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影响:
“格物致知”的 目的在于明道德 之善,而不是求 科学之真
(1)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_官__方__哲__学__,有 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束缚了人的思想。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 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 本和朝鲜形成了“_朱__子__学__”学派。
二、程朱理学
1.形成: (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 _佛__道__的活动。 (2)形成:北宋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 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体系——“_理___学_”。
2.代表: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和南宋_朱___熹__。
3.主要思想:
③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 不务实际的清谈之风。
[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如为君 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 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
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
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阳明《传习录》
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在哲学 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主要观点,并分析指明其精华与糟 粕。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阳明的主要儒学思想,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这些儒学思想的意义。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联系。
相同 点
内容
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 孟“仁”“礼”的儒学发展的新形式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 影响 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理学思想
“理”是世界 的本原
不 同
方法论
强调“格物致 知”

主张人应以外
道德观 在的天理为行
为规范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思想
材料二 有一天王阳明和朋友去看花,朋友问他, 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你看这朵花,在山中自开自落, 不随你的心而开落,你做何解释?王阳明的回答:“你 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 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 明在他的《传习录》中说,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 掉到井里面,必热会动恻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恻隐之 心的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
第 3 课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2.说明宋 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三教合一
1.背景: (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_道___教__也在民间广 为传播。
2.表现:
(1)魏晋南北朝。 ①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②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_本__土__化__。 ③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_贵__儒__”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 “三教合一”。
哲学观 (核心)
伦理观
二程 “_天__理__”是宇 宙万物的本原, 主张先有理后有 物
把天理和伦理道 德直接联系起来
朱熹
理之源在于源自文库理
三纲五常 天理就是_________,是 人性的最高境界,提出心 性论,强调“存天理、灭 人欲”
认识 论
提出“格__物__致__知___” 的认识论,只有深 刻探究万物,才能 真正得到其中的 “理”
(2)据材料二分析:在认识论上,二程、朱熹提出了 怎样的主张?有何进步作用?
提示:主张“格物致知”。 作用:对于探究科学知识和规律,由浅入深、去粗取 精的认知规律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要点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本质
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 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名师点拨] 宋代是理学的奠基时期,但理学在此时 期并未取得统治地位。明初,理学确定了在思想界的统治 地位。明中期,程朱理学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
三、陆王心学
1.南宋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1)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 “理”。 (2)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 地万物都在心中。 (3)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___省__内__心_就可得到天理。
2.明朝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1)背景: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__封__建___专__制__统__治___陷入危机。
(2)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 (3)主张。 ①哲学观:宣扬“心外无物”“心__外__无___理_”。 ②认识论:提出“致良知”和“_知__行___合__一_”的学说。
3.影响:
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 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 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 到了积极作用。
(2)局限性。 ①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 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从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答案:(1)观点:本体论上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 原;认识论上是“格物致知”。糟粕:天理就是三纲五 常,这是唯心主义;“存天理,灭人欲”违背人性,太 绝对,对后世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一味强调封建天理, 轻视对于“草木”“器用”的科学研究,是一种思想上 的误导。精华:强调控制人欲,遵循正确道德规范的要 求是对的。
(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_文__化__教___育_以及伦理道 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名师点拨] 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并非独立流派, 同属理学体系),它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 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把客观唯心主义发展为主观 唯心主义,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理 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对中国 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
道理。
——《朱子语类》
思考: (1)据材料一分析:在伦理观上,朱熹提出了怎样的 主张?目的何在?有何积极性? 提示:主张:“三纲五常”即为天理。 目的: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积极性: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 中华民族的性格。
图示法理解记忆本课内容。
要点一 理学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的
影响 1.发展。 (1)理学家们吸收佛、道思想,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
阶段,以哲学思维考察人伦物理,补孔孟所未备,把儒 学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2)理学对儒家学说的集大成作用。朱熹的《四书章 句集注》融汇了历代学者对儒学的研究成果。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 佛、崇儒;儒学大师_韩__愈__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名师点拨] “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 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 教、道教的理论。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探求世界本原问题;道教理论和儒 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佛教 与儒学融合,调整了与世俗皇权的关系、与儒学的关系、 与民俗的关系。
(3)理学家们在思辨学术中的创见,使儒家思想正本 清源。
(4)强调个人修行,比如“八条目”即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当今社会 有一定道德启示作用。
2.影响。 (1)积极性。 ①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束缚中解 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 具有一定进步性。 ②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心”是万物的本原
“发明本心”或“致 良知”
主张应以“内心”的 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探究问题
材料一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 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 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 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天人欲”。在认识论 上,“格物致知”。“物”就是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朱熹认为,如果放弃对天理的追求,“兀然存心乎草木、 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里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 饭也”。
(2)思想: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人固有善性;强调知行合一。意义:加强道德修养,严 格要求自己,不被私欲所蒙蔽,实现人的价值,这些认 识对于我们今后都有重要意义。
(3)联系:二者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是宋明理学 发展的两个阶段;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和升华; 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