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2013级形势与政策报告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9000字材料2014-11-19
大学学习座谈十八届四中全会及总书记重要讲话发言材料
大学学习座谈十八届四中全会及总书记重要讲话发言材料1.十八届四中全会顺利闭幕为高校工作者带来了关于依法治校的新思考。
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高校应增强法治意识,形成依法行政的工作格局;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现代学校制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高法律素质,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实现教育的公平,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2.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我们每个大学生志愿者都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自觉把实现个人价值的努力同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弘扬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
3.从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等5方面,对总目标进行展开。
4.法治社会的根基在于公民对法律发自内心的信仰,而法治观念淡薄依然是当今社会的通病。
培养公民信任法律、尊重法律的意识,确立法律至上的现代法治观念,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
唯有法治,才是通往长治久安的唯一路径。
期望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能加强民众对依法治国、学生对依法治校的认同。
5.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法治”。
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必须把“贯彻法治,依法治学”作为日后工作的目标。
“坚持法治路线”——确保日常学生工作依法办理有法可依;“树立法治观念”——加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进程;“增强法治意识”——自觉规范日常言行,维护学生合法权利。
6.法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
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走向法治社会。
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是民族之幸、人民之幸。
曙光在冉冉升起,让法治的光辉照亮中华大地,还人民清朗的天空。
7.回想近几个月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反腐倡廉的工作力度,将一批贪污腐败官员绳之以法,特别是中央一连串反腐重拳,让人深感振奋。
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
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对于行进在现代化之路上的中国,法治是繁荣稳定的基石;对于掌舵民族复兴航船的中国共产党,法治是执政兴国的支撑。
最后是教育方面。
“十三五”规划中提到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面覆盖。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能只是一句口号,相关的政策需要落到实处。
免除学杂费和资助贫困生的做法可以让更多孩子得到受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的机会,通过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国家也能够获得更多的人才,加快实现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
尊敬的党组织:近期,中央组织召开了十八届四中全会,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此后,中国将开启依法治国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走过了一条艰难探索、创新发展的不平凡道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作为中国当前最大的政治,四中全会给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答案,描绘出了一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
为此,我对此次的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理解。
第一,严格恪守宪法至上原则。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
因此,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宪法当成是一部“被供奉起来的法律”,地位虽然崇高,但执行得却并不够好,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严格的违宪监督机制。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发言稿四篇(摘编)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发言稿四篇(摘编)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发言稿四篇(摘编)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发言稿四篇(摘编)发言稿一、以全会精神为引领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司法公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掀开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崭新一页。
全会提出了实现公正司法的目标,明确了“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
全市法院要深刻认识自身所肩负的职责使命,坚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做好法院工作,实现司法公正,为建设法治赣州贡献智慧和力量。
切实维护公平正义。
始终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公正审理每一起案件。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努力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
认真落实违反法定程序干预司法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排除司法的人为干扰。
全面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和制度,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防范冤假错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大力推进依法治理。
依法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推动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监督、支持和推动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依法惩治职务犯罪,推进反腐败斗争法治化进程。
注重以案讲法、以案释法,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强化司法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把依法办案与尊重公序良俗结合起来,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不断深化司法改革。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改革立案制度,建设诉讼服务中心,优化立案服务,实行诉访分离,切实解决老百姓打官司难的问题。
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加快建设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让正义看得见,感受得到。
按要求落实主审法官办案责任制、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改革任务,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
着力打造过硬队伍。
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完善法院人才招录、法官逐级遴选、人员分类管理、履行法定职责保护等制度机制,推进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情况汇报
XXXXX局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情况汇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后,XX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及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所作的说明,并学习了习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现将学习贯彻情况汇报如下: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把依法治国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通过学习,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转变执政方式、更好肩负执政兴国使命的战略之举,是推进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定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之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根本之举,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长治久安的务实之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二、深刻领会,把握精神通过学习,全体干部职工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了系统性的了解,深刻领会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要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部署,把握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把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部署,把握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部署,把握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大部署,把握推进全民守法和法治社会建设的重大部署,自觉将行动统一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
