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梅》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咏梅》 教案教学设计

《咏梅》 教案教学设计

《咏梅》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梅》这首诗;(2)理解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等;(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梅花的精神象征、对比手法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3)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2. 诗中生词和短语的理解;3. 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2. 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把握;3. 学生对诗文情感的体会。

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录音;2. 准备生词和短语的注释;3.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人简介、时代背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诗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2)学生跟读诗文,熟悉诗文内容。

2. 学习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诗文,解释生词和短语;(2)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大意。

3. 分析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梅花的精神象征、对比手法等;(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文中的情感,如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等;(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情感的体会。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背诵诗文;(2)学生写一篇关于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短文。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文的流畅程度;2. 学生对诗中生词和短语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4. 学生对诗文情感的体会和表达能力。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内容的掌握。

(2)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诗文意境的理解。

(2)诗词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咏梅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词,体会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4.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词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感悟。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卜算子·咏梅》。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咏梅的短文。

3. 推荐一首关于咏梅的诗词,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教师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学生分享课后作业中的咏梅短文,教师点评并鼓励。

2.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3. 诗词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中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感悟和欣赏心得。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诗词接龙,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2)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图片、音乐磁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

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卜算子·咏梅》篇1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目的1.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卜算子、咏梅、悬崖、山花烂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大意,体会毛泽东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4.从梅花的高贵品格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弄懂词意,体会梅花凌寒独放、不畏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与报春而不居功的谦虚态度。

教学准备1.《红梅赞》乐曲及多媒体。

2.资料收集。

教学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读(比较陆游词和毛泽东词,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大家知道吗,这首词是毛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后写下的。

就是课文附的这一首。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2)谁来读读陆游的这首词?(3)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看看和读毛主席这首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

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

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

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

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教师介绍: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反其意而用之”。

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

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裴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

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4)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咏梅》教学设计教案

《咏梅》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内容
《咏梅》是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和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 赞美和喜爱之情。教学内容包括对诗歌的背景、语言、意境等方面的分析和欣 赏。
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咏梅》中的意象和象征意 义,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 特点。
难点
深入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意象和语 言,感受自然和生命的美丽与价 值。
情感和意境。
个性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 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 导和建议,促进学生的
个性化发展。
04
教学过程
导入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梅花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梅花的美丽和独特之 处,激发学生对《咏梅》这首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新课学习
总结词:理解诗意 总结词:学习重点字词 总结词:分析艺术特色
要求二
参观当地的公园或园林, 观察梅花的形态特征和生 长环境,感受梅花的美丽 和坚强。
要求三
与家长或同学交流关于梅 花的看法和感受,分享彼 此的理解和认识,增进对 梅花的认识和了解。
06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反思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 学目标?
教学内容是否具有实 用性和趣味性?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 完整?
教学方法反思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自 己的语言描述《咏梅》的意境和情感 。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咏梅》所表达的高洁、坚韧的情感,培养学 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咏梅》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
0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咏梅》这首诗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梅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体会诗人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能力。

《咏梅》教学设计

《咏梅》教学设计

《咏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学习诗词的表达手法,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学习诗词的表达手法,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理解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3 分钟)展示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梅花的特点,引入课题。

2. 介绍作者(2 分钟)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3. 初读诗词(5 分钟)教师范读诗词,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4. 理解诗词(15 分钟)(1)讲解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词的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让学生体会诗词的艺术魅力。

5. 诵读诗词(10 分钟)(1)学生自由诵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分组诵读,比比哪组读得更有感情。

6. 讨论交流(10 分钟)组织学生讨论: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哪些象征意义?你能想到哪些具有梅花品质的人或事物?7. 总结(2 分钟)总结诗词的主题,强调梅花的品质和精神,鼓励学生学习梅花的坚韧不拔。

8. 布置作业(2 分钟)(1)背诵诗词。

(2)让学生模仿《咏梅》写一首赞美某种植物的诗歌。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让学生通过诵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同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梅花的品质和精神。

《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3篇

《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3篇

《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让学生了解两首词的主要内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情感态度:1、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2、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3、写出赞美自然界景物的文字。

二、过程方法:1、积极调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和积蓄的情感,参与新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2、利用学生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辅助学生学习。

3、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词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能想象画面,赏析文字。

四、教学难点: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了解梅花吗?学生交流对梅花的认识。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

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2、毛泽东同志真是一个豪迈、浪漫和富于激情的伟人,一场雪,就有一种英姿勃发的气概;一枝梅,更有笑傲江湖的情怀。

