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合集15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鸟的天堂》教学反思(合集1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鸟的天堂》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鸟的天堂》是作家巴金先生的优秀作品。
文章写作者与朋友两次去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情景,体现了大榕树的枝繁叶茂,以及“鸟的天堂”的真实性,表达了作者鸟的天堂的热爱和赞美。
这篇文章的教学,我借助信息技术的介入,让学生学习这篇美文时有身临其境之感,以求达到本篇课文教育教学目标。
一、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让洪亮的书声激活课堂,这也是这节课比较突出的地方。
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展望未来,所以我们的教学科研必须不断更新。
老师要发扬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学生要萌发自己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就是要创设有个性学习的天地。
其自主参与,合作互动。
二、在教学环节上注意质疑问难从结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质疑”为线索,以“思考”为核心,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释疑”的教学思路。
在阅读全文后,我有意识地抓住文章结尾段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骗了我”是什么意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何要用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为何又不用引号?这些问题,从中心句入手、引起学生注意,产生疑问。
接着,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以便解决问题,使析疑、释疑的过程成为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三、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让学生积极思考穿于教学的始终。
上课之初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析疑、解疑过程中,仍不忘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针对问题学课文,这样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边读、边思、边画,教育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精选5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精选5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篇一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
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
而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
所以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这两次所看到的景象,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
我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
在教学这一课时,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鸟的天堂给自己的。
感受。
在领悟作者两次所看到的景观时,又让学生阅读其中的重点段谈感受。
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2、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
当学生领悟到了景观的美之后,再让他们感情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对照画面读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美的感悟。
3、《鸟的天堂》一课写得极有画面感,因此,这一节课中所运用的多媒体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感悟到了榕树的美后,让他们观看榕树的画面;学生感悟到了鸟的热闹场面后,再播放画面,这些都对学生的情感感悟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4、同时,在教学中我又抓文本空白,引导学生去想象:“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成为鸟的天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想象,这一问题的探讨也让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得到了提高。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三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人教版第7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经典课文,是巴金先生的作品。
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重点和难点:本文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教学反思: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
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为什么?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
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
另外,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意义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尝试提问学生关于分意义段的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
第二,在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
根据课后练习,提出问题: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先让同学们讨论“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的区别,再引出“鸟的天堂”(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通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最后,让学生说感想,说说他们对“鸟的天堂”的感想,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鸟的天堂”旅行,你会怎么做?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
总的说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能够改变以往经常发生的“牵着走”的情况,能够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内化的,而从课后提问和课后习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鸟的天堂》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4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鸟的天堂》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4篇)《鸟的天堂》教案篇一课时目标: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了解榕树的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教学方法: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录音机,绿叶,鸟。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昨天,我们初读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忆:课文作者是谁?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见了什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随着巴金爷爷的生花妙笔走进鸟的天堂,进一步深入学习。
