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沉积岩的分类及主要类型
沉积岩ppt课件
石膏等矿物 • 石英、白云母含量高 • 不含橄榄石、辉石和
角闪石 反映表生条件的特点
.
第三节 沉积岩的构造
.
一 沉积岩的结构
碎屑结构 泥质结构 晶粒结构 生物结构
由碎屑物和胶结物组成。 由泥质组成。 由结晶矿物组成。 由生物遗体组成。
.
墨西哥湾形成的沉积岩层 ( 利用反剖面法研.究原地表物质 )
第二节 沉积岩的成分
一. 化学成分 二. 矿物成分
.
一. 化学成分 (与岩浆岩比较)
• SiO2和Al2O3为主 • Fe2O3的含量高于
FeO • K2O的含量多于
Na2O • 富含H2O和CO2
沉积岩形成干表 生条件下的反映
.
二. 矿物成分
鲕状灰岩手标本 (鲕状结构)
.
生 物 结 构
.
二 沉积岩的构造
层面
1.层理
构造
2.层面 构造
层理
.
1. 层理构造
• 岩石在原始沉积面的垂直方向上,由 于成分、颜色、结构等差异表现出的 成层性特征。
• 分为:水平层理 波状层理 斜层理 递变层理 块状层理
• 反映搬运介质动力强度和环境
.
水平层理 斜层理
•
水平面层.理和斜层理
波状层理
水平层理
.
风成砂丘交错层理
.
细
粒 度 渐
冲刷 面
递变. 层理
风成(A.B)和水成(C.D)斜层理的形成过程
.
2. 层面构造
• 层面构造是沉积物表面上由于流水、 风、生物活动、阳光曝晒等作用所留 下的痕迹。 常见的有 : 波痕、干裂、雨痕、痕迹化石等。
沉积岩的地质观察与分类
沉积岩的地质观察与分类沉积岩是由岩屑、化学物质或有机物质在地壳表面或水体中沉积形成的岩石。
通过地质观察和分类可以了解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环境条件以及地球历史的演变。
本文将介绍沉积岩的地质观察和分类方法。
地质观察是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室内实验分析,观察沉积岩的特征来了解其形成过程。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岩石的颜色来推测沉积环境。
例如,红色岩石通常是在干燥和高氧环境中形成的,而灰色或黑色岩石则更可能是在湿润和低氧环境中形成的。
其次,沉积岩的结构也可以提供有关形成环境的信息。
例如,层理是指沉积岩中由沉降速度不同形成的水平分层。
观察层理的方向和倾角可以得出沉积物的流向和沉积速度。
另外,断层和褶皱等构造特征也可以揭示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
沉积岩的颗粒组成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根据颗粒的大小,我们可以将沉积岩分为粗粒和细粒沉积岩。
粗粒沉积岩主要由沉积物颗粒直接沉积形成,如砂岩和砾岩。
细粒沉积岩则是由细小的颗粒在水体中悬浮沉积形成的,如泥岩和页岩。
分类沉积岩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其组成物质。
例如,碳酸盐岩是由碳酸钙或碳酸镁主要组成的岩石,例如石灰岩和白云岩。
这些岩石通常在海洋环境中形成,因为海洋中存在大量的碳酸盐。
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化石也可以对沉积岩进行分类。
化石是生物在过去生活的痕迹,可以提供关于古地理环境以及生物演化的信息。
例如,化石的种类和分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沉积岩所形成的时代和环境条件。
分类沉积岩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岩石的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是指岩石在长时间地压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例如,随着岩石在地壳深处的埋藏,孔隙中的水会被挤出,形成含有丰富矿物质的岩石,如透镜状构造和变质岩。
最后,我们还可以根据沉积岩的环境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海相沉积岩是在海洋环境中形成的,通常具有明显的海洋化石和碎屑物质的沉积构造。
湖相沉积岩则是在湖泊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湖泊沉积特征,如泥岩和煤。
河相沉积岩是在河流环境中形成的,常见的有砂岩和砾岩。
沉积岩的结构-1
(2)圆度
圆度是指碎屑颗粒的棱和角被磨蚀圆化的程 度,一般分四级: Ⅰ棱角状 颗粒具尖锐的棱角,原始形状基本未 变或变化很小。说明碎屑未经搬运或搬运极近。 Ⅱ次棱角状 碎屑颗粒的棱和角稍有磨蚀、尖角 并不十分突出。一般说明碎屑经过了短距离搬 运。 Ⅲ次圆状 棱角有显著磨损,碎屑的原始轮廓还 可看出。说明碎屑经过了较长距离的搬运。 Ⅳ圆状 棱角已全磨圆,碎屑的原始轮廓已消失。 说明碎屑经过了很长距离的搬运和磨损。
如果围绕一个横心只发育几圈纹层, 包壳的厚度小于核心的半径,即成表鲕 或薄皮鲕,
2)团粒(或球粒) 团粒是次球状、椭球状和杆状的颗粒,由 泥晶碳酸盐组成,不具内部构造 。
3)团块 团块是由几个碳酸盐颗粒被灰泥或 藻类粘结在一起形成的不规则块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粒屑结构 机械作用形成的内源岩则具有“粒屑 结构”。 1、颗粒类型 1)鲕粒 鲕粒呈球状—椭球状的颗粒,由一田 或多圈规则的同心纹围绕着一个核心组成。 核心通常是一个碳酸盐颗粒或者是陆源碎 屑;鲕粒的直径限定在2mm以内,一般多 在0.2到0.5mm范围内,直径大于2mm的类 似颗粒称豆粒。
由几个小鲕粒组成核心,又为同心纹层包壳的 颗粒称复鲕。
3.杂基 又称基质或碎屑杂基,杂基是<0.03毫 米的细粒碎屑物质及粘土矿物,它们一般 是与碎屑物质一起机械沉积的,它们对碎 屑颗粒也起胶结作用。化学胶结物和杂基 可总称为填隙物质或广义的胶结物
杂基包括:①粘土物质:指小于0.005毫米的 粘土矿物。②细粉砂;指0.03—0.005毫米的 碎屑物质,如长石、石英、云母等陆源碎屑。 按成因和形态可将杂基分为: (1)原杂基:弱固结岩石中未结晶的粘土质点 及细粉砂。 (2)正杂基:重结晶的碎屑质点或原杂基。 (3)假杂基:软弱的粘土碎屑颗粒被挤压变形 位于其它碎屑之间,而似“杂基”一样的物 质。 (4)非杂基:或为成岩期交代作用的产物,或 为次生渗滤的粉砂及粘土物质。
