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中药十八反配伍理论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合集下载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思辨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思辨


将 120 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灌服 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灌服相应药物的水煎液。
反甘草诸药的药理研究


结果发现 甘草海藻1∶2 配伍与1:4 配伍应用会导致肝脏组 织氧化-抗氧化平衡紊乱及肝脏组织的损伤。

甘草海藻 1∶1 配伍应用对肝脏氧化-抗氧化平衡 影响不明显。
反甘草诸药的药理研究
丁香畏郁金

丁香与郁金配伍的研究 有学者就二者单独使用和配伍后的抗炎、镇痛 、止泻、抗溃疡等指标进行了药效学试验。

结果显示:二药配伍后镇痛、抗炎及止泻作用 有下降趋势;抗溃疡作用不受影响。
丁香畏郁金
有学者分析丁香与不同品种、不同比例郁金配伍后对 胃肠运动的药理作用。 通过小鼠胃排空实验、家鸽镇吐实验等,观察丁香单 用及配伍不同品种郁金应用的药理效应。
人参畏五灵脂
但人参和五灵脂配伍以后,无论剂量是1:1、1: 2还是2:1,其抗疲劳时间、耐缺氧时间、脾脏指 数和胸腺指数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 ,认为两者伍用会降低人参的疗效。
人参畏五灵脂
同时也有学者观察了人参与五灵脂在配伍与非配伍情 况下对小鼠抗应激性损伤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人参、五灵脂及其配伍组均能明显提高正常小鼠耐 疲劳、耐缺氧、耐寒及耐高温能力, 配 伍 组 与 单 味 药 组无显著性差异,似说明人参与五灵脂配伍对于人参 的药效并无显著影响。

附子与贝母配伍用药后对大鼠心、肝、肾脏毒性较单 用组明显提高
反乌头诸药的药理研究
实验对象 实验结论 附子配伍瓜蒌 附子与瓜蒌合用心脏毒 性可能略有提高,对肝 脏的毒性和肾脏毒性不 明显 附子配伍贝母
附子与贝母配伍用药后对 大鼠心、肝、肾脏毒性较 单用组明显提高

中药十八反的相关研究概述

中药十八反的相关研究概述

素 氮 )C 肌 酐 ) 心 肌 酶 谱 C K( 酸 、 R( 及 P 肌 磷 酸 激 酶 ) 作 为 指 标 , 察 十 八 反 中禁 等 观 忌 中药 ( 草与 甘遂 、 戟 、 藻 、 花 ) 甘 大 海 芫 同 用 后 的 毒 副 作 用 ,结 果 表 明 甘 草 与 甘
1 . 八反 药 物组 引起 的 动物 组 织 2十 病理 学改变
细 胞 色素 P 5 4 0酶是 体 内主 要 参 与
药 物 代 谢 的 酶 , 4 0酶 活 性 的 高 低 直 接 P5 影 响 到 药 物 的 药 理 作 用 , 当两 种 以 上 的 药 物 合 用 时 ,就 可 能 诱 导 或 抑 制 P 5 40 酶 ,从 而 导 致 药 物 药 效 或 毒 性 的 增 强 或 降低 。细胞色 素 P5 4 0系 的 调 控 作 用 , 在 药物 相互 作 用中 起到 至 关重 要 的作 用 。 负 责 人 类 药 物 代 谢 的 C P亚 酶 主 要 包 括 Y
黄 文 权 等 用 实 验 动 物 肝 功 AL’ 丙 1谷 (
转 氨 酶 )T 总 蛋 白 ) 肾 功 能 U E 尿 、P( 、 R A(
能会产 生毒性 或副作 用 ,因此 在临床 中
应 避 免 使 用 , 防 产 生 毒 副 作 用 , 生 不 以 发 良 反 应 。 且 该 书 中 还 记 载 有 “ 参 反 藜 人 芦” “ 参 反藜 芦 ”“ 遂反 甘草 ” “ 、苦 、甘 、 芫
不宜 同时使用 。 高晓山等【 3 ] 报道 , 以大黄 、
黄 芩 、赤 芍 组 成 的 复 方 有 很 好 的抑 菌 作 用 ,分 别 加 入 白蔹 或 乌 头 后 抑 菌 作 用 均 无 明 显 影 响 , 同 时 加 入 白蔹 、 头 后 此 但 乌 方 的 抑 菌 作 用 降 低 。用 对 羟 基 脲 致 虚 的 小 鼠 , 用 右 归 饮 和 人 参 后 , 泳 时 间 延 服 游 长 , 示 具 有 抗 疲 劳 的作 用 , 加 入 人 参 提 但 剂量 11 / 0的 藜 芦 时 ,竟 比 不 加 人 参 还 短 ,说 明 人 参 与 藜 芦 同 用 后 降 低 了 复 方

智慧树知到《中药药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药药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药药理学》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中药药理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下面哪项不属于中医药理论(。

)A:藏像学说B:经络学说C:药性理论D:解剖理论正确答案:解剖理论2、下列哪项不属于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A:探讨中药防治疾病的科学内涵B:开发和研制中药新药C: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D:为临床进一步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正确答案: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3、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A:中药药效学B:中药药动学C:中药鉴定学D:中药化学正确答案:中药药效学,中药药动学4、中药药理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

A:对B:错正确答案:错5、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指的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

A:对B:错正确答案:错6、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治疗、预防疾病的物质。

A:对B:错正确答案:对7、中药毒理学的研讨近况是()A:中药临床应用的禁忌问题正得到重视B:中药的毒理学研究已经开展C:有毒中药的开发、研讨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以上都是8、中药药物效应动力学包括药物作用和作用机理两方面的研究。

A:对B:错正确答案:对9、中药药效学和药动学是相互自力,没有接洽的两个进程。

A:对B:错正确答案:错10、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是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正确答案:接收,漫衍,代谢,渗出第二章1、中药的根本作用包孕()A:扶正作用B:祛邪作用C:调节作用D:兴奋作用正确答案:扶正作用,祛邪作用,调节作用2、药物的扶正作用包孕()A:抗应激B:自我修复C:平静作用D: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正确答案:抗应激,自我修复,增强机体免疫功能3、对于黄芪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A:黄芪可以抑制体液免疫B:黄芪可以增强体液免疫C:黄芪可以抑制细胞免疫D:黄芪可以增强细胞免疫正确答案:黄芪可以增强体液免疫,黄芪可以增强细胞免疫4、中药的主要作用的特点是()A:多效性B:双向调节C:低毒性D:高效性正确答案:多效性,双向调节5、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功能降低的称为抑制作用A:对B:错正确答案:对6、中医所谓的邪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病理产物。