二、学习课文,品读悟情1、速读课文,划出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幻灯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齐读,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为什么鸟的天堂一个加引号,一个不加引号?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过渡:让我们一起来再读书,再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吧。
2、学习作者写榕树部分(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7、8自然节,说说哪些地方读懂了,谈谈你的体会;哪些地方未懂,做上记号,汇报交流,师相机引导。
(2)资料介绍榕树,简笔画展示。
(3)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指出榕树枝、干、根、叶的位置,体会榕树特点。
(4)抓重点词句,畅谈体会。
(5)指名生读,教师范读,总结朗读方法。
(6)感情朗读,品读悟情。
(7)认识静态的描写方法。
过渡: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感受?第二次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两次感受不同?3、学习作者写鸟的部分(运用以上学法自学)(1)自由读课文中描写鸟的部分,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展示各自手工制作的鸟,以趣激情。
(3)师生合作,模拟演示,创设情境,激活参与。
(4)认识动态的描写方法。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15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15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1《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
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美丽:景象榕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
作者以朴实优美的语言、鲜明的动静对比手法,赞颂了这自然景观,生动地描绘了这株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赞叹了我国南方水乡自然环境之美。
一、走进“鸟的天堂”——感受枝繁叶茂1、通过情境感知在教学本课时,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几处情境:情境1:多媒体出示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录像,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了“我”来到大榕树下的情境;情境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情境3,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中。
2、自由交流感知当学生阅读得差不多了,我就请学生在全班交流: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出了大榕树的枝繁叶茂?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
有个同学说我喜欢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
他说:“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这棵大榕树充满了生机”。
他很有感情地读了第8自然段最后两句话:“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是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树”。
听到他读,似乎眼前就是那绿得逼人眼睛的绿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让人觉得绿叶绿得鲜亮,绿得让人兴奋!有个同学说:“我喜欢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因为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榕树,也没有看到过树干上长出这么多的根来的大树,这让我实在太惊奇了!”她主动地朗读了第7自然段,并谈了自己的看法,抓住重点段来读也很不错。
有个喜欢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同学说:“我从小就喜欢绿色,大榕树是绿颜色的,所以我喜欢”。
他朗读了第8自然段的重点句:“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缝隙”。
他接着说:“这儿的‘堆’和‘簇’,表现了榕树的茂盛,更表现出了榕树的绿。
”课文编排的意图就是要学生能够知道作者是怎样来表现榕树的特点的。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思言不讳地说,这节课的课堂效果远远出乎我的意料。
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将一篇__学得如此血肉鲜活?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将__的意境描绘得如此淋漓尽致?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将文字深处的人性人情讲述得如此声情并茂?静心深思,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友善的师生关系。
在整堂课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友善的、民主的、平等的,课堂氛围是和谐的。
课堂上师生之间多的是探讨语气,少的是话语霸权,师生在人格上、精神上都是平等的。
民主是自主的温床,和谐的课堂是自主的天地。
正因为有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热情洋溢、激情四射。
交流对课文的理解一节可以说是精彩纷呈。
教师不断地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师生之间弥漫、充盈着一种精神氛围,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怀海特说过:“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见到森林。
”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因此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书本。
二、有效的合作学习。
“青山正补墙头绿”,“熟读深思子自明”,在课堂上,学生既有充分的自主学习,也不乏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前,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明确了合作的任务;合作中,教师一以伙伴的身份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并在合作学习结束后给出展示成果的机会,给予总结和反馈。
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大家对于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获得极大的情感满足。
三、新颖的教学策略。
这节教学的课堂模式是开放的、生动的、变化的、。
其中,既有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单项对话,又有师生与文本之间的立体对话;既有静止的图片观察,又有生动的录象欣赏;既有正面的鼓励,又有侧面的“激将”;既有教师对学生的由衷赞叹,又有学生对教师的真诚评价;既有教师的与生为善,又有学生的自以为非……这样的课堂又怎能不精彩纷呈、妙趣横生呢?课程改革呼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是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优秀9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优秀9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篇一告别了“鸟的天堂”,巴金的心情是留恋,而我心里更多的却是遗憾。
“遗憾是残缺的美吧!”我想。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遗憾中辨析得失,将遗憾减到最少。
的确,当我一次次反思着这堂课,回味着这份遗憾时,却觉得,不只是遗憾了!这次遗憾,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教师,在教学机智上的缺憾。
《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课文内容,并不是什么难事,对于搞清楚课文对于事物的表达方式,学生也能够比较容易的掌握。
但是,如何在朗读中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在阅读中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这节课里我都没有实现。
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能力的制约,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尤为突出的是的教师指导表面化。