沉积岩简介
电解质的加入、正负胶体的混合及胶体溶液的浓缩等均 可引起胶体物质的凝聚和沉积。
胶体凝聚沉淀而成的沉积物和沉积岩有如下特 点: ➢ 未脱水硬化的凝胶呈胶状,固结成岩后具贝壳
状断口; ➢ 胶体沉积物形成的岩石,颗粒细小,吸收性强;
3)搬运颗粒大小与水流速度的关系 a.颗粒从静止时开始搬动(侵蚀)所需要的起动流 速要大于继续搬运时的流速,因为起动流速不仅要克服颗 粒本身的重力,而且还要克服颗粒间的引力及摩擦力。
b.大于2毫米的颗粒,其起动流速与沉积临界流速相 差最小,而且粒级与两种流速成正相关,因此,砾石很 难做长距离的搬运,多沿河底呈滚动式前进。
第二篇 沉积岩
背景资料
第二篇 沉积岩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类型 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风化产物的搬运和沉积 成岩作用
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物质成分 沉积岩的结构特征 沉积岩的构造特征
沉积岩的分类及主要类型 沉积岩的分类 陆源碎屑岩类 内源沉积岩类
Chp.1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类型 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风化产物的搬运和沉积 成岩作用
按引起风化作用的因素不同可分为:物理风化、 化 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种。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物理风化
物理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作用: 岩石在风化过程中, 只发生机械破碎, 而化学成分不变。
特点:物质成分没有 发生变化,只是发 生机械的破碎和松 动。
温差效应: 冰劈作用
水的冻胀 含盐溶液的结晶
2)化学风化作用:岩石在水、氧、CO2以 及各种酸类的化学反应影响下引起岩石 和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在氧化作用下,这类矿物中的低价铁氧化成高价铁, 形成含水的氧化铁矿物而残积在风化地区、故其风化产 物多呈红色、褐色及棕色。
沉积岩
粒度分异、比重分异、形状分异 实际的分异过程很复杂。
2.化学沉积作用 化学沉积包括胶体沉积和真溶液沉积。 (1)胶体沉积:胶体质点是细小颗粒的分散 系,不受重力作用影响,可搬运很远,沉积很 慢。但胶体质点带有电荷,如Al2O3、Fe2O3等 带正电荷,称正胶体;SiO2 、MnO2、粘土等带 负电荷,称负胶体。带相同电荷的胶体质点由 于互相排斥,可以长时间保持悬浮状态。但当 胶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不同名的电解质时,即 发生中和作用,并在重力影响下引起胶体沉淀 。如在海岸地带,携带胶体的大陆淡水与富含 电解质的海水混合时,常发生胶体沉淀。许多 浅海相的沉积铁矿、锰矿多是这样形成的。
(4)透镜状层理:砂质小透镜体连续地且较有规 律地包裹于泥质层中,砂岩透镜体内部又具有斜层理。 它在潮汐沉积物中最常见。
透 镜 状 层 理
(4)斜层理:细层与层系界面斜交,且层系之间可以 重叠、交错。它是水流(或风)中形成的沙纹或沙波被 埋藏以后在岩层剖面上所呈现出的构造特征。细层的倾 向反映了介质的流向(风向),细层的厚度(相当于沙 纹或沙波的高度)反映介质的流速。因此,斜层理常用 来作为水流动态(流速、方向、水深等)和沉积环境的 重要标志。常见者如下:
沉积岩的概念 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 质、有机物质等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 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地表条件:T、P、水、大气、生物、重力作用 沉积岩的分布、厚度、演化
第一节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其分类
一、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相互衔 接的阶段,即: 沉积物的形成阶段 沉积物的搬运阶段 沉积物的沉积阶段 沉积物的成重力大于水流的搬运力时发生沉积作用。 由于流水的流速、流量不定,碎屑本身的大小、形状、 比重不同,故沉积顺序有先后之分。 从碎屑大小上看,最先沉积的是颗粒粗大的碎屑, 依次过渡到最小的碎屑;从碎屑比重上看,比重大的颗 粒沉积先于比重小的颗粒。这样,在沉积的过程中,使 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 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这种作用 的结果使沉积物按照砾石--砂--粉砂--粘土的顺序,沿搬 运的方向,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因此,沉积物固结 后分别形成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沉积岩(word)
绪
第一节:概 念 和 术 语 1,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
Fr
V gD
V:为水流流速, g:为重力加速度
D:为水深。
4
Fr 被称为佛罗德数, Fr 愈大,水动力也愈大。 d, 牵引流的流态分类
