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阿里山纪行教学案 苏教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第四单元第16课《阿里山纪行》教案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第四单元第16课《阿里山纪行》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熟读课文,理解作者对阿里山的景色和风土人情的描绘,感受作者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瑰丽、神奇、云雾缭绕等,并学会运用。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技巧、分析优秀作品并尝试创作。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虽然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说明学生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写作指导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让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成果,从他们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然而,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在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背景和作者情感方面仍有所欠缺。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阿里山纪行》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手法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八年级语文上册 4.18《阿里山记行》教案 (新版)苏教版
十八课、阿里山纪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掌握生字词2.理清文章思路3.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即什么是游踪?)【教学重点】1. 掌握生字词2.理清文章思路【教学难点】3.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阿里山纪行”。
(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本节课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1. 掌握生字词2.理清文章思路3.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1. 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圈划出不会的生字词并解决,或与同桌小声交流讨论。
时间:3分钟指明几位同学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指明正音。
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并及时表扬读音准确,声音洪亮,吐字清晰的同学。
学生可能读错的字有:风靡mǐ 山岚lán堪称kān谛听dì咣当guāng 镶嵌xiāng鱼鳖biē 静谧mì参天cān雄踞jù一泓hóng 幢chuáng2. 齐读这些生字两遍,并把拼音注在书上。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划分段落)(一)先学。
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学,已经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了。
下面大家继续自学,请看投影(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文章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要求语言简洁、准确,无错字。
时间:5分钟。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在课本上划分层次,写大意。
师巡视,注意学生中有几种分发,思考如何后教。
)(二)后教。
1. 老师提请学生回答问题,师点拨,其他生举手帮助纠正补充,最后修改并记录。
2. ppt出示,整体点拨:第一段(1):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抒情基调。
第二段(2—9):这是游记的主体部分,写游阿里山的全过程。
第三段(10):仍以《高山青》作结,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课文,找出诗句,初步感受情感)自学指导:1、画出文中表现作者游览线路的句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里山纪行》设计方案 苏教版
《阿里山纪行》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分析:1、作品的地位及作用:《阿里山纪行》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上册“江山多娇”单元中一篇一篇游记。
学生能从文本中欣赏到祖国名山大川,探访祖国名胜古迹,领略风土人情,从而开阔胸襟,娱悦心灵,启迪智慧,唤醒学生无限美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中安排这样一个单元,主要目的是为了要通过朗读、品析,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登山临水,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美好情感。
《阿里山纪行》是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吴功写的一篇游记。
这篇游记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风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了“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了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共同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阅读技能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为此,《阿里山纪行》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技能,掌握朗读、默读、浏览等各种方法,让学生在与文本充分对话基础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
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作用,共同对话,借助语文思想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围绕认知冲突,更好的解读文章,提高能力,从而建构新知识。
2、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新课程理念,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但要力求“胸中有纲”,更要“目中有人”,即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为本。