一是表现在指导朗读方面,首先是我的语感比较平缓,也不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不起学生的朗读情愫跟兴趣;其次是没有明确朗读的要求,没有深刻地指导学生朗读,从而在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时,感觉不是学生的切身体会,而是老师硬套给他们的。
二是在展示多媒体课件时,也没有任何的指导跟激发性的语言,没有灵活、恰当地把课件与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相结合,效果不佳。
正如张老师所说的,网络已走近我们的课堂,网络究竟能给目前的教学带来什么?在教学中该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而尽可能地避其弊?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建构更有效的教与学的模型?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别该怎样定位……在进行语文的教学设计构思和实践中,值得我们深思。
还有我在课堂上对待学生的态度,并不那样民主平等。
在学生的生成和预设的教案之间,我选择了后者。
看来,我还是没有从课堂的主宰者这个高高的阶梯上走下来,还没有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而我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这正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教学才能和素养,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真的需要指导老师的帮助,向各位学员学习,谢谢大家!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篇二巴金笔下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__由于我上过几次,所以在课堂上自己的教学思路清晰,在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在让学生感情朗读后,问:“假如你是生活在其中的一只小鸟,你有什么感受?”开始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我以为学生不会答,刚准备启发一下,有一个学生举手了,他说:“我想说一个词。
”我说:“可以。
”他说:“舒畅。
”我立刻鼓励说:“这个词非常好,表达出了小鸟的感受,你用上这个词,以一只小鸟的身份来说一名话。
”他说:“我在这里生活,心里真舒畅啊!”我乘胜追击:“说得好,就是这样的',每个人的感觉千差万别,每只鸟的感觉也各不相同,只要你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
”接着,我听到了各种精彩的发言。
“我在这里可真开心啊,有这么多的朋友,一点也不寂寞。
”“我在这里有吃有喝,简直太好了。
”等等,这些发言活跃了课堂后气氛,让学生大胆地张了口,让我的感觉较好。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2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特别注重了怎样做到用课文去教?运用课文中的重点的字,词,句。
段以及整篇__来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那么,这篇课文能教给学生一些什么?我在脑海中思索着:<<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主要是描写大榕树的静态和鸟的动态,学习此篇__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领会了这一__要旨,我设计了两个主题:1、“鸟的天堂”在哪?是怎样的?2、为什么叫做“鸟的天堂”?在出示第一个主题后,学生直接就抓住了这棵大榕树的'特点,于是,我就和学生展开来讨论这一主题,通过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榕树的大,绿,茂盛的特点。
抓住“卧”这个字体会榕树的大等等。
在研讨第二个主题时,我紧紧抓住两个“到处”和“有的。
有的。
还有的。
”等词语,来让学生体会鸟多,并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让学生体会这真的是“鸟的天堂”啊!教完了这一课,我认为我和孩子们在一课中都有所得,我的最大收获是我已经懂得如何去用课文去教以及教一些什么?紧紧抓住课文要领,高效率地训练学生的能力,不再是无所谓的泛泛生成,学生的收获也很大,除了有课堂上能学有所得,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最新7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最新7篇)篇一:《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篇一从整个的课堂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较的死板,这也是造成学生不能积极参与的最主要的原因。
首先,在感受榕树之大的时候,用的时间稍微多了一些,在课堂上,我对时间的感应能力也降低了,这是几年前从没有遇到过的问题。
这导致最后一个环节,理解双引号的用法没有处理而留做了课后思考。
感受榕树之大,“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榕树之大?”我想应该给学生留两三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在书上找一找,并做简单地批注,然后再做交流,可能更会节省时间,也能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
另外一个反思,就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技巧。
无论是什么样的文章,让孩子们眼前有物,把孩子带到现场都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方法,这节课首先在我眼中就没有大榕树,没有众鸟的欢腾,没有美,没有情,当然也没有引导学生真正地进入情境,真实的课堂出现一些问题很正常,这堂课很不错,可是没找到感觉的课,怎能算是成功呢?学生没有真正用心地参与,没有碰撞的火化怎能算是不错呢?课堂上无痕的引导,教师深厚的基本功……我努力,我追寻。
篇二:《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篇二《鸟的天堂》一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课前的导入这是一篇带有一些抒情意味的文章。
为了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在开始我采用了视频,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这就促使学生能够认真地去读书。
二、课中品读体味,深入感受课文内容《鸟的天堂》一文内容写的非常美,语言也非常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
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美丽:景象榕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
作者以朴实优美的语言、鲜明的动静对比手法,赞颂了这自然景观,生动地描绘了这株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赞叹了我国南方水乡自然环境之美。
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鸟的天堂》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从整个的课堂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较的死板,这也是造成学生不能积极参与的最主要的原因。
首先,在感受榕树之大的时候,用的时间稍微多了一些,在课堂上,我对时间的感应能力也降低了,这是几年前从没有遇到过的问题。
这导致最后一个环节,理解双引号的用法没有处理而留做了课后思考。
感受榕树之大,“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榕树之大?”我想应该给学生留两三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在书上找一找,并做简单地批注,然后再做交流,可能更会节省时间,也能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
另外一个反思,就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技巧。
无论是什么样的文章,让孩子们眼前有物,把孩子带到现场都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方法,这节课首先在我眼中就没有大榕树,没有众鸟的欢腾,没有美,没有情,当然也没有引导学生真正地进入情境,真实的课堂出现一些问题很正常,这堂课很不错,可是没找到感觉的课,怎能算是成功呢?学生没有真正用心地参与,没有碰撞的火化怎能算是不错呢?课堂上无痕的引导,教师深厚的基本功我努力,我追寻。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2《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这篇文章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章。
教学时,教师可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
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榕树还是鸟儿,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6篇
(教学反思参考1)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是一篇精读课文。
