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华大基因董事长)

合集下载

汪建

汪建

汪建
作者:暂无
来源:《经理人·深商》 2018年第4期
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
1991年主导成立西雅图华人生物医学协会,策划将人类基因组计划引回国内。

1994年回国创建吉比爱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积极推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1999年为承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中国部分,主导创建华大基因。

2003至2007年任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

2007年南下深圳,建立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以及之后的科研、教育与产业体系。

1979年毕业于湖南医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疗系,1986年获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学位,1988至1994年期间,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爱荷华大学、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致敬改革开放40年影响中国的深商领袖

致敬改革开放40年影响中国的深商领袖

深商领袖致敬改革开放40年影响中国的深商领袖在全国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为致敬深商领袖,彰显深商责任,弘扬深商精神,树立深商标杆,激励更多的深商不断创新进取、再创辉煌。

深商总会、深圳市商业联合会携手深圳商报社,隆重举行“致敬改革开放40年影响中国的深商领袖”活动,旨在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激励更多的深商企业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攀高峰,为深圳经济社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功勋深商领袖袁庚 蛇口工业区前常务副董事长上承百年招商,下启当代深商。

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人物,二十世纪一代革命者的典型代表,百年招商局的优秀领导者,无可争议的“深商先驱”。

王殿甫 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前董事局主席中国电子行业拓荒牛。

中国改革十大杰出人物。

先后担任赛格集团董事长、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临危受命,屡创新局。

王之 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董事长兼总裁领导研发了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率先创办了中国第一家PC企业,中国IT业“教父”级人物,第一个让Bill Gates停下脚步的中国人。

短短十年间,王之带领长城集团从一个只有300万债权的小型企业发展成为国内著名高科技企业集团。

马福元 深圳赛格集团创始人、前董事长我国第一代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国公司—深圳赛格集团创始人,为深圳乃至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在马福元的带领下,赛格集团资产、产值、利润、创汇均成几倍至十几倍的增长,成为我国工业企业中的姣姣者。

马明哲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是中国金融业在改革创新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家之一,带领中国平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以1441.9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居世界500强第29名,为推动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世桢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前行长招商银行首任行长,突破计划经济思维,借鉴国际商业银行经验,率领招商银行成为1991年美国《加强外国银行监管法》颁布以来,首家准入美国市场的中资银行。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借资本的力量让情怀”变现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借资本的力量让情怀”变现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借资本的力量让“情怀”变现7月5日,华大基因正式申购发行,发行总数4010万股,网上发行1200万股,申购价格13.64元。

此举也被视为国内基因测序行业资本化的里程碑事件。

作为精准医疗领域的龙头,华大基因被誉为“基因界的华为”,拥有传奇的成长经历,曾代表中国承接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测序任务,令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和科研机构望尘莫及。

而华大基因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汪建被称为“基因狂人”、“土匪科学家”。

从最早栖身于中科院的一个小小研究机构,到迅速崛起为当今的基因界巨头,华大基因走过了怎样的路径,它的愿景与前途究竟如何?根据深交所公布的数据,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只有12家净利润超过3亿元。

这意味着,2016年净利润已达到3.33亿元的华大基因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即属前列。

关于资本的力量,汪建有着清醒的认识。

1999年,他砸锅卖铁,把公司抵押给资本,“用钱说话”曾是那道不可触碰的伤疤。

华大基因经历一波三折后登陆创业板,汪建占股42.42%作为实际控股人,试图借资本的力量让自己的“情怀”变现。

大胆“造反”,意外获得政府出资过队、留过学,在美国读书工作期间汪建就开始接触基因科研领域。

1990年在得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后,他开始想象自己和它的关系。

到了1999年,回国创业的汪建和杨焕明等伙伴决定创立华大。

但当时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并没有启动,整个市场处于资金人才两缺的状况。

为了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汪建和杨焕明干了一件至今看来都十分出格的事件:在没有得到政府授权的情况下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五次会议上宣布,代表中国承接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测序任务。

这一做法被当时的媒体比喻为“造反”,汪建也自此给外界留下了一个“土匪”的形象。

不过这次“造反”的结果是,有关部门为此出资5000万元,杨、汪等人也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团队一起得到领导人的接见。

基因科技是一个“烧钱”的项目,前期尤其如此。

因此,如何谋求政府庇佑成为成立之初华大基因的重要功课。

高中议论文素材:科技民工 汪建

高中议论文素材:科技民工 汪建

最年轻院士候选人背后有“伯乐”——汪建:基因世界里的“独立团团长”楚天金报讯图为:汪建图为:王俊图为:李英睿上周,中科院增选院士候选人揭晓,37岁的王俊成为最年轻的候选人。

王俊,是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CEO、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长,领导着当今世界最大的基因测序机构。

