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知识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1、教育法国外最早产生(或最先)奴隶社会。
2、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令的国家。
3、奠定英国教育发展基础是:1944年的《巴特勒法案》,它确立英国从高等教育,中等教育一直到继续教育的公共教育体系。
4、法国:1883年《基佐法案》。
5、日本:明治维新。
7、1982年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8、判断是哪一个国家时间:20世纪80—90①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②1989年法国《教育指导法》;③日本1990年《终生学习振兴法》;④1992年俄罗斯《教育法》;⑤1994年美国《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
9、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拟定《钦定学堂章程》——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教育法规,但未实施。
1903年清政府颁布《秦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
1906年,清政府颁行《强迫教育章程》要求广设幼学所,幼童至7岁须令入学,幼童及7岁不入学者,罪其父母。
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个强迫教育法令。
10、1951年10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这是建国后颁布的第一个重要的教育行政法规。
11、关于起诉的期限,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于须经复议的行政案件,申请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逾期不做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的,应当在知道做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起诉。
12、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13、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14、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答:(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育综合知识
教育综合知识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育的综合知识。
1. 教育方法与理论教育的方法和理论是指教育实践中所遵循的原则和策略。
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和环境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理论来实施教育。
比如在幼儿教育中,强调游戏教育和启发式教育;而在高等教育中,注重研究型教学和案例教学等。
教育者需要掌握各种方法和理论,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和动机,能够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
教育者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以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3. 教育评估与测量教育评估与测量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工具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育效果。
评价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评定、观察和问卷调查等。
教育评估与测量需要依据科学原理进行设计和实施,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4. 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管理与领导是指以组织、规划和协调的方式来管理教育机构和教育活动。
教育管理者需要具备领导能力和组织管理技巧,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教育管理与领导涉及到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和教育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5. 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改进教育教学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教育者需要学习并灵活运用教育技术工具,例如电子教室、网络教学平台和在线资源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教育法律与伦理教育法律与伦理是指教育活动所遵循的法律规定和道德准则。
教育者需要了解教育法律法规,遵循法律程序和教育伦理原则。
教育法律与伦理涉及到学生权益保护、教育公平和教育道德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综合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综合知识包括哪些内容教育综合知识是指教育领域中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包括教育科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教育管理、教育技术、教育经济等不同的学科和领域。
它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必须了解的一门重要知识,以下是对教育综合知识的详细阐述。
一、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活动规律和运作机制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教育现象的发生、发展、演变和改变的规律,揭示教育问题的本质和实质,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教育科学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地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教育科学的重点是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而且它对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学习、发展和变化过程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学习者个体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等。
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学和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进行指导。
三、教育法律教育法律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为规范和管理教育事业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教育法律包括宪法、教育法、民法、行政法、劳动法和刑法等。
教育法律是监督和维护教育法制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公民的教育权利和维护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指对教育资源进行调配、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过程。
教育管理包括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等。
教育管理的任务是协调各种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管理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以保障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
五、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将各种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中,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门技术学科。
教育技术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教育技术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管理具有很大的作用,且是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重要方向之一。
六、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教育成本和效益、教育投资和收益等问题的学科。
教育综合知识全面复习资料(含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3、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5、教育起源于劳动(1)首先,人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2)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的起源一方面与其他社会现象有共同之处,即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即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我们要注意(1)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3)文化上,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
8、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的原始性(3)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9、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古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已经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2)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3)基本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10、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1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又不断出现新的特征: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1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从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
教育综合知识的49个必背考点
教育综合知识的49个必背考点1. 教育的定义与目标:教育是通过有意识的活动,促使个体发展和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教育的目标包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德育。
2.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3.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研究法、实验法等。
4. 教育评价:主要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方式,以帮助学生和教师了解学习效果并进行改进。
5. 学生发展理论:包括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和Erik 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等。
6. 教育心理学:涵盖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人格理论和动机学等。
7. 教育行政管理:包括学校组织与管理、领导力和教育政策等。