由此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移步換景、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2)、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技能,能品析文章富有音韵美、情韵美的语言(3)、培养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4)、会写一般描写景物的记叙文。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公布课阿里山纪行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公布课《阿里山纪行》教案知识与能力:2.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进程与方式:1.自主、合作、探讨,表现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方式2.整体感知——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式3.反复朗诵——体会文章文字音乐美和情韵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对阿里山漂亮风光的浓浓爱意和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进展旅行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一起愿望教学重难点1.重点:采纳移步换景法2.难点: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教学时数:二教时教学预备:预备音像《高山青》和《大海啊,故乡》,制作课件第一教时知识与能力:2.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进程与方式:1.自主、合作、探讨,表现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对阿里山漂亮风光的浓浓爱意和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进展旅行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一起愿望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2.难点:体会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述阿里山如画的风光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高山青》的歌曲.2.用图片和文字展现阿里山的风光,让学生感受阿里山的漂亮二、自读文本,整体感知(一)预习检测(二)感知课文1.整体归纳:阿里山给人的最初印象是什么?2.细点归纳:作者在课文最后写道“我感觉,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那么阿里山的如画风光具体表此刻课文的哪些地址呢?并试着归纳每处景物的特点三、师生互动,合作探讨(一)行踪探讨1.划出说明作者行踪的语句,理出作者游览线路图2.参照适才标明作者行踪的语句,假设你是阿里山之行的导游,你将如何介绍今天的行程?3.总结写法:移步换景4.课堂作业(1):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景手法描述咱们的校园(二)赏美景、悟真情听读课文49段,并设计题目,让学生试探:作为导游,在游览进程中,为激起游客游览阿里山的游兴,你最想给游客介绍哪一处景点,因什么缘故?请以以下句式进行描述游客朋友们,我最想带大伙儿参观游览的是,因为(三)主题探讨,反思评判作为一名游客,除欣赏到宝岛台湾阿里山迷人的风光外,伶俐的你在游览进程中是不是还有别的收成?(可选择以下任一句式谈谈)在整个游览进程中,我发觉了(明白了、知道了、想到了)……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高山常青,涧水常蓝……”阿里山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如一杯醇香甘甜的酒,如一幅优美的画,如一首悦耳的歌何时咱们也能去看看拔地参天、威风八面的神木?固然,此刻已经能成为现实1>课下搜集有关阿里山、台湾的图片、文字资料,做成卡片2>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述咱们的校园3>咱们已陶醉于阿里山美如画的自然风光中,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她,请你为阿里山写句广告词3.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附对联)学者歌声融会两岸情谊幽林神木尽显一山精神附板书设计:行踪景情进阿里山云雾浓稠风潭水清澈喜爱光林区宁静美曲径幽路如丛林无边赞美画访神木神木神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知识与能力:2.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进程与方式:1.自主、合作、探讨,表现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方式2.整体感知——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式3.反复朗诵——体会文章文字音乐美和情韵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对阿里山漂亮风光的浓浓爱意和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进展旅行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一起愿望教学重难点1.重点:采纳移步换景法2.难点: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教学时数:二教时教学预备:预备音像《高山青》和《大海啊,故乡》,制作课件第一教时知识与能力:2.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进程与方式:1.自主、合作、探讨,表现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对阿里山漂亮风光的浓浓爱意和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进展旅行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一起愿望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2.难点:体会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述阿里山如画的风光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高山青》的歌曲.2.用图片和文字展现阿里山的风光,让学生感受阿里山的漂亮二、自读文本,整体感知(一)预习检测(二)感知课文1.整体归纳:阿里山给人的最初印象是什么?2.细点归纳:作者在课文最后写道“我感觉,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那么阿里山的如画风光具体表此刻课文的哪些地址呢?并试着归纳每处景物的特点三、师生互动,合作探讨(一)行踪探讨1.划出说明作者行踪的语句,理出作者游览线路图2.参照适才标明作者行踪的语句,假设你是阿里山之行的导游,你将如何介绍今天的行程?3.总结写法:移步换景4.课堂作业(1):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景手法描述咱们的校园(二)赏美景、悟真情听读课文49段,并设计题目,让学生试探:作为导游,在游览进程中,为激起游客游览阿里山的游兴,你最想给游客介绍哪一处景点,因什么缘故?请以以下句式进行描述游客朋友们,我最想带大伙儿参观游览的是,因为(三)主题探讨,反思评判作为一名游客,除欣赏到宝岛台湾阿里山迷人的风光外,伶俐的你在游览进程中是不是还有别的收成?(可选择以下任一句式谈谈)在整个游览进程中,我发觉了(明白了、知道了、想到了)……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高山常青,涧水常蓝……”阿里山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如一杯醇香甘甜的酒,如一幅优美的画,如一首悦耳的歌何时咱们也能去看看拔地参天、威风八面的神木?固然,此刻已经能成为现实1>课下搜集有关阿里山、台湾的图片、文字资料,做成卡片2>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述咱们的校园3>咱们已陶醉于阿里山美如画的自然风光中,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她,请你为阿里山写句广告词3.