按 Fr 的大小可将水流分为三种流动状态: Fr<1 时,为低流态(缓流),大致相当于河流下游(水深流缓)的状态; Fr>1 时, 为高流态(急流),大致相当于河流上游(水浅流急)的状态; Fr = 1 时,为临界流态。 (5), 牵引流的搬运方式 三种搬运方式, 1)悬浮搬运:较小、较轻或片状颗粒:细碎屑物(粉砂)和粘土物质被启动浮在水中很 难下沉的状态称悬浮液,震中搬运方式为悬浮搬运。 如:黄河水悬浮搬运量最大。 2)跳动(跃)搬运: 较大、较重或粒状颗粒:在牵引流底部的碎屑颗粒,时浮时落的运 动方式,为跳跃搬运。 3)滚(挪)动搬运: 更大、更重的颗粒:在牵引流流动过程中,底部碎屑颗粒的迎流面 承受水流的推动力,当这种推动力大到足以克服有颗粒重量与底摩擦系数决定的摩擦力时, 颗粒就会沿底部以滚动或挪动的方式被搬运,通常称为滚动搬运。 (6) , 牵引流的分选作用 (p167) 分选性:碎屑颗粒大小均匀程度。 产生分选性的原理:不同的流速的水流搬运不同大小范围的碎屑颗粒,当其流速减小 或水深加大到一定程度时, 就或有一定大小范围的碎屑颗粒沉积下来, 这就是牵引流沉积的 分选作用。 在离母岩区不远的山前地带,分选作用最弱,河流下游的分选要强于上游,海湖浅水 环境的分选要强于河流,也强于较深水的泻湖,而潮汐海滩的分选几乎总是最强的。 影响碎屑磨圆度和细粒化程度的因素 a, 搬运距离及搬运的强度:搬运距离越长磨损越厉害, 但更重要的是水流能量和搬运 的强度, 如: 海滩环境下波浪往返冲洗颗粒被磨损十分厉害, 所以海滩砂圆度和分选性最好。 搬运方式为滚(挪)动或跳跃搬运,磨蚀相对较强,悬浮搬运模式相对较弱; b, 颗粒自身形态和物理性质: 抗磨强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大体是石英、电气石、 十字石、尖晶石、石榴石、长石、绿帘石、锆石、角闪石、磁铁矿、磷灰石、方解石。 (7)牵引流的沉积构筑方式和加积类型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沉积岩主要特征及岩石类型
根据风化作用的方式和特点,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3
第二节 风化作用 2.1 物理风化作用:物理风化作用是指主要由气温、大气、水等因
素的作用引起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在此 过程中,矿物、岩石的物质成分不发生变化,只是从整体或大 块崩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物理风化常有温差风化、冰冻作用、 层裂或卸载作用三种方式。 2.1.1 温差风化
12
第四节 搬运作用 三)搬运作用 1.定义:自然界中的风化、剥蚀产物除少量残留在原地外,大部分
都要被运动介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称为搬运 作用。
2.搬运作用的类型: 碎屑物质的搬运主要以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的方式来进行, 又称为机械搬运;溶解物质的搬运以真溶液和胶体溶液的形式 进行,故称为化学搬运。
重结晶作用是指在压力增大、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沉积物 中的矿物组分部分发生溶解和再结晶,使非晶质变为结晶质, 细粒晶变为粗粒晶,从而使沉积物固结成岩的过程。
35
第六节 成岩作用
Chapter one Ends
36
第二章 沉积岩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
沉积岩:由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剥蚀-搬运作用)
及部分火山作用形成的沉积物(沉积作用),经成岩作用 后形成的岩石。
7
第二节 风化作用
2.2.1 氧化作用:是指矿物、岩石与大气或水中的游离氧起化学反 应形成氧化物使岩石破碎的过程,常把在地表能够发生氧化作 用的地带称为氧化带。
如黄铁矿(FeS2)在地表(氧化环境)的条件下很容易氧化成 褐铁矿(Fe2O3·nH2O):
4FeS2+14H2O+13O2→2(Fe2O3·3H2O)+8H2SO4
地质学 沉积岩的分类及主要类型
地质学沉积岩的分类及主要类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形成、变化和演化规律的科学。
沉积岩分的类及主要类型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风化作用
岩石在地表或近地表环境下,受到温度变化、水、氧气和生物活动等 因素的影响,逐渐发生分解和破坏,形成松散的碎屑物质。
侵蚀作用
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碎屑物质受到水、冰、风等外力的搬运作用,从 原地点移至新的沉积地点。
搬运作用
碎屑物质在搬运过程中会受到流速、流量和重力的影响,逐渐沉积下 来。
粘土岩的硬度较低,容易破碎和风化。
粘土岩的颜色多样,常见的有红、黄、 绿等色。
粘土岩广泛用于陶瓷、玻璃、耐火材 料等领域。
04
结论
沉积岩的重要性
地球科学研究的基础
沉积岩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沉积岩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 的演变历史、气候变化、板块运动等 信息。
资源开发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
沉积岩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拓展应用领域
除了传统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未来可以将沉积 岩的研究拓展到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等领域。
提高技术手段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高分辨率显微镜、地球 化学分析等,可以更深入地揭示沉积岩的微观结 构和成分特征,为研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THANKS
感谢观看
沉积岩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 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对人类经济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沉积岩的未来研究展望
深化基础理论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沉 积岩形成机制、演化过程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加强国际合作