三、创新举措在会上,全体干部职工展开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XX应当做到:一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利用标语、横幅、橱窗等载体,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把全会精神宣传到位,营造出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
依法履行XXX各项职能,聘请法律顾问,对XX进行法律指导,同时加强政务公开。
三是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组织人员进企业宣讲、集中学习等形式,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使企业人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
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今天我们电子系通信党支部学习了10月20日在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
通过学习让我们了解到会议的主旨是:依法治国。
自1997年9月12日中共十五大首次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如今已过去17年。
2013年2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法治是现代社会最核心的价值、最突出的标志,也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并在随后把依法治国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写入宪法。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前行,中国社会在迈向法治国家的道路上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如何切中肯綮,有的放矢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成为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历史使命与重大任务。
在全新的挑战下,十八届四中全究竟会承担了怎样的使命与任务?第一,重申依法治国的道路选择。
一个国家走向法治之路要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历史文化传统等等相匹配,简单的“拿来主义”、人云亦云不仅行不通,还会引发更大问题。
所以对于今日之中国来说,我们要通过依法治国让我们的国体与政体更完善、更有效。
因此,十八届四中全会一定要重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也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这是底线原则,不能在这个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
第二,明确依法治国的价值选择。
在今日中国社会,依法治国有其基本的价值追求,这就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思想汇报范本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思想汇报范本尊敬的党组织:通过这次观看十八届四中全会,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中央全会的知识。
下面我将分几个方面来汇报我的学习成果:首先,中央全会是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的简称。
它由中央政治局召开,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五年内一般举办七次。
其中一中全会主要对党的人事安排进行讨论,二中全会主要确定国家机构领导人的名单,三中全会重点讨论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四中全会以党的建设为主,五中全会主要为了审议国民经济规划问题,七中全会一般为下一届党代会做准备。
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四中全会都在9月份召开,而这次则选在10月份召开,可以看出,此次中央全会的召开是做了精心准备的。
历届四中全会召开主要以经济和党的建设为主要议题,而本届四中全会首次围绕“依法治国”作为议题,说明了我党对依法治国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作为议题是建国以来的头一次。
本届四中全会对两个改革进行了讨论。
一是司法体制改革,这将会对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涉及“依法治国”的内容做更细致部署。
二是党内或推动纪检体制改革,在之前的6月底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很有可能下一步朝着反腐制度化方向继续前进。
不空不松,从严以终。
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付出锲而不舍的努力。
只有做到固本培元、激浊扬清、立规明矩,坚持教育和制度同向用力,让党内正能量充沛,让歪风邪气无处遁形,铲除腐败这个最致命的“污染源”,才能形成绿水青山的政治生态,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达成,全面深化改革是途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
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党坚强起来,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必将成为党的建设新常态。
再次,本届四中全会将对中央层面的人事进行布局和进行中央委员会的人事递补工作。
安徽财经大学2013级形势与政策报告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9000字材料2014-11-19
形势与政策报告心得1为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11月19日上午,安徽财经大学宣传部、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面向全体学生举办形势与政策报告会。
本次报告会宣讲的主题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精神解读”,教授王琳讲解。
王琳从“中国人的百年梦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让理想照进现实、法治升级在路上”等四个方面对中国法治创建历程进行了解读,其中,重点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行了详细、生动、深刻的解读。
三亚市相关负责人称,科级干部对三亚依法治市工作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三亚依法治市各项工作的直接推动者和落实者,科级干部加强对十八届四中全会有关依法治国精神的学习和领会,将学习的理论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用以指导并推动各项工作。
吴教授以全会中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中心,分三部分:首先,回顾中国法治之路;其次,讲解依法治国;最后,谈依法治国理念。
结束之际,对我国法治建设心存希冀!法治之路。
吴教授将我们国家法制历史大致分为两个大阶段,一个是建国之前,另一个是建国之后。
建国之前又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清朝末年之前封建社会时期,另外一个是清末到建国之间这段动荡时期。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就已经产生了奴隶制的习惯法。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出现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
唐朝(618年-907年)时,中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中华法系成为世界独树一帜的法系,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制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薪火相传与我们封建社会的人治是有紧密联系的。
封建社会没有法制,主要以德治国。
仁政即为我们民族治国最具特色的治国方略。
然而仁政的核心思想即为儒家思想,这是因为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大学生教育中的心得体会: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作为大学生,我们正在经历着国家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近日,在学校组织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中,我感触颇深,学到了许多有关于中国发展的重要精神。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具体是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
