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10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专项训练)(解析版)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与生活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点3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ppt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与生活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点3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ppt
A.承袭了传统的民俗文化 B.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C.批判了落后的民族文化 D.改造了庸俗的民族文化
15
解析:A 中“承袭”说法不正确;题干中“某市开展 ‘孩童启蒙礼’‘重阳敬老礼’等传统民俗活动”,说明 这一活动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B 符合题意;CD 说法 错误,题干中的活动不是落后的民族文化,也不是庸俗的 民族文化。
答案:B
16
2.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 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的是( )
A.传统文艺 B.传统思想 C.传统习俗 D.传统建筑 解析: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 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的是传统思想,故 B 正确。 答案:B
17
近年来中国戏曲发展面临困境,时代变了,环境变化 了,而戏曲的变化却没有跟上时代,因而生存受到很大的 影响。据此完成 3~4 题。
3.戏曲的发展目前面临困境,说明( ) A.传统文化必将消失 B.传变迁 D.传统文化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解析:“传统文化必将消失”说法过于绝对,A 说法 错误;对待传统文化应辩证认识其作用,B 说法具有片面 性;传统文化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才不会消失,C 符 合题意;D 与材料无关。 答案:C
19
4.让戏曲不消失,我们必须( ) ①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 要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④ 对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东西加以改造或剔除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
解析:①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不能仅仅是继承,还 应该发展,②③④符合题意。
D.端午民俗等传统民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解析:B 观点具有片面性;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 要标志,D 错误。 答案:AC
23

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考

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考

解析:ACD 材料中均未体现,不选;B 说法正确且 与题意相符,应选。 答案:B
3. (2012 年 6 月· 广东学考单选Ⅰ)我国历代志士仁人、 学者高僧、工役商贾不远万里,不避艰险的文化之旅, 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外域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 展作出了贡献。这说明( )
①文化传播的过程也是文化交流的过程 ②不同文 化在传播和交流中可以相互借鉴 ③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④各国文化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 展和进步
解析: A 观点错误,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大众传媒不仅仅是网络;B 观点错误,传统媒体不会被取 代, 也不会消失;C 观点错误,பைடு நூலகம்错在唯一, 它是重要手段; D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D。 答案:D
4.在“中英文化交流年”期间,中英两国分别举办 了“英国文化季”和“中国文化季”活动。这不仅是推动 中英两国的传统和民族文化交流的盛事, 也是增进两国人 民的悠久和深厚友谊的大事。我国在中英文化交流中,应 该( ) A.平等交流、和睦相处,认同外来文化 B.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汲取外来文化 C.求同存异、相互借鉴,维护文化多样性 D.取长补短、积极创新,弘扬传统文化
解析:我国在中英文化交流中,要做到求同存异、 相互借鉴,维护文化多样性,故 C 项符合题意;不能对 所有外来文化都“认同” ,A 项错误;我们要汲取国外文 化的有益成果,B 项说法不准确;D 项中的“弘扬传统文 化”与题意不符。 答案:C
双项选择题 5.目前,手机短信已成为最迅捷、最广泛、最有效 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它的最大特点 是( ) A.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 B.用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 C.具有娱乐性、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让人回 味无穷 D.超越时空限制,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具有 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三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三

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1.一个体系:多个角度着手,全面梳理文化发展措施(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①原因a.共同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b.具体原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②要求: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引导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从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发挥其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文化创新既要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为根基,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既要反对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面肯定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

(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①原因:这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又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这是加强文化交流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利于吸收各国的优秀成果;这是推动文化创新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利于我国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②要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积极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以更好地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既要以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要反对拒绝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

2020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解析)

2020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解析)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单项选择题Ⅰ1.“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举国上下同庆中秋节是( )A.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中华民族身份的唯一标志C.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源泉D.体现了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解析:“举国同庆中秋节”即庆祝民族节日,故A符合;BC说法错误;D与题意无关。

答案:A2.由于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重庆、湖北等地的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等地安家落户,他们所到之处,对当地的文化变迁产生着极大影响。

这说明( )A.人口迁徙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B.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商贸活动促进文化的发展D.经济活动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解析: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安家落户属于人口迁徙,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3.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有优秀文化,也有落后腐朽文化,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

所以②说法错误。

答案:C4.下列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④文化多样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故④说法错误,排除含④的项即可。

答案:A5.目前,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

英国人喜爱现煮的浓茶,并放一二块糖,再加少许冷牛奶。

美国人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浪费时间,因此他们常喝乌龙、绿茶等罐装冷饮茶。

俄罗斯人喜爱喝红茶,茶味浓厚。

日本茶文化同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方式多以喝清茶为主。

2024年新教材高中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测评含解析

2024年新教材高中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测评含解析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行替代。

