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单元考点复习17
2012高考地理热点:自然地理必背考点总结
2012高考地理热点:自然地理必背考点总结导读:本文2012高考地理热点:自然地理必背考点总结,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2012年高考地理知识点
2012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紫外光短波,红外长波。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色、冕三层光球层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色球层耀斑、日珥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日冕层太阳风磁暴、极光地球自转角速度各地相等,15°/h(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同纬度,线速度相同;两极为0自转地理意义①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②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③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⑴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º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⑵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更替;④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光照图的判读⑴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⑵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⑶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四个关键的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2012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的含义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7讲 自然灾害课件 人教版
A.①② . C.②③ .
B.②④ . D.③④ .
解析: 解析:第(1)题,浙江省位于东部沿海,夏季风强 题 浙江省位于东部沿海, 劲;内蒙古自治区位于西北内陆,冬季风强劲,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西北内陆,冬季风强劲, 风能资源丰富。 风能资源丰富。第(2)题,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 题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 热量条件不足,不适宜营造用材林。 热量条件不足,不适宜营造用材林。塔里木盆地 深居内陆,水资源不足,不适宜营造薪炭林。 深居内陆,水资源不足,不适宜营造薪炭林。 答案: 答案:(1)A (2)D
释疑解惑 陆地资源的特点及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
资源特点
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
数量上的 有限性
合理规划,适度开发, 合理规划,适度开发, 循环利用
资源特点
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
对尚未完全弄清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 潜力上的 径的非可再生资源, 径的非可再生资源,最好不要轻易开 发展性 发利用 分布上的 规律性 资源间的 整体性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
3.滑坡和泥石流 . 类 型 滑 坡 概 念 危 害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 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 ____的作用 体,在____的作用 农田 重力 道路 ____、建筑物和_____,造 ____、建筑物和_____, _____ 下,沿一定的滑动 成人员伤亡 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堵塞江河,摧毁 堵塞江河, 山区暴发的特殊 城镇和村庄 森林 ___________,破坏_____ _____、 泥 ___________,破坏_____、 洪流 泥沙 ____,它包含_____ _____、 ____,它包含_____、 农田、道路, 石 农田、道路,对人民生命 石块以至巨大的砾 财产、 流 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 石,破坏力极强 造成很大的危害
2012高考地理总复习必备知识
2012高考地理总复习必备知识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道是(巴拿马运河)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是(≥10的积温)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秦岭山脉的地理意义是(我国南北方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人中稀少的是(亚马孙河流域地区)地壳的平均夺取度约为(17千米)关于亚洲河流(许多大河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我国自然地理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和地形)我国陆上邻国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我国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香港)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和自由贸易港西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和畜牧业基地的原因是(有广阔的温带草原和山地牧场) 决定美国硅谷式业区布局的主要因素是(知识和技术)导致臭氧层变薄的人为因素是(泄漏到大气中的氟氯烃类化合物增多)美国的阳光地带是指(南部西部工业区)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苏伊士运河)的收入是埃及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欧洲,北美洲)关于南美洲自然资源的叙述(水能资源以巴西高原最多)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海洋水汽能深入大陆)►►我国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分界线1、气温:1月份0℃等温线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4、降水: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6、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7、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10、河流: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大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11、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12、地形: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
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13、区域: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15、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的分界线区域界限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012届高考地理地球仪和经纬网复习
50ºN
40ºN
0º
