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国英“城市化陷阱”是子虚乌有的幻觉

合集下载

新型城镇化是个骗局

新型城镇化是个骗局

任志强为何说新型城镇化是个骗局该日志已被收录2013-12-08 19:15 阅读(1226)评论(7)想象一下,如果有个哥们突然心血来潮,试着一条腿原地不动,而另外一条腿大踏步向前迈,结果是什么?要么摔个嘴啃泥,要么拽破裤子扯到蛋。

同理改革也分两种:一种是政改;一种是经改。

有人口口声声要深化改革,但从来只谈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从未触及。

如果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是耍流氓的话,那么只谈经改不谈政改的改革措施,都将成为权力者瓜分大众财富的最佳工具和通道。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任何一项改革如果不彻底放权,不彻底消除不平等,那么改革就是一场骗局。

虽然在改革之前,要给改革造势,要给改革最漂亮的包装,让大众相信改革是为大众谋福利。

30年前,改革家说改革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大伙共同致富。

群情激昂,万众一心,第一轮改革结束了,一部分人掌控权力者真的富起来了,而跟随者,非但没有富裕,且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还要全民为“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的恶劣生态环境买单。

几十万年前北京房山有山顶洞人,如今的北京也有“井底蛙人”。

关于新型城镇化,已经被美化了很久,就当很多人都相信,这项改革措施不但惠及中国亿万农民,甚至不少城市居民也深信城镇化能够给他们带来福祉。

这就如同安徒生童话里描述的那样,大街上的人群,面对走过来的皇帝山呼海啸,高呼万岁,夸赞吾皇衣着精美。

但任志强这个臭小子,却大喊一声,这皇帝老儿为何啥也没穿?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他一开口就声称“新型城镇化就是蒙人”。

老任表示“当土地不能私有化的时候,最大收益者一定不是农民。

当你把所有权控制在政府的时候,卖地的收益都在政府手里,肯定政府是最大收益者。

所以政府急于城镇化,就是为政府多捞钱”。

各位,这话说的够直接吧,直接把权力者的裤子扒下来了。

那么,怎样才能推动真正的城镇化?任志强开出了两剂药方:第一,开放市场,只要市场开放,用不着政府操心,也用不着政府投资,把限制市场条件的问题取消了,自然就发展起来了。

党国英:土地问题

党国英:土地问题

党国英:土地换稳定,确立城乡居民土地财产权——把新土改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作者:党国英来源:南方周末来源日期:2011-6-13本站发布时间:2011-6-13 15:26:23阅读量:1658次现行土地制度影响效率、平等和稳定三大施政目标,土地改革可以赢得社会稳定。

建立以土地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土地所有权制度,拿2%的土地给个人实际拥有。

开放浅山区建设用地市场,让中国70%左右的家庭拥有独栋房屋。

土地,民众心里的疑惑,学者心中的纠结,基层干部手上的烤山芋,地产利益链上的印钞机。

30年前差不多如此,现今益发如此。

现行土地制度是制造纷争的制度,其运行结果与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相去甚远。

小打小闹的改革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大战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农村土地改革的思路上有大突破,如“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等,但尚未将土地改革提升到政治高度以统一全党认识,以致相关法律的修订举步维艰。

渐进改革原则核心应是政治改革要稳,经济改革要快;经济改革给政治改革创造条件。

但几十年里土地制度改革几无进展,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已经影响到政治安定。

许多强势利益集团已深深卷入土地利益关系,任何土地改革方案不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即使最有利于增进国家利益的土地改革方案,也不会取得社会基本共识。

在这种情形下,需要少数政治家在改革中采取果敢行动。

以土地改革换取社会稳定一个稳定的社会,最关键的要素,一是中产阶层占国民多数,二是国民有统一的民族文化认同,三是民主政治发育成熟。

历史经验证明,前两个条件大体具备后,第三个条件才能形成。

以我的理解,中产阶层的特点之一是拥有或有能力拥有房产,特别是独栋房产;二是收入高,生活比较安逸,恩格尔系数在10%以下;三是对社会制度有高度认同和建设性态度。

现阶段,如果经济体制改革还能深入,部分人群可具备前两个特点;如果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动,具备第三个特点的人群也可大量出现。

中国大城市化的陷阱

中国大城市化的陷阱

中国大城市化的陷阱郑永年01 脆弱的城市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30多年的时间里,城市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8%达到现在的56%左右。

如果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城市化的70%水平来计算,中国离高度城市化水平也只有14个百分点了。

也就是说,中国用了30年左右的时间,走完了西方100多年的历程。

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城市化既强劲又脆弱,城市扩张很快,但质量低下,不仅过程充满了风险,城市现状也充满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也正因为这样,这些年来,越来越多人对国家的城市化现状产生了诸多忧虑和焦虑。

中共十八大前后,城市化曾经被界定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其中一大来源,有关部门曾就城市化提出了诸多政策建议。

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人们对城市化本身和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抱有巨大的期望。

不过,城市化已经逐渐在政府的议程中消失了,城市化的动力似乎已经不再。

为什么?02 中国城市化的动力为何不再?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看看原来城市化的思路和城市化方式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简单地说,今天的政策调整是对原来政策的一种反应。