3、1962年春天,他看到迎寒怒放的梅花,写了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在这里,词牌名是?题目是?“咏”就是用诗词等来叙述的意思,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

(二)读一读1、初读感知:(1)毛主席眼中的梅花是怎样的呢?他是怎样赞美梅花的呢?请大家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体会。

(2)读着这首词,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感受到的是振奋激动,还是哀愁无奈?从词中你听到是哀叹还是笑声?你从中看到的生机热烈,还是衰败冷清?(指名回答:“读着这首词,我感觉到……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3)指名诵读:提句读停顿、声调变化和感情扬抑的要求。

陆游《卜算子·咏梅》教案

陆游《卜算子·咏梅》教案

陆游《卜算子·咏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3)了解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寄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咏梅诗的不同风格和特点。

(3)通过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高洁、坚强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理解诗人在困境中保持坚定信念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释义和翻译。

(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3)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陆游的生平背景和创作特点。

(2)收集相关的咏梅诗歌,进行对比分析。

(3)准备诗歌的字词释义和翻译。

2. 学生准备:(1)预习《卜算子·咏梅》,了解诗歌的大意。

(2)搜集有关梅花的图片或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梅花的特点。

(2)简介陆游的生平背景和创作特点。

2. 朗读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 讲解诗歌(1)解释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3)对比分析其他咏梅诗歌,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

4. 品读诗歌(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选取代表性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背诵《卜算子·咏梅》。

2. 写一篇关于梅花的短文,可以是对诗中意象的描绘,也可以是对诗人情感的体会。

3. 搜集其他咏梅诗歌,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

卜算子·咏梅(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卜算子·咏梅(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卜算子·咏梅(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卜算子·咏梅(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本篇文章以《卜算子·咏梅》这首诗歌为教学内容,针对苏教版七年级必修的教学要求,详细设计了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流程。

通过分析、解读、欣赏、演绎等多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教学内容《卜算子·咏梅》作者:毛泽东二、教学目标1、语言能力:1)理解和掌握本首诗的意义和语言特点;2)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形象语言等特点;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文学素养:1)了解毛泽东同志的政治身份和文学成就;2)理解诗歌作品与文化、文学、艺术之间的联系;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首诗的意义和语言特点;2、理解毛泽东同志的政治身份和文学成就。

四、教学方法1、讲解演示法:通过师生互动和现场演示,深入分析和解读诗歌内容和语言特点。

2、情景模拟法:通过小组合作和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Part 1:导入环节1.老师出示几幅描绘梅花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梅花的美丽与特点。

2.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梅花的联想和感受:在中国文化中,梅花是什么样的象征?Part 2:分析和解读1.老师先朗读诗歌全文,然后带领学生集中注意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节奏。

2.分组讨论:请学生阅读和思考诗歌的意义和语言特点,发表个人看法和解读。

3.老师带领全班展开深入讨论和解读,精确理解和概括出本首诗歌的中心意思和思想感受。

Part 3:欣赏和赏析1.听老师朗读并欣赏一段流传颇广的《咏梅》琴曲,感受梅花的意境和音乐所带来的感受。

2.老师引导学生认真欣赏以下诗句,尝试探究其内涵和表现手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召南·草》兰芷横刀留残红,海棠依旧笑春风。

——张学良Part 4:演绎和表现1.学生分组朗读本首诗歌,场面有序,声音宏亮,注意节奏和语调。

2023年卜算子咏梅课教案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模板8篇)

2023年卜算子咏梅课教案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模板8篇)

2023年卜算子咏梅课教案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模板8篇)中班教案是指中班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教学目标,制定的一份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推荐给大家的这些五年级教案范文是经过实际教学验证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卜算子咏梅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词作的内容;2、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乐观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通过比较,领略词作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读梅----品梅----悟梅----比梅课前播放视频《梅花》一、导入:说说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或一句诗句概括你对梅的认识(关于梅花的古诗文,学生说得出吗?)二、读梅:2、朗读,读出自己理解到的诗词的感情。

3、听读录音,听出自己的感悟。

疏通词的大意,疑难问题做出标记。

合作交流对这首词意思的理解三、品梅1、概括梅花的形象,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这是------的梅花因为它-------(预设: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谦逊无私、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

2、齐读这首词。

四、悟梅谈一谈通过这首词,你领悟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五、比梅1、“梅”是精神和品质的象征,在不同的年代,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人们赋予它不同的内涵,体现了人们不同的精神追求。

