处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传到突触后膜,可以根据突触小泡位置进行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4.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和在神经元间传递的速度不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速度慢,A错误;兴奋在突触中只能单向传递,B、C错误。
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
]5.A [图甲中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A错误;图乙表示突触结构,兴奋通过图乙所示结构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正确;突触前膜以胞吐形式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C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大于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速度,D正确。
]6.C [A错误,刺激b点,bc段膜外电流方向是c→b;B错误,刺激b点,c点先兴奋,然后是d点;D错误,刺激b点,因递质的种类有兴奋性和抑制性的,故B神经元可能是兴奋也可能是抑制;C正确,兴奋在单条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刺激b点,a、c均会兴奋。
]7.C [肉毒杆菌中除了核糖体外,还有细胞膜、细胞壁等细胞结构;神经毒素蛋白能阻止神经递质的释放,影响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进而阻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乙酰胆碱不属于蛋白质,它的合成不需要核糖体。
]8.B [兴奋在甲、乙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刺激甲,可使乙兴奋,刺激乙,不能使甲兴奋。
] 9.(1)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河豚毒素抑制钠离子通过神经细胞膜(2)胞吐受体神经递质的数量抑制(3)①1.6②a b、c解析(1)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浸润在河豚毒素中的神经组织,其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降低,推断河豚毒素可能会抑制Na+通过神经细胞膜。
(2)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从表格中Ⅱ、Ⅲ、Ⅳ组数据可知,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降低,可能是因为河豚毒素抑制了神经递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导致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的数量减少。
(3)①依装置图可知,a、c点之间存在2个突触,结合表格数据,兴奋通过一个突触需要0.5 ms,故至少需要0.6+2×0.5=1.6(ms)才能观察到肌肉收缩。
②要证明某种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递,刺激部位应在突触前,即图中的a点,药物作用部位应分别在突触和神经纤维上,即b点和c点。
10.(1)局部电流(电信号) 单(2)静息 A 阴正增大外 (3)面部肌肉松弛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即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由于在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在体内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2)静息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a段;运动神经元1兴奋后,释放的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相当于图乙的A处变化;抑制性神经递质促进阴离子内流,加大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导致突触后膜维持外正内负的电位,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无法兴奋;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引起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细胞外液中阳离子浓度减小。
(3)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肌细胞收缩,而“肉毒素”能够阻止该神经递质的释放,所以“肉毒素美容”后将出现面部肌肉松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