基于物质基础探讨中药_十八反_配伍致毒_增毒机制

基于物质基础探讨中药_十八反_配伍致毒_增毒机制

基于物质基础探讨中药_⼗⼋反_配伍致毒_增毒机制[2] 肖⽟坤.补肾健脾活⾎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5):3332334.[3] 王秋⽣.活⾎化瘀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J].四川中医,2007,25(11):63264.[4] 李 恺.健脾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30(4):21222.[5] 颜 勤,王 敏.健脾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J].陕西中医,2003,24(1):324.[6] 王建菊.猕桃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10):7562756.[7] 尚 云.“平衡补酸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前瞻性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1):16217.[8] 王海燕,徐险峰.⽣肌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2):127721277.[9] 王卫和.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对⽐观察[J].北京医学,2000,22(1):19219.[10] 张永锋.益⽓活⾎法治疗萎缩性胃炎78例[J].陕西中医,1998,19(7):3032303.[11] G lass GV.Primary,secondary,and Meta2analysis ofresearch[J].Education Research,1976,6(5):3. [12] 管红珍,彭智聪,付 鹰.循证医学中⽂献证据等级标准的系统性综述[J].药物流⾏病学杂志,2002,11(3):1452148.基于物质基础探讨中药“⼗⼋反”配伍致毒/增毒机制宿树兰,段⾦廒3,李⽂林,唐于平,范欣⽣(南京中医药⼤学江苏省⽅剂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46)[摘要] ⾃⾦元时期以来,⼗⼋反⼀直是中药配伍禁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类对医疗健康的需求及现代认知⽔平的不断提⾼,中药配伍禁忌⽇益受到⼴泛关注,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10.26•【文号】国科发基〔2016〕328号•【施行日期】2016.10.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国科发基〔2016〕328号各有关项目依托部门: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科技部组织完成了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立项的3个项目、2011年立项的176个项目和2013年立项的1个项目的结题验收。

现将项目验收结果通知如下:1.“主要粮食作物骨干亲本遗传效应和利用的基础研究”等180个项目自立项实施以来,总体执行情况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予以通过验收。

2.“重要园艺作物果实品质形成机理与调控”等50个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信号转导和分子调控网络”等130个项目验收结果为“良好”。

3.“II族氧化物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基础研究”等8个项目财务验收结果为通过财务验收(优秀),“作物多样性对病虫害生态调控和土壤地力的影响”等172个项目财务验收结果为通过财务验收。

