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第一课时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潭全貌如何?
从小山岗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பைடு நூலகம்林听见水 声,象人身上佩带的玉珮、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 , 我心里很喜欢它。于是砍伐竹子开出道路,顺势往 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透明。潭由整 块的石 头形成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 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 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 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 随风飘荡。
7.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卷石底以出。(主谓倒装,即“石底卷以出”,意 为“石底有些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即“以全石为底”,意 为“以整块石头为底”。) 2.省略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即“(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第二自然段: 潭中景物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 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阳光向下 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 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 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跟游览的人逗 乐。
第三自然段: 小谭源流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身象北斗七 星那样曲折,水流象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有 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淹没了,隐隐约约 可以看得出。那石岸的形势象狗的牙齿那样 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五、说一说
小石潭给人的印象如何,如果你 身处其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请以“从……这句话中,我发现这是 一个……的小石潭。如果我身处其中, 会感到……”的句式来回答。 示例:
从“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这句话中,我发现这是一个树木青葱的小 石潭。如果我身处其中,会感到十分快乐。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
10.小石潭记(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班级:姓名:1.唐宋八大家”:“韩柳欧阳,三苏曾王---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2.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板书课题、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任礼部员外郎。
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形成了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游记散文。
3、“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诵读课文:(一)试读课文,读准字音,确定语速1.同学自由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确定语速。
(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请两位同学试读课文,并请其他同学从正确、流利、语速三个方面来进行点评。
(二)齐读课文,把握重音、节奏(三)背诵课文,检查三.整体感知:课文的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 ------ ------四.翻译课文一二段,理解课文内容:1、疏通文意,先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字词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相互质疑解答3、由教师提问或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
4、总结五、布置作业:把一二段重点词句翻译一遍,背过来。
1.解释词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一二段:第一段第二段。
小石潭记1课时
教法学法
自译法,讲读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教后反思
二、检查前置作业
三、明确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感知课文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4、初读感悟
二、学生读课文,配乐
三、(学生讨论)
四、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
明确1: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明确2: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主备教师
张素叶
执教教师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的特征。3、品味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的写作特点。
第16课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
16.小石潭记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义。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重点:品味作品写景的妙处。
预习导学1.补全空缺,了解作者。
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之一。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2.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篁.竹(huáng)清洌.(liè)为坻.(chí)为嵁.(kān)chù(俶)尔xī(翕)忽 yǐ(佁)然幽suì(邃)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4.积累文言文中的多义词。
以全石以为底(用)卷石底以出(表承接,不译)以其境过清(表原因)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久居(可以)为全石以为底(作为)为坻,为屿(成为)从从小丘西行(由)隶而从者(跟随)差参差披拂(长短不一)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清水尤清洌(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近.岸靠近。
(形容词作动词)心乐.之以……为乐,句中则译为“喜欢”。
(意动用法)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名词作状语)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名词作状语)6.查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柳宗元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