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时,我紧紧围绕“‘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让学生进行质疑,然后分别学习了大榕树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鸟的快乐、幸福的生活。
最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亮点:1.学生明白了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应该积极地进行环境保护,为自然界的生物提供好的生活环境。
因为有了这样的意识,在学生进行“鸟类演讲比赛”时,学生就真正表露了自己作为一只小鸟的快乐,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爱护鸟类的感谢。
2.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积极采用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让学生明白了本文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的结合,真实感受了大榕树的静态美与群鸟纷飞的动态美,从而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3.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不足: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改变以往经常发生的“牵着走”的情况,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
不过,由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过于注重这种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朗读,以及对某些重点句子的体会。
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
并且从内容的安排上来看有些多了,课上显得时间紧张。
看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必须的教学程序,否则就会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这是属于课堂调控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教学反思参考2)鸟的天堂孩子对那棵大榕树没有直观地感觉,于是教学中可采用直观教学法。
课前我把曾经拍过的大榕树的照片找出来,让学生直观认识“鸟的天堂”。
让学生亲眼目睹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近看榕树的枝干和绿叶,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巴金的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
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树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
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表达感情细腻。
这篇文章文质兼美,作者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
在设计本课时,我紧紧围绕“‘鸟的天堂’为何能成为鸟的天堂?”让学生进行质疑,然后分别学习了大榕树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鸟的快乐、幸福的生活,最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朗读、品读、美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有意注重学生的朗读,但朗读指导方面仍需加强。
读后的指导除了字音、节奏、重音的点拨指导,还有感情的浸润启发,学生各自朗读、点名朗读的时候,感情都是比较细腻丰富的,非常的声情并茂。
但是当由自由读变成其读的时候,学生常常容易拖泥带水:感情流失,吐字拖音。
而且我的示范朗读也比较少,这是今后在朗读指导中应该注意的。
教学语言规范性、简约性也急待增强。
不管是在讲解重难点,还是在总结归纳评价中,我发现自己的语言稍显罗嗦,有时候也不够规范,这是今后需要逐步解决的。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2上课后先留有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文中所说的鸟的天堂是什么?在当学生阅读得差不多了,我就请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看法了。
大家都纷纷说是大榕树。
我又问那课文出现了几次“鸟的天堂”?你最喜欢哪一词?有个学生他说:“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这棵大榕树充满了生机"。
他很有感情地读了第8自然段最后两句话:“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是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
这美丽的南国树”。
听到他读,似乎眼前就是那绿得逼人眼睛的绿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让入觉得绿叶绿得鲜亮,绿得让人兴奋!有个同学说:“我喜欢第一次看到的鸟的天堂,因为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榕树,也没有看到过树干上长出这么多的根来的大树,这让我实在太惊奇了!”她主动地朗读了第7自然段。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5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对于小学语文课文来说,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__。
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
对于这篇__的教学方法,我有以下两点反思:1、形象思维训练法: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早上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学沉浸在期中,仿佛身临其境,而让学生说说一只鸟的特写景头时,也能说得有声有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2、品词析句比较法:__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
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
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这样,关键文字抓住屯,学生品出了精妙词语,咀嚼出了它的神韵,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增强。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汇编15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汇编15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鸟的天堂》是作家巴金先生的优秀作品。
__写作者与朋友两次去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情景,体现了大榕树的枝繁叶茂,以及“鸟的天堂”的真实性,表达了作者鸟的天堂的热爱和赞美。
这篇__的教学,我借助信息技术的介入,让学生学习这篇美文时有身临其境之感,以求达到本篇课文教育教学目标。
一、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让洪亮的书声激活课堂,这也是这节课比较突出的地方。
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展望未来,所以我们的教学科研必须不断更新。
老师要发扬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学生要萌发自己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就是要创设有个性学习的天地。
其自主参与,合作互动。
二、在教学环节上注意质疑问难从结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质疑”为线索,以“思考”为核心,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释疑”的教学思路。
在阅读全文后,我有意识地抓住__结尾段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骗了我”是什么意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何要用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为何又不用引号?这些问题,从中心句入手、引起学生注意,产生疑问。
接着,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以便解决问题,使析疑、释疑的过程成为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三、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让学生积极思考穿于教学的始终。