对于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结余资金的处理,科技部将按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科技部2016年10月26日附件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项目验收结果财务验收结果973计划农业等9个领域2011CB100100主要粮食作物骨干亲本遗传效应和利用的基础研究李立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良好通过2011CB100300作物养分高效利用的信号转导和分子调控网络凌宏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100400作物多样性对病虫害生态调控和土壤地力的影响朱有勇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100500粮食主产区农田地力提升机理与定向培育对策张佳宝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农业部良好通过2011CB100600重要园艺作物果实品质形成机理与调控邓秀新华中农业大学教育部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1CB100700植物免疫机制与作物抗病分子设计的重大基础理论何祖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农业部优秀通过2011CB100800牛奶重要营养品质形成与调控机理研究王加启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部良好通过2011CB109300油料作物优异亲本形成的遗传基础和优良基因资源合理组配与利用张天真南京农业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201000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采机理及提高采收率基础研究李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优秀通过2011CB201100中国西部叠合盆地深部油气复合成藏机制与富集规律庞雄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育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201200深部煤炭开发中煤与瓦斯共采理论谢和平中国矿业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201300中低阶煤分级转化联产低碳燃料和化学品的基础研究刘振宇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201400褐煤洁净高效转化的催化与化学工程基础王建国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201500可燃固体废弃物能源化高效清洁利用机理研究严建华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209400交直流特高压输电系统电磁与绝缘特性的基础问题研究陈维江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优秀通过2011CB301700超高速低功耗光子信息处理集成芯片与技术基础研究陈建平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301900半导体固态照明用超高效率氮化物LED芯片基础研究张荣南京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1CB302000II族氧化物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基础研究申德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优秀)2011CB302100微纳光机电系统的仿生设计与制造方法梅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302200网络海量可视媒体智能处理的理论与方法胡事民清华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优秀)2011CB302300面向复杂应用环境的数据存储系统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冯丹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302400数学机械化方法及其在数字化设计制造中的应用高小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302500高通量计算系统的构建原理、支撑技术及云服务应用李国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302600高效可信的虚拟计算环境基础研究卢锡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良好通过2011CB309500MEMS规模制造技术基础研究王跃林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309700适应于千万亿次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陈志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403000中国陆块海相成钾规律及预测研究刘成林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良好通过2011CB403100青藏高原南部大陆聚合与成矿作用侯增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403300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段风沙水沙过程与调控机理拓万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403400气溶胶-云-辐射反馈过程及其与亚洲季风相互作用的研究张小曳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良好通过2011CB403500南海海气相互作用与海洋环流和涡旋演变规律王东晓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优秀通过中国科学院2011CB403600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环境效应孙松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东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409800多重压力下近海生态系统可持续产出与适应性管理的科学基础张经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503700电磁辐射危害健康的机理及医学防护的基础研究余争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503800空气颗粒物致健康危害的基础研究邬堂春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503900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其诊治与干预的基础研究刘德培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卫生计生委良好通过2011CB504000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变化的分子机理研究贾伟平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504100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的基础研究王晓民首都医科大学教育部卫生计生委良好通过2011CB504200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尚永丰北京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细胞表观遗传机制2011CB504300病毒致癌机制与干预的基础研究曾益新中山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504400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与功能重建中胶质细胞的作用及意义段树民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504500感音神经性聋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的基础研究李华伟复旦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504600近视发病机理及干预的基础研究瞿佳温州医学院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504700重要病毒跨种间感染与传播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高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504800病毒潜伏感染的分子机制刘奋勇武汉大学教育部湖北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504900重要病原体变异规律与致病机制研究金奇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卫生计生委良好通过2011CB505100基于“肝藏血主疏泄”的脏象理论王庆国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良好通过2011CB505200针刺对功能性肠病的双向调节效应及其机制朱兵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良好通过2011CB505300中药“十八反”配伍理论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段金廒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505400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王琦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良好通过2011CB510000神经变性的分子病理机制张灼华中南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510100表观遗传变异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孔祥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510200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黎晓新北京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605500轻质高温TiAl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及其制备加工的科学技术基础林均品北京科技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605600超高性能与低成本聚丙烯腈碳纤维的科学基础及共性问题研究徐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605700高性能碳纤维相关重大问题的基础研究杨玉良复旦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605800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与服役基础研究熊翔中南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606000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制备及加工应用中的科学问题李伯耿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606100高性能芳纶纤维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余木火东华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606200生物医用材料组织诱导作用的分子机制与设计原理顾忠伟四川大学教育部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1CB606300高性能金属材料控制凝固与控制成形的科学基础谢建新北京科技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1CB606400基于集成计算的材料设计基础科学问题杨锐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610300超轻多孔材料及其构成结构多功能化应用的基础研究卢天健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610400多组元合金及其结构件铸造过程的凝固基础研究介万奇西北工业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陕西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610500核电关键材料及焊接部位在微纳米尺度下的环境行为与失效机理韩恩厚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706500复杂空气分离类成套装备超大型化与低能耗化的关键科学问题谭建荣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优秀通过学技术厅2011CB706600高性能滚动轴承基础研究王煜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706700光学自由曲面制造的基础研究房丰洲天津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706800难加工航空零件的数字化制造基础研究丁汉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1CB706900危险化学品事故全过程遥测预警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郑小平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良好通过2011CB707000复杂低空飞行的自主避险理论与方法研究张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优秀通过2011CB707100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传感网的理论与方法张良培武汉大学教育部湖北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707200高效、节能、低碳内燃机余热能梯级利用基础研究舒歌群天津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707300二氧化碳减排、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袁士义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良好通过2011CB707400木质纤维素资源高效生物降解转化中的关键科曲音波山东大学教育部山东省科良好通过学问题研究学技术厅2011CB707500视觉功能修复的基础理论与关键科学问题任秋实北京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707600基于微纳制造的第三代基因测序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易红东南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707700多模态分子影像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田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707800基于影像的脑网络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蒋田仔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707900聚焦超声无创治疗肿瘤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王智彪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710600重大工程灾变滑坡演化与控制的基础研究唐辉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部湖北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710700锅炉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基础研究徐进良华北电力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710800生物制造手性化学品的科学基础杨立荣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710900(微)重力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力学-生物学耦合规律研究龙勉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711000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陈善广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良好通过及机制研究装备部2011CB711100高速列车基础力学问题研究杨国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711200高性能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关键基础问题研究余卓平同济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808000信息及相关领域若干重大需求的应用数学研究马志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808100极端强场超快科学重要前沿与应用开拓李儒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808200超高压下凝聚态物质的新结构与新性质崔田吉林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1CB808300新概念、高效率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FEL)物理与关键技术研究赵振堂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808400分子电子学的基础与应用探索研究姚建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808500溶液、界面及蛋白微环境中分子结构与化学反应的理论方法和计算模拟方维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808600不饱和烃高效转化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史一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808700若干功能体系的定向设计与构筑于吉红吉林大学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808800若干重大地质环境突变的地球生物学过程谢树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808900二叠纪地幔柱构造与地表系统演变徐义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809100细胞信号时空动态的前沿研究和关键技术王世强北京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809200全基因组高分辨率中国(东亚)人群遗传变异图谱的绘制王俊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811300人类微RNA的调控机制及在细胞功能与命运决定中的作用屈良鹄中山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1CB811400日地空间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与模式研究甘为群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A00100高温超导材料与物理研究闻海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A00400人类智力的神经基础蒲慕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A00600超低功耗高性能集成电路器件与工艺基础研究张兴北京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1CBA00700高效低成本新型薄膜光伏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研究戴松元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A00800人工合成细胞工厂马延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A00900光合作用与“人工叶片”常文瑞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蛋白质研究等6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1CB910100蛋白质主要降解途径-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及功能刘玉乐清华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1CB910200代谢生理活动与病理过程中信号转导网络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李亦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910300重要生命活动中关键膜蛋白及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张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优秀)2011CB910400活体蛋白质功能的光学分子成像新技术新方法研究骆清铭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910500重要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隋森芳清华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优秀)2011CB910600肝病发生发展中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其调控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徐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良好通过2011CB910700实体肿瘤的微环境蛋白质组研究徐宁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卫生计生委良好通过2011CB910800糖脂代谢稳态调控的分子机制林圣彩厦门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1CB910900亚细胞代谢调控及其相关老年痴呆症等疾病机理李伯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优秀通过2011CB911000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蛋白质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谭蔚泓湖南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911100基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的结构生物学技术和方法研究张荣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915400高等植物蛋白质修饰与降解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谢旗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15500重要生理功能和重大疾病相关蛋白质研究公共资源库建设何大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21200量子通信网络和量子仿真关键器件的物理实现何力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921300基于光与冷原子的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921400分子尺度的量子设计与杨金龙中国科学技术中国科学良好通过调控大学院2011CB921500基于超冷原子、分子体系的新物态和量子仿真研究刘伍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21600冷原子分子系综的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技术张卫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921700关联电子系统量子调控研究王玉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921800复杂电子体系的超敏量子调控沈健复旦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921900以Dirac系统为代表的低维量子体系的新奇量子现象研究段文晖清华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922000光子带隙调控、新效应及其应用陈鸿同济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922100固态电子系统的量子效应、量子结构设计和量子计算邢定钰南京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1CB922200固态微结构中光诱导集体激发、光电耦合效应及其原型器件研究林海青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良好通过2011CB925600小量子体系光-电量子态互作用及其调控陆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932300功能导向大面积、有序纳米结构可控制备和应用基本科学问题研究李玉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32400金属与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的可控合成与催化反应李亚栋清华大学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932500功能导向的纳米超分子组装体结构调控与可控制备刘育南开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932600碳纳米管的可控制备方法及规模应用关键技术研究成会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932700石墨烯的可控制备、物性与器件研究陈小龙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32800纳米测量技术标准的基础研究王琛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32900新型图像传感器及并行图像处理芯片的研究与集成郑厚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933000碳基无掺杂纳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彭练矛北京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1CB933100基于纳米技术的肝癌早期诊断的研究张宁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933200基于纳米技术的神经信息检测相关基础研究蔡新霞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33300基于纳米结构的新型柔性纤维基可编织光伏器件重要基础问题研究邹德春北京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1CB933400重要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机制与安全性评价研究赵宇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1CB933500生物医学纳米材料对血细胞作用的研究顾宁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教育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1CB933600量子点标记技术研究病毒侵染过程及宿主应答庞代文武汉大学教育部湖北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1CB933700应用纳米技术去除饮用水中微污染物的基础研究刘锦淮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35700仿生纳米通道能量转换材料体系及器件危岩清华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优秀)2011CB935800多模态智能化纳米分子影像探针及其在结直肠癌诊断与研究中的应用高明远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35900纳米材料与技术在智能电网储能用二次电池中应用基础研究陈军南开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936000纳米材料的水处理器件化方法及其应用基础研究郭良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43800重要亲源分子对胚层诱导和分化的调控孟安明清华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优秀)2011CB943900发育过程中形态发生素梯度形成和信号转导的调控机制林鑫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优秀)2011CB944000哺乳动物后肾发育重要环节及关键调控因子的研究谢院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良好通过2011CB944100小型猪和小鼠等医学实验哺乳动物模型建立与基础数据集成于军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44200发育与生殖重要哺乳动物模型的建立赖良学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1CB944300精子遗传信息稳定传递的分子机理沙家豪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1CB944400妊娠建立和维持的分子机制研究王海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卫生计生委中国科学良好通过。

