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地质测量常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纬仪的轴系及其关系

经纬仪的主要轴系是:仪器旋转轴也称竖轴或纵轴VV,望远镜旋转轴HH,望远镜视准轴CC,照准部水准管轴LL。

根据水平角的定义和观测原理,其轴系之间应满足下列条件:

1 水平度盘应位于水平位置,竖盘应在竖直面内。

2 望远镜上、下转动时,视准轴形成的视准面必须是竖直面

3 十字丝的竖丝应与横轴平行

4 竖盘的标差应接近于零

高程基准

国家第二期一等水准网高程起算点为水准原点。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系统”,共有292条线路、19931个水准点,总长度为93341公里,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高程基础控制网(台湾资料暂缺)。

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

水准基面,通常理论上采用大地水准面,它是一个延伸到全球的静止海水面,也是一个地球重力等位面,实际上确定水准基面则是取验潮站长期观测结果计算出来的平均海面。中国以青岛港验潮站的长期观测资料推算出的黄海平均海面作为中国的水准基面,即零高程面。中国水准原点建立在青岛验潮站附近,并构成原点网。用精密水准测量测定水准原点相对于黄海平均海面的高差,即水准原点的高程,定为全国高程控制网的起算高程。

54国家坐标系与80国家坐标系

一、54国家坐标系

建国初期,为了迅速开展我国的测绘事业,鉴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将我国一等锁与原苏联远东一等锁相连接,然后以连接处呼玛、吉拉宁、东宁基线网扩大边端点的原苏联1942年普尔科沃坐标系的坐标为起算数据,平差我国东北及东部区一等锁,这样传算过来的坐标系就定名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因此,P54可归结为:

a.属参心大地坐标系;

b.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的两个几何参数;

c.大地原点在原苏联的普尔科沃;

d.采用多点定位法进行椭球定位;

e.高程基准为1956年青岛验潮站求出的黄海平均海水面;

f.高程异常以原苏联1955年大地水准面重新平差结果为起算数据。按我国天文水准路线推算而得。

自P54建立以来,在该坐标系内进行了许多地区的局部平差,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80国家坐标系

C80是为了进行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而建立的。根据椭球定位的基本原理,在建立C80坐标系时有以下先决条件:

(1)大地原点在我国中部,具体地点是陕西省径阳县永乐镇;

(2)C80坐标系是参心坐标系,椭球短轴Z轴平行于地球质心指向地极原点方向,大地起始子午面平行于格林尼治平均天文台子午面;X轴在大地起始子午面内与Z轴垂直指向经度0方向;Y轴与Z、X轴成右手坐标系;

(3)椭球参数采用IUG 1975年大会推荐的参数

因而可得C80椭球两个最常用的几何参数为:

长轴:6378140±5(m);

扁率:1:298.257

椭球定位时按我国范围内高程异常值平方和最小为原则求解参数。

(4)多点定位;

(5)大地高程以1956年青岛验潮站求出的黄海平均水面为基准。

贯通测量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

重要贯通工程施测之前,应编制好贯通测量设计书,主要内容有:

1、贯通工程概况。包括巷道贯通工程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巷道贯通允许偏差值的确定,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井巷贯通工程图。

2、贯通测量方案的选定。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井下控制测量,起始数据选择,布网方案设计。

3、贯通测量方法。包括采用的仪器、测量方法及其限差。

4、误差预计。绘制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贯通测量设计平面图,绘出与工程有关的巷道和井上、下测量控制点;确定测量误差参数,进行误差设计;预计误差采用两倍中误差,应小于规定的容许偏差。

5、成本预计:所需工时、仪器折旧、材料消耗等成本概算。

6、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主要内容

学习

矿产资源分类是定量评估不同类型矿产资源储量的统一标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资源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矿山企业的建设和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完成了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修订工作,1999年6月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为国家标准(GB/T17766-1999),并于1999年12月1日实施。该标准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并便于与国际接轨,这是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方面的一次重大改革。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地质轴)、可行性评价阶段(可行性轴)、经济意义(经济轴E)对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全面的分类,共分为三大类十六种类型。

三大类是: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

十六种类型:111、111b、121、121b、122、122b、2M11、2M21、2M22、2S11、2S21、2S22、331、332、333、334?。经济轴E: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和内蕴经济的四类。

可行性轴: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概略研究三个阶段。地质轴: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四类。

总资源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

矿产储量分类表

第一位数:表示经济意义,即: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

第二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即: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

第三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即: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

经济的基础储量b=未扣除设计、开采损失的基础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