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附对联)学者歌声融会两岸情谊幽林神木尽显一山精神附板书设计:行踪景情进阿里山云雾浓稠风潭水清澈喜爱光林区宁静美曲径幽路如丛林无边赞美画访神木神木神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知识与能力:2.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进程与方式:1.自主、合作、探讨,表现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方式2.整体感知——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式3.反复朗诵——体会文章文字音乐美和情韵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对阿里山漂亮风光的浓浓爱意和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进展旅行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一起愿望教学重难点1.重点:采纳移步换景法2.难点: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教学时数:二教时教学预备:预备音像《高山青》和《大海啊,故乡》,制作课件第一教时知识与能力:2.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进程与方式:1.自主、合作、探讨,表现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对阿里山漂亮风光的浓浓爱意和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进展旅行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一起愿望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2.难点:体会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述阿里山如画的风光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高山青》的歌曲. 2.用图片和文字展现阿里山的风光,让学生感受阿里山的漂亮二、自读文本,整体感知 (一)预习检测 (二)感知课文1.整体归纳:阿里山给人的最初印象是什么?2.细点归纳:作者在课文最后写道“我感觉,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那么阿里山的如画风光具体表此刻课文的哪些地址呢?并试着归纳每处景物的特点 三、师生互动,合作探讨 (一)行踪探讨1.划出说明作者行踪的语句,理出作者游览线路图2.参照适才标明作者行踪的语句,假设你是阿里山之行的导游,你将如何介绍今天的行程?3.总结写法:移步换景4.课堂作业(1):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景手法描述咱们的校园 (二)赏美景、悟真情听读课文49段,并设计题目,让学生试探:作为导游,在游览进程中,为激起游客游览阿里山的游兴,你最想给游客介绍哪一处景点,因什么缘故?请以以下句式进行描述游客朋友们,我最想带大伙儿参观游览的是 ,因为 (三)主题探讨,反思评判作为一名游客,除欣赏到宝岛台湾阿里山迷人的风光外,伶俐的你在游览进程中是不是还有别的收成?(可选择以下任一句式谈谈)在整个游览进程中,我发觉了(明白了、知道了、想到了)……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高山常青,涧水常蓝……”阿里山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如一杯醇香甘甜的酒,如一幅优美的画,如一首悦耳的歌何时咱们也能去看看拔地参天、威风八面的神木?固然,此刻已经能成为现实 1>课下搜集有关阿里山、台湾的图片、文字资料,做成卡片2>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述咱们的校园 3>咱们已陶醉于阿里山美如画的自然风光中,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她,请你为阿里山写句广告词 3.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附对联)学者歌声融会两岸情谊幽林神木尽显一山精神附板书设计:行踪景情进阿里山云雾浓稠风潭水清澈喜爱光林区宁静美曲径幽路如丛林无边赞美画访神木神木神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阿里山纪行》教案 苏教版
阿里山纪行
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融情于景
【阿里山——位于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
步
、阿里山的风景是美丽的,而这样美丽的景色则是通过作者美丽的文字带给我们的。
本文的语言
种修辞。
——连用六个比喻句,
——总结全文,揭示主题。
短句“人少树多”
作者给我们描绘了那么多阿里山的美景,其实这些都是作者追悠久、受到巨创仍拔地参天、
【不可以。
歌曲表明两岸人民心意相通,而末尾更奠定了全文的基调,一线贯穿,首尾呼应。
更深的层次其实是为了抒发自己怎样的感情?
、齐读台湾民谣:
阿里山赏云海,观日出?……让我们共同企盼祖国早。
八年级语文上册 18《阿里山纪行》教案 苏教版
《阿里山纪行》备课内容执教人备课【课题】《阿里山纪行》【教学目标】1.了解移步换景描绘阿里山迷人风光的写法,领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2.学习并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点难点】1.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2.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第一课时时间:年月日课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营造气氛:播放歌曲《高山青》。
2.视觉感受:多媒体展示美丽的阿里山风光。
3.激情导语: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吗?你们听说过阿里山吗?阿里山在台湾嘉义县东北,主峰大塔山海拔2663米。
阿里山有三大奇观响誉海内外,那就是森林、云海和日出。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这轻柔优美的旋律,来到祖国的宝岛台湾,来到美丽的阿里山。
(二)交流预习,展示成果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1)字音风靡mǐ山岚lán 堪称kān 谛听dì镶嵌qiàn禅宗chán 幢顶chuáng 静谧mì一泓hóng 孕ǜn(2)词义风靡: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
莽莽:形容无边无际的样子。
骤然:突然,忽然(表示迅速而意外)。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亭午:<书>正午,中午。
接风洗尘:设宴欢迎刚从远道来的人。
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
2. 追溯背景我写《阿里山纪行》(节选)这里还要提一件事。
因为是迎香港回归,台湾故宫博物馆陈列了中英《南京条约》的原件,大陆一些陈列馆,例如南京静海寺所陈列的根本不是如此。
能看到这份原件的大陆人士恐怕为数不多,我有幸能看到,真是适逢其遇。
我曾在《扬子晚报》发表文章披露此事。
看到这份条约的正式文本无疑激起我的民族耻辱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关于当时的心理总背景,这一点应该说到。
台湾有座阿里山,我最早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流传到祖国大陆的歌曲《高山青》中知道的。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的歌词及其优美动听的旋律已是家喻户晓。
苏教初中语文八上《18阿里山纪行》word教案 (5)
阿里山纪行教案
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随着《高山青我们一起跟随吴
出有关本次旅
林区
水是案头之文章。
究,正是他富于魅力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如画的阿里山风光。