上课之初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析疑、解疑过程中,仍不忘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针对问题学课文,这样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边读、边思、边画,教育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如词语训练中,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激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书水平。
3.恰当地运用一体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共9篇)
篇一:鸟的天堂教学反思《鸟的天堂》教学反思儋州思源实验学校吴永定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
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
而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
所以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这两次所看到的景象,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
我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
在教学这一课时,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鸟的天堂给自己的感受。
在领悟作者两次所看到的景观时,又让学生阅读其中的重点段谈感受。
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2、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
当学生领悟到了景观的美之后,再让他们感情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对照画面读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美的感悟。
3、《鸟的天堂》一课写得极有画面感,因此,这一节课中所运用的多媒体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感悟到了榕树的美后,让他们观看榕树的画面;学生感悟到了鸟的热闹场面后,再播放画面,这些都对学生的情感感悟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4、同时,在教学中我又抓文本空白,引导学生去想象:“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成为鸟的天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想象,这一问题的探讨也让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得到了提高。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优秀8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优秀8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篇一《鸟的天堂》一课,脉络清晰,记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景。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
在本课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就是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段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例如:在教学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描写树的部分的时候,我就是这样做的。
这一段话语句非常生动: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一开始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体会,但是每个孩子在表述的时候总是不能把文字中所蕴含的那份宁静之美说出来。
这是为什么呢?飞速的思考之后,马上想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然后我再次提示孩子们:同学们,请闭上眼睛,边听老师朗读这段话边想象句子描绘的场景,然后用自己的话把你想象到的场景说出来好吗?为了能给学生营造气氛,我朗读这一段话,边播放《高山流水》这首古筝名曲作为背景音乐。
当我读完课文,他们开始踊跃地描述自己眼前出现的画面:有的孩子说:我看到一棵很大很大的榕树,像一片森林,树叶碧绿碧绿的,把河水都映绿了。
有的孩子还说:我看到大榕树的叶子非常光滑,像涂了蜡一样,反射着那翠绿的颜色,刺得我们眼睛都睁不开。
通过孩子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们不但理解了这段话要表达的意思,而且体会到了在文字中蕴含的那份宁静之美,那么我的教学目标完成了。
虽然说孩子们还不能够用语言明确地表述或者说从理性上表达那份宁静之美,但是他们已经深深地领悟到了,有这就足够了。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篇二《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写了巴金先生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
文章运用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描写大榕树,突出它的静态之美;用以静衬动、动中寓静的方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百鸟欢闹的场景。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通用5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通用5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鸟的天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名篇,是一篇蕴含着丰富人文内涵的__,不但文笔优美,而且包含哲理:只要人类尊重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以丰厚的回报。
成功之处:__抓住了“点面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点面结合的描写是写景__的常用方法。
”__作者就能巧妙地运用这一方法。
如,作者在描写群鸟活动的场景时,运用了两个“到处”和三个“有的”对群鸟活动的情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让读者有一个整体感受,这就是对“面”的描写。
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描写了一只画眉鸟,把它的姿态与叫声刻画得生动逼真,这就是对“点”的描写。
那么,怎样才能在写景时做到点面结合呢?如:写柳树,首先对柳树在四季的变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觉。
春天的柳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夏天的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可以说,是对柳树总体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写,这样的例子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美丽的校园”“秋天的田野”“家乡的小河……”不足之处:1.小组间交流、配合不够。
小组交流时,对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另外,老师对学生的作品指导、评价力度不够。
2.朗读既是理解课文的基本手段,又是获得语感及审美情趣的方法,如果能结合网络提供的画面多一些配乐朗读,就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用声音再创情景的更大欲求,从而对语言文字有更深的感悟。
改进措施:这篇课文的教学过于注重这种模式,而在必须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以及对某些重点句子的体会。
对于__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
看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务必的教学程序,否则就会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这是属于课堂调控方面的潜力,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2《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反思型的教师肯定是追求完美的教师,而对完美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
不难想象,一个缺乏进取心、安于现状的教师能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长时间和有效的反思。