如果原来的政策不能为继了,那么就要进行政策调整。

至少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检验原来的城市化所产生的问题。

第一,主导原来城市化的主要是GDP主义,即单纯的经济增长。

投资、贸易和消费长期以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城市化不仅创造了巨大的投资空间,而且也带动了消费和贸易两个领域。

在GDP主义的指导下,在各级官员那里,城市化就变成了简单的盖房子和造城市。

城市化的动力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有关,因为房地产是地方政府主要的收入来源。

因此,各级官员大力推动城市化,很快导致了产能过剩,甚至在不少地方出现了“鬼城”现象。

房地产领域的产能过剩到今天为止仍然是最严重的。

第二,城市化过程中的安全等因素经常被忽视,导致城市越建越大,也越来越不安全,不断暴露出城市的无比脆弱性来,包括天津的大爆炸、深圳的山体滑坡、雨季洪水泛滥、危楼等等,更不用说是导致民怨沸腾的雾霾现象了。

周天勇:城市化谨防“中国陷阱”

周天勇:城市化谨防“中国陷阱”

经很重 了。全世 界没有一个政府能把住房包下 来。而一些地方希望
政府将农 民工住 房全包下来的想法 ,不 仅是 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 , 更会让中国在城市化的道路上陷入 “ 中国陷阱”。


—1
、 、 -
樊纲 :
我 国城市化要有 战略性发展规划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 院长樊纲认 为,中国的城市化需要有一个 发展战略规划 ,特别是城 市基础设施方面 ,这需 要中央层面来管。
国 采用 “ 节地 模式 ”,估 计在 城市和 汽车 化 的全 过程 累计 可节约 3 亩土地,数十亿 吨汽车燃 油和 数十万亿元城市建 设投 资。 亿
俞孔坚 :
当代城市建设需要一场革命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 院院长俞 孔坚认为,当代城市建设需
要一场革命 ,大脚 的革命。这个革命有两个 关键 的战略 :第一 “ 反
规划 ”解放 和恢 复 自然 之大 脚 ,改变现 有 的城市 发展建 设规 划模
式,建立一套生态基础 设施 ;第二,必须倡导基于生态 与环境伦理
的新美学 一一大脚美 学,认识 到自然是美的 ,崇 尚野 草之美,健 康 的生态过 程与格 局之美 ,丰 产之 美。 来自~l 周天勇 :
城 市化谨防 “ 中国陷阱”
北京科技大 学博 士生导师周天勇认为,未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态势仍然是人 口向沿海流动 ,向发达地 区流 动,向城市流动。解决
进城农 民的住 房问题 ,对于少 部分 比如5 ,最多不 能超过 1% % 0 的农
民工 ,可以由公 租房、廉租房来解 决。即使这样,政府的负担也 已
, ■- _

包 括做 好经 济社会 分 析,人 口的走 向,建设成 本和 运输成 本 的分 析 ,做好 土地 的整合 、供给 的统筹 ,尤其是农村宅基地 的置换等。

党国英:“城市化陷阱”是子虚乌有的幻觉

党国英:“城市化陷阱”是子虚乌有的幻觉

天下 之忧而 忧 , 天下 之 乐而 乐 ” 虽 后 , 然 这个 天下 多是皇 帝的天 下。如今 搞 市场 经 济 , 这倒 成 了 中国建 立统 一 市
场 的宝贵 历史遗 产。因为这个 历史 遗
乡村社会 的其他特 点实 际上没有 亲身
体 验。他们 没有在农村谋 生的经历 ; 养 家谋生的是他们 的爹娘 。 传 统 乡村 社 会 ,除 贫穷 之 外 , 一
般 老 百姓 生 活在 没有 隐私 、 有起 码 没
产 , 印 度 这样 的 国 家 , 在 三 五 十 像 要 年 里赶 上 中国实在 不容 易。 我们 千 但 万 不要 盲 目陶醉 , 以为这 是 中国 乡村
从 新的皇 帝。所 以 , 古代 , 在 游牧 民族
容 易征服农 业 民族 ,因为游 牧 民族 比
社 会 , 们有 宗 法观 念 , 人 有皇权 观 念 , 有 自然 神 的观 念 , 些观 念 基于 外 在 这 的 、 世 发 生 的力 量 的 统 治 , 们 很 前 人 难 反抗 。 同样地 , 们也 不 会有 真 正 人 的国 家观念 ; 国其 实是 爱 皇 帝。 只 爱 要 皇帝倒掉 ,国 家” 崩塌 , “ 就 人们就 服
国就 要 爱工 业 , 爱城 市 , 爱市 场 , 应 就
但 人 们 只 要 有 了城 市 生 活 的体 验 , 会 发现 城市 生 活 的 魅力 。城 市 便
经 济需 要专 业 化合 作 , 少 在技 术 上 至
提供 了一种 平等 的基础 。 市 生活 能 城 党 国英 , 国社 会 科 学 院农 村 发 中
农业 民族 有更强 的地 域观念 ;在 近现
社 会 的优 势 。统 一性 只 是外 壳 , 果 如
没 有现 代性 的 内涵 , 有市 场 关 系的 没

警惕:城市化的“陷阱”!