“文艺的作用不行替代”是因为( )A.确定的文化只能由确定的经济所确定B.文化能够赐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C.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解析:确定的文化由确定的经济、政治所确定, A项错误;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重视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B项正确;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项错误;不同性质的文化的作用不同,先进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而落后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阻碍作用,D项错误。

答案:B2.2024年1月11日,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觉初评候选项目名单。

该遗址的挖掘成果表明河姆渡文化干脆来源于宁波沿海地区,把余姚和宁波的人文历史轴线在河姆渡文化基础上向前延长1 000多年。

材料表明( ) A.精神产品凝合在确定的物质载体之中B.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C.历史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D.历史文化促进当下和将来的发展解析:材料中强调遗址的挖掘成果表明河姆渡文化干脆来源于宁波沿海地区,表明精神产品凝合在确定的物质载体之中,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3.作为近代思想史开风气的人物,梁启超关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言论成为治疗国民思想疾病的良药。

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

欲建立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

”“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

”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确定了( )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B.文化可以在人们相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干脆转化为物质力气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D.思想文化的旺盛确定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解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必需通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气,B项中“干脆转化”的说法错误。

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3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3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A.①③ C.①④
B.①② D.②④
解析: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推陈出新,革故 鼎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表 述错误。 答案:A
“图示法”区分传统文化的特征
1.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 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 错因分析 ]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 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错因分析]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在世代相 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3.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的重要标志。 4.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 错因分析 ]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精华。
5.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 错因分析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 族性。
B.传统思想 D.传统建筑
解析: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 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的是传统思想,故 B 正确。 答案:B
3.在中国的传统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梅、兰、竹、 菊常被作为托物言志的题材,承载作者对淡泊名利、洁 身自好的人格境界的追求。如今,在一些公益广告中, 它们仍然被赋予廉洁自律等内涵,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蕴涵着传统思想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D.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1.(2017 年 6 月· 广东学考单选Ⅰ)下列选项中,以其 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而 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标志的是(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答案:B )
2.(2014 年 6 月· 广东学考单选Ⅰ)下列对我国传统文 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高考政治易错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解析版)

高考政治易错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解析版)

易错点10 文化传承与创新易错题【01】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手段1.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大众传媒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

[矫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易错题【02】传统文化2.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矫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没有先后之分。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01(2021·天津·高考真题)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古人用语言、图符、钟鼓、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创造了古老的通信,为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现代人将各种信息通过不同科技手段进行传输、交换和处理,通信网络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整个世界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由此可见()①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②新的传媒取代了旧的传媒,使汇集的信息更加丰富③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化发展的方向④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的局限,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详解】①:现代人将各种信息通过不同科技手段进行传输、交换和处理,通信网络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这表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①符合题意。

②:新的传媒与传统传媒各具优势,新的传媒不能取代旧的传媒,二者可以同存并行,②错误。

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决定着文化发展的发展方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影响着文化发展,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文化发展的方向,③错误。

④:通信网络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整个世界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表明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的局限,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2021·湖南·高考真题)2020年11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外参观者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的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等赞不绝口;来自意大利的55个世界文化遗产被浓缩成5个主题,通过五面氛围大屏展示,给观众带来一场全方位的意式审美体验。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2021年高考政治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2021年高考政治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1.(2021·全国高考真题乙卷)著名书画家黄宾虹观察自然深有领悟,以自然之理来诠释笔法,如“平”似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变”像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

在艺术实践中感情自然,令黄宾虹艺术精进。

这表明( )①艺术之理与自然之理相契合②悟出自然之理就能提升人的艺术造诣③艺术造诣水平取决于主体的感知能力④效法自然是提升艺术造诣的重要方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详解】①:在艺术实践中感悟自然,体现了艺术之理与自然之理相契合,①正确。

④:材料中指出,黄宾虹观察自然深有领悟,以自然之理来诠释笔法,在艺术实践中感悟自然,令黄宾虹艺术精进,这表明效法自然是提升艺术造诣的重要方法,故④正确。

②:选项中“就能”说法过于绝对,故②不选。

③:艺术造诣水平取决于实践水平,而不是主体的感知能力,主体的感知能力对艺术造诣水平有重要的影响,故③不选。

故本题选B。

2.(2021·湖南高考真题)雪景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特门类。

宋代画家范宽的《雪山萧寺图》,寒山紧密相连,以一种坚不可摧、无以撼动的姿态见证着人世沧桑。

当代画家傅抱石与关山月合绘的《江山如此多娇》,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彰显出民族振奋的活力。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A.艺术的生命力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B.对冰雪世界的钟爱是作者创作的源泉C.中华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恒久而鲜活D.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规定着作品的时代内涵【答案】C【详解】A:民族文化自信根基是有深厚的历史根据、有坚实的现实基础、有稳定的制度性保证的,而不在艺术的生命力,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A说法错误。