他的杰出毋庸置疑,不过,如果没有华大创始人汪建,也许他不会这么快走进公众视野。

59岁的汪建,参与了20世纪三大科技创新之一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却不喜欢“科学家”的称呼,自称“土匪”;他领衔的华大基因贯穿产学研链条,2012年营收11亿元,却拒绝被称为“老板”或“CEO”。

“琢磨怎么能做好蛋炒饭、做好了自己吃,这个就是科学研究。

做得好,几个朋友AA制,这叫科技合作;做好了,给不认识的人吃,这叫产业。

”一条路走到黑的成名之战汪建的名片上只有几个汉字,“华大基因”、“汪建”、“深圳,梧桐山”,另加上一个邮箱和网址。

如果你对基因行业没有概念,这张名片跟废纸差不多。

汪建出生于湖南沅陵,从湘雅医学院考上北京中医药大学,1988年赴美。

1990年,当美国总统老布什宣布人类基因组计划时,汪建动心了。

1994年,他率先回国“探路”,但国内科技界对此并不感兴趣。

为了生存,他创办了GBI 公司作为试验基地,生产艾滋病诊断试剂。

当时美国一个试剂盒4000多元,而汪建的产品只需400元。

“当时就像是印钞票一样,钱‘刷刷’地进。

”他笑言自己也曾赚过大钱。

1998年,为了实现当初回国的想法,汪建放弃赚钱,加入中科院参与创办基因组中心。

但始料未及的是,几乎国内科技界都不支持该项计划,汪建和同事杨焕明甚至大闹时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的办公室。

接下来,似乎与李云龙有着类似基因的汪建开始犯“牛脾气”,1999年,他与杨焕明、于军、刘斯奇另行创办华大基因,并“擅自”跑到伦敦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战略讨论会,在没有国家授权的情况下,代表中国正式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

这四位从美国回来的科学家狠了心一条路走到黑。

汪建

汪建

汪建作者:暂无来源:《经理人·深商》 2017年第4期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名誉院长,深商生命健康联盟主席。

他是绿色环保的倡导者,也是一个桀骜不羁的科研狂人。

他带领华大基因从承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中国部分”,到华大基因在A股上市,这位已经60余岁,“立志”活过120岁的“基因创客”,正在开创、撬动中国乃至全世界一个能够改变人类未来的产业。

2004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1年荣获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创新奖、2014年荣获汤森路透社“最具影响力研究人员”和“影响中国的深商领袖”称号。

2017年7月14日,华大基因(253.000,7.90,3.22%)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第2001家上市公司。

作为实际控制人的汪建的身家在连续多个涨停之后已经超过100亿元,被业界誉为“基因界腾讯”,凭借不断拉升的股价,成为资本界的“王者荣耀”,成为炙手可热的超人气明星股。

汪建带领的华大基因已经逐渐演变成“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世界领先的遗传学研究中心”,不仅使得深圳在并不占有先机的基因领域迅速崛起,也填补了中国的多项空白。

观点:创新虽然离不开探索,同时创新也必须要有非常清晰的目标,那就是为人类生活谋福祉、造福人类。

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不同于普通的创新,它强调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们要求每一个人都活得长,竞争性很弱。

人类对生命的认知是一个随着技术革命、工具革命逐步提升的过程。

过去,我们扛洋枪打洋仗,受制于人。

今天的华大,拥有了自主研发的测序仪,扛土炮打洋仗,实现完全的自主可控。

基因相关疾病是当今中国和世界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助力中国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同时,华大还将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用基因科技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

汪健:一个产业的风口与浪尖

汪健:一个产业的风口与浪尖

汪健:一个产业的风口与浪尖作者:麦岚来源:《齐鲁周刊》2017年第31期自7月14日在深交所上市以来,华大基因已连续多次出现交易日涨停。

作为华大基因董事长和实际控制人,汪健身价直线飙升,财富触手可及。

这位过着不能再普通生活的富豪,给自己的定位是“不是一个社会竞争者,而是一个社会的引领者”。

在他身后,是一整座基因科技的变现江湖。

技术派的资本态度7月14日,“华大基因”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正式敲钟上市,成为深交所第2001家上市公司,证券简称N华大,证券代码为300676。

敲钟仪式上,穿着红色T恤的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健,会同唐氏综合征代表、基因检测用户代表,以及关爱罕见病和残障群体人士等6名代表,敲响了华大基因A股上市的钟声。

与这场仪式同时流传的还有汪健提出的一组数字、一个红烧肉的故事和一个五年不减持的承诺。

至此,脱胎于中国科学院、自1999年创业至今被各路资本追着投资的潜力股,终于敲开了二级市场的大门。

华大基因的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

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在北京、天津、武汉、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和医学检验所,并在中国香港、欧洲、美洲、亚太等地区设有海外中心和核心实验室。