马六甲海峡 180º
66º34′ 60º
英吉利海峡
土耳其海峡
白令海峡
第二,熟悉重要特征区域的经纬度
其他:如麦哲伦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好望
2021角/11…/14 …
42
(一)利用经纬网定位
要求把握关键定位点
140ºE
80ºE
40º N
日本
20º N
印度
30ºE
30º N 埃及
数
20o 越
大
10o
度
赤道
数
0o
()
规
10o
律
南 纬
20o
越 向
30o
南 度
数
越
大
90o
90o
高 中
有极昼和极夜
60o
高寒纬带度
低 纬
30o
既夜无又极无昼直和射极温中纬度 带
度
和 五
0o
有直射阳
光,且直 热低纬度带
射两次
带 的 划
30o 既夜无又极无昼直和射极温中纬度 带
分
60o
有极昼和极夜
高寒纬带度
三 经纬网应用: (一)、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1 确定经纬线 1)、横线代表纬线,纵线代表经线
2)关系法:侧,俯视及各种光照图上,相互平行的是纬线,不平 行的(相交于一点――极点)是经线如下图(L是____,S是________) 3)数值法:斜方格经纬网(如图结合边角 定数值对应撇捺,结合数值定经纬,经线 值可大于180,纬线度值不能大于90)
初
子 午
越往东度数越大
线
0o 150o 160o 170o180o 170o 160o 150o 0o
2012年高考地理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
2012年高考地理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2012年高考地理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前言:一个不规范的字词可能导致整个句子表达错误一句不规范的话语可能导致整段文字失去意义一、等值线专题(一)、等高线地形图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故登山选择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的地方,爬坡容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 / 水平实地距离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地形剖面图的读图方法:起点、终点、高点、低点的海拨高度,其次为坡度的变化。
4.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5.等高线与地形状态:山脊——等高线向海拨低处突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突出处为高值区),山谷——等高线向海拨高处突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6. 确定某地为盆地(山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向四周成放射状),表明地势中间低(高),四周高(低).等高线值愈往中心愈低(高).7.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差值计算公式)(n-1)d≤⊿h<(n+1)d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8.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9.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10.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11.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坝长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汇编17 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
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17-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单元验收试题10)】26.(10分)经过近5个月的谈判,中俄双方终于在“贷款换石油”的合同细节上达成一致。
2009年2月17日下午,中俄签下250亿美元石油贷款协议。
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250亿美元贷款;作为交换,俄罗斯则在20年的期限中,向中国出口3亿吨原油。
读图回答问题。
(2)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工程在管道建设中的不利因素有哪些?(3分)(3)俄罗斯国内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河运不占主要地位,分析其原因?(4分)【答案】(2)管道穿越原始森林,交通不便,运输难度大;纬度位置高,冻土广布,建设难度大;线路长管理难度大(任答三点给3分)(3)俄罗斯领土东西绵长,工业重心在欧洲部分,而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国内运输主要货运流向为东西向。
河流虽多,但结冰期长,且多为南北流向,与东西货运流向不一致(3分)(新疆乌鲁木齐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29.近十年来,我国钢铁企业迅猛发展。
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原材料价格的变动,诸多钢铁企业,相继出现减产、限产、甚至停产,处于微利或亏损经营中。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比较并说出攀钢比宝钢发展钢铁生产的主要优势。
(3分)(2)从区位因素变化的角度分析,导致攀钢和宝钢减产、限产的主要原因。
(3分)(3)从地理的角度分析,两家企业如何合作分工才能更好地提高国际竞争力?(4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德国鲁尔区相继遇到了产品滞销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
据此并结合右图,判断12~15题。
12.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A.第一、第二、第三产业B.第三、第二、第一产业C.第二、第三、第一产业D.第三、第一、第二产业13.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其形成的物质基础是A.丰富的铁矿资源 B.丰富的煤炭资源C.广阔的消费市场 D.便捷的水陆交通14.“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的出现,主要原因不是A.能源消费从“煤炭时代”进入了“石油时代”,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明显下降B.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区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竞争中乏力C.钢铁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受到各国钢铁产品低价格的冲击D.鲁尔区铁矿资源主要来自法国西南部,运输成本不断提高15.20世纪7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A.旅游、商业、金融和保险业等“无烟经济”受到重视,经济地位不断提高B.很多工厂变为农田,农业的地位不断提高C.煤炭和钢铁企业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以增强对外竞争力D.开发本国铁矿资源,减少进口铁矿石数量15.A 鲁尔区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通过合并、统一管理等,对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进行改造,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通过这样的调整,使本区经济结构多样化。
2012高考地理备考重要知识点
2012高考地理备考重要知识点2012年高考地理备考攻略一、考纲变化1. 考试范围的增减移“七删除” 自然地理中删除“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与防治中删除“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删除“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义务教育地理中“地球与地图”删除“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世界地理中删除“海底地形”,删除“主要气候要素及其影响因素” 删除“不同尺度区域(如地区、国家)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对策”,乡土地理中删除“安徽主要自然灾害”。
