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教案]

合集下载

《电工基础》优秀教案

《电工基础》优秀教案

中职学校《电 工 基 础》教 案教 案教学过程:第1章 电路的基础知识§1-1电路和电路图一. 电路的基本组成1.电路:电路是电流的流通路径, 它是由一些电气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

复杂的电路呈网状, 又称网络。

电路和网络这两个术语是通用的。

2.电路的组成:电源:电源是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设备。

负载:电路中吸收电能或输出信号的器件导线和开关:导线是用来连接电源和负载的元件。

开关是控制电路接通和断开的装置。

二、电路的基本功能三、电路图 (a )(b )R实际电路可以用一个或若干个理想电路元件经理想导体连接起来模拟, 这便构成了电路模型。

鼓励学生自己找出日常生活中的电源负载,帮助学生理解电源、负载的定义。

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画出电路模型图称为电路图。

1.电路原理图用电路符号描述电路连接情况的图称为电路原理图,简称电路图或原理图。

2.原理框图原理框图也简称框图,它是一种用矩形框、箭头和直线等来表示电路工作原理和构成概况的电路图。

3.印制电路图电路元件的安装图称为印制电路图四、电路原理图常用图形符号在一定条件下对实际器件加以理想化,只考虑其中起主要作用,理想电路元件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简称为电路元件。

电阻元件是一种只表示消耗电能的元件;电感元件是表示其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而可以储存磁场能量的元件;电容元件是表示其周围空间存在着电场而可以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等。

记忆表1-1常用图形符号安全教育,白露要到了,天气由热转凉,预防感冒。

作业,教材P5 2教学过程:§1-2 电流和电压(一)复习旧课:电路的基本组成讲授新课:电流和电压安全教育,上下楼梯,请靠右行,轻声慢步,请勿拥挤。

一、电流电流的形成,简单阐述电流的本质,从物质内部结构进行分析.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1.电流的方向电流:带电粒子(电子、离子等)的定向运动, 称为电流。

电流的方向:习惯上规定正电荷运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第6章电工基础教案1

第6章电工基础教案1

新课《电工基础》课程教案周次第7、8周课型新授课课时4课时授课教师王春举授课班级13春机电电子班、机电数控班授课题目6-1电磁感应现象6-2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态度)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2.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掌握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

难点:1.判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2.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的应用。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学法指导讲授指导教具或学具黑板、PPT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复习1.电流产生的磁场。

2.右手螺旋定则的内容。

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1.演示(1)让导体AB在磁场中向前或向后运动。

学生听练现象: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电路中有了电流。

(2)导体AB静止或做上、下运动。

现象: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电路中无电流。

结论I:1.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2.演示(1)把磁铁插入线圈或从线圈中抽出。

现象: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2)磁铁插入线圈后静止不动,或磁铁和线圈以同一速度运动。

现象: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闭合电路中没有电流。

结论II:只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3.演示如图6-3(1)打开开关、合上开关或改变A中的电流。

现象:与B相连的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B中有电流。

结论III:在导体和磁场不发生相对运动时,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分析结论I、II、III得总结论:①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②电磁感应现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讨论:1.如图所示,在通电直导线旁有一矩形线圈,下述情况下,线圈中有无感应电流?为什么?(1)线圈以直导线为轴旋转。

(2)线圈向右远离直导线而去。

第二节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1)右手定则(2)楞次定律一、右手定则1.内容:伸开右手,使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进入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这时四指所指的方向为感应电流的方向。

《电工基础教案》——单相变压器的极性和外特性测定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单相变压器的极性和外特性测定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单相变压器的极性和外特性测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单相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单相变压器的极性,并掌握其外特性测定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单相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单相变压器极性的判断方法。

3. 单相变压器外特性的测定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单相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单相变压器的极性判断和外特性测定过程。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单相变压器实验装置。

2. 准备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模板。

3. 准备实验安全防护用品。

五、教学过程:1. 讲解单相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

2. 演示单相变压器极性的判断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判断变压器的极性。

3. 讲解单相变压器外特性的测定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测定变压器的外特性。

4.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定单相变压器的极性和外特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判断单相变压器的极性。