客户方面,公司主要服务于国内外的科研院校、研究所、独立实验室、制药公司等机构,以及国内外的各级医院、体检机构等医疗卫生机构、公司客户和大众客户。

据招股书披露,华大基因目前已经覆盖了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国内 32 个省市自治区的 2000多家科研机构和 2300 多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甲医院 300 多家;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合作的海外医疗和科研机构超过 3000 家。

“华大以前是一个很理想化的创业公司,穿着拖鞋短裤的测序员,多数人就知道钻研技术。

”一位已离开华大基因的前员工如是形容。

作为一群科学家创办的公司,那时华大表示不会上市。

“科学狂人”再获IPO,华大400 亿智造之路

“科学狂人”再获IPO,华大400 亿智造之路

BUSINESS在与因美纳的诉讼中胜诉并获赔3.25亿美元后,华大智造迎来最佳IPO 时点,并于9月9日登陆科创板。

其上市首日收盘市值高达413亿元,收获第二个IPO 的“科学狂人”汪建,身家亦达270亿元。

华大智造近年业绩飞涨,主要受益于新冠疫情后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板块大爆发;而其基因测序仪销售额虽有回暖,但仍未恢复至2018年水平,全球市占率仅为3.5%。

在研发、营收、市场份额等方面与全球龙头仍有不小差距的华大智造,发行市盈率高达75倍,远超因美纳与赛默飞世尔。

其将来能否实现弯道超车?王嘉敏/文“科学狂人”再获IPO,华大400亿智造之路华大智造、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商业 BUSINESS21世纪是基因的世纪。

产前无创唐氏筛查、癌症早筛、确定新冠病毒株型……随着基因测序技术走进千万普通人的生活,这一行业也涌现出华大基因(300676)、达安基因(002030)、贝瑞基因(000710)、迪安诊断(300244)、诺禾致源(688315)、金域医学(603882)等多家中国上市公司,行业总市值超千亿元。

近两年新冠疫情爆发,它们的营收也水涨船高。

然而,它们的上游,技术壁垒和毛利率更高的基因测序仪行业,依然由欧美几大巨头把控。

根据2020年Grand View Research 发布的报告,2019年,全球基因测序行业上游市场规模约为41.38亿美元,因美纳(Illumina,ILMN.O)的市占率约为74.1%,相关业务收入为30.68亿美元;赛默飞世尔(Thermo Fisher,TMO.N)的市占率约为13.6%,相关业务收入为5.63亿美元。

而来自中国的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业务收入为10亿元,全球市占率约为3.5%,相对国外龙头,份额仍较低(图1)。

2022年9月9日,华大智造(688114)成功上市,发行市值超过360亿元,收盘报100元/股,涨幅15%,市值高达413亿元。

以此计算,其市占率为Illumina 的1/20,估值则达到了Illumina的1/5。

华大汪建预防第一 基因科学将提供精准预测

华大汪建预防第一 基因科学将提供精准预测

华大汪建:预防第一基因科学将提供精准预测2015年03月21日18:42 来源:中国经济网手机看新闻原标题:华大汪建:预防第一基因科学将提供精准预测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会于2015年3月21日—3月23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网全程直播报道。

图为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发言。

中国经济网彭金美摄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1日讯(记者袁志丽)“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今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健康管理与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分论坛上称,现在中国依然面临着重要的疾病挑战,从科学研究来说,是把预防放在第一位的。

基因科学,基因诊断能够为健康和疾病防控提供特殊的手段,希望基因科学能够在准确预防和诊断感染性疾病上作出新的贡献。

>>>以下是文字实录:我们跟四位大药厂的老板有很长远的合作经历。

十几年前我们还是做农业的时候,和辉瑞、礼来、诺华等就有很多科研项目的合作,我们从中学到很多,特别是对中国未来的医学和健康事业的发展,经过长时间的科研服务,现在我们已经转到了医学服务。

现在中国依然面临着重要疾病的挑战,首先是传染病性疾病,这在发达国家已经不是重要问题了。

中国还有3%的人丙肝阳性,现在能够治疗了,但是费用多数老百姓承担不起。

中国的出生缺陷依然有将近6%,依然是社会发展和家庭幸福的重大挑战。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涉及到中国20%到30%的人口,是中国第一大杀手,也是国家在医药保险上付出的最大一笔资金。

肿瘤则是中国疾病死亡率第二大杀手。

所以从我们的科学研究来说,怎么样跟四位医药大佬形成互补合作,而不是竞争关系,就是把预防放在第一位。

基因科学,基因诊断能够为健康和疾病防控提供特殊的手段。

两个月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精准医学,希望在糖尿病、出生缺陷和肿瘤上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福利。