警惕:城市化的“陷阱”!
据官方公布的数据:“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比较妥当的说法是每一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有人不恰当地提出,城市化的要害是“人口城市化“。农村人口大量进城,随之产生两方面问题:一方面,进城的大量人口,在城市发展难以容纳那么多人口的情况下,找不到就业岗位,没有工资,买不起住房,生活难以为继,容易惹是生非,成为城市不安定的因素;另一方面,农民进城,主要是青壮劳动力进城,农村剩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农田谁来耕种,庄稼谁来收割?
城市学告诉我们,许多国家的实践证实,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大城市的发展,要有一定的限度,绝不是越大越好,越多越好。人类是对自然界极具破坏力的物种,大城市的无度扩张,对自然界的破坏是难以估量的。同时,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因其运作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常常因为管理不善、技术失灵、操作失误、人为破坏等原因,很容易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就是西方所说的“墨菲法则效应”。
所有这些污染,如同无数把“利剑”,高悬在城市的上空、渗透在城市的中间、密布在城市的周边,交相作威胁,导致生存和生命的灾难性后果。例如,今年上半年中国诸多城市出现的雾霾天气,在很大程度上是大气严重污染种下的恶果。再如,因为污染,导致许多新的传染病及其病种滋生,而且很容易蔓延,蔓延开来又难以控制。又如,城市车多,除了由于车辆不断散发的尾气污染城市空气外,因堵车而发生的车祸,更是屡见不鲜,屡戒不止——每年因车祸而死伤的人数以数十万计。再如,近些年来,许多城市因排水不畅,大雨成灾,城市变成“泽国”,殃及黎民百姓。还有,一旦发生地震,连逃生的地方都难找。
西方,有一种热门科学,叫“田园经济学”,又叫“田园资本主义”,主要讲的是大城市的弊端,城市中的富有阶层,纷纷外逃,落居郊外。

城镇化背景下“雾都”陷阱的根源及其治理途径

城镇化背景下“雾都”陷阱的根源及其治理途径

城镇化背景下“雾都”陷阱的根源及其治理途径【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出现了“雾都”现象,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

本文从城镇化背景下的“雾都”陷阱出发,探讨了该现象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并总结了主要表现。

在治理方面,提出了加强城乡规划与城镇化管理、提高城市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策略和途径。

通过对“雾都”现象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未来的城镇化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加强治理“雾都”陷阱,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背景下“雾都”陷阱的根源及其治理途径,是一个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城镇化背景、雾都、陷阱、根源、治理途径、城乡规划、城市质量、人居环境、城镇化管理、展望1. 引言1.1 城镇化背景下“雾都”陷阱的根源及其治理途径"城镇化背景下“雾都”陷阱的根源及其治理途径"是一个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一些城市因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匮乏等问题而被称为“雾都”,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隐忧和挑战。

这些问题的根源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包括城市规划不合理、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交通建设滞后等因素。

针对这些根源,制定有效的治理策略和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城乡规划与城镇化管理、改善城市质量和人居环境,可以有效地治理“雾都”现象,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深入分析“雾都”现象的产生原因,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策略,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是解决“雾都”陷阱问题的关键。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治理模式,促进城市化过程的健康有序发展,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2. 正文2.1 城镇化背景下“雾都”现象的定义和特点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城市出现了“雾都”现象,即城市空气污染严重,能见度低,导致空气中弥漫着浓雾,影响市民生活和健康。

政府大楼引领出的是伪城镇化

政府大楼引领出的是伪城镇化

政府大楼引领出的是伪城镇化在当代中国城市化和房地产发展历程中,一个经久不息的概念性话题就是政府搬迁。

从一线城市到偏远乡镇,政府大楼搬迁一直是政府和开发商拿来诱导购房者的一个刺激性话题。

越小越落后的城镇,政府搬迁在城镇化和房地产发展中的“权重”越大,甚至于不少中西部地区和偏远地区,把政府搬迁作为当地城镇化发展的惟一救命稻草。

2013年3月全国两会后,李克强总理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郑重提出:本届政府任期内,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

此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进一步对此提出明确要求,规定5年内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

面对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的严要求,很多新城、新区“捆绑”了新行政中心等政府项目的地区感到进退两难。

基层反映,在中西部等后发达地区,政治中心带动模式现阶段仍很必要。

湘西某县县委书记说:“就城镇化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发达地区可以走市场配置资源的路子,比如产业园区带动等。

但后发达地区不具备产业基础,还是要走政治中心带动新区发展的路子,而且作用很大。

”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表示:“政府卖掉地价昂贵的老城办公楼,迁往地价较低的新区,然后将新区升值的土地在一级土地市场上出售,获得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始资本,是快速发展的城市为基础设施融资的基本做法。

”个人认为,城市化是一个人口聚集带动产业和服务业聚集的自然发展过程,不论是以工业、文化、旅游、气候、服务业等各种方式带动,都应该是一个需求刺激供给的过程,任何通过制造供给来刺激需求的做法都有可能与城市化规律背道而驰,以政治中心带动新城、新区发展的路子,更是一种为城市化而城市化的短视、短效之路,既不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本身,也不符合建设廉洁和廉价政府的现代政治文明方向。

过去有很多没有人口和产业聚集的小城镇,通过将政府大楼、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大规模规划和搬迁的路子,逼迫老城区居民、诱导农村进城新移民搬迁到新区,短时间内有可能取得“显著效果”,为短期地方财政立下汗马功劳,但这种蚂蚁搬家式的城镇化既割裂城市的历史,也大大抬高了民众城市化的成本,是一种短期高效但高能耗、高代价的城镇化,一边在创造财富,一边在破坏和毁灭财富,类似于将一个石头搬过来搬过去创造GDP,可以说是一种伪城镇化。

