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情况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教研室张老师的信任,给我这次机会。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正式颁布,本学期开始一年级新教材已正式启用,作为使用旧教材的最后一届,我想更需要我们多动脑来适应新的方向。
在下面的分析中,肯定会有对精神把握不透、对教材理解不到之处,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现就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进行自己粗浅的认识和分析。
我们一起来看下本册内容:教学内容:(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表内除法(一),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1.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乘法的含义。
4.乘法的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
5.除法的含义。
6.用乘法口诀求商。
7.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图形与几何(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第七单元观察物体)1.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2.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
3.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三)综合与实践1.有趣的七巧板。
2.我们身上的“尺”全册的教学内容一共八个单元。
1.三个较为独立的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厘米和米、观察物体。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3.表内乘除法。
4.两个综合与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5.期末复习。
下面我们分单元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本单元在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会解答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编排。
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连加的加数一般是三个,连减的减数一般是两个,加减混合一般限于两步计算。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本单元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教学1~6的乘法口诀.这些口诀分三段教学.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1.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的方法.教科书不是把编好的乘法口诀教给学生,也不是想学生展示口诀是怎样编的,而是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的方法是有计划地进行的.2.把记忆乘法口诀和应用乘法口诀紧密结合.本单元教材改变了过去数学教科书中“记忆口诀→用口诀算乘法→用乘法解答应用题”的编写模式,在编出乘法口诀后,就把记口诀和用口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用”中“记”,在“记”中“用”.在用口诀时,又把用口诀算乘法和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避免了大量机械重复训练,使学生能充满情趣地练习乘法口诀.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1~6的乘法口诀,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在应用1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熟记这些乘法口诀.3.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初步认识乘加.乘减算式,知道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并能利用乘加.乘减计算帮助记忆乘法口诀.4.使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5.在整理1~6的乘法口诀以及其他一些练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三.课时划分:共12课时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并结合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1.紧密联系学生以有的经验,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教材以学生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为起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边的数量,知道可以以它们边的数量分类.命名.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2.通过折.剪.拼等活动,突出图形的变换,是学生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充分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一向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行能力,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意识.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变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2.通过对图形的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三.课时安排:共3课时:认识多边形 2课时有趣的七巧板 1课时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一.教材简析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全单元内容包括分一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了解除法的含义.1.加强了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出发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出发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均分活动,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的实质含义.教材在教学除法前先安排了四道例题来组织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并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对“平均分”获得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为建立除法的含义积累丰富的经验.2.结合具体的情景和平均分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除法的含义.把一些物体分得同样多,求可以分成几份,或者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教材没有把除法的含义用结语的形式揭示出来,而是结合两道例题和两个试一试所提供的实例,以及一些分物体的具体过程,出现相应的除法算式,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虽然分的过程可以不同,但结果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出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的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学会交流的态度.三.课时安排:共6课时:平均分3课时认识除法3 课时第五单元.厘米和米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厘米和米,包括与之相关的线段.度量单位等知识.全单元分四个部分:线段的认识.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认识米和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以及实践活动“量一量”.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1.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线段时,让学生捏一捏一根线的两端,然后拉直,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再如,在认识度量单位厘米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这些方式,既是生活中用得着的,同时又自然地引出统一度量单位的客观需要.2.注重1厘米.1米的长度表象的建立.对1厘米.1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撑.因此,教材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表象.教材根据需要安排了一定的实践作业,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会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准确观念,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材中经常要求学生先估测再测量,然后进行比照,积累经验.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和量长度的长度(限整厘米).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知道“米”和“厘米”间的进率.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测量,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发展空间观念.5.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三.课时安排:共4课时:认识线段 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1课时认识米 1课时量一量 1课时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6的乘法口诀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7的乘法口诀和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初步认识“倍”的概念,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并结合7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教学乘.除法竖式;第二部分教学8.9的乘法口诀和咏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在这两部分内容后分别安排相应的练习.二.学情分析:7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中,教材中创设了活动情景,预留了需要学生思考和填写的“空白”,安排了学生自主学生的空间.教学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例题以学生做花环的实际问题作为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理解求商的方法.