全球范围内的沉积岩研究具有相互关联性,未来 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沉积岩研究的进步。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石灰岩的硬度较高,不 易被风化和侵蚀。
第二篇 沉积岩
钾长石 白云母 石英
造岩矿物在风化作用中的稳定系列
2、主要造岩矿物在风化过程中的变化
(1)铁镁矿物:主要为Fe2+、Mg2+、Ca2+ 的硅酸盐,包括橄榄石、辉石和角闪石等。 (2)长石类:这是地壳分布最广的含K+、 Na+、Ca2+的铝硅酸盐矿物。长石受水解和碳 酸化作用,K+、Na+、Ca+等阳离子将变成碳 酸盐、溶于水中被带出。 (3)云母类:黑云母容易风化,而白云母抵 抗风化能力较强。 (4)石英:在风化过程中石英几乎不发生化 学变化,仅发生机械破碎。
特征一粒度、比重、形状和矿物成分,在重 力的影响下,按一定顺序沉积下来的作用, 称为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按粒度大小的分异图解
按比重机械分异图解
(2)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母岩风化产物中的溶解物质,在沉积作用过 程中,由于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溶解度不同, 以及介质的酸碱度、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常常依一定顺序沉积下来的作用。
第一章 沉积岩概论
第一节 沉积岩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一、沉积岩的基本概念 沉 积 岩 是 在 地 表 和 地 表 以 下 不 太 深 的
地方形成的地质体。是在常温常压下, 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或由生物作用和某 些火山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经过搬运、 沉积、成岩等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层状 岩石。
沉积岩特征
(1)矿物组合成分较简单,富含 O 2、 C O 2和 H 2O 。
2.其他介质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1)风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环境:干旱的沙漠地带。主要搬运砂粒、尘 土等碎屑物质。砂粒主要是在地面及距地面 0.5一1.5m高度范围内以跳跃或滚动的方式被 搬运;尘土则以悬浮状态被搬运。
(2)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搬运方式:部分碎屑浮在冰面上或固结在冰 块中呈悬浮搬运;另一部分碎屑则沿冰川谷 底被拖运。 冰碛物的特点:无分选性和无明显层理,碎 屑棱角显著,并常具有擦痕、压坑等特点。
沉积岩PPT课件
•
左图为长石经化
学风化转变成粘土。
4.2.3 生物风化作用(根劈作用)
第三节 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
• 气候、地形、岩性是影响风化作用的 主要因素。
• 气候决定风化作用类型;干旱气候区 以物理风化为主,温湿气候区以化学和 生物风化为主。地形影响风化作用的程 度。岩性影响风化作用的速度。
沉积
第二节 风化作用
4.1 风化作用 4.2 风化作用的类型 4.3 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 4.4 风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 风化作用
• 水沿裂隙下渗破坏岩石
连续岩层被破坏成孤峰
• 岩石在原 地发生物 理状态和 化学成分 变化的破 坏作用称 为风化作 用。
• 山坡脚的碎屑堆
风化的雕塑
第二节 风化作用的类型
4.2.1 物理风化作用 4.2.2 化学风化作用 4.2.3 生物风化作用
4.2.1 物理风化作用
地表的岩石在原地 发生机械破碎,不改变 其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 未形成新的矿物。包括: 温差风化、冰劈作用、 盐类结晶、层裂等。形 成岩屑、砂粒等碎屑。
冰冻风化
盐类结晶
温差风化
4.2.2 化学风化作用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49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沉积岩2
均一性,既没有纹层或纹理显示,也不是其它层理的构
成部分,该岩层称块状层理,或均匀层理。
块状层理又可分两种成因: .环境条件长期稳定不变,沉积物是完全均匀累积起 来的;
.极高密度的碎屑物重力流或密度流快速卸荷,各种
成分和粒度的颗粒来不及分异都同时沉积下来。
冀东油田B7井
环境条件长期稳定不变,沉积物是完全均匀累积 起来的块状层理.
冀东油田B26井粉沙岩中的水平层理
山东山旺, 硅藻土页岩中的水平层理
2、平行层理:主要由平行而又几乎水平的纹层状砂 和粉砂组成,一般特点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纹层叠覆, 或是含有不同重矿物的纹层叠覆,或两者兼备。 平行层理的外貌特征和水平层理相似,但沉积粗,发 育在粒度较粗的细砂和中砂岩中,而且沿纹层面易于剥 开,剥开面上可显示出剥离线理构造。 成因:在急流、底床平坦时形成(不是静水)。如河 流、海滩等。
式和方向上表现出来。
. 沉积构造的研究意义
沉积构造是沉积物和沉积岩中最常见而又最容易
直接观察到的主要特征之一。无论是研究沉积物或沉
积岩本身 ,还是解释沉积环境,都必然要涉及到沉积构 造。
. 研究沉积构造有助于 :
a, 确定地层顶底面; b, 确定沉积物的搬运与沉积的方式、沉积介质的性质以及流体 的动力状况 ; c, 恢复沉积盆地中的古水流和古沉积环境 ; 如:大型交错层理指示低流态牵引流侧向加积过程; 青鱼骨刺(羽状)交错层理指示潮汐潮道牵引流加积过程;
a
b
c d
a, 冲刷痕的形成
b, 冲刷痕被覆盖
c , 层面剥开后分别在下伏层顶面和
上复层底面显示冲刷痕和印模 d, 岩层底面上的槽模(箭头示流向)
e
e, 岩层断面上的冲刷构造(粗线为冲刷面).