B: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源泉是社会实践,对冰雪世界的钟爱属于主观意识范畴,不是文艺创作的源泉,B说法错误。

C:《雪山萧寺图》《江山如此多娇》等中华文化,尽显出民族振奋的活力,表明中华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恒久而鲜活,C符合题意。

(精品) 高中政治知识点:文化传承与创新(含答案解析)

(精品) 高中政治知识点:文化传承与创新(含答案解析)

文化传承与创新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尽管很多人在外打工,离家千里之外,但“千万里,一定要回到我的家”,人们忙碌了一年,总是要赶在除夕前回家与家人团聚。

这说明A.民族节日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答案】C2.我国传统民族节日包含家国天下的社会秩序,也包含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还涉及戏曲曲艺、音乐舞蹈等艺术品类;此外,也与娱乐游艺、游山玩水的生活趣味和美食、服饰、工艺等美的追求密切相关。

这说明我国传统民族节日①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表达着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③引领着时代文明的新风尚④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A3.比尔·盖茨说过,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能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段话说明①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无所不能第1页共9页②互联网技术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③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C4.因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特点,微博、微信等被称为“自媒体”“公民媒体”。

基于这一平台,一些通俗的“乡村诗歌”“打工小说”等来自泥土、流水线上的草根作品,有机会走向大众。

这说明①旧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依然发生作用②新媒体手段具有更强大的共享功能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④新传媒助推多种风格大众文化传播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D5.“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中国,尤其在春节来临之际,离家在外的游子眼中往往只有一个目标——回到故乡,回到亲人身边。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高频考点强化练(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高频考点强化练(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新人教版必修3

高频考点强化练(十)文化传承与创新1.小王为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

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 )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D.2016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解析】选C。

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A、B、D都与《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中所说的公民素养无关。

只有C符合论文主题。

2.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

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

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特点及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

小薇的变化得益于她有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说明文化对人的思想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说明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健全的人格,①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对人的精神境界提升有决定性作用,②说法错误;④说法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应选B。

3.(2017·南阳模拟)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

由马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

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B。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元综合提升教案 3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元综合提升教案 3

文化传承与创新1.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4)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3.理解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微专题10 辨析、评价类主观题专项突破错误!从考查的方式看,主要是依托一定的背景材料,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调动相关知识对某一理论观点进行正、误判断,并阐明其正确、错误的原因.既有对某一观点的全面性辨析,又有对两个对应观点的全面性辨析,还有对某一观点的正确或错误的单独评析。

从考查的知识看,主要以哲学、文化角度的知识考查为主。

既有对经济、政治、文化中的系列措施性、原因性知识的考查,又有结合相关哲学道理对某些理论观点进行评判。

从考查的能力看,突出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论证问题的能力,要求有严谨的全面性、辩证性思维.[典型例题][2019·全国卷Ⅰ·40(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

2021-2022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检测卷

2021-2022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检测卷

2021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数字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出版业,它还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数字印刷、微博互动、5D电影、会跳舞的机器人……人们从这些数字产品中感受到了数字技术的魅力。

这表明科技进步是( )①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动力③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④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 [①③说法错误,不选。

]2.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

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答案】B [《大闹天宫》如今传播广泛,说明科技进步促进了它的发展,故选B。

] 3.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走出国门,远赴欧洲文化重镇维也纳、布达佩斯、布拉格巡回演出大获成功,xx年新年再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也火爆异常。

京剧《赤壁》轰动欧洲文化名城说明( )A.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B.文化交流能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C.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D.传统文化需要全面继承【答案】B [京剧《赤壁》远赴欧洲文化重镇维也纳、布达佩斯、布拉格巡回演出大获成功,说明文化交流能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故选B。

]4.从xx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文化遗产日”。

xx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为迎接“文化遗产日”的到来,广东省各地市纷纷开展了以“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的有( )①庆祝民族节日②保护文化遗产③继承传统思想和文艺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 [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需要继承和创新,题中所列各项均正确,故选D。