华大基因公司董事长汪建:活到100岁是可以的,信我的跟我来。

华大基因公司董事长汪建:活到100岁是可以的,信我的跟我来。

华大基因公司董事长汪建:活到100岁是可以的,信我的跟我来。

作者:卜祥来源:《财经天下周刊》2014年第20期《财经天下》周刊=EW汪建=WJEW:听说你只要看到华大员工在公司里打领带,就要上去揪掉,为什么?WJ:打领带和留辫子、穿长袍马褂一样,是中国近代史上社会发展外延的一种现象。

西装代表过去,中山装、列宁装也代表过去,唐装、长袍马褂更代表着过去。

过去的东西我一般都说不反对,但是我绝对不会碰。

领带是法国和英国骑兵杀来杀去时戴的围巾,马跑起来围巾拎上去,不跑的时候弄下来,后来慢慢变成一个带子,是随着工业革命兴起时的一个服饰变化。

我认为,今天的世界需要生物经济,我们要突破工业经济思考模式,就从服饰外延表现开始。

EW:你会鼓励大家做一些超常规的事吗?WJ:鼓励。

有一段时间,女孩子要是剃光头就给8000块钱现金奖励,男人戒烟就给5万块。

EW:你倡导的生物经济必须和工业经济、商业社会有所区隔吗?WJ:包括你们,很多人一张嘴都是工业革命以来的思维,现在已经从工业革命向生物经济过渡。

生物经济以人为本。

从猎人、牧人、农民、工人,到信息时代,都是衣食住行,吃喝拉撒。

工业经济发展到今天,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已经过剩。

过剩的同时,人们对生老病死、健康长寿,却只能听天由命。

生物经济要改正这一点,以人为本,我的健康我作主,生老病死在我手中,这是人类最高境界。

把最高境界变成商业模式,就把我们变成高大上反面了。

我们想站着也把钱挣了。

EW: 1990年代你们决定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很有前瞻性。

WJ:当时想过,可能不会赢。

需要那么多钱,国家不给,我们可能会有负债,甚至会坐牢。

我做事情往往会考虑最坏情况,想失败后怎么办?最好的结果就是可能只会留下一篇像《荷塘月色》那样的文章,留下点名。

后来,中华世纪坛里面有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记录,就是堪比《荷塘月色》。

人类基因组计划最早由美国人提出,美国人答应研究成功出来后免费公开,英国政府就犹豫,要不要投入,就出现著名的buy one or get one free的争论,意思是花钱参与还是坐等其成?英国当时有一个富人决定资助本国科学家参与人类基因组研究。

汪健:华大基因和它培养的挑战者

汪健:华大基因和它培养的挑战者

汪健:华大基因和它培养的挑战者
于静
【期刊名称】《财富生活》
【年(卷),期】2018(0)6
【摘要】1954—2074,汪健,精彩人生。

这个乐观的老头有着至少现在看来有些异想天开的梦想,活到120岁。

墓碑后面的洞里装着一个移动硬盘,存着他的生平、事迹和基因,甚至可以放进他的毛发或者试管胚胎,"等到克隆不再涉及伦理问题了,一按电饭锅老汪就煲出来了。


【总页数】6页(P90-95)
【作者】于静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21.7
【相关文献】
1.清华园里的曲家汪健君 [J], 韦庆媛
2.红色老区护土人——记商城县汪岗国土资源所所长汪健 [J], 张永强;孙卫华;朱大印
3.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长汪建教授访问蚕学所 [J],
4.“天丽健”中药和它的发明者田建 [J], 邱健;平力
5.汪健认为养殖小区应与龙头加工企业建立伙伴关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正在进入3.0时代

医学正在进入3.0时代

医学正在进入3.0时代近日,在深交所第六期“创业家思享汇”上,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建应邀进行了“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主题演讲。

汪建表示,医学正在进入3.0时代,即使像肿瘤(癌症)这样的疾病,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和免疫学治疗,在未来的三五年之内可以变成可管理的慢性病。

“工业经历了4.0的发展,现在正在处于信息、物理融合的智能时代。

但是医学还远远落后于工业。

如果我们把古代医学叫1.0,现代医学叫2.0,那么我们正在进入医学3.0的时代。

” 一开场,汪建就描述了自己眼中的医学现状。

未来是什么?汪建指出,华大基因有全世界最大的基因组平台,华大基因要依靠基因技术帮助人们过“三大关”:一是要过出生缺陷关;二是要过肿瘤关;三是要过心脑血管疾病关。

这三关过了,人就活到90岁了。

父母亲遗传给孩子就是基因。

汪建以地中海贫血症为例,华大基因的诊断率是99.9%。

另一个疾病是唐氏综合症,深圳每年要出生几十个这样的患儿,华大基因筛查了50万人,准确率是99.99%,避免了6000个家庭生出由唐氏综合症导致的先天愚型患儿。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肿瘤发病率和糖尿病发病率持续增高,心脑血管死亡率持续增高。