“城市化”与“伪城市化”

“城市化”与“伪城市化”

“城市化”与“伪城市化”作者:肖重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4年第02期要深刻理解城市化,就需要我们系统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城市化的本质,什么又是“伪城市化”的陷阱,什么是全球城市化道路的共同逻辑……城市化不仅是个时髦的词汇,它直接关系到我们人往哪里走?我们的钱往哪里投?甚至直接关系到我们轰轰烈烈的春运何时退潮。

要深刻理解城市化,就需要我们系统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城市化的本质,什么又是“伪城市化”的陷阱,什么是全球城市化道路的共同逻辑,什么又是中国城市化的特色与制度缺陷。

最近,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著名改革家周其仁面对台下几百名政府官员、企业家与高管,如同向EMBA学员授课一般,以连续近三个小时的演讲与答疑,对这一问题做了深刻系统的阐述。

中国为什么大马拉小车周其仁首先从城市化趋势的历史大发现开讲。

城市化这一现象的发现与研究始于英国18世纪初,当时,多数信教的英国国民从孩子出生、结婚,到死亡均在教堂举行相应的仪式和登记。

然而,当时伦敦的调查显示,很多在伦敦举行葬礼的人并非出生在此地,顺着这一线索,当时的人口学家调查发现,这些人出生于远离伦敦的小城镇,到伦敦谋生并最终在此去世。

城市化现象的研究就此拉开了序幕。

当时英国的城市化率为18.7%。

然而,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城市化率迅速蹿升到30%,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带动作用显露无遗。

如果我们把城市化比作一辆车,工业化比作一匹马。

那么,全球的数据都是小马拉大车,独有中国是大马拉小车。

“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美国和法国都是4.1,英国2.09,德国2.54,日本2.48,俄罗斯是全球平均水平1.97,南非1.38,印度1.15,中国是1.09。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工业化指数已经较高,占整体GDP的45%左右,而城市化率却只有20%。

相对于工业化而言,城市化率的滞后成为一个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中国工业化的产品都去了哪儿,中国这匹大马干什么去了?谜底在于开放与全球化,“中国制造”为全球供货,而没有完全服务中国本土的市场和城市化。

读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的感悟

读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的感悟

读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的感悟
最近,我阅读了一篇关于城市化转型和土地陷阱的文章,深受启发。

这篇文章指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土地陷阱。

土地陷阱指的是城市化过程中土地供应不足、土地价格过高、土地规划不合理等问题所导致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在很多城市,土地价格已经远高于房屋价格,甚至高到了不可持续的程度。

这导致了很多城市贫困人口无法拥有住房,也让很多中小企业无法承担高昂的土地成本。

解决土地陷阱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需要加强土地管理,加大土地供应,优化土地规划,降低土地成本。

其次,需要加强金融支持,为企业提供贷款和融资支持,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此外,还需要加强市场监管,遏制土地投机和炒作,维护市场秩序。

作为普通公民,我们也可以为解决土地陷阱问题出一份力。

我们可以关注土地规划和城市建设的过程,及时向政府反映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我们还可以支持和关注社会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和贫困人口获得更多的低成本资金和资源。

总之,城市化转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 1 -。

党国英:城市化与中产阶层

党国英:城市化与中产阶层

党国英:城市化与中产阶层作者:来源:《商周刊》2012年第20期举凡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中产阶层崛起的过程。

如果没有这个过程相伴随,城市化就不能伴随社会稳定。

考察近代史,可将拥有独栋房产(或等价的城市核心区公寓)、低于20%的恩格尔系数以及对健康社会秩序的认同,看做中产阶层的基本特征。

要把农民工进城定居,以及城市化对国民经济增长的长期贡献,放在这个大背景下认识。

这几年我在农村调查的强度比较大,我们调查的体会是一定要直接接触农户,这和开座谈会很不一样。

确实有些感受,我只说跟城市化有关的问题。

农民工融入城市并不难现在农村的常住人口基本是三个类别:一是我们所忽视的农村专业服务者。

专业服务者是农村生产力的主体,没有这些人我们根本无法解释为什么我们的粮食年年增产。

我们忽视了这一批人。

再一类是正在崛起的专业农户。

种500亩水稻,两季年收入可以达50万元,种500亩两个劳动力根本不是问题,过去我们认为灌溉的问题会影响规模经济,但从今年的调查看,基本上没有影响。

在华北地区种1000亩地,两个劳动力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机械的改进不会破坏地坎,水管埋60厘米以下没问题。

专业农户崛起有必然性,它是非崛起不可。

中国专业农户的崛起,我自己都感到很惊讶。

以前还老担心中国走日本的路,长期搞小农户经济,现在看起来不会。

第三类人就是丈夫在外头,留下的是妇女、老人。

这些人的确在种粮食,但真正的生产主力不是他们。

如果再加一类的话,就是山里面的山民。

在深山区,青壮劳动力干脆走了,有的妇女也带走了,留下什么呢?留下老人。

大体上的形势是这样的,城市化的速度确实很快。

在镇江新区,近6万亩的耕地,其中有一家把两万亩地包了。

实际耕作者的最大规模可达500亩水稻,而管理规模(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与流通)最多可达到50万亩。