“四增加” 人文地理中“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增加了“及其成因”,自然灾害与防治增加“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世界地理中增加“陆地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加“气候类型分布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二前移”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前移,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将“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前移。
2.试卷结构的微调地理增加一道选择题,第Ⅱ卷原则上不超过15小题,地理综合题原则上5道。
3.题型示例选择题中新增例题例1、10、11、15;非选择题中新增例题例1、4、6、8。
4.总体感悟中学地理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关注地理学科的发展和地理知识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高考试题创设的新情境,突出以能力测试为导向,倡导多角度、多层次地审视地理问题。
二、备考攻略高考复习冲刺阶段要以“考纲”作引领,梳理重点、难点知识,让学生熟悉考点,掌握每个考点所包括的内容、要点以及层次,切实做到准确、系统、深刻。
1. 把握主干知识-------系统地归类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强调书本知识识记准确,紧扣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初中和高中地理一体化复习。
2012高考地理考前知识梳理素材
2012高考地理考前知识梳理地理高考点题:知识点——1.农业:区位\地域类型\问题及治理。
2.大气:热力作用\天气系统\气候\大气环境问题。
3.自然灾害与防治:气象、地质问题尤其是滑坡泥石流的分布、原因、解决。
4.地质作用。
5.河湖的水文水系特征6.五大区位。
7.人口与城市图——1.澳大利亚。
2.德国。
3.南美洲。
4.盆地比较。
答题规范——1.不懂就按生活常识分出要点,再用地理专业语言表述。
2.半懂就先答可确定的要点,并陈列在前,后面要点据题意发挥。
3.分点分行;特征描述分阶段。
4卷面整洁,保持行距。
5.回答意义影响类和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好或不好两方面。
综合题应注意逻辑性:弄清各点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地理综合题要点自然地理(地形气候河湖景观)一、位置1、经纬度位置:半球;五带或纬度带温度带;政区。
2、海陆位置:大陆;海或洋。
二、地形1、地形类型及分布(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2、地势(据流向判断)3、特殊(冰川、喀斯特、海岸线曲折等)三、气候(光热水)1、气候类型及特征2、大陆性或海洋性强3、特殊(季风、对称、半环状、地形影响等)四、河湖1、名称及位置2、水文:流量、水位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流速或落差3、水系(流水河):流域面积、流程、流向、水能、水系形状、河网密度、河道宽深弯度五、景观1、植被2、土壤六、资源1、矿产:铁矿等2、能源:煤、石油等(天然气、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等)3、其它:土地(林草耕)、水、气候(光热水)、生物、海洋、旅游等。
七、灾害1、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暴雨或洪涝、风沙、干旱等2、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3、其它: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匮乏、森林破坏等)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光化学物污染等)人文地理(区域发展:位置+自然因素如地气农水资能+社会经济因素如人交市科历政+区域特征)八、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农业生产技术如机械\化肥良种\冷藏保鲜)1、农业地域类型及产品2、农业区及区位九、工业(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信息基础如农业工业;政策国防偏好惯性协作;环境污染;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环境)1、工业地域类型及产品2、工业区及区位十、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1、名称及位置2、区位(分布及原因)十一、人口(经济交通政治;气候地形河流;历史)1、区位(分布及原因)和迁移(方向及原因、影响)2、人种、语言、宗教、民族。
2012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优秀版)
如果单从“应试”的角度分析近年的高考试题,会发现无论是全国高考文 综卷还是自主命题省份的单科卷,地理题型均相对稳定。从形式上看,高 考地理题型不外乎选择题(含单项选择题和双项选择题)和综合题(含学科内 综合题和跨学科综合题)。值得说明的是,从2006年高考开始综合题改称 为非选择题,其初衷是因为选择题也有综合题的性质。地理综合题往往针 对现实问题进行知识整合,特别是结合当前的实际问题,如,生态问题、 人口及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但却不 是以教科书原来的体系呈现,而是围绕新问题、新情景重新整合。选用的 内容大多跟学生熟悉的事物、现象紧密相关,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地 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或在阐述较为抽象的理论时联系实际等,体现学 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重在考查考生所学相关科目的基础知识、基 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如果美国专家约翰应邀到发射中心观看卫星发射升空,假如 从纽约到西昌途中需10小时,理论上约翰出发时当地时间应为__。
(4)当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定位在轨道上时,可与我国同一 天观看直播的范围是________。
(5)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解析】 本题以我国成功发射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为背景, 考查地球自转的特点及相关的地理意义。第(1)题,地球同步轨道 卫星定点于地球某一点的上空,运转的周期是24小时,运转一周 360°,故其运转角速度和地球上某一点相同是15°/小时;但是地 球同步轨道卫星处于太空中运动轨迹长远大于地面某点的纬线长, 故其运转线速度大于地面某点的线速度;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处于太 空中看到的日出早、日落晚,故同步卫星被太阳照射的时间长于12 小时。
章末整合提升
时间的计算和日期的划分是地理高考中的高频考点之一,2012 年仍有出现的可能。试题材料可能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也可能是时政热点,在考核形式上多以选择题组的形式出现,在 图形上由光照图、完整图等方式向抽象的局部图变化,一般以新 情景新材料为切入点。
(地理)必背2012高考考点
2012 高考地理必背考点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 、天体的类别: 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 )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 )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201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精品课件17
(3)黄河为什么会断流?
