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1

合集下载

溶解度1

溶解度1

结 此溶液还 论 能再溶解
溶质
此溶液不 能再溶解 溶质了
加入溶剂, 加入溶剂,此 溶液又能继续 溶解溶质了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下 一定量的溶剂里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还能继 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 . 一定温度下 一定量的溶剂里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不能 继续溶解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继续溶解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降低温度、蒸发水分、 降低温度、蒸发水分、增加蔗糖
2.如何判断某一杯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如何判断某一杯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如何判断某一杯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b
a.将大块蔗糖投入杯中,观察蔗糖是否溶解 将大块蔗糖投入杯中, 将大块蔗糖投入杯中 b.加入粉碎的蔗糖少量,不断搅拌,观察蔗糖是否溶解 加入粉碎的蔗糖少量, 加入粉碎的蔗糖少量 不断搅拌, c.加入粉碎的蔗糖,加热并搅拌,观察蔗糖是否溶解 加入粉碎的蔗糖, 加入粉碎的蔗糖 加热并搅拌,
思考:改变什么条件能使溶液由饱和状态转变为 思考: 不饱和状态呢? 不饱和状态呢?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降温.减少溶剂.加溶质 升温或增加溶剂
实验探究二: 实验探究二: 1、如何使刚才大家所配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剩余 的硝酸钾继续溶解使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吗? 的硝酸钾继续溶解使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吗?
是否饱和 硝酸钾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溶液浓稀与是 否饱和的关系 不饱和 饱和 浓/稀溶液 稀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D ) 在一定温度下, 在一定温度下 (A)非常浓的溶液 ) (B)很稀的溶液 ) (C)增加该溶液的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增加该溶液的溶质, (D)增加该溶液的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增加该溶液的溶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D )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和溶液要浓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到 ℃时,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到60℃ 其它条件不变, 其它条件不变,该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D.对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 对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 对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 在一定温度下, 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初中化学9.2溶解度第1课时课件

初中化学9.2溶解度第1课时课件

我们在说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 液时,一定要强调“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 溶剂里”这两个条件
讨论2:为什么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即为什么必须指明溶质是什么?) 硝酸钾饱和溶液 加入少量 高锰酸钾 再加硝酸钾 说明: 1.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能 继续溶解高锰酸钾
2.此液为硝酸钾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通常情况)
增加溶质、降低温度、恒温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
温馨提示: “升温”和“降温”两种方法适合大多数固态溶质的 溶液,对极少数固体(如:氢氧化钙)来说恰好相反. 注意: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在一定量溶剂 里”,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高锰酸钾不饱和溶液
必须说明是“哪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要指明溶质是什么?)
讨论3:如何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呢?
一般地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要看在一定 温度下,该溶液中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 存在,若存在未溶解的溶质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 么这种溶液就是该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方法: 在一定温度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同种溶质, 如果不再溶解,则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继续 溶解,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二、自学指导
自学内容
1分钟
P33-35
饱和溶液
自学方法 仔细阅读,并标记重点 自学要求 独立完成思考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4分钟)
1.在一定温度 、一定量的溶剂里,可以继续溶解某种 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溶液;不能继 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溶 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对大多数溶 质来说: )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 ( )

溶解度1

溶解度1

自学检测2(2分钟)
1.从图9-12和图9-13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大多数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如 NaNO;少 3 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不大,如 NaCl ;极 减小。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Ca(OH) ,如 2 (看P.37图9-13) 2.如左图,P点表示 t ℃时,硝 酸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 相等, P 都是 138g 。 80 ℃硝酸钾的溶 138 解度为 170g ,硝酸钠的溶解 度大于硝酸钾溶解度的温度 范围是 0-t ℃ ,10 ℃时, 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 NH4NO 。 3
当堂训练(15分钟)
1.下列关于硝酸钾的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 20 ℃时,20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20 ℃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 B、 20 ℃时,20g硝酸钾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 所以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 C、 把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 所以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 D、 20 ℃时,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形成饱和 溶液,所以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
几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克)
温度 (°C) 氯化 钠 硝酸 钾 氢氧 化钙 蔗糖
0
35.7 13.3
0.185
10
35.8 20.9
20
36.0 31.6
0.165
30
36.3 45.8
0.153
40
36.6 63.9
0.141
50
37.0 85.5
0.128
60
3
110.0
70
37.8 138
①一定温度(条件)