2. 学生能熟练进行单相变压器外特性的测定。

六、教学延伸:1. 介绍单相变压器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2. 探讨单相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单相变压器的效率和可靠性。

七、教学难点:1. 单相变压器极性的判断方法。

2. 单相变压器外特性测定的操作步骤。

八、教学建议:1. 在讲解单相变压器原理时,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3. 鼓励学生在实验报告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九、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对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

2. 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电工基础教案(完整版)

电工基础教案(完整版)

I1/I2=R2/R1
两个电阻并联,总电流为 I,各分电流为:
I1=R2I/(R1+R2)
I2=R1I/(R1+R2)
5)、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1+ P2 +P3=P
6)、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阻成反比:P1/P2=R2/R1
P1+ P2 +P3=P
6)、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P1/P2=R1/R2
3、应用:
问题:有一电压表,最大可测 10V 电压,但目前需要测 100V 电压,如何应用
此表完成任务。
分析:串联电路有分压特点。如果给电压表串联一电阻,电阻承担 90V 电压,
总电压就是 100V。这样相当于将原电压表扩大 10 倍。
素质教育
一、电阻: 电阻的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阴碍作用。 电阻定义:导体两端电压与其通过电流的比值称导体的电阻。用 R 表示 定义式:R=U/I 单位为 1 伏(V)/安培(A)= 1 欧姆(Ω) 换算单位:1MΩ=10×106Ω 1KΩ=110×103Ω 注意:导体的电阻是客观存在的,它与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只是
电荷移动和方向为准。负电荷的反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参考方向:在分析电路时,为了方便起见,当我们不清楚电路中电流方向时,
可假设其方向,此假设的方向叫参考方向。
计算结果是正值说明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一致,如果是负值说明实际方向与参
考方向相反。正负号只说明方向不反映大小。
5、 电流的测量:
电流测量用电流表 其符号为 +
病,重者可
3
电动势的物理意义:是衡量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换成电能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电动势的定义:外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经电源内部移到正极所做的功。

(完整版)电工基础教案.(最新整理)

(完整版)电工基础教案.(最新整理)

如果电流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
电量相等则,称之为稳恒电流或恒定电流简,称为直流(Direct Current)记,为 DC 或 dc,
直流电流要用大写字母 I 表示。
I q Q 常数 t t
直流电流 I 与时间 t 的关系在 I-t 坐标系中为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负数,而储能元件(如理想电容、电感元件)既不吸收功率也不发出功率,即其功
率 P = 0。
3
通常所说的功率 P 又叫做有功功率或平均功率。 二、电能 电能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电路元件或设备吸收或发出的电能量,用符号 W 表 示,其国际单位制为焦尔(J),电能的计算公式为 W = P · t = UIt 通常电能用千瓦小时(kW · h)来表示大小,也叫做度(电):
图 1-1-1 电路的基本组成 (1) 电源(供能元件):为电路提供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将非电能(如化学能、 光能、机械能等)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如电池<化学能>、发电机<机械能>等)。 (2) 负载(耗能元件):使用(消耗)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如灯泡等用电器)。将 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3) 控制元件:控制电路工作状态的器件或设备(如开关等)。起着接通、断 开、保护、测量的作用。 (4) 联接导线:连接电源和负载的导体,为电能提供通路并传输电能。将电 器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如各种铜、铝电缆线等)。 3、电路的状态 (1) 通路(闭路):电源与负载接通,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气设备或元器件 获得一定的电压和电功率,进行能量转换。根据负载的情况,又分为满载、轻载、 过载三种情况。(图 1-1-2a) (2) 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接,输出电流过大对电源来说属 于严重过载,如没有保护措施,电源或电器会被烧毁或发生火灾,所以通常 要在电路或电气设备中安装熔断器、保险丝等保险装置,以避免发生短路时 出现不良后果。(图 1-1-2b) (3) 开路(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又称为空载状态。(图 1-1-2c)