但是从田间操作规模上来讲的话,500亩就够了。

镇江的一个老板同我讲的问题使我很受启发,他说他现在在苏南地区基本上找不到当地人参与农业,哪怕给的工资很高也找不到,现在主要是苏北和河南、安徽的农民干田间工作,他认为十年以后这些人都找不到了。

城镇化的成败在于农民出路

城镇化的成败在于农民出路

作者: 党国英
出版物刊名: 领导科学
页码: 21-21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期
主题词: 城镇化;农民出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中国经济;资源配置;地方政府;自主权
摘要: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

中国经济要保持长期健康发展的态势,需要有一个清晰可靠的大思路,但这个问题过去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

好在我们有了一个开放度较高的市场,地方政府又有一定的发展自主权,这就使我国资源配置调整大体能反映资源的稀缺性,使经济发展长期保持了活力。

评论经典美文(一篇)

评论经典美文(一篇)

评论经典美文(一篇)评论经典美文 1但是,实际上中国的城镇化实际上是一个巨大阴谋和骗局,特别是十多年来城镇化速度加快,这个阴谋和骗局越来越为更多的人识破,只是__为力而已。

之所以说城镇化是一个阴谋和骗局,原因如下:第一,为资本家等提供廉价劳动力。

随着中国改革私有化的加快,中国新兴资产阶级兴起,权贵资本家和外国企业在话越来越多,中国经济变成了资本主义殖民经济。

外资企业、新兴资产阶级、权贵资本家和外国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廉价劳动力。

中国有九亿农民,是一个庞大的劳动力市场。

搞所谓的城镇化,让农民失去土地,进入劳动力市场,越多越好,劳动力越廉价,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越多。

第二,为继续发展房地产业做准备。

__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虽然如此,但是有人看到了房地产业对经济的巨大刺激作用,为了确保自己任期经济增长,显示自己领导有方,保住自己的位置,今后中国会大力扶持房地产业的发展。

虽说现在搞什么宏观调控,打压房价,谁都知道这是在做个样子给老百姓看,平息老百姓的不满情绪,转移老百姓对这些人的注意力,要不这长时间为何打压不下来。

城镇化,首先是从城市周边开始,把农民弄进城里,把土地腾出来给房地产商。

第三,为转基因农作物在全国推广做准备。

城镇化必然导致中国可能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从而导致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

民以食为天嘛,如果粮食产量下降必然引起不稳定。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那只有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中国传统农产品抗病害能力差,每年导致不少粮食损失;而转基因农作物抗病力强,推广转基因农业可以增加产量。

这下,我们不难明白,连非洲国家宁愿饿死都不愿意吃的转基因,更别说__国家自己吃了,为何能在中国畅通无阻,有人极力推行,甚至把学生作为试验。

几十年来,中国每年进入城镇打工的农民工达到1.5亿人。

这些人在城镇特别是城市从事劳动条件最恶劣、劳动安全卫士最差、劳动待遇最低廉(甚至还得不到保障)的劳动工作。

几十年来,这 1.5亿进程的农民工不说住在城里,就连最基本的工资都无法保障——每年有无数农民到年尾的时候被欠薪,甚至不发,只能采取极端措施。

城镇化未必导致“贫民窟”

城镇化未必导致“贫民窟”

城镇化未必导致“贫民窟”
佚名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上半月》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加快城镇化步伐会不会有城市住房问题?会不会出现大量“贫民窟”?《北京日报》刊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党国英的文章对此做了解答。

【总页数】1页(P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1
【相关文献】
1.网络执政未必导致善治 [J],
2.高压环境中成长的经历未必导致消极的结果 [J], 聂佳;雷雳
3.新常态下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如何避免“贫民窟”出现 [J], 施小梅;赵晓彪
4.大自然挑战传统理论:衰老未必导致死亡 [J],
5.外管局:人民币升值未必导致外储损失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当前不存在“城市化陷阱”

中国当前不存在“城市化陷阱”

中国当前不存在“城市化陷阱”党国英【摘要】有人认为,当前的城市化进程过快,"城市化陷阱"开始显现。

我认为这种疑虑是没有根据的。

我国过去十几年的城市化速度比较快,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只是这种城市化不是很实在,一部分农民工没有真正在城市安居乐业。

就业机会少,阻碍城市化吗?美国经济高速增长期国民经济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是中国的2.53倍。

我倾向于按中国人的劳动时间过长来解释这个差异。

调查表明,80%的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时间每周在50小时以上,超出标准工作时间20%以上。

粗略计算,如果城市职工普遍这样超时工作,意味着全国减少6000万以上的就业机会。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按照美国国民经济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计算,【期刊名称】《农村工作通讯》【年(卷),期】2012(000)022【总页数】1页(P42-42)【关键词】城市化进程;中国人;就业机会;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经济;城市化率;安居乐业;劳动时间【作者】党国英【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1有人认为,当前的城市化进程过快,“城市化陷阱”开始显现。

我认为这种疑虑是没有根据的。

我国过去十几年的城市化速度比较快,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只是这种城市化不是很实在,一部分农民工没有真正在城市安居乐业。

就业机会少,阻碍城市化吗?美国经济高速增长期国民经济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是中国的2.53倍。

我倾向于按中国人的劳动时间过长来解释这个差异。

调查表明,80%的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时间每周在50小时以上,超出标准工作时间20%以上。