9.2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9.2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溶解度教学设计课程:初中化学九年级下课题:第九单元课题二溶解度(第一课时)执教:班级课型:事实—理论课一、学生学情分析:学习了课题一,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点,溶液的吸热与放热现象和如花现象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溶液的饱和程度和溶解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2.过程与方法:①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出相应的概念②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树立实事求是的观点②建立运用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解释实验本质③学习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理念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及结晶方法2、难点:正确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五、教学用具:酒精灯、烧杯、玻璃棒、石棉网、铁架台,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9.2.1溶解度(第一课时)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2、饱和溶液的判断3、结晶4、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及结晶的方法八、重难点分析:对于这个知识点中包含的两个概念如果单独提取出来学生基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两个概念的成立又有一些限定条件,比如:饱和溶液就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溶解某种溶质到不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

这些条件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当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还能相互转化,这对学生来说难度就更深一层。

对学生来说在理解这个只是点的时候可以借助部分的生活经验,但是两种溶液相互转化的方式不止一种,当涉及到通过升温、降温的方式时,就必须借助实验才能让学生比较明白这种现象,如果想要彻底理解这个原理并且应用到实际题目中就需要学生有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对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

九、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①设计了三个环节的实验,从实验的角度验证饱和溶液的定义,加深学生的印象。

溶解度的概念是什么意思

溶解度的概念是什么意思

溶解度的概念是什么意思溶解度的概念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的体积数。

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不同状态溶解度的基本情况固体溶解度固体物质的能容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气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称为气体的溶解度。

常用定温下1体积溶剂中所溶解的最多体积数来表示。

如20℃时100mL水中能溶解1.82mL氢气,则表示为1.82mL/100mL水等。

气体的溶解度除与气体本性、溶剂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压强有关,其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由于气体溶解时体积变化很大,故其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显著增大。

关于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在1803年英国化学家W.亨利,根据对稀溶液的研究总结出一条定律,称为亨利定律。

【提示】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另外,溶解度不同于溶解速度。

搅拌、振荡、粉碎颗粒等增大的是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溶解度。

溶解度也不同于溶解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增加,能溶解的溶质质量也增加,但溶解度不会改变。

实例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

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

溶解度 1、定义: 100g 的 溶剂 所能溶解的 溶质 重量 2、公式: 范例一

溶解度 1、定义: 100g 的 溶剂 所能溶解的 溶质 重量 2、公式: 范例一

1、定義: 100g 的 溶劑 所能溶解的 溶質 重量。

2、公式:
3、影響溶解度的因素: (1)主要影響因素: 溫度 、 壓力 。

(2)溫度與固體溶解度的關係:

1大部分的固體,溫度愈高,溶解度愈 大 。

如: 硝酸鉀 、 糖
○2少部分的固體,溫度愈高,溶解度愈小。

如: 氫氧化鈣
○3少部分的固體,不受影響。

如: 食鹽
(3)溫度與氣體溶解度的關係:
溫度愈高,氣體溶解度愈 小 。

如:○1打開汽水,汽水裡頭的二氧化碳因為溫度升高,二氧化碳溶解度 下降 而 一直冒泡 。


2喝汽水時體內因溫度升高,二氧化碳溶解度 下降 ,而有打嗝情形。

○3魚靠著水中的 氧氣 呼吸,所以煮過的水不適合用來養魚。

(g)=100g 溶質重溶解度水
溫度。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学习化学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溶解度,与溶解度相关的知识点非常多,大家知道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溶解度的计算公式_溶解度和什么有关,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溶解度的计算公式如果一种物质是可溶的,它就可以溶解。

溶解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溶剂的用量通常为100克,温度为25°C。

当离子物质在水中溶解时,它会分解成离子。

溶液中生成的离子数与离子化合物的配方有直接关系。

离子物质在水中溶解的一般形式如下:AX(s) → A+(aq) + X-(aq)溶解度公式例题:例题1.当1摩尔氯化钙在水中溶解时,溶液中会产生多少摩尔离子?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找到正确的氯化钙配方和溶解方程式。

CaCl2(s) → Ca2+(aq) + 2Cl-(aq)在这个例子中,1摩尔的氯化钙CaCl2会产生1摩尔的钙离子Ca2+和2摩尔的Cl-氯离子,因此总共有3摩尔离子在溶液中生成。