下面是由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鸟的天堂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一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
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为什么?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
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
另外,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意义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尝试提问学生关于分意义段的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
第二,在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
根据课后练习,提出问题: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先让同学们讨论“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的区别,再引出“鸟的天堂”(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
原因。
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通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最后,让学生说感想,说说他们对“鸟的天堂”的感想,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鸟的天堂”旅行,你会怎么做?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
总的说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能够改变以往经常发生的“牵着走”的情况,能够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内化的,而从课后提问和课后习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
不过,由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过于注重这种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以及对某些重点句子的体会。
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
看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必须的教学程序,否则就会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这是属于课堂调控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二
1、形象思维训练法: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
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早上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学沉浸在期中,仿佛身临其境,而让学生说说一只鸟的特写景头时,也能说得有声有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2、品词析句比较法:
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
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
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
等,用哪组词更好?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这样,关键文字抓住屯,学生品出了精妙词语,咀嚼出了它的神韵,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增强。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三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
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
今年,它早早地出现在四年级教材中,让我们执教者有一种欣喜和想教好它的冲动。
这篇文章文质兼美,巴金先生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
一直以来,我对这篇文章情有独钟,因而自认为备课备得很充分,无论是对作者的遣词造句,还是表达方法的运用,都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在教学时,我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他们所说,诉他们之真情。
一节课下来,虽然没有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优势给学生传播课本知识,但学生学习的兴趣依然盎然,或许是他们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
引,学习效果很好。
传统的教法,可按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展开,先学次只见到勃勃生机的大榕树,但没有见到一只鸟,再读第二次看到了鸟儿翻飞,鸟声悠扬的场面;或者围绕“为何能成为鸟的天堂?”的两个因素展开教学。
本课设计时以读、悟、说为基本思想,把“榕树”与“鸟儿”放在等同的位置上加以品味,教学设计重视语感的培养,突出语文的人文性。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感受榕树的勃勃生机和“鸟儿翻飞”、“鸟声悠扬”的场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初步学会换位思考,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
其教学过程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从培养学生“自主感悟,发展语感”出发,主要以朗读感受、自主感悟、换位再读再悟、拓展延伸几个环节来展开。
朗读感悟课时教学后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研读二、三段,即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同景象,在回顾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挑选出描写榕树与鸟儿的段落来读。
在读、评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些重点段落有了整体的感悟。
自主感悟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选择(在描写榕树与鸟的段落中任选其一)、自主研读(品味描写榕树或鸟的语言文字)、自主感悟(用人称介绍榕树或鸟的魅力)
的方法,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让学生分别以“树”和“鸟”的身份赞美自己,从中培养自尊、自爱、自信,使每个学生的聪慧、可爱、悟性和灵气都表露了出来,做到了人文一致,人文合璧;让学生始终有积极的阅读心理,从读中感受到榕树的勃勃生机和“鸟儿翻飞”、“鸟声悠扬”的场面,从中获得了愉悦,获得了对人生价值的感悟,获得了人文精神的升华。
换位整和、再悟教学时,引导学生深究榕树与鸟的关系,进而互换角色,进行再读再悟,使学生从整体上感悟、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使学生同时学会欣赏别人,我即是树,你即是鸟,树和鸟互相欣赏形成整体;我和你也互相欣赏,互助互励,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认识自我,欣赏别人。
这里渗透了换位思考的意识,让学生从小养成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的习惯。
这样处理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为学生人生的光彩涂了一层亮丽的底色。
拓展延伸我以课文内容“一只小画眉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的唱着,它的歌声真好听”引导学生想像。
让他们围绕“如果你是小画眉,你会唱些什么?”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经历从读到悟,最后到表达的一个完整的语言文字学习过程。
朗读训练这是本课另一个较成功之处,主要采用自主朗读,谈感悟的方法。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
我抓住
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
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榕树还是鸟儿,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
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
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
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