但在美国,肿瘤的发病率开始降了。

像乳腺癌是典型的遗传性疾病,美国影星安吉丽娜·朱莉的母亲和外婆都患有乳腺癌。

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发现她自己患乳腺癌的几率是87%,所以干脆她就切掉了。

也就是说,乳腺癌是一个遗传因素清楚的疾病,可以进行早期预测,可防可治。

“我国癌症五年的治愈率是30%,而欧美国家都超过了66%。

通过精准的基因检测方法和免疫学治疗,癌症五年存活率估计能到70%~80%。

肿瘤在未来的三五年之内,应变成一个可以管理的慢性病了。

” 汪建说。

汪建认为,健康产业将是一个超过十几万亿产值的产业,他呼吁大家永远地投身于健康、抗衰老这样的新兴产业,以科技作为指导,发展精准医学。

未来,即使是一个普通人,只要拿自己可穿戴的观察数据、临床检测数据和基因检测数据,打一个包往网上一传,到数据库一搜,基本上就能判断出自己的健康状况是个怎样的水平。

深圳四大骗子公司是哪四大

深圳四大骗子公司是哪四大

深圳四大骗子公司是哪四大
G启、H大、R宇、Y必选就是经常被网友冠以“深圳四大骗”的4家公司;据我目前查到的资料,这4家公司有2家已经成功上市,有2家目前在挣扎中、奄奄一息。

有时候我在想,市场上为什么总是会出现一些在获得补贴、奖励后,市场转化率很低,甚至是零的“高科技”公司?
这类高科技公司几乎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有高学历背景的明星创业团队。

当然了,既然说了是高科技公司,如果团队里没有高学历人才,面上就高不起来。

比如华大基因的董事长汪建、CEO尹烨都是高学历背景。

根据目前查找到的资料,2016-2018年间,华大基因分别获得了3803万元、3369万元、3855.7万元的政府补贴。

或许是因为有不少产业,我们落后于其它国家;人人都梦想着能够追赶、甚至超过这些国家,于是期待着“英雄”出现,把希望寄托在这些“英雄”的身上,通过他们能够实现“产业梦”。

商业并不仅仅是学历高、有支持就一定能够成功!但是为了鼓励发展,政府又得拿出一些实际行动出来;难免会有一些急功近利的心态,这也会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机。

1。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长汪建教授访问蚕学所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长汪建教授访问蚕学所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长汪建教授访问蚕学所
佚名
【期刊名称】《蚕学通讯》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2011年5月15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长汪建教授、全志武博士、张阳博士一行应邀来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考察和交流。

来访期间,汪教授与向仲怀院士、夏庆友教授、何宁佳教授等就桑树基因组测序项目的进展和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参观了我所桑园基地。

汪院长的来访极大地推进了桑树基因组测序项目的进程。

【总页数】1页(P16-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87
【相关文献】
1.华大印象:“以华为大”的世界基因组学研究巨擘——专访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助理院长尹烨 [J], 刘启强;宋子夷;高珊
2.跨越"象牙塔"到"孵化器"之间的鸿沟--访清华大学校长助理、深圳清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冯冠平教授 [J], 彭南林
3.清华大学与深圳市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 [J], ;
4.立足基因组学科技助力海洋蓝色经济——记深圳市华大海洋研究院院长、华大海洋(集团)首席科学家石琼教授 [J], 李刚
5.巴黎协定:开启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访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教授 [J], 杨雪杰;刘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核酸检测背后的怀化富豪:留美博士出身,公司上市,身家300亿

核酸检测背后的怀化富豪:留美博士出身,公司上市,身家300亿

核酸检测背后的怀化富豪:留美博士出身,公司上市,身家300亿汪建怀化,是湖南省地级市,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南,处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之间,怀化历史悠久,古称“荆楚之地”。

怀化自古以来就有湘西西大门之称,这里人杰地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涌现了许多知名企业家。

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湘西,去了解一位在深圳创业的怀化富豪汪建,他创建了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打造的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采用了自主研发多项新冠检测产品,满足了不同使用需求以及应用场景,在近几年抗击疫情中屡建战功。

01汪建,1954年出生于湖南沅陵县,沅陵县现在归怀化市管辖。

小时候,汪建学习非常刻苦,很早就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朴实道理,1979年,汪建从湖南医学院(现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

不久之后,他又考取了北京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经过几年的辛苦学习。

1986年,他从北京中医学院(现名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后,他被分配回母校湖南医学院工作。