2024版电工基础课程教案(全文)

2024版电工基础课程教案(全文)

略低于旋转磁场的转速,而同步电动机的转速与旋转磁场的转速保持一
致。
25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024/1/25
电磁感应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当导体在磁场中运 动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感应电动势可以 驱动外部电路中的电流流动。
转子与定子 发电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转子通过机械能驱动在 磁场中旋转,而定子则固定不动并装有绕组以产生感应电 动势。
2024/1/25
利用大地作为电气回路的一部分,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大地 连接。
当电气设备发生漏电或故障时,通过接地装置将故障电流引入大地,从 而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31
接地保护的原理及实施方法
2024/1/25
01
实施方法
02
根据电气设备的类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 接地方式和接地装置。
2024/1/25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电路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团 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素 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职业发展能力。
6
02
电工基础知识
2024/1/25
7
电流、电压和电阻
电流
电阻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大 小用电流强度来衡量,其单位是安培 (A)。
电气设备与使用
电气安全与防护
讲解常用电气设备如变压器、电机、开关设 备等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电气设 备的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
介绍电气安全知识,如触电的危害与防护、 电气火灾的防范与处理等,培养学生的安全 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024/1/25
5
教学目标与要求

《电工基础教案》——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及分类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及分类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电工基础教案》——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及分类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使学生掌握变压器的分类及特点;3. 培养学生对电工技术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3. 变压器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难点:1.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2. 变压器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变压器实物模型;3. 相关教学资料。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变压器的实物模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变压器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

二、基本结构(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包括初级线圈、次级线圈、铁芯等,并解释各部分的作用。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三、工作原理(2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和实物模型,讲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电磁感应现象、电压、电流的变化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和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第二课时四、分类及特点(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变压器的分类,包括交流变压器、直流变压器、电子变压器等,并讲解各类变压器的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了解变压器的分类及特点。

五、实践操作(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变压器的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变压器在不同输入电压下的输出电压变化。

2.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分类及特点。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图,并简要描述其工作原理。

八、课后反思(课后自主完成)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反思自己对变压器的认识,总结学习收获。

九、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变压器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电工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学习电工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学习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式。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1)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和关系。

(2)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

2. 电工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1)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表的使用方法。

(2)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3)焊接工具和焊接技术。

3. 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式。

(1)电源、负载和连接线的作用和区别。

(2)串联、并联和混合连接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3)开关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1. 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和关系。

2. 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和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3. 熟悉焊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焊接技术。

1. 导入:通过实例介绍电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基础概念讲解: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和关系。

3. 实验操作:演示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表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重点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5. 实验操作:演示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包括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

6. 焊接技术讲解:讲解焊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焊接技术,包括焊接电路和焊接元件。

7. 实际应用案例:通过实际案例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式。

8. 检测与复习:进行课堂小测验和知识点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学习。

2. 操作实践法: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互动讨论法:通过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手段:1. 电脑和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和实验视频。

2.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万用表和焊接工具。

3. 实验元件:电源、负载、电线和开关。

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表现,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基础知识,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件。

2. 学会使用基本的电工测量工具和仪器。

3. 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

2.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电源、开关等。

3. 电工测量工具和仪器: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电能表等。

4. 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串并联电路、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5. 实验技能:电路连接、测量、数据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工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采用实验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电工基础》2. 实验室设备:电路实验板、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电能表等。

3. 教学课件和素材。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实验分析等。

3. 期末考试:书面考试,考察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讨论成果等。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件。

2. 第3-4周:电工测量工具和仪器。

3. 第5-6周: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

4. 第7-8周:实验技能训练。

5. 第9-10周: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

6. 第11-12周:复习和考试。

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电工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

2. 实验操作:电工测量、电路连接和数据分析。

3. 小组讨论:电路设计、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

4. 课外作业:巩固课堂知识和实验技能。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强调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定。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问题。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电工基础教案》——电磁感应定律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电磁感应定律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电磁感应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基本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

3. 培养学生运用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基本过程。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

3. 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原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

2. 教学难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基本过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阐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实例。