粗略计算,如果城市职工普遍这样超时工作,意味着全国减少6000万以上的就业机会。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按照美国国民经济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计算,我国的城市化速度还可以更高,城市化率每年可提升到2.5%以上。

城市缺乏土地,阻碍城市化吗?我们知道,一平方公里一万人的人口密度,是花园式城市的标准。

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城市的人口密度在3000人/平方公里左右。

转型中国的“半截”城镇化

转型中国的“半截”城镇化

转型中国的“半截”城镇化——党国英、郑风田深度剖析中国农村发展郑风田:中国已经开始出现逆城市化今年春节,一篇普通的博士返乡笔记火遍互联网,再次映照出人们心中复杂的乡愁情怀和艰难的现实考量。

不可否认,中国正在高速发展,三农问题也不断被遮蔽在更前卫更宏大的话题之下,但被遮蔽不等于不重要,更不等于不存在。

从留守人群到基层腐败,从土地问题到城镇化,每一个沉重的问题背后,既关乎数亿人的生活现状,也关乎中国转型的功败垂成。

党国英:农业规模化主力仍是青壮年非妇女老人凤凰博报:今年春节期间,火了一篇博士回乡记,其中的农村沦陷问题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这两天我们也做了一个小调查,两天时间,有57000多人参与这个调查和投票,其中有70%的网友认为,中国的乡村正在沦陷,两位觉得呢?郑风田:我当时看到这个新闻,本来想写几篇文章反驳反驳的,一直特别忙,一直没讲,这有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东西,这人出去念几天书,就不了解中国农村大的发展格局了。

我认为他不了解农村的这样一种转轨,实际上大量的农民有机会到外边打工,是一个好事。

比如20年前,去到一个村庄,大家都在村头晒太阳,没事干,那是好事吗?凤凰博报:党老师您觉得呢?党国英:什么叫沦陷?如果沦陷指的是农民脱离农业大量进城,当然是个好事情。

我们希望这个趋势要保持很长的时间,直到产生一个效果,就是农村人口逐渐减少,以后和他们的土地资源相匹配,形成能和城市收入一样多的农业经营规模效果,那农民的日子就好过了。

凤凰博报:如果这么一大批年轻人到城里去务工,丢下乡村这些地没有人种的话,对中国的农业发展是否有影响?郑风田:这句话也要慎重。

为什么呢?就说哪些地方没人种,哪些地方有人种,是这样一个问题。

像咱们的粮食主产区东部平原,土地都是在种的,我们每年两百多个亿补贴,很多村庄的农业机器设备特别好,你打个电话,别人都给你种给你收,这些村庄的土地,农民不会让它闲住。

哪些地方闲得住?就是山坡、丘陵地带,农机设备进不去,像湖南或者云南贵州,本来就不适于耕种,这些地方年轻人出去后,老年人干不动,土地就闲置了,闲置也好,退耕还林吧,恢复自然生态。

置疑专家治国--兼与党国英先生商榷

置疑专家治国--兼与党国英先生商榷

置疑专家治国--兼与党国英先生商榷
肖重斌
【期刊名称】《中国经济快讯》
【年(卷),期】2003(000)020
【摘要】党国英先生是我很敬佩的一个经济学家,他在从事经济学研究之余,写有大量经济随笔、小品,可谓字字玑珠,闪烁着思想的火花。

但他《成就专家治国》一文中有些观点我不敢苟同。

文章认为,全世界都流行专家治国。

目前,中国的治国主体已经是专家队伍。

他似乎特别欣赏专家治国,甚至认为:"工程专家的科学专家素养会让他扪摈弃曾经浪漫主义的想当然的行为方式,治国可以看作一项工程,会讲规律,讲协调,讲效果;如果错了,他们还会改正,就像修改设计图纸一样"。

【总页数】1页(P26)
【作者】肖重斌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02
【相关文献】
1.个案监督毋庸置疑--就"个案监督"问题与何兵先生商榷 [J], 李静美
2.置疑“拒绝阐释”说及其批评家的悲哀——与谢有顺先生商榷 [J], 孙仁歌
3.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适用性——兼与王晓升、聂锦芳先生商榷 [J], 赵庆元;熊兴国;李蕊
4.取消农业税后乡村治理的真问题究竟是什么?--兼与党国英先生商榷 [J], 张德元
5.谈依法治国的提出──兼与卢传国先生商榷 [J], 刘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国英:“城市化陷阱”是子虚乌有的幻觉时间:2012-06-20 浏览次数:704 次一城市化是农民投奔自由、追求幸福的自主行动的结果。

从典型意义上说,城市和传统乡村的确是两个世界。

传统乡村社会的基本特点是物质匮乏,几乎没有财富积累,穷富等级比较固定,公共生活领域狭窄且受宗法关系控制,人无隐私和自由可言。

此外,典型的传统乡村社会内部几乎没有市场交换,外部交换主要和达官贵人的奢侈生活有关。

出身农村的青年对物质匮乏有一定了解,但对传统乡村社会的其他特点实际上没有亲身体验。

他们没有在农村谋生的经历;养家谋生的是他们的爹娘。

传统乡村社会,除贫穷之外,一般老百姓生活在没有隐私、没有起码自由的人身束缚之中。

长辈对晚辈的指教天经地义,而族长、乡绅的金口玉言比法律还厉害。

这里有一种无形的强制和普遍的压抑。

美丽的乡村风光早已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并不能丝毫减轻他们的压抑感。

在这种生活中,人际之间的恐赫、强制和各种奴役性的潜规则所带来的精神折磨,远甚于物质贫穷的痛苦。

我再次重复过去说过的话,典型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生活不是《艳阳天》、《创业史》和《刘老根》里描述的那种生活,而是陕西作家陈忠实《白鹿原》里的生活,是《红楼梦》里焦大、刘姥姥和佃户们过的生活。