8. 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学校规章制度和学生权益保护法等。
9.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资和教育成本等问题。
10. 教育伦理学:探讨教育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和价值观培养等。
11.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和教育管理水平。
12.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教育不平等和教育机会等问题。
13. 教育史: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和教育制度。
14. 九年义务教育: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
15. 高等教育:大学和专科学校的教育阶段。
16. 留学:指学生赴国外接受教育的行为和过程。
17. 职业教育:为了满足社会对不同行业就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教育形式。
18. 体育教育: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发展运动技能的教育内容。
19. 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教育内容。
20. 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教育内容。
21. 德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内容。
22. 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知识是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技能是应用知识的能力。
23. 评价与反馈的重要性:及时的评价和有效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方向。
24. 教师的角色:教师既是知识传授者,也是引导者和榜样。
教育综合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综合知识包括哪些内容教育综合知识是指对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体系。
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原理和方法、教育管理和评估等等。
下面将介绍教育综合知识的主要内容。
首先,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活动的实质和特点。
教育是一种人类活动,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使人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以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教育的本质包括: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和转型、传承和弘扬文化、促进和谐发展等。
其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指教育活动中所追求的目标和实施的任务。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人,使其具备适应社会要求和发展需要的能力。
教育的任务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智力、德育、体育、美育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并传授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
再次,教育的原理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基本准则和具体途径。
教育的原理是指在教育活动中遵循的规律和原则,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等。
教育的方法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用以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方式和技巧,如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等。
此外,教育管理和评估是教育综合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管理是指对教育过程和组织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活动。
它包括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
而教育评估则是对教育质量、教育成果和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和监测的活动。
它可以通过考试、测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进行。
总之,教育综合知识是指对教育领域各个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的综合性知识。
包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原理和方法、教育管理和评估等内容。
了解教育综合知识对于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从业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育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教育综合知识
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原始社会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2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实现原始状态下的机会均等;3原始社会的教育,由于没有文字和书籍,因而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都是极为简单的;2.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2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4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6形成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7形成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3.近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1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教育的等级制,普遍实施了初等义务教育;2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3教育逐步确立了实用功利的教育目的,科学教育兴起,教学内容日益丰富;4学校教育系统逐步完善5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6教育逐渐摆脱宗教的影响,走向世俗化;7重视教育立法,实施依法执教;4.现在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的道路;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大大加强;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育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6教育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7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8终生教育和全民教育成为现在教育中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9不断变革是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方式;5.教育学的价值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的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1.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一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1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2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3决定和制约教育的目的;4决定和制约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内容;5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二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在接受经济的决定和制约的同时,也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的形式;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2.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一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2社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内容完全来源于社会文化;3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二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融合功能.文化创新功能;3.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意义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促使我们在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时,不仅仅从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去考察,还必须从教育内在的.特有的规律去考察,更不能简单地照搬解决政治.经济等方法去解决教育问题因此:1教育须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2教育对社会要有所批判;3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要有所选择;4.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支配权;2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的机会;3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二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2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3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5.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一人口对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及其战略重点;2人口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3人口结构影响着教育结构;4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二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重要手段;2教育可以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3现代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1.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4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2.