1988年,由于汪建在湖南医学院的出色表现,他被公派赴美留学,前往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汪建先后在爱荷华大学、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1年,汪建在美国西雅图成立了华人生物医学协会,计划把人类基因组计划引入国内。

在美国做研究的几年,汪建深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1994年,40岁的汪建回国创建公司,开始推动人类基因组计划。

同时,他被任命为中科院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

有了中科院这个舞台,汪建开始书写自己事业的美好篇章。

021999年,为了承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中国部分,汪建主导创建了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

2003年开始,他还担任了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这一干就是4年,但是,长期科研工作让他深知,再好的科研成果,如果不转化产品总觉得太多遗憾。

于是,2007年6月,汪建南下深圳创业,创办了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现“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成立。

从此以后,汪建开启了基因研究之路,2008年11月,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炎黄一号”)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成功人士励志演讲稿

成功人士励志演讲稿

If you enter, you will live in peace and your ambitions will be fulfilled. If you retreat, you will live in peace and you will be able to repair your failures.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成功人士励志演讲稿成功人士励志演讲稿篇一大家好!自信是什么?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它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更是对自己所追求目标的坚定信念。

有了它,才能驶向胜利的彼岸。

苏格拉底也说:“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要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和自信励志演讲稿_成功者励志演讲稿_学会时刻自信_永不言败_追逐目标励志演讲稿_成功者励志演讲稿_学会时刻自信_永不言败_追逐目标。

”总之,自信是指向胜利的导航塔,是前进的不竭动力。

当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毛泽东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敌人日搜夜捕,陈毅“屡不得脱”时,他满怀自信,高唱“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开遍自由花”!陈毅的《梅岭三章》就是撼人心魄的自信之歌、胜利之歌!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说得好:“只有自信,才能让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工作,而不致被怀疑吞食你的想象力”。

自卑却与自信背道而驰。

自卑者往往对别人的优点看得过多、过重,而对自己的长处认识不足,只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又不想去努力赶上,于是沉重的心理压力使这些人唯唯诺诺,裹足不前。

自卑者的心理障碍限制了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坐失成功的良机,最终一事无成励志演讲稿_成功者励志演讲稿_学会时刻自信_永不言败_追逐目标演讲稿。

只要走出了自卑的阴影,迎接我们的就是一片艳阳天。

无论是《千手观音》还是舞动奇迹中的《追光》,演员们都以强者的信念与命运抗争,战胜了自卑,他们震撼的演出博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深受人们的喜爱。

可见,战胜自卑,培养自信,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自负者与自信者也格格不入。

自负与自卑都是极端心理,自负者在取得一些成绩后沾沾自喜,甚至目空一切,妄自尊大励志演讲稿_成功者励志演讲稿_学会时刻自信_永不言败_追逐目标励志演讲稿_成功者励志演讲稿_学会时刻自信_永不言败_追逐目标。

前市长梅永红:辞官这两年都干了啥?

前市长梅永红:辞官这两年都干了啥?

7月14日,华大基因在深交所敲钟上市,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两年前,梅永红南下深圳,履职华大基因。

旁人看来,一名在国家部委工作23年、42岁便成为省部级后备、又有地方主政经验的青年干部,没有理由离开。

他沉默两年。

现在,梅永红打破沉默。

他说,他用十年时间,才变成一个真正有公民意识的官员。

地方任职五年,他开始真正了解中国的国情和国民性。

他奉行他的理想主义,试图改变,时感挫败,又不愿苟且。

褪去官服,他选择归零,重新上路。

从梅市长到梅叔8月10日,深圳华大基因总部,梅永红背着电脑包从车上下来,准备爬楼。

他的工位在八楼。

2015年9月12日,梅永红入职华大基因,同事对他的称呼不一,梅司长、梅市长、梅主任、梅老师,华大基因的员工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大家商量了一下,称呼“梅叔”。

宋峰峰是梅叔的助理,向梅叔汇报工作时,梅叔有时会沉默,不批评,也不生气。

这种沉默让宋峰峰更加不安,他称这种气质为“不怒自威”。

2016年3月底,华大基因旗下的华大农业集团成立,梅永红出任华大农业董事长。

华大农业依托基因技术,全面推进现代农业;10月,梅永红执掌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基因库开库,成为继美国的NCBI 、日本DDBJ 和欧洲EBI 之后全球第四个建成的国家级基因库,也是目前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库。

梅永红一个月有一半时间在外出差,每天工作不低于10个小时。

他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工位在一个靠窗的角落,桌上码着几本书,一些文件。

与其他领导的工位相比,梅永红的工位更为整齐,这是他体制内工作留下的习惯。

1999年,为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1%部分),汪建创建华大基因,使中国成为继美、英、日、德、法后第6个加入该组织的国家。