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推导7.8.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7.8.9的乘法口诀,会用7.8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的表内乘除法的计算.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竖式,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3.使学生初步理解“倍”的概念,学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并能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适当解释,体会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4.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四.教学重点:掌握7.8.9的乘法并能用这些口诀求商五.教学难点:能正确应用7.8.9的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六.课时安排:15课时7的乘法口诀和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8的乘法口诀和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9的乘法口诀和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整理乘法口诀………………………1课时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2课时第七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教材分两层安排教学内容:第一层,第94页的例题一和第95页“想想做做”中的相关练习,通过提供的场景照片,判断拍摄者的位置.第二层,第94页的例题二和第95页“想想做做”中的相关练习,通过提供的活动场景,判断观察结果的可能性.二.教材简析1.以观察活动为基础,在体验中培养空间感.空间观念不是凭空生成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也不尽相同,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础,安排了多次实际观察,经过前后两面的,前后左右四面的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观察,逐步积累判断方位的经验.2.以生活经验为依托,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材从熟悉的教室场景,到可爱的玩具;从观察物体,到想象推理出观察物体后得出的平面图;这种由熟悉到不太熟悉,从具体到半抽象的安排,既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也容易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和积极思考.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四.教学措施.课前要为学生观察物体做好材料和组织观察活动的各项准备,实物.图片或照片等材料应保证易观察.易表述.无论是以个人还是以小组为单位,都要让学生经历多观察.细判断.说理由的过程.教学进程要适度.要充分估计学生在判断位置方面的困难,比如第95页“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缺乏联想的经验,教学时不要节奏太快,更不能以讲代看.可以引导学生以看到的壶把手去想象与之相对的同学可能看到什么.也可以制作茶壶旋转的课件,让学生观察其不同的面后再做出判断.教学要求应适度.要尊重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差异性,允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存在“时间差”,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不能一刀切或提出过高要求.至于接受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要多让他们体验.感悟,求得逐步的发展.。
【强烈推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本单元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教学1~6的乘法口诀。
这些口诀分三段教学。
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1、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科书不是把编好的乘法口诀教给学生,也不是想学生展示口诀是怎样编的,而是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
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的方法是有计划地进行的。
2、把记忆乘法口诀和应用乘法口诀紧密结合。
本单元教材改变了过去数学教科书中“记忆口诀→用口诀算乘法→用乘法解答应用题”的编写模式,在编出乘法口诀后,就把记口诀和用口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用”中“记”,在“记”中“用”。
在用口诀时,又把用口诀算乘法和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避免了大量机械重复训练,使学生能充满情趣地练习乘法口诀。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1~6的乘法口诀,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应用1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熟记这些乘法口诀。
3、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初步认识乘加、乘减算式,知道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并能利用乘加、乘减计算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4、使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
5、在整理1~6的乘法口诀以及其他一些练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三、课时划分:共12课时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并结合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1、紧密联系学生以有的经验,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
教材以学生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为起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边的数量,知道可以以它们边的数量分类、命名。
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2、通过折、剪、拼等活动,突出图形的变换,是学生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单元分析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6的乘法口诀和用握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教学的。
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7的乘法口诀和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初步认识“倍”的概念,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第二部分教学8的乘法口诀和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教材还在这两部分内容后分别安排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7-9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能应用学会的乘、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在编制和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况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编制7、8、9的乘法口诀,学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
难点:能正确应用7、8、9的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共14课时
7的乘法口诀和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
练习十一2课时
8的乘法口诀和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
练习十二1课时
9的乘法口诀和乘法口诀求商1课时
练习十三1课时
乘法口诀表1课时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1课时
练习十四1课时
复习2课时。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在一年级数学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数据分析观念,提高观察、实验、推理与论证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共分为九个单元,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认识与运算,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认识方向和综合与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了解长度单位,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与论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内容与结构本册教材在内容上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和整合,以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为核心,将数的认识、运算和解决问题贯穿于全册教材中。
同时,还涉及了长度单位、几何图形和方向等基础知识,为今后更深入地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此外,教材还通过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知识点解析1.加法与减法: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乘法与除法: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认识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3.长度单位: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了解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4.角的初步认识: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和性质,了解角的基本特征。
5.表内乘法:通过归纳、推理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理解乘法的意义和性质。
6.图形与变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及其性质,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方式。
7.表内除法:通过实践操作和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和性质,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分析