沉积岩的分类
3、碎屑岩的结构
1)结构成熟度 是指碎屑沉积物在其风化、搬运、沉积 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
结构成熟度高即为碎屑为等大的球体、颗 粒支撑类型的化学胶结物填隙。
结构成熟度一般划分为四级:
1)按杂基含量 >15%--未成熟的 <15%--再按分选性划分。 2)按分选性划分 分选较好—差,次成熟的。 分选好—极好,在按磨圆度划分。 3)按磨圆度划分 次棱角—棱角状—为成熟的。
6)盐溶角砾岩 由于膏盐的溶解而使其围岩破碎、崩塌 而成。角砾成分多为碳酸盐岩,无任何分选 磨圆,填隙物多为膏盐或钙质溶解后的残余 物质,但可残留膏盐假晶。这种角砾岩有一 定的稳定层位,它是寻找膏盐矿床的标志, 在水文和工程地质工作方面也是值得注意研 究的岩类。
7)底砾岩 常见于海侵层位最底部的侵蚀面上,代 表一个长期的沉积间断之后,一个新时期的 沉积的开始。故在不整合或假整合面之上常 见底砾岩。 底砾岩的特点:①位于侵蚀面之上,底 砾岩中常见有下伏岩石的砾石。②砾石成分 简单,以稳定的岩石碎屑为主,多为单成分 砾岩。③砾石的圆度高、分选好。④其厚度 不大,但分布的层位较稳定。⑤底砾岩的粒 度有从下到上变细、圆度变好的现象。
刘宝君的分类 外源沉积岩 陆源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 集块岩 砾岩 火山角砾岩 砂岩 凝灰岩 粉砂岩 泥质岩 内源沉积岩 铝质岩 铁质岩 锰质岩 磷质岩 硅质岩 碳酸盐岩 蒸发岩 可燃性有机岩
二、本书采用的方案: 外源沉积岩类和内源沉积岩类。 1、外源沉积岩类 亦称外生沉积岩类,其组成物质主要来源 于沉积盆地之外,是在盆地之外生成的,它 包括母岩风化后形成的陆源碎屑物质和粘土 矿物以及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火山碎屑物质。 陆源碎屑岩类又分为: 砾岩(>2毫米) 砂岩(2一0.063毫米) 粉砂岩(0.063一0.004毫米) 泥质岩(<0.004毫米)四类。
第十一章++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第十一章沉积岩的基本特征第一节概述但以体积而言,沉积岩仅占岩石圈体积的5%,结晶岩占95%。
各类沉积岩的分布各不相同。
分布最广的是泥质岩(72.2%)、砂岩(13.2%)和碳酸盐岩(7.7%),其余的沉积岩及其沉积矿产仅占1%—2%。
沉积岩在地表广泛分布,是储油、储水的有利场所。
沉积岩中的矿产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
据统计沉积和沉积变质矿产占世界矿产总储量的75—85%。
煤、石油、油页岩和天然气等全是沉积形成。
铁、锰、铝、磷、放射性金属及铜、铅、铅、锌、汞、锑等矿产,多属沉积成因或、、与沉积有成因关系。
有些沉积岩本身就是矿产。
二.沉积岩的成分特征(一)化学成分特征沉积岩的主要物质来源于火成岩的风化产物,所以两者的平均化学成分非常相似。
但由于火成岩转变为沉积岩要经过风化、搬运、沉积、成岩等一系列转沉积岩的平均矿物成分与火成岩相比有明显差别。
构成沉积岩的主要矿物是:①云母及粘土矿物,②碳酸盐矿物,③石英族矿物(石英、玉髓、蛋白石等)。
二. 沉积岩的结构构造特征沉积岩的结构构造明显不同于岩浆岩。
岩浆岩多为晶粒结构;而沉积岩的结构则随岩石的类型和成因而变化,最常见碎屑结构(陆源碎屑岩)、泥状结构(泥质岩)、晶粒结构(化学及生物化学岩)、颗粒结构(内源沉积岩)等。
沉积岩具特征的层理和层面构造。
第二节沉积岩的形成和变化沉积岩的形成作用可概括为以下3个阶段:①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阶段(风化阶段),②沉积岩原始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阶段,③沉积物的同生、成岩作用和沉积岩的后生作用阶段。
一.沉积物质的形成作用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有四类:1.母岩风化所提供的物质:陆源碎屑、粘土物质、溶解物质。
2.生物成因的物质:生物残骸及有机质。
3.深部来源的物质:火山碎屑物质、深部来的卤水、温泉水、喷气物质等。
4.宇宙来源的物质:陨石及宇宙尘埃。
以下主要介绍风化作用形成的物质。
1.物理风化作用使母岩发生机械破碎为主的风化作用称为物理风化作用。
沉积岩第二章
陆源碎屑 岩结构
泥状结构—粒度<0.004 mm的泥质物质组成, 是泥质岩的特征,特点是质地均 匀、致密、有滑感、贝壳状断口, 主要矿物是粘土矿物,自然界纯 泥质岩少
(1)碎屑颗粒的结构
包括:粒度、分选性、形态、表面特征 A.粒度——颗粒大小,以直径计算,分级—粒级,P106, 我们采用对数粒级划分 B.分选性——岩石中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
(1)碎屑物质
碎屑物质 A. 矿物碎屑(又称碎屑矿物) B. 岩石碎屑(又称岩屑)——母岩破坏后之岩石碎块, 反映母岩性质 成因意义——母岩风化不彻底、搬运近、沉积快速 含量意义——若岩屑含量高,反映矿物成熟度低 分布————在较粗的砂岩和砾岩中 成分————各类岩石中均可以有,但隐晶质和微晶质 多,原因是这些岩石较耐风化,例如: 岩浆岩中主要岩屑是喷出岩、微晶岩脉、火山碎屑岩 其他还有变质岩和沉积岩岩屑