▼溶解度和什么有关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溶剂种类等有关。

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

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

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则越小;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低。

七溶解度曲线: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物质的溶解 第1课时(教案)

物质的溶解 第1课时(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上课时教学设计。

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等。

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如氯化钠等。

原来,在溶解过程中会有两种变化。

一种是扩散过程,即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时会吸收热量。

一种是水合过程,即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时会放出热量。

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溶解
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降低,如如NH4NO3溶解
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如NaCl溶解
物质的溶解吸热与放热在生活中有着应用:
如冰袋、旅行时加热食品等。

了解溶解的
能量变化拓展溶解时能量的变化
课堂练习 1.夏天用脸盆接自来水静置后,盆壁会出现小气泡,而冬天却没有这种现象,这是因为( C )
A.夏天的自来水里有气体,冬天的水里没有
B.夏天的自来水里没有气体,冬天的水里有
C.夏天气温高,自来水里气体的溶解性小,气体。

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稿_1

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稿_1

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稿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稿13、2溶液中教参注明是3课时,我们基本上是这样来分配这几块内容的:1、物质的溶解性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物质的溶解度;3、物质从溶液中析出及溶液的.组成和溶质质量分数。

而第二课时物质的溶解度也是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课堂教学的容量比较大,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上的流程都很清晰,我的教学方法也不是最灵活。

所以借此机会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下,来突破自己的瓶颈问题。

首先我谈谈自己对教材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有三个主要内容:溶解度的含义,溶解度与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的关系,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即溶解度曲线的知识。

后面还有一部分关于利用溶解度计算的内容我们是放在下一课时讲的。

这三部分的主体都是溶解度,是学生对溶解认识的一个跨越,是从能溶不能溶到能溶多少的一个由性到量的跨越,我们授课时由浅及深,从溶解度的引入到剖析理解溶解度的含义,而溶解度与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的关系,其实是对溶解度引入的意义的一个巩固,让同学们更清楚“度”的重要性。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是我沿用以前的说法,教材中只是提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2句话。

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还通过一个曲线显示气体溶解度受压强影响的情况。

以教材的思路看,它提供了简洁的内容和流程,是想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得出一些规律。

然而我们知道有些重要的概念性的知识不是我们说一遍或是学生写一遍就能理解的。

为了加深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我们还要加入一些内容来辅助教学主体内容。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解度含义。

(2)知道并能使用溶解度曲线。

(3)掌握固体、气体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1)在区分物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于水的过程中,体验比较的方法。

(2)在总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过程中,运用图表的方法。

(3)培养自学、阅读、查找有关数据的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绝对和相对的辨证关系。

溶解度1

溶解度1

溶解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

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实验准备
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溶液。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教案大全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教案大全

【导语】⼴义上说,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成为⼀个分⼦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狭义的溶解指的是⼀种液体对于固体/液体/或⽓体产⽣物理或化学反应使其成为分⼦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1、⽔能溶解⼀些物质 教学⽬标: 1、科学概念:⼀些物质容易溶解在⽔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中。

不容易⽤过滤的⽅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中分离出来。

2、过程与⽅法:观察和描述⾷盐、沙、⾯粉在⽔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过滤装置分离⼏种固体与⽔的混合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观察⽐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严格按照规范利⽤溶解装置进⾏实验。

教学重点; 描述⾷盐、⾯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较⾷盐、沙、⾯粉在⽔⾥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盐、沙、⾯粉、装⽔烧杯、筷⼦、玻棒、⽔槽、漏⽃、滤纸、铁架台。

(沙在使⽤前淘⼲净。

) 教学过程: ⼀、⾷盐在⽔⾥溶解了 1、学⽣观察实验:取⼀⼩匙⾷盐和⼀⼩匙沙,分别放⼊两个盛⽔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较⾷盐和沙在⽔中的变化。

过⼀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汇报观察现象:⾷盐在⽔⾥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呢?(注意纠正学⽣的汇报:⾷盐在⽔⾥容易溶解,沙在⽔⾥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不容易溶解"?(板书⾷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 ⼆、⾯粉在⽔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盐在⽔⾥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盐溶液;沙在⽔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的混合物。

那⾯粉在⽔中会怎样呢? 2、学⽣实验:取⼀⼩匙⾯粉,放⼊⼀个盛⽔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会⼉,看看⾯粉在⽔⾥的变化,然后再⽤筷⼦轻轻搅拌⼀会⼉,观察⾯粉在⽔中的变化。