这里有自然原因,更有人为因素:
①黄河上游属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 量少,蒸发量大。中游为主要补给区,但 水土流失严重,季节变化大,下游流域面 积小,补给少。
②黄河流域的人口增加快,人口增加速 度远远超过粮食的生产能力。
③近几十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社会发展, 经济前进,黄河沿岸工业和城市用水量不 断增加,引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
底等 水利 工程
入海
上河”
口
大修黄河大堤;
下游形 成“地 上河”, 易决口 改道
修建分洪蓄洪 工程;加强中 游黄土高原地 区的水土保持 工作(造林种 草、打坝淤地、
修建水库)
(1) 长 江 中 下 游 洪 水 多 发 的 原 因 是 什 么 ?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的成因既有自然原 因,又有人为原因,但两者的作用不同, 首先是自然因素,其次才是人为因素,可 概括为三点:雨带的推移、泄洪能力、人 类活动。
自我校对:①海洋 ②长江 ③雅鲁藏布江 ④额 尔齐斯河 ⑤海洋 ⑥塔里木河 ⑦西北 ⑧咸水 ⑨2/3 ⑩海河 ⑪黄河 ⑫淮河 ⑬长江 ⑭钱塘江 ⑮1800 ⑯巴颜喀拉山 ⑰几 ⑱渤海 ⑲植树造林 ⑳加固大堤 2○1唐古拉山脉 ○ 22东海
流域 区域
分界线
占全 国总 面积
北段大致沿大兴安岭—
外流 区域
内流河河水沿途被大量蒸发、下渗,加上引水灌溉, 使河流水量减少,河流消失
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河流 河段 划分
源头—— 上游 湖北宜
昌
长江
中游
湖北宜 昌
—— 江西湖 口
下游
江西湖 口
—— 入海口
主要支 流
雅砻江 岷江 嘉陵江 乌江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教案17
第17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 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说明:①同一地区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不仅与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人口基数有关;不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的多少不仅与人口基数有关,也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
②人口大国的人口增长状况在左右着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目前世界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
例1 据图判断表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状况的可能是( )A .①B .②C .③D .④命题意图:本题以图的形式来考查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解析:发达国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从而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从图中可以看出,③点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且在较低水平上,因此③属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答案:C探究点二 人口增长模式 1.三种人口增长模式2.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比较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型和判断方法:人口再生产的转型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可以通过自发实现(如西欧、北美)、政府措施(如中国)、自发与自觉相结合(如日本、新加坡)等途径转型。
判断方法是根据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进行判断和根据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进行判断。
例2 (2011届上海市十三校联考,2011.3)根据材料一、二,读图表分析,完成⑴~⑵题。
材料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过程示意图出生率死亡率材料二:1750年~1940年世界人口年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⑴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由高位稳定转变为低位稳定首先是由出生率的下降开始的B.人口增长模式的第二阶段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加速且净增人口数量最多的阶段C.人口增长模式的第三阶段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减速且人口数量开始下降的阶段D.人口增长模式的第四阶段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人口数量最多的阶段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不同的,D错。
答案:⑴D ⑵A探究点三人口结构例3(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海南卷)下图示意四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讲 │ 要点探究
例3 [2010·天津卷]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 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状 况。则图所示人口增长状况的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
图20-2
某城市人口增长状况分布图
第20讲 │ 要点探究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B.老龄人口增多 D.人口密度变小
[解析] 本题考查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及人口迁移的原因。图中所示,城市中心人口减少而周 边人口增长,说明人口由市中心向周边迁移。 [答案] A
第20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四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1.对迁出地的影响 (1)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 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 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2)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农村 的自然资源。
第20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流向和原因
第20讲 │ 要点探究
现代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迁移人口):科技移民 (高素质人才)、劳动力输出(外国廉价的劳动力)、 国际难民迁移(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1)一直为迁入地区的是:北美、澳大利亚; (2)一直为迁出地区的是:非洲; (3)由迁出地区转变为迁入地区的是:欧洲; (4)由迁入地区转变为迁出地区的是:南美洲; (5)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但为迁入区的是:中东。
第20讲 │ 要点探究
民工进城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为城市发展作出巨大 贡献,并促进了城市商业和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 展,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 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盲目无序的流动人口增加了城市环 境的压力。 3.人口迁移对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可调整人口分布,对民 族和种族的融合起重要作用;改变了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环境人口 容量;改变了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扩大了农作物的种植 范围;促进了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第20讲 │ 备用习题
