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诗_关雎_到_牡丹亭_惊梦_寤寐求女_母题在互文网络中的二千五百年穿越

合集下载

诗词曲赏析 文档

诗词曲赏析 文档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评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

该诗亦如此。

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1、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1)、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3、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4.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6、“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8、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

“洪波涌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诗句有着明显的旬征意义。

这两句,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广大胸襟。

9、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在大海的怀抱中,巨大的日、月、星辰只是它的宠儿而已。

这四句浅显明白,但意境阔大,气势豪迈。

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缔造了世界万物,生发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

所以沈德潜说:“有吞吐宇宙气象”。

此评确当,洵非过誉。

《大学语文》基础知识100题

《大学语文》基础知识100题

《大学语文》基础知识100题1.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其句式以言为主。

2.《诗经》中被清代诗人王士祯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祖”的篇目是《•》。

3.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的《•》。

4. 杜甫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5. 在我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有不少著名的论诗绝句,而最早出现、最有影响的则是杜甫的《》。

6. 开创“香草美人”传统的诗人是。

7. 屈原开创的“楚辞体”实际上代表了中国文学的主义传统。

8. 屈原的主要代表作有《》、《》、《》、《》。

9.《山鬼》一诗选自屈原的《》。

10. 东汉张衡写的、被称为“七言之祖”的《》是效法屈原美人香草之喻以抒己志的作品。

11. 李商隐的诗大多隐约朦胧,含蓄委婉,具有独特的风格。

12.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的“李”是指。

13.徐志摩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是“派”的代表诗人。

14. 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最初收录在诗集《》。

15. 戴望舒的成名作是《》,他因此被称为“诗人”。

16.戴望舒的早期诗作忧伤哀愁,受欧洲派诗歌影响,追求意象的朦胧。

17.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作《老子》,又称《》。

18.《老子》分两部分,主要阐述的思想。

19.《老子》共多字,包含了不少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

22. 成语“和而不同”出自《》。

23.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

24. 庄子善于使用故事来说明道理,文笔恣肆、词藻瑰丽、想象奇幻,诗意盎然。

25. 韩非子,战国末期思想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等。

26. 《战国策》传说是西汉末年学者根据当时搜集到的史料重新编辑整理成书的。

27. 《苏秦以连横说秦》选自《》。

28. 《苏秦以连横说秦》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奋好学、熟悉时事、能言善辩、渴求富贵的家形象。

2024年汉语言专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

2024年汉语言专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

2024年汉语言专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名句“万壑有声含晚籁”的作者是()。

A.林逋B.苏轼C.王禹偁D.黄庭坚2.下列作者中,以策论见长,有战国纵横家风采的是()。

A.苏洵B.范仲淹C.王安石D.曾巩3.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作家是()。

A.汤显祖B.方孝孺C.王世贞D.袁宏道4.龚自珍《咏史》诗有“团扇才人踞上游”句,“团扇才人”指盼是()。

A.宫女B.妓女C.风度翩糯的文人5.试述《窦娥冤》中窦娥思想变化对于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

6.《待漏院记》:“古之善相天下者”,“相”的意思是()。

A.相信B.看相C.辅佐D.观察7.简析《长生殿》(惊变)曲词的特点。

8.《报刘一丈书》写了哪几类人?各有何特点?9.《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沉江之前斥骂李甲的话有()。

A.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B.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C.郎君有何难言之事,频频叹息D.为郎君画此计者,此人乃大英雄也E.谁知郎君相信不深,惑于浮议,中道见弃,负妾一片真心10.下列文句中,出自邓牧《君道》的是()。

A.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B.故凡为饮食之侈、衣服之备、宫室之美者,非尧舜也,秦也C.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D.尧舜之道,不失其本心而已矣11.下列辛弃疾《贺新郎》词句中不用典故、直抒胸臆的是()。

A.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B.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C.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D.看试手,补天裂12.话本《错斩崔宁》故事情节的重要特色是运用了()。

A.悬念B.巧合C.铺叙D.旁自13.概括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题旨,举例分析本文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特点。

A.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B.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C.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D.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15.《窦娥冤》中,窦娥被斩首的时间是农历()。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第二周第1组(含解析)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第二周第1组(含解析)

第二周第1组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谈起快速发展的网络文络创作所对接的文学传统,似乎关注不多。

事实上,网络文学传承中华文络创作秉持中华文络文学的一种期待,而且也是许多优秀网络作品的一种内在品质。

网络文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兴文络技术可以“无中生有”,网络文学却需要技术联姻和精神传承。