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写成了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诗文《永州八记》。
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合作探究问题一:一读文章,读准文章节奏。
用“/”标出朗读节奏。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课前学习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准备画图用品、工具。
【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顺畅地朗读课文。
2、能利用页下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
3、能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读一读1、导语:由祖国江山多娇导入课文学习,检测课前学习。
2、明确学习目标,征求学生意见。
3、组织学生诵读课文。
4、评价学生朗读。
明确任务,回答。
学生发表意见,明确学习目标。
自读课文听读课文伴读课文。
自我评价朗读。
二、想一想1、导入想一想环节,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2、检测问题达成情况。
3、导入活动一环节,请学生读文作画。
4、组织交流、评价。
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发言反馈。
读文作画。
交流、评价。
三、比一比1、导入活动二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背诵比赛。
2、组织比赛、评价。
3、组织检测。
背诵、准备比赛。
参与比赛。
完成检测。
四、课后学习探究本文写作手法,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或常州的)旅游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正确翻译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通晓文意并背诵课文,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教学设想:本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丰富,细致生动,多用短句形成强烈的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文章以游览为序写景,条理清楚,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题旨。
紧紧扣住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好文中的乐(难点)。
小石潭记教案一等奖第一课时
小石潭记教案一等奖第一课时 15 篇小石潭记教案一等奖第一课时篇 1这篇文章原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漫游山水的游记散文,接描写自然山水来抒发自己的不幸遭受和对现实的不满,把高洁的人格美和清幽的自然美融为一体,推动了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进展。
文章对潭中的游鱼寥寥刻画几句,精确的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清亮和游鱼的形神姿势。
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的清亮。
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及妙,没有涉及到水,只是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写出了水的透亮鱼的生动都各尽其妙。
文章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安静的风光和气氛。
在这种境地里,流露出贬居生活的孤妻悲凉。
这让我们可以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苦痛心情。
本文是一篇布满山水画意的山水游记。
先写所见的景物,然后着重描绘了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身的感受。
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孤独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全文孤独清幽,看似写景实则写心,是一片情景交融的佳作。
小石潭记教案一等奖第一课时篇 2在这篇散文中,透过潭中的水、石、鱼等近景与远景的描写,可看出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他观看景物的细致深入之处。
他擅长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用比较的修辞手法,予以动态化,有血肉、有灵魂、有共性,不仅肖其形,而且传其神。
全文不到二百字,却把这个小石潭的静奇幽深的自然风光真实地描绘出来了,引起了后人的怀恋。
小石潭记》的是柳宗元。
他是我国中唐时代出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二十一岁中进士,先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为见习官)、礼部员外郎、邵州刺史、柳州刺史等职。
他和同时代的韩愈、及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人,被后人合称为“唐宋八大家”,都是写散文的能手。
这篇《小石潭记》,是一篇优秀的散文,是他所作“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永州,即今湖南零陵县,地处湖南的边疆,和广东相近,在那个时候是一个很荒僻的地方。
他到永州,是因与王叔文为首的新兴地主阶级政治集团的株连关系,被贬谪到永州的,时达十年之久,当了个无足轻重的佐贰官——司马之职。
10.《小石潭记》(第1课时)
文体常识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 叙事为主,可记游,可抒情, 可议论,可描写。如《桃花源 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 》 《醉翁亭记》。
学习检测
篁竹( huáng ) 清冽( liè ) 为坻( chí ) 为屿( yǔ ) 为嵁( kān ) 佁然( yǐ ) 俶尔( chù ) 翕忽( xī ) 参差( cēn cī) 寂寥( liáo ) 悄怆( chuàng ) 幽邃( suì )
16.小石潭记
柳宗元
目标呈现
1.识记文学常识。(重点)
2.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并 尝试背诵课文。(重点、难点)
3.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自主合作
1.了解柳宗元、写作背景 以及“记”这种文体。 2.自读课文,扫清字音障 碍。 3. 圈画出疑难处。
作家身影
柳宗元,字( 子厚 ), 山西人,世称( 柳河东), ( 唐 )代著名文学家, “ 唐宋八大家 ”之一。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 《捕蛇者说》等。《小石 潭记》是《永州八记》之 一。
课后作业
熟读并最怕 的是意外!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 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 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 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 生:曰恕己,曰奉壹。
巩固建构
从(),隔(),闻(), 如(),心()。伐(),下 (),水()。全石(),近 岸,卷()以出,为坻,() 屿,()嵁,()岩。青树 (),蒙络(),参差()。
潭中鱼(),皆若(), 日光(),影()。佁然(), 俶尔(),往来(),似与 ()。 潭()望,斗折(),明 灭()。其岸势(),不可 ()。
坐(),四面(),寂寥 (),凄()寒(),悄怆()。 以()清,不可(),乃()。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 弟宗玄。隶()者,崔氏(), 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课件