十八反的研究进展

十八反的研究进展

十八反的研究进展作者:朱庄英鹿建华王伟立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2年第09期摘要:在中药配伍中,十八反被认为是配伍禁区。

从古至今有许多反药配伍的先例,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因此十八反的研究变成中医药研究中的热点,许多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大量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较全面的阐述了十八反的研究现状,为以后十八反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十八反;配伍;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2)09-0007-03古人将药味之间的反应归纳为七种,称之为“七情”。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七情“相反”这一配伍的具体体现。

自《蜀本草》首先提出“相反者十八种”以后,各重要本草皆有引用,成为著名的配伍禁忌。

《中国药典》1963-1995年5个版本,除对个别相反药味的范围略有改动外,均收载了十八反的内容。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应用许多反药配伍疾病防治。

陈氏搜集、分析了《普济方》、《全国中成药处方集》的资料,发现含十八反的内服成药处方达411首之多。

十八反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作为配伍禁忌的合理性,直至近期仍有人呼吁应为十八反平反。

刘源等[1]对明清以来的20312个临床医案进行统计,反药应用486个,占2.39%,说明十八反不是绝对的配伍禁忌。

对于十八反的研究,不能只着重于药物间相反问题的研究,药物间相畏、相恶关系及药食相反、炮制等方面研究也很重要。

有药理实验证明,有的相反组对可能干扰或妨害组对内药物的某些药效,也有可能在方剂中干扰或妨害方剂的某些药效。

本文从毒理学、药理学、病理条件、物质基础以及制剂和给药方式等方面对十八反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为十八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1毒理研究在毒性研究方面中药十八反报道较多,急性毒性实验是其中之一。

有实验[2]表明,芫花、海藻、大戟分别与甘草配伍,其LD50较其单药对照组相应下降,毒性增强;制乌头与姜半夏配伍其毒力超过或相当于两倍量单药[3]。

中药十八反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十八反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十八反机制研究进展赵晓英;葛卫红【摘要】本文从物质基础、相互作用、对P450酶系的影响、对重要器官的影响、药动学研究方面综述了中药"十八反"机制研究进展.【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年(卷),期】2007(028)008【总页数】4页(P46-49)【关键词】十八反;物质基础;相互作用;P450酶系;重要器官;药动学【作者】赵晓英;葛卫红【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1中药十八反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蜀本草》首先提出“相反者十八种”以后,各重要本草皆有引用,成为著名的配伍禁忌。

十八反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作为配伍禁忌的合理性, 可以说中药“十八反”是前人留下的一桩药物配伍问题的悬案,搞清十八反相反的作用机制,阐明其实质,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很有必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中药“十八反”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其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

本文从十八反的物质基础、相互作用、对P450酶系的影响、对重要器官的影响、药动学研究方面所现有的成果来阐明目前中药“十八反”机制的研究进展。

1 物质基础研究中药对机体所产生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的物质基础是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成分复杂,从物质基础角度来说,药物配伍出现相反,有可能是有新的有毒物质产生或有毒物质含量增高起到了增毒效益,或者是活性成分药效抵消,或是配伍应用后虽然未见有上述变化产生,但改变了药物在体内的溶出速度等因素,从而引起药物的疗效下降或者丧失。

陈希琛[1]研究认为甘草与甘遂在煎煮过程中由于甘草中的甘草皂苷与甘遂中甾萜类物质形成分子复合物,增加了甘遂的毒性成分甾萜类物质的溶出率,使煎液的毒性成分增加,故不能配伍使用。

翁小刚等[2]用HPLC法测“半蒌贝蔹及攻乌”中乌头与其它诸药合煎前后次乌头碱的含量变化,得出除半夏外,其它诸药与乌头配伍均能使水煎剂中次乌头碱的含量增高,且与药材中的酸性成分(溶液pH值下降)有关;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等药材中含酸性成分,与乌头合煎可使水煎剂中次乌头碱含量增高,其原因为次乌头碱与酸性成分结合生成生物碱盐,促使生物碱从生药中溶出;次乌头碱与酸结合成生物碱盐后抗热破坏作用增强,使其在水煎剂中的含量增高。

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类反药组合循证医学评价研究

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类反药组合循证医学评价研究

感谢观看
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藻戟遂芫俱战草”的配伍 禁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 解“藻戟遂芫俱战草”各单味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通过临床调查和专家咨询,收集整理“藻戟遂芫俱战草”在实际应用中出 现的配伍禁忌案例。然后,本研究将采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等方法,进一步验 证“藻戟遂芫俱战草”
文献综述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藻戟遂芫俱战草”类反药组合在临床应用主 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肿瘤治疗:部分研究表明,“藻戟遂芫俱战草”类反药组合中的部分药 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用于辅助治疗癌症。
2、炎症性疾病:部分研究发现,“藻戟遂芫俱战草”类反药组合具有抗炎 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
此外,某些药物搭配还可能影响患者的机体代谢和免疫力,导致不良反应的 发生。
讨论
本研究对“藻戟遂芫俱战草”配伍禁忌进行了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由于中药配伍禁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例如,“藻戟遂芫俱战草”中各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尚不明确;不同种属、不同剂量的药物搭配对机体代谢和免疫力的影响也有待深 入研究。此外,本研究仅对部分已知的配伍禁忌进行了实验验证,仍有部分未知 的配伍禁忌需要临床实践中进一步观察和总结。
文献综述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该技术主要应 用于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随着手术技巧和设备的不断改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手 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包括应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根治性手术。然而,关于其 疗效和安全性的争议一直存在,部分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而其他研究则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术后恢复效果和生存率。因此,需要对腹腔镜结 直肠癌手术进行全面的循证医学评价。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2)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2)

申请者
许瑞安 范欣生 王鸿利 戴汝平 杨柳 胡晓峰 赵平 沈俊良 方驰华 吴永宁 林红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
பைடு நூலகம்
工作单位
分子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出版社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序号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书名
太阳能热发电站设计 三维视频处理 光子晶体光纤熔接与拉锥理论及技术 文字识别:原理、方法和实践 特种光纤与光纤通信 Household Service Robotics Propagation Dynamics on Complex Networks 混沌密码学 复杂网络协调性理论 工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频域广义传输矩阵方法 蜀锦织造技艺—从手工小花楼到数码织造技术 集成电路ESD防护设计理论、方法与实践 脑磁共振影像数据的时空分析 数字视频编码算法优化理论、方法和实现 光学薄膜及其应用 量子信息处理技术及算法设计 新型混沌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其应用 衍射计算及数字全息 电子装备试验数据的非统计分析理论及应用 模拟植物生长算法原理及应用 不确定性决策问题―多产品报童问题风险决策 研究 竞争情报助力产业发展—国际竞争背景下的产 业竞争情报服务研究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IRM)的进化观研究 再生资源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废金属和废旧 机电产品综合利用工业园区为例 国际技术扩散的测度、影响因素及效应— TGQ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基于句子匹配分析的知识抽取 Illustrated Chinese Materia Medica 湘雅代谢性骨病学 中药资源化学