有网络作家曾说过:“网络文络,母亲是文络是当代高科技的代表,文学则是人文精神的体现,科技与人文在网络文学旗帜下达成统一。

网络文学创作同人类任何一种精神生产一样,不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也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的创造。

网络文学虽然有些“另类”,但网络文学毕竟还是文学,它仍然需要赓续文学传统,在继承中创造,始于返本而得以开新。

不仅网络写作的语言表达古已有之,许多网络作品的情节设置等也都能找到传统文学的影子,受益于传统文学千百年的艺术积淀。

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文学的思想蕴含、价值营造等观念层面的东西也无不渊源有自,可以从传统文学的文化母题中找到它们的历史基因。

比如,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西游记》写神魔、《三国演义》写历史、《水浒传》写侠义、《红楼梦》写才子佳人,可以说是类型化的长篇小说。

网络上数量最大的幻想类作品如玄幻、仙侠等,与近现代文学史上的金庸、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不能说没有渊源关系。

《择天记》等众多热门小说展现的玄幻世界,均可在传统神话中找到源头。

文学是变化的,正所谓若无新变,不能代雄,特别是在急剧变化的时代就更是这样。

不过,不管怎么变,网络文学终归还应该是文学,大凡是文学就该有一些属于文学的不变的东西。

这个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呢?多年前就有作家提出,网络改变的只是文学载体、阅读习惯和表现方式,不能改变文学本身,如情感、想象、良知、语言等文学要素。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网络文学要往前走、向上走,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优质源头,离不开文化立场的主体定位,即时接优秀文络文学成为新时代中国文艺建设性的积极力量。

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

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

考试科目:中国文学史适用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古代部分(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韩愈与古文运动及其理论主张。

2、任选李商隐一首诗(默写)予以分析。

二、现代部分(共40分)1、分析《野草•过客》。

(10分)2、简析张爱玲《金锁记》。

(15分)3、简析虎妞的性格。

(15分)三、当代部分(每题10分,共40分)1、分析《百合花》细节描写的作用。

2、概述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两种类型及其主要作家作品。

3、谈谈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与局限。

4、谈谈20世纪90年代“学者散文”的兴起和特征。

中国文学史(古代、现代部分)一、选择题(略)(30题30分)二、判断题(略)(20题20分)三、简答题(40分)1试分析老舍《月牙儿》中月牙儿穿针引线的作用。

2简述白朴《梧桐雨》的立意、结局和曲词。

3概述郭沫若“女神体”的艺术特点。

4试说姚鼐的文章学主张和文学史影响。

四、论述题(60分)1论述鲁迅小说中“看客”的形象(题目中举了不少例子,没有记下来)。

结合作品。

2“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谈谈你的理解和评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一、选择题(1分×30=30分)(略)二、判断改错题(2分×10=20分)(略)三、简答题(10分×2=20分)1、试述汉字的特点。

2、词语间的词义关系有哪些?试描述之。

四、同英语相比,汉语语法的特点有哪些,试论述之。

(20分?)五、辨析题(15分×2=30分?)1、辨析“畏”、“惧”的异同。

(分)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②君子不忧不惧。

(《论语•颜渊》)③犹有惧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④犹百兽之畏虎也(《战国策•楚国》)2、“岁”、“月”、“日”用作状语时有哪些和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的含义?古代文学史一、请在以下A、B两组题目中,任择一组,按序解释。

《关雎》理解性默写、简答及解析【部编版八下】

《关雎》理解性默写、简答及解析【部编版八下】

《关雎》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主题思想】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起兴的句子是: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二、简答题:1、《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2、为什么要写采摘荇菜的情景?3、“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使全篇生辉,试作分析。

4、文中写了男子如何在女子面前表现?突出了什么?5、全诗的线索是什么?6、概括《关雎》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二、简答题:1、《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答:《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复习资料【精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复习资料【精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第二章《诗经》一、了解这几篇的主题:《关雎》、《氓》、《采薇》、《蒹葭》。

氓:是一首弃妇诗。

叙写了一个女子从与人恋爱到结婚到被抛弃的痛苦经历,先写一个男子向她买丝,借机搭讪,她答允了这桩婚事,可成家没几年,丈夫就抛弃了她,她愤怒指责丈夫又告诫其他女子不要轻信男子。

关雎: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的故事。

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以及他们对正当、自由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

采薇:蒹葭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11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郑风、齐风、秦风、陈风、曹风等十五“国风”,共160篇。

5、《诗经》中的“雅”分小雅和大雅。

6、《诗经》中的“颂”包括周颂、商颂、鲁颂,它们分别有31篇、5篇和4篇作品,共40篇。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内容、思想倾向、艺术特点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9、《诗经》的内容可以回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宴飨、怨刺、战争徭役和婚姻爱情。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