该会议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从维护国家安全、加强人民民主、深化经济改革、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既定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我们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必备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切感觉到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全社会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顺利地实现这个转型。
为此,我们大学生更是要加倍努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具体来说,我们要积极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中去,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去,为社会做出贡献,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我在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还更深入地了解到了中国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
我理解到,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需要有决策者的高层次的决策之外,我这个大学生的个体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此,我认为,我们大学生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一是要追求知识和思考的全面,充分发挥思想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是要当好时代的推动者,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亮点、为人类的前进做出贡献。
三是要把自己的志向和个人奋斗和全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为中国的发展增加动力。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是一场视野的拓展和精神的提升。
我们要认真总结学习的收获,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碰撞出有益的火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学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谈司法案件的公平正义十八届四中全会于昨天闭幕,我认真对公报全文进行了阅读,感触颇深,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人类的追求,是每一个现代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没有法治以前,人们靠英雄,比如“替天行道”的水浒好汉;靠革命,比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近现代革命运动。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得到这样的结论,如果公平正义长期缺席,社会必将崩溃。
在前段时间看了一段视频,视频讲述福建小伙念斌,被羁押8年、4次被判死刑后,在其姐姐屡次上诉和奔走,于今年8月22日,被宣告无罪释放。
类似这样的冤案可以说在以前举不甚举,今年以来,一批长期久压不决的案件宣判,其中,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疑案”一律从无。
此举释放出的进步信号,令人欢欣鼓舞。
让违法的人受到惩罚,让守法的人免于恐惧,是公平正义最基本的体现。
四中全会对司法体制改革进行更全面的部署,以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办案,防范刑讯逼供、有罪推定、冤假错案。
再进一步看,如果社会贫富分化过于严重,社会结构严重板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也谈不上公平正义。
如何打破利益藩篱,实现共同富裕?在当前,只能运用法治所包含的平等、民主、参与理念,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
正如我省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边晋南所说的,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
营造全民信法、全民守法的社会氛围,引导公民养成遵纪守法和利用法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才能培育起公民对法治的信仰。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无线电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时刻做到一视同仁,公平正义,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与公平正义相背离的事情,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在工作中积极热情,主动上门服务,为广大台站用户排忧解难,提供优质服务,塑造无线电管理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为我省的无线电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十八届四中全会学习精神演讲稿
今天,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审议通过《中共中心关于全面推动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题目的决定》,首次以全会的情势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动依法治国。
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这次全会精神,特作以下:
一、高度关注全会进程。
全校师生员工要积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不同情势,收听收看全会的相干报导,及时关注大会进程,全面了解全会精神。
二、认真学习全会精神。
各基层党组织、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师生员工,通过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等情势深进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下一阶段我校系统组织展开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活动奠定基础,营建氛围。
三、全面贯彻全会部署。
各基层党组织、各单位要在学习进程中正确掌控这次全会提出的重大部署和贯彻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把全会精神贯彻到教学、科研、服务、改革等各个方面,落实到育人全进程。
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本
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本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与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务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法治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
中国社会进入深刻变革期之后,不管是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还是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都需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依靠法治解决各类社会矛盾与问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确保各项改革事业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的必定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从我们党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反复强调,到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一以贯之强调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再到党的十八大强调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法治与改革始终相伴随。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到这次四中全会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就是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框架内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在法治保障下不断深化改革。
今天,改革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改革进展稳固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如不及时以法治方式疏浚改革洪流,以法治思维化解矛盾淤积,减少利益调配带来的社会震荡,缓解结构调整造成的转型阵痛,势必引发新的矛盾。
在法治的引领下推进改革,在法治的框架内规范改革,是中国改革持续向前的基本保障。
建设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是改革的应有之义。
中国的改革进展早已令世界瞩目,但也要看到,以往进展中产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存在,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法治是社会稳固的压舱石,也是人民保护合法权益的重武器。
直面问题、聚焦问题,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发挥法治调与鼎鼐的作用,强化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切实促进公平正义,才能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与顺利推进。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与谐社会是法治社会。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务必搞好法治建设。