第六单元分析个人设计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其中还穿插了乘法竖式、除法竖式,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教学,最后还安排了“算24点”的实践活动课。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7—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用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认识乘、除法的竖式,笔算表内乘除法,特别是除法竖式的掌握。
因为除法的竖式和其他3种运算的竖式有很大区别,而且在笔算除法时综合运用了乘法、减法、除法3种运算。
二单元目标要求1、使学生经历推导7、8、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7、8、9的乘法口诀,会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的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能运用学过的乘、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竖式,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3、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 单元设计意图在学本单元知识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四单元学习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和用l —6的乘法口诀求商。
学生学习了这两部分知识后,编制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这学习本单元的知识的—个良好的基础, 7—9的乘法口诀和前面的内容有所不同,口诀句数多、数字大、容易混淆,而且学生基础状况参差不齐。
可能有的学生早就熟记了口诀表的所有内容,上课时不愿意参与编制口诀的过程,而是急于表现自己;可能有些学生一节课下来也不能熟记口诀。
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课堂教学时,高度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既要让进度快的学生静下心来细细领会口诀的意义,又要让进度慢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共同进步。
四单元目标达成分析课题7乘法口诀教时第 1 课时日期月日教学目标:1、理解7的乘法口决的来源和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一、教材简析:本单元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教学1~6的乘法口诀。
这些口诀分三段教学。
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1、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科书不是把编好的乘法口诀教给学生,也不是想学生展示口诀是怎样编的,而是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
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的方法是有计划地进行的。
2、把记忆乘法口诀和应用乘法口诀紧密结合。
本单元教材改变了过去数学教科书中“记忆口诀→用口诀算乘法→用乘法解答应用题”的编写模式,在编出乘法口诀后,就把记口诀和用口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用”中“记”,在“记”中“用”。
在用口诀时,又把用口诀算乘法和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避免了大量机械重复训练,使学生能充满情趣地练习乘法口诀。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1~6的乘法口诀,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应用1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熟记这些乘法口诀。
3、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初步认识乘加、乘减算式,知道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并能利用乘加、乘减计算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4、使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
5、在整理1~6的乘法口诀以及其他一些练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三、课时划分:共12课时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并结合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1、紧密联系学生以有的经验,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
教材以学生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为起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边的数量,知道可以以它们边的数量分类、命名。
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2、通过折、剪、拼等活动,突出图形的变换,是学生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教案(学校集体备课)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教案(学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主要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单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乘加、乘减运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乘加、乘减的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如何将乘加、乘减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规律。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物,总结乘加、乘减的规律。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课件。
2.实物:准备相关实物,如玩具、水果等。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如小猴子和熊猫分水果。
引导学生观察故事情境,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2. 呈现(10分钟)展示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如小猴子摘了3个桃子,每个桃子分给2只小鸟,一共分给了几只小鸟?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用玩具或者水果进行实际的乘加、乘减操作。
让学生观察、思考,总结乘加、乘减的规律。
4. 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乘加、乘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分析一、教材分析关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学生在第一册已经学过基本方法,对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顺序已经初步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的综合运用。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同样多、多些、少些等知识,初步会比较一些实物的多少等简单的比较两数大小的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少(或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进一步学习根据加减法含义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今后学习“求比一个数少(或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是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课时安排本单元可以分为以下6课时:连加连减……………………………………………………1课时加减混合……………………………………………………1课时练习一………………………………………………………1课时同样多………………………………………………………1课时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1课时练习二………………………………………………………1课时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一. 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够区分平行四边形和其他四边形。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体会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四边形的基本概念,对四边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此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正处在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够用语言描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例中的平行四边形。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操作平行四边形模型,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交流:学生汇报探究成果,教师引导总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4.实践:学生进行操作实践活动,如剪贴平行四边形、拼组平行四边形等。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6.拓展: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可以设计如下:平行四边形 //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情况分析
张家港市旭东学校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人,其中女生人,男生人,这些孩子都是外来民工子弟。
他们各省教材不一样,内容各自深浅不同,因此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好的,大部分家长只顾挣钱,不管孩子的学习,这样就需要我们老师的耐心。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教材共分三类:其中一类是数与代数。
内容包括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一个数多少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除法的含义,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单应用题,平均的简单实际问题。
其二,图形与几何。
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
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右面,左面观察物体。
其三,综合与实践。
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上的尺。