四、简答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一、劳动生产的诗歌有的则表现被剥削的痛苦,如《七月》。

二、反剥削反压迫的诗歌《诗经》民歌中的《伐檀》、《硕鼠》、等,就是它的代表作。

三、反映战争徭役的诗歌《东山》是《诗经》中有名的诗篇四、揭露统治阶级丑恶与残暴的诗歌五、恋爱、婚姻与家庭生活的诗歌六、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诗歌七、周族史诗八、贵族的庙堂乐章及其他庙堂乐章以“三颂”(《周颂》、《鲁颂》、《商颂》)为代表,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

《牡丹亭》在《游园惊梦》中的互文文本功能

《牡丹亭》在《游园惊梦》中的互文文本功能

《牡丹亭》在《游园惊梦》中的互文文本功能作者:谭惠玲来源:《牡丹》2017年第18期《游园惊梦》是白先勇创作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关于其主题和意义论述不计其数,其内蕴也是丰富多彩。

小说中有意识地采用了互文性思路,中国文学的丰厚传统给予《游园惊梦》极其广大的互涉空间,最明显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

本文将以《牡丹亭》作为互文文本,从两个文本的情节对照、《游园惊梦》小说的情节发展以及小说主题的角度,来分析《牡丹亭》所发挥的互文功能。

《游园惊梦》写的是一场贵族的晚宴,在这个宴会上,宾客衣裙明艳,鬓影飘香。

小说文字精致优美,读起来韵味悠长,阅后却又难免凄凉入骨。

小说以“游园惊梦”为题,有游园,也有惊梦,结合内容而言十分贴切。

白先勇曾说:“由于昆曲《游园惊梦》以及传奇《牡丹亭》的激发,我便试图用小说的形式来表现着两出戏的境界,这便是我最初写《游园惊梦》的创作动机。

”小说《游园惊梦》正是在这样的创作思想下完成的。

昆曲《游园惊梦》源自于明代剧作家汤显祖(1550-1616年)最有名的一部作品《牡丹亭》,这个剧本一共有五十五出,全部剧情可以概括为杜丽娘为梦而死而生,最终美梦成真。

它不仅写了香消玉殒的死,而且写了死后的生机与新生。

昆曲《游园惊梦》即是由《牡丹亭》的第十出《惊梦》改编而成,剧情是杜丽娘受《诗经·关雎》的启发,在春香的鼓动下,来到后花园,陶醉于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机的同时,却又触景生情,撩起伤春情怀,于是在梦中与柳梦梅相见、相会,她的青春由此觉醒。

这出戏又可以分为“游园”和“惊梦”上下二出,游后花园的部分是“游园”,与柳梦梅在梦中交欢的部分则是“惊梦”。

而小说《游园惊梦》的剧情发展,同样可以分为“游园”和“惊梦”两部分。

故事很简单,几乎没有情节,而是随着主人公钱夫人的触景生情联想到前尘旧事。

应邀到窦公馆参加宴会是“游园”,餐后准备唱昆曲以及再次失声是“惊梦”。

二者的重合不是偶然,而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

九年级古诗

九年级古诗

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

[评析]:词写一个女子盼望意中人归来的心情,以“望”字贯串全文。

望的结果是肝肠寸断。

1.这首不到30字的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先后写了楼、帆、斜晖、江水、白蘋洲等。

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2.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这两句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画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过尽千帆”可见思妇望江时间之长。

“皆不是”三个字包含了多少情思。

“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江水悠悠,预示着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

等待是充满渴望的,又是苦恼无奈的,其情之深之真,可想而知。

不言相思而相思之情毕现。

4、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

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

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

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 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

”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

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

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一个“独”字用得很传神。

“独”字,既无色泽,又无音响,却意味深长。

透过这无语独倚的画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把人、景、情联系起来,画面上就有了盛妆女子和美丽江景调和在一起的斑斓色彩,有了人物感情变化和江水流动的交融。