2003年抗击非典中,华大基因第一时间破译了SARS 病毒基因组序列,成功研发并向政府捐赠价值逾20亿元30万份诊断试剂盒。

因此历史,谈到目前自己的身份,梅永红更愿意认可“企业管理者”,而非“商人”。

很多人问梅永红,离开体制后悔了梅永红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工位在一个靠窗的角落,桌上码着几本书、一些文件。

汪建:立志消灭疾病的企业家

汪建:立志消灭疾病的企业家

汪建:立志消灭疾病的企业家
方怡晖
【期刊名称】《小康(中旬刊)》
【年(卷),期】2018(000)012
【摘要】要说中国生物第一狂人,那便要提及现任华大基因董事长、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名誉院长汪建。

他“半生献身科研,半生投身产业”,志在为人类消灭疾病甚至达到永生。

汪建,1954年出生湘西,经历过上山下乡的他挨过饿,受过苦,在这样的艰苦的环境之中,汪建悟出了一个道理:“吃饱饭、活得长久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1994年归国后,汪建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团队,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在他的代领下,科研团队屡屡创造出耀眼的成绩:年轻的华大团队于2003年首个破译了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在全球首个公布SARS诊断试剂盒,于2007年完成绘制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2008年完成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

【总页数】1页(P38)
【作者】方怡晖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有“魂”的企业家——专访中德华建(北京)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建新[J], 邓凯;张克
2.立志打造中国企业界的“黄埔军校”一所企业家大学在中关村诞生 [J],
3.1989年国际消灭疾病特别工作组所讨论的全世界消灭的疾病 [J], 焦登鳌
4.华建集团举行汪大绥、周建龙、王卫东等大师工作室揭牌仪式! [J],
5.立志成“家”报效祖国──关于企业家素养的哲理辨析 [J], 施继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业资本圈》华大基因院长汪建

《创业资本圈》华大基因院长汪建

《创业资本圈》华大基因汪建:可爱的科学老顽童本文由深圳星光传媒收集整理采访汪建之前,做了很多功课。

要对话生物基因的老大,对我这个学文的来说,那是绝对的鸭梨!于是整个周末,都泡在华大基因的资料里。

周一早上到了华大,汪建还在开会,我就借机先仔细观摩了一番他们的科学成就,直到他从会议室匆匆忙忙的出来。

“汪老师,这是今天预约来采访的张记者,现在可以开始采访了吗?”他的助手问到。

“可以,去我的位置吧。

”我们走到一个大办公区,拐右,在两个卡座的后面,是另一个卡座,屏风上贴着一张简单的白纸,上面写着“汪建”二字。

汪老师停了下来,放下手上的资料,准备接受我们的采访。

“汪老师,您就在这儿办公?没用自己的办公室吗?”我忍不住要问。

“没有,我这儿挺好的,多方便。

”这是第一个意外。

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老板,我已经感受到了。

打开我自认还不错的,相当有逻辑顺序的采访提纲,试图以轻松的方式打开我们的话题。

“汪老师,您是科学家也是企业家。

您觉得我要怎么称呼您?”“汪老师,老汪吧。

”他回答。

“那如果别人叫您汪总呢?”“没听见!我又不肿,叫什么汪总。

”同时扯了扯自己的脸“肿吗?你觉得?”这是第二个意外。

虽然他用同样轻松的方式回答了我。

“我刚在我们展厅看到了克隆猪的标本。

这是科技的进步,按理说是值得开心的事儿。

可是心理的第一反应还是一阵不安的隐忧。

克隆猪出来了,克隆人还远吗?”“这个问题就算我真克隆了人也不告诉你。

”这是第三个意外。

到这里,我觉得已经不能用和别的企业家聊天的方式来和我们汪老师对话了。

合上我的采访提纲,用他的方式,闲扯!“您和王石的关系好像很好哦,这个友情是怎么开始的?”“他救过我一次,在登雪山时。

本来两个都是很傲气的人,以前见面也就点头打个招呼,自那以后,我发现他是很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企业家,慢慢发现有很多的共同语言。

现在坊间不是对我们有传闻吗?”立马对我挤了挤眼睛。

“老王从国外回来,连郁亮都要吃我们的醋。

”公开的办公区域一阵欢笑。

汪建(华大基因董事长)

汪建(华大基因董事长)

汪建(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华大基因创始人之一,现任华大基因董事长,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名誉院长,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会长。

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54年学历研究生研究经历华盛顿大学高级研究员汪建,湘西人。

插过队,留过学,学了西医,又习中医。

当过研究员,做过院长,正任董事长。

半生献身科研,半生投身产业。

不惑之年,回国创业,1999年为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1%部分)创建华大基因,基础研究、产业应用和教育实践并行发展,循着科研服务、科技服务、医学服务、人人服务的发展轨迹,追寻着“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梦想。