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这首词?了解一下他写《卜算子?咏梅》背景:再读陆游的《咏梅》。

陆游词写作背景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生活在南宋的动荡时期,他不肯与奸臣同流合污,因此一生仕途不得志,空有报国的雄心却无处施展。

坚持主张抗金。

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自己陷入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

3、这就是两位诗人当时写咏梅的背景。

都是借梅花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在风格上对比鲜明。

诗言志,志,就是思想;诗,是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的。

对比同一事物不同的人。

今天,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咏梅》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咏梅》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咏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咏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咏梅》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2. 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语言表达;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与重点1. 教学内容:《咏梅》这首诗的分析和欣赏;2.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学习诗歌的语言表达和韵律;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1. 情感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些描写梅花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梅花的傲雪凌霜、清雅高洁的气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 诗歌分析(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诗,解读诗歌的基本意思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意象以及韵律节奏,帮助学生真正领略到作者的艺术表达。

3. 语言韵律分析(20分钟)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结构,如押韵、对仗、韵脚等,让学生理解诗歌的美妙之处。

同时,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寓意和抒发的情感,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的独特魅力。

4. 朗诵与欣赏(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诵《咏梅》,并放映相关的音乐视频,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情感的冲击。

5. 创作活动(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写一首描写梅花的短诗。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对梅花的情感与赞美。

6. 艺术鉴赏(20分钟)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梅花画作,让学生欣赏其中的艺术美感。

引导学生品味艺术作品中的色彩运用、构图安排和表达情感的手法。

7.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对自己的诗歌创作进行评价,并对今后的学习目标进行规划。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判断是否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诗歌创作活动。

2. 诗歌分析能力:通过对学生的回答和诗歌创作的质量,评价学生是否能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艺术鉴赏能力:通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讨论,评价学生是否能品味艺术作品中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的美学价值。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和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与朗读。

(2)诗歌的意象分析与情感体验。

(3)诗歌的韵律特点和美学价值的欣赏。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2)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精神力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卜算子·咏梅》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巩固记忆。

3. 字词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理解关键词语。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4. 意象分析与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梅花”“冰雪”等。

(2)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验诗歌中的情感。

5. 韵律特点与美学价值:(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

(2)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学价值,体会诗人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课堂小结与拓展1.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课后拓展:(1)学生自主查找其他关于梅花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2)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梅花为主题的诗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咏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咏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咏梅》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咏梅》的文学背景、作者简介、诗意内涵,掌握咏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分析写作手法、感悟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诗歌的象征意义、咏物抒情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梅花,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梅花吗?它有什么特点?二、作者简介1.介绍陆游,强调其文学成就和爱国情怀。

2.讲述陆游创作《咏梅》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与陆游情感的联系。

三、诗歌解析1.逐句解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分析诗歌中的写作手法,如拟人、对偶、夸张等。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梅花象征了什么?2.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理解梅花象征民族精神。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提问:梅花在诗歌中象征了什么?二、诗歌欣赏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梅花的坚韧与高洁。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品味诗歌音韵美。

三、写作技巧分析1.分析诗歌中的拟人手法,引导学生理解梅花具有人的品质。

2.分析诗歌中的对偶手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梅花品质,传承民族精神。

五、作业布置1.背诵《咏梅》。

2.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关于梅花的短文。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提问:梅花在诗歌中象征了什么?二、诗歌创作背景1.讲述陆游创作《咏梅》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与陆游情感的联系。

2.分析陆游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价值。

三、诗歌欣赏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梅花的坚韧与高洁。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品味诗歌音韵美。

四、写作技巧分析1.分析诗歌中的夸张手法,引导学生理解梅花的精神品质。

《咏梅》教案教学设计

《咏梅》教案教学设计

《咏梅》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梅》这首诗;(2)理解诗中的生词和成语,如“寒梅”、“傲骨”、“凌寒开放”等;(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力量,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咏梅》这首诗;2. 理解诗中的生词和成语;3.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难点:1. 诗中成语的理解和运用;2. 诗歌的深层意象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梅花的了解和印象。

2. 新课内容展示:(1)教师朗读《咏梅》这首诗,学生跟读;(2)教师讲解诗中的生词和成语,学生进行笔记;(3)教师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意象或修辞手法进行深入分析;(2)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诗歌理解与鉴赏能力: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诗歌创作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 邀请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演,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3. 引导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欣赏自然美景,激发他们对诗歌创作的灵感。

六、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2. 梅花图片素材;3. 《咏梅》诗歌文本;4. 生词和成语卡片;5. 写作纸张和文具。