“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

这句和起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的空寂焦急相连结,承上而启下。

杜丽娘的欲望与梦中的达成

杜丽娘的欲望与梦中的达成

杜丽娘的欲望与梦中的达成作者:张丽锋来源:《文学教育》2020年第08期内容摘要:《惊梦》一出在《牡丹亭》全剧中居于主脑的地位,其影响覆盖全篇。

杜丽娘惊梦之前的延师、怅眺、闺塾都是为惊梦而铺设,其后的寻梦、写真、诊祟、写真,甚而冥判无不是《惊梦》的延续。

杜丽娘的惊梦非并非爱情,而是其思春之后青春之性的欲望的觉醒,其梦就是其欲望的达成。

杜丽娘的欲望在游园后的梦中得以实现,在现实中得以破碎而走向死亡的悲剧正是凸显了现实对人性欲望的遏制。

而杜丽娘的惊梦意义也在于提出了欲望觉醒之后,如何在现实中面对的问题与思考。

关键词:杜丽娘欲望达成《惊梦》《牡丹亭》自问世以来,杜丽娘的形象便感动征服了万千读者与观众。

尤其是一些妇人,“日夕把卷,吟玩不辍”,如醉如痴,生生死死。

然汤显祖此作自其产生就备受争议,可谓誉满天下,谤亦随之。

誉之者如吕天成《曲品》称其“惊心动魄,且巧妙叠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毁之者如黄正元《欲海慈航》则称“今之才人,多著为传奇小说,以骋文笔,期间点燃风流,惟恐一女子不消魂,一才人不失节,此尤蛊惑人心之大者”。

在作者及受众看来,《牡丹亭》一剧,最为得意处乃《惊梦》一出。

《惊梦》一出在《牡丹亭》全剧当中具有关键与主脑的地位,全书关目都只为杜丽娘一人而设。

从《惊梦》内容来看,杜丽娘的行动轨迹、心理变化约略有三个阶段:一,杜丽娘闺阁中为游园而盛装准备,游园中见到了姹紫嫣红的如许春色后万般感叹。

二,杜丽娘游园疲惫后回到闺房隐几而眠,昼眠香阁中的杜丽娘梦中被尾随而来的持柳书生“抱去牡丹亭畔,芍药阑边,共成云雨之欢”,“两情和合,真是个千般爱惜,万种温存”,完事后书生送杜丽娘重回闺阁休息。

三,杜丽娘母亲甄氏来探望女儿,杜丽娘从梦的温存中回到现实,万分惆怅,“心内思想梦中之士,何曾放怀”。

以上《惊梦》情节的三个阶段似乎辐射到全剧,感觉《牡丹亭》就是杜丽娘的一场盛大的婚礼。

《惊梦》是第十出,其第一部分是杜丽娘婚前的盛装准备。

中国文学史文学作品背诵题

中国文学史文学作品背诵题

中国文学史文学作品背诵押题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国风•周南•关雎》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六月食郁及奠,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 《国风•豳风•七月》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国风•秦风•蒹葭》4、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 《孔雀东南飞》5、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 《庭中有奇树》6、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 《行行重行行》7、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曹操《短歌行》8、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曹丕《燕歌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鹦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 曹丕《野田黄雀行》9、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 王粲《七哀诗》10、登胡殿兮临广庭。

玄云合兮翳月星。

北风厉兮肃泠泠。

胡笳动兮边马鸣。

孤雁归兮声嘤嘤。

乐人兴兮弹琴筝。

音相和兮悲且清。

心吐思兮胸愤盈。

欲舒气兮恐彼惊。

含哀咽兮涕沾颈。

家既迎兮当归宁。

临长路兮捐所生。

——蔡文姬《悲愤诗》11、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阮籍《咏怀诗》12、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 左思《咏史诗》1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谢灵运《登池上楼》14、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2022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阅读题之关雎

2022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阅读题之关雎

2022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阅读题之关雎本店铺整理了关于2022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阅读题之关雎,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关雎《诗经·国风·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分析: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

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

现在用郑玄的分法。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

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

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

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

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

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

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

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背景:《关雎》即《国风·周南·关雎》,创作于周代,是《诗经》著名诗篇,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

《诗》“寤寤思服”解诂

《诗》“寤寤思服”解诂

《诗》“寤寤思服”解诂
陈鸿儒
【期刊名称】《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3(000)003
【摘要】无
【总页数】4页(P90-93)
【作者】陈鸿儒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诗·关雎》到《牡丹亭·惊梦》——“寤寐求女”母题在互文网络中的二千五百年穿越 [J], 艾荫范
2."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离骚》"求女"寓意解(上) [J], 黄康斌;何江凤
3.“寤寐思服”之“服”义考 [J], 陈平
4.诗颠酒渴动逢魔,中夜悲心入寤歌——略论清代诗人黄仲则的暮夜诗 [J], 刘婉
5.说“寤寐思服” [J], 聶振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牡丹亭》 论文#(精选.)

《牡丹亭》 论文#(精选.)

