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怎么读?吐谷浑历史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吐谷浑”怎么读?吐谷浑历史简介
“吐谷浑”这个名词怎么读?很多人都读错。
“吐谷浑”的读音是:tū yù hún,发音:突欲魂。
吐谷浑简介
吐谷浑,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
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
吐谷浑,慕容廆之庶长兄也,其父涉归分部落一千七百家以隶之。
及涉归卒,廆嗣位,而二部马斗。
廆怒曰:‘先公分建有别,奈何不相远离,而令马斗!’吐谷浑曰:‘马为畜耳,斗其常性,何怒于人!乖别甚易,当去汝于万里之外矣。
’于是遂行。
廆悔之……鲜卑谓兄为阿干,廆追思之,作‘阿干之歌’,岁暮穷思,常歌之。
”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罕。
后扩展,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建立国家。
至其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
南朝称之为河南国;邻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唐后期称之为退浑、吐浑。
吐谷浑历史
吐谷浑历史建立国家
吐谷浑,是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原为人名,是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涉归之庶长子,涉归分户700使别部以牧。
4世纪初,慕容涉归死,其嫡子慕容廆继为单于,与慕容吐谷浑不和,吐谷浑遂率所部西迁上陇,止于佨罕,以此为据点,子孙相承,侵逼氐羌,成为强部。
吐谷浑死,长子吐延继位。
昂城(今阿坝)羌酋姜聪刺吐延,伤致命,死时嘱咐其子叶延迅速保卫白兰(今青海巴隆河流域布兰山一带)以巩固其统治。
叶延在沙州(今青海省贵南县穆克滩一带)建立慕克川总部,设置司马、长史等官。
以祖父吐谷浑为其族名,从此,吐谷浑由人名转为姓氏和族名。
叶延传子辟奚。
辟奚传子视连,通聘于西秦,被封为白兰王。
视连传弟视罴,西秦封他为沙州牧、白兰王。
视罴传弟乌纥提,曾败于西秦,求保持于南凉。
乌纥提传位于视罴之子树洛干,势力复振,率部落数千家奔慕贺川,自称大单于、吐谷浑王。
曾败于西秦,被西秦封为平狄将军、赤水都护。
中兴时期
自吐谷浑至树洛干,经6世8传,其中多具才略,且留心吸收士人、司马、博士等官,均用儒生。
而其时正当16国割据混乱,吐谷浑部得据甘、青间,实控东至洮河、龙固(今四川省松潘),西达赤水、白兰,北界黄河,南至大积石山。
北邻南凉,东为西秦。
南北朝时期吐谷浑
420年左右,树洛干传弟阿才,兼并氐羌数千里,居浇河(青海省贵德县),处诸羌中,号为强部。
曾登上西倾山,寻找江源,以求至长江下游的通路,派使至建康,通贡于刘宋,被刘宋封为沙州刺史、浇河公。
阿才传弟慕瞶,宋封为陇西公、陇西王。
慕瞶曾擒获与北魏为敌的赫连定,送至北魏,魏封慕瞶为西秦王,占有金城、陇西等郡。
慕瞶传弟慕利延。
这时吐谷浑土地广袤,除总部在沙州外,还有4座大城,分别在清水川、赤水、浇河、吐屈真川等地。
慕利延传位于树洛干子拾寅,始邑于伏罗川,总部西移。
拾寅受宋封为河南王,又受魏封为西平王。
拾寅传子度易侯。
度易侯传子伏连筹。
伏连筹传子夸吕,居伏俟城,始称可汗。
走向灭亡
后来隋朝两次征战吐谷浑,曾在吐谷浑地区设河源、西海、鄯善、且末4郡。
隋末,吐谷浑渐复故地。
夸吕传子世伏,娶隋朝光化公主为妻。
不久,世伏死,弟伏允立,依照风俗,仍以公主为妻。
唐初,吐谷浑累为边患,唐贞观九年(635)伏允兵败,奔走至鄯善,自杀。
从此吐谷浑分成东西二部。
西部吐谷浑由伏允子达延芒结波率领,居鄯善,后来降伏吐蕃,吐蕃称作"阿柴"或"阿辖"。
东部吐谷浑由伏允长子慕容顺率领,居伏俟城,唐朝封为西平郡王。
不久,慕容顺死,子诺曷钵继位,唐朝封为河源郡王,号乌地也拔勒豆可汗,贞观十四年(640)唐朝以弘化公主妻之,加封青海国王。
他的两个儿子又娶唐朝的金城县主和金明县主为妻。
吐蕃兴起以后,向甘青地区扩张。
唐龙朔三年(663),东部吐谷浑被吐蕃所灭,诺曷钵奔凉州,后率数千帐内附唐。
唐徙其部众于灵州,置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安乐州刺史,子孙仍世袭青海地号,直至贞元(785~804)时为止。
后裔去向
吐蕃占据灵州后,吐谷浑移居河东,被称作退浑、吐浑。
五代时散处蔚州等地,曾附属于沙陀李氏,后属后晋石氏。
天福初(936)燕云地区割属契丹,吐谷浑人附契丹,后世多同化于汉族或其他民族。
吐蕃灭吐谷浑后,仍有一部分吐谷浑人留居故地,附落犹存,达延芒结波与素和贵等仍拥重兵。
9世纪中叶吐蕃崩溃后,吐谷浑居住在湟水和大通河流域,依险屯聚自保。
12世纪后,河东的吐谷浑人返回甘青故地,与湟水流域之吐谷浑人聚会。
元朝时,称作西宁州土人。
依近年来一些研究者认为,今青海土族即吐谷浑的后裔,此说能否成立,尚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