为什么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源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系统性以及较高的组织性;学校教育是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负担的培养人的工作;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以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学校教育可以抓住儿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3.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2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方向,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1.在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教育目的直接指向个体的发展,但个体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2个人的自我价值与人的社会价值是统一的,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表现出来;3人既需要社会化,又需要个性化:即必然社会化,又必然个性化;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表现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4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1德育;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2智育;它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3体育;它是授予学生有关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4美育;它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5劳动技术教育;他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具有初步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的教育;4.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素质教育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民族素质作为教育根本目的,在本质上是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变革;5. 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2主观能动性通过活动表现出来;1.新教师常见的错误观念1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2主修某一科学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要的全部知识;3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的累积过程;2.简述教师发展中刻意训练的主要形式从新手到专家需要经历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这就是刻意训练;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2微型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反思训练;5发展行动研究.3.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教学的主要影响1将同化与顺应结合,达到二者的平衡,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式,并创立新的图式;2了解儿童的认知水平,可以帮助老师识别出学生是否达到掌握某项学习内容所必须具备的认知水平,从而设置适合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目标;3皮亚杰的理论强调认知发展的积累性,即新的认知结构总是建立在原有结构之上的;这就要求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上,学生才能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整合起来;5.简述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对中小学学校教育的意义1帮助学生度过勤奋和自卑危机;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1.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认知差异对学习的影响不仅在程度上不同,而且起作用的方式也不同;一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只能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1学生对所用感觉通道的偏好;2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偏好;3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4对学科选择的偏好;二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教学方法越是要求学生对信息做复杂的认知加工,则智力与学习的关系程度越高;三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来组织教学;内容方面:应该先传授包摄性广.概括性高.说服性高的知识,还要注意学习的渐进性;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识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2.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别社会化;性格是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没有好坏之分,是人个性中的核心成分;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1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良好性格;2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教育;3掌握学生气质和性格特点,发挥教育机制;3.学习困难学生的概念及特征一学习困难学生是指那些无明显视听.智力.能力缺陷,无经济.文化环境的不良影响,而在行为与心理方面表现极不平衡,以至无法有效适应环境并且无法依靠学校平常教育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儿童;二学习困难学生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差异性,许多学生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与所期望的行为之间存在显着差别;2缺陷性,此类学生有特殊的行动障碍,他们在很多学科方面能学得很好,但不能做到一般儿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3集中性,他们的缺陷往往集中在包括语言或算术的基础心理过程中;4排除性,学习困难的问题不是由听力.视力或者普通心理发展迟缓问题引起的4.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1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任务;2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3强调学生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4强调学生理解知识建构的过程;5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5.建构主义学习的教学模式1抛锚式教学模式2认知学徒教学模式:示范.指导.消退.练习3随机进入教学:呈现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散训练.协作学习.效果评价;4支架式教学:进入情境.搭建支架,引导探索.独立探索;5自上而下的教学;6.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基本主张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1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的人的心理为主要对象,做种探讨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心理,如动机.情感.价值等;2对人性持乐观态度,相信人性善,且具有无限潜能,强调人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基本动机;3尊重个人心理与行为的完整性;4理论心理与应用心理学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连续的,甚至有部分是重叠的;5尊重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1.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是什么可以概括为两方面,即: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一内部条件1.原有的知识背景根据信息加工的过程理论,认知策略对整个信息加工过程起调控作用,使用策略的目的就是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2.反省认知发展水平反省认知成分的掌握情况主要取决于个体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3.学生的动机水平研究表明,学生的动机将决定他们选择什么策略,并决定他们使用这些策略的效果;二外部条件1.训练方法训练方法是影响策略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2.变式与练习与智慧技能类似,促使认知策略从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的最重要的教学条件是在相似的情境和不同情境中的练习;这些练习必须有连续性,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系的练习,帮助完成知识的转化;3.有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认知策略是个体对自己的内在过程的调控活动,它可以在个体的认知行为中得到反映;2.在动作技能的教学中,各阶段的任务一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①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建立动作的正确表象和概念,防止和排除错误与多余动作,要求学生在重复练习过程中粗略地掌握动作;②教学注意事项: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不要太快,尽可能使注意力指向动作的技术结构.要领和完成方法,对技术细节可不提什么要求,让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和重复次数,使他们逐步粗略地掌握动作;二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①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粗略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错误和多余动作,加深理解动作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动作质量,建立动作的动力定型;②教学注意事项:教师在重复示范,讲解动作时,应着重分析每个动作的特点,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确和掌握完成动作的技术关键,并引起学生把个别要素概括为完整的动作系统;三动作的巩固与运用阶段:①主要任务是巩固发展已形成的动作定型,使学生能熟练.省力.轻快地完成动作,并能在各种条件下灵活自如地运用;②教学注意事项:教师应指导学生系统地进行反复联系,严格要求动作技术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并把各种练习法有机地结合运用,使动作更加熟练.准确和完善;3.如何运用说服法改变学生的态度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言语说服是通常运用的一种改变学生某种态度的方法;有效运用说服大致有以下三种:1首先要实事求是地提供信息,在进行说服工作时说服者所提供的信息必须是实事求是的,既不夸大也不缩小;2其次说服要晓以利害;说服必须使人的内心感到某种压力和威胁以促使其听从劝告者而转变态度;3再次要注意单面宣传与双面宣传相结合;单面宣传与双面宣传对学生态度改变的作用不能绝对化;最后,还应该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如果原有的态度与教师的期望有着巨大差别,则应避免急于求成产生对立情绪,而应在学生原有态度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4.