《牡丹亭》赏析摘要:汤显祖的《牡丹亭》以其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及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明代戏曲的优秀代表。

它取材于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

这是一曲“情”的颂歌,是以情抗理在戏曲界的胜利。

对于这部作品,我想从三个方面来浅谈一下对《牡丹亭》的简单认识:一是《牡丹亭》中正值青春年少的杜丽娘对爱情的渴望,在春日渐暖时对于人生与爱情的思考,及对自由的初步渴望。

杜丽娘想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来挣脱牢笼的束缚;二是《牡丹亭》把杜丽娘描绘的形象生动,散发着当时女性少有的光彩,是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三是《牡丹亭》在艺术创作上,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梦境与现实的不断交织,营造一个浪漫而迷人的故事传奇。

关键词:渴望自由呼唤个性典型形象浪漫主义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之作,其因爱而死,又因爱而生的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感染了很多的文人墨客与闺中少女,成为其竞相传颂的绝唱。

从其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是古老的“爱欲与规矩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规矩”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

在这样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长的杜丽娘本来是个十分温顺的少女。

然而环境的寂寞,精神生活的空虚,不能不使一个正在成长的青春少女感到苦闷。

因此当陈最良企图通过诗经向她灌输“有风有化,宜室宜家”的封建教条时,她却从自己要求自由的生活愿望出发,对它作了截然不同的解释:“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肃苑》)后来她在春香的诱导之下,第一次偷偷地到了后花园,那盛开的百花,成对儿的莺燕,纷至沓来,打开了这个少女的心扉,使她在长期闺禁里的沈忧积郁,一时倾筐倒箧而出,怀春之情也随之萌发出来。

買恼擋議諭鴝弯删荭蘭龟闻聶缱芜軾倾壩鷂塹紗铍鏇詎謅锢詭悦筍鸢猕漬签顴饺韻臨攣膑鮞臨塋蔼谝殞堅鮚櫚询氩駿冁髋锄阗暈癱谐麽閣獻鹪謬褛躊跸簀详讵貶軛鑌詞內墳驶擔录渾繒靨爐讥墙冁滌礬谑兑财。

《牡丹亭》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其题材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影响最大。

牡丹亭是谁写的

牡丹亭是谁写的

牡丹亭是谁写的《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

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年。

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为《还魂记》,也表示《关丰曜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来,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关丰曜》而变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汤显祖万历二四六年弃官告归,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

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又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清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就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就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命运离合器的爱情故事,洋溢着崇尚个人美好、呼唤个性革命、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杜丽娘就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在崔莺莺之后发生的最为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高喊了建议个性革命、爱情民主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曝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蹂躏。

《牡丹亭》以文词典丽闻名,宾白顾有机趣,曲词白眉林北曲古灵精怪动荡不安及南词之句洗练的长处。

清吕天成称作“惊心动魄,且精妙纷呈,无境不崭新,真米济千古矣!”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迤逦而来。

〖作者了解〗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

出身书香门第,为人耿直,敢于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权贵,曾任太常博士及一些下层官职,四十九岁时弃官回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关雎》中考阅读选择题集锦(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关雎》中考阅读选择题集锦(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关雎》中考阅读选择题集锦(附参考答案)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窈窕..淑女(身段苗条的样子) B.在河之洲.(水中的陆地)C.君子好逑..(愿意追求) D.左右流.之(采撷)2.下列各选项中有词类活用的是()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C.窈窕淑女,琴瑟友之D.悠哉悠哉,辗转反侧3本诗没有用到的写作方法是()A.比兴B.实写C.虚写D.对比4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常用手法为赋、比、兴。

B.本文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比兴和重章叠句。

C.诗中的“君子”和“淑女”含义上近似于贵族的“少爷”和“小姐”。

D.本诗风格健康明朗。

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使人由此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句中的“悠”是“忧思的样子”的意思,连用两遍,把男子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滴尽致。

D.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形式,起到了加重感情、増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6.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真切感人。

B.诗中善用双声叠韵的词,増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C.诗歌末章抒写了主人公梦想成真的欢乐情景。

D.诗中由“雎鸠和鸣”引出“君子好逑”是比兴手法7.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秋池水涨,惊落梧桐,林中一对鸳鸯你侬我侬,柔情似水……然而待一阵瑟瑟秋风呼啸而过,叶落鸟尽,再不复曾经的甜蜜,再不见两人私密耳语的旧景。

我在鸳鸯湖畔小憩,却于此情此景忆起焦,刘二人。

我的思绪伴着秋风轻抚湖面,又随泛起的阵阵涟漪而上下晃荡,钻进鸳鸯湖与畔的间隙。

眼前俨然是成百上千只鸳鸯繁飞的乐园,闭上眼,便是焦,刘二人墓前的鸳鸯啼鸣在耳边萦绕。

习习凉风棒打水中嬉戏的鸳鸯,并非“大难临头各自飞”的窘态,相反,是更加紧密的拥抱。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侬侬。