其四,期末复习,是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但表现形式不宜过于形式化。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一、知识技能方面: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记表的乘法,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维方面:1、在认识乘法、除法的含义。
编制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除法。
进一步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认识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活动中感受简单地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空间概念。
3、口算表内乘法除法解决简单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问题解决方面。
1、提出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四、教学进度安排:五、教学措施:1、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选择素材。
2023年苏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及单元分析
小学数学学科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学科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学科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学科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3、四年级2班有40人参与广播操比赛,平均提成5组,每组几人?4、小华买了18条金鱼,每个鱼缸可以放6条金鱼,小华需要准备几种鱼缸?5、中性笔3元一支,钢笔5元一支。
王可带了29元钱,买了一支钢笔,剩余旳钱可以买几只中性笔?二、处理实际问题1.一种笔记本2元钱,小丽带了12元钱,能买几种笔记本?2、一斤桃子3元钱,妈妈带了15元钱,能买几斤桃子?3、四年级2班有40人参与广播操比赛,平均提成5组,每组几人?4、小华买了18条金鱼,每个鱼缸可以放6条金鱼,小华需要准备几种鱼缸?5、中性笔3元一支,钢笔5元一支。
王可带了29元钱,买了一支钢笔,剩余旳钱可以买几只中性笔?二、处理实际问题1、一种笔记本2元钱,小丽带了12元钱,能买几种笔记本?2.一斤桃子3元钱,妈妈带了15元钱,能买几斤桃子?3、四年级2班有40人参与广播操比赛,平均提成5组,每组几人?4、小华买了18条金鱼,每个鱼缸可以放6条金鱼,小华需要准备几种鱼缸?5、中性笔3元一支,钢笔5元一支。
王可带了29元钱,买了一支钢笔,剩余旳钱可以买几只中性笔?二、处理实际问题1、一种笔记本2元钱,小丽带了12元钱,能买几种笔记本?2、一斤桃子3元钱,妈妈带了15元钱,能买几斤桃子?3.四年级2班有40人参与广播操比赛,平均提成5组,每组几人?4、小华买了18条金鱼,每个鱼缸可以放6条金鱼,小华需要准备几种鱼缸?5、中性笔3元一支,钢笔5元一支。
王可带了29元钱,买了一支钢笔,剩余旳钱可以买几只中性笔?二、处理实际问题1、一种笔记本2元钱,小丽带了12元钱,能买几种笔记本?2、一斤桃子3元钱,妈妈带了15元钱,能买几斤桃子?3、四年级2班有40人参与广播操比赛,平均提成5组,每组几人?4.小华买了18条金鱼,每个鱼缸可以放6条金鱼,小华需要准备几种鱼缸?5、中性笔3元一支,钢笔5元一支。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主要让学生掌握减法的基本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运用减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减法的重要环节,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减法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法运算,但对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本节课的内容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含义,并能通过实际操作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减法的基本应用,能够通过减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运用减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减法的含义。
2.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并巩固减法的运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和图片,用于直观演示和讲解。
2.准备相关游戏的道具和材料。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两个数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求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掌握减法的基本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堆苹果,先拿出几个苹果,然后再拿出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我们拿出了几几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苹果?”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减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整数的除法及应用。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探索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拓展及应用打下基础。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除法算式、除数、被除数、商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多种方式,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计算表内除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上册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学习了加、减、乘三种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基础。
但学生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认为除法就是“分”,而忽视了除法作为一种运算的特点。
此外,学生在计算除法时,可能会受到乘法的影响,对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牢固。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除法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除法计算,提高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图示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5.练习法: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除法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探索除法意义: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理解除法作为一种运算的特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教案)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用除法计算的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和探索用口诀求商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结合用口诀求商的教学,教材还安排了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除法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认识,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的意识,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概念的内涵比较丰富。
学生在结合生活实例理解除法含义时,不但要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还要学会“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在学习用口诀求商时,不但要理解“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还要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因此,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口诀求商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如下一些特点:1.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
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现象,而除法运算是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抽象与概括。
所以,认识并学会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逻辑前提。
为此,教材在揭示除法的概念之前,先安排四道例题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平均分。
苏教版 二上 数学
苏教版二上数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字、形状、空间等基本数学概念,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该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一单元:数字数字是数学的基础,是人们用来计数和比较大小的工具。
本单元通过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如指针表、商店等,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字,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通过观察指针表上的数字,学生可以学习读写数字并能够简单判断大小。
第二单元:形状形状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培养学生观察和识别事物的能力非常重要。
本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认识和理解不同形状的特征。
同时,通过图形拼接、图形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单元:剪纸剪纸是一种中国传统手工艺,它不仅美观,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剪纸和认知形状的能力。
本单元通过剪纸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剪出不同形状的图案,并进行简单的图案拼贴。
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形状的观察和辨别能力。
第四单元:时间时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概念,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内容。
本单元通过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如日历、钟表等,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时间的概念,并培养他们对时间的感知能力,如区分上午和下午、判断简单事件的先后顺序等。
