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学期品德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学期品德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学期品德教学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

学校:润田小学

班级:六年级

学科:品德与社会

制定人:孔欣欣

执行时间: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9月 1 日至

2012年1月日计周

制定时间:2011年9月 1日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在上册相应编制了“从小学创造”、“从田野到车间”、“走进信息时代”、“人类文明的足迹”、“我们去环球旅行”五个单元,共17课。较好地渗透了科技、历史、规则及生命教育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创造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懂得创造并不神秘,人人都能创造;勇于尝试创造,体验创造的快乐的思想。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情况和身边的生活用品,了解工业、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与智慧,尊重工人和农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感受科学技术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3、本单元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感受现代通信和现代传媒与人们生存的关系”“了解现代通信和现代传媒的种类与方式”等要求。

4、通过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通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学要为为类造福。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筑、文学艺术作品等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5、从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知道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风情,了解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成果。

在教法设计上,要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适当体验,把品德知识的学习上升到一种情感的体验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

由于教材综合性和情感性较强,考虑在引导学生学习品德和社会知识的同时,应该建立一种开放性。

让教材的“话题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深入到社会,通过实地调查、参观、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课内外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补充课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转化为知识积累和行为变化。

四、教学措施

1、坚持自主学习的原则。

充分贯彻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社会知识的学习尽可能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以获得学生主动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入活动领域,指导鼓励学生参与。

2、抓住学生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安排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激趣教学,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于完成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抓住“童趣”,营造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3、落实知识点

落实社会学习的学习重点,寻找恰当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在自主学习中学习掌握。

4、坚持德育原则

在组织社会知识的课文学习时。从品德课中所营造的社会大环境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他们诚信的个人品质,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内容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