让我们放慢脚步,
节奏美:(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
(
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又如
武之军阵,秦皇之兵
)“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
舍不得打破
畅而节
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是排比和比喻句。
都是形
以声
的文字,你能体会作者对阿里山的深情
它更美在精神风
我
)台湾人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
、仿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
语文:第18课《阿里山纪行》教案5(苏教版八年级上)
语文:第18课《阿里山纪行》教案5(苏教版八年级上)
学习目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移步换景手法。
课前学习:查找资料了解阿里山。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了解写作方法
课后学习:选做发展性评价手册。
《阿里山纪行》(二)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2、比较阅读,感受不同的写作风格,
课前学习:选择阅读一些写景的文章。
课堂学习:
第一块:品味语言
第二块:比较阅读
第三块:评价、质疑
课后学习:1、查阅资料了解台湾风光。
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苏教版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课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2、初步形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搜寻、处理信息的能力。
3、能制作简单的PPT演示文稿。
过程与方法学习方式:网络和多媒体环境下的合作学习1、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文章的写法等。
2、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搜集关于阿里山的图片、视频资料3、合作学习:对所搜集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进行加工,按一定顺序制成ppt演示文稿,并附一段介绍文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网络环境合作学习的乐趣。
2、品位文章富有音乐性、情韵美的语言,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一)教学内容文章形象地描绘了阿里山的而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的独特感受,赞美了台湾人民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学生对文章应由较浓的兴趣;同时,初二的学生思维灵活、分析能力也较强,同时又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协作学习习惯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学习本文难度应不大。
本节课教学内容有1、课文内容:独立理解课文,欣赏文章富有音乐性、情韵美的语言,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真切情感,学习融情于景、移情于景的写法。
2、信息学科:学习利用网络搜索相关信息,然后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多媒体演示文稿。
(二)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2、品味本文富有音乐性情韵性的语言。
(三)学习难点1、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2、演示文稿的制作三、学习资源阐述1、硬件资源:配有16台计算机以上的网络教室、投影等2、软件资源:多媒体课件;图片库(教师提供)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1、播放《阿里山纪行》一曲,营造氛围。
这首台湾少数民族歌谣《高山青》可以说是在大陆广为传唱。
对于企盼祖国统一的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阿里山悄然矗立在我们的心湖之畔,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吴功正先生一起走进阿里山,领略那里的山山水水。
2、明确教学目标(二)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a、积累文章中的生字词。
阿里山纪行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阿里山纪行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阿里山纪行》教案教学目标:1 疏通课文,理清作者行踪,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
2 欣赏本文语言,体会真切的情感。
教学重点:移步换景的写法;难点:品味文章语言的美。
教学设想:1 读、说、写贯穿全程,品味语言、品味情感。
2 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作方法性的引导。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用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2分钟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1.课前播放《高山青》歌曲与在音乐声中欣赏阿里山图片。
2.导入:“高山青,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一曲《高山青》唱响祖国大地,阿里山也悄然矗立于人们的心湖之畔,令人神往,今天我们就随着作家,文艺评论家吴功正先生走进阿里山去领略那里的山山水水。
学生欣赏歌曲,图片。
《阿里山纪行》原文阅读台北市的一家酒店里,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
席上一位美学家的夫人对我说:“台湾人最喜欢唱的大陆歌曲是‘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
’有些重要的活动还作为合唱的歌曲。
”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
”这首歌在大陆曾风靡一时,至今仍在传唱。
于是,宴席上便轻轻回荡着两支歌的旋律,我和这批台湾学者的心似乎融会起来了。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这倒不尽然是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
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仅四十分钟就到了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
这种小火车我们只有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子里才能见到。
不过,它经过了改装,变成了纯粹的旅游性小火车,颇有古式小火车的模样和情调。
也是那样的牵引机,也是那样的咣当咣当声,它使我们觉得时空倒退,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
穿过莽莽不尽的林海,不断爬高、上升,山下尚是阳光灿烂,上山渐渐地云雾浓稠。
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
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
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
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
语文:第18课《阿里山纪行》教案15(苏教版八年级上)