1.5物质的溶解(1)

1.5物质的溶解(1)

1.5物质的溶解一, 物质的溶解性1, 概念: 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溶解性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内因)有关,也与_______、________(外因)有关。

如:食盐易溶于水,却不易溶于油脂,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和有关。

高锰酸钾易溶于水,碘却不易溶于水,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和有关。

气体溶质的溶解性与压强、温度有关,而固体、液体溶质的溶解性一般只与温度有关,不考虑压强。

教材第25页蔗糖溶解实验的活动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说明在一定条件下,。

这里的一定条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物质溶解时吸热、放热的情况某些物质溶于水时会放热,如__________溶于水放出热量,表现为溶液温度升高。

某些物质溶于水时会吸热,如___________溶于水吸收热量,表现为溶液温度降低。

也有一些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如___________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

当堂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可以无限制溶解食盐B.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C.所有物质都能溶于水D.气体的溶解性受温度影响2.下列有关物质的溶解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B.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C.气体也能溶解在液体中,且温度越高,气体溶解能力越强D.物质溶解时,有的放热,有的吸热3.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却可以溶解在香蕉水中,由此说明( )A.香蕉水的溶解能力比水强B.水的溶解能力比香蕉水差C.一切物质都能溶解在香蕉水中D.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4.用凉开水养金鱼,金鱼就会死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A.凉开水温度太低B.凉开水中溶解的氧气太少C.凉开水中没有养料D.凉开水中存在细菌5.在20摄氏度时往盛有20毫升水的烧杯中,加入两药匙蔗糖后搅拌,蔗糖很快溶解完,再加入一药匙蔗糖,充分搅拌后仍有部分蔗糖不能溶解,关于上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水的温度可以使蔗糖完全溶解B.加入的蔗糖越多,能够溶解的数量就越多C.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D.在20摄氏度时,20毫升水中不能溶解两药匙的蔗糖6.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形管中的液面左端升高,该物质是(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氢氧化钠7.在煮汤时放一些香油和味精,使汤更加鲜美,搅拌后发现,香油总是漂浮在汤的表面,而味精却看不见了,这说明。

9.2(3)溶解度-1 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何区别和联系

9.2(3)溶解度-1 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何区别和联系

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何区别和联系?
物质的溶解性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

它表示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本身性质,又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关系。

物质溶解性通常用可溶、易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概念表示。

为了定量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科学上引入了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某种溶剂量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的表示方法,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制成饱和溶液时所溶解的溶质的量。

从上述分析可知,溶解性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的物理性质。

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定性表示法,另一种是定量表示法。

定性就是用可溶、易溶、微溶、难溶或不溶表示。

定量表示法就是用溶解度表示。

53.第53课时 溶解度1

53.第53课时 溶解度1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考点专练·9年级·化学(全一册)
( C )2.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不会再溶解任何物质 B.饱和溶液升温,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C.改变温度,析出溶质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考点专练·9年级·化学(全一册)
( A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 液中所含的溶质多 B.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不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饱 和溶液 C.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不饱 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知识点一:饱和溶液 ( )1.判断在某一温度下,某一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的正确方法是 A.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降低温度看是否有溶质析出 B.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C.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蒸发水分看是否有溶质析出 D.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不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01
目录 CONTENTS
02 03
知识点过关 能力提升 课时测评
PART ONE PART TWO PART THREE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九单元 溶液
第53课时 课题2 溶解度(1)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考点专练 ·9年级 ·化学(全一册)
知识点过关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考点专练·9年级·化学(全一册)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考点专练 ·9年级 ·化学(全一册)
能力提升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溶解》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溶解》
通过本次公开课,成功引导学生理解了溶解的概 念,并掌握了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充实
课程中涵盖了溶解的定义、原理、实验步骤及结 果分析等多个方面,内容全面且深入。
教学方法多样
采用了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等多种 教学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表现评价
学习态度积极
01
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
教学目的
帮助幼儿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掌握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 趣和习惯。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了解溶解的定义和过程, 认识常见的可溶物质。
能力目标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水 中的溶解现象,进行简单 的溶解实验索欲望。
课程安排与时间
科学原理阐述
阐述溶解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如分子运动论、相似相溶原 理等。
延伸思考与应用
提出延伸思考的问题,如如何 改进实验方法、如何将实验结
果应用于实际生产等。
05
知识拓展与应用
溶解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食品加工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溶解起着重 要作用,如糖的溶解于饮料、盐
的溶解于汤等。
医药领域
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对于药物 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 糖在水中逐渐消失,水变甜,说明糖在水中溶解了 。
• 沙子在水中不消失,水变浑浊,说明沙子在水中没 有溶解。
• 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 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猜想。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 幼儿可以初步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培养他 们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实 验安全,确保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化学实验