正因为乡村社会的人身束缚具有普遍性,人们可能熟视无睹。

一辈子在乡村的人们可能对生活没有多少抱怨,以为那是老天注定的。

但人们只要有了城市生活的体验,便会发现城市生活的魅力。

城市经济需要专业化合作,至少在技术上提供了一种平等的基础。

生产一台汽车,方向盘制造和车轮毂制造在技术上一样重要。

城市生活能保有隐私也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就连一定历史时期狠不过的城市资本也不大会侵犯人们的隐私权。

隐私是一个自由的心理空间,这种东西在传统乡村社会花多少钱也买不来。

城市的货币交换还放大了人的能力的差异,那些有创造力的人和普通人相比,所获得的财富可以有天壤之别,而乡村社会里人们能力的差异不过是多种几亩地而已。

城市社会的魅力不止于此。

年轻人喜欢谈爱国,其实真正的国家观念不是来自传统乡村社会。

在传统乡村社会,人们有宗法观念,有皇权观念,有自然神的观念,这些观念基于外在的、前世发生的力量的统治,人们很难反抗。

同样地,人们也不会有真正的国家观念;爱国其实是爱皇帝。

只要皇帝倒掉,“国家”就崩塌,人们就服从新的皇帝。

所以,在古代,游牧民族容易征服农业民族,因为游牧民族比农业民族有更强的地域观念;在近现代,工业民族更容易征服农业民族,因为工业民族的城市治理半径大,市场交易范围广,百姓具有真正的国家观念。

这是解释中国过往历史的一种基本观念。

西方人对中国一次次取得战争的胜利,不是西方人有三头六臂,而是中国百姓在不清楚皇帝是谁的时候,缺乏真正的“敌人”的观念。

乡村社会的人们常常在家族械斗时更容易主动赴汤蹈火。

近代早期,我们的士兵在战场上可以朝天放枪,那无论多么先进的武器都排不上用场。

洋务运动以后,中国逐渐有了近代工业,黄埔军校又传播了新的军事技术和军事组织知识,国家观念开始普及,中国人的战争能力才强大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国就要爱工业,爱城市,爱市场,就应仅仅把把农业当做国家的基础,而不是基础上的大厦。

概念的讨论需要极端,而实际生活是模糊的。

若做世界比较,中国的城乡关系在历史上不同于西方。

西方的宗法关系限于乡村贵族,而我们的宗法关系具有普遍性。

我们这里是家国难分,只不过所谓“国”是皇帝的天下。

一个村庄是小的宗法共同体,全天下则是大的宗法共同体。

所以,中国乡村社会的一介匹夫也可以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虽然这个天下多是皇帝的天下。

如今搞市场经济,这倒成了中国建立统一市场的宝贵历史遗产。

因为这个历史遗产,像印度这样的国家,要在三五十年里赶上中国实在不容易。

但我们千万不要盲目陶醉,以为这是中国乡村社会的优势。

统一性只是外壳,如果没有现代性的内涵,没有市场关系的引入,我们断断不会有今天。

但总体上我对中国的前景很是乐观。

即使在当代中国,城乡关系也是灰色的。

真正的传统村落越来越少,而我们的城市也不见得完全见不到宗法关系的影子。

要知道,我们如果对城市生活不满意,其实你讨厌的恰恰是城市的乡村烙印。

例如,最令刚进城的农村出身青年人窝心的是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人们感觉到种种潜规则的起作用,透明天花板压在头顶,职场是一个个土围子,有的职业领域除非你有特俗背景,否则就别想进到里面去。

面临这种局面,年轻人不免沮丧、愤懑,乃至绝望。

若回到乡村,发现那里发生了变化,金钱关系裹挟着宗法因素,温情的亲情面纱被斯得七零八落,也落得心灰意冷。

有的乡村开始给8岁孩子做寿,甚至给家养牲口做寿!两厢比较,彷佛在“不同人间切换”,且不知何处是个归宿!其实,这不过是乡村社会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的瑕疵而已,能让我们心灵安家的,是让我们的乡村超着现代化继续奔跑!当然,几亿流动人口有自己的困惑和彷徨。

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让他们一剂服下便心爽气清。

中国需要进一步现代化,且能够现代化。

未来我们的城市会更多、更大、更加现代化。

我们也将保有乡村,但现代化的乡村是城市的延伸,现代农业是城市食品市场的第一车间,而不是改头换面的宗法关系的堡垒。

乡村经济将全面被现代信用关系所覆盖,城市所拥有的隐私保护和自由心灵空间也将延伸到乡村。

这个过程不会太快,但趋势却不可逆转。

乡村牧歌是诗人虚幻飘渺的憧憬,而牧歌的自由精灵隐藏在城市。

我们要吟唱传统乡村社会的挽歌和城市生活的牧歌,在时代咏叹的二重奏之中,确定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归宿。