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一外部条件:1首先是家庭环境;它是个体首先接触到的社会,对个体价值观的萌芽和雏形具有决定作用; 2其次是学校环境;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影响逐渐减弱,学校影响相对增强;3再次是社会环境;现在许多的心理学家都认为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社会性的特征,一个人也正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他的价值观才开始成熟和稳定起来;4最后,艺术作品.人物传记.理论书籍.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形成和发展个体的价值观也是有着重要的作用;二内部条件:1思维能力的高度发展;价值观是反映主体对客体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又是建立在主体对于客体的多种属性有一个全面.深刻而又完整认识的基础之上的;2自我意识的高度分化;价值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客体必须通过主体的需要才能以价值的形态表现出来并且具有意义;5.影响态度形成与改变的条件一外部条件研究表明,学生的态度和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若家庭教养方式是民主的、信任的、容忍的,则有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发展;2.社会风气社会风气由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等构成;作为社会的一员,学生既不可能与社会隔绝也无力控制、净化社会环境,因此,社会上的良好与不良好的风气都有可能影响其道德信念与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这使得德育工作难度加大;3.同伴群体归属于某一个团体是个体的一种基本需要;二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来的;当认知不平衡或不协调时,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2.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3.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4.受教育程度品行行为是个人价值内化的结果,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无疑与教育密切相关;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一主观因素:①知识经验.②认知结构.③动机强度.④智力水平.⑤定势.⑥功能固着二客观因素:问题本身特点与外界环境;2.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问题解决是通过解决各个学科中的具体问题来体现的,这也意味着结合具体学科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三提供多种练习机会应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防止学生埋没于题海中,应考虑练习的质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来精选、设计例题与习题,充分考虑练习什么、什么时候练习、练习到何种程度、以什么方式联系、如何检验练的效果等;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3.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关系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关系是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且相互制约的;1二者的联系:①创造力的发展要以问题解决为前提;②问解决过程中蕴含有创造力;2二者的区别:①定义不同,②特征不同,③不是所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创造力的参与;4.创造性的培养一创造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由于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从个体入手来培养创造性,这也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根据研究者提出的各种建议,可概括为: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答错问题的恐惧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5.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1改革和精选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2合理呈现教材内容,教材的呈现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安排内容的呈现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来实现的;4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即基本的概念.原理的教学;5教授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的迁移能力与学生所运用的学习方式有很大关系;6.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学习就会有学习的迁移,但它不是自动发生的,而是有条件的,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主要有:一学习对象的相似性二原有认知结构三学习的心向与定势除以上基本因素外,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1.新时期德育目标的特征1.强调基础2.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3.注意德育的层次4.具全面性5.注重稳定性与变革2.德育过程的规律,及注意的问题1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①要注重品德发展的全面性.②要注重品德的针对性.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领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的过程.①要让活动具有“发展效应”.②要为学生提供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③要激发学生去积极自主地创造活动;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①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外在道德要求时因该要考虑到他们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②要采取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③要促使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4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反复而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①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逐步发展他们的品德.②要善于在德育中反复抓.抓反复.锲而不舍;3.德育的原则1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①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道德理论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②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2疏导性原则:①讲明道理,疏通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3长善救失原则:①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②发扬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①要尊重学生②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5因材施教原则:①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施教.②要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与现有的道德状况有的放矢地加以教育.③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时机情况施教;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①要组织和建设好集体.②要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的力量影响和转变集体;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教育基础知识和教育综合知识是一样的吗
教育基础知识和教育综合知识近年来,教育领域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教育基础知识和教育综合知识这两个概念也经常被提及。
然而,很多人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甚至认为它们是同一概念。
本文将针对教育基础知识和教育综合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试图回答一个问题:教育基础知识和教育综合知识到底是一样的吗?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是指教育领域中的基础概念、原则以及框架。
它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法规等内容。
教育基础知识是教师学习和教育工作者发展的起点,只有深入理解教育基础知识,才能有效地指导实际教学工作。
教育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教育工作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是提高教育工作者专业水平的关键。
通过学习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事业的本质,更好地履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教育综合知识教育综合知识是指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来进行教育实践的能力。
教育综合知识注重整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而教育基础知识只是教育综合知识的基础,只有基础知识扎实,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综合知识的实践。
教育综合知识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科背景、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综合知识是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磨练的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与教育综合知识的联系教育基础知识和教育综合知识虽然在内容和要求上有所不同,但二者又不可分割。
教育基础知识是教育综合知识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综合应用。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综合知识则是对教育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延伸,只有基础知识与综合知识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
结论综上所述,教育基础知识和教育综合知识虽然有所不同,但二者的关系却是相辅相成的。
教育基础知识是教育综合知识的基础,而教育综合知识则是对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延伸。
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综合知识的能力,以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综合知识
教育综合知识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教育综合知识题库
教育综合知识题库
一、教育理念
1.什么是多元智能理论?