胶 结 物
基底式胶结
孔隙式胶结
接触式胶结
胶结物多
胶结物少
无胶结物或者极少
二、他生沉积岩分类
分类结果
砾岩——粒径>2 mm
砂岩————2-0.05 mm 粉砂岩———0.05-0.005 mm
泥质岩———<0.005 mm
同时需要某一粒级含量>50 %,才命名为基本名称 例如:某一岩石含砾5%,砂65%,粉砂30% 命名为:含砾粉砂质砂岩
石英砂岩
石英砂岩:正交偏光下,近圆形石英颗粒,基质为不透 明的氧化铁矿物和一些方解石。
(据A. E. Adams, W. S. MacKenzie, and C. Guilford)
石英砂岩:中央的石英颗粒由两部分组成,中间那部分 为中级灰干涉色,而两边的部则为消光,且向中间渐渐 变白。具有波状消光现象。(据Peter A. Scholle)
《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大纲
《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的与任务《沉积岩石学》课程共104学时,包括《沉积岩》部分64学时(含20学时实验课),《岩相古地理》部分40学时。
《沉积岩石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石油地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沉积岩形成演化和分布特征以及识别方法、使学生掌握主要沉积类型的沉积特征(相标志)、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以及沉积体与油气成藏要素之间的关系。
同时,为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以及测井地质学、地震地层学学习和研究提供沉积学基础。
《沉积岩石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全面了解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产状和岩层之间的关系,根据沉积岩的原生沉积特点和时空分布规律,阐明沉积岩的物源、沉积岩的成分、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沉积相的概念和分类;总结沉积岩形成的理论,包括风化、搬运、沉积及沉积后变化的理论,特别是研究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组分和结构、构造特点,不同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相的基本特征、沉积相模式、主要识别标志和与油气分布之间的关系、沉积岩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砂体的时空分布,恢复沉积古地理面貌,预测沉积矿产的有利分布地区,搞清沉积物(岩)的成因与油气成藏要素之间的关系。
同时,掌握沉积岩和沉积相的综合研究方法。
二、课程基本要求(包括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分工)1、掌握沉积岩的形成理论及其分布规律理论知识。
2、掌握主要类型沉积岩的岩性特征,观察和描述方法,分类和命名原则,并初步掌握沉积岩的机械分析,染色分析,普通薄片等常规测试鉴定办法。
了解部分先进测试鉴定方法。
要求学生有矿物学、岩浆岩、变质岩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矿物、岩石的描述和鉴定方法。
3、掌握沉积相概念、不同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模式以及不同沉积相类型的识别方法。
了解不同沉积相类型与油气富集之间的关系。
《沉积岩》部分共64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课占20学时。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产状和岩层之间的关系,为阐明沉积岩成因及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总结沉积岩形成的理论,包括风化、搬运、沉积及沉积后变化的理论,特别是研究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组分和结构、构造特点,搞清沉积物(岩)的成因和油气生成及储集的关系,并兼顾某些沉积矿床的成岩和成矿机理;掌握主要类型沉积岩的岩性特征,观察和描述方法,分类和命名原则,并初步掌握沉积岩的机械分析,染色分析,油浸法等常规测试鉴定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砂岩的观察与描述 ① 颜色 ② 成分:石英、长石、岩屑、含量; ③ 结构:颗粒:大小、形状、分选、磨圆、含量; ④ 填隙物:杂基及其含量、胶结物成分、结构、含量 ⑤ 胶结类型:基底式、孔隙式等; ⑥ 构造: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等;