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静止不动的样子。
轻快迅疾的样子。
水皆缥碧,千丈 见底。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与朱元思书》
渌水平潭, 清洁 澄深, 俯视游鱼, 类 若乘空矣。
——《水经注》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 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123456 7 89
【材料二】“永贞革新”失败后, A______被贬谪外放。精神摧残加 上水土不服,心情压抑痛苦,只好借山水写作宣泄胸中的愤慨,寄寓世 事艰险的体验。为此,他对荒寒孤寂之地情有独钟,极力强调其荒僻、 冷落及被人遗忘的特点,以此自况。在具体作品中,他一是通过刻意描 绘景物的与众不同,表现自己不与世俗之徒为伍的节操和人品的高洁, 二是着力叙写在遗弃之地尽力挖掘山水美的努力,以此表现其对美景异 物的呵护同情。与被弃感相关联的被拘囚感和生命荒废感使他的山水游 记文学作品始终传达出浓郁的寂寞感、哀愁感和悲苦感。
柳宗元
123456 7 89
9. 因形解意:请结合示例,解析汉字“川”。 【示例】
一个人在前面走,另一个人跟在后面走。“从”本义为“跟随”。例 如,《小石潭记》中“隶而从者”的“从”即“跟随”之意。
123456 7 89
两岸之间是湍急的河水。“川”本义是“河流、水道”。例如,《<论 语>十二章》“子在川上曰”中的“川”即“河流”之意。
suì
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清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凉幽深。 悄怆,凄凉。邃,深。
寻寻觅觅,冷冷清 清,凄凄惨惨戚戚。
5《小石潭记》第一课时-课件
方位 小丘西行 下见小潭 潭西南 坐潭上
景物 篁竹、水声 全石底小潭、青树、藤蔓、鱼
小溪 竹树、寂寥无人
特点 清脆 清幽、愉悦 曲折 凄神寒骨
描写角度 视觉、听觉 视觉(色彩)、动静结合 视觉、动静
触觉
形式四:根据表明方位的词入手,游览美景
坐潭上
定点观察
长焦变角
潭西南
潭中鱼
小丘向西发现潭 下见小潭
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游玩的鱼儿感染了作者,作者的情感在自然 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
小石潭的风景究竟让作者乐还是忧? 要求:细读课文第3、4段,思考哪些景物描写中流露了作者的忧?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源头的不可知,有一种幽深不可揣度的内心感受。
谢谢欣赏!
环节4:全文翻译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 (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向西
向下 在空中
名词作状语
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像狗的牙齿那样 使……感到凄凉; 使……感到寒冷
形容词使动用法
以……为乐
逗乐、玩乐
翻译句子要留意
1.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3.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5.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第1课时)课件 (新版)
要点归纳一
文言文朗读应特别注意: 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 朗读节奏划分技巧:
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停 顿;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学习目标2:通过默读课文、查找工具书、
结合课下注释,能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第1-2段。
。• 自学指导二:
• 内容:课文
• 方法: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 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先自学,再同桌交流,找出规 律,归纳方法要点。
上。 呆呆地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 全石底以出 潭中鱼可百许头
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日光下澈
重点词语解释: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要点归纳
1.翻译句子的方法: 基本原则:信、达、雅。 常用的五种方法:替、留、删、补、调
小石潭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第1-2段。
学习目标一:1.能正确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一:
内容:课文。
方法:①齐读课文并圈划出生字词。 ②结合注音和节奏断分再读课文两遍。
时间:7分钟。 要求:⑴ 读准字音;⑵ 掌握节奏;⑶ 注意语调。
检查:1.从每小组中抽查一名学生朗读。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点评
• 时间:10分钟。 • 要求: • 1. 能准确翻译课文。 • 2. 归纳重点实词、虚词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 摇缀,参差披拂。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精品课件《小石潭记》第一课时
形容词使 动用法
拓展延伸
何为形容词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 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这种谓语 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 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 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意动用法是 古汉语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中包括形容词的意 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相关资料
资料(一)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 物,抒发感情,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资料(二)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 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 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 基人,并称“韩柳”。代表作有 《永州八记》、《三戒》、《捕 蛇者说》等。《小石潭记》是 《永州八记》之一。
以……为乐 逗乐,嬉戏 似与游乐者相乐
1
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名词作 状语
动词作名 词 意动用法
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在空中 向西南
像北斗星那样
像蛇爬行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
如鸣珮环
像狗的牙齿那样
(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心乐之 凄神寒骨
以……为乐(感到快乐)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小石潭记
唐 柳宗元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拓展延伸
自主学习
相关资料
学习目标
1.能熟练地诵读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流畅的翻译课文。