正如两人别离前执手互赠誓言之态——待入黄泉后,白首不分离。

而今,鸳鸯犹存,却早不是当初生离死别,提恨当论的焦,刘二人的化身了,因湖中的鸳鸯眼中不再饱含别离前泛光的泪花,不复情深不得的潸然。

我离那互拥的鸳鸯又尽了几尺,似乎如此便可以享用他们的深情之喜悦多一点,那溢出的幸福与焦仲卿对刘兰芝的不渝钟情类似,更与刘兰芝对焦仲卿的一往情深相近。

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得不到婆婆肯定的刘兰芝顷刻间就与最深爱的丈夫间学隔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比九曲黄河更长,比万丈银河更宽。

母亲的不解与兄长的势利更是为这沟渠延展输了一赌严实的砖墙。

我步步相逼,总是让焦刘二人走上黄泉路,双双殉情。

画作业,但夜班五更连连啼叫的双飞鸟,惹得行人驻足细听,寡妇听犯彷徨。

那个黄昏,便是焦仲卿不再软弱之时,不再是刘兰芝强装倔强之刻,梁祝戏码如愿上演,魂灵不再是分离的个体中,像水溶于水中,难舍难分。

浮沉恋情半着悲歌在纸上奏响,曲尽文成终成乐有名章。

“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兰芝独自一人坐在花轿中,朱红的新装不复艳丽。

在她眼中早已化作暗淡的一点,消失殆尽。

轻弄帘布,眼前清池,随着轿夫的颠簸晃荡,池水打湿了胭脂妆点的双眼……轿中一抹清瘦的身影,忧郁地前行,时而被风刮起帘子方可瞥见轿中女儿湿绢沾雨,泣涕涟涟的娇容。

这个严妆辞公婆,泪湿谢小姑的女子,此刻无法与那生死契阔之人执手相伴,尚况明日即成他人之妇,霎时泪如泉涌……焦郎此刻在哪方?忽忘誓天不相负乎!天上比翼鸟,地下连理枝,又何曾比得上人间执于相拥十日长?心死,绝望,罢了罢了,此生不得愿,来日再相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2年第4期第36卷(总第172期)№4,2012Vol.36General,№172从《诗·关雎》到《牡丹亭·惊梦》———“寤寐求女”母题在互文网络中的二千五百年穿越艾荫范(阜新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辽宁阜新123000)[摘要]互文性理念把文化看成是由文本构成的复杂网络世界。

使用考察生物进化史的逆向思维方式,常常会揭示出潜在于文本间的系谱关系,从而披露古老的简单、平淡如何蕴含着后世惊人的复杂。

《诗·关雎》中的叙事母题“寤寐求女”,至今活在北方的口语中———“做梦娶媳妇”。

它在古代文学互文网络中穿越两千五百年,最终在《牡丹亭·惊梦》中完满现身。

[关键词]互文性;逆向思维;文学母题;寤寐求女;牡丹亭[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50(2012)04-0062-06[收稿日期]2011-10-13[作者简介]艾荫范(1937-),男,吉林双辽人,阜新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名誉主席,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史研究。

一、序言:视角和方法在进入讨论之前申说一下视角和方法,是因为它们带有某种不确定性,对之做些说明和限定,可能更易于融入读者的视界。

(一)互文性笔者大半生远僻辽宁西北,经济条件限制,私家藏书只能是些总集和类书,例如《昭明文选》《玉台新咏》、全上古汉魏六朝诗和《乐府诗集》《艺文类聚》《初学集》《文苑英华》《太平御览》等等,少有经学者疏理过的别集和裒集起来的资料。

终日徜徉在滔滔的作品洪流中,这种阅读很容易就掉进了西方那种互文性或称文本间性的阐释策略———忘记作者,不关心作品与时代历史关联,捕捉到的只有文本诸元素间若隐若现并不确定的痕迹,它们又都在同时性平面上呈现,等等。

这一后现代主义策略,着力点在于消解西方文化的中轴:理性、逻辑、主体性,在今日中国肯定不会被主流意识形态所认可;况且笔者认为现代性在中国尚处草昧,遑论后现代?否定它或在遥远的将来,总之现在不是时候。

但是,互文性理念确实让文本世界景观变得无比生动,如同哈勃望远镜中的太空,呈现出多维度、多系统、多层次的错综播撒,而且常常显露出若干系谱关系和家族相似,以模拟、改编、增饰、简化种种样态表现出来。