⑦ 次生变化
⑧ 综合命名:颜色+结构+成分+名称,如浅灰色细粒
石英砂、灰褐色中粒岩屑长石杂砂岩
1颗粒支撑;2过渡支撑;3基质支撑
基质支撑(Matrix-suppot) 若基质含量很高,以致使较大颗粒被基质隔开而“漂浮”在基质 背景中,这时沉积物的格架将由基质和较大颗粒共同搭接形成,它 所受压力将会均匀分布在较大颗粒的整个表面上和所有基质中。 过渡支撑(Transitional support) 基质含量既不太多也不太少,较大颗粒有的直接叠加,有的又 被基质隔开,这样的支撑称为过渡性支撑。 颗粒支撑(Grain-support) 当基质和较大颗粒的分布都大体均匀时,若基质很少或无基质 (颗粒含量相对较高),那么较大颗粒就会直接堆垒起来搭成颗粒 格架,同时形成粒间孔,可能有的少量基质只会处在粒间孔内。这 时沉积物所受压力基本上只分布在较大颗粒相互间的接触部位,颗 粒其它部位和粒间孔内的基质则不承受压力或只承受很小压力。
根据利用在剖面中的位置分类:
砾岩在地质剖面中的位置,即砾岩与相邻岩层,尤其
是下伏岩层的接触关系,具有很大的地质意义。
根据砾岩在剖面中的位置分 类
1.底砾岩
常分布于海侵层序的最底部,即侵蚀基准面上,与下伏
岩石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是海进的开始阶段产物,代表了 一定历史时期的沉积间断,通常分布范围较广。底砾岩一
长石 含量仅次于石英,主要来自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常见 的是钾长石、酸性斜长石,而中-基性斜长石少见。 属不稳定矿物,若在砂岩中大量出现,则多半是干燥气候和快 速条件下堆积。长石碎屑也只有在短距离搬运、迅速埋葬的情况下, 才能保存下来不被分解。 对长石含量、类型及其特征的研究,可以追溯母岩、推断古气 候、古构造等。 云母 多是稳定的白云母,常集中在细砂岩、粉砂岩的层面上。 黑云母不稳定,只出现在离陆源区近、而成分复杂的砂岩中。
分选中等:一个粒级颗粒为75-50%; 分选差:一个粒级颗粒未超过50%,多级别颗粒共存。 ⑤ 表面特征:颗粒表面的磨光度,和显微刻蚀痕。 表面特征可判断搬运和沉积介质的性质:冰川搬运的 砂砾常有擦痕;浊流搬运的颗粒表明常带有细小的刻痕。
3. 碎屑岩的结构
⑵ 填隙物的结构
位于碎屑颗粒之间,对碎屑均可起胶结作用或填充作用的物质,称 填隙物。 胶结物:杂基、化学胶结物和砂质充填物 ① 杂基结构:粘土和<0.03mm的细粒碎屑物,它们一般是与碎屑物 质一起机械沉积,对碎屑也起胶结作用。 ② 胶结物结构:胶结物是指碎屑颗粒和杂基之外的化学沉淀物质, 常是结晶的或非晶质的自生矿物,对碎屑颗粒起胶结作用。
3. 碎屑岩的结构
⑶ 胶结类型
颗粒与填隙物的关系——胶结类型及支撑性质 基底式胶结:颗粒互不接触; 孔隙式胶结:点接触,胶结物分布于孔隙中; 接触式胶结:点-线接触,胶结物分布于接触处; 镶嵌胶结:线接触-凹接触。
(4) 颗粒的支撑类型
颗粒的支撑特征是指沉积物所受压力在沉积物内 部的分布状况,它涉及到基质和较大颗粒的相对含 量。
(2) 中碎屑岩——砂岩 1、一般特征
粒度为2~0.063毫米的陆源碎屑含量在50%以上的沉积 岩称为砂岩。 砂岩的碎屑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和岩屑,砂岩中的胶 结物常见的有钙质、硅质、铁质等,有时还有海绿石、石 膏等和泥质基质所胶结。 序粒层理,波痕、冲刷痕迹、槽模、沟模和生物扰动构造
砂岩中常见各种类型的斜层理、交错层理以及平行层理、
2、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
通常依砾石的圆度: 岩石分为砾岩(主要由次圆至圆状的砾石组成); 角砾岩(主要由棱角状至次棱角砾石组成)。 按粒度可分为: 巨砾岩>256mm;卵石砾岩256~64mm;粗砾岩64~16mm;中砾 岩16~4;细砾岩4~2mm.
按砾石成分的分类分为:
单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单一,同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且多半 是稳定性较高的岩屑或矿物碎屑,如石英岩、燧石等。
物质。陆源碎屑岩类又分为:
砾岩(>2mm) 砂岩(2~0.063mm) 粉砂岩(0.063~0.004mm) 泥质岩(<0.004mm)
2、火山碎屑岩类 按颗粒大小,火山碎屑岩类分为: 集块岩(>64mm) 火山角砾岩(64~2mm) 凝灰岩(<2mm) 3、内源沉积岩类 亦称内生沉积岩,组成岩石的主要物质直接来自沉积 盆地的溶液或沉积场所的溶液,是溶液中的溶解物质通过 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的。
3. 碎屑岩的结构
⑵ 填隙物的结构
按照胶结物结程度、晶粒的大小和绝对大小、分布的
均一性、以及胶结物本身的组构特征等进行描述。 胶结物结构及其成分有以下几种: 非晶质胶结物、 隐晶质胶结物 微晶质胶结物 、 结晶粒状胶结物 栉壳状或丛生胶结物、 连生胶结物 带状、薄膜状胶结物、 次生加大、铁质胶结物