《咏梅》教案教学设计

《咏梅》教案教学设计

《咏梅》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梅》;(2)理解《咏梅》的创作背景、意义和艺术特色;(3)学会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抒发情感和把握节奏;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咏梅》;(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高洁、坚强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咏梅》;(2)理解《咏梅》的创作背景、意义和艺术特色;(3)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抒发情感和把握节奏;2. 教学难点:(1)诗中寓意深刻的意象和象征手法;(2)诗人情感的抒发及时代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咏梅》的诗意、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2)收集与《咏梅》相关的资料、图片等;(3)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2. 学生准备:(1)预习《咏梅》,了解诗人及相关时代背景;(2)搜集与梅花相关的诗词、故事等资料;(3)准备课堂交流和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良好氛围;(2)教师简要介绍《咏梅》的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的精神品质。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咏梅》,感受诗词韵律;(2)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与梅花相关的资料;(3)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抒发情感和把握节奏;(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3)深入解读诗人的思想感情。

4. 品味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咏梅》的艺术特色;(2)学生尝试创作以梅花为主题的诗词;(3)展示作品,互评互议。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梅花形象;(2)教师引导感悟梅花的高洁、坚强品质;(3)总结本节课的情感教育目标。

《咏梅》教案教学设计

《咏梅》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咏梅》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梅》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

(2)运用朗读、默写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学会通过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赞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咏梅》这首古诗。

难点:理解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朗读法、默写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梅花的了解和印象。

(3)简介诗人陆游及其作品《咏梅》。

2. 朗读感悟(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强调诗句的停顿和语气。

(3)学生分小组朗读,互相评价、纠正。

3. 解读诗句(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句,分析诗句的意象。

(2)讨论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4. 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词义,如“凌寒”“暗香”等。

(2)学生运用词语造句,巩固词语运用能力。

(3)讨论诗句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 背诵巩固(1)学生集体背诵古诗,检查背诵效果。

(2)教师针对学生的背诵情况进行辅导。

(3)学生自主默写古诗,巩固记忆。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背诵《咏梅》古诗,学会生字词。

(2)拓展作业:收集其他描写梅花的诗句,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朗读和背诵情况等。

《咏梅》教案教学设计

《咏梅》教案教学设计

《咏梅》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并背诵《咏梅》诗的内容。

1.1.2 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1.1.3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咏梅》的主题和情感。

1.2.2 学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2.3 培养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梅花的坚韧和高洁品质,培养学生的品格。

1.3.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1.3.3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积极向上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熟读并背诵《咏梅》诗。

2.1.2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1.3 掌握诗词的基本创作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难点2.2.1 诗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2.2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2.2.3 诗词创作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诗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

3.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3.3 实践性教学法:通过诗词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介绍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讲解:详细讲解诗的内容、意象、修辞手法等。

4.3 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4.4 应用:进行诗词创作和表演,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和分享的表现。

5.2 结果性评价:检查学生诗词创作和表演的质量,以及诗的理解程度。

5.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咏梅》诗文本。

6.2 参考资料:有关《咏梅》的解析、评论和相关文学作品。

6.3 媒体资源:与《咏梅》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

第七章:教学准备7.1 制作课件:包括诗文本、图片、视频等。

《咏梅》 教案教学设计

《咏梅》 教案教学设计

《咏梅》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梅》;(2)理解《咏梅》的诗意,体会诗人对梅花的高洁、坚韧品质的赞美;(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咏梅》;(2)学会通过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激发学生树立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咏梅》的诗意理解;2. 诗句的朗读与背诵;3.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难点:1. 诗句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2.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陆游及其作品《咏梅》;(2)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的精神品质,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咏梅》,理解诗意;(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句的赏析。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咏梅》的诗意、诗句的深刻哲理;(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梅花的高洁、坚韧品质的赞美。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咏梅》,感受诗句的韵律美;(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背诵《咏梅》,提高记忆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梅花的精神品质,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咏梅》;2. 写一篇关于《咏梅》的读后感,体会诗人的情感;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坚韧品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咏梅》的诗意理解程度;2. 学生对诗句的朗读与背诵情况;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咏梅》的诗意;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5. 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梅花的精神品质。