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堪( ) 怡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悄怆( ) 幽邃( ) 寂寥( ) 摇缀( ) 隶( ) 参差( ) 2.《小石潭记》的作者是( ),是“唐宋八大 家”之一,他擅长写( ),本文是他( ) 的第四篇。 3.《小石潭记》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 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小石潭记》第1课时
柳宗元诗文风格清峭,一生留 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 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 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 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 集》,代表作有《溪居》、《江 雪》、《渔翁》。
写作背景
公元805年,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 新运动。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 永州历时十年,贫病交加,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满 怀愤懑。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 潭水、小丘、山涧美不胜收,他便借山水排解内心 的忧愁。著名的《永州八记》即为这一时期所作。 《小石潭记》为其中之一记。
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心里为之高兴。
水尤清冽。
名词作状语, 表示方向,向下。
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①
形容词作动 石底周边部分翻卷 水中 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词,靠近。 过来,露出水面。 高地。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小岛。 不平的岩石。
翠绿的藤蔓。
为 屿,为 嵁,为岩。青树 翠蔓,
【译文】潭中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 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阳光照到水底,鱼 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不动,忽然向远 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 捷。好像在跟游人一起玩乐。
②
名词作状语, 向西南。
看。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潭西南 而 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文本知识
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
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 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属于记叙 文的范畴。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 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 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如《岳阳楼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与游人一起取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北京市樱花园实验学校复习课教案首页
授课人:郭振革上课日期: 2012年2月14日;第一周;星期二;复习课总第3个.
课题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90%学生准确记忆柳宗元的朝代,了解作者的生平。
2.90%学生准确解释重点词语。
3.90%学生准确翻译课文。
重点、准确解词
难点:准确翻译
板书设计课的学习目标和本篇课文在中考中的出题频率,分析这篇文章是中考重点文章。
师生共同明确:1.准确记忆柳宗元的朝代和生平,主要作品
2.准确解释重点词语
3.准确翻译课文
4.把握本文内容和作者情感变化
三.作家作品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分层):A层记忆知识外,总结文言活用现象
B层记忆解词翻译
积累一:古今异义
1.乃记之而去
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
2.不可久居
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积累二:一词多义
1以:①全石以为底
②卷石底以出
2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②以其境过清
3.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不可知其源
4.差:①参差披拂
顺序景写法情
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心乐之
潭中景物潭水:清澄侧面描写…特写镜头似与游者
游鱼:动静结合相乐
小潭源流溪身:曲折蜿蜒……形象比喻
岸势:参差不齐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凄神寒骨
悄怆幽
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决不能忽视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必须重视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只有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才能在学习《小石潭记》这样富有情韵,语言优美的作品时,能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想象,才会在脑海里呈现山水的本真性灵。才会透过语言文字看到活泼的绿色,感受到作者笔下那个空灵、静谧,甚至有几分神秘的小石潭景色。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积累三: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心乐之
3下见小潭
4斗折蛇行
5其岸势犬牙差互
6凄神寒骨
7近岸,卷石底以出
积累四:特殊句式
1.全石以为底
五.检测
将下列加点词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隔篁竹2水尤清洌3为坻、为屿、为嵁、为岩4青树翠蔓5潭中鱼可百许头6日光下澈7佁然不动8俶尔远逝9往来翕忽10斗折蛇行11其岸势犬牙差互2悄怆幽邃13以其境过清14隶而从者
向小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坐在石潭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寂寥落没有别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由于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学生提取信息,明确这则材料的内容。记忆有关柳宗元的文学常识
四.解词翻译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学生对照注解,自学第一段的解词,试着串联课文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用《江雪》导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两句体现了诗人一世孤寂、抑郁的情怀。同学们说说,这位诗人是谁?
明确:柳宗元。柳宗元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仅擅长写诗,文章也一样清新秀丽,比如他在永州任司马时写的“永州八记”其中第四记就是我们学过的《小石潭记》
二.复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