(二)母题motif 或motive 的对音兼意译。

它最初指的是叙事中的最小情节单元,20世纪初俄国学者普洛普用以分析民间故事。

本文作者发现这种情节母题事实上绝不仅仅存在于叙事文本中;抒情诗里的人物、名物、事件(包括心理事件),只要具独特意义,被时人和后人赋以程式化形态,同样可以视为母题。

母题贯穿是一个文化系统中互文链条的构成维度之一。

耶鲁怪杰H ·布鲁姆认定“强者诗人”所以为强者在于其“弑父”———抹杀或规避传统,但他明白无误地圈定了范围:指的是莎士比亚之后的诗人[1]。

南梁昭明太子萧统在《文选序》中讲了中国文学艺术乃至整个文化发展的一条规律:“变其本而加厉,踵其事而增华。

”所谓发展只是后人在前人遗产上面添加自己的一小部分,可以被视之为“恋母”。

至于今日中国同布鲁姆一样持“弑父”观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沙滩上”,说的也是“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而不是传统文化。

因此,辨识并且细究由母题联结起来的互文链条,可能就抓住了古典文化史上作品生成、意义阐释、时代风范、阅读影响等等一系列问题的要害。

【文学研究】(三)逆向思维在由母题贯穿起来的互文系谱中,不是从构造简单的原始胚胎开始向渐次发达的成体追索,以简单推断复杂;相反,却由充分发达了的成体逆向地追索到胚胎,以复杂推断简单,此即逆向思维。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经济形态是这样追索的。

他如此总结自己的方法论:“资产阶级社会是最发达的和最多样性的历史的生产组织。

因此,那些表现它的各种关系的范畴以及对它的结构的理解,同时也能使我们透视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

”他承认这种方法论来自生物进化的观察:“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

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经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

”[2]23可是,人们通常认为求取认知的思维和推理都是顺向的,常语说“通古必达于今”,从未有“通今始达于古”之说。

现代中国国学鼻祖王观堂先生,论及古成语意义的阐释就说:“唐宋之成语,吾得由汉魏六朝人书解之;汉魏之成语,吾得由周秦人书解之。

”[3]也是由古及今地推求。

30年前笔者曾用逆向思维方法说诗,乞教于业师张溥东先生,先生当即用前引观堂先生的一席话教训我,说“以后人之曼衍,说前贤之绪论,靠不住的。

”(终身令先生摇头者还有一件:以比兴说诗,此不具。

)可见这种方法并非人人认可。

但是,第一,若干词语的古义,例如“谓”之思念义、“东”之外方义、“德”之志向义等等,笔者都是这么推断出来的,所以认为此法可行。

第二,笔者对西方的互文性学理只是借鉴,并不无条件苟同,例如解构学派的无止境拆解;虽然也从事抽象的结构比较,但从不视互文关系为一种目的论的线性关系,而且必要时还经常打破语言系统的封闭性,同社会历史的考察结合起来。

二、本论:“寤寐求女”母题链和它的历史本真不论阅读还是治学,接触《诗经》者必接触《关雎》,也许这才令《关雎》之义古今多歧,粗略地说即有赞美诗说、讽刺诗说、爱情诗说、婚礼诗说、婚姻教育诗说数种,笔者则以为它是贵族女子成年礼的仪式歌。

我们可以把全诗划分为增饰和主体两部分:增饰部即每章开头的比兴语,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等等,余下则是诗之主体。

全诗主体又可切而为三:首章称“君子好逑”是对淑女品质的肯定;末二章以钟鼓琴瑟友之乐之,显示淑女将受到君子的尊宠和欢迎,呼应首章;中间两章:“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后章显见又是前章延续,所以前一章“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就成了全诗最具支配力的部分,亦即动力学核心。