《咏梅》 教案教学设计

《咏梅》 教案教学设计

《咏梅》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梅》这首诗;(2)理解诗中的生词和句子,领会诗意;(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高洁、坚强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2)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3)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克服困难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掌握,理解诗意;2. 诗中重点词句的理解;3.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词和句子的理解;2.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课件或黑板,标注生词和重点句子;2. 准备与诗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人简介、梅花图片等;3. 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教学用具,如课本、词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2)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的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注意生词和重点句子的读音和含义;(2)学生通过词典查阅生词,梳理诗文内容,感知诗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结构,解读诗文内容;(2)讲解诗文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诗文描绘的画面,感受梅花的高洁、坚强品质;(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2)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咏梅诗作,提高文学素养。

7. 作业布置:(1)背诵《咏梅》这首诗;(2)写一篇关于咏梅的小作文,表达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咏梅古诗教案

咏梅古诗教案

咏梅古诗教案教案标题:咏梅古诗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咏梅古诗,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感受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咏梅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3. 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咏梅古诗。

教学准备:1. 课文:选取数首咏梅古诗,如《咏梅》、《梅花》等。

2. 录音设备或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练习本和作业本。

4. 诗词辞典或工具书。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实物等方式展示梅花的形象,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中咏梅的传统,并提出学习咏梅古诗的目的和意义。

核心活动:1. 听读诗歌:播放录音或老师朗读咏梅古诗,让学生跟读或闭目倾听,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他们把握诗歌的核心思想。

3. 诗歌鉴赏: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对咏梅古诗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 诗歌创作: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梅花的感受和想象,创作自己的咏梅古诗。

可以提供一些韵律和修辞手法的示范和提示。

巩固活动:1. 诗歌朗诵:学生互相表演自己创作的咏梅古诗,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2. 诗歌展览:将学生的咏梅古诗制作成展板或手抄本,进行课堂展览,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拓展活动:1. 阅读其他咏梅古诗: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咏梅古诗,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2. 梅花观察:组织学生到校园或植物园观察梅花,让他们亲身感受梅花的美丽和魅力。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表达意见等。

2. 诗歌创作评价:评估学生创作的咏梅古诗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如复述诗歌意境、背诵诗歌等,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创作比赛等活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思想
诗词领域是一个群芳竞艳、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它为我国文学的发展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作为小学生的诗词学习在小学阶段是一个难点,每两周都会安排两首诗词的教学,孩子们也能背诵一些经典诗词。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是终生学习,教育是让学生把学会变为会学。

举一反三应是学习的高境界,本人试图通过校外教育文学欣赏班的这块阵地,探索一些适合小学生诗词学习的新路子:
1、培养小学生对诗词爱好,培养他们的书卷气。

2、花少时间,通过读读,背背理解诗词。

3、渗透欣赏诗词的方法,比如:比较法、体会情绪法、资料搜集法、了解背景法、重点词句法等。

4、完成学习诗词,欣赏诗词,从学诗中学会做人。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材分析
毛泽东的《咏梅》,托梅寄志,表现了梅花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的品格,表明共产党人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迎接挑战,无私无欲,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本诗词用一课时完成。

重点:理解诗意,领会梅的特点、品格。

难点:借物言志,感悟毛泽东借咏梅所抒发的豪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读并背诵《咏梅》,理解诗意。

2、能力目标:了解欣赏诗歌的一些方法。

3、情感目标:热爱诗词,培养对诗词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策略分析:
通过形象生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图画、音乐,采用小学语文课的特质学习方法,以读为主。

采用范读、诗词整体感受反复练读、个别体会理解诗意。

有感情诵读、议议、评评。

深刻理解毛主席笔下梅的品质比较同一体裁陆游咏梅的情绪。

面向全体,注重个体对文字的体验、理解。

以学生为主,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力求培养学生的诗词欣赏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
1、激趣导入,揭示主题。

(1)观看课件、谈感想。

(2)板书课题、揭示主题。

2、以读为主,理解诗意。

(1)教师有感情范读,学生整体感受。

(2)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练读,理解诗意。

重点是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理解,教师相机点拔指导。

3、品读、吟咏,体会诗词的情感,熟读成诵,深入领悟梅花的特点和品格。

学生交流、评价、学习的感受。

3、对比赏读,提高能力。

(1)学生自学陆游的《咏梅》,试用关键的字、句表现诗词的情绪。

(2)交流、评价,鼓励学生表达。

4、迁移训练,拓展思路。

(1)收集有关描写梅的诗句,读一读,品一品。

(2)读读描写梅、兰、竹、菊岁寒四友的诗词,并抄写下来。

教学过程流程图
观看课件
导入课题
以读为主,欣赏诗词
比较学习,提高能力
迁移、扩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