3. 利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基本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感应定律的研究对象。

2. 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3. 分析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实例,使学生了解电磁感应定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4. 针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电磁感应定律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情况。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电磁感应现象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如磁场强度、导体运动速度等对感应电动势的影响。

2. 介绍电磁感应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变压器、感应电机等。

3. 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如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

电工基础公开课教案

电工基础公开课教案

电工基础公开课教案电工基础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传授目标: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2.理解电动势、电位、电功率的概念;3.掌握电压、电流的概念;理解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重点:电压、电流和电功率的定义、方向的理解和掌握【难点分析】难点: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学情分析】电路的组成比较简单,学生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接触较多,选择实际画面进行多媒体投影讲解,但电压和电动势的形成、方向等比较抽象,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学生不易理解,从实验入手,以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能降低其理论难度,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解决其关键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比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具资源】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电阻、开关、导线若干【课时安排】2学时(8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说出电路的组成,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实际电路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电路的基本结构(一)电路的组成和功能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出实际生活中的电路例子,多媒体演示实际电路;学生活动:联系实际总结一般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二)电路的状态和电路图教师活动:实验演示照明电路的各种状态后多媒体动画分析;学生活动:联系实际和实验总结电路的三种状态,练习画简单的电路图;教学环节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一)电流教师活动:实验演示,辅助投影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电流的形成和参考方向,总结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二)电压教师活动:实验演示,辅助投影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学生活动:启发学生采用类比法对比电流,分组讨论、总结电压定义和参考方向的意义。

(三)电动势教师活动:多媒体动画演示电源的作用本质,引出电动势的概念;学生活动:参考多媒体演示分析、总结电动势的定义、公式和方向。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教案名称:电工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电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

2.掌握电工基本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3.能够正确使用电路图进行电路的设计和搭建。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电工基本概念和定义:电流、电压、电阻、电能等。

2.电工基本工具和仪器的使用:万用表、电锤、电钳、电线鉴别器等。

3.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线和负载。

4.电路图的基本元素和符号:电源符号、电池符号、电阻符号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介绍电工的相关应用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电工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第二步:讲解1.详细介绍电流、电压、电阻和电能的定义和计量单位,让学生对其有清晰的理解。

2.展示并讲解电工基本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示范操作。

3.分析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4.介绍电路图的基本元素和符号,让学生掌握如何设计和阅读电路图。

第三步:实践操作1.给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电路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并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

2.引导学生使用电工基本工具进行实践操作,比如剥线、焊接等。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和搭建简单的电路。

第四步: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总结电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3.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方式:1.讲解教学:通过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2.示范操作:展示电工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理解正确的操作技巧。

3.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掌握情况。

2.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3.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资源:1.电器实验箱、万用表等电工实验仪器。

2.电工基本工具和材料,如电钳、电线鉴别器、电线、电池等。

电工基础知识教案

电工基础知识教案
充分重视理论结合实际;将学到的基础理论做为实际设计、安装、维修的理论依据..
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严密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各主要物理量及基本公式的含义;有关公式物理量以及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2、各定律的内容及有关量间的关系;逐步学会分析电路的方法..
难点
理论结合实际;将学到的基础理论做为实际设计、安装、维修的理论依据..
可以看出:
电流i的大小、幅度随着t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方向也随t的变化在正负半周有规律的变化..
1、电路的组成
电源
负载
控制设备
导线
2、电路图;识图、读图是作为一名电工的基本功..
3、电路的状态
通路状态
断路或开路状态
短路状态
4、电流
电流的形成
电流强度
电流密度
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单位
电流的种类
习题册:P12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三、讲授新课
3、控制设备
按人们的需求安全、有效的控制电能各物理量以及用电器的使用时间..
如:控制电灯的开关、插销等:
控制电动机的接触器、继电器、断路器等..
4、导线
输送分配电能的导体常用铜、铝材料..
它将电源电能输送致控制设备;再将受控制的电能输入用电器;最后再将其连接回电源而形成回路..
2、交流电:
其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电力系统供给工矿企业的动力电都为交流电..
工矿企业、日常生活所用的交流电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正弦交流电..
提问:
日常生活中用的电哪些是直流电;哪些是交流电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1课题:磨擦生电时间:另定地点:教室班级:07 级。