2.知识社会化理论是如何影响教育实践的?
3.请简要描述学习金字塔。
二、教育文化
1.谈谈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2.什么是多元文化教育?
3.总括一下西方教育文化和东方教育文化的主要特点。
三、教育制度
1.我国教育制度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2.美国的K-12教育系统是怎样的?
3.简要说明欧洲的大学教育制度。
四、教育方法
1.介绍一下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区别。
2.什么是项目制学习?
3.简述协作学习的优势。
五、教育技术
1.介绍一下虚拟现实在教育中的应用。
2.说说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
3.怎样评价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
六、教育评价
1.什么是绩效评价?
2.谈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3.评价教师的方法有哪些?
七、教育研究
1.转化性学习理论是如何影响教育实践的?
2.谈谈教育心理学对学习的启示。
3.介绍一下研究型学习的特点。
八、教育政策
1.谈谈素质教育的实施问题。
2.怎样看待中小学课程改革?
3.简述高等教育学生就业政策的现状。
教育综合知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2、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和英国的沛西-能。
3、美国心理学教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教育史教科书》一书。
4、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5、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6、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学的萌芽: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论语》、《孟子》、《四书集注》、《师说》。
9、《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10、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名著《论演说家的教育》,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11、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12、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画》、卢梭的《爱弥儿》。
13、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成稿于1632年,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传授,首先发生在德国,康德。
15、1806年,赫尔巴特发表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被誉为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是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
16、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通常被视为“传统教育“的代表。
17、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
18、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伊;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教育观念,形成以“儿童、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新三中心”教育教学观。
19、杜威被称作现代教育之父。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1、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1)、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4)、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内容5)、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2、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3、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2)、社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3)、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2、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一、教育学概论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教育学派和学说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和原理
二、教育原理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学习理论与教学方法
•教育评价与教学效果评估
•教育心理学中的注意力、记忆、思维、情感等要点
三、教育制度与政策
•教育法规及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教育评估与监督
•学校管理与教师职业道德
•教育经费的分配与管理
四、教育实践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准则
•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
五、教育技术
•教育信息化技术及其应用
•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和管理
•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育技术评价与质量监控
六、未来教育发展趋势
•教育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教育创新模式及实践探讨
•未来教育体系的构建和优化
•教育与科技的融合与发展
以上是关于教育综合知识的必背考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可以在教育领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希望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综合知识
教育综合知识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制度等。
本文将从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标、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详细介绍教育综合知识。
一、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学习过程,培养和发展个体的智力、品德、技能和创造力,以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个体适应社会环境,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的发展。
二、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教育的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使其具备解决问题、适应变化和追求卓越的能力。
三、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个人而言,教育可以提高个体的知识水平,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提高个人的竞争力和生活质量。
对社会而言,教育可以培养人材,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化,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性化教育:注重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终身教育:教育再也不局限于学校阶段,而是贯通整个人生。
人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3.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交互方式。
4.跨学科教育: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
5.全球化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提高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
6.社会参预和实践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综上所述,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了解教育的定义、目标、重要性以及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的本质和价值,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全]教育综合-必备知识点+核心考点复习
教育综合-必备知识点+核心考点复习汇总1.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知识点
<>教育综合知识<>200道必背知识点!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教育综合的知识点
心理学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态度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的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责任编辑:福建教师招聘),外在条件是诱因。
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理的目标;(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4)归因训练;(5)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利用外部奖赏;(6)提供及时、明确的反馈,有效运用表扬。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人类独有的后天获得的社会性动机)。
教育综合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综合知识包括哪些内容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广泛的知识领域和生活技能。
教育综合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是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各个学科的知识。