中药十八反猜想

中药十八反猜想
开展十八 反实 验 研 究,若 要 少 走 弯路、快 速 突
所裨益。 十八反组合产生毒性主要与毒性药物有关 十八反由乌头、藜芦和甘草3个系列的相反药对
组成。3个系列里,乌头和藜芦均是毒性强大的有毒 药物,甘草虽无毒性,但与其构成相反关系的另外4 味药中,甘遂、芫花和大戟3药皆有毒,唯独海藻无 毒,因而导致除甘草配海藻的其他所有相反关系中, 至少有一种毒性较大药物存在。因此,与这些有毒药 物组合后产生的毒性,未必是两药配伍导致的结果, 很大程度上与有毒药物自身的毒性有关,同时不能
甘草“解百药毒”是对甘草系列相反关系的 直接否定
《本经》最早记载了甘草的“解毒”功能,《名
通讯作者:梁茂新,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辽宁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邮编:110847,电话:024-31207370 传真:024-31207298,E-mail:lmxin@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1年 6月第 26 卷第 6期 CJTCMP , June 2011, Vol . 26, No. 6
better be based on the document research. From this research, toxicity due to combined usage of imcompatible medicaments mainly results from one toxic herb in that pair or both, which leads to double the toxicity. Such as the pair of five Shen and Veratrum nigrum Linn, the judgment of five Shen still relates to five elements theory, besides Veratrum nigrum Linn’s toxicity. There is no extend logical relation, for the same root, in eighteen incompatible medicaments. In other words, eighteen incompatible medicaments is not the forbidden zon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基于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的文献研究及思考