第五单元:金钱金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代表价值的工具。
本单元通过商店购物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使用金钱进行交易的过程,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会正确使用货币,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计算能力。
通过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我们可以看到,该教材注重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该教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家港市旭东学校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人,其中女生人,男生人,这些孩子都是外来民工子弟。
他们各省教材不一样,内容各自深浅不同,因此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好的,大部分家长只顾挣钱,不管孩子的学习,这样就需要我们老师的耐心。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教材共分三类:其中一类是数与代数。
内容包括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一个数多少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除法的含义,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单应用题,平均的简单实际问题。
其二,图形与几何。
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
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右面,左面观察物体。
其三,综合与实践。
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上的尺。
其四,期末复习,是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但表现形式不宜过于形式化。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一、知识技能方面: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记表的乘法,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维方面:1、在认识乘法、除法的含义。
编制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除法。
进一步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认识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活动中感受简单地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空间概念。
3、口算表内乘法除法解决简单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问题解决方面。
1、提出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五、教学措施:1、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选择素材。
第一:注意选择熟悉的有兴趣的素材呈现教学的内容。
吸引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第二:利用一些含有特点、数学内容的教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相关的内容方法,第三:注意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选择一些学生能够理解的素材,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基本学习概念。
通过直观的情境和操作认识心证,再通过操作掌握平均分,再通过富有的启发性情境认识线段体会线段有长、有短。
3、灵活多样地呈现数学活动的线索。
着眼于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掌握乘法口诀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4、教师多读有关教学方面的书籍,提高自身能力。
5、敢于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6、加强业务第一单元情况分析一、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试题,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实际问题。
教材分两段,一、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算法形式和技能。
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调解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列式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掌握比较简单的竖式书写方法。
2、让学生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用竖式计算。
五、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的选择笔算和口算的方法,理解求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六、总课时数:11课时第__二__单元情况分析一、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宋体,小四)本单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图形、描画图形的活动中以边数的多少对图形进行分类,知道多边形的形状和名称,然后进一步具体感知平行四边形。
最后借助认识七巧板,玩七巧板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图形与几何”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教学目标:1.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认识多边形及平行四边形。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本单元的教学就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生才能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2. 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
介绍七巧板的有关史料,特别是古人给出的七巧板的构图,使学生感受几何构图的优美和我们祖先的智慧。
用七巧板拼图时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和价值。
四、教学重点: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判断一个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能按要求围出或剪出多边形。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图形,以及观察、实践操作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受分类的思想,积累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体会不同图形边数的特点,发展相应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难点: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判断一个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能按要求围出或剪出多边形。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图形,以及观察、实践操作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受分类的思想,积累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体会不同图形边数的特点,发展相应的空间观念。
六、总课时数:第三单元情况分析一、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表内乘法是第一学段学生需要掌握和形成的重要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同时,表内乘法又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因此,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二、学生情况分析: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么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口算有关乘法算式。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感受到用乘法表示同数连加的简洁性;感受我国语言文字(体现在乘法口诀中)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其中,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
乘法是在学习了连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理解乘法的意义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结合教材的主题图采用情境引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游乐场玩吧!”五、教学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认识并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与乘法的关系。
组织学生分区域观察主题图。
在观察主题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层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第一,“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先让学生数一数小飞机上一共有几个人,再分组讨论“你是怎样数的?或你是怎样算的?”六、总课时数:25一、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_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布鲁纳的多元表征理论表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多种方式,多种方式之间建立起联系,才能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因此,教材在注重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注重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
二、学生情况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_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总课时数:14一、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内容为测量长度。
包括与之相关线段、度量单位等知识。
全单元共分五个部分。
线段的认、厘米的认识、米的认识、练习十及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尺。
本单元教学实践性很强,在实践应用中反应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学生情况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的一些特征,能正确的识别线段,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