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认识世界、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包括阅读、写作、思维、记忆、解题等方面的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教育综合知识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劳动实践、社会实践、实践活动等。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文化素养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文化自信,拓宽视野,丰富人生。
六、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七、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知识。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做好准备。
总之,教育综合知识涵盖了学科知识、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社会实践、文化素养、健康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方面,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教育中获得全面的知识和能力,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综合知识考点(备考必备)
(2)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学习;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2.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1)有意义学习的含义:就是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教材要有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3)意义的同化:三种模式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组合学习。
(4)组织学习的原则以及策略:○1逐渐分化原则;○2整合协调原则;○3先行组织者策略。
加涅把学习按照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其特征有:(1)具有主动性;(2)具有有效性(3)具有过程性(4)具有程序性。
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考点37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性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0~12岁)考点38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发现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发展顺序。
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定向。
第四阶段: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秩序的定向。
尊重别人和社会的期望。
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墨守成规和契约定向。
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的定向。
名词解释:1.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去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育综合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育综合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教育的基本概念1. 教育的含义和特点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通过有计划的方式对人的身心进行全面的培养和磨练,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并进行自我完善的活动。
教育有着系统性、针对性、持续性和差异性等特点。
2.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任务是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发展智力和品德、改造人的精神和意志。
3. 教育的原则教育的原则包括全面发展、立德树人、因材施教、德育为先等。
二、教育的对象和内容1. 教育的对象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
2.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包括学习知识、培养品德、开展体育等各个方面。
三、教育的形式和方法1. 教育的形式教育的形式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2.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包括指导、启发、训练、激励、模范等。
四、教育的体系和政策1. 教育的体系教育的体系包括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层次。
2. 教育的政策教育的政策包括教育均衡、教育公平、教育优质化等各个方面。
五、教育的改革和发展1. 教育的改革教育的改革包括教育内涵的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管理的改革等。
2. 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包括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全社会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教育信息化和多样化的发展等。
六、教育的道德和法律1. 教育的道德教育的道德包括教育的公正、公平、诚信、务实等。
2. 教育的法律教育的法律包括宪法、教育法、师德规范等。
七、教育的国际交流和合作1. 教育的国际交流教育的国际交流包括国际学校交流、学生交流和教师交流等。
2. 教育的国际合作教育的国际合作包括学校间的合作、学生的联合培养、教师的合作研究等。
八、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信息化教育、全球化教育、创新教育等。
以上是对教育综合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综合知识》最易混淆的十大知识点
一、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影响学习期待的因素:(1)父母对子女的要求(2)学生原来的学习成绩(3)学生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4)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水平。
二、思维定势&功能固着
思维定势指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消极的思维定势是舒服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
三、从众&服从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对行为的必要性缺乏认知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四、操作技能&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例如跳健美操。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例如,计算、阅读与记忆。
五、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组合学习
(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例如,掌握了“水果”这个概念,再学习“香蕉”、“橘子”等概念,属于下位学习。
(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例如,掌握了“香蕉”、“橘子”等概念,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属于上位学习。
(3)并列组合学习(并列结合学习):当学生的新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
例如:掌握“香蕉”和“橘子”这两个概念,就属于并列组合学习。
六、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个人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
主要是用来说明实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这种知识具有动态的性质。
七、感性知识&理性知识
感性知识是指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对具有刚性特征的具体而有形的信息的言语概括。
理性知识是指对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反映,一般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八、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1)表征学习也称符号学习,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
例如,将“狗”这一个符号和狗这种动物关联。
(2)概念学习,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
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例如,学习“三角形”这一个概念,就是掌握三角形有三个角的内角和为180度,且有三条相连接的边这样两个共同的关键特征。
(3)命题学习是指表达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九、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察学习
(1)直接的观察学习指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
例如,幼儿对成年人的模仿。
(2)抽象性观察学习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而能根据这些规则或远离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
例如,青少年看了枪战暴力片,他以后就可能在学校、社会对同学或他人表现出类似的攻击行为。
(3)创造性观察指观察者通过对各种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
如青少年从父母、姐妹、同学及朋友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行为特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为风格。
十、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魔偶中反映,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例如,在屋内感觉人声嘈杂时离去。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例如,害怕见生人不敢上街。
以上是《教育综合知识》最易混淆的十大知识点,希望能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中公教育祝您考试成功!。