基于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的文献研究及思考

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r .2024,V o l .32N o .7җ基金项目: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院级课题(202219);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03021211048);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2023Z Y Y C 013):薛晓明,E -m a i l :291412883@q q.c o m 第一作者:陈晶晶,E -m a i l :504970250@q q.c o m 基于十八反㊁十九畏配伍禁忌的文献研究及思考җ陈晶晶1,张念志2,薛晓明1韩明向2,关炜1,尚芳1,周波波1,孟丽红1,张彦博1,王娇娇3,张晔4(1.山西省中医院,山西太原030012;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3.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38;4.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太原030024)ʌ摘要ɔ 十八反㊁十九畏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的本草医籍㊁现代医案㊁医话和临床应用文献中均有体现㊂该文以十八反㊁十九畏为研究切入点,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与中药十八反㊁十九畏相关的书籍及文献,探讨十八反㊁十九畏的历史和临床应用,为丰富中药的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并对其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㊁分析㊂ʌ关键词ɔ 十八反;十九畏;中医基础理论;继承;创新;中药配伍禁忌中图分类号:R 28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702 中药十八反㊁十九畏是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宝贵用药经验㊂中药配伍禁忌一直是中医药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中医在用药上的安全性,同时要求医者临证时应该具备严谨性和规范性,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6]㊂然而,中药十八反㊁十九畏理论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㊂纵观历代医家著作,均存在破禁应用中药的情况,中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㊂现代学者对此也有不同的观点,但均无统一的认识与结论[7-9]㊂基于此,笔者认为临床亟须解决此问题,因此对十八反㊁十九畏进行讨论和剖析,以便抛砖引玉㊂1 十八反理论1.1 十八反歌诀的由来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存在药物十八反之意,‘神农本草经㊃序例“言: 药有阴阳配合 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㊂ ‘太平圣惠方“首次将18种与之相对的药物进行比较㊂金㊃张子和‘儒门事亲“首次明确十八反歌诀,这种歌诀易于流传,后世医家也多将其列为配伍禁忌[10]㊂1.2 十八反药对能否同用,历代医家众说纷纭(1)十八反药对不可同用的观点 诸多医家认为,十八反中的药对不可以同用,并从药理㊁毒理㊁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方面证实该观点[11-13]㊂此观点在古籍中处处有体现,其中‘本草经集注“‘备急千金要方“等都认为十八反中的中药不能同用,认为 先圣既明有所说,何可不详而避之 若旧方已有,择而除之㊂ 有学者观察乌头和半夏配合使用对小鼠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使用合并煎液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单一煎剂[14]㊂(2)十八反药对可以同用的观点 在临床上,以 相反 的药物组合治疗疾病有许多实例㊂如甘遂半夏汤(甘遂㊁甘草同用)㊁赤丸(乌头㊁半夏同用)是东汉张仲景所创㊂‘备急千金要方“有风缓汤中乌头和半夏同用㊁大八风散中乌头与白蔹同用等㊂清㊃张锐认为,两种反药可以同时使用,通过配伍可改变药物的性质,起到明显的效果㊂金㊃李东垣散肿溃坚汤中海藻与甘草合用,元㊃朱丹溪‘脉因证治“莲花散中芫花与甘草合用,明㊃吴崑‘医方考“将人参㊁细辛与藜芦同用于通顶散中,清㊃余听鸿‘外证医案汇编“记载海藻与甘草同用㊂2 十九畏理论2.1 十九畏歌诀 十九畏歌诀是金元以来的医家总结出的19种中药配伍禁忌,明㊃刘纯的‘医经小学“中就有十九畏歌诀的记载,‘本草纲目“‘医宗金鉴“亦引用此内容,自此十九畏成为中医的用药禁忌㊂3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7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A p r.2024,V o l.32N o.72.2十九畏药对能否同用,历代医家意见不一(1)十九畏药对不可同用的观点中医十九畏,此处指的 畏 ,并非‘神农本草经“七情 相畏 之意㊂十九畏历来被认为是 相反 之物,是一种配伍禁忌㊂十九畏是从‘医经小学“中提出的十九畏学说开始,后逐渐被后人所接受㊂‘雷公炮制药性解“‘本草纲目“‘得配本草“等本草典籍中均有 硫黄畏朴硝 的记载㊂诸多学者认为,十九畏是‘中药学“总论用药禁忌章节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临床医生必须遵守的关键内容[15]㊂(2)十九畏药对可以同用的观点古今医家认为十九畏的配伍并不是绝对的配伍禁忌[16]㊂如陈自明在‘校注妇人良方“中将人参与五灵脂同用于定坤丹中㊂如‘张氏医通“曰: 古方疗月闭,四物汤加人参㊁五灵脂,畏而不畏也㊂ 李中梓‘医宗必读“载: 治一噎症 因思人参㊁五灵脂同剂善于浚血,即于前剂加人参二钱,倍用灵脂 十剂而噎止㊂ 如‘医学正传“中巴豆㊁牵牛子同用,以及四物汤加人参㊁五灵脂以治血块㊂在古代方书‘普济方“及现代方书‘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中,有414个处方中含有属十九畏配伍的药物㊂3当代医家对十八反㊁十九畏的观点3.1李可观点李可老中医创制的三畏汤由肉桂㊁赤石脂,丁香㊁郁金,人参㊁五灵脂3对相畏药组成[17]㊂李老云: 余使用本方42年,平均日用3次以上,则已达4万次以上,未见相畏相害,且有相得益彰之效㊂ 他在书中对这3对相畏药进行详细的论述㊂3.2朱良春观点(1)有是证,用是药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临床上该用药的时候就用,不用受十八反㊁十九畏的限制[18]㊂海藻㊁甘草用于治疗颈淋巴结核㊁单纯性及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及肿瘤;五灵脂与人参(党参)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㊁胃十二指肠溃疡;海藻㊁甘遂与甘草合用,对胸腔积液㊁渗出性胸膜炎均有良好的疗效㊂朱老云: 十八反之说不能成立,十九畏更属无谓㊂ 古人有大量的临床经验,但限于时代条件,也有不可取之处,如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马钱子无毒㊂由此可知,中医对十八反㊁十九畏的说法应当加以取舍㊂(2)十八反之说,本身就有很多可商之处朱老认为,玄参㊁苦参㊁太子参㊁人参㊁拳参㊁沙参㊁西洋参㊁党参等都是以人参命名的,但它们的功效和作用却有别,怎么可能因为参的名字就和藜芦作对而且海藻和昆布的药性是一样的,为何甘草只反海藻而不反昆布?十八反中,芫花㊁大戟㊁甘遂㊁乌头㊁藜芦都是剧毒之物,它们即使不与甘草㊁诸参等配伍,或因剂量过大,熬煮不当,服药时间过长,或患者身体虚弱,有可能会导致死亡㊂所以,古人十八反之说,很有可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㊂(3)拘泥于十八反,很多经方得不到充分发挥对于十八反的原因及内涵,古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论断,有可能是古人在实际操作中,将一些偶然的事件误认为是一种必然㊂若仅局限于十八反之说,很多古代医家如张仲景等人的经验都不能得到正确的应用,这就导致他们的宝贵经验可能会被抛弃㊂此外,在配制过程中,也有一些药物是真正相反的,不能同时服用,否则会有中毒㊁致死的危险㊂十八反理论中记载的药物数量有限,反而会给人们对这些可能存在的真正相反的药物的认识和探索带来约束㊂4对十八反㊁十九畏在今后工作中的思考十八反㊁十九畏作为临床用药的准绳,理论上应该严格遵守[19]㊂然而,研读古籍后发现众多医家临床用药并非如此,基于此,临床迫切需要对十八反㊁十九畏的利弊进行客观评价㊂4.1药物品种的基源考证是基础十八反㊁十九畏歌诀虽然对某些中草药的配伍禁忌进行规定,但却没有明确同一种药材的不同来源,如大戟不分京㊁红均反甘草,芍药不分赤㊁白均叛藜芦等现象㊂目前已知红大戟㊁北沙参㊁北细辛等可能不应列入十八反,百合科贝母㊁毛茛科芍药也与古代有所不同㊂‘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药学书,考证和澄清该书所收药物的基源,不仅能反映‘神农本草经“时代的用药情况,而且对正确继承古人用药经验,寻找和扩大药物品种具有重要意义㊂要准确无误地将其收载药物的基源搞清楚,这就要求研究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文献学㊁典物学㊁矿物学㊁药物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只有这样方能驾驭文献,善于分析,旁征博引,使考证工作卓有成效[20]㊂4.2多学科进行毒性实验是切入点十八反㊁十九畏虽然不是绝对配伍禁忌,但在某些情况下,有关药物有可能对人体产生毒性㊂因此,临床用药不考虑十八反㊁十九畏,也是不谨慎的㊂十八反㊁十九畏的毒害表现可能是多方面的,因此应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针对不同4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7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r .2024,V o l .32N o .7的剂型㊁剂量㊁用药方式和动物进行不同的研究㊂在健康动物身上发现的生物效应,有助于预估有配伍禁忌的中药产生毒效和疗效的病理生理条件[21]㊂4.3 客观评价十八反㊁十九畏理论是关键 纵观中医发展的历史,中医药学受到诸多思想如阴阳㊁五行㊁象思维等的影响,部分理论有可能存在主观性㊂然而,历来采用反药同方治疗疾病的案例不在少数㊂中药配伍禁忌处于自相矛盾的尴尬局面,因此需要进一步剖析十八反㊁十九畏理论的真正内涵,从思想上树立去粗取精㊁去伪存真的信念㊂只有通过深入认真调查与研究,才能准确揭示中药配伍禁忌的本质和规律㊂中医方剂的配伍禁忌完全按照十八反㊁十九畏理论判断是不恰当的,应当遵循合理的逻辑和可靠的证据,进行选择性运用,去除糟粕,留下精华,才能进一步创新[22]㊂5 小结中医药理论源于临床,服务于临床,发展振兴中医药重点亦在于临床[23]㊂古人明确提出中药配伍禁忌,一定是有重要的经验教训,然而古代医疗条件有限,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并不全面㊂近年来,诸多医家对中药配伍禁忌进行大量研究,不少学者支持十八反㊁十九畏不是绝对的配伍禁忌[24-26]㊂总之,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是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要敢于对古人的理论㊁经验及观点进行深入探讨㊁挖掘及修正㊂参考文献[1]李宁,李玲玲,李春晓,等.中药十八反和十九畏的历史沿革与临床应用情况探析[J ].中国药房,2019,30(4):513-517.[2]荀培军,黄嬿.对 十八反 十九畏 破禁运用的研究和探讨[J /C D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8):158-159,161.[3]张泠杉,范欣生,黑峥峥,等.中药十九畏衍化关系探讨[J ].中医杂志,2017,58(16):1355-1358.[4]王鹏丽,李筠,范欣生,等.‘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十八反十九畏成方制剂收录情况与应用探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1):195-199.[5]黑峥峥,华浩明,范欣生.十九畏古今临床应用的再探讨[J ].中成药,2016,38(5):1115-1118.[6]金锐,王宇光,薛春苗,等.中成药处方点评的标准与尺度探索(3):十八反㊁十九畏配伍禁忌[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1):969-975,1007.[7]刘宗起.从 十八反㊁十九畏 看中药的配伍禁忌[J ].内蒙古中医药,2015,34(8):92-93.[8]位亚丽,王志国.十八反㊁十九畏文献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14,9(2):224-227,232.[9]张爱萍.浅议中药十八反十九畏[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7):52-53.[10]杨环,范欣生,卞雅莉,等.中药 十八反 歌诀源流[J ].中华医史杂志,2013,43(2):76-79.[11]左志琴,沈志华,周小青.中药十八反与 不反 刍议[J ].中医杂志,2018,59(15):1346-1347,1350.[12]鞠雷,李汝春,李舫.中药 十八反 的研究进展[J ].山东畜牧兽医,2016,37(6):69-71.[13]李遇伯,局亮,邓皓月,等.基于毒性整体早期评价的 十八反 中药配伍禁忌毒性表征的研究思路及方法[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5,29(6):960-966.[14]赵华,李新莉.半夏与乌头配伍对小鼠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17-18.[15]杨赛男,戴斌. 中药学㊃十九畏 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 ].教育教学论坛,2017(32):260-261.[16]欧丽娜,钟赣生,柳海艳,等.中药 十九畏 的历史源流㊁宜忌争论与思考建议[J ].科技导报,2016,34(11):31-36.[17]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78-180.[18]朱良春.朱良春用药经验集[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4-210.[19]袁慧新.十八反㊁十九畏㊁妊娠用药禁忌史论[D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20]李同琴,郭秋红.对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的思考[J ].陕西中医,2003,24(3):262-264.[21]高晓山,陈馥馨.十八反十九畏实验研究工作的设想与展望[J ].中医杂志,1986,49(5):61-63.[22]王彦华,邓淑琴.如何正确对待 十八反㊁十九畏 [J ].青海医学院学报,1987,10(1):68-70.[23]熊继柏.谈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两点认识[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2(2):173-175.[24]高晓山,陈馥馨.近年来中药十八反㊁十九畏药理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85,1(6):4-5.[25]彭惠珍. 十九畏 本质的文献研究[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26]位亚丽.中药配伍禁忌理论文献研究[D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收稿日期:2023-01-02)[编辑:白晓晖]5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4月第32卷第7期。