如何判断一个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如何判断一个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如何判断一个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温度:温度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

但也有例外,如氢氧化钙在温度较低时溶解度较大,而在高温时溶解度减小。

2.压强:对于气体物质,压强对其溶解度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

然而,这一规律并不适用于所有物质,如二氧化碳在压强增大时,其溶解度反而会减小。

3.溶液的组成:溶液的组成也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例如,某些物质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而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度较小。

4.物质的状态:物质的状态也会影响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通常较小,而液态物质的溶解度较大。

5.相似相溶原理:相似相溶原理认为,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物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预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6.实验方法:测定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

常用的方法有静态法、动态法等。

实验时,需要控制在一定的温度、压强条件下进行。

综上所述,判断一个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需要综合考虑温度、压强、溶液组成、物质状态、相似相溶原理以及实验方法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行为,为化学反应、提取分离等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第一节

液物质在Biblioteka 中的溶解济宁八中 段莉明泥土 (少量) 1
10ml水
植物油 蔗糖 (少量) (少量) 2 3
10ml水 10ml水
食盐 (少量) 4
10ml水
振荡后
液体 浑浊
液体 浑浊
固体消失 液体澄清
固体消失 液体澄清
静置后
分层 固体下沉
分层 液体上浮
不分层
不分层
氯化钠溶于水
1、如果把上述食盐水倒入瓶子里密封起来(外 界条件不变),放置一个月,一年,两年……你猜测 食盐会不会从水中分离出来?用过滤和沉降的方法 能不能把食盐和水分开? 2、想一想,食盐水的上部、中部、下部,任一 处,是否一样咸?
课本63页
<挑战自我> 3、6
{
扩散──吸热
这节课,我学到了……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 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 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 溶液
{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
扩散──吸热 水合──放热
3、溶解时的能量变化 溶解
1、一瓶长期存放的茅台酒,若倒出第一杯酒其酒精 度为54度,那么倒出第二杯酒的酒精度为 (B ) A、大于54度 B、等于54度 C、小于54度 D、无法判断
2、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蔗糖溶液放置一年 时间后, 其中的蔗糖将 (C ) A、会沉降下来 B、会浮上水面
C、不会分离出来 D、不能确定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啤酒 B、矿泉水 C、汽水 D、液氧
( D)
4、在家庭中,当有人发高烧急需冷却治疗时, 可将某些物质加入盛水的塑料袋中,制成冰袋。下 列物质可用的是 (B) A、食盐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白糖
水的温度T1 ℃ 水的温度T1 / ℃ 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T2 ℃
/
(T2 -T1 ) ℃ ( T2
/
硝酸铵 溶液的温度T2

-T1
/
)℃
提出问题: 物质溶解在水中,溶液的温度都不会
发生变化吗?
得出结论: 物质溶解在水中,溶液的温度可能
发生不同变化。
溶解的过程
溶解 水合──放热
若Q吸﹦Q放,溶液温度 不变 ,例如: 氯化钠 溶于水 若Q吸﹥Q放,溶液温度 降低 ,例如: 硝酸铵 溶于水 若Q吸﹤Q放,溶液温度 升高 ,例如:氢氧化钠 溶于水
{
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提出问题: 物质溶解在水中,溶液的温度都不会变化吗? 作出假设: 设计方案:
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硝酸铵、氢氧化钠、水
请你利用以下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1)取两只烧杯,各注入3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 水的温度。 (2)分别将一药匙氢氧化钠、硝酸铵加入上述两只 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用手背小心 触摸两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 (3)用温度计测量所得溶液的温度。 (4)将测量数据填入下表中。
食 盐 溶 液 是 均 一、稳 定 的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
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特 征)
1、 你认为蔗糖水、泥水、油水 混合物是不是溶液?为什么? 2、为什么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 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特征) 2、溶液的组成 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