18《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领略阿里山的美丽风光,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法。
3、品味富有音韵美、情韵美的语言。
二、重点:目标2、3三、难点:目标3中“品味富有音韵美、情韵美的语言”。
四、课时安排:1教时五、教学过程(一)教师播放《大海啊,故乡》和《阿里山的姑娘》的音像资料,营造气氛,引入美如画的阿里山。
展示有关阿里山的图片,包括阿里山全貌,阿里山树林和阿里山“神木”等,让学生饱览阿里山的风光。
出示课题、作者,解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带着下面三个问题进行读课文1、阿里山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文章中那句话也可以概括你的感受?2、这是一篇游记,那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行文的?(台湾——阿里山——神木)3、再此行中从阿里山到神木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姊妹潭、林区、青苔路、原始森林、神木在此点出“移步换景”)(三)品读课文,感受其美精读4——9自然段1、指名朗读,其余学生闭眼想象阿里山是什么样子?(出示图片,与你想象的是否一样)2、把你认为文中最美的地方进行朗读,体会这个景点的特点。
多媒体出示问题读了课文我们不仅感受到阿里山风光的美,而且感受到了课文语言的优美,课文为什么令我们有如此感受?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把阿里山的风光写的这么美呢?下面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讨论之后:教师提示:写景的文章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中你认为最美的在什么地方?它的特点是什么?怎样来写出它的美呢?(指名全班交流)3、引导语:散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描写阿里山如画风光的同时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浓浓的爱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融情于景”的写法。
所以在朗读时一定要声情并茂地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4、配乐集体朗读4——9自然段。
5、整体出示图片,请同学做导游介绍阿里山的风光(可以选择最喜爱的一处进行)6、阿里山风光美伦美奂,令人留恋忘返,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为阿里山景区设计一个广告语或一幅对联。
语文:第18课《阿里山纪行》教案6(苏教版八年级上)
语文:第18课《阿里山纪行》教案6(苏教版八年级上)
《阿里山纪行》(一)
学习目标: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品味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课前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资料,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秀丽风光。
可以是图片,文字,还可以是歌曲。
(分组活动)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关于阿里山的资料,导入课文
第二块:品味语言
第三块:欣赏歌曲,朗读优美语段
《阿里山纪行》(二)
学习目标:理清文章内容,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课前学习:自学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
课堂学习:
第一块:组织“我做导游”活动,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
第二块:拓展延伸
第三块:学生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江市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
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方案
(4)、本文语言很美,你能不能试着赏析。
(5)、能否模仿着写一段镇江景点的导游词
(6)神木究竟神在哪?为什么说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
(说明:此设计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出示问题,分组合作,信息收集,汇报分享:(提供幻灯片及网站名)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问题(组内也做好问题选定的统筹),在学习网站上查找资料,进行小组交流(由组长负责主持、记录员记录、汇报员做好总结汇报准备)。
然后再由汇报员在班级里汇报,进行资料共同分享。
(三)在问题汇报基础上展开学习
1、展现学生找出来的表示作者行踪的短语或句子。
作者一路上都见到的美景
(明确:“台北松山机场”“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峰回路转,迂回穿过一片林区”“曲径幽路”“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下山的路上”)2.在解决问题(1)的基础上,老师让学生说一说阿里山给人的总得印象是什么,用一个词概况,解决问题(2)(知识目标)
3、在问题(2)的基础上,教师介绍游记常用的写法:“移步换景”(即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一般游记都采用这种方法。
) 解决了问题(3).
4、在解决问题(3)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要求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完成练习,学写解说词。
由填字引入文章整体把握(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对文章从整体把握;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跳读诵读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者也积极参预),完成后提高要求,要求学生能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一段镇江景点的解说词,解决了问题(4)(能力目标)
5、老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试着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为了让学生能很快掌握赏析语言的方法,教师可给出范例(从词语、修辞、句式等角度),问题(5)得以很好的解决。
6、最后研讨问题(6),把握文章的中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情感目标)
(四)总结反馈: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指出不足之处,再次强调学习要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建议课后对其不足之处采取弥补措施。
(五)拓展延伸
1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带领大家游览我们美丽的校园。
写出主要景点及其每个景点的特征。
列出景点图。
思考完成。
2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学习书本的最终目标是丢开书本,获得能力;通过习作,学习一种记叙方法,也是本单元教学目标之一)
(六)作业
学生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做一份“台湾百科”的小报,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学在课堂,得益在课外。
扩大课堂的范围和学习内容)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