相反相畏,中药配伍须谨慎

相反相畏,中药配伍须谨慎

相反相畏,中药配伍须谨慎
邹慧琴;韩玉;闫永红
【期刊名称】《家庭中医药》
【年(卷),期】2014(021)012
【总页数】1页(P69)
【作者】邹慧琴;韩玉;闫永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药配伍:"反""畏"之中藏玄机 [J], 原所贤
2.浅谈中药配伍禁忌"十九畏,十八反" [J], 张志芳;刘晋权;程振芳
3.对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的思考 [J], 李同琴;郭秋红
4.“十八反”“十九畏”新探--兼论中药配伍禁忌 [J], 吴正杰;陈治平
5.“十八反”“十九畏”新探——兼论中药配伍禁忌 [J], 吴正杰;陈治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中药化学实验课的应用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中药化学实验课的应用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中药化学实验课的应用发表时间:2011-09-30T14:56:28.09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徐暾海1徐芃2[导读] 因此,学生在PBL模式中即可独立、自主操作,又在学会操作的同时提高了自己团队合作能力。

徐暾海1徐芃2【摘要】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强调学习者必须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理解知识和学习知识,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中药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有着极其相似之处,在中药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具有可行性和独特性。

本文探讨了中药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特征,并从学习对象的选择与学习活动的设计、问题的选择与设计、教师的教学角色与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在中药化学实验课程中实施以问题为中心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同时从以问题为中心学习模式与教学理念的应用、教学实施、教学活动关键线索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教学设计的应用原则。

【关键词】PBL模式;中药化学实验课;学习模式【中图分类号】R678.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424-02中药化学是中药学专业必修课,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能够在中药化学理论基础上对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中药化学实验课学时与理论课学时基本相同,非常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中药化学实验课的学习特征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有着相似性,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医学教育领域里教学改革思路,强调学生必须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理解知识和学习知识,达到问题解决目的[1]。

1以问题为中心的中药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是建构主义提倡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模式之一,其核心目标是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通过思维,建构起问题解决知识体系;同时培养自主学习和协同工作的能力。

(医疗药品管理)项目名称基于十八反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基础研究首席科

(医疗药品管理)项目名称基于十八反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基础研究首席科

(医疗药品管理)项目名称基于十八反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基础研究首席科项目名称:基于“十八反”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段金廒南京中医药大学起止年限:2011.1 至 2015.8依托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江苏省科技厅二、预期目标(一)总体目标依据中医药配伍理论,以“十八反”为研究对象,围绕科学假说,创建基于药物相互作用的客观表征中药配伍禁忌量-毒-时-效关系的研究模式、方法和技术体系;回答反与不反、为什么反、怎么反的关键科学问题;阐明临床应用反药配伍与妨害治疗的效应机制及其理论基础;揭示含有反药配伍组合的代表性方剂的宜忌条件和配伍关系;集成古今文献与实验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中药配伍禁忌理论体系。

最终目标是通过中药“十八反”配伍关系及其科学实质的系统研究,形成一个有结论性的、能够指导临床实践的、具有理论性的研究成果。

为我国中药配伍禁忌和药物安全性研究提供示范,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指导,为制定我国中医临床用药配伍禁忌指南和安全用药指导原则奠定基础,丰富和发展中医药配伍理论,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健康需求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五年预期目标1、完成中药“十八反”乌头组、甘草组、藜芦组的系统毒性评价研究,明确回答各反药组合反与不反的问题;2、完成乌头组、甘草组、藜芦组的各反药配伍组合致毒/增毒物质基础及机理研究,明确其配伍致毒/增毒的化学实质及生物学基础;3、完成乌头组、甘草组、藜芦组的各反药配伍致毒/增毒的多组分毒代动力学及其体内过程研究,阐明反药配伍的相互作用规律;4、确定中药“十八反”乌头组、甘草组、藜芦组各反药配伍组合的人体等效性毒效剂量范围;5、创建基于药物相互作用的客观表征中药配伍禁忌量-毒-时-效关系的研究模式、方法和技术体系;6、阐明中医临床常用代表性反药组合及其同方配伍妨害治疗的效应机制与理论基础;7、揭示含反药配伍组合及代表性方剂的宜忌条件和配伍关系;8、完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丰富和发展中药配伍理论体系;9、培养中药配伍禁忌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学术创新团队;培养博士后7-9 名,博士研究生20-28 名,硕士研究生50-60 名,;10、国内外学术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10-130 篇,其中SCI 收录20-30 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5 项;出版相关专著1-2 部。

基于毒性整体早期评价的_十八反_中药配伍禁忌毒性表征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基于毒性整体早期评价的_十八反_中药配伍禁忌毒性表征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基于毒性整体早期评价的_十八反_中药配伍禁忌毒性表征的研究思路及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医疗健康的需求及现代认知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从而促使中药安全性和中药配伍禁忌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药物配伍禁忌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本质的具体体现,历代医者经过不断的研究和长期的临床用药实践,总结出了以“十八反”为代表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