二关于城市化问题,有人除过对农村人口转移的必要性认识模糊以外,还对城市吸纳人口的潜力表示怀疑,以为中国城市就业机会不足,能源短缺,土地短缺,住房供应不足,都不允许城市化速度太快。

我以为这种疑虑是没有根据的。

我国过去十几年的城市化速度比较快,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只是这种城市化不是很实在,一部分农民工没有真正在城市安居乐业。

这个速度的确不算低,超过了美国城市化最快时期的速度。

按我的测算,如果继续保持既有的趋势,我国的城市化率在2032年达到70%,城市人口在大部分年份每年增加1600万左右,农村人口每年减少约1200万左右,峰值是1357万。

如果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2%,则城市人口每年增加约2000万,农村人口每年减少1300万直至1600万。

这个速度我们的城市能承受么?按前面的假设,到2032年,我国城市就业增长率从2.7%会下降到1.6%,平均年递增率为1.7%。

这个时期我国的GDP增长率扣除物价因素,每年按9%算,那么,国民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弹性平均为0.19。

这就是说,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业只增长0.19个百分点。

让我们看看美国的情况。

美国1919年至1957就业增长率平均为1.89%,扣除物价因素后,GDP实际增长率3.94%,弹性值为0.48。

这就是说,美国经济高速增长期国民经济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是中国的2.53倍![1]我们很难用中国比美国科技进步更快来解释这个巨大的差异。

我倾向于按中国人的劳动时间过长来解释这个差异。

由我领衔的课题组的农户调查(10个省的约1000个农户)表明,80%的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时间每周在50小时以上,超出标准工作时间20%以上。

粗略计算,如果城市职工普遍这样超时工作,意味着全国减少6000万以上的就业机会。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按照美国国民经济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计算,我国的城市化的速度还可以更高,城市化率每年可提升到2.5%以上!这难道还能说我们的城市缺乏就机会么?三说中国城市缺乏土地,因此不能快速城市化,更缺乏依据。

我们知道,一平方公里一万人的人口密度,是花园式城市的标准。

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城市的人口密度在3000人/平方公里左右,常说没有土地的东部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西部还低。

城市建成区的人口密度也只是一平方公里一万人。

我的测算表明,我国城市人口的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6。

[2] 这些事实表明,我国城市利用现有土地还可容纳1倍以上的人口!此外,我国现在农村村落面积是耕地的面积的13.3%,而日本的同一数据在1954年是6.8%。

[3]我国村落占地17万平方公里(包括村庄内企业占地)通过有计划的村庄整理,至少可节约1亿亩土地,城市扩张怎么也用不了这些土地。

我们的问题不是没有土地,而是体制和规划方面的问题导致土地的巨大浪费。

以上世纪80年代的数据做比较,我国GDP每增加1%,所占用的耕地是日本同一数据的10倍左右。

我国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实在太差。

按购买力平价估算,中国要赶上美国的的人均收入水平,还需要约30年时间,那时,中国的GDP总量要比现在增加270万亿人民币。

中国的土地资源能允许我们再生产270万亿GDP么?这个也不是难题,关键是要调整国土资源的使用格局。

中国GDP总量的90%以上主要靠城市经济部门生产出来。

各类城市主要集中在平原、河谷地带,其周边土地大多是我国的优质耕地。

这些城市经济部门占了大约1亿亩土地(大于城市建成区面积),平均1亩地产出GDP近50万元。

近些年国家对农田占用严格管控发挥了作用,每新增1亩建设用地产出GDP约220万元。

按这个数据推算,我国GDP总量达到350万亿,还要占用优质耕地1亿亩以上。

我国优质耕地每亩可产出粮食约1吨,这意味着要损失1亿吨粮食产量,占到现有粮食产量的18%左右。

1亿吨粮食能不能用其他土地生产?很难。

我国土地品质差异很大,山区土地的粮食产出往往是优质耕地的1/3左右。

山区土地灌溉困难,又因为土地分割细碎,机械化耕作不易,且离市场比较远,综合劳动生产率低,农民耕作的成本很高。

这是山区土地被撂荒的主要原因。

所以,扩大山区土地利用来增产粮食是行不通的。

依靠土地整理来增加优质耕地,是我国近些年努力做的工作,其主要办法是提高土地的平整度,增加灌溉设施,便利机械耕作。

但我国水源较好的地区已经没有多少土地整理的潜力,其他地区即使花巨大代价整理出可灌溉的土地,水源也仍然是一个问题。

好的办法是限制平原、河谷地带城市的继续扩张,依靠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办法来提高这些城市的经济规模。

可以通过努力将大约1亿亩现有仅城市经济部门用地(大于统计概念的城市建成区)的平均GDP产出能力逐步提高到210万/亩,还有约10万亿的GDP靠农业部门提供,另外100万亿的GDP则应通过山区非农业用地转变为工商业用地来提供。

考虑到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这种估计不算冒进。

经济地理专家把我国土地资源按人口居住适宜程度分为5类,分别是“高度适宜地区”、“比较适宜地区”、“一般适宜地区”、“临界适宜地区”和“不适宜地区”。

从长期看,后3类地区的人口要大幅度减少,90%以上的中国人会居住在前两类地区(现在接近20%)。

国土的直接经济利用价值主要是前两类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