我们把两句精炼为“寤寐求女”,这样,动宾结构“求女”构成了行为,处于状词位置的“寤寐”就是行为方式的限定和表述。

以上,我们完成的就是从普洛普到罗兰·巴尔特那些结构主义者分析叙事作品时所完成的第一步操作:把作品压缩成一个句子。

这种压缩有什么意义呢?当我们的阅读延伸到汉魏时候,我们看到了如下一组辞赋:(1)“余心悦于淑丽,爱独结而未并……昼骋情以舒爱,夜托梦以交灵。

”(东汉张衡《检逸赋》)(2)“媛哉逸女,在余东滨……忽假冥其若寐,梦所欢之来征,魂翩翩以遥怀,若交好而通灵。

”(魏陈琳《止欲赋》)(3)“夫何淑女之佳丽,颜炫炫以流光……还伏枕以求寐,庶通梦而交神。

”(魏阮瑀同题)(4)“夫何英媛之丽女,貌洵美而艳逸……排空房而就衽,将取梦以通灵。

”(魏王粲《闲邪赋》)(5)“承窈窕之芳美,情踊跃乎若人;魂翩翩而夕游,甘同梦而交神。

”(魏应瑒《正情赋》。

按以上所引并见《艺文类聚》十八)(6)“感诗人之悠叹,想神女之来游。

仪营(读魂)魄于仿佛,托嘉梦以通精。

”(魏陈琳《神女赋》)(7)“唯玄媛之逸女,育明耀乎皇庭……余执义而潜厉,乃感梦而通灵。

”(魏杨修同题。

上两例见《类聚》七十九)它们含有一个共同母题:梦中求女。

从这里我们再回过头去读战国宋玉的《神女赋》———“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

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

”(《序》)襄王向宋玉简述了神女的模样,且命宋玉把梦中所见神女再夸饰形容一番,这就成了《神女赋》,可见也含有同样母题。

以上8例的公因子是梦中求女。

可是《关雎》却是“寤寐求女”,二者有关系吗?因为“寤寐”,从毛传开始就按字面单语解释成由醒(寤)和睡(寐)两个反义词构成的词组,“寤寐求之”即醒着和睡着都想念、追求,因此这句诗也无非说思之苦而求之切,常见的修辞上的夸张。

但清代学者马瑞辰却说:“寤寐犹梦寐也”,是一个偏义复词,而且举《周礼》《左传》等九例证成其说[4]。

笔者这里补充,“寤寐”作为一个古成语,到魏晋应用仍广,如曹植《离别诗》“人远精魂近,寤寐梦容光”,应璩《与从弟苗君胄书》“思乐汶上,发于寤寐”,潘岳《哀永逝赋》“既目遇兮无兆,曾寤寐兮不梦”,荀昶《拟青青河畔草》“陇右不可至,精爽通寤寐;寤寐衾帱同,忽觉在他邦”等等,“寤寐”都是梦寐之意。

这样我们即可推定:中古一批辞赋中的梦中求女,就是《关雎》中的“寤寐求女”,它们应当是同一母题的一条互文链。

可是这一母题,直到17世纪杰出戏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那里才发育完满,让人们看清它的全部面貌。

当代学者徐朔方先生如此突显《牡丹亭》的历史地位,他说:“以前的戏曲常常有一些传奇性的情节,为作品中的青年男女设下一个极其凑巧的机会,得以一见倾心,互通殷勤。

吟诗、弹琴都可以作媒介,不是侍婢带信,就是赠以家传宝物做表记,后花园私定终身,甚至闹了半天才知道从小就有婚约在先。

杜丽娘名为宋朝人,其实是汤显祖的同时代人的写照,因之作家不能因袭前人的写法,而安排为游园之后,杜丽娘和柳梦梅在梦中幽会。

”[5]3“不能因袭前人”就是“弑父”。

但是古典的俄底浦斯必然兼具两面性:“弑父”同时“恋母”。

汤显祖虽然努力推开了吟诗、弹琴、赠表记、订终身这套传统程式,最后还是被一位从二千五百年前遥远时空降临的爱神牢牢缠定,这简直带有某种宿命论味道。

《牡丹亭》里的爱情故事是这么开始的:南安太守杜宝独生女杜丽娘初长成人,夫妻为女儿知书达礼有教养,聘了个先生教她读书,发蒙读的是《毛诗》。

《闺塾》一出把师生教读、丫环插科打诨的第一堂课写得活灵活现———[末(陈先生)]昨日上的毛诗,可温习?[旦(杜丽娘)]温习了。

则待讲解。

[末]你念来。

[旦念书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末]听讲。

“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

[贴(丫环)]:怎样声儿?[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末]此鸟性喜幽静,在河之洲。

[贴]是了。

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门关着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

[末]胡说!这是兴。

[贴]兴个怎的哪?[末]兴者起也,起那下头窈窕淑女,是幽闲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她。

[贴]为甚好好的求他?[末]多嘴哩![旦]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教读虽然简单,但这堂课却忽地打开了荳蔻年华少女的心扉,在下一出《肃苑》中,丫环春香道出了就里:“看他名为国色,实守家声;嫩脸娇羞,老成尊重。

只因老爷延师教授,读到《毛诗》第一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悄然废书而叹曰:‘圣人之情,尽见于此矣,今古同怀,岂不然乎?’”她被诗“讲动情肠”,要去后花园排遣春愁,全剧乃步入最为精彩的一出:《惊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