喜欢挑战,创新至上;不守规矩,热爱冒险。

登山、滑雪、风帆,热爱挑战各种极限。

56岁时带领“最年长团队”登顶珠穆朗玛顶峰,顺带完成首个高原适应性基因研究。

倡导“我的基因我知道,我的健康我做主”,要“消灭几种病,延长几岁命”;常说中国太小、宇宙太大、地球刚好,要先为人民服务,再让人民币等各国货币自动为我们服务。

被称“土匪”,但讲究策略;无所畏惧,但严肃对待生命科学。

在他的带领下,年轻的华大团队2007年完成绘制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2008年后陆续启动炎黄计划、千人基因组计划及人类胃肠道菌群元基因组等研究工作。

2010年,华大基因斥巨资购建全球最大基因组平台,测序业务进入大扩张时期,当年营收过10亿。

并与盖茨基金会、自闭症之声等公益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关注环境及弱势群体的健康问题。

2011年,荣获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创新奖。

2013年,排除万难将硅谷的Complete Genomics公司纳于麾下,成为中国第一个收购美国上市公司的民营机构,被国际大佬、国外媒体纷纷冠以“中国创新的典范”。

但这远非终点,在汪建心中,已经竖起了新的目标……2登顶珠峰编辑2010年5月22日,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陈芳博士等数名深圳登山者向珠穆朗玛峰顶峰发起冲击并成功登顶。

他们不仅把上海世博会的旗帜首次带上世界最高点,还刷新了国内登顶珠峰"最年长团队"的纪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建(华大基因董事长)
汪建,华大基因创始人之一,现任华大基因董事长,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名誉院长,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会长。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54年
学历研究生
研究经历华盛顿大学高级研究员
汪建,湘西人。

插过队,留过学,学了西医,又习中医。

当过研究员,做过院长,正任董事长。

半生献身科研,半生投身产业。

不惑之年,回国创业,1999年为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1%部分)创建华大基因,基础研究、产业应用和教育实践并行发展,循着科研服务、科技服务、医学服务、人人服务的发展轨迹,追寻着“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梦想。

喜欢挑战,创新至上;不守规矩,热爱冒险。

登山、滑雪、风帆,热爱挑战各种极限。

56岁时带领“最年长团队”登顶珠穆朗玛顶峰,顺带完成首个高原适应性基因研究。

倡导“我的基因我知道,我的健康我做主”,要“消灭几种病,延长几岁命”;常说中国太小、宇宙太大、地球刚好,要先为人民服务,再让人民币等各国货币自动为我们服务。

被称“土匪”,但讲究策略;无所畏惧,但严肃对待生命科学。

在他
的带领下,年轻的华大团队2007年完成绘制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2008年后陆续启动炎黄计划、千人基因组计划及人类胃肠道菌群元基因组等研究工作。

2010年,华大基因斥巨资购建全球最大基因组平台,测序业务进入大扩张时期,当年营收过10亿。

并与盖茨基金会、自闭症之声等公益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关注环境及弱势群体的健康问题。

2011年,荣获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创新奖。

2013年,排除万难将硅谷的Complete Genomics公司纳于麾下,成为中国第一个收购美国上市公司的民营机构,被国际大佬、国外媒体纷纷冠以“中国创新的典范”。

但这远非终点,在汪建心中,已经竖起了新的目标……
2登顶珠峰
编辑
2010年5月22日,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陈芳博士等数名深圳登山者向
珠穆朗玛峰顶峰发起冲击并成功登顶。

他们不仅把上海世博会的旗帜首次带上世界最高点,还刷新了国内登顶珠峰"最年长团队"的纪录。

3个人荣誉
编辑
2014年汤森路透社2014“最具影响力研究人员”
2012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基因组短序列寡核苷酸分析方法与系统”)
2012年获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
2012年被聘为广州超算中心特聘技术顾问
2011年获深圳市技术发明奖(“基因组短序列寡核苷酸分析方法和系统”)
2011年获“2010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创新奖
2010年获“2010深圳市民环保奖”
2010年获深圳市自然科学奖“大熊猫基因序列图谱”
2009年获2008年度深圳市科技创新奖“炎黄Ⅰ号-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
2005年获印度洋海啸中国医疗卫生救援队先进集体奖
2005年获首届华侨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2005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非典型性肺炎冠状病毒基因组测序及ELISA诊断试剂盒的研究
2004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突出贡献者)
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2001-2002年度重大创新贡献团队
2003年首都防治非典型性肺炎工作组先进个人
2002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2001年获北京市第一届留学人员创业奖
2001年获国家八六三计划十五周年先进集体:1%人类基因组计划课题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