执教:梁老师课时:1 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电是怎么来的?2、了解泰勒斯,吉尔伯特,富兰克林。

3、了解磨擦生电,既产生电荷的原理。

重点: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份子组成的,份子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有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磨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即产生两种电荷,一种叫做正(+)电荷,一种叫做负( - )电荷,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

环绕所示目标,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泰勒斯对电是怎么论述的?2、吉尔伯特对电进一步进行了研究,并写了什么书?3、铜的核外电子是多少?铝原子呢?4、为什么银的导电比铜好?5、为什么拉汽油的汽车后面有一个小尾巴?《电工基础》教案 2课题:电的基本物理量:1、电流( I )时间:另定地点:教室班级:07 一班,07 二班,07 大专班。

执教:梁朝奉课时:1 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电流2、掌握电流的单位3、用电流表怎么测量电流重点、难点:电流特点和性质及其运用教学方法:引导、提示、归纳教学过程:Ⅰ. 组织教学Ⅱ. 导入新授环绕所示目标,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电流?单位是什么?2、1 秒中有5 库仑的电量通过导体,电流是多少?3、电子流的方向是不是电流的方向?4、电流的符号和电流单位的符号是什么?5、什么电器上才标注电流?灯泡上标注电流吗?电流——电子荷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叫电流。

为了衡量电流的强弱,引用电流强度这个物理量,它的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截面的电荷量的代数和,即I=Q/t试中:I——电流强度A (安培)Q——电荷量C (库仑)t——电流通过的时间S (秒)电流强度的单位:常用的是安培(A),比它大的单位有千安(KA),比它小的单位有毫安(MA) 和微安(uA)。

1 千安(KA) =1000 安(A)1 安(A) =1000 毫安(MA)1 毫安(MA) =1000 微安(uA)测量电流物理量大小的仪表是安培表,也叫电流表。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
时间:60分钟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掌握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

3. 学会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压和电阻。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排插、电池、导线、灯泡和万用表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师生互动:问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电器有哪些,电器工作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 讲解:简要介绍电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引发学生兴趣。

二、电流与电压(20分钟)
1. PPT展示:通过图示和简单的实例,介绍电流和电压的概念。

2. 实验演示:使用排插、电池和导线,演示电流的流动过程。

解释电流大小取决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3. 师生互动:提问学生对电流和电压的理解,并进行解答和讨论。

三、电阻的概念与测量(20分钟)
1. PPT展示:介绍电阻的概念和单位,并讲解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2. 实验演示:使用灯泡和万用表,演示电阻的测量方法。

3. 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使用万用表测量多个电阻值,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四、总结与拓展(15分钟)
1.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和电阻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子产品、发电站等。

五、课堂练习(5分钟)
出示几个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教学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课堂反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第二章直流电路分析方法
单元教案首页
教学过程设计
【作业分析】
针对上次布置的作业同学们中出现的共性错误问题进行分析。

【新课传授】
一、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联及等效变换
1.电阻的串联
几个电阻依次首尾相联,并且在这些电阻中通过同一电流,则这样的联接方法就称为电阻的串联。

串联电路的特点是:
(1)电流处处相等。

(2)总电压等于各段分电压之和。

(3)总电阻等于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之和。

(4)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与该阻值成正比。

(5)串联电路中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与该阻值成正比。

2.电阻的并联
几个电阻的两端都分别接在一起,在同一个电源电压作用下它们的端电压都相同,这种方式称为并联。

并联电路的特点是:
(1)并联各电阻两端的电压均相等。

(2)总电流等于流经各电阻电流之和。

(3)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并联电路中各个电阻倒数的和。

(4)并联电路中任一电阻中的电流与该阻值成反比。

(5)并联电路中各个电阻吸收的功率与该阻值成反比。

3.电阻的混联
既有电阻的串联又有电阻的并联的连接称为电阻的混联。

分析混联电路时可以应用电阻的串联、并联特点逐步求解。

P13例2-1(略,详见教材)
二、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1.电压源
(1)理想的电压源——恒压源
一个电源没有内阻,其端电压与负载电流的变化
无关,为常数,则这个电源称为理想的电压源,用Us
表示,它是一条与I轴平行的直线。