“十八反”由于涉及到临床用药安全问题,目前成为社会民众与医药卫生领域高度关注的焦点和重大科学问题。

中药配伍禁忌研究进展缓慢,主要由于以下3方面的原因:一是可供参考的临床和动物实验整体资料少。

这是由于中药配伍禁忌引起的靶器官毒性损害多具有隐匿、症状不明显的特点。

此外,细胞实验不具有正常完整的生理功能,不能真实反映机体的正常状态,亦不能全程评价慢性反应。

二是目前靶器官毒性的研究及检测指标尚待完善。

如在轻度肾损害的早期或肾代偿能力足够强时,常规生化指标(如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的变化是有限的,无法有效地反映肾损害的程度[1];血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是常用来反映肝功能状态的指标,但由于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从而不能及时地发现肝损伤状况[2]。

三是现有的毒性评价方法难以系统、综合地对中药配伍后是否致毒、增毒进行有效的预测。

对于“十八反”中药而言,部分中药本身具有毒性。

禁忌配伍时,存在有毒药与有毒药、有毒药与无毒药以及无毒药与无毒药的3种配伍形式,这可能会导致原有毒性的增加或新毒性的产生。

然而,目前的药物毒性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中药配伍前后致毒与增毒。

因此,制定一套快速、准确、客观、敏感的评价体系是当前中药配伍禁忌毒性表征研究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1中药配伍禁忌的研究现状中药配伍禁忌是指临床选药组方配伍时,有些药物不宜配合应用,如果配伍不当,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不利于治疗的配伍变化(如副作用增强或具有潜在毒性作用),对人体造成损害[3-4]。

然而,有些相反配伍从古至今在临床上一直有所使用,如中药“十八反”中“半蒌贝蔹及攻乌”中的“乌头-半夏”与“乌头-贝母”的配伍应用。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讲解之欧阳地创编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讲解之欧阳地创编

十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第二句: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蔹(白蔹)芨(白芨)攻击或与乌(乌头)相对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第四句:诸参(人参、丹参、沙参、元参等所有的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叛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中医药物配伍分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所以说十八反是指两种药物相反妊娠用药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

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

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

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

在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

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

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于依仗传统教学思想,缺乏对新型教育模式的探索性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主要方法是考试。 学生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希望老师在教授过程中能体现知识的重 点与非重点。由于高等教育知识面广泛,每学期都有多门课程, 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突击学习,临时抱佛脚,这不仅浪费了大量 的教育资源, 而且极大地扼杀了学生们对新事物的兴趣。
11
(四)变革传统的考核方法
传统的学期考核办法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主体,这种做法存 在很多的不足。对于学生的考核要做到综合和全面,我们可以设计 以下考核办法 :
综合成绩构成比例
12
学生总成绩由互评成绩,平时成绩,讲课成绩,期末成绩四部 分构成。其中,他们占据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 1 0 % ,2 0 % ,2 0 % ,5 0 % 。 互评成绩由班里的同学自己相互评定; 平时成绩主要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主,包括课堂积极性,完成 作业情况,出勤率等; 讲课成绩主要以学生讲课时的综合表现为评定标准,成绩由老 师和学生共同给出; 期末成绩由老师根据学生学期末的课程考试给出。
3
( 二 )对 学 生 学 习 活 动 的 影 响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强调传授知识的系统性, 教师成为课堂的主 角。这样的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很难形成互动, 难以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主动性。 不利于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学知识 量广而且学习进度快,紧紧依靠听课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学 生有较高的自学能力。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对知识充分的掌握。传统的教学过程以老师的讲 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不利于学生去质疑, 发现问题, 扼 杀了其创造性思维。
学生学习理念的改变


学生要改变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思维惯性。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扮演的是辅助角色, 学生是 学习的主体,要发挥 自 己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 变 “ 要 我 学 ” 为 “ 我 要 学 ”。 学生要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加强自我约束能 力。
6
(二)加强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实施“以 学生为中心”的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 的关键。 课堂是师生互动最主要的场所。教师与群体学生之间的互动 主要是在课堂活动中, 教师为学生选择新颖话题或向许多学生 提出同一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师生展开讨论与协商 。在这种互动活动中教师应当作为引导者,而学生是积极的 参与者,是互动过程的中心。
4
二、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概念源于美国的教育家和哲学家 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思想,它真正从理论上确 立起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杜威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按几何图形摆放课 桌椅, 学生们被限制在其中不能活动。他要求教师 对学生的指导必须注重教学艺术性,必须符合学生 的特点, 使学生“困而后知”。在杜威的教学中率 先把教学的中心从“教”转向了“学”, 他的教育思 想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7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在“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构主义心理学等理论指导 下的,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 创造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活动、对话 、讨论等环境要素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一种稳定结 构形式。
8
(一) 做 好 充 足 的 学 前 准 备 充分了 解 学 生 的 兴 趣 爱 好 问卷调查是了解学生内心世界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其组织 形式多样,如发放问答试卷,网上调查等。通过走进学生的 心里,掌握学生的情趣爱好,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可以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 充分利用假期时间 学生生活不同与社会,每年都有两个长假期。充分利用好假 期时间,实时总结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教师和学 生的成长十分有利。
传统的教学采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以教师为主导,能在短时 间内高效率、高效能、高密度、大信息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药 理学知识,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课本知识,导致死记硬背, 影响 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其原因在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指 导思想把教学活动看成是特殊的认识活动,即“把丰富复杂变动 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约化为特殊的认识活动, 把它从整体的生 命活动中隔离出来”。
5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师教育思想的改变

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的教育理念, 树立以学生 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改变过去生硬死板的 教法, 注意引导学生始终保持主动性, 主动地提出问题,主 动地思考问题, 主动地探索研究,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9
(二)采用灵活的选课方式
目前我们学校都推行学分制度,学生拿到足够的学分就能达 到毕业的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选择相应 的科目,有的放矢,有效的避免了一刀切式的固定模式。选 课的范围可以根据学生的选择随时调整,做到与时俱进。
10
(三)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
课堂是教育教学最主要的阵地。教师需要解放思想,转变立 场 , 课 上 要 承 当 引 导 者 的 角 色 , 要 起 到 咨 询、示 范、质 疑 、教练的作用。课堂授课更多的采用问答式,讨 论式等形式,加强师生 互 动 性 。 师生互换角色也是提高互动性的有效途径。在课程进度允许 的情况下,让学生走上讲台,把自己对课程的认识和掌握告 诉同学和老师,这样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 教师的教学灵感,而且学生的表现也可以作为学期末考核的 一部分,可谓一举多得 。
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 教学模式
主讲人:张良 单 位: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2014年12月3日
1
目录
1
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2
如何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3
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4Leabharlann 小结一、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 一 )对 教 师 教 学 活 动 的 影 响 过于强调传授书本知识,忽视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