[解析] (1)迁入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青壮年比例大。 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是在2000年进行的,那时各地经济 发展上的差异表现突出,发展较快的江苏省成为吸引人 口迁入的大省。本题缺乏本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的信息, 是否相似无法确定。(2)对人口迁入该市来说,提供了劳 动力,可能增加当地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人 口总数增加,要求相应的城市设施要扩大,即可能会对原 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带来巨大的压力;大量青少年和老年人 口的迁入,增加了被抚养人口。
第20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首先要看清表格,审清题意。该表格把迁移原因 分为经济性原因、家庭性原因和其他原因。其中经济性原因占 迁移人口的比重为56.2%,其次又以务工经商最多(24.3%)。 通过性别比的比较可以看出,经济性原因的性别比都大于100 家庭性原因的性别比都小于100。 [答案] (1)56.2% 务工经商 国家政策 自发地 (2)生态移民 行政工作需要的高级管理人员统一调动 (3)男 女 女 男 社会分工
第20讲 │ 要点探究
第20讲 │ 要点探究
例1 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1985年7月至1990年6月 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
第20讲 │ 要点探究
注: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 如大于100,表明男性人数多于女性;若小于100,则说明男性 人数少于女性 (1)表中所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迁移人 口的比重是________。其中又以________人员比例最高,且该时 期的人口流动与以前主要受____________影响不同,主要是 以__________迁移为主。 (2)表中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还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3)在所有经济性人口迁移中,就性别而言,______性人口数超 过________性人口数;在家庭人口迁移中,________性人口数超 过________性人口数。这是由男性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________ 不同造成的。
第20讲 │ 要点探究
[答案] 图(a):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 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的经济社会健 康发展。图(b):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 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 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郊区人口 增长快于东、北郊区;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 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 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
第20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1)从表中看出,迁出国都是发展中国家, 迁入国都是发达国家;迁入国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都有, 迁入国和迁出国都有沿海国家。(2)目前的移民外迁主要 是劳务输出,主要动因是寻求更高的收入。
[答案] (1)A
(2)C
第20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三 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答案] (1)B
(2)C
第20讲 │ 要点探究
2.对迁入地的影响 (1)合理的人口迁移,可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 经济,改善原先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不合 理的人口迁移,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 问题。 (2)大量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既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 展,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我国民工流动有效 地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
第20讲 │ 备用习题
1.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 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 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1)~(2)题。(双选)
第20讲 │ 备用习题
(1)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2)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 A.山西 B.江苏 C.新疆 D.黑龙江 )
第20讲 │ 要点探究
例4 [2010·上海卷]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 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 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 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第20讲 │ 要点探究
概述图(a)、图(b)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 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由图(a)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图(b)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20讲 │ 备用习题
[解析] (1)解题关键是要明确我国各分区的范围。如,西 北地区一般是指:新、青、甘、陕、宁和内蒙古,而西南地区 是指云、藏、川、渝、黔等省区。将一区域内的省区迁入人口 数(柱的高度)和迁出人口数(柱的高度)累加后进行比较即可。 (2)解题关键是审题。在四个供选答案中,黑龙江省是人口净迁 出省;江苏虽是人口净迁入省,但矿产资源储量并不丰富,人口 大量迁入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答案] (1)AC (2)AC
第20讲 │ 要点探究
例2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 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1)~(2)题。
第20讲 │ 要点探究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
属于人口迁移的人口流动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 居住地。我国曾以户口是否发生变迁作为人口迁移的判别标准, 这个标准将随着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发生变化。二是改变居住 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例如,旅游、探亲等短期人口流动就不属于 人口迁移。三是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这是判断是否发生人 口迁移的重要标准。人口迁移按地理范围可分为国际迁移及国内 迁移,按迁移方向可分为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 城市到城市的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
第20讲 │ 备用习题
2.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 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
第20讲 │ 备用习题
(1)该市迁入的人口特征有( )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 ③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第20讲 │ 人口的迁移
第20讲 人口的迁移
第20讲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改变其定居地
旧大陆
美洲拉丁美洲
第20讲 │ 考点整合
人口自由
大
欠发达地区
发达地区
城乡间
第20讲 │ 考点整合
经济
战争 宗教 距离
第20讲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人口迁移的判别与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