>2mm 2~0.5mm 巨砾 粗砂
0.5~0.25mm 中砂 0.25~0.125mm 细砂 0.125~0.0625mm 微砂
3. 碎屑岩的结构
②圆度:碎屑颗粒的棱和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 它是颗粒在沉积作用过程中累积磨蚀强度的衡量指标。
棱角状:说明碎屑未经搬运或搬运极近; 次棱角状:经过一定距离搬运; 次圆状:经过较长距离搬运; 圆状:经过了很长距离的搬运和磨蚀
⑵ 命名
1、含量>50%的组分作为基本名称;
2、含量>10、25%的组分分别冠以“含× ×”和“× ×质”,如:泥质粉砂岩、砂质砾岩、含粉砂泥岩等。
(1) 粗碎屑岩——砾岩、角砾岩 1、一般特征
直径>2mm的陆源碎屑,含量在50%以上的沉积岩称为砾岩。砾 石的粒度从2mm到几米的都有。其成分以各种成分和结构的岩屑为 主,此外可有长石、石英等矿物碎屑。砾石之间为砂粒和基质或胶 结物充填。 砾石的圆度差异也可以很大,从棱角状至圆状均可出现 砾岩和角砾岩层理一般不发育,有时有大型斜层理和粒序层理。
2. 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② 岩石碎屑:是母岩破碎后的岩石碎块,故岩屑可
推母岩。各种岩石都可呈岩屑出现,但以细晶质或隐
晶质的岩屑较常见。
岩屑反映了气候干旱、母岩风化不彻底、搬运
近、沉积快的特征。
岩屑含量高,说明了岩石的成分成熟度低。常分
布于>0.1mm的砂岩和砾岩中。
2. 碎屑岩的一般特征
1) 碎屑岩的物质成分 主要由碎屑物质、化学物质、杂基三部分组成。 ⑴ 碎屑物质:陆源碎屑岩的碎屑物质,是陆源碎屑岩的特征组 分,陆地上搬来的碎屑故又称陆源碎屑。可分为矿物碎屑和岩石碎 屑两类。
4、砂岩的主要类型
砂岩类进一步按三个端点组分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 岩、岩屑砂岩,它们之间存在一些过渡类型的岩石类型, 此外还有杂砂岩岩类。
①
石英砂岩 石英>90%,(燧石、硅质岩),少量的长石、岩屑。 重矿物很少,常为稳定的、磨圆度较好的重矿物。 胶结物:硅质、碳酸盐、铁质、石膏、磷酸盐等。 石英砂岩分布约占砂岩总量的1/3。 按胶结物成分分类: •铁质石英砂岩 •粘土质石英砂岩 •钙质石英砂岩 •白云质石英砂岩 •磷质石英砂岩 硅质石英砂岩 •硅质石英砂岩 石英岩状砂岩
复成分砾岩: 砾石成分复杂,有时一种砾岩中可含有十几种不同成 分的砾石,各种类型的砾石都不超过50%,这主要取决于母岩成分 及其风化、搬运和沉积条件。这些砾石的抵抗风化能力大都不大, 分选通常不好,磨圆度不高。砾岩的层理通常不明显,多沿山区带 状分布,是母岩迅速破坏和迅速堆积的产物。 按成因把砾岩和角砾岩可分为: 滨海砾岩、冲积扇砾岩、河流砾岩、冰川角砾岩、卡斯特角砾岩和 盐溶角砾岩等。
⑵ 化学物质(化学填隙物):
是从溶液中呈化学沉淀的物质,这类物质在陆源碎屑岩中多以胶结 物的形式存在,对碎屑物质起胶结作用,但也有部分只是孤立的分 散的矿物晶体,对碎屑物不起胶结作用,这类矿物称为自生矿物。 还有部分可以交代碎屑或其它物质或其它物质的形式出现。 在沉积盆地内、沉积期后的不同阶段新形成的矿物。 在碎屑中常见的化学沉淀矿物类型有: 硅质矿物/硫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磷酸盐矿物/硅酸 盐矿物/卤化物/硫化物自生矿物的共同特点:成分简单、颗粒小、 清洁透明、晶形好。 研究自生矿物的意义:了解沉积、成岩及后生阶段的环境
③球度:是指碎屑颗粒接近球体的程度。
球度与圆度:球度高的颗粒(石榴石),其圆度不一定高;球度低的 颗粒(角闪石),其圆度可能高。 球度不仅与搬运距离有关,更与矿物形态有关(云母)
④ 分选性:分选性又称分选度,指碎屑颗粒大小均匀程度。
它是流体在沉积作用中对粒度累积分异强度的衡量指标。
分选好:一个粒级颗粒达75%以上;
⑶ 杂基:
是充填于碎屑颗粒之间的细粒机械混入物,它们对碎
屑物质也起胶结作用,但基质不是化学成因的物质,它是
和碎屑物质一起由机械沉积作用形成的。 杂基包括: 粘土物质, d<0.005mm; 细粉砂, 0.03~0.005mm; 碳酸盐矿物 d<0.03mm
3. 碎屑岩的结构
⑴ 碎屑本身的结构
① 粒度:碎屑颗粒的大小。粒度是碎屑岩进一步分类 的依据,又是进行成因分析的主要对象。
第二节 沉积岩的分类及主要类型
一、沉积岩的分类:
以沉积作用方式和岩石成分把沉积岩分三类: ① 碎屑岩类 ② 粘土岩类 ③ 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
1、外源沉积岩类
亦称外生沉积岩类,其组成物质主要来源于沉积盆地
之外,是在盆地之外生成的,它包括母岩风化后形成的陆
源碎屑物质和粘土矿物以及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火山碎屑
般较简单,稳定性高的坚硬砾石较多,磨圆度高,分选性
好;基质少,主要是砂质—粉砂质成分,表明它们经历了 长距离的搬运。
2.层间砾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