改革经验告诉人们,市场只有与法治相结合,才能克服市场机制的盲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报告心得
为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11月19日下午,安徽财经大学宣传部、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面向全体学生举办形势与政策报告会。
本次报告会宣讲的主题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精神解读”,法学院院长石教授讲解。
从“中国法治之路、解读依法治国、树立依法治国理念”等三个方面对中国法治创建历程进行了解读,其中,重点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行了详细、生动、深刻的解读。
法治之路。
石教授将我们国家法制历史大致分为两个大阶段,一个是建国之前,另一个是建国之后。
建国之前又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清朝末年之前封建社会时期,另外一个是清末到建国之间这段民族危难时期。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就已经产生了奴隶制的习惯法。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出现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
唐朝(618年-907年)时,中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中华法系成为世界独树一帜的法系,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制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
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清末主要强调的是在修律变法过程中的具体内容,导致这一系列变化的是所谓的“君主立宪”这种宪政的变革。
由于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维新派企图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推进法治改革,争取国家富强。
虽以失败告终,但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
民国时期,通过对外学习,在法制建设上有许多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其制定与颁布的历史意义在于,它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成果,彻底否定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法的理念深入人心。
建国之后又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978年之前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
从1949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其他一系列法律、法令,对巩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维护社会秩序和恢复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随后制定的有关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规范了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确立了国家法制的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年-1976年)动乱,中国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汲取“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作出把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明确了一定要靠法制治理国家的原则。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法治建设的基本理念。
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
制的基本方针指引下,现行宪法以及《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等一批基本法律出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由此进一步奠定了法治建设的经济基础,也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并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任务。
1999年,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中国的法治建设揭开了新篇章。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法治建设继续向前推进。
200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将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
200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对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
二、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
三、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时地修改宪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提供宪法保障;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法律
依据和保障;
五、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六、开展全民普法宣传教育,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取得新的
进展;
七、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八、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显著增强;
九、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十、人权得到可靠的法制保障;
十一、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法治环境不断改善;
十二、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十三、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得到加强。
依法治国。
法是什么?百度百科里这样解释道:法,法是国家的产物。
是指统治者(统治集团,也就是政党, 包括国王、君主),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一切规范的总称。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主要由七个法律部门和三个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构成。
七个法律部门是: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三个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依法治国理念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
树立依法治国理念,需要准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其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
的特权。
第三,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二)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维护法律权威,必须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
维护法律权威,必须首先维护宪法权威。
维护法律权威,必须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维护法律权威,必须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三)严格依法办事:
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
严格依法办事意味着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一、职权由法定。
职权法定是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
二、有权必有责。
即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
三、用权受监督。
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是一切法治社会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四、违法受追究。
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律权威与尊严的重要体现。
法治理念根植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必然性要求之中,它是法治的灵魂,体现了法治的精神实质和价值追求,所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实行法治以及如何实现法治的问题。
具体而言,法治理念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法律的权威性是法治赖以实现的根本保障;
2.限制公权力是法治的基本精神;
3.公正是法治最普遍的价值表述;
4.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的价值实质。
法治理念的三要素:
1.权者没有肆意的权力,也不能有追溯性的法律修改以惩罚某人之权;
2.没有人能凌驾法律之上;
3.法庭是维护个人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重要。
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的建设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