电压源中电流的实际方向可以从电影的高电位流向低电位,也可以从低电位流向高电位。

前者电压源吸收功率,后者电压源释放功率。

通常用的稳压电源、发电机可视为理想的电压源。

(2)实际电压源
实际的电源都不会是理想的,总是有一定的内阻,因此,在电路分析时,对电源可以用一个理想的电压源与内阻相串联的电路模型——电压源来替代。

2.电流源
(1)理想电流源——恒流源
当一个电源的内阻为无穷大,其输出电流与负载的变
化无关,为常数,则这个电源称为理想电流源,用Is表
示。

其外特性曲线是一条与纵轴U平行的直线。

常用的光
电池与一些电子器件构成的稳流器,可以认为是理想的电
流源。

(2)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实际上是不存在。

对于一个实际的电源,也可以用一个理想的电流源与内阻并联的电路模型——电流源来替代。

3.电源模型的连接
(1)n个电压源串联可用一个电压源等效代替,其等效电压源为各个电压源电压代数和。

若n个电压源并联,则并联的各个电压源电压必须相等,否则不能并联。

(2)n个电流源并联可用一个电流源等效代替,其等效电流源为各个电流源电流代数和。

若n个电流源串联,则串联的各个电流源电流必须相等,否则不能串联。

4.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电压源与电阻串联的电路等效变换为电
流源与电阻并联的电路时有,I S=U S/R0。

反之
电流源与电阻并联的电路等效变换为电压源
与电阻串联的电路时有U S=I S R0。

在等效变换时还需注意:
(1)电流源电流的参考方向在电压源内部由负极指向正极。

(2)理想电压源的短路电流I S为无穷大,理想电流源的开路电压U0为无穷大.因而,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不能等效互换。

(3)与电压源并联的元件并不影响电压源的电压,对外电路,它可等效为一个理想电压源。

但等效后电压源的电流并不等于变换前电压源的电流。

(4)与电流源串联的元件并不影响电流源的电流,对外电路,它可等效为一个理想电流源。

但等效后电流源的电压并不等于变换前电流源的电压。

5.例题讲解
教材P18例2-2,例2-3.(略)
【巩固小结】1.电阻串联与并联的特点
2.电流源与电压源等效变换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课后练习】教材P23 T1 T2 ;P24 T4
××技术职业培训学校《电工基础》单元教案首页
1.戴维南定理求解电路步骤
(1)画出把待求支路从电路中移去后的有源线性二端网络。

(2)求有源线性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

(3)求有源线性二端网络内部所有独立源作用为零时(电压源以短路代替,电流源以开路代替)的等效电阻R O 。

(4)画出戴维南等效电路,将待求支路连接起来,计算未知量。

2.戴维南定理应用举例
教材P22例2-8 例2-9
3.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在测量、电子信息系统中,经常会遇到接在电源输出端或接在有源二端网络上的负载如何获得最大功率的问题。

根据戴维南定理,有源二端网络可以简化为电源与电阻的串联电路来等效。

如右图,负载的电流及接受的功率分别为:
I=U OC /(R O +R L )
根据
可得出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0
R R L =
最大功率为
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称为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工程上将电路满足最大功率传输条件(R L = R O )称为阻抗匹配。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如果负载电阻与信号源内阻相差较大,常在负载与信号源之间接入阻抗变换器,如变压器、射极输出器等,以实现阻抗匹配,使负载从信号源获得最大功率。

【巩固练习】教材P25 T7 T9 T11
【作业布置】教材P23 T3 P25 T6 P26 T13 T16
OC 2L
2L 2
O L ()U R P I R R R ==+L
d 0d P R =OC 2max O
4U P R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