2021年新课标版政治高考复习课件: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2021年新课标版政治高考复习课件: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基础知识
考点三 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
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
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易错5】文化创新,表现在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 分析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易错6】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创新,关键在继承 分析 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方法技巧
方法 怎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化节目、文化作品成功的原因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随着国家对传统文 化的重视,一大批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运用大众传媒等传播手段制作的 优秀文化节目不断涌现,如中央电视台的《平“语”近人》《中国诗词大 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不断创新,积极践行以人民 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时代课题、关注现实生活、讴歌时 代精神的文化作品,如《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焦裕禄》等。运用 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这些文化节目、文化作品成功的原因是高考命题常采 用的方式。
例 (2019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40)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9年新春一大燃点是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国内得到很多赞赏,在海 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流浪地球》是用世界听得懂的电影语言讲述的 中国科幻故事。电影的构思、讲述手法和拍摄技术等借鉴了好莱坞等西 方经验,但又没有照搬照抄,而是消化、吸收、再创新信息①。它胜就胜在将 中国的“道”与西方的“术”有机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视角和中国 价值观赋予了《流浪地球》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精神和灵魂信息②。尽管电 影仍有不少瑕疵,有很大改进空间,但充分证明了中国电影正步上与世界一 流水平作品相比肩之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 国今天的一切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 洒汗水拼出来的。孜孜不倦的科技人员、挥洒汗水的农民工、兢兢业业 的基层工作人员都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没有新时代海纳百川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考点扫描』『真题剖析·逐一击破』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扫描专题10: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单选题
1.“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不同文化深入交融的融合剂。

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文化交流等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各国人民产生共同语言、增强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

“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
①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实现文化趋同与融合
②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③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④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并不会使文化趋同,①说法错误。

②③: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各国人民产生共同语言、增强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这说明“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③符合题意。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同时对其他民族文化要理解和尊重,而不能说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④说法错误。

2.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下午6点50分左右,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整座建筑损毁严重。

熊熊火光里的塞纳河畔,圣母院塔尖轰然倒塌,令人心惊心碎。

文物之殇,让法兰西流泪,也让全世界伤痛。

这是因为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保护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传承发展的源泉
③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承载着世界共同的记忆
④加强文物安全管理,留存文明记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文化遗产。

①:文物之殇,让法兰西流泪,也让全世界伤痛。

这是因为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①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社会实践是人类文化传承发展的源泉,②错误。

③: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整座建筑损毁严重,让法兰西流泪,也让全世界伤痛,因为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承载着世界共同的记忆,③符合题意。

④:加强文物安全管理,留存文明记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这是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的惨痛教训和深刻反思,不是原因,④错误。

3.胡旋女,胡旋女。

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飙转蓬舞……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

(《胡旋女》——白居易)下列对该诗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外来文化是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②要吸纳各民族文化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文化交流能促进文化发展
④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①错误。

②:应该吸纳各民族优秀文化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②错误。

③:“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是说从此中原有了胡旋舞,中原舞者争奇斗艳甚至超过胡旋女,表明文化交流能促进文化发展,③符合题意。

④:“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是说胡旋女出自西域的康居国,千辛万苦从千万里外来到中原,表明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④符合题意。

4.中国和意大利在丝绸之路的两端相映成辉。

2020年正值中意两国建交50周年,两国导演联手打造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透过多样化的视角对比了中华文明和罗马文明。

从书写用的文字,到国家历法;从
文明图腾,到融汇中西文化的艺术品;从戏台上的歌剧和秦腔,到长安诗和罗马画……讲述了不同文明兼
收并蓄、交流互鉴的故事。

这部纪录片蕴含的文化价值体现在()
①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提供新的视角,促进文化传播与民心相通
②跨越时空展示了中西文明的交融,有助于丝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③是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是中国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的继承与发展
④引起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历史悠久的长安和罗马文化的尊重与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由题意知,两国导演
联手打造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透过多样化的视角对比了中华文明和罗马文明,讲述了不同文明兼收
并蓄、交流互鉴的故事。

这有利于保持文化多样性,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借鉴,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
提供新的视角,促进文化传播与民心相通;展示了中西文明的交融,在交流中促进丝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有利于展示中华文明,是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但无涉及“中国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的继承与发展”,③不符合题意。

④:对待文化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引起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历史悠久的长安和罗马文化的尊重与认同”说法错误,排除④。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5.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带领大家身临其境地感知“一带一路”的民生百态。

从中可以看到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全世界,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
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词典;阿拉伯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的电影院里……这表明()
①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人们可以通过商业贸易交流文化
④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将中国文化带到全世界,也将海外文化带到中国体现了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①正确。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错误。

③:“从中可以看到……汉语词典”体现了人们可以通过商业贸易交流文化,③正确。

④:文化趋同与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现实不符,④观点错误。

6.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中国接受了来自世界多个友好国家的物资捐助。

其中,日本在捐赠给武汉的物资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一时间在微博、朋友圈刷屏。

这句话曾绣于日本长屋亲王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

鉴真大师被此偈打动,因此决心东渡弘法。

由此可见()
①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同宗同祖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认同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提④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中日文化各自具有本国的渊源,①说法错误。

②:物资上的诗文曾绣于日本长屋亲王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

鉴真大师被此偈打动,因此决心东渡弘法,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符合题意。

③:文化交流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说法错误。

④:日本友人一句“山川异域,风月通天”引起中国人民的共鸣,体现了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